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员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隐患排查治理规定1.0目的:为确保公司内所有危害因素得到全面的检查,安全隐患得以及时的矫正和排除,落实整改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制定本规定。
2.0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对公司各部门实施的日常安全检查。
3.0职责:3.1总经办是隐患排查治理单位的职能部门,要按本规定由安全管理人统筹安排检查治理工作。
3.2安全委员会是安全工作的推动组织,应按本规定落实各单位的检查治理工作,以及对重特大危险源整改方案进行研讨和决议。
3.3各单位兼职安全员是部门内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3.4岗位人员和班组长要落实各自的日常点检记录工作。
4.0定义4.1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2四查工程:岗位、班组车间每天查一次,部门每周查一次,安全管理员每月查一次,厂级每季查一次。
4.3四查五整顿:查领导、查思想、查隐患、查制度;整顿劳动纪律、操作纪律、工艺纪律、工作纪律、施工纪律。
4.4安全检查表技术: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定性相结合。
5.0程序内容5.1 隐患分类和管理:5.1.1按隐患危害程度分;一般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1.2按危害类型分为;火灾隐患,爆炸隐患,危房隐患,坍塌和倒塌隐患,滑坡隐患,交通隐患,泄漏隐患,中毒隐患。
5.1.3按表现形式分;人的隐患,机的状态隐患,环境隐患,管理隐患。
5.1.4任何人在发现事故隐患时都应当及时的向安全管理单位报告,安全员应对所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按照上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建立档案,并于下一年的第一个月提交统计分析报告,由主要安全责任人进行确认。
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5篇)
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监理通知书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反馈,情况严重的,应由驻地高监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2、施工单位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机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如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如实按照事故的级别及国家规定立即向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4、事故发生后,严禁隐瞒不报,所上报的一切事故由公司有关领导协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调查,按程序进行处理。
5、在实施事故处理过程中,监理机构要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同时要全过程跟踪,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各类相关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二)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强对重大隐患的报告及整改,确保“五到位”,即“落实治理目标任务到位、落实治理经费到位、落实治理机构人员到位、落实治理时间要求到位、落实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到位”,特制定本制度。
1、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对在安全检查和工作生产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公司备案。
2、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作好检查验收记录。
3、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停业进行整改;没有进行整改、整改不彻底、整改没有通过检查验收,不能营运;对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进行彻底整改并通过检查验收后,方可营运。
4、在安全生产会上要通报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对无视安全隐患整改、拒绝进行整改、整改不彻底、整改没有通过检查验收的责任部门及相关人员要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理。
5、公司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费用作为安全隐患整改专用,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二0—三年月日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三)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计,加强对重大隐患的整改,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制度
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制度1.适用范围1.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承建工程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
1.2.本规定所称的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施工生产活动中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等级划分遵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执行。
1.3.本制度所称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可能导致群死群伤和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以及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
1.4.重伤死亡及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工程所在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1.5.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工作主体职责2.1.公司、分公司负责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制度;负责对施工现场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检查;负责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
2.2.项目部负责项目管理范围内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检查、落实、整改。
2.3.事故报告职责:1.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2.项目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3.项目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向分公司、公司报告。
4.分公司、公司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组织相关领导和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指挥和抢救。
5.事故信息对外传递由公司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及时、如时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
2.4.重大事故隐患处理职责:1.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由各级分管安全生产的主管领导负责;未配备分管领导人的单位,由单位负责人负责。
2.分公司对所辖区域内和项目部的重大事故隐患负安全管理责任。
应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组织和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引言:事故隐患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建立和完善的一套管理制度。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事故隐患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具体操作。
一、安全责任:企业领导要对事故隐患管理制度负总责,制定相关安全政策和目标,并明确安全责任的分工与执行机构。
同时,每个部门和岗位都要明确安全责任和权力,做到层层传导、层层落实。
