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讯问中的语言逻辑

合集下载

刑事案件中的询问技巧与策略

刑事案件中的询问技巧与策略

刑事案件中的询问技巧与策略在刑事案件中,询问是重要的法律程序之一,旨在了解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获取关键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然而,在进行询问时,律师和办案人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策略,以确保得出准确和有效的证词。

本文将探讨刑事案件中的询问技巧与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进行询问之前,律师和办案人员需要与被询问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这包括保持友好和专业的态度,尊重被询问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及为被询问人提供充分的解释和理解。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被询问人将更有可能与调查人员合作,并提供真实和详尽的证词。

二、倾听和观察在询问过程中,律师和办案人员需要倾听并观察被询问人的言语和行为。

通过倾听被询问人的回答和观察其反应,调查人员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此外,观察被询问人的体态和语言表达也可以提供有关其真实性和可信度的线索。

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的运用律师和办案人员在询问中通常使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允许被询问人进行自由陈述,提供详细的信息。

封闭式问题则需要被询问人选择给定的答案,通常用于澄清和确认信息。

对于具体的情境和目的,律师和办案人员需要灵活运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四、避免引导性和偏见性问题在询问过程中,律师和办案人员应避免使用引导性和偏见性问题。

引导性问题可能会影响被询问人的回答,导致不准确或不真实的证词。

偏见性问题则可能在问题中暗示特定的答案,干扰被询问人的判断和记忆。

为了确保证词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律师和办案人员应尽量使用中立和客观的问题。

五、注意被询问人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在刑事案件中,被询问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

律师和办案人员应注意被询问人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缓解压力和保护其权益。

这包括给予足够的休息和暂停时间,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以及确保询问过程的尊重和保密性。

六、采用录音和录像技术为了准确记录询问过程和证词内容,律师和办案人员可以采用录音和录像技术。

检察院一般问话套路

检察院一般问话套路

检察院一般问话套路检察院是中国司法行政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专门从事司法行政行为和犯罪侦查,保障正义的司法公正。

检察院的咨询活动,也称为“一般问话”,是检察院在检察报告期间行使职权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检察报告中确定被害人的受害情况,确定涉嫌人的犯罪事实以及解决纠纷案件中的纠纷事实有助于检察院审理案件及拟定检察建议书。

在一般问话程序中,检察官需要细心把握每一项问题,以及控制和把握被讯者的意思,以便准确捕捉被讯者的意志表达,收集有效的证据。

在一般问话的过程中,检察官应该采取一定的套路进行问话,以便让被询问者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提供相关信息。

检察院一般问话套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审核性问题、抽丝剥茧问题和总结结论问题。

审核性问题,主要是表明实事求是、全面了解被害人、涉嫌人和事件准确情况;抽丝剥茧问题,主要是在审核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细化问题,寻求深层次的答案;总结结论问题,主要是针对抽丝剥茧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总结涉案实际情况,清楚地叙述事实结论。

首先,检察官要进行审核性问题,主要涉及被害人的个人基本情况、涉嫌人的个人基本情况以及涉嫌行为的具体情况等,这样能够确定被害人及犯罪事实的真实性,以及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

其次,检察官需要采取抽丝剥茧的方式进行问话,以针对被害人及犯罪事实提出更详细、更深入的问题,以便从被害人、涉嫌人以及事实本身获取有效的证据,准确地描述犯罪事实。

最后,检察官还要总结结论,即从被害人、涉嫌人以及事实本身出发,把握犯罪的真实性及事实本身的清楚程度,做出正确的犯罪认定。

检察院一般问话套路通过审核性问题、抽丝剥茧问题和总结结论问题等具体问题,收集所需要的有效证据,以便对被害人及犯罪情况进行准确描述,以及正确指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及其主观恶意。

检察院一般问话套路的严谨性不仅有助于为司法审判提供有效证据,也有助于法律的正义和公正。

因此,检察官应当仔细、周密地认真贯彻这一套路,以便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取得实际效果。

侦查讯问的基本原则 -回复

侦查讯问的基本原则 -回复

侦查讯问的基本原则-回复【侦查讯问的基本原则】侦查讯问是刑事侦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获取案件相关证据和揭示真相。

为了确保侦查讯问工作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侦查讯问基本原则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法律程序。

一、侦查讯问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侦查讯问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自愿原则、言语权原则、沉默权原则、尊严权原则、记录权原则和检索权原则。

二、合法性原则是指什么?合法性原则要求侦查讯问过程必须依法进行,包括依法进行调查、采取强制措施、询问人员等。

只有在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下,才能收集的证据,才能在法庭上使用。

三、公正性原则是指什么?公正性原则要求侦查讯问过程必须公正、平等地对待被讯问人。

侦查人员应该保持中立立场,不得参与、偏袒或制造不公正的做法,依法平等对待所有被讯问人。

四、自愿原则是指什么?自愿原则要求侦查讯问必须基于被讯问人的自愿参与。

被讯问人应该有权选择是否回答问题,不得强制被讯问人作出未经自愿的言行。

五、言语权原则是指什么?言语权原则要求被讯问人在侦查讯问过程中有权拒绝作出不利于自己的口供。

侦查人员在询问被讯问人时,应当尊重其言语权,不得使用暴力、威胁、恐吓或任何其他不合理的手段。

六、沉默权原则是指什么?沉默权原则要求被讯问人有权选择保持沉默,即有权拒绝回答问题。

侦查人员不能对被讯问人的沉默解释为认罪的证据。

七、尊严权原则是指什么?尊严权原则要求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尊重被讯问人的人格尊严,不得使用羞辱、恶语等侮辱性语言,不得采取侮辱、辱骂行为。

