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诗三十首

合集下载

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谭嗣同是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据说这是谭嗣同临刑前写在监狱墙壁上的一首绝命诗,还据说这首诗被梁启超“篡改”过,原诗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证据不足,难以采信。

“望门投止思张俭”,这句说的张俭这个人的典故。

后汉书·党锢列传》的记载,张俭是东汉末期的高平人,初为山阳东部督邮,严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为非作歹,为太学生所敬仰。

后来党锢之祸又起,他被迫逃亡,人们敬重他的人品,都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接待他。

“望门投止”指的是找上门请人留宿,张俭在逃亡时害得很多人因为收留他而满门抄斩,甚至“郡县为之残破”,其于心何忍!“忍死须臾待杜根”,这句说的是杜根这个人的典故。

根据《后汉书·杜根传》的记载,杜根性格耿直,东汉安帝时任郎中,当时邓太后摄政,权在外戚。

安帝年长,杜根上书要求太后归政,太后大怒,命人把他装在麻袋里摔死。

执法官示意施刑人手下留情,载出城外待其苏醒。

太后派人查看,杜根装死三日,目中生蛆,侥幸逃脱,躲了15年。

邓太后死后,杜根复出,官拜侍御史。

谭嗣同在诗中提到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而不选择他们的避难方式,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他不愿意选择逃亡而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可能凭借执法者手下留情而暂时躲过一死,他要以“横刀向天笑”的方式大义凛然地去刑场就义。

“我自横刀向天笑”,表现慷慨赴死的气节。

其实谭嗣同是被关在囚车里拉到北京菜市口开刀问斩的,由不得他横刀向天,虽然壮怀激烈,但是身不由己。

至于“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历来解释颇多。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称“两昆仑”一个是指康有为,另一个是指大刀王五;后来有人把康有为换成唐才常,认为唐才常是谭嗣同肝胆相照的朋友,像昆仑山一样坚毅;有人认为是指当时跟谭嗣同私交深厚的两个侠士胡七和王五,因为他们两人的武艺属于昆仑门派;有人把“昆仑”理解为“昆仑奴”,认为是谭嗣同的两个仆人;有人说其实就指的是谭嗣同自己一个人,“去留”可以作死生讲,嵇康的《琴赋》有“委天命兮任去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曷不委心任去留”,无论生还是死自己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有人认为“去留”不是“去”和“留”两个对比的意思,是偏正结构,是要留下什么的意思;……面对要斩尽杀绝的敌人,需要有的人牺牲,用流血牺牲的方式昭告同胞大众,鼓舞未死者和后来者继续做长期的奋斗。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阅读理解
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此峰,写下了这首恢宏阔大的诗篇。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或尾联加以分析。

首联“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

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夜成苦月霜林微有阴①,灯寒欲雪夜钟深。

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②。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③。

摊书兀兀了无睡④,起听五更孤角沉。

光绪九年(1883年)以后,谭嗣同在兰州读书时,写成此诗注①苦月:冬月。

②管宁:三国时魏人,以好学著称。

榻(ta):狭长而较矮的床。

梁父吟:乐府古调曲名。

③名山:即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

④兀兀:劳苦的样子。

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报时。

沉:角声低沉,即天将亮时。

别意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晨登衡岳祝融峰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除夕感怀(旧作除夕诗甚伙)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

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

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尔许。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①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②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③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④这首诗写于光绪十九年除夕(1893年1月)。

①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鹿死谁:“鹿死谁手”的省词。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原作】狱中题壁——[清] 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望门投止思张俭:张俭,东汉末年人,因弹劾宦官被诬陷结一党一营私,被迫逃亡避害。

人们敬仰其为人,都冒着危险接待他。

这里以张俭借指康有为等逃亡的维新派人士,希望他们会象张俭那样得到人们的保护。

投止,投宿。

思,思慕。

忍死须臾待杜根:杜根,东汉末年人,上书要求专权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邓太后大怒,命人将他装入口袋,在大殿上摔死。

行刑者敬其所为,施刑不加力,得不死。

邓太后命人查看,他装死三天,目中生蛆。

后隐身酒店当酒保。

邓太后被诛后,复官为侍御史。

这里借以勉励幸存的维新派人士暂避一时,以待东山再起。

忍死,装死。

须臾,不长的时间。

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

向天笑:表示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管去者还是留者,都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去,指出逃或死去。

留,留下或活着。

指政变发生时留下的王五。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

昆仑,昆仑山,这里以此借喻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作品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

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赏析】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浏陽(今湖南省浏陽县)人。

