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醛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科目:化学授课教师:授课年级:高二授课地点:课题:醛酮糖类(第二课时)———醛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电教设备: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试管架、试管夹、烧杯、火柴、胶头滴管、球棍模型实验药品: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酸性KMnO4溶液、溴水、NaOH溶液、CuSO4溶液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研讨、归纳总结2.分组实验活动探究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二课时)—— 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 燃烧b 催化氧化c 被弱氧化剂氧化(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d 被强氧化剂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2.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醛+H2—→醇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

对利用结构推断性质来说,醛、酮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具有培养学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重要功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结构,启发他们结合已有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推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等问题。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结合使用教材72页表2-3-1。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的推测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效果分析1.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有认知冲突,有多种不同的解决重难点的方法;2.师生交流对话充分,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3.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加强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的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教材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的第二课时内容,是一节新授理论课。

本节内容是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延续,是前一课时醛、酮结构的运用,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醇和羧酸等烃的衍生物衔接起来。

高中化学_第2章第3节醛和酮 糖类 (第二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2章第3节醛和酮  糖类 (第二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基于本节课内容难度较大,因此我先布置了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对本节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明白会什么,不会什么,提高听课效率。

新课引入: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暖水壶的瓶胆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醛酮的化学性质。

然后分析羰基的结构特点,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

教师对学生适时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习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

新授内容1:羰基的加成反应,学生可以依据表2-3-1分析归纳,从化学键的极性、试剂类型等角度启发学生总结反应规律,进一步指导学生依据规律写出方程式,本着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先写乙醛的加成反应,在写酮的加成反应。

新授内容2:醛的氧化反应,由于醛的两个性质实验中试剂的配制比较复杂,注意事项比较多,容易造成实验失败,因此我采用了演示实验,然后找时间让学生再去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总结规律,会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新授内容3:醛酮的还原反应,这部分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不在详细讲解。

归纳总结:利用的转化关系,通过学生书写苯甲醛的相关方程式起到一个归纳总结的目的。

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醛酮的性质及不同。

最后是随堂练习,强化知识的应用,并布置课后作业。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前一课时醛、酮结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

学生学习了不对称烯烃的加成反应,能够理解加成反应的实质是由于原子电负性不同从而使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带电,当发生加成反应时,电性不同的部分进行结合即异电加成。

因此在学习醛酮的性质时,羰基的加成反应不难理解,比较难的地方就是醛的氧化反应,尤其是醛与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实验及化学方程式书写,需要引导学生好好分析,理解其反应机理。

对于实验操作本节是演示实验,还需要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对醛的还原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_《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醛》是中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构建有机合成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教材从醛类的结构出发,根据“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来引导学生分析推测乙醛的性质。

接着从实验入手,来具体研究醛基官能团的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2.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

B.认识乙醛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醛的化学性质。

C.掌握鉴定醛基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条件的选择。

D.理解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A.通过乙醇、乙醛结构的对比,推测新物质乙醛的可能的性质对乙醛形成初步认识。

使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

B.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乙醛的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A.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观,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3. 重点,难点:重点:乙醛主要化学性质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备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二.教法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深入到醛的学习中。

同时,我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在学生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大量的疑问,不断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发挥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归纳能力。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结合互动,调动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两个主体”的效果,体现现代教学的思想。

高中化学_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3节第2课时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掌握醛的化学性质及确定醛基的化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 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甲醛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课前任务】1.复习课本第2章第1节的有机反应类型;2.在网上搜素并整理资料,了解甲醛在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导学流程】阅读课本71-74页,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学习。

【探究一】根据乙醛的特殊结构,预测断键位置及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提示:从官能团、化学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等角度分析。