八、记录权原则是指什么?记录权原则要求侦查人员在侦查讯问过程中应当详细记录讯问内容,确保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被讯问人对记录的内容有权要求核实、补充和更正。

九、检索权原则是指什么?检索权原则要求被讯问人有权要求侦查人员提供记录、资料或证据,以便了解自己的涉案情况和查明真相。

办案询问技巧

办案询问技巧

办案询问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办案询问技巧的内容:
1. 态度要温和呀!就像春风拂面一样,让被询问者放松下来。

比如说,“嘿,朋友,咱不着急,慢慢说哈”。

这样,他们才更愿意和你交流,而不是像只刺猬一样蜷缩起来。

2. 提问要有条理哦!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来,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先说说那天你在哪里见到他的,然后再讲讲之后发生了什么”。

3. 倾听很重要呢!可不能人家说的时候你走神啊。

就好比听一场精彩的演唱会,你得全神贯注呀!“嗯嗯,我在听呢,继续说”。

4. 要抓住关键信息呀!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就像在一堆沙子里找金子,得有那份专注和敏锐。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再仔细想想”。

5. 适当给点引导嘛!别让人家干巴巴地讲。

好比划船,你得给个方向。

“是不是后来发生了这件事,才导致那样的结果啊”。

6. 不要轻易打断呀!人家正说得起劲,你突然打断,多扫兴啊。

跟听故事一样,别中途喊停啊。

“我先不打断你,等你说完哈”。

7. 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呀!这都是线索呢。

就像侦探寻找蛛丝马迹一样,可别放过任何细节。

“我看你说到这的时候有点不自然,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呀”。

8. 用鼓励的话语啊!给人家点信心,让人家更愿意配合。

“哇,你说得很好哦,继续保持”。

我觉得啊,这些办案询问技巧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被询问者的心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真相!。

