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整合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填空题
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纸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
3.高潮:
年6月11日,清政府(当时的皇帝是)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自己背)。这一年是农历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4.结局:
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变法失败(变法唯一保留的成果是京师大学堂即今天大学的前身。)。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和。(鲁迅的白话小说《》)
(2)与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和“”)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革命。(胡适发表《》和陈独秀的《》)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次伟大的运动。
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动摇了封建的统治地位。
(2)红军长征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震惊中外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的起点(年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世界的序幕。
2.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在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1938年10月,、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5.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
2.侵略国:为主凶,俄、美为帮凶。
3.借口:“事件”和“事件”。
4.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中国经济受到冲击,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目的: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内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
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内容: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共合作破裂。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背景: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结果:全民族抗战开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内战爆发背景:国共两党矛盾激化。
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
此外,八年级上册历史书还涉及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近代工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起、社会生活的变迁等。
请注意,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教材而有所差异,建议以实际使用的教材为准进行复习和总结。
同时,历史学科注重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进行思考和拓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
(3)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内容: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3)列强罪行:①英、法: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与中英、中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3)1856年秋,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5)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6)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教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时间内容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35年1月三.融入情境,探究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兄弟齐心共北伐】材料二工作;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型政党的领导,但未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1922 中共二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 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但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这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1927 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935.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生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师进行点拨归纳:(1)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工农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果。
(3)四一二政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4)①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②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关键时刻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兄弟分心成仇敌】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
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中考复习(共43张PPT)
意义
①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秋收起义
江
长
沙
文家市
西
三
永新 赣
湾
井冈 山江
注意:①文家市决策(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②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权)
2、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队伍。
4、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 政府主席。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毛泽东主席
叶挺
黑
北
吉
伐
辽
北京
战
争
直
武湖 北昌郑河 南隶县 山安 徽安 徽安 徽东江 苏南浙浙京江上海
进 军 示
长湖 沙南
南江 西昌福福建江 建
意 图
桂桂林林广 州广州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北伐胜利进军原因
1)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作战目标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 用。 5)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比较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背景
都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
领导者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斗争方式 都采取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斗争方式
最终结果
敌强我弱,都遭到失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
四、长征 1.时间:1934—1936 2.路线:课本第82页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 贵州遵义
主要内容: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 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 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 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然而,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此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 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在起义受挫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认识发展: 认识到农民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认识到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 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决定开展士地革命。(1分)
关键因素: 能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与时俱进;善于反思。(1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长征
1.时间:
2.路线:
3.意义:粉碎了, 保存了 , 使
5.遵义会议:
时间:
主要内容:肯定
;选举
意义:确立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
转
折点;是 标志
1.(2019洛阳模拟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 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 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转变带 来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到1936年红军长征结束。
课节概述: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随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毛泽东等人总结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的胜利完成,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阶段特征: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2.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领导人、起义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3.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背景及意义;遵义会议。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原因;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梳理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国民党一大(1)时间: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 (1)时间、人物、地点:1924年5月、孙中山、广州黄埔。
(2)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
3.经过: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4.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经过: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北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1.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这个是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依据或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4、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军队是英法联军,属于历史史实。
它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5、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鸦片战争结束。
该条约主要内容不包括严禁鸦片。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6、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功绩是领导虎门销烟。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这反映当时政府吏治腐败。
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片平方千米。
6、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7、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突出重点难点、渗透学科素养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坚持抗战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 胜利奠定基础 日本投降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学生、妇女、工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 军事
政治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 立足课本材料、服务学生学习
三、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资源推荐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影响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结果
和平解决的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突出重点难点、渗透学科素养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日军侵华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中国抗战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部编八上历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 单元结构
一、单元课程结构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单元知识梳理
1. 知识梳理
课题
知识点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战的意义;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理解正面战场对于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理解敌后战场对于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六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五、六单元)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民党一大:1944年1月,在广州召开。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二、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三、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四、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五、创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以赣南、闽西军根据地面积最大。
六、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七、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八、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 单元地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2.单元主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系现实,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言行的危险。
学习本单元,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3.单元结构本单元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是1931—1945年的14年抗战时期的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伴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处理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予以贯彻,为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大规模阻击日军,以巨大的牺牲连续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继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开辟了敌后战场。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4成都中考复习课件)
吴佩孚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
孙传芳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
张作霖 北洋军阀奉系首领
主要战场 : 主要战役 :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北伐战争形势图
叶挺(1896—1946)
史料学史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时序坐标】
国共 关系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 “一大”
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
国共对峙
红军长征
民主 革命 进程
1924年 1926年 1927年 1927年 1927年 1927年 1927年 1928年 1929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7月 4月 7月 8月1日 9月 10月 4月 年
10月 1月
给组织涣散和思想混乱的共产党员指明了奋斗方向
三、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
毛泽东
经过
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三湾改 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时间: 1928年4月28日
材料一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
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国两共党结两成党了通统力一合战作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材作料战二方针。根首据先敌以我主双力方指的向军湖力南情、况湖,北北战伐场军正…采确…取的再集作集中中优战势兵方兵力针力转,、向将各东士个南击各英破省勇…敌作…人战最的
打印版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現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政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政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草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四单元民族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阴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査士丁尼法典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的》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赠送相关资料考试答题的技巧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知识概括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概括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一二·九运动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1)发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中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5.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6.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7.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