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摘要:山区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洪水冲刷力大、破坏力强,经常发生洪灾危及两岸居民、林地、耕地和道路安全。

山区河道的治理可完善河道沿线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洪灾损失,并能通过生态防护材质和结构的使用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生态安全,促进沿岸经济发展。

关键词:山区河道;防洪减灾;整治工程;生态防护;1山区河道特点山区河道多分布于沟谷地带,是山区美丽的自然景观,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

山区河道汛期洪水发生时水位涨落快、涨落幅度大,洪水历史短,洪峰形状尖瘦、传播速度较快,洪水中沙石含量较大,洪水冲刷力大、破坏力强,未经治理的河道两侧受水流冲刷,边坡塌滑和水土流失情况较为普遍,经常发生洪灾危及两岸居民、林地、耕地和道路安全。

2山区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1)提高防洪能力。

山区河道的治理可完善河道沿线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洪灾损失,保护两岸耕地、林地、基础设施和农村安全。

(2)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于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要求逐渐提高,河道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促进沿岸经济发展。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区河道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可以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3山区河道治理的原则(1)防洪减灾。

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优先考虑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和行洪通道畅通,保证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河道岸坡、河床的稳定性,避免河道冲刷、改道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达到岸固河畅的根本目的。

(2)自然生态。

遵循河流的自然形态,顺应河流走势,在保证河道防洪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生态护坡理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提升沿线人居环境品质,力求达到水清岸绿的河道生态治理效果。

(3)安全经济。

根据河道沿线保护对象的规模和重要性,合理选择防洪标准和建筑物级别,既要确保能切实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又要避免过度防护浪费资金。

山区河道现状浅谈

山区河道现状浅谈

山区河道现状浅谈本文对山区河道的现状及形成原因、治理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标签:山区河道现状治理措施河流是城市之脉,城市因水而兴、因河而美,达到“水清、岸绿、景美”,是我们水利人一贯的发展期望。

山间渠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底的青苔映入眼帘,不时有鱼儿游动,两岸景色优美,形成一幅人水和谐的画面。

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1 多年来,河道建设及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1.1.1 河床淤积现象严重。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利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就迅速扩大。

去年“6.15”大洪灾中,我乡中村村就在暴雨中,由于大量泥沙奔流而下,高过边上农田,中村村淳溪段被洪积物淤平,直接填平近50亩农田。

1.1.2 建筑弃渣、生活垃圾乱倒严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下,每年各村都有三四十户农民自建新房,为减少支出,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渣直接倾倒到门前的河里,严重阻碍了行洪。

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白色垃圾漂在河面上或挂在河边的小树上,让人看着揪心。

1.1.3 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各地砂石料需求较大,一些非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于是就出现擅自乱采、半夜偷采现象。

河道乱采滥挖,造成河床坑坑洼洼,影响河道行洪、河势稳定、河水安全。

今年中村溪段经常出现乱采砂人,经村民举报,镇村现场制止2起,其中县水利局处理1起。

1.1.4 老河道基础设施落后。

大部分村级河道未建防洪堤,属原始河岸,防洪标准低,经过几十年洪水冲刷,老化失修状况十分普遍,严重地影响河道安全行洪。

1.2 造成如上问题的原因1.2.1 历史因素。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本地的农民一直遵循着“砍树卖钱”、“靠山吃山”的旧习,在这种粗放型生产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村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每当暴雨,屡成洪灾。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探讨_熊传地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探讨_熊传地
,
护岸工 程

上 堵 就 是 在河 道 上 游
,

,
土 地 利 用 与 防 洪 规划
,
修建 一 定 的 拦 挡 坝
是疏 导 河 道
岸坡

沉沙库
拦截泥 沙
治 山 治水 与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加大投 人 力 度 治好 管 好
生 态环 境
,
进 行全 面 统筹规 划
, ,
,
清除阻 水障碍
,
使河道 畅通
万 人 的采 用
,