二、隐患排查: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的制度和规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要全面、细致,包括对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
排查要注重实地走访、记录和评估,并及时整改落实。
三、隐患整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整改要具体、明确,包括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间等内容,并要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考核。
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重大隐患,要采取临时措施,确保安全。
四、培训教育:企业要建立培训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
培训内容要涵盖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应急处理等方面,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要有针对性,根据岗位和特殊工作环境进行分类培训。
五、安全奖惩:企业要建立安全奖惩制度,对于安全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工作。
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以起到警示作用。
奖惩制度要公平公正,能够真正起到激励和警戒的作用。
六、监督检查:企业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监督检查要有日期性和目标性,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和检查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同时,要建立安全巡查和隐患举报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结语:事故隐患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运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点事故隐患报告制度1. 背景为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备和及时处理重点事故隐患,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资产安全,订立本《重点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员工对重点事故隐患的识别、报告和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和排出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包含管理层、中层干部和一线员工。
3. 定义•重点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生产停止等重点风险的隐患。
•隐患报告人:指发现重点事故隐患并进行报告的员工。
•隐患整改负责人:指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隐患整改工作的员工。
•隐患整改组: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构成的特地负责隐患整改的工作小组。
4. 报告流程4. 1 发现重点事故隐患任何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重点事故隐患时,应立刻停止工作,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人员安全,并防备事故的发生。
同时,发现者应尽快向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以便布置紧急处理和整改。
4.2 隐患报告•员工发现重点事故隐患后,应填写《重点事故隐患报告表》。
•报告表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隐患发生地方、发现时间、隐患描述、可能引发的危害和后果、个人联系方式等。
•隐患报告表应尽快提交给所属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队长或负责人应负责审核隐患报告,并尽快将报告转交给安全管理部门。
4.3 隐患评估和分类安全管理部门收到隐患报告后,应立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分类。
评估标准:— A级隐患:存在重点风险,需要立刻采取行动进行整改。
— B级隐患: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尽快采取行动进行整改。
— C级隐患:存在肯定风险,需要在合理时间范围内采取行动进行整改。
4.4 整改措施•隐患整改负责人依据隐患报告和评估结果,订立整改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工作。
•整改方案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要求等。
•整改期间,隐患整改负责人应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汇报整改进度和情况。
4.5 隐患报告跟踪•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隐患报告跟踪制度,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并记录。
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员工,以及与本单位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分包商等。
三、定义1.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潜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梳理和整理的清单。
四、职责分工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将其列入安全管理计划中,并定期组织检查。
2.各部门负责对所属工作区域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将发现的隐患报告给安全管理部门,并按要求整改落实。
3.员工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如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五、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的编制与更新1.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需要,核实历史事故情况,参考行业标准和规范,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清单。
2.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应包括事故隐患具体描述、可能引发的后果、责任部门和人员等要素,并划分优先级。
3.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的更新应根据安全管理实践、法律法规的变化、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1.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2.各部门应按照排查计划,对本部门相关工作区域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
3.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应注重实地走访、勘察,查找隐患的根源和原因,并记录隐患排查情况。
4.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给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并制定整改措施。
5.整改措施的执行应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整改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隐患清单中。
6.整改完成后,按照规定进行复查,确认隐患是否彻底解决。
七、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与监督1.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
2.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清单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上级领导。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为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防范事故隐患,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本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本企业全体员工,包括内部员工和外来人员。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2. 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事故隐患管理工作负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
