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现状及对策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c66ac7b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4.png)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采矿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矿区环境现状、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深入了解、探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矿区环境现状矿区环境现状是进行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采矿活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一方面,矿区内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采矿活动产生的尾矿、废弃物等对水质、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环境保护措施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采取合理的开发方案,通过科学矿山规划,选址布局,降低矿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强化矿山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矿区环境变化,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此外,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增强法律意识,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合力。
三、生态环境恢复除了环境保护外,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矿活动结束后,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
这包括植被恢复、土地修复、水域修复等工作。
植被恢复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环节,通过植被的重新绿化,可以有效修复因采矿活动而破坏的生态系统。
土地修复是指对因矿区开采活动所造成的土地破坏进行修复、恢复。
水域修复是指对采矿活动中受到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使其水质回升到规定的标准。
总结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采矿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与资源开发紧密结合,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
同时,在采矿活动结束后,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重建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土地和水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矿区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8b253a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5.png)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采矿业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迅猛增长。
然而,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措施,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矿山环境的现状矿山开采不仅对土地、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矿山废弃物和尾矿堆积、土地沉陷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都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矿工劳动条件不良也导致了安全事故频发。
二、矿山环境修复的挑战矿山环境修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矿山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有害物质,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处置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矿山修复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土地的再生。
此外,矿山环境修复还需要关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矿工的生计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矿山环境修复的措施1. 矿山废弃物的处理: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技术,如固态化、浸取、生物化学处理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2. 土地的再生:采用土壤修复技术,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使矿区的土地能够重新支持生物生长。
3. 地下水的恢复和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污染,并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恢复受损的水体。
4.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与矿业相关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并为当地居民提供教育和培训。
四、矿山环境修复的成功案例1. 南非高尔察尔金矿:该矿山在矿山开采之后,利用金矿滑坡形成的湖泊进行了湖泊修复,并恢复了湖泊周围的植被。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初步恢复。
2. 加拿大苏福克铜矿:该矿山在矿山废弃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处理土壤,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并成功恢复了矿区的植被。
五、结论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是一项紧迫且必要的任务。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并帮助矿山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1468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8.png)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一、前言矿山开采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针对具体矿山名称的生态现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以促进矿山生态系统的重建和优化。
二、矿山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具体矿山名称位于地理位置,矿区面积为面积。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
(二)开采方式与开采历史矿山采用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开采历史已有时长。
长期的开采活动导致了山体破损、土地塌陷、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三)生态破坏现状1、土地资源破坏矿区内大量土地因开采而被挖损、压占,土地原有功能丧失,土壤结构和肥力遭到严重破坏。
2、水资源破坏开采活动改变了地下水流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同时,废水排放也对周边水体造成了污染。
3、植被破坏矿山开采使地表植被大面积损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影响。
4、地质灾害隐患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采空区等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治理目标与原则(一)治理目标通过生态恢复治理,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以下目标:1、恢复土地资源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2、修复水资源系统,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重建植被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4、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治理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矿山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生态现状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的治理方案。
2、生态优先原则以恢复生态功能为首要任务,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综合治理原则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治理。
4、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治理措施(一)土地复垦1、对挖损和压占的土地进行平整和修复,恢复土地的原有地形地貌。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d7735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3.png)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区的开采活动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矿区的开采活动通常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形成大量的废弃地和塌陷区。
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污染的情况。
水资源也受到极大影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河流和湖泊受到污染。
此外,开采过程中的噪声、粉尘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等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则需要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理。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直接播种、移栽幼苗或者进行植被群落的构建等方法。
