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下3-8探索宇宙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8《探索宇宙》科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8《探索宇宙》科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c22981580216fc700afdfa.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 《探索宇宙》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 _______________ ,我们已经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 。
2.北宋时期的 ______________ 在《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4.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载人飞船______________ 把中国升空第一人_______________ 载上了天空。
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2007 年10月24 日, _________________ 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5.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1969 年7 月,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选择题6.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迹的宇航员是()。
7.1969 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照片。
8.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千米。
A.30万B.300 万9.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中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恒星B.现在有很多证据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C.宇宙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宇宙10.银河是有许许多多()构成的。
A .行星B .卫星C.恒星11.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人是()。
12.()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
A .嫦娥B .加加林C.阿姆斯特朗A.太阳 B .地球C.月球C.10 亿A .英国科学家胡克B.英国科学家弗莱明C.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A .中国B.美国C.俄罗斯13.2007 年10 月24 日,我国的()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17.100多年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终于在()初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4dfc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0.png)
探索宇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为小学阶段“地球世界”最后一课。
【学情分析】经过近四年的科学和电脑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使用基础,但教师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并不完全熟悉。
【设计理念】本课的关键在于“探索”二字——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但绝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宇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学生自备: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创设乘坐太空飞船遨游宇宙的学习氛围,各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本课角色。
〈设计意图:营造愉悦宽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者环境下学习的紧张感。
组长等职位采用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
〉一、复习导入回忆太阳系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入手,为以下认识更广阔的宇宙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宇宙1、提出活动任务任务一:宇宙有多大?你能用简单图文表示宇宙的结构吗?任务二: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状态吗?任务三:恒星的一生如何变化?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探索宇宙》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探索宇宙》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adfdfe419e8b8f67c1cb96c.png)
《探索宇宙》教案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1—64页。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问题:出示浑天仪图片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出示课题)2、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提出问题。
3、师目标导向,提出问题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有什么关系?4、明确问题,准备探究。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一、探索望远镜1、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2、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3、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4、学生讨论交流。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3620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9.png)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
本章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但宇宙作为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3.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手段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4.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星空图等。
3.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7373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8.png)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与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聚焦
1.提问: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
2.学生自由分享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科技进步与宇宙探索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
活动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3.教师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过程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出示: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微课教源
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教科版所属章节:《宇宙》单元第七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和相机录制视频、后期剪辑软件加工
设计思路
本课想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重要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bc06d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0.png)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知道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宇宙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宇宙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知识的相关案例。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了解航天科技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3.8 探索宇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3.8 探索宇宙|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43494331126edb6f1a10b9.png)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意图指导思想“宇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存在。
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技的进步,探索宇宙的工具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日益清晰。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人类就是构成宇宙的一部分。
所以,学习“探索宇宙”的过程,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认识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知识得来的不易,让他们在对前人的故事学习中打开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一生都意义匪浅。
教材简析《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8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材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本课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程。
通过对我国在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对国外的科学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冲破国与国的观念,利用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理解素养。
学情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民族自豪感、提升国际理解力。
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
而且,像这样的学习内容又是离他们非常的遥远与陌生,那么的难以看到又是那么的难以让人相信,用一句话来说,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很深刻很清晰的总体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由于宇宙的奥秘是那样的神奇和令人费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依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整体构思:第一部分:激趣设疑,创设环境。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8课探索宇宙教学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8课探索宇宙教学资料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d9547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77.png)
第8课探索宇宙(一)背景和目标教科书共3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探索宇宙的结构及其运动是天文学家们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课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
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
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呈现谱线红移现象.哈勃的发现等于向人们宣布,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
3。
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如:宇宙是浩大深邃的,是由许多个庞大的星系组成的,星系奇异亮丽,恒星多彩变化,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总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
教科书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还在资料页中展示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究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一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科学概念:.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给全班学生准备:资料图片、录像资料等。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膨胀的宇宙1.这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是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规模;第二层是了解宇宙的状态一在膨胀。
2。
教科书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太阳系开始,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展示了宇宙浩大而有序的结构。
结构的第一级是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第二级是由许多恒星组成的集团,如包含太阳系在内的银河系;第三级是银河系外和银河系一样大的星系集合一河外星系;最后一级是宇宙,包含已知和未知的星系。
六下科学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知识梳理
![六下科学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83ad2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d.png)
第八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梳理
1.在宇宙中,除了我们生活的地球,还有太阳,月球以及无数的其他星体。
2.在地球上,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就能看到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
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有着怎样的运动关系,才产生了这些自然现象?