3. 员工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
三、事故隐患排查与管理1. 日常巡视:(1) 每日开展定期巡视,重点排查火灾隐患、电气隐患、设备隐患等。
(2) 巡视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消防设施是否齐全、电气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3) 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2. 定期检查:(1) 在制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专项检查,包括消防安全检查、环境卫生检查等。
(2) 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并记录检查结果。
(3) 检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3. 安全培训与教育:(1) 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
(2) 进行实地演练,让员工了解应对事故的正确方法和措施。
(3) 每位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四、事故隐患整改与追踪1. 整改责任:(1) 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整改工作。
(2) 整改方案应明确整改时间、责任人和整改措施。
(3) 整改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整改。
2. 整改评估:(1) 确认整改完毕后,要进行整改评估,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2) 评估结果要记录,以备查证。
3. 追踪管理:(1) 对于反复出现的事故隐患或严重事故的隐患,要进行追踪管理。
(2) 追踪的目的是确保疑难问题得到解决,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追踪记录要在相关档案中保存,并定期审核。
五、事故隐患奖惩制度1. 奖励机制:(1) 奖励那些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的员工。
严重安全隐患处理制度
严重安全隐患处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员工和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处理各类严重安全隐患,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和管理层。
二、定义和分类1.安全隐患:指可能导致人身、资产或环境损害的各类潜在风险和不安全因素。
2.严重安全隐患:指可能导致重点人身伤亡、重点资产损失或严重环境污染的安全隐患。
三、严重安全隐患的识别和报告1.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当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责任,及时发现和记录可能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
2.一旦发现严重安全隐患,员工应立刻停止工作,并将发现情况认真记录,并及时向所属部门主管报告。
3.所属部门主管在接到员工报告后,应当立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并做出初步评估。
4.若初步评估确认为严重安全隐患,所属部门主管应立刻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四、严重安全隐患的处理1.上级主管收到报告后,应快速成立由专业人员构成的应急处理小组。
2.应急处理小组应当对严重安全隐患进行认真调查,确定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分析产生原因,并订立具体的处理方案。
3.处理方案应明确责任人、处理措施、工作计划和时限,并督促责任人定时完成任务。
4.处理方案涉及到重点调整或决策的,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共同讨论,并在综合考虑各方看法后订立最终方案。
5.处理方案最终确定后,应及时向全体员工宣传,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大家了解、掌握和遵守。
6.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应急处理小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处理进展情况,并在处理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估。
五、严重安全隐患的矫正和防备1.处理完严重安全隐患后,应及时对后续工作进行矫正和整改。
2.矫正措施应具体、可行,并要求责任人定时按质落实。
3.全部矫正和整改工作应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形成书面的纪录。
4.已经发生的严重安全隐患,应及时对员工进行事故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本领,以防止仿佛事故再次发生。
5.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安全隐患,应采取防备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加强员工培训、改进工艺流程等。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一、概述本报告制度旨在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报告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和报告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二、范围本报告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内部员工、外部合作对象及访客。
三、定义1.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或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可能对人员、设施或环境造成重大伤害、损失的潜在风险。
四、报告程序员工如发现或掌握可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况时,应按照以下程序报告:1. 首先,立即向直属上级报告,说明情况并予以详细描述。
2. 上级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评估该隐患的紧急程度,核实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3. 上级将隐患报告转交给相关部门,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排查与整改。
4. 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督促各岗位人员进行隐患整改,并向上级汇报整改情况。
5. 上级负责跟踪隐患整改进程,确保整改措施有效实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报告内容1. 报告人:写明报告人的姓名、部门及职务。
2. 隐患描述:详细描述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包括地点、时间、隐患特征等。
3. 隐患原因:分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隐患的根本原因,包括人为疏忽、设备损坏或过期、操作不当等。
4. 防范措施建议: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建议,包括改进设备、加强操作规范、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等。
5. 整改要求:明确整改的内容、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6. 报告时间:准确填写报告的时间。
六、报告流程管理1. 部门负责人负责对上报隐患报告进行初步审核,并按照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2.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接收、汇总并存档隐患报告。
3.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并协助各部门制定整改方案。
4.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并进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有效实施。
七、报告的保密性任何人员在报告隐患时,可要求对报告内容进行保密处理。
公司对保密报告的人员进行保护,并根据保密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八、监督与奖惩1. 公司将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事故隐患的预防和报告。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本项目部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部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各参加建单位要随时检查、控制,确保重大危险源不发生安全事故。