同时,要注意植被的搭配,形成多层次、多物种的生态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水土保持技术在矿区,水土流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以通过修建梯田、鱼鳞坑、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种植护坡植被也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
4、生态景观重建技术将矿区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景观。
通过合理规划,将废弃的矿区转变为公园、休闲区等,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
三、矿区生态恢复的方法1、自然恢复法在一些生态破坏程度较轻的矿区,可以依靠自然的力量进行恢复。
通过封育保护,让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逐渐恢复。
2、人工辅助恢复法对于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矿区,需要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
这包括人工种植植被、改良土壤、修建水利设施等,加快生态恢复的进程。
3、生态工程恢复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区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例如,构建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建立生态廊道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8c45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7.png)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既重要又复杂,相关人员要结合当前的治理现状,清晰认识到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从而确保环境治理的实效得以实现。
关键词: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状;对策引言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若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就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方法,科学选用修复工程技术,促使工程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以此实现对矿山生态的有效修复,从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概念(1)矿山环境恢复的基本思路。
由于矿山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山生态系统和功能逐渐出现退化和消失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生态恢复,防止矿山的生态功能彻底丧失,变成一片荒芜的土地。
当前,我国多数矿山受到生产、施工、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需要进行修复,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在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时,要按照实际情况,将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到正常水平。
(2)矿山的生态恢复。
生态演替理论是矿山生态修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矿山中各种植被的演替与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生态群落。
由于生态演替周期较长,为了缩短生态演替周期,就需要采用人工干预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生态修复、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土壤修复。
因此,要正确认识矿区的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以提高矿区的生态环境,使矿区具有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特征。
2现阶段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存在问题2.1社会监督问题在社会监督的问题上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能将各类信息快速的传递至全国各地,部分矿山环境破坏问题能够快速地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重视,进而实现快速处理。
但这种监督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1)传播者动机不纯,大量传播者为获得流量资源,对传播内容肆意修改、夸大、虚构,导致民众不明真相易被误导。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ae36e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3.png)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是指在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和恢复,以实现矿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效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矿山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减少和遏制矿山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恢复和重建矿山周边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矿山生态修复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伴随着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通过进行生态修复,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矿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利益,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和使命。
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矿山生态破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矿业开发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土地被开采、破坏,导致原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尾矿,污染了土壤、水体,严重影响了周边植被的生长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矿山开采还会带来大量的噪音、粉尘和废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矿山开采还会改变当地的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
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严峻,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只有认清矿山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2. 正文2.1 评估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程度评估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程度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a9371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c.png)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首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治理难度大。
在资源浪费方面,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矿产资源的枯竭现象日益严重。
大量矿石被废弃,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矿山开采活动往往伴随着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由于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度较大,常常面临技术手段不足、经济成本过高等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以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应加强矿山资源的节约利用,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改善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矿山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注重资源的环保节约利用,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次,应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加大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
同时,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研究,提高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治理效果。
最后,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程序和标准,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权责义务,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综上所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效果,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的现状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436f106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b.png)
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增长和工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然而,大规模的矿区开采活动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减轻这些负面影响,矿区生态恢复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的现状(一)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开采往往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方法如客土法、换土法,通过直接替换受污染的土壤来改善土壤质量,但这种方法工程量大、成本高。