年 一 遇 的设
,

对河道 进行截 弯取 直和 扩宽
,
计洪 水 标准

但 由 于 山 区 河道 水文 资料短 缺

,


必 须 认 真调 查
,
,
充分研究
,
结合水
,
的甚 至 根本 无 资 料
的特性

其 计 算 成果 精 度 差
,
,

实践 中
水 文计 算 成 果
,
客观分析 下 泄 流量 和 经济损 确 定 出科 学 的方 案

形 地 质情 况 等
进 行具 体 分 析

制 定 出基 本 完 整
加 大 了河 槽 比 降 水 瀑发 时
看似 极 为 理想
,
可 在第 二 年 洪
,
切 合实 际 的 治 理 方 案
达到河 道治理 费省 效宏
流 速 和 冲刷 力 比 过 去 大 得 多
将建好


事 半功 倍 的 目的
面进 行认真 研 究

结合城镇建设

浅谈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和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还能保护沿河居民安全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然而,河道治理涉及因素多、覆盖范围广,有地理位置、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河道治理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解决对策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现实意义1.1结合流域特征规划治理方案在实际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入手,确保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河道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流域的实际特征来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规划,确保河道治理效果能够与生态环境维持统一。

1.2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河道治理工作能够大幅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常用的河道治理措施包括:河道疏浚、修建水工建筑物、铺设截污管线、修建生态护坡等,通过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有助于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道蓄水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贯彻生态水利理念在当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需要积极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不断促进河道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关行政部门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各类自然植被、水生植物、生态护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将河道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发挥出来。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规划好河道保护范围和河漫滩利用范围,不断提升河道的承载能力。

1.4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在当前生态系统保护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河道生态系统自行修复能力,在河道现有生态系统基础上,采用适合的方法提升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从而保证河道系统功能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

试论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5篇材料]

试论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5篇材料]

试论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5篇材料]第一篇:试论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试论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摘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指出加强河道管理,力求在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上有最新的突破,使得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河道管理;措施;体制1河道管理存在问题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对河流水环境的破坏加剧,河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1.1 河道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国家相关法规的设立和管理体制的设置,使大小河流长期处于几个部门的共同管理,形成职能交叉、配合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管理格局,体现在城区主河道、偏远地区的小支流上超标排污,偷倒垃圾,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人为损坏堤岸、河道景观设施,点燃河道荒草圈地种菜,攀折河边绿化带花木等等,有禁无止。

尽管《河道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都有明文规定,但类似事件还是接连发生,难以根除。

究其原因,都是管理不统一,管理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管理措施衔接不上,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制约依法管理河道。

1.2 环保意识不强河道生态污染严重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使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伤害了河道生态健康,诱发各种疾病。

卫生、环保相关单位宣传单一,工作被动,未能制止各种危害河道的行为和事件发生,使河道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加重。

1.3 城镇化建设冲击河道依法管理各地政府为解决城镇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改造升级所需土地,争先向河道开战,非法侵占河道滩地、水域、护岸地、护堤地等。

且建设标准不高,降低了城镇防洪能力,违犯了涉河工程项目审批监管法规程序,对依法管理河道产生冲击。

1.4 围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职责履行近几年,一些地区不考虑损毁土地地理条件,也不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借用国家土地复垦政策和资金,违法自然规律围河造田,实施移民搬迁,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向河道内延伸,使河道滩涂湿地萎缩,河流沼泽化进程加快,地表径流调蓄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严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
苑, 0(2 2 82 ) 0
1 l 7 1
F( R TL ] JNE ( LD ? w 诹 。一o 5