根据你的预测,写出下列反应。

(1)乙醛与HCN反应(引入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醛与NH3反应(引入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醛与H2反应(引入官能团,由类转化为类)__________ _【注】此反应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分析反应类型?【探究二】乙醛是否能发生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1、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乙醛能被氧化?如何验证乙醛的氧化性强弱?试剂:酸性KMnO4溶液O2(催化剂)新制Cu(OH) 2悬浊液(弱氧化性)[Ag(NH3)2]OH 溶液(银氨溶液)(弱氧化性)2、银镜反应(银氨溶液:)观察银镜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3、观察醛与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4、哪些物质还能氧化乙醛?5、分析乙醛发生氧化反应中的断键情况,比较丙酮与乙醛的结构,思考酮类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氧化反应?【课后作业】1、从结构上分析甲醛有什么特殊性?试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方程式。

高中化学_第3节 醛和酮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3节  醛和酮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和掌握了烯烃和醇的性质,对有机反应氧化还原的本质有所了解,并对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具备了根据有机物分子结构初步预测物质化学性质而进行的设计分析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综合有机原理及实验现象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

但他们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合作创新的精神还有待提升。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了解醛的概念以及乙醛物理性质。

第二模块:分析醛基结构推测乙醛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乙醛还原性。

第三个模块: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学习同时结合学案逐个击破教学重点-乙醛还原性以及教学难点乙醛银镜反应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上通过实践,发现本节课难点银镜反应以及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反应原理设计环节过于仓促。

二、课堂把握上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乙醛还原性,后面时间有点紧,使得后面化学反应原理讲解不是很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醛类物质的性质(结构、命名等)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对乙醛物质性质的讲解以及实验探究学生对醛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以能掌握,能从断键角度理解分析化学反应。

基本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醇←—————醛—————→羧酸(也是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高二化学翻转课堂课时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2020年月日编号:第 1 页(利用25分钟完成训练展示题,要求:先自己展示、再小组讨论。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和酮》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导学1.(A级)醛和酮的官能团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官能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B级)饱和一元醛、酮的命名原则是什么?总结它们的组成通式,试写出C4H 8 O属于醛和酮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3.(A级)乙醛分子结构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分别是怎样的?4.(B级)乙醛的化学性质共几方面?完成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合作探究一:(B级)试写出C5H10O属于醛和酮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合作探究二:(B级)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3%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至,便得到银氨溶液。

注意事项:1.银氨溶液要;2.试管要;3.加热方式;水浴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4.加热时不能摇动试管;5.实验结束后可以用洗涤试管。

乙醛合作探究三:(B级)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mL10%溶液,滴加2%的溶液至产生大量沉淀。

注意事项:1.要用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保证过量。

2.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至,产生大量沉淀为止。

【牛刀小试】1.下列物质中,不能把醛类物质氧化的是 ( )A.银氨溶液 B.金属钠 C.氧气 D.新制氢氧化铜2. 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它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C.它可使溴水褪色 D.它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的结构简式是C10H20O3.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反应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为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

4.不能由醛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A.CH3CH2CH2CH2OH B.(CH3)2CHCH(CH3)OHC.(CH3)3COH D.(CH3)2CHCH2OH5.以下属于醛的有________,以下属于酮的有_________A、CH3CHO B、HCHO C、CH3-C=O D、CH3-CH2-C-CH3CH3O6.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3H8O,它能氧化成B也能与浓H2SO4共热生成C,,B能发生银镜反应,C能使溴水褪色,根据条件写出结构简式(1)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2)B的同分异构体是,写出该有机物与氢氰酸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设计】醛和酮一、醛和酮的结构特点二、醛和酮的命名与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羰基的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1)银镜反应(2)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3、还原反应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对醛和酮的官能团、部分化学性质及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再来学习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对学生来说容易接受,能较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_醛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和酮糖类(第二课时)醛、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课题: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醛、酮的化学性质一、概述《醛和酮糖类》为高二化学、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学习醛、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醛酮化学性质的异同点。