刑事侦查学询问、讯问、辨认、侦查实验

刑事侦查学询问、讯问、辨认、侦查实验

2021/6/19
2
• 2、按照询问地点的选择,可以分为走访询问
和传唤询问。
•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侦查人员在宾馆、茶楼
等地点询问证人,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 关法规的要求,属于程序上的瑕疵。
• 3、按照侦查人员的身份是否公开,可以分
为公开询问和秘密询问。
• 二、询问应当遵循的原则 • 1、询问应当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 • 2、实事求是的原则 • 3、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 (4)运用证据,打破僵局
• (5)利用矛盾,瓦解抵抗
• (6)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 2、讯问中的语言
• (1)应对回避的语言
• (2)攻心语言
• (3)模糊语言
2021/6/19
6
• 五、讯问的法治化
• 1、确立嫌疑人、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 2、确定律师帮助规则
• 3、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一、侦查实验的任务
• 1、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听到或看到;
• 2、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否完成某一行为;
• 3、确定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某种现象;
• 4、确定在某种条件下某种行为和某种痕迹
是否吻合一致;
• 5、确定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某种工具可能或
者不可能留下某种痕迹;
• 6、确定某种痕迹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变异;
第八章 询问、讯问、辨认、 侦查实验
2021/6/19
1
第一节 询问
• 一、询问的概念、种类 • 侦查中的询问,是指侦查人员用谈话或者问
话的方式向证人、被害人调查了解案件情况的活 动。
• 1、按照询问的程序是否完备,可以分为正式
询问和非正式询问。
• 正式询问前应当表明身份,出市证件,并告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语言技巧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语言技巧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语言技巧菇钟口才警霹§磊嘉i冀疆i鬟暴口才11讯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i士问,以获取真实供述和辩解的侦查活动.要想使案件侦查取得进展.顺利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公安侦察人员必须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及其对罪行的认识态度及接受讯问时的心理状态.讲究发问的方法和技巧:实际办案中,常用的讯问方法有下面几种:一,迂回发问迂回发问就是依照先易后难.先次后主,先一般问题后核心问题的顺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运用此法之前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发问之时,则要隐藏发问意图,不让犯罪嫌疑人察觉;同时还要使前后昕提的每个细节和问题都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并与核心问题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以此来麻痹犯罪嫌疑人,解除其警觉,从而先获取关于核心问题和主要罪行之外的问题的真实口供.这样可以堵死犯罪嫌疑人对核心问题和主要罪行躲避交代的退路,最终使其不得不如实供述核心问题和主要罪行某男足一农场职1,因怀疑36妻子行为不端而心生恨意,于是就在一天夜晚趁妻子熟睡时用斧头将其砍死.而后将血衣,血被褥埋在自家后院:侦查员在秘密搜查起获血衣,血被褥之后,鉴于他家所养的,一见生人即咬的狼狗在发案当晚并未吠叫的事实,对他采用了迂回发问的方法问:农场规定不准养狗.你为什么还养?答:看家问:狗又不恶.见人就摇尾.看得住家吗?答:我家的狗恶得很.连邻居都咬.问:家?答:口拴着晚上把狗放出去还怎么看从来不放,晚上就在家门问:你家的狗连邻居都咬.有它不咬的人吗?答:没有,除了我和老婆.问:你妻子被害的晚上狗没叫也没吱,如何解释?答:这……问:外人去了都咬.你妻子在家里被杀,外人可能干吗?答:我交待,我交待..侦查员先以农场规定不准养狗来刺激,引诱犯罪嫌疑人讲出养狗的目的是为了看家,这一提问表面看来似乎与其妻破杀无关,实则已开始为之设置笼套:接着又以怀疑狼狗看家能力的虚问来刺激,引诱犯罪嫌疑人讲m狼狗非常凶恶,狼狗在其妻被害的耶晚在家,狼狗一见外人就咬等事实.这样就使得犯罪嫌疑人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入笼套之中,最后无法否认其妻是自己所杀的罪行,不得不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二,借题发问借题发问就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在讯问中借用犯罪嫌疑人在答话中编造的谎言作为问话◆湖南胡和平的引子,借以问出与之所讲谎言相矛盾的事实,从而使犯罪嫌疑人不能自圆其说,最终如实交待. 为了得到从宽处理,犯罪嫌疑人姜某拒不交待盗窃(获赃款六千多元)的真实动机,一味强调是"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才去行窃的.对此,侦查员采用了借题发问的讯问方法:问:你偷来的钱怎么处理了?答:买了一些衣服.问:买的衣服多少钱一件?答:有百把块的,也有几百元的,总共花了两千多元.问:剩下的呢?答:看到彩电降价,买了一台29英寸的王牌彩电.另外,吃饭,住宾馆花了将近千把块.问:你家里原来有电视机,怎么又买?花了多少钱?答:原来的太小.买了台大的,花了三千元.问:你说你生活困难,怎么舍得花这么多的钱买彩电,住宾馆?答:我……这……(一时语塞,不能自圆其说)我看人家的生活条件好.有大彩电,有摩托车,有电冰箱什么的.吃香的.喝辣的,就也想过那样的日子.问:你这是什么思想?这是因为生活困难吗? 答:(沉默一会儿)不,不是因为生活困难,而是……贪图享受.姜某以"生活困难"作挡箭牌.企图掩盖真实的作案动机,蒙骗办案人员.侦查员借其"生活困难"的谎言作为问话的引子,设置了一组问话.使其讲述出了一个个与其"生活困难"的供述相矛盾的事实,使其不能自圆其说;然后抓住矛盾.戳穿其谎言,逼得他不得不如实交代真实动机.三,循序发问循序发问就是侦查人员对已确定追讯的某个犯罪事实,利用事物的普遍联系,互为因果的客观规律,按事件发展顺序,设计出一组分段进逼,循序推进的连贯性问话,以此来控制犯罪嫌疑人交代的顺序和方向,最终达到从外围进入核心,使犯罪嫌疑人无法否认犯罪事实的讯问目的.这种发问方法的特点是:一环紧扣一环,整个发问仿佛一根不可断开的链条侦查人员在审讯涉嫌杀妻的黄某时.就采用了循环发问的方法问:古某(黄某的妻子)是怎么落水的?答:当时她洗的衣服被水冲走.她去捞衣服时被水冲走的.问:她下水的地方有多深?答:3O公分左右.谴./5,I亥I鼗繁疆箍黼警蔡口才问:3O公分深的河水,水流的大小和速度能把人冲走?答:我……问:古某会游泳吗?答:会游.还参加过市里的游泳比赛,得了奖.问:按一般常识,人落水后是向水浅的岸边游.还是向水深的河中央游?答:当然是向水浅的岸边游问:既然这样,那古某为什么不往岸边游.却偏往河中间水深的地方游呢?何况能淹没她的地段不长.而她游泳的技术又好,稍一努力就可以脱离险境——她会被水淹死吗?答:这……问:你是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是吗?答:是的.问:那你应该知道怎样抢救落水的人了?答:知道.应先对落水者做人工呼吸.然后将落水者头朝下放在坡地上.问:你把古某抱上岸后,是怎么抢救的?答:把她仰面放在河边之后,我喊人去了,问:为什么不对她进行人工呼吸?为什么把她的头朝上,脚朝下仰面放在河边?答:我……问:你不会说你不懂吧?答:(沉默不语约5分钟)我……我交代……以上对犯罪嫌疑人黄某的讯问是环环逼进的开始问古某是怎么落水的和河水的深度.意在说明古某不可能在3O公分深的河水中被冲走:接着又问古某的游泳技术,意在让黄某知道,凭古某的游泳技术和河水的实际深度,即使占某被冲走也不会被淹死;最后揭露黄某对古某以错误的方法进行"抢救"意在加速其死亡的用心=侦察人员就这样以一连串的讯问,一步一步地攻克了黄某的逻辑防线,使他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案情.除了上述讯问方法外,还有探查发问,连续发问,纵横发问,命题发问,含蓄发问等方法.在实际办案工作中,侦查员在讯问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时,既可以采用单一的讯问方法,也可以先后采用不同的发问方法——这样取得的讯问效果会更好.鑫(责任编辑梁明书)(请图片作者与本干q联系)当你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的人窖易接受,窖易牢固地记在心里37。

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

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

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侦查讯问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巧来获取犯罪嫌疑人或相关人员的信息和证据。

正确的侦查讯问策略和技巧对于提高侦查工作的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侦查讯问策略和技巧:一、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成功讯问的基础。