全超高来确定 , 不需校核标准。 3 、堤身的处理以及河道质量问题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 型式 ,应根据 当地的 建筑材料 、施工技 术、交通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 取 ,既要经济合理 , 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道修 建堤防 ,基础是关键,从多数水毁的堤防看,与 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不少堤防是前一年 建成 ,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开始垮塌 ,形成 了年年修堤 ,连年受灾。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 进完整的基岩0 5 . m以上,对冲洪 积层较深 的河 段,必须清到15 .m以 上,而且基础不得置于水流
黪参 考文献 鍪 [ 丁慧峰, 1 1 山区河道的规划与治理 山西水利科 .
技, 0( 2 91 o ) 【 孙岗张强, 2 】 , 宋全香,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 讨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0 ( 2 8) 0 6
【 张艳艳, 3 】 朱海艳, 于洪丽, 合理解决山区 科学 河道 规划治理问 题探析【. J黑龙江水利科技,0( ] 28) 0 S 【 杨森林, 4 】 河道治理与规划的 初步分析嘲. 科 今日

但堤防设计洪水的 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 , 还处 于探索阶段 ,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 ,有的 根本 无资料 ,常 采用经验公式进 行设计洪水计 算 ,其计算成果精 度差 。实践中 ,加上 历史调查 洪水 , 合实际 ,综合平衡考虑 。因此 ,在我国 结 要求对堤防 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 ,加上安
黼 间磐 , 1 n 誊 磬坡辇 要



罔 . 沙 届 譬
黧 釜 就 导 [蔷
篷_ _ 羹薹 莩 曩 。。 嘉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断合理化规范对 于工程都非 常有效 , 只有 于工 程 的顺 利 投 产 不 仅 需 要 工程 的特 殊 的
这样 才能够促进 全部工作 的顺利进行 。 对 段 , 必须清 到1 . 5 m以 上 ; 对 排 水 困 难 的 河
1 关于 山区河道的概况介绍
在 我国 经济快 速发展的 同时 , 我 国 的 经济获得 了长足 的发展 , 为 我 国 的 经 济 发
系着 山间河道的工程 进度 , 只有 适 度 对 工 程进 行规 范 , 规 范 各 项 工 程 的 综 合水 平 , 才 能 将 山 间河 道 的 治 理 问 题 进 行 解 决 。
题。 关 于 提一 个
重要方面 。
2. 4加 强基础 的稳 固
化的配置 。 对 于 工 程 的 规 范 以 及 工 程 的 不 行综 合 的 把 握 。 所 以 一 般 都 应 把 基 础 嵌 进 完整 的 基 岩 5 0 c m以 上 , 对 冲 击 层较 深 的河
不同程 度的问题 。 对 于 这 些 问 题 的 解 决 关 治 理 , 只 有 全面 有 效 将 工 程 进 行 规 划 , 将 设 题 。 在 一 定 得基 础 之 l 卜, 需 要对 山 间河 道 的
基础是 山间施 工的重要 内容 。 打 好 工
我 国 经 济 由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转 化
的过 程 中需 要 不 断 对 环境 的 因素 进 行 综 合 程 的 施 工 基 础 是 我 们 需 要 全 面 注 意 的 问 计 的方 案 进 行 处 理 才 能 够 对 工程 进行 合理 地 质 条 件 进 行 全 面 的 分 析 , 不 断 对 工 程 进
给。 在 水 资 源 工 程 进 行 的 过 程 中需 要 对 各 体 解 决 。 项规 章 制 度进 行 严 格 完 善 和 不 同 程 度 地 管 理。 只 有 全 面 进 行 水 资 源 的 综 合 调 度 才 能 2 山区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案设计 够将 工程 做 到 规 范 和 科 学 合 理 。 目前 , 我 国 在水 资源 的河 道规 范 治 理 方 面 存 在 着 很 多

山区河道生态治理存在问题与建议探析

山区河道生态治理存在问题与建议探析

412023年9月上 第17期 总第413期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项目概况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洞宫山脉中段,该县总面积为1950km²,一共管辖了2街道4镇15乡13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17.02万,其中畲族人口为1.88万,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更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该县西北部与东南部各属瓯江、飞云江两水系支流之源,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1′~119°58′,北纬27°39′~28°11′。