2、掌握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掌握醛与常见弱氧化剂反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提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析醛和酮的分子结构的特点,判断官能团与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在玻璃上镀银和检验糖尿病的方法,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醛的氧化反应(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选择的教学策略有小组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引导、启发诱导、比较法、联系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醛、酮的化学性质一、 氧化反应 1、 醛的氧化反应:CH 3CHO + 2[Ag(NH 3)2]OH3COONH 4 + 2Ag ↓ + 3NH 3 + H 2OCH 3CHO + 2Cu(OH)2CH 3COOH + Cu 2O ↓ + 2H 2O2、 酮的氧化反应: 二、 还原反应CH 3CHO + H 2 CH 3CH 2OH【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醛和酮的官能团、部分化学性质及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必修2的学习过程中初步认识了糖的分类及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深对羰基的认识。

高中化学_醛和酮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和酮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酮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研究一、学生已具备知识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后,学生已经具备了用结构推测性质的研究方法。

又通过学习醇的性质进一步利用了结构决定性质的研究方法,这一切为学生更好的根据醛酮的结构特点来推测醛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对醛酮也有所了解,比如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这一切均为醛酮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知识层面在必修2学生已经了解了葡萄糖与性质氢氧化铜的反应,而葡萄糖也含有醛基,在第二章第一节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反应类型就为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这一切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难点突破方法针对本节课的难点醛酮羰基的加成反应,在课前我事先制作了微课羰基的加成反应供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参考。

针对醛的氧化反应一方面从实验入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利用氧化还原观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有效实现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的联系。

评测练习效果选择题正答率分析从测评中可以分析出,在推测含有多官能团的物质的性质时,学生掌握的不够好,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主要是对每类物质的性质掌握的不到位,导致错选。

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讲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巩固练习,小组互查,教师检查进行督促落实。

第5题关于醛的相互转化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方程式的配平问题,二是小分子物质遗漏的问题。

启示我在今后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规范性。

通过评测练习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醛酮的结构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加成反应的性质,所存在的问题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以及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方程式还有待进一步熟练记忆,再就是需要强化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的预测。

教材分析醛酮的性质是整个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被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做好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分析三种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人教版平铺直叙的讲述了醛的定义、乙醛的物理性质后,通过实验3-5和实验3-6研究了乙醛的氧化反应和接着介绍了乙醛的加成反应,最后通过科学视野的形式研究了丙酮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和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

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

对利用结构推断性质来说,醛、酮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具有培养学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重要功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结构,启发他们结合已有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推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结合使用表2-3-1。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写出的推测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羟醛缩合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让学生将此反应与烯烃的自身加成反应做对比。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_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醛酮分子中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能够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新的视角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有机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和加O去H,或加H去O的关系与实质。

3、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在探究醛酮的化学性质时,通过通过问题猜想、制定方案、实验操作、分析交流和结论等步骤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认识环境保护重要性,了解室内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相应的处理方法,推崇绿色化学的理念二、重点难点1、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从新的角度认识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3、乙醛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内容1、验证实验根据甲醛的化学性质,预测乙醛和丙酮是否能够发生类似的加氧氧化。

选择一种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试剂进行实验。

药品:乙醛、丙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小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2、探究实验根据验证实验得出乙醛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具有还原性,还原性强还是弱呢?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氧化剂(弱氧化剂)来探究。

药品: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仪器:试管两支、小烧杯、热水、试管夹、酒精灯等。

四、设计思路五 、设计流程六、教学过程【环节一】问题导入【环节二】预测性质【环节三】学以致用【环节四】实验探究【环节五】学以致用【环节六】归纳总结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学生坚持科学实证的责任心,积极自我反思的进取心,让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得以提升课后作业查阅资料,工业上是如何制备镜子的?板书设计醛酮的化学性质一、羰基的加成反应1、与氢气加成---还原反应2、与极性分子的加成反应:HCN、CH3OH、NH3二、氧化反应1、与酸性高猛酸钾反应2、与弱氧化剂反应(1)银镜反应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H2O + 2Ag↓+ 3NH3 ↑(2)与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CH3CHO+2Cu(OH)2 = CH3COOH+2H2O+Cu2O↓3、与氧气反应(1)燃烧(2)催化氧化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学情分析一、在知识储备上。