侦查人员要尽量让被讯问者感到自己是一个有权威和可信赖的人,并且能够保证他们的言行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二、选择合适的讯问环境讯问环境对于成功获取信息非常重要。

侦查人员应该选择一个安全、无外界干扰、保密性好的环境进行讯问。

同时,环境的温度、照明、气氛等也要舒适,以促进被讯问者的开放和配合。

三、有效运用沉默沉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讯问技巧。

当被讯问者对一些问题回答不确定、含糊或模糊时,侦查人员可以选择保持沉默,引导被讯问者继续表述,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创造压力和焦虑有时候,为了让被讯问者透露真相,侦查人员可以创造一些压力和焦虑。

例如,暗示证据已经非常充分,可以迫使被讯问者透露更多信息。

但是要注意,创造的压力和焦虑不能过度,以免让被讯问者产生逃避的心理。

五、采用开放式提问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应该尽量使用开放式提问,让被讯问者进行自由表述。

开放式提问可以帮助侦查人员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不受限于简单的“是”或“否”的回答。

六、提供选择题有时候,为了更精确地获取目标信息,可以采用提供选择题的方式。

例如,“是A还是B?”、“是昨天晚上还是今天早上?”这样的问题可以迫使被讯问者在两个选项中选择,并通过回答揭示真相。

七、倾听和观察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和观察,通过被讯问者的言语、姿态、表情、语气等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倾听和观察可以帮助侦查人员察觉到被讯问者可能隐藏的信息,并根据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深入讯问。

八、针对性追问和碎片化提问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可以根据被讯问者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追问,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问题,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此外,碎片化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技巧,可以将一个问题拆分为几个部分,逐步获取被讯问者的回答。

公安问话套路大全

公安问话套路大全

公安问话套路大全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

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讯问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个别进行。

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以及认罪认的法律规定,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第一次讯问,应当问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日、户籍所在地、现住地、籍贯、出生地、民族、职业、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属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理等情况。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进行。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书面、电话或者当场通知证人、被害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个别进行。

在现场询问证人、被害人,侦查人员应当出示人民警察证。

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询问通知书。

询问前,侦查人员应当出示询问通知书和人民警察证。

警务处理过程中的话语策略——以判断谎言为例

警务处理过程中的话语策略——以判断谎言为例

百科知识 2019.05 C警务处理过程中的话语策略——以判断谎言为例徐晟茗 黄昕宇 左一涵 沈心怡 潘艳艳警务讯问和盘查,主要是指警务人员为了侦查案件真相,通过一定的话语策略及技术手段所展开的专门调查行为。

在现代警务活动中,讯问工作本身就是跟犯罪嫌疑人展开心理博弈的过程。

警务人员为了查明案情真相,获得真实的供述,必须对犯罪嫌疑人的语言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而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狡猾的语言策略和较强的反侦察意识,逃避法律的制裁,这给公安机关的案件侦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通过创新讯问话语策略,研究破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动态,并将二者结合,将会对讯问和盘查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警务人员能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下,利用创新的方式,巧妙的在犯罪嫌疑人开口说话之后,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在谎言和坦白的交错中,找到有利于破案的关键证据。

一、信息收集与谎言识别开放式的讯问方式主要目的在广泛收集信息。

在犯罪嫌疑人提供供述的过程中,侦查人员做到不暗示,不诱导,不强迫,不刑讯逼供,从而获得最广泛的大量原始信息。

即使无法立刻甄别其中真伪,但是大量的自我供述和自由的叙述方式,会使犯罪嫌疑人在心理防线上有所疏漏,逐渐放松警惕,减弱反侦察意识,在虚构的供述中,与犯罪现实情况发生明显矛盾,再利用修辞性的话语进行质询,有效的形成矛盾对冲、信息筛选,进而利用封闭式的语句,澄清塑造真实可靠的信息源。

这样的供述方式,在嫌疑人供述过程中,容易产生详细的编造性谎言,而其中的记忆缺失及不知情的反应状态,会与构造的谎言形成显著矛盾,从而实现自在陈述的显著价值。

刑侦人员要处理好谎言的识别工作,防止主观臆断,这对于案件真相的水落石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运用开放式的讯问方式,并辅之以合理的逻辑判断,发现矛盾,见微知著,将案件中看似支离破碎、真假混杂的供述,去伪存真,找到破解谜题的关键,最终获得审讯的突破。

二、话语策略和案例分析在警务实践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话语策略,应对嫌疑人的谎言,取得审讯成效,是一个很复杂的进程。