该县东向邻接青田县和文成县,南向则与泰顺县与福建寿宁县相连,西向则和庆元县、龙泉市邻接,北向和云和县、莲都区相接,与杭州市间隔340km 左右,与丽水市则间隔大约80km,东向和温州相隔170km 左右。

自古以来,该自治县享有“中国畲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的美誉。

景宁西北山区是飞云江水系之源,源头为白鹤村大白坑,于敕木山下和北溪交汇,汇聚之后往东向发展,再转向南流,一直到里塘口村出景宁县。

河流发源于白鹤村大白坑,白鹤至景宁县境内成为章坑,入泰顺后成为三插溪。

县内流域总面积为224.4km 2,约为该县总面积的11.5%。

河流总长度大约为28km,平均坡降为9‰左右。

2山区河道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对景宁县三插溪流域当前状况展开调查分析,其有堤防的堤段,堤脚均已受损,部分堤段干砌块石护坡已经发生了坍塌。

此外,因为堤身回填料未能彻底碾压密实,在水流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下,发生了严重的塌方、水土流失等问题,其中部分堤段面临随时可能发生溃决的危险。

其他未设堤防的堤段,地表高程太低,经过采砂开发受损严重,不具备可靠的防洪能力。

而且景宁县的流域治理和跨越发展总目标尚且存在较大差距,在其转型发展期间有着较多矛盾冲突亟须解决,关键在于其发展层次太低、创新动能太弱、经济体量太小。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摘要】现今社会,河道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本文从现状分析、问题症结、生态治理建议、生态修复方法和多方合作等角度展开探讨。

在现状分析中,指出河道管理混乱、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问题症结部分揭示了管理体制薄弱、政策措施不力等原因。

生态治理建议提出应加强法制建设、注重生态平衡、持续改善水质等措施。

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植被恢复、污染治理等措施。

多方合作则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共同治理。

结论部分强调加强法制建设,尊重生态平衡,持续改善水质,共同努力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通过全面分析和建议,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共同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道管理、生态治理、问题症结、生态修复、多方合作、法制建设、生态平衡、水质改善1. 引言1.1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河道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工作,然而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河道管理存在着诸多难题,如河道污染严重、水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河道水质下降等。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过时,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调配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平衡,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加强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生态平衡,持续改善水质,我们相信未来我国河道管理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水资源保护。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河道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河道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严重:许多河道被工厂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2. 水资源浪费: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许多地区的水资源被浪费和滥用。

3.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壤沉积到河道中,加剧了河势的下降和河岸的崩塌。

浅谈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本文探讨了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提出一些解决中小河流治理的对策,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以石柱县龙河河道生态治理为实例,简述了其采取的生态治理理念和方法,并给出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浅谈,山区中小河流,问题,建议一、目前我县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1、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不足多数中小河流规划阶段基本情况不明,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社会财富日益聚集,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前期规划治理目标和任务已不能满足河流现实治理和管理的需要。

2、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道萎缩严重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 洪水暴涨暴落。

由于多处中小河流, 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 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 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

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 淤积严重,多年又未实施清淤, 致使河道萎缩严重, 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分布比较偏远,地质条件复杂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城镇,交通不便利,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开展。

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治理中小河流的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喀什特地貌等都严重制约了我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4、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河流人为污染严重由于现阶段民众受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限制,使得整体环保意识不强,民众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是对中小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山区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探讨

山区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探讨

山区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探讨摘要:我国在生态化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前行,从大的江河流域逐步走向小河道的生态化治理。

国家的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单位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是现在对小流域小河道治理的好时机,尤其是对于山区的河道,更要把握治理的好机会,研究和探讨出更好的山区河道生态化治理措施。

关键词:山区河道;生态化治理;措施前言:山区河道有着水位水量变化大,但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所以山区河流如果被破坏或污染,不仅会影响当地整体的生态环境、当地居民和农田,还会造成行洪的能力不强,引发自然灾害。