高中化学_第3节 醛和酮 糖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3节  醛和酮   糖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2-3 醛和酮糖类(第1课时)乙醛醛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醛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②了解醛类的定义、结构及通性,常识性地了解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③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组实验,掌握乙醛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要领。

②学会评价实验,并对不足进行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团体意识。

②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并归纳得出结论的一般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团协合作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

③初步确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的实验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①通过组装乙醛分子的球棍模型及乙醛的实物展示学习乙醛的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

②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可以通过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

本节在学习乙醛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了解乙醛的结构。

并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

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重点探究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备氢氧化铜的反应,落实“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性质和结构,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的结构和性质。

【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行生物中,醛是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体会乙醛的还原性。

高中化学_醛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以鲁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为主,参考人教新课标版进行的设计。

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基础。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讲解】利用醛基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检验醛基的存在,还可以根据生成银的质量测定醛基的数目。

【过渡】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否氧化乙醛?【总结】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这两种试剂常用于鉴别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含有醛基。

【提问】实验证明乙醛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氧化,那乙醛能被KMnO4(H+)溶液、溴水、O2氧化吗?丙酮呢?【讲解】乙醛能使KMnO4(H+)溶液、溴水褪色。

催化剂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氧化醛。

丙酮只有很强的氧化剂才能将其氧化KMnO4(H+)溶液、溴水都不和丙酮反应。

[思考与交流]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倾听解疑】肯定和鼓励质疑的学生,与学生一起解答疑问【过渡】醛和酮分子中都存在着官能团------羰基,官能团中C原子有没有饱和?学生复述银铵溶液的配制方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记录记忆实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试着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 + 2Cu(OH)2 CH3COOH +Cu2O↓ + 2H2O【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抢答学生评价记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2CH3CHO+O22CH3COOH学生自主提问互相解答讨论概括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分析醛和酮谁更易氧化,加深学生对氧化反应的认识深度。

通过实验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了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发生哪些反应?与什么试剂反应?【讲解】醛酮的羰基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醛和酮分子中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够预测醛、酮可能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理解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羰基加成反应,并从反应条件、生成物种类等角度对比醛、酮性质上的差异。

3.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它们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预测醛、酮可能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初步学会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来预测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合作意识,在预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重点与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理解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初步学会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来预测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请学生复习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和第二章第一节“有机物的反应类型”,完成第77页“交流研讨”[学习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在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后,应要求他们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此外,教学中可以利用醛和酮的性质的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本节教材编写时充分利用了第一章的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醛酮的化学性质表现丰富,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很多,本节教材在选取具体反应时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醛、酮的性质;二是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化中的重要的醛、酮的反应。

效果分析醛、酮分子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羰基,从分析醛、酮的结构出发,引出该类化合物所能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再对各种反应分门别类地讲解其机理、通过反应机理正确写出反应的主产物.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尽可能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归纳各反应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总结习惯,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根据鲁科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醛、酮的性质》进行备课的,是一节理论新授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和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

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

对利用结构推断性质来说,醛、酮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具有培养学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重要功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结构,启发他们结合已有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推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结合使用表2-3-1。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写出的推测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羟醛缩合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让学生将此反应与烯烃的自身加成反应做对比。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剂的选择,使学生体会研究物质还原性的方法。

2、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通过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与醛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4、通过交流总结,形成对“醛酮”这两类物质化学性质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2、通过甲醛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和手段】小组实验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资源】实验用品:乙醛溶液、2%的硝酸银溶液、2%的稀氨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硫酸铜溶液、三脚架、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展示【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手里拿着镜子)问:这是什么物质?可以用来干嘛?(左手拿玻璃片)问:这是什么?二者同为玻璃制品,但镜子可以用来成像,而玻璃片却不行,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二者的差异。