侦查人员讯问技巧

侦查人员讯问技巧
(4)原先抱无所谓态度的,则应反过来使其产生恐惧心理,促发其紧张,以 便让他认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审讯员的工作。
(一)对不同年龄审讯对象的审讯对策:1.青少年由于认识上、 情绪上、情感上、意志上的单一、无知、浅薄,要求我们采取 循循善诱、大哥哥、长辈式的论理、论情法,让其感受到审讯 员的关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消除其冷淡、破罐子破摔 心理,从而供述。2.对于老年被审讯人,由于其社会经验较丰 富。人生观、世界观的定型导致其意志较顽固。对这类人应着 重对其论理论法,强调“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基本 道理,同时,应尽力消除其害怕家庭受牵累,事业遭打击等妨 碍供述的不良想法。总之对中老年受审对象,我们审讯员应具 备较好的说理能力和耐心,稳扎稳打,逐步剥其伪装,打消其 自以为是、老谋深算的心理。
(1)认识的转变:要让其意识到罪行已经“穿帮”,先产生悔恨心理,然后 逐渐过渡到渴望从宽。
(2)意志的转变:随着对立、侥幸、畏罪等心理的退却,随之上升的是想摆 脱受审环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的愿望,从而逐步产生供述心理。
(3)被审讯人原先有过分恐惧心理的,应消除其不必要的恐惧和戒备,产生 供述心理。
讯问技巧
讯问策略
一、审讯前的“知己知彼”。 二、审讯开始时的“相面术”。 三、审讯进行当中的“闲聊”阶段。 四、审讯交锋中的实战技术。 五、审讯结束前的“围棋收官”阶段。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审讯工作的前期准备相当重 要,为了确保“有的放矢”,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实施审讯前,我 们审讯员应预先对被审讯人员的个人情况、心理特点和涉案信息 进行必要的熟悉和了解,我们要尽可能了解被审讯人的姓名、别 名、绰号、年龄、籍贯、住址、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好坏、人缘 好坏、社会经历、个人性格、爱好、有无前科、被控案由、作案 主观原因、抓获经过、关押期间表现、前期办案已经掌握的证据 及已制作的笔录等等。熟悉案件材料可以让审讯员弄清案件的进 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审讯的目标和方向,为制订新的审 讯计划,确定讯问策略提供依据。了解被审讯人员的个体情况、 了解抓获经过和证据拥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审讯中的突破 点,确定审讯中的技巧、艺术手法,以及审讯节奏、用证时机以 及用证的先后次序。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解和掌握:

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

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

In life, if someone gives help, it is lucky, and if no one gives help, it is destin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导读:1、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有犯罪行为,让他说出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

2、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告知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3、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将这种情况记录笔录。

4、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

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

将一个人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区分,称呼的改变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利,保障人权。

在刑事诉讼阶段,是犯罪嫌疑人权利最容易被侵犯的时间,这一个阶段犯罪嫌疑人会被接受调查,会被限制人身自由,就会更加急切的需要严格的程序保障权利,限制司法工作人员的权利,防止他们滥用职权。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阶段,应该是犯罪嫌疑人权利最容易被侵犯的阶段了,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严格规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1、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有犯罪行为,让他说出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2、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告知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3、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将这种情况记录笔录。

4、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

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

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探案推理知识点总结

探案推理知识点总结

探案推理知识点总结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探案推理的基础,它是指通过分析问题、推理和论证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的核心内容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个方面。

1.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通过已知的前提来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它包括三种形式:完全演绎、不完全演绎和不必然演绎。

在探案推理中,运用演绎推理可以根据已有的线索和证据来推断案件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系列特殊事实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在探案推理中,可以通过归纳推理来总结案件中的规律性和共性,从而找出相关的线索和证据。

二、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在探案推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探案者理解案件中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方面,探案者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是指根据案件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来分析案情。

探案者可以通过心理分析来推断案件的动机和行为动机,从而找出破案的线索。

2. 证人心理学证人心理学是指研究证人证言和证据的心理学,它可以帮助探案者理解证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

在探案中,探案者需要通过证人心理学来评估证人的证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指研究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的心理学。

在探案推理中,探案者可以通过犯罪心理学来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从而找出破案的线索。

三、法律知识法律知识在探案推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探案者理解案件的法律基础和相关规定。

在法律知识方面,探案者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刑法知识刑法是指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的法律规定。

探案者需要了解刑法的相关规定和相关刑事法律条款,从而能够对案件进行刑法分析和刑事定性。

2. 证据法证据法是指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进行规定的法律规范。

在探案中,探案者需要了解证据法的相关规定和法律条款,从而能够正确地收集和使用证据。

3. 司法程序司法程序是指对犯罪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程序规定。

侦查询问技巧

侦查询问技巧

侦查询问技巧《说说侦查询问那些事儿》嘿,咱今儿来聊聊侦查询问技巧,这可是个相当有趣又特别重要的事儿!想象一下,你是个侦探,面对嫌疑犯或者证人,就像是在解开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

这可不是随便问问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技巧啊,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首先呢,你得有个好态度。

别一脸凶巴巴的,让人一看就害怕,那人家还能好好说话吗?得像个亲切的老邻居一样,让对方放松下来,这样才能打开话匣子嘛!比如说,你可以笑眯眯地开场:“嘿,老兄,咱就是随便聊聊天,别紧张哈!”这种轻松的氛围会让对方觉得,诶,也许这没那么可怕。

然后呢,得学会倾听。

别对方还没说两句呢,你就噼里啪啦地打断。

让人家把话说完,哪怕中间有点啰嗦,有点跑题,也别急着打断,说不定那看似无关紧要的话里就藏着关键线索呢!就像挖宝藏,得慢慢来,可别一锄头下去把宝贝给砸坏了。

观察也是超级重要的一点!对方说话的时候,眼神、表情、小动作,这些都可能泄露出重要信息。

假如他说话的时候眼神飘忽不定,说不定就在说谎呢!或者他老是不自觉地摸鼻子,这也可能有文章哦!就像看电视剧,那些特务老是有一些小细节出卖他们。

提问的时候要有技巧,别一个劲地问“是不是”“对不对”。

那样容易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说不定还不小心就掉进你的陷阱里了呢!要多问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对方尽情地说,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信息。