要根据山区河道的特点,改善流域内环境,提高河道清洁度和自洁能力。

一、山区河道的现状多年来,我国的山区河道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般情况下,山区河道的环境因素是相对复杂的,流域面积小,汇流时间短,汛期时涨落差别明显,枯期时流量减小甚至断流。

平时对于河堤的使用并不多,但是只要一次汛期洪水过后,就可以利用超强的冲刷力将河床内的淤积冲入河槽,河槽的可存储量减小,当淤积过剩时,河堤的安全就出现了隐患。

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的薄弱,宣传力度不够,执法不严格,生活垃圾、弃物弃渣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减少对运输垃圾的支出,多会选择将废弃物倾倒在道边或河里。

这将污染河道、阻碍行洪,造成下游的压力。

乱采滥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为对砂石料的需求,巨大的利益让不法分子冒险选择乱采偷采河道河床,使得河床受损严重,无法正常行洪和维护河道内河水稳定。

在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中,也存在着很大的疏漏。

对于乱采滥挖的现象没有及时的发现并制止,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政府建设的山区河道被破坏,这对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也是对国家资源资金的浪费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旧河道技术设施落后,没有日常维护,导致老化现象普遍,资金投入不足,治理力度不够。

旧河道在修建时多采用坚硬材料作为河坝的原料,不利于河道水体与土壤陆地的物质转换,破坏生态系统,从而导致大量依靠此物质转换来生存的生物消失,造成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失衡[1]。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摘要:近些年,国家对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推动了中小河流治理的步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应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

本文主要针对山区性中小河流的目标,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原则,提出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山区;中小河流;特点;措施引言长时间以来,大江大河治理工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山区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没什么大的进展,大部分是中小河流凸显出来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或者是治理标准不达标,特别是洪涝灾害,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联系密切,提高河流防洪减灾能力不但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建设顺利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加强对山区中小河流存在问题的治理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河流生态治理目标防洪防冲目标。

依据山区性河流的特征,生态治理应该把重点放在险滩卡口,局部河道实行疏浚拓宽治理措施,在农田和村镇的河段为实现防洪防冲的效果要实施生态护岸加固。

水土保持目标。

为了避免水土流失,保持和促进流域内动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提高,禁止在流域内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坚持国家退耕还田的政策。

景观休闲目标。

山区性河流水资源相当丰富,自然风光也很美丽,结合对河道的生态治理,在外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建造水景及生态公园,同时结合区域的人文地理特点建设水文化设施及周边休闲娱乐设施,不但满足了休闲需求,又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水景观支持。

二、中小河流的治理原则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设计必须以河流整体治理规划和相关规划为指导,处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处理好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注意除涝、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相互衔接。

2、“以人为本,人水和谐”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给洪水留足出路,禁止缩窄河道,对治导线和堤距进合理的而进行确定。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按照河流特征和防洪保护需求,通过比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重视治理效果,处理好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摘要: 我国城市地区通过人工改造河道设施,基本上实现了水资源的持续性供应,带动了城市化经济产业的升级经营。

对山区河道进行科学地规划与治理,能够在保证水资源调度使用的前提下,降低河道结构病害的发生率。

同时,提高河道引导水流运动的规律性,使河床冲淤部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推动了山区原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已经建成的河道设施,应定期进行必要的整修与改造处理,推动河道设施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山区; 河道规划; 特点治理; 综合措施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内容,需要不断改善水资源的河道治理规范。

只有综合对水资源进行调配才能够促进水资源的不断完善和流动的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在水资源工程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完善和不同程度地管理。

只有全面进行水资源的综合调度才能够将工程做到规范和科学合理。

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河道规范治理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同程度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山间河道的工程进度,只有适度对工程进行规范,规范各项工程的综合水平,才能将山间河道的治理问题进行解决。

1 关于山区河道的概况介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生态领域的环境问题在各个领域层出不穷。