二、各参建单位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责任清楚,严格按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执行。
三、对在危险区域作业的劳动者,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到每一个操作人员。
四、定期检查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是否在可控制范围,并有检查记录和运行记录。
五、发现重大隐患,一线员工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任人,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报告公司安监部或分管领导。
六、项目部接到重大故隐患报告后,应立组织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按照“五定”原则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形成重大隐患治理台账。
七、隐患治理台账包括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完成治理时间。
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快速进步,各类事故隐患也日益增多。
为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管理,本文制定了一套科学、规范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以期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的实施对象为各生产企事业单位。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各生产企事业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原则:本制度的执行遵循以下原则:a) 高度重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处理工作不可忽视,要给予高度重视;b) 科学合理:制定清单时必须科学、合理,与现实情况相符合;c) 全面细致:清单内容要涵盖生产全过程及所有可能存在的隐患;d) 严格执行:清单的执行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不得有任何偏差。
三、清单内容及管理细则1. 清单内容a) 生产设备:对生产设备的状态、维修保养情况、涉及安全的关键设备的操作规程等进行清单化管理;b) 人员安全:涉及危险作业的人员情况、防护措施、操作规程等进行清单化管理;c) 物品存储: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情况、保管措施等进行清单化管理;d) 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对生产安全的影响进行清单化管理,包括气候条件、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e) 管理措施: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责任分工等进行清单化管理。
2. 隐患排查要求a) 定期排查:制定定期排查计划,对各项清单内容进行定期排查,确保没有遗漏;b) 不定期排查:根据运行情况、环境变化等因素,不定期进行随机排查,防止事故隐患形成;c) 情况记录: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d) 问题处理:对发现的问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要求整改到位、到人。
3. 管理措施要求a) 责任明确:制定相关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处理责任到位;b) 协同配合: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事故隐患排查和处理工作;c) 教育培训: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d) 督导检查:建立定期督导检查机制,对清单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地生根。
重大安全隐患(事故)问责暂行规定
重大安全隐患(事故)问责暂行规定一、总则:(一)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管理方针,加大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重点做到事故提前预防和控制,达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工作目标。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项目安全管理图册》、《项目经理岗位安全职责十六条》及《重大危险源强制性管理规定》等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建筑施工现场隐患等同于事故。
(三)本制度适用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所辖所有分公司、项目部。
二、具体程序:(一)施工现场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查实,确定其出现的原因,分别从管理、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查出是哪方面、哪环节出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整改。
(二)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负总责。
项目其他管理人员在其岗位安全职责范围内负安全(主要、直接、一般)责任。
(三)安全职责划分:项目经理参照《项目经理岗位安全职责十六条》,其他管理人员参照各自的岗位安全责任书。
(四)经检查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或发生工伤事故的,安全管理部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追责和问责。
(五)追责流程:安全管理部组织该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召开会议,项目经理携带《项目经理岗位安全责任书》,项目其他管理人员携带签订好的“各类人员岗位安全责任书”,安全员提供资料(照片、签到、记录及相关材料),会议上安全管理部按照《重大安全隐患追责鉴定表》中的内容进行责任鉴定,鉴定完成后相关人员须在鉴定表上签字。
根据鉴定结论按照制度进行处罚,项目经理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按照“三定”原则进行整改,整改完后,上报安全管理部,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三、奖惩:1、未严格落实公司下发的《重大危险源强制性管理规定》,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对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处罚200—5000元;连续二次及以上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或在《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表》评分中二次及以上低于70分的,对该项目经理由公司进行约谈(处罚或降级),对管理人员由公司或公司委托项目经理进行约谈(处罚或降级);对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现场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或对同一项目发生两次及以上重伤事故的,由公司进行约谈(降级或免职);2、未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导致发生轻伤及重伤的或隐瞒事故不报的对项目经理及安全员处罚1000-5000元;3、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未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发生亡人责任事故的,对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处罚1000—100000元,年底安全奖金为零(发生亡人责任事故,该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奖金为零),项目部发生结余的奖金发放时先扣除事故造成经济损失;4、未履行岗位安全职责或违章指挥导致死亡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5、项目无安全事故发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较好且项目安全管理突出的,奖励1000-50000元。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3篇)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一、总则1.1生产部是安全检查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厂安全检查管理工作。
1.2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由车间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