有时候还得学会装傻。

别表现得自己啥都懂,偶尔装装傻,让对方觉得自己比你聪明,他就会得意忘形,说不定就把不该说的都说出来了。

比如说:“哎呀,这个我不太懂呢,你来给我解释解释嘛!”这样对方可能就会滔滔不绝啦。

侦查询问真的就像玩游戏一样,有策略,有技巧。

掌握好了这些,你就能像个真正的侦探大师一样,从那些话语中找出真相的线索!哈哈,是不是感觉特别酷呢!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感受和见解,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门道呢!让我们一起在这侦探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吧!。

侦查逻辑

侦查逻辑

﹁q (﹁p1∨ ﹁ p2∨… ﹁ pn) →q
如果p 假,那么烟Leabharlann 不相符(﹁p →q) ∧ ﹁q
p 的鞋印与现场鞋印完全相符
﹁(﹁p)
并非p 不是盗墓贼 对认定的某疑点(包括作案人)是假的否定,
﹁(﹁p)→q 即表示对某疑点的排疑认定
﹁﹁p ↔ q p 为盗墓贼
侦查实践表明,排疑法同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思维形式和 逻辑方法,往往是互相配合应用的,这样才能使它作为一种 破案的思维工具,发挥出更大的效力。
1998年10月1日,在恭陵前,11名盗墓贼被就地正法。
侦查逻辑所采用的逻辑方法: 一. 侦查描述
是指通过对某侦查对象的某些外部特征的描绘或叙述, 以达到揭示其内涵的逻辑方法。
二. 排疑法
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通过对案件疑点的逐步排 除,从而认定案情事实的逻辑方法。
1. 初步排疑
步骤 2. 排疑认定
二. 排疑法
用符号表示:
案件在侦查初始阶段提出的命题
(p1∨p2∨…pn) →q
人们根据一定事实 情况,对疑点的几 待查清的嫌疑情况 种可能选择的断定
﹁q
在侦查工作中进一步所获得的事实情况,作为对“q”嫌疑情况的否
(p1∨p2∨…pn)→q
如果是p1作的案,那么p1应有作案动机 如果是p2作的案,那么p2应有作案时间
侦查逻辑所采用的逻辑方法:
• 侦查描述
• 排疑法
• 必要条件法 • 或然性推理
“2· 15”唐恭陵特大文物盗窃案
“2· 15”唐恭陵特大文物盗窃案
1998年1月30日夜,以张少侠为首的六个盗墓贼将恭陵“娘娘冢” 炸开; 2月15日,管理陵墓的工作人员发现墓室被盗,遂报警。洛阳警 方勘查现场后,立即做出决定:控制海关出口,抓紧侦查,划定 重点,进行地毯式排查; 排查进行到第五天,警方获得重要线索。寻线索审查得知恭陵被 盗文物已倒卖到北京。专案组立刻赶赴北京,请求公安部协助寻 找线索,追回国宝; 2月27日上午,在北京公安局的协助下,抓捕小组赶赴天津将重要 文物贩子于润明逮捕归案; 随后,经请示公安部,并动用国际刑警,经过七天的抓捕,24件被 盗文物分别从北京、天津返回,数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香港翟某委托中间人将购买的文物逐一退回,并派专机将国宝蓝釉 灯送往北京,至此唐恭陵特大文物盗窃案告破;

侦查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侦查讯问话语系列研究之三

侦查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侦查讯问话语系列研究之三

侦查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侦查讯问话语系列研究之三黄萍;林国丽【摘要】Police-suspect interview is an essential session in the whole criminal procedure as well as a typical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To study the language nature of police-suspect inter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agmatics and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In order to lay a profound foundation for deeper researches, this pa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olice-suspect interview study abroad and home and did a rational analysis on their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侦查讯问既是刑事司法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司法环节,又是一种典型的机构性话语。

从话语的角度探究侦查讯问的语言本质对语用学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对中外侦查讯问话语研究现状做出评介,理性分析既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又为侦查讯问话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6页(P87-92)【关键词】侦查讯问;话语;机构性话语;法律语言学【作者】黄萍;林国丽【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侦查讯问”又称“刑事讯问”、“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就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以言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的一种侦查行为”(崔敏 2002:449),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14种侦查行为之一。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Syllabus of Interrogation花涛主编(54学时)(本科侦查学专业)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二〇〇六年六月《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侦查讯问学》是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本科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根据公安部颁布的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公安工作和公安教学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侦查讯问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侦查讯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技能;具备讯问的能力和制作相关文书、讯问笔录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适用于本科侦查学专业。

三、课程类别:本科专业课程。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侦查讯问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关系,并结合讲授内容组织学生模拟审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面,精选讲授内容,对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侦查讯问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规范要讲深讲透,对那些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则应采取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并有目的地指定精选的参考材料,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多种形式教学的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选用讲授、实验、讨论、模拟演练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案例教学、模拟审讯等实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缩短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时间。

侦查讯问方式及技巧

侦查讯问方式及技巧

侦查讯问方式及技巧摘要侦查讯问是法律赋予有侦查权的机关和部门的权力,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强制性侦查活动。

实践证明,案件中的具体情节非经当面讯问是很难查清的,讯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讯问这种方法进一步追查、核实犯罪嫌疑人的嫌疑事实,查清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情况。