因此在山涧河道的治理方面需要对环境保护问题更加重视,只有综合对各项问题进行考察才能够在河道安全的治理问题上不断增强力度。

山间河道具有地势险恶的特点,在治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威胁,具体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1 复杂性我国的山区在地势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同程度进行综合考察,只有合理对工程进行考察不断改善工程在前期工作中的不同的程度的准备工作,山地地势条件复杂多变,在工程的进行中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只有全面对工程进行综合把握,才能够不断对地势进行考察和了解,完善工程在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促进工程的不断投产。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卫甲(白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671000)摘要:山区地形、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自然条件恶劣。

山区河道坡降陡,洪水洪枯变幅大,洪水冲刷力强,河岸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大部分生产力集中分布在河道两岸,发生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山区河道规划整治意义重大。

关键词:山区,河道,整治,云龙县沘江1山区河道特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

河道一般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单点暴雨强度大,汇流历时短,洪水洪枯变幅大;河道坡降陡,水流流速快,河水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有的河道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床,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

河道岸坡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大部分生产力(乡镇、村庄、农田、交通、工矿企业等)集中分布在河道(江、河、溪、沟)两岸,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并加剧了其它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地质灾害等,河道整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我们必需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整治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整治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岸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防洪法》的要求,在河道管护围,减少不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整治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乡经济的目的。

2河道整治问题在规划整治中,需要因地制宜,综合研究上下游、左右岸、主支流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整治。

一方面在流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浚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

关于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理念与措施的探讨

关于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理念与措施的探讨

关于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理念与措施的探讨以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采用水利、生态手段全面梳理河岸、河床及保护区域,通过合理布置岸坡位置、合理选择岸坡形式、合理处理河床断面式等“三个合理”,在保证河道流域防洪、防汛、河道管理的基础上,打造改善沿线城镇景观,促进流域沿线经济发展的生态型河道。

标签:山区河道;防洪;生态随着水资源污染及过度开发形势日益严峻,雨洪的生态功能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本文通过生态手段治理河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生态措施对河水进行净化与涵养,从而改善河道的整体水环境。

1、山区河道治理普遍现状山区河道一般暴雨集中,产、汇流历时短,河道坡陡水疾,洪水暴涨暴落,流量洪枯变化大。

河床及岸坡一般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河道流经村庄段普遍面临着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同时山区河道两侧也时常存在尾矿库堆积的情况,且大多尾矿库水土保持措施不规范。

在传统的山区河道治理过程中,过于强调安全,往往只注重河道的防洪功能,通常采用平整河床、砌筑浆砌石、混凝土防洪墙等手段,束缚洪水,处处是硬化,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种做法忽略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往往造成洪水过后河道内一片光秃裸露的现象。

2、工程实例探索洒河是滦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承德市兴隆县獐帽子山南麓的东八品沟分水岭,于迁西县境内洒河桥镇北注入滦河。

全长89km,流域面积1160km2。

做为滦河水系重要的支流之一,洒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河道内采矿挖砂导致河床裸露,植被残缺,水源涵养调蓄能力极低。

同时,河道内周围垃圾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下游大黑汀入库水质质量,从而威胁着“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重要城市供水工程的水质安全。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分析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分析
wh i c h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i t i s n a i n e x o r a b l e t r e n d f o r C h i n a t o a d h e e r t o t he e c o l o g i c l a g r e e n i g n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2 0 1 3年 第 7期 ( 第4 1 卷)







N0 . 7 . 2 01 3
H e i l o n g i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Ab s t r a c t : U n d e r t h e n e w s o c i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c h a n g e t r e n d , w a t e r c h a n n e l p l a n n i n g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a l e n o t o n l y c o n d u c t e d f o r u r 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b u t ls a o e x p a n d d e t o he t r e mo t e r u r a l mo u n t a i n o u s a l B a s ,
NI U De— d o n g
(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nd a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 J i n n a 2 5 0 0 1 3 , C h i n a )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河道管理和生态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急需采取措施加强河道管理和生态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治理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导致了河道水质的恶化,使得部分河道成为了“黑臭河道”。