化学修复则是利用化学药剂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或活性,例如添加钝化剂来固定重金属,但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的风险。
生物修复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可持续的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通过特定植物的吸收、积累和转化来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微生物修复则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污染物。
(二)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景观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物种选择,优先选用适应矿区环境、具有较强抗逆性和生态功能的植物。
播种和移栽是常见的植被恢复方法。
播种适用于大面积的恢复区域,成本相对较低,但成活率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移栽则能够快速形成植被覆盖,但成本较高。
此外,为了提高植被恢复的效果,还会采用植被配置技术,构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三)水资源治理技术矿区开采通常会破坏地下水资源的平衡,导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
水资源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回用。
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水资源回用则通过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再次利用,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现代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bbf10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b.png)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对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目录01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030201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技术手段落后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03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影响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01生态平衡被破坏02农业生产环境受到影响02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强制性规定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主体,导致发生环境问题时,难以追责和解决。
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监管机制技术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缺乏技术指导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指导不足,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
缺乏专业人才我国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领域缺乏专业人才,制约了该领域的发展。
经济投入不足公众意识不强缺乏宣传教育社会认知度低0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对策总结词详细描述完善法律法规总结词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详细描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生态修复、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总结词增加资金投入详细描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面。
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以保障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社会认知度总结词详细描述04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践案例澳大利亚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其中以西澳大利亚州的皮尔巴拉地区为例。
该地区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植被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措施,成功地将昔日的矿山变成了生态友好的绿色区域。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探讨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db60b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9.png)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探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活动也给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矿区土地的损毁、水资源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区域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
因此,矿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旨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矿区生态破坏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涵盖了土地、水、大气和生物等多个生态要素。
土地破坏是矿区生态问题中最为直观的表现之一。
露天开采直接剥离了地表的土壤和植被,形成大面积的采坑和废石堆;地下开采则可能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使土地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
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同样严重。
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悬浮物和化学药剂,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同时,地下水位的下降也影响了水资源的供给和生态用水。
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矿石的运输、加工和燃烧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恶劣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矿区生态破坏的长期后果。
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和生存条件,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矿区土壤的改良是生态恢复的关键。
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物理修复包括客土法、换土法等,直接替换受污染的土壤;化学修复则是通过添加化学改良剂,如石灰、磷酸盐等,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活性和毒性;生物修复则利用微生物、植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和吸收污染物,例如种植超积累植物来吸收重金属。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优先考虑本地的乡土植物,它们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同时,可以采用人工播种、植苗造林等方法进行植被重建。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生态护坡技术,如植被混凝土护坡、土工格室护坡等,防止水土流失。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方法及生态修复的措施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方法及生态修复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94ae9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8.png)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方法及生态修复的措施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了矿山环境资源的破坏,某些地区因为不合理的开发使得当地得环境日益恶化,产生了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因此,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矿山的生态修复与治理不是简单的生态系统的系统,还包括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社会,经济系统的修复,这是两个相关联的,密不可分。
L矿山边坡稳定与加固经过长时间的过度开采,通常会出现地质不稳定,并存在山体崩塌等安全风险。
在进行山地生态恢复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受损山地的地质环境,分析和论证各种地质灾害的风险,并评价现状。
通过现场调查和测绘,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采矿情况、主要诱发因素、稳定性、发展趋势和危害特征进行了调查。
根据地质环境评价结果,对受损山采取工程处理措施,如清除边坡松散的危险岩体和潜在的不稳定块、边坡陡坡切割、系统锚定等加固边坡的措施。
2.矿山植被修复与环境复绿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修复矿山植被是最明显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修复点是首先明确矿山恢复和处理的目标,并对矿山的土壤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然后确定植被种植的方法。
3.矿山土壤生物修复土壤生物的恢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微生物的恢复。
主要的方法是提高土壤的活性,然后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含量。