同时,通过讯问听取辩解,结合调查取证,可以澄清嫌疑,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从而达到查明案件全部真相的目的。

关键词侦查讯问语言思维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一、提问的方法提问方法是指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提问的步骤、秩序等。

提问必须包含两个部分,已经知道什么(提问的基础,是论据)、需要知道什么(提问部分)。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一)问答法。

问答法是指在讯问中,侦查人员围绕案件事实,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就某一事实或情节而进行的一问一答的提问方法。

在讯问中,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大多采用问答法,因为讯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带有冲突性质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愿主动交代罪行,通过问答法进行提问,可以强制犯罪嫌疑人回答问题,填补犯罪嫌疑人在自由陈述中留下的空白和不清楚的地方,审查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

问答法具体方法有:(1)特殊疑问。

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的疑问句,要求犯罪嫌疑人就疑问代词部分作出答复。

这种提问法,问题不带有任何倾向,排除了暗示性,怎样回答完全取决于犯罪嫌疑人。

(2)选择疑问。

提出几种看法,让犯罪嫌疑人选择一种来答复。

使用这种发问方法时,对提出的几种看法,尽量包括了全部的可能性。

(3)是非问或正反问。

这种发问方法,暗示性强,回答没有第三种选择,使用时要把握住前提条件,同时要观察回答问题的反应。

(4)反诘问。

提出两种看法,并暗示其中一种是可能的,让犯罪嫌疑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这种发问,暗示性强,使用时要格外慎重。

(5)猜度问。

侦查人员对不能确定的某些事实,按照自己的分许判断说出事实经过,然后向犯罪嫌疑人发问。

(二)命题提问法。

命题提问法又称自由陈述法,是指侦查人员围绕案件事实提出一个方向明确、范围清楚的问题,让犯罪嫌疑人就指定的内容作出详细供述的提问方法。

解读职务犯罪审讯中嫌疑人身体语言

解读职务犯罪审讯中嫌疑人身体语言

解读职务犯罪审讯中嫌疑人身体语言在职务犯罪审讯中,嫌疑人的身体语言往往能够透露出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情绪状态。

审讯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嫌疑人的身体语言来辅助判断其是否说实话,是否存在欺骗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身体语言信号,并探讨与职务犯罪审讯相关的案例。

一、眼神和眼动眼神是人们交流中最常用的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

在审讯中,观察嫌疑人的眼神和眼动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1. 目光逃避:嫌疑人在回答问题时,如果眼神不稳定,频繁地避开审讯人员的目光,可能表示其在欺骗或隐瞒真相。

这是一种常见的欺骗行为。

2. 直视眼神:有些嫌疑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会刻意直视审讯人员的眼睛,试图通过此举传递出自己的信心和真诚。

不过,有些人对直视眼神的展示并不自然,这需要审讯人员综合判断。

3. 东张西望:嫌疑人可能会在审讯过程中四处张望,试图找到其他线索或者寻找逃避的机会。

这种行为可能表示其对审讯不配合或者存在不安的情绪。

二、身体姿势和动作嫌疑人的身体姿势和动作也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

1. 手部动作:当嫌疑人在回答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手部动作。

例如,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揉搓手掌等。

这种行为可能暗示嫌疑人感到紧张、焦虑或不安。

2. 身体僵硬:一些嫌疑人可能在审讯中身体变得僵硬,缩成一团,面部表情凝固。

这通常暗示着他们对审讯感到恐惧、紧张或不安。

3. 坐姿和姿态:嫌疑人的坐姿和姿态也能透露出信息。

例如,嫌疑人的身体前倾可能表明其关注审讯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案件有重要的信息。

而背部向后倾可能表示其对审讯不感兴趣或者不配合。

三、微笑和面部表情微笑和面部表情可以显示出嫌疑人的情绪状态和自信程度。

1. 假笑:嫌疑人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出现明显的假笑或者不自然的笑容,可能表示其在试图掩饰真相。

这种情况下,审讯人员需要进一步深挖。

2. 面部表情的突然变化:当嫌疑人在回答问题时,如果面部表情突然发生变化,可能表示其悔意或者内心的矛盾。

公安 询问技巧

公安 询问技巧

公安询问技巧公安常识警察处警过程中的语言沟通技巧:01单刀直入法对于那些证据掌握得很充分,案件比较简单,或属于初犯的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我们不必人为地将方法搞得太复杂,可以在问好基本情况之后,直截了当问及案件实质问题,比如可以问“你做这种事做过几次啦,做了之后怎么想的”等问题,让对方认为我们已经胸有成竹,有了十分把握,而直接交待。

02各个击破法对于那些处于交待边缘,并且有多人参与作案团伙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之一,可以选中一人,直截了当利用他们各自间互不信任,互相猜疑,对其进行“离间”。

暗示他的同伙已经交待,并且已经把事情推到他一个人头上,告诫他要争取主动、免得到最后千钧重担一人挑。

然后再借力打力,用他交待中的可信部分,作为敲门砖,再攻开其他成员的嘴,造成一种群起互相供讦的局面,我们再多方比较、去伪存真,搞清案件真面目。

03引而不发法如果只掌握零星的、局部的证据或罪行,可利用被审讯人"做贼心虚"的心理弱点,“张弓搭箭,引而不发”,用暗示的方法,让其误以为我方已完全掌握了他这样或那样的罪行。