这种情况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2. 生态系统破坏在河道管理中,频繁的河道整治和工程修复工作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大量的原生植被被破坏或疏散,生态环境恶化,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难以恢复健康。

3. 捕捞和养殖河道中频繁进行捕捞和养殖活动,导致了捕捞过度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也影响了一些特有物种的繁殖和生存。

二、生态治理建议1. 加强治理污染源要解决河道污染问题,首先应该加强治理污染源。

建立健全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河道治理,减少污染源排放。

2.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理念,鼓励居民采取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减少对河道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保护生态系统在河道管理中,应该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河道整治和工程修复中,要科学合理规划,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 加强生态监测与保护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制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初探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初探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山区河道不同与平原河道,它的两岸一般是基岩,河床以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为多,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

河道规划治理应当以山区河道的特点为依据进行。

本文简单介绍了山区河道的特点与规划目标,分析了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对策一、山区河道的特点与规划目标(一)山区河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山区河道的主要功能是行洪、灌溉。

(2)日常运行时常水位低可见河底,汛期时,洪峰流量大、历时短,水位暴涨暴落。

(3)河道在平面地形上蜿蜒曲折,坡降较大。

(4)地质上,河岸土层多为砾砂,河床一般以砾石、块石或砂砾卵石等为主,防渗土料匮乏。

(5)防洪、防冲、渗透稳定等问题超过平原河道的防洪、防涝,生态景观休闲功能弱于平原河道。

(二)规划目标(1)以打造天然生态河道为根本目的;(2)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来面貌;(3)通过河道疏浚、筑堤等工程措施,使河道满足设计防洪标准;(4)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流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指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5)在河道治理中,基本保持现状河势,保护河道内现有的沙洲、深潭等,确定适应不同河道要求的防洪布局和水生态修复措施;(6)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完善河道防洪体系。

(7)以河道现状为基础,以河床演变规律为依据,因势利导,统筹兼顾,尽可能利用天然节点和经多年加固的控导、护岸工程,以此作为治理工程的主要依托,以保证河势稳定。

二、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一)山区河道治理观念意识较差,治理意识较传统山区河道的规划应当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理念,落后的规划理念以不能满足当前的规划需求。

传统的“工程水利”对于河道的防洪、航运等功能比较重视,而对河流的资源、生态功能等不够重视。

随着生态理念在各个领域的深入,生态理念也应当融入河道规划中,对原有传统的河道治理理念和的思路不断创新,从而让河道实现“安全”、“资源”、“环境”的三者合一。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第一篇: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杨卫甲(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山区地形、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自然条件恶劣。

山区河道坡降陡,洪水洪枯变幅大,洪水冲刷力强,河岸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大部分生产力集中分布在河道两岸,发生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山区河道规划整治意义重大。

关键词:山区,河道,整治,云龙县沘江1山区河道特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

河道一般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单点暴雨强度大,汇流历时短,洪水洪枯变幅大;河道坡降陡,水流流速快,河水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有的河道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床,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

河道岸坡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大部分生产力(乡镇、村庄、农田、交通、工矿企业等)集中分布在河道(江、河、溪、沟)两岸,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并加剧了其它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地质灾害等,河道整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我们必需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整治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整治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岸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防洪法》的要求,在河道管护范围内,减少不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整治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乡经济的目的。

2河道整治问题在规划整治中,需要因地制宜,综合研究上下游、左右岸、主支流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整治。

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浚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摘要。

本文阐明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意义,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指标选取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制定了滨海滩涂型、河谷滩地型和山地丘陵梯田型三种地貌型,水田一等、二等、三等和旱地一等、二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可供土地开发整理立项、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发展的最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的日益膨胀,以及对土地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遭到相当严重的损害。