二、检查方式、组织方法和检查内容____公司级安全检查,由生产部组织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每周检查一次。
检查需填写《安全检查整改记录》。
2.2班组级安全检查,由班组长组织本班工人在各自工作范围内,按时按点进行巡回检查,并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2.____日常安全检查以查违章、查隐患、查管理为主要内容。
2.4季节性安全检查2.4.1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倒塌、防跑、冒、滴、漏及防火为重点检查内容;2.4.2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汛、防暑、防爆、防人身伤害为重点检查内容;2.4.3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保温为重点检查内容;2.4.4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防毒为重点检查内容;2.4.5季节性安全检查由生产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检查。
2.5专业性安全检查:2.5.1检查防火、防爆、用火管理及消防设施;2.5.2检查安全设施、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器具、通风、除尘、噪声等;2.5.3检查防爆、防触电、防雷、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等;2.5.4检查锅炉、压力容器、各种气瓶、特殊工种及用具等;2.5.5检查设备、仪表、安全联锁、报警仪器、安全状况;2.5.6检查工艺操作、跑、冒、滴、漏、堵、串等;2.5.7检查设备开停工等安全状况;2.5.8检查文明生产、环境卫生等;2.5.9专业性安全检查由生产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和车间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
____节假日安全检查2.6.1重要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前,为保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应进行安全检查;____节假日安全检查由生产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自查并做好记录;____节日前需认真检查下列情况a:生产原料、燃料、辅助原料及备品准备情况;b: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保管情况;c:贮存易燃、可燃易爆物料罐区的防火和安全保卫情况;d:假日生产安全措施的安排落实情况;e: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节前安全教育情况;f: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隐患整改情况;g。
治理危险性较大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
XXXXXXXXXXXXXX公司治理危险性较大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XXXXXXXXXXXXXX公司二〇二〇年目录1 总则 (1)1.1 处置方案的适用范围 (1)1.2 处置方案的适用原则 (1)1.3 处置方案的实施步骤 (1)2 各类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 (2)2.1 爆炸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 (2)2.2 人员坠落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 (3)2.3 坠物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 (4)2.4 电击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 (5)2.5 机械伤害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 (6)1 总则1.1 处置方案的适用范围现场处置方案:主要适用于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可能危及治理人员及接近治理区人员安全,如爆炸、人员坠落、坠物、电击、机械伤人等)治理,治理过程中现场有专人指挥,并设置警示标识;安全员现场监督。
1.2 处置方案的适用原则1、有专人指挥;2、设置警示标识;3、安全员现场监督;4、处置方法得当,避免二次伤害;5、发生伤害后要实施现场急救与送医院救治相结合的原则;6、发生伤害后送现场最近医院救治的原则;1.3 处置方案的实施步骤1、首先确立事故隐患是否为较大危险性事故隐患;2、若为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因将事故隐患隔离,并报告上级领导3、由领导组织人员,并按照《危险性较大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的适用原则进行现场处置。
2 各类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2.1 爆炸事故隐患现场处置方案存在爆炸事故隐患时,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上报当班安全管理人员事故隐患情况,同时由现场安全员将事故隐患所在区域隔离出来,在事故隐患范围内的作业人员、设备要立即撤出,严禁人员、车辆进入。
并由当班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带班矿领导进行现场处置指挥:1、立即呼叫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协助及专业范围内的指挥;并划出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由现场安全员负责,不准人员靠近;严禁高温物体、明火等火源进入隔离区域,严禁可能引发着火、爆炸的电源设备进入隔离区域。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推荐5篇]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推荐5篇]第一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1、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
2、企业负责人按要求参加安全培训和相关考核,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3、起重按要求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1、公司安全部负责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台帐;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讨论;由总经理签署发布令后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
2、与安监局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3、与区安监局或技术监督部门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1、建立检查制度和台帐不需要费用。
2、企业负责人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1、公司安全部负责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其他部门配合。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由公司安全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财务部配合。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1、公司安环部在一周内完成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初稿,三日内组织各部门讨论定稿,定稿后三日内找总经理签发并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
要求所制定的制度和台帐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并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因取决于安监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时间无法确定,但能够确保参加最近的一期培训班。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1、企业人在取证之前,先自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内容,了解自身的法律责任和国家相关要求。
无证起重工停止从事起重作业:2、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培训取证工作。
3、临时聘用外部有证人员暂时从事起重作业,直至本单位人员培训结束,考试合格,执证上岗。
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一、引言事故隐患是指在工作单位或者公共场所中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潜在危险因素。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并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二、管理目标事故隐患管理的目标是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损失。