比如在审完一个案子后,可以这样发问“现在你可以把新近做的事情讲一下了”,他就会以为新做的盗窃或抢劫罪也已经穿帮了,不得不进行交待。

04抽丝剥茧法对于那些已经从心理上瓦解,开始进行交待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尤其对于那些系列盗窃案,跨地区、跨年度案件的作案人,我们审讯人员必须耐下性子,慢慢地像缫丝工抽丝一样,一步一步由小案件至大案件、由本地案件至外地案件、由年内案件至年外案件、由立案案件至隐案积案,一点点将其理清楚。

分门别类,时间、地点、作案同伙、作案过程等六要素齐全准确。

这有可能要花去我们几天几夜的时间,但作为审讯人员要不怕苦累、乘胜追击,穷追不舍、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地完成任务,否则过了最佳时机,又要重砌“炉灶”,多花功夫了。

05“激将”法在确认被审讯人的性格属于冲动型,豪爽型之后,我们审讯人员再也不能摆出一副说教式的腔调,而应显得也很直爽、够义气,不能粘粘乎乎,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个文绉绉的书呆子,案件问题与你不值一谈。

审讯的话术

审讯的话术

审讯的话术目前审讯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是对侦查人员审讯嫌疑人过程的一种有效监督和制约,其宗旨和目的就在于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诉讼权益。

审讯语言应当具有规范性,要求使用标准的法言法语,问话要符合标准的语言结构,问话内容须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相关规定、与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紧密相对应。

问话还要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客观性要求问话内容应当有案件证据作支撑,不能无根无据;问话内容与形式应当具备逻辑性,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审讯用语规范主要包括主题审讯前的准备语言规范、审讯过程的语言规范和审讯结束时的语言规范。

具体而言:1、主题审讯前的语言规范。

主题审讯前的准备问话语言内容主要包括审讯人、记录人身份介绍,问清嫌疑人自然情况,简要说明诉讼过程和向被审讯人讲清所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诉讼义务,询问其是否申请回避等。

因此,这时的问话语言一般是采取直接性问话方式。

例如,“我们是某某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人员,今天依法对你进行审讯”;“你可以进行有罪的陈述或者罪轻和无罪的辩解,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你有权聘请律师,为你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或控告”。

2、审讯过程中的语言规范。

审讯嫌疑人案件事实时,应当以证据为基础进行正面审讯。

例如,当嫌疑人作有罪供述时,审讯人问话应当紧紧结合证据展开。

当嫌疑人部分供认时,问话仍然紧紧依靠证据和事实进行。

当嫌疑人辩解时,应允许其作充分辩解,问话一般是递进式的。

如果嫌疑人拒不供认,检察人员的准备审讯、过程审讯和后续审讯问话内容仍然依法进行,但必须注意记录应当全面、细致和规范。

3、审讯结束时的语言规范。

审讯结束前的审讯收尾问话亦应当规范。

一般应当包括:“你以上所讲是否属实,还有没有需要更正的地方,还有其他坦白吗”“有无检举揭发”“在案件的事实方面有什么补充或者说明的”“请仔细核对笔录是否和你说的相符,如果有遗漏或者差错,可以补充或者改正;认为笔录没有错误,请在笔录上逐页签名按印或者盖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侦查询问中的语言逻辑
侦查讯问工作是一门充满艺术的综合科学,其技能的运用多种多样,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活动和执法程序,侦查讯问离不开语言。

讯问人使用的言语对案件的侦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那么,讯问人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讯问人是否因犯罪嫌疑人的不同言语风格而调节自己的言语,以取得更佳的讯问效果?
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面对面的博弈,是短兵相接的“舌战”,也是一场“信心之战”,它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无论把侦查讯问比喻成什么,它的语言本质都是毋庸置疑的。

语言逻辑从符号性,指谓性和交际性这三个方面研究语言的逻辑问题。

语言逻辑包括问句逻辑,模态逻辑,时态逻辑等多方面。

在侦查讯问中,侦查员怎么很好的运用,组织自己的语言非常重要。

逻辑规律是人们在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时必须遵守的思维准则和要求。

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

侦查人员在讯问工作中掌握和运用语言逻辑规律,对于提高讯问效率,发现供述疑点,明辨是非,揭露和证实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讯问人员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语言逻辑规律。

在遵循语言逻辑规律的同时,防止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它要求在同一逻辑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一致,每一个判断的内容前后一致。

违反了同一律,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的语言逻辑错
误。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或者歪曲、篡改别人议论中的概念而后加以反驳攻击的一种诡辩手法。

偷换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把一个议论的论题改换为另一个论题的诡辩手法。

然而,在语言逻辑运用中药防止不矛盾律,及时捕捉供述疑点。

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思想既可以是相互矛盾或反对的概念,也可以是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

不矛盾律在思维中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前后一贯性,避免自相矛盾,它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

违反不矛盾律,犯的语言逻辑错误叫“自相矛盾”。

在侦查讯问中应当善于运用不矛盾律,揭露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矛盾,以达到讯问的目的。

利用逻辑矛盾是侦查讯问主要的策略和方法之一,有助于驳斥诡辩,提高破案率。

总之,在公安侦查讯问工作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逻辑规律,有助于讯问的顺利开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事实真相,及时交待全部犯罪行为,从而提高侦查办案的效率,防止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的发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