为此,联合国提出了“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我们自己”的口号。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贫乏,要以占世界不足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而今土地资源退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xx 年全国耕地面积仍比xx年净减少61.73万公顷,耕地面积12761.5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全国2800多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这666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低于0.5亩的有463个,耕地的不足与对富裕生活的热心向往,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跨世纪的深切忧虑。

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对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于xx年4月特发出了“中央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须十分严格的,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通知强调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阐明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意义,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指标选取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制定了滨海滩涂型、河谷滩地型和山地丘陵梯田型三种地貌型,水田一等、二等、三等和旱地一等、二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可供土地开发整理立项、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发展的最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的日益膨胀,以及对土地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遭到相当严重的损害。

为此,联合国提出了“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我们自己”的口号。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贫乏,要以占世界不足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而今土地资源退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耕地面积仍比2000年净减少61.73万公顷,耕地面积12761.5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全国2800多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这666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低于0.5亩的有463个,耕地的不足与对富裕生活的热心向往,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跨世纪的深切忧虑。

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对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于1997年4月特发出了“中央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须十分严格的,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通知强调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管理法》的核心任务是保护耕地,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依据土地资源稀缺原理、人地关系原理,集约经营原理,动态平衡和持续利用管理原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讲耕地数量持续性、耕地质量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生产力持续性和经济持续性,核心是耕地质量的持续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耕地的总体质量比较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扩大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对城郊、平原、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的生产水平低下,粮食单产与发达国家或者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差100公斤以上。

为此,土地整理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管理法》第41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所谓土地整理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既有的耕地追加投资和劳动,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因此,加强土地整理,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土地产出率,确保我国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在“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方针指引下,我省各县、乡(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掀起的“土地开发整理”热迅猛发展。

为了加强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管理,统一工程等级,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耕地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特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和耕地质量指标体系。

供市、县级立项规划设计、施工检查和验收参照使用。

摘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

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

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治理探讨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

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

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

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

山区河道由于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

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巨大。

实践证明,要治理好山区河道,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规划治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一、掌握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

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

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

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

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

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

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二、平面布置问题山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

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

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耕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

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

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

平面上可利用航测万分之一地形图或实测二千分之一地形图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

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三、确定堤防的高度问题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按照设计标准,确定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

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三十万亩的采用十年到二十年的设计洪水标准。

但堤防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有的根本无资料,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其计算成果精度差。

实践中,加上历史调查洪水,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

因此,在我国要求对堤防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加上安全超高来确定,不需校核标准。

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千亩左右,上万亩的很少,根据山区河流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五到十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结构施工50公分以上,对冲击层较深的河段,必须清到1.5米以上。

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应运用水下和专业,一是基础一定要嵌进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超过不冲深度,通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才下基础;二是砌筑砂浆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搭配,并拌合均匀,保证砂浆强度;三是对河道转弯的凸岸浆砌时要提高砂浆标号或增大河堤断面尺寸,提高抗冲强度和稳定性;四是要把堤身建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或者直线,不能成为折线,影响流态。

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对堤顶以砼压顶整平,迎水面勾缝或抹面,以改善水流条件。

工程结束后,还应清除残留在河槽内的废弃物,恢复欢迎到访:/%BA%CE%B3%B1更多资源查看:/hechaoscut4.1河道清淤施工方案4.1.1清淤施工方法本标段淤泥厚度约为0.2m~2.9m,河道清淤断面约22m~25m,根据本标段河道具体情况,经过施工调查及清淤方案论证,我标段确定采用机械直接下河作业挖出淤泥,分部分段进行疏浚,长臂挖机配合转土的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为:从本标段河道中点里程HO+600作为清淤起点,向上游和下游分两个施工段同时开挖。

利用现有的三条临时下河路(分别位于项目部门前、宝荷桥下及惠盐高速路桥下)作为机械设备和渣土运输量的下河马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