清末改良主义政治活动家、思想家。

谭嗣同《莽苍苍斋诗》

谭嗣同《莽苍苍斋诗》

谭嗣同《莽苍苍斋诗》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

博览群书,今文经学、佛学、西洋自然科学,无不涉猎,光绪二十四年,被召入京,任军机章京,授四品卿衔。

不肯走避,愿为因变法而流血之第一人,遂被捕昂然就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莽苍苍斋诗集》等。

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五言律诗】兰州庄严寺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

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

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阴。

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冬夜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戊戌入都别友人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江行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角声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武昌夜泊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桂花五律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晨登衡岳祝融峰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道吾山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汉上纪事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

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

冒顿雄心在,余皇夜语传。

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其二微闻夏元昊,少小即凶残。

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

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名言(收集32句)1、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2、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3、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4、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5、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6、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7、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8、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

9、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10、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11、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12、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13、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14、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15、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16、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狱中题壁》古诗_作者谭嗣同_古诗狱中题壁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狱中题壁》古诗_作者谭嗣同_古诗狱中题壁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译文及注释译文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注释⒈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⒉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谭这句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⒊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

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

⒋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⒌选自《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狱中题壁》鉴赏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

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

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谭嗣同的诗词

谭嗣同的诗词

谭嗣同的诗词《除夕感怀》谭嗣同年华世事两朦胧,敢道中原鹿死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大哭因长夜,婪尾阴阳大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除夕缅怀》谭嗣同内顾何曾肢肝胆,论交晚实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其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缅怀》谭嗣同我辈虫诗云真碌碌,高歌《无取》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驰骋琴尊辞旧岁,精心安排险阻着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谭嗣同(.3.10—.9.28),男,字永生,号青飘,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知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撰的《仁学》,就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出席领导戊戌变法,失利后被杀死,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早年生活年(清朝同治四年),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

年(同治九年),谭嗣同五岁,时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迹般复活,故名“复生”。

年(光绪元年),谭嗣同10岁时,仁浏阳知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

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出现了兴趣,受了爱国主义的启蒙运动。

他读书力求广博,不好谈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下得很存有才华。

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不满,在课本上写出“岂有此理”几个字。

他敬重那些钩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当时北京的一个“义侠”大刀王五广交,二人沦为生死不渝的挚友。

求学经历年(光绪三年),谭嗣同在浏阳与唐才常订交,他又师从涂启先,系统自学中国的典籍,已经开始碰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

此后又至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

年(光绪十年),谭嗣同离家出走,游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

七年级上册《潼关》

七年级上册《潼关》

七年级上册《潼关》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谭嗣同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

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

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

注释:
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谭嗣同《崆峒》翻译赏析

谭嗣同《崆峒》翻译赏析

谭嗣同《崆峒》翻译赏析【原诗】崆峒谭嗣同(清代)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作者介绍】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志士。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措施。

其所著的《仁学》,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注释】《崆峒》: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

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

拏(ná):执持。

问:问津。

【译文】天空璀璨的星斗已被崆峒山高峻的雄峰吞没了,刀光剑影,战乱频仍,使苍茫浩荡的河山变得有些昏暗。

云海茫茫隔断了尘世,以雄伟的笄头岭为门划开一条通天大道。

苍松翠柏如巨龙腾飞,直冲霄汉,石头上长满青苔,就像裹挟着野兽一起奔跑。

展眼四望,粉红的桃花开满崆峒山的山谷四野,难道还需要问津武陵桃花源吗?【赏析】《崆峒》描写崆峒山高峻、雄伟的特点,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用笔委婉,含意深远。

诗品即人品,写诗即言志。

谭公足登崆峒山,心想变法事,胸怀坦荡,气吞山河,笔扫阴霾。

9年后,诗人果然实践了他的诺言,为变法、为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英年33岁。

人去诗在山更高。

诗如山重,人比山高。

谭嗣同诗词61首

谭嗣同诗词61首

谭嗣同诗词全集61首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有谭嗣同集,浙江古籍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版本二)望海潮·自题小影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

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

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

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

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

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晨登衡岳祝融峰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桂花五律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似曾诗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

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

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

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河梁吟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十三覃韵七律诗

十三覃韵七律诗

十三覃韵七律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十三谭韵七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宋代文学家谭嗣同所创作的一种诗体,共有13首七言律诗,每首诗的开头都以“十三谭”为题。

这种诗体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丰富的意境而闻名,被誉为宋代文学的瑰宝,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谭嗣同,字度庐,号子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北宋元丰年间的宰相,是当时的一位权威文化人物,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三谭韵七律诗是谭嗣同在其官至宰相时所创作的,这些诗不仅在形式上严谨,而且在意境上深邃,展现了他对政治、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十三谭韵七律诗中的每一首诗都充满了思想性和感情性,展现了谭嗣同的文学才华和人文情怀。

例如《十三谭・猎夜入渔村》这首诗,描述了夜幕下一个渔村的宁静与美丽,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奇妙。

