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3篇Model text of tour guide words by Lama in Hohhot
编订:JinTai College
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3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内蒙古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
2、篇章2:呼和浩特市导游词范文
3、篇章3: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文档
喇嘛召俗称喇嘛洞,呼和浩特西呼包公路(呼和浩特--包头)34公里处,土左旗毕克齐镇北部大青山山中,距毕克齐镇七公里。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喇嘛教发祥地之一。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
喇嘛召俗称喇嘛洞,呼和浩特西呼包公路(呼和浩特--
包头)34公里处,土左旗毕克齐镇北部大青山山中,距毕克
齐镇七公里。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喇嘛教发样地之一。它三面环山,前面为宽敞的洞沟,沟中清泉淙淙。站在召庙俯瞰,东侧是铜山,西侧为狮子背,山上松柏茂盛,白桦挺拔,山峰怪石嶙峋。在寺召的北面便是“银洞”,泉水裂石而出。在严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盛夏,山风习习,沁人心扉;春天,山杏野花争芳斗艳;深秋,霜叶火红,层林尽染,真可谓佛地
洞天。
就在这优雅迷人的仙境中,远在公元1576年前,博格达
察罕喇嘛以此为中心,广泛传播喇嘛救,在蒙古族群众中影响颇为深广。后来他的一世徒弟就在洞前于明代万历初年(即公元1576年前)修建了这座喇嘛召。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又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赐
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并赏给牒一百道。公元1820xx年时广化寺有达喇嘛、德木齐、格速贵等僧众282名,仅次于呼和冶特市席力图召。
广化寺的建筑由前后寺组成。因为后寺建筑在山腰,凿
石为洞,因而又取名为喇嘛洞召(召是蒙古语“寺”之意),人们也把它叫做“银洞”。这里有建搂三层,塑有全寺最大的
坐佛,洞下石级共124级,其坡陡与黄山“天都峰”、“莲花峰”不相上下。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骨灰的白塔数座。
前寺凡四重。天王殿三间,供奉四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二层,每七楹,大殿25间,供弥勒佛等诸佛象。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是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过海和观音菩萨。另有十殿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僧为黄铜铸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为其它召寺所少见。
喇嘛洞在解放前因年久失修,殿堂有些已破旧,树木也
多被砍伐。原后殿有海棠二株,高10米许,果实繁盛,当系
数百年前所植。
近年来为了保存古物,进行了修缮,现仍不失为大青山
胜景之首,成为呼和浩特市附近的风景区之一。故而游人慕名前往,络绎不断。
篇二: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庙作文
从大草原到响沙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
总算到了目的地。
我们经过“辛苦”的奔波,终于登上了沙漠的顶点,一
切事物尽收眼底。我把脚丫子埋在暖烘烘的细沙里。躺在沙子
上,我仿佛睡在白云上一样舒服。我拿着那圆滚滚的彩球,跟老师同学在沙漠上走着,跳着,跑着,我梦想中的仙境出现了……不知是哪个同学想出来的鬼主意。“来,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滑下去吧”。于是,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溜烟地滑了下去。你听,是那沙子发出的声音,其声如洪钟,又似飞机的轰鸣声,仿佛整个沙丘都在颤动,使我感到神奇无比。当我们一起去问导游姐姐时,导游姐姐说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正当千余喇嘛聚众诵经,击鼓吹号时,突然狂风大作,倾刻间,将寺庙掩埋在沙漠之中,这声音便是喇嘛们冤魂未散,至今仍在诵经、击鼓、吹号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传说。科学才是真理,这奥秘就让我们来探
索吧!
篇章2:呼和浩特市导游词范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外名城。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经过全市各族人
民5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建设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市容整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新型城市,成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呼和浩特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留下了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早在50万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作为"大窑文化"的人类文明的曙光。战国时期,赵国在土默川始建"云中郡",写下了呼和浩特历史的第一页。在漫长的历程中,几度兴衰,曾建立过"云中"、"盛乐"、"丰州"等城。直到公元1572年,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在这里筑城、建庙,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初具城市规模的"库库和屯",这就是发展到今天的呼和浩特的前身。清代又在此基础上扩城屯兵开市,使呼和浩特成为当时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呼和浩特现有土地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辖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和托克托县九个旗县区。总人口243.7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02万,城区人口143.41万。
呼和浩特市区平均海拔高度1050米。西部与草原钢城包头市毗邻,北、东部与乌兰察布盟接壤,南部与山西省为邻,西南部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距首都北京520余公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