通过加强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提高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
三、责任主体1.政府部门应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建立健全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公开事故隐患信息。
2.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负责人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并建立健全事故隐患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整治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四、事故隐患排查1.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应制定事故隐患排查计划,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
排查内容应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环境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等方面。
2.排查时需遵循科学、客观、细致和全面的原则,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进行确认,记录并做好整改计划。
发现特别重大的隐患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
五、事故隐患整治1.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应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具体的隐患整治方案,并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整改工作。
2.整治工作应分级别、分阶段推进,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要加强与专业机构的沟通合作,提高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六、事故隐患监督管理1.监管部门应建立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隐患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
2.对于整改不到位或者拖延整改的单位,应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开通报。
3.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和相关的安全预警信息。
七、事故隐患责任追究1.对于发生事故的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应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范本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范本一、总则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二、相关术语定义1.安全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场所、设备、人员、作业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问题。
2.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对企业或工地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排查治理责任和机构设置1.企业负责人是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总责任人,应当承担安全事故隐患的整体管理责任。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是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制定排查治理计划、实施隐患排查、整改落实等。
四、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1.制定排查治理计划企业负责人会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排查治理计划,明确排查周期、对象、方法和责任。
2.组织实施排查按照排查治理计划,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企业或工地进行排查,重点检查生产设备、作业场所、人员行为等存在的隐患。
3.隐患记录与评估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记录,包括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位置、原因等,并根据安全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整改的优先级。
4.整改措施提出和实施针对评估确定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
整改措施可以包括设备维修、设施改进、人员培训等。
5.整改验收当企业完成整改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验收,确认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6.记录与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每次排查治理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监督检查和处罚1.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权对企业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可以随时对企业进行突击检查。
2.整改责令和处罚发现企业存在严重隐患或未按照要求整改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可以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并限定整改期限。
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企业,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
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事故和意外事件屡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中,一些重大隐患是导致事故和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隐患,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水平,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
二、概述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是各单位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隐患,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建立的一套管理规定和程序。
这套管理制度涵盖了重大隐患的定义、报告程序、责任分工、监督检查等内容,确保重大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重大隐患的定义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其他重大安全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四、重大隐患报告程序1、发现隐患: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发现机制,通过定期巡查、检测和监控等方法,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
2、报告隐患: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当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单位领导报告,同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确保隐患不会引发事故和意外事件。
3、调查核实: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收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隐患的具体情况,确定隐患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制定应对措施。