而《十三谭・闻官盐》这首诗,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风云和官员们的虚浮与奢靡。

除了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十三谭韵七律诗还展现了谭嗣同对人生、自然、爱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十三谭・离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人的深情和温暖。

而《十三谭・斩竹书喜韵》则表达了诗人在植物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十三谭韵七律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宋代文学的瑰宝,被后人誉为“诗中之宝”、“文学瑰宝”。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和风格。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十三谭韵七律诗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韵味,体会到诗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和表达。

十三谭韵七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代表着宋代文学的巅峰成就,展示了文学家们对社会、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通过研究和欣赏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意义。

愿我们能在文学的海洋中汲取灵感,感悟生活的真谛,让十三谭韵七律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诗词全集(共21首)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诗词全集(共21首)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诗词全集(共21首)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1《狱中题壁》谭嗣同近代[近代] 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版本二)2《望海潮·自题小影》谭嗣同清代[清代] 谭嗣同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

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

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

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3《角声》谭嗣同清代[清代] 谭嗣同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4《江行》谭嗣同清代[清代] 谭嗣同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5《戊戌入都别友人》谭嗣同清代[清代] 谭嗣同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6《桂花五律》谭嗣同清代[清代] 谭嗣同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7《儿缆船并叙》谭嗣同清代[清代] 谭嗣同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8《题宋徽宗画鹰》谭嗣同清代[清代] 谭嗣同落日平原拍手呼,画中神俊世非无。

当年狐兔纵横甚,只少台臣似郅都。

50首爱国古诗词

50首爱国古诗词

50首爱国古诗词 1、《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宋林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12、《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3、《春愁》清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塞下曲》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狱中题壁》全文赏析

《狱中题壁》全文赏析

《狱中题壁》全文赏析《狱中题壁》全文赏析狱中题壁谭嗣同,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表达作者不畏死和死前明志的诗!本文由店铺收集整理的《狱中题壁》全文赏析,希望大家喜欢!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字词解释: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翻译: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作品背景: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

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作品赏析: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

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

《潼关》谭嗣同

《潼关》谭嗣同

潼关谭嗣同〔清代〕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

注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

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谭嗣同《狱中题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谭嗣同《狱中题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谭嗣同《狱中题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朝代:清代作者:谭嗣同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版本二)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

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注释⑴望门投止:望门投宿。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

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⑵忍死:装死。

须臾:不长的时间。

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

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

杜根终得以脱。

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⑶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⑷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鉴赏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

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

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谭嗣同的诗有哪些

谭嗣同的诗有哪些

谭嗣同的诗有哪些谭嗣同(1865年3⽉10⽇—1898年9⽉28⽇),字复⽣,号壮飞,湖南浏阳⼈,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下⾯⼩编给⼤家带来关于谭嗣同的诗,⽅便⼤家学习。

《狱中题壁》望门投⽌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横⼑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蝶恋花·⾯旋落花风荡漾》⾯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後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明正在梨花上。

《除⼣感怀》断送古今惟岁⽉,昏昏腊酒⼜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已是共⼯缺陷天。

桐待凤鸣⼼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分终消歇,赖有诗兵⽃⽕⽥。

《渔家傲·九⽇欢游何处好》九⽇欢游何处好。

黄花万蕊雕阑绕。

通体清⾹⽆俗调。

天⽓好。

烟滋露结功多少。

⽇脚清寒⾼下照。

宝钉密缀圆斜⼩。

落叶西园风袅袅。

催秋⽼。

丛边莫厌⾦尊倒。

《渔家傲·叶有清风花有露》叶有清风花有露。

叶笼花罩鸳鸯侣。

⽩锦顶丝红锦⽻。

莲⼥妒。

惊飞不许长相聚。

⽇脚沈红天⾊暮。

青凉伞上微微⾬。

早是⽔寒⽆宿处。

须回步。

枉教⾬⾥分飞去。

《渔家傲·红粉墙头花⼏树》红粉墙头花⼏树。

落花⽚⽚和惊絮。

墙外有楼花有主。

寻花去。

隔墙遥见秋千侣。

绿索红旗双彩柱。

⾏⼈只得偷回顾。

肠断楼南⾦锁户。

天欲暮。

流莺飞到秋千处。

《渔家傲·⼗⽉⼩春梅蕊绽》⼗⽉⼩春梅蕊绽。

红炉画阁新装遍。

锦帐美⼈贪睡暖。

羞起晚。

⽟壶⼀夜冰澌满。

楼上四垂帘不卷。

天寒⼭⾊偏宜远。

风急雁⾏吹字断。

红⽇短。

江天雪意云撩乱。

《浣溪沙》云曳⾹绵彩柱⾼。

绛旗风颭出花梢。

⼀梭红带往来抛。

束素美⼈羞不打,却嫌裙慢褪纤腰。

⽇斜深院影空摇。

《蝶恋花·⾯旋落花风荡漾》⾯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明正在梨花上《蝶恋花·⽔浸秋天风皱浪》⽔浸秋天风皱浪。