另一方面,修复土壤动物。
做好土壤动物的修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动物具有分解死枝和残枝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帮助土壤植物完成养分循环工作。
矿山边坡稳定性治理的方法由于采矿作业破坏了边坡岩体原应力的平衡状态,二次应力场,常导致边坡岩体变形破坏,岩体不稳定,导致坍塌、分散、落落、倾卸坍塌、滑动等。
处理前,应先进行边坡安全评估,然后开始处理。
采石场的一般坡度为:1)切割岩体和堆积体不稳定的陡峭边坡。
对于陡峭的小斜坡,也可以填满平方英尺;2)必须制定富水区边坡地表排水和地下地表排水方案,排水方案,钻孔排水孔;3)应采取措施,对受地质结构影响的局部破碎带喷洒危险岩石、锚杆和钢筋网;4)边坡岩风化严重,挡土墙处理后容易形成小滑坡边坡;5)为防止浮石碾压造成安全风险,必须清理并严格检查边坡,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处理。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ac28a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5.png)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矿山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之一,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此矿山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矿山环境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对应的治理对策。
一、矿山环境现状1. 水土流失严重: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土地表面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对附近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大量土地被占用:矿山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限制了传统农牧业的发展。
3. 水资源受到污染:矿山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物质,严重污染了周边的水资源。
4. 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矿山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5.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矿山活动严重影响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许多濒危物种无法生存。
二、矿山环境治理对策1. 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引导企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模式,在降低绿色矿山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矿山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对污水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管。
3. 推行生态修复模式:对于已经被矿山占用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以实现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4. 投资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绿色化和环保现代化。
5. 加强矿山开采管理: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的监管和管理,实行科学的资源计划与利用,控制开采范围,预防水土流失和大面积退化。
三、结语总之,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以环保为前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进绿色建设,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共存。
对于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f0a5be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a.png)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是当前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矿山环境现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保护与恢复措施等方面来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一、矿山环境现状1.1 矿山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矿活动对土地、水源、生态系统等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土地矿石露天垦采导致了土地破碎、植被破坏;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矿、废渣、废水等会污染周边水源,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采矿活动还会导致地震活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增加。
1.2 矿山尾矿库安全问题矿山尾矿库是矿山开采后处理尾矿的集中堆放区,尾矿中包含有害物质和金属元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潜在风险。
尾矿库的溃坝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污染物泄漏,还会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并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与质疑。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1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人们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保护自然生态的需要,也是维护采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在当今社会中,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采矿企业来说,积极参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不仅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相关政策法规3.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矿山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明确了矿山环境保护责任的划分和企业的法律责任。
对于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3.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该规划提出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划分和措施。
通过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可从整体上推动矿山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开展。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f3849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b.png)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矿区的开采活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矿区生态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矿区生态恢复的相关技术与实践,以期为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现状及影响(一)土地资源破坏矿产资源的开采往往需要大面积地挖掘土地,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结构受损,土地出现塌陷、裂缝等问题。
这不仅使可耕地面积减少,还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农业生产功能。
(二)水资源污染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
(三)大气污染矿石的开采、运输和加工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适宜的生存栖息地,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一)土壤改良技术1、物理改良通过土地平整、客土覆盖等方法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化学改良施加化学改良剂,如石灰、石膏等,调节土壤的酸碱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3、生物改良种植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的植物,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二)植被恢复技术1、物种选择根据矿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优先选择本地物种,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2、种植方法采用直播、移栽、喷播等多种种植方式,确保植物能够快速覆盖裸露的土地。
3、植被养护加强对恢复植被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和稳定性。
(三)水资源治理技术1、废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矿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挑战与对策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e1b87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a.png)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挑战与对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曾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长期的大规模开采活动给矿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项紧迫且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但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找寻着相应的对策。