4、处理隐患:根据调查核实的结果,对重大隐患进行分类处理,实施整改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五、责任分工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有的重大隐患负最终责任,要求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报告机制,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监督检查各单位的重大隐患报告工作,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3、各职能部门:负责按照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的要求,加强重大隐患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员工:作为单位的一员,要积极参与重大隐患报告工作,若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当立即向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掩盖或推诿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员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第一节重大事故隐患的概念
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应转移到事故预防的轨道上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的条件、装置,交通工具的容量、速度,建筑物的高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潜在的能量常常因为其事故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消除而导致发生灾难性的事故。
形成事故隐患的原因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而造成设备带病运转或危房得不到改造的;因技术落后不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因规划不周引发各种危险的;因管理不善无章可循的;因人为的因素引发的等等。
由于事故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而导致重大、特大事故发生的案例相当普遍。
1990牛3月12日,甘肃酒泉钢铁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就是因为开炉及大修时留下的事故隐患未消除等综合因素导致冷却设备大量损坏,炉皮频繁开裂,致使高炉内部爆炸,炉体倒塌,造成严重损失。
1991年2月9日,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硝化工房发生特大爆
炸事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TNT生产线设备老化,长期存在特大事故隐患而未进行整改酿成的。
1994年的吉林、辽宁、新疆等地的大火,都是由于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消除而造成的,教训极为深刻。
近几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管理部门用很大的精力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这对于吸取事故教洲,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及预防事故的再发生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要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事故,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事故隐患治理。
二、重大事故隐患定义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
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1)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可能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第二节全国重大事故隐患状况
近几年来,全国重大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巨大损失,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许多事故是出于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或未得到有效治
理而酿成的。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劳动部干1994年2月1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关于要求报送重大事故隐患的通知》(劳部发[1994]13号),要求对我国境内切企业、行业以及社会上其他各类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调查,摸清全国事故隐患状况及分布区域,建立国家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库。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可能造成一次死亡l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隐患,统一填写《重大事故
隐患调查表》报送劳动部。
《通知》发出后,大部分地区、部门十分重视,及时予以转发并进行了重大事故隐患调查上作。
一、全国重大事故隐患概况
截止到1995年底,据初步汇总,全国重大、特大事故隐患共有难与共1032项,其中地区有755项,有关部门有277项;可估算的整改资金总数约70亿元(不包括部分单位未报的整改资金),其中部分单位自筹整改资金2亿元。
可能造成一次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l000万元以上的特大事故隐患有245项,分布在14个地区和7个部门,所需整改资金32.9亿元,可自筹资金1.5亿元。
火灾、爆炸隐患共533个,占总数的52.65%;坍塌、滑坡隐患共262个,占总数的21.8%;泄漏、中毒、煤与瓦斯突出隐患l04个,占总数的10.08%。
地区的重大事故隐患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湖南三省,共有358项,占总数的34.69%;部门的重大事故隐患主要集中在兵器行业和轻工行业,共有100项,占总数的9.59%。
调查表明,我国重大事故隐患
分布点多面广,隐患存在原因错综复杂,隐患状况十分严重,多数隐患企业自身无力消除,需要国家在资金上扶持,政策上优惠。
二、事故隐患分类
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
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优先考虑事故起因,将系故隐患分类归纳如下:
(1)火灾(建筑物、非挥发性燃油、非粉尘状的可燃物质):
(2)爆炸(火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可燃性粉尘、锅炉压力容器);
(3)中毒和窒息(有毒物质引起的急性中毒与窒息);
(4)水害(水库险情、矿山透水、淹井);
(5)坍塌(建筑物倒塌、井巷冒顶、片帮);
(G)滑坡(企业、居民周围的山体进裂、滑坡、泥石流);
(7)泄漏(有毒、放射性物质泄漏);
(8)腐蚀(强烈腐蚀性物质暴露);
(9)触电(高压电);
(10)坠落(高平台、支架上);
(11)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失灵);
(12)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井下煤与瓦斯突出);
(13)公路设施伤害(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
(14)公路车辆伤害(汽车失灵或超负荷),
(15)铁路设施伤害(危轨、危桥、危险的铁路隧道、无效的通讯);
(16)铁路车辆伤害(火车零件失效和失灵);
(17)水上运输伤害(船舶运输途中);
(18)港口码头伤害隐患(港区、码头);
(19)空中运输伤害隐患(飞机运输途中);
(20)航空港伤害隐患(航空港内设施,起飞前的飞机);
(21)其它类隐患(不能用以上类型分类的)。
三、各种类型隐患存在的原因、特点、数量及所占比例
按上面的隐患分类,对现有隐患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得出:占数量最多的隐患是火灾、爆炸隐患,占总数的52.65%。
造成火灾、爆炸隐患的主要原因是;(1)储存燃油、天然气、军工产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时,安全距离不够;或周围居民生活区日渐迫近储存仓库、阻止无效,且居民使用明火;(2)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没有使用防爆设备或防爆设备老化,无力更新;(3)矿山通风设备老化、陈旧、无力更新或小煤窑乱采滥挖,破坏矿山通风系统,导致通风不良造成尘、毒、瓦斯积聚;(4)建筑物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不全。
其次是坍塌隐患,占总数的21.8%。
造成坍塌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年久失修,砖木结构、基体、主梁等腐蚀、风化严重。
(2)矿井支护不良。
各种隐患的详细情况见表7-1。
表7-1隐患详细情况
隐造成隐患特点数量比例
患类
型
主要原因(个)
爆炸
1. 生产
设备老化
安全距离
不够
隔离防护
设施老化或不
全
由军
工产品、天
然气、存储
等引起,对
人员、财产
都造成灾
难性后果
280 27.13
%
火灾
1. 易燃
物超标存贮
设备老
化,引起易燃
化学品泄漏,
遇明火或静电
殃及
周围环境,
还可引起
爆炸事故,
造成更大
人员伤亡
253 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