答:太阳是恒星,而地球是太阳的星星,地球一边绕着地轴自转,一边绕着太阳公转,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公转
3.在宇宙中,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他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转,运转一周是一个月,月球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带着月球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无论是月球围绕地球的运转方向,还是地球的自转和它围绕太阳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正是月球,地球和太阳的这种相对运动产生了月相变化,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的现象。
4.比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距离,并根据数据制作一个日地月关系模型
5.月食
在日地月系统中,太阳是光源,当地球运行到月球与太阳之间时,月球就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这时部分月面或整个月面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就形成了月食现象。
月食在半个地球上同时可见,但每年最多发生三次月食。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202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c2e93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6.png)
7.探索宇宙【教材分析】自古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
教材通过呈现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肉眼观察、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和进入太空观察,每一阶段方法的改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在太空探索中也取得不少成就,这是我们应该了解,应该为之自豪的事情。
本课作为《宇宙》单元的最后一课。
不仅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关注天文信息,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知太阳系的基本信息、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可能知道部分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但对于人类探索宇宙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较为模糊,也没有对我国的一些重大太空探索工程有较为完整的认识。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梳理和提炼所给材料的信息。
他们对浩瀚的宇宙很感兴趣,但认为宇宙离我们很遥远,是科学家的事情,难以亲身观察和认识。
因此在本课最后,展示出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参与的天文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继续探索宇宙,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2.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索宇宙有一定的兴趣。
2.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形成集体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难点]使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材料准备】[教师]教学ppt、资料卡、板贴[每组]每人一份资料卡、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介绍:自从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我们身处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2b482f48d7c1c708a1459c.png)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六年级下册教案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
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
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宇宙ຫໍສະໝຸດ 第 8 课时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 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 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 (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
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3173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7.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文。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解答和总结,使学生对宇宙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如何探索宇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探索宇宙成果的短文。
8.板书(5分钟)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8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8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8164e8b7360b4c2f3f646e.png)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宇宙空间散布着大小不一样的天系统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1、对供给的资料或自己采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从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课要点】初步认识宇宙的构造和运动,成立宇宙系统的观点。
【教课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本等。
学生准备:课前采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课过程】一、膨胀的宇宙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为真”。
此刻,就让我们一同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游览,继续去探究宇宙。
( 板书课题 )2、师 : 我们先到达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忆一下,太阳系是如何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构成的一个天系统统。
)3、发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独一的吗?4、学生思虑回答。
(指引学生们认识:太阳固然是太阳系里独一发光的恒星,独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部分也是和太阳同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可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其实不是它们有的也会构成近似太阳系同样的天系统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同构成的一个恒星公司,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谈谈你们感觉银河系像什么?(河系俯像一个巨大的漩,看像一其中心略鼓的大。
)6、本第61 料,河系中有多少恒星?河系有多大?(河系大由1000 ~ 2000 恒星成,直径有10 万光年。
)7、太阳在河系中的地点看得出来?光年是一个什么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认识了河系,你有什么感觉?9、解:河系不是宇宙的所有,似河系一的星系有100 个,人把它称河外星系。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4631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4d.png)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七节探索宇宙一、教材分析《探索宇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结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多提供影像一些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学情分析一般在小学时,学生对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如他们对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银河系、太阳系等知识已有初步了解,但他们对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的其他成员的了解,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往往是凭直觉猜测。
“银河系和宇宙”是本章第7节《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课时,教科书把《探索宇宙》编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节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作铺垫这一原因;而且“银河系和宇宙”又是在学生了解了第一课时太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会根据哈雷彗星的周期计算它出现的时间。
3.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4.了解宇宙的构成及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1.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三位概念。
五、教学课时共2课时六、课前准备查阅太阳系、九大行星、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7.探索宇宙PPT教学课件
![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7.探索宇宙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c3b86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3.png)
知识回顾
太阳系
日食现象
星座图
4
知识回顾
银河系
仙女座星系
蟹状星云
5
交流:人类怎样探索宇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古观象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方红一号卫星
6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观星台
7
交流:探索的工具和对宇宙的认识
8
小结: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古代
近代
现代
登封观星台
9
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
谢谢观看
19
7.《探索宇宙》答疑
教师: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20
问题一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我 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的火星探测有什么任务 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祝融号”火星车 21
火星探测任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祝融号”火星车
7.探索宇宙
教师: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1
本课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教科书
活动记录单
笔
2
学习目标
1.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 2.能基于所学知识,用表格、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自己的 观点。 3.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推进探索宇宙技术发展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宇航员穿着宇航服出舱
宇航服作用: 提供氧气、保持大气压力、
排除二氧化碳、维持合适的温 度、防止宇宙辐射、流星体和 宇宙尘埃的危害。
24
谢谢观看
25
科学探测任务: 对火星的表面形貌、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课件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82de75f524ccbff021846b.png)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 人造卫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 人类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 地面,从此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航天飞船,实现了人 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奇迹。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3.8探索宇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 月球、环形山、月相 • 日食和月食 • 太阳系 • 观星方式和各种星座
我们还想知道……
一、如果坐上宇宙飞船,我们会到 哪里?看到什么?
宇宙
恒星——太阳
银河系
(1000亿~2000亿颗 恒自己的第一颗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南仁 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 2016年9月25 日在我国云南落成启用。
2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近三年,现已实现跟踪、漂移 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并且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 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未来无限可能……
太阳系
行星、卫星、矮行 星、小天体(包含 小行星、彗星)
其它众多 的恒星系
河外星系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 了超过100亿个河外 星系)
光的速度
• 光速:30万千米/ 秒 • 一分钟:30万千米*60秒=1800万千米 • 一小时:1800万千米*60分=108000万千米 • 一天: 108000万千米*24小时=2592000万千米 • …… • 一年: 2592000千米*365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
第八课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许多星星其实也是______。
2、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组成的一个
_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3、银河系外的河外星系有________、_______等,这样的河外星系已经发现了超过______
个。
4、最早发明望远镜的是__________。
5、太空技术在日益发展中,目前已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为人类进行太空研究提供了可能。
6、中国的“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相比,最大的进步是实现了__________。
二、判断:
1、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
2、月球引力比地球小得多。
()
3、恒星其实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运动的。
()
4、月食只有月偏食、月全食两种情况。
()
5、恒星也有诞生和消亡的变化过程。
()
6、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
7、银河系是由许多的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
8、宇宙目前处于膨胀阶段。
()
9、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
10、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
11、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
12、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和消亡。
()
13、有些恒星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
三、选择:
1、银河系的直径有()光年。
A、10
B、10万
C、1000亿
2、()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A、中国
B、美国
C、前苏联
3、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A、杨利伟
B、聂海胜
C、嫦娥
4、2007年月10月24日,我国()探月卫星升空。
A、“神舟”五号
B、“神舟”六号
C、“嫦娥”一号
5、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
A、哈勃望远镜
B、伽利略望远镜
C、阿雷西博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