一、矿区生态恢复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一)土壤污染与贫瘠化矿产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会进入土壤,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
这使得土壤难以支持植物生长,恢复植被变得困难重重。
(二)水资源破坏开采活动可能改变地下水流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干涸以及河流流量减少。
同时,废水的排放还会污染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三)地形地貌破坏露天开采等方式会直接破坏地表形态,形成大面积的采坑、废渣堆和陡坡,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四)生物多样性丧失矿区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许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物种数量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五)生态恢复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的生态恢复技术种类繁多,但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但如何选择和组合这些技术,以及如何预测恢复效果,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应对矿区生态恢复技术挑战的对策(一)土壤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通过客土法、换土法等手段,直接替换被污染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基质。
2、化学修复使用化学改良剂,如石灰、磷酸盐等,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提高土壤的 pH 值和肥力。
3、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吸收、转化和降解作用,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例如,种植超富集植物可以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二)水资源保护与恢复技术1、水资源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地下水位、水质等变化情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7ab71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7.png)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随着矿业的日益发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具体如下:
1. 加强环境管理
对于矿山分布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对于环境敏感区域实行重点保护、限制建设,加大绿化力度。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对于矿业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等进行监测,对超标企业进行处罚。
2. 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于矿山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如采用生物矿浸、细菌堆浸等技术。
同时,加强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资源的再生利用率。
3. 实施科学规划
针对于矿山的开发利用,应按照“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原则进行开发。
同时,制定科学规划,实行绿色开采和绿色生产,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矿山复垦
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矿山废弃区地形 restoration,重建生态系统,达到生态系统完整性回复恢复,也可达到废弃矿山治理,缓解矿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综合而言,要保护好矿山生态环境,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共同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简析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
![简析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75a47bf46527d3240ce0ad.png)
简析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摘要: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关乎民生关乎经济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本文探讨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对策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矿山作为重工业的基础资源,其开发利用也空前发达。
矿山对环境的破坏不容小觑,如何恢复和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现状1.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
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2.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
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3.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人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研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人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
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
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矿区修复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矿区修复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82170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0.png)
D
矿区生态恢复技术
04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 物,改善土壤质量。
植物修复技术
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 属,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
动物修复技术
利用蚯蚓等动物改善土壤 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有机肥施用
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
通过掺入其他土壤或物质,改善土壤 结构和肥力。
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整合与共享
01
整合生态监测、预警系统等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
,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信息发布与查询
02
建立信息发布和查询平台,方便相关人员及时获取生态环境质
量信息和预警信息。
数据分析与挖掘
03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潜在的生态环
境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矿区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01
02
03
物理修复
通过换土、深耕、翻土等 方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 水性。
化学修复
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如石 灰、石膏等,调节土壤pH 值,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 ,降低重金属活性。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 的生命活动,吸收、转化 、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矿区植被修复措施
植被重建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 植物种类,进行种植,恢复矿区
的植被覆盖。
生态农业
在矿区周边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对 重金属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既 增加植被覆盖,又降低土壤中的重 金属含量。
水土保持
利用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水 土流失,同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调 节地下水位,防止矿区塌陷。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88083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5.png)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矿区的开采活动也愈发频繁。
然而,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矿区生态恢复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现状矿区开采往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如地表沉陷、土地挖损、压占等,使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荒芜。
同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尾矿堆积如山,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资源也受到严重影响。
矿井水的排放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而废水的渗漏则会污染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
此外,矿区的大气污染不容忽视。
开采、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也是常见的问题,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1、土壤改良技术针对矿区受损的土壤,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改良。