谭嗣同——精选推荐

谭嗣同——精选推荐

王五他们走后,谭嗣同嘱咐老家人先睡一下,就开始料理,接续上午的工作。

最后,该烧的烧了,该保存的保存了。

他伏案写了五封信。

第一封是写给王五、胡七他们的:五爷、七哥及各位兄弟:变法维新本未期其能成,弟之加入,目的本在以败为成,叫醒世人。

真正以为能成功者,大概只有康先生一人而已。

皇上是满人中大觉悟者,受我等汉人影响,不以富贵自足而思救国,以至今日命陷险地,弟义不苟生;兄等昆仑探穴,弟义不后死。

特留书以为绝笔,愿来生重为兄弟,以续前缘。

嗣同顿首。

戊戌八月九日。

第二封信是写给他父亲的:父亲大人膝下:不听训海,致有今日,儿死矣!望大人宽恕。

临颖依依,不尽欲白。

嗣儿叩禀。

戊戌八月九日。

第三封信是写给他夫人李闰的:闰妻如面: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

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

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迎陵毗迦同命鸟,比翼双飞,亦可互嘲。

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

我与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

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

戊戌八月九日,嗣同。

第四封是写给他佛学老师杨文会的:仁翁大人函文:金陵听法,明月中庭,此心有得,不胜感念。

梁卓如言:“佛门止有世间出世间二法。

出世间者,当代处深山,运水搬柴,终日止食一粒米,以苦其身,修成善果,再来投胎人世,以普度众生。

若不能忍此苦,便当修世间法,五伦五常,无一不要做到极处;不问如何极繁极琐极困苦之事,皆当为之,不使有顷刻安逸。

二者之间,更无立足之地,有之,即地狱也。

”此盖得于其师康长素者也。

嗣同深昧斯义,于世间出世间两无所处。

苟有所悟。

其惟地藏乎?“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今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嗣同诗三十首
夜成
苦月霜林微有阴①,灯寒欲雪夜钟深。

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②。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③。

摊书兀兀了无睡④,起听五更孤角沉。

光绪九年(1883年)以后,谭嗣同在兰州读书时,写成此诗

①苦月:冬月。

②管宁:三国时魏人,以好学著称。

榻(ta):狭长而较矮的床。

梁父吟:乐府古调曲名。

③名山:即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

④兀兀:劳苦的样子。

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报时。

沉:角声低沉,即天将亮时。

别意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
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晨登衡岳祝融峰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除夕感怀(旧作除夕诗甚伙)
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

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

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
尔许。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①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②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③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这首诗写于光绪十九年除夕(1893年1月)。

①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鹿死谁:“鹿死谁手”的省词。

旧以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

②通眉:眉毛很长,两眉孔乎相通连。

唐朝诗人李贺是通眉,谭嗣同也是通眉。

③无端。

无故。

长夜:冬夜长,比喻黑暗的社会现实。

婪尾:最后、末尾的意思。

阴阳:指一年四季的变化。

④有约闻鸡同起舞:西晋刘琨与祖逖是好朋友,常互相勉励振作,相约听到鸡叫就起舞。

漏:漏壶,古代的定时器。

除夕感怀(我辈虫吟真碌碌)
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道吾山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冬夜
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儿缆船并叙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
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桂花五律(湘上野烟轻)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过战鸟山
冰玉相生愧独顽,
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
雪涕重经战鸟山。

河梁吟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江行
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角声
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菊花石秋影砚铭
我思故园,西风振壑。

花气微醒,秋心零落。

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兰州庄严寺
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

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

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

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妙手空空感岁华,
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
一笑惟拈富贵花。

三鸳鸯篇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

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

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银塘浅,翠带结。

塘水枯,带不绝。

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

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

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

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

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
痴骨千年同一束。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昊一哭休①。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②!
这首诗写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后的一周年。

注:
①抵:抵销、抵挡。

合:应当。

苍昊:苍天。

②神州:指中国。

似曾诗(柳花夙有何冤业)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似曾诗(死生流转不相值)
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

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

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

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似曾诗(同住莲花证四禅)
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

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

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

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似曾诗(无端过去生中事)
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

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

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

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题残雷琴铭
破天一声挥大斧,
干断柯折皮骨腐,
纵作良材遇已苦。

遇已苦,
呜咽哀鸣莽终古!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武昌夜泊
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戊戌入都别友人
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潇湘晚景图
袅袅箫声袅袅风,
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
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
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
凉月满湖秋梦圆。

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