物理方法包括表土剥离、客土覆盖等;化学方法如添加改良剂、酸碱中和等;生物方法则有种植绿肥、微生物修复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是植被恢复的关键。
可以采用直接播种、种苗移栽、植物群落构建等方法。
同时,运用生态护坡、林草混交等技术,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3、水资源治理技术对于矿井水和废水,可采用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等技术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通过修建蓄水池、引水渠道等措施,恢复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采用边坡加固、挡土墙、抗滑桩等工程措施,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
三、矿区生态恢复的政策支持1、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矿区开发者的生态恢复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本文分析了目前焦煤集团艾维尔沟矿区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并对恢复生态环境的对策给予阐述,重点讨论矿区环境恢复中的几种典型技术。
关键词:矿区环境; 现存问题; 生态环境恢复
1矿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是全球性的矿业大国,现有各类矿山约15万个,矿业城市300多个。
21世纪以来,社会进入了消耗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对矿产资源需要的不断增长,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恢复治理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1.1目前矿区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1占用和损毁土地严重。
矿业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大部分为尾矿堆放占地,另外还包括露天采坑占地、采矿塌陷占地及为采矿服务的厂房、交通设施等占地。
1.1.2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和矿井突水等。
1.1.3破坏地下水资源。
采矿使地下水均衡系统得到破坏,引起地表缺水严重,影响了矿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1.1.4“三废”(废石、废水、废气)问题严峻。
艾维尔沟矿区每年产生的废石和尾矿巨大,年排放煤矸石449346吨,尾矿134804吨,粉煤灰14183 吨,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矿山矿井水经处理后排放艾维尔沟河,加剧了区域性水体污染;采矿产生的大量废气、烟尘、SO2,和C0,导致空气浊化,酸雨区扩大。
1.1.5破坏地貌景观。
矿山开采造成对山体和自然景现的破坏严重。
2、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对因采矿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区域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使其恢复到期望状态的过程。
要做到开采资源的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2.1指导思想
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性系统工程,要求各学科的专家通力合作,在矿山开发及修复的全过程中对矿山生态环境给予超前的、动态的保护和恢复。
由于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矿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大多都是可以预见的,因此,生态环境的修复应开展于矿区资源开发的各个阶段,从勘探、设计到生产直至报废,都应始终贯穿着恢复环境的思想,超前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小对矿区环境的破坏。
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应及时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破坏特征进行积极的调控,将矿区重建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应从矿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组成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规划、评价和治理,使矿山的开发更加科学合理,从而降低环境修复的难度,使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高效而经济地进行。
2.2典型技术
2.2.1针对沉陷矿区的复垦技术
沉陷是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中较常见的一种,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疏排法、挖深垫浅法,修整法、填充法等几种复垦技术。
疏排法采用建屯排水沟等合理的排水措施.再加以必要的地表整修,即可使小面积积水的区域并得以恢复。
此法一
般应用于潜水位不高、地表下沉不大,正常的排水措施即可见效的矿区。
对于沉陷较深,且有积水的高、中潜水位地区,可采用挖深挚浅法,即在沉陷较深的位置再挖深,而将挖出的土方填埋到沉陷较浅的区域,形成的水塘和耕地可以同时从事水产养殖和种植业,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修整法应用于浅水位沉陷土地无积水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将矿区改造成梯田等方式恢复利用土地。
此法的采用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量、坡度、坡向及灌溉等多方面的条件。
填充法一般利用矿区附近既有的材料(如煤矸石)填充沉陷地区以实现复田绿化。
由于填充法可以同时解决沉陷矿区复垦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这两个问题,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填充法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无污染填充材料的选取非常关键。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生态工程复垦法目前也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以及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利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对遭到破坏的土地进行多层次利用,以达到持续发展的复垦目的的工艺技术。
目前,焦煤集团高度重视生态综合整治并制定生态综合整治原则原则,1、减少荒漠化扩大的原则;2、自然资源损失的补偿原则;3、自然生态体系受损区域恢复原则;4、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维护相协调的原则;5、避让原则6、最小化原则;7、减量化原则;8、修复原则;9、重建原则。
矿区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危害性滑坡、裂缝等沉陷灾害的治理率达到100%。
近两年,焦煤集团塌陷区治理共计资金投入2500万元。
事实证明,其具有较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2.3绿化技术
近年来,焦煤集团在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其综合利用程度总体仍不足45%,因此,绿化造林作为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区域环境修复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由于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坡陡且较松散,立地条件差,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在绿化造林前,应首先采用穴坑整地法或梯田整地法,对地表进行平褴工作。
选择植物的品种时,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择耐旱、耐贫瘠,生长快、且根系发达的品种,并遵循乔、灌,花草混植和先绿化品种后经济品种的原则。
在植物的种植方式上,要针对不同植物的品种分别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
焦煤集团矿区公园充分利用煤矸石填坑绿化,绿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得到了矿区职工的好平。
实践证明,根据矿区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对落叶乔木、灌木等应采用少鼍配土栽植,对常绿树种则应采取带土球移植的方法,而对于草本植物采用拌土播撒或沾泥浆等方法种植较为适宜。
2.4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矿区土壤的污染一般以重金属污染为主,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有:固定/稳定修复法、去除法和隔离法等。
在有条件的地区联合使用这几种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修复成果。
固定/稳定修复法是指运用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方法将土壤中的污染物稳定或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去除法也需要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用机械、人工等措施将污染t壤挖出、运走,化学方法则利用化学试剂对土壤进行清洗而去除污染物。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成本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缺点。
生物方法可以利用超累积植物去除污染物,此方法经济、安全,但植物品种少,修复速度慢。
隔离法使用水泥、粘土等各种防渗材料,将污染土壤就地与未污染土壤或水体分开,从而达到阻止污染物扩散的目的。
此方法一般用于污染严重、易扩散且污染物可在一段时间内自动分解的情况使用。
3结语
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由于矿山数景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矿区环境恢复就更加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只有将生态坏境的修复作为矿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才能营造适宜人们生存发展的空间,满足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守敬.矿区士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J1.城市地质,2008(3).
[2]胡振琪,朱晓岚.矿山土地复垦系统及分类【J】.能源环境保护,1993(4).
[3]毕德,吴龙华,骆永明,周守标.矿区植物--环境恢复的重要资源【J】.科技导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