(学生答:镜子后面镀了一层物质)问:这是什么物质?怎么才能实现在玻璃上镀上这层物质?想知道这个原理吗?通过本节课来解释这些题。

{板书}第三节醛和酮[引导]醛和酮有着重要应用,那醛和酮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学习一下醛和酮的结构。

[板书]一、常见的醛、酮1、醛和酮的分子结构与组成[展示]甲醛、乙醛、丙醛、丙酮的结构式,[提出问题]根据其结构式,醛和酮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清同学们试着归纳总结的醛和酮的概念。

[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回答它们有着共同的原子团,一端与H相连为醛基。

[板书]1、醛酮的定义[教师强调]①醛: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通式为R-CHO。

②酮:分子中与羰基相连的均为烃基。

[针对练习]1.最简单的醛是,最简单的酮是。

2.醛一定含有醛基,含有醛基的物质一定是醛吗?[过渡]醛、酮的命名原则与醇的命名相似。

[板书]2、醛酮的命名[学生活动]完成大屏幕上给出的两种有机物的命名。

[过渡]如何在玻璃上镀银呢,这与醛的化学性质有关,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醛酮的化学性质[过渡]醛和酮分子中都存在着官能团------羰基,官能团中C原子有没有饱和?学生答:没有[引导]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用部分带正电荷和部分带负电荷描述电荷的分布情况。

[思考]: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加成反应。

[回顾]加成原理是醛和酮结构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加上了试剂中带负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结构中带负电荷的部分加上了试剂中带正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板书]1、羰基的加成反应根据加成反应的原理,以CH3CHO为例,试写出以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1)与HCN的加成反应(2)与NH3的加成反应(3)与CH3OH的加成反应[说明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甲醛有毒,就是分子中的羰基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引起人体中毒。

甲醛能够防腐,也是就用这个原因。

[引导]羰基既然能与醛基加成,那与非极性试剂H2能否加成?[学生活动]在学案上写出乙醛、丙酮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CH3CHO+H2 CH3CH2OH加热CH 3COCH 3+H 2 CH 3CHOHCH 3[引导] 观察方程式,我们发现,醛和酮与氢气加成,其加成产物为醇类物质。

这两个加成反应从另一角度来说,又属于什么反应?[板书]2、还原反应[板书]3、氧化反应[引导]醛酮都能发生氧化反应,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氧化醛。

[学生活动]写出乙醛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醛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时,断键部位在哪里?[教师强调]醛基中C -H 键断裂,O 原子插入。

[提出问题]丙酮能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为什么?[学生分析]不能,因为丙酮中不存在这样的C -H 键。

丙酮要想被氧化,应断裂C -C 键,难断裂,所以酮类物质很难被氧化。

[引导]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实验探究]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3%AgNO 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便得到银氨溶液。

●注意事项:银氨溶液现用现配;试管要洁净;水浴加热;加热时不能摇动试管;实验结束后用稀硝酸洗涤试管。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实验,并且填写学案。

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板书]化学方程式:CH 3CHO + 2[Ag(NH 3)2]OH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解释乙酸铵的形成原因。

[实验探究]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mL10%NaOH 溶液,滴加2%的CuSO4溶液至产生大量沉淀。

●注意事项:要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至沸腾。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实验,并且填写学案。

●化学方程式:CH 3CHO+2Cu(OH)2 CH 3COOH + Cu 2O↓ + 2H 2O 催化剂加热 加热加热●实验现象:产生砖红色沉淀。

[过渡]乙醛既然能与弱氧化剂反应,那强氧化剂是否能反应呢?[学生回答]可以。

(继续追问,同学们熟悉的强氧化剂有哪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②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现象:乙醛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归纳小结]请同学们回忆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归纳。

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强化化学来自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的理念。

[随堂检测]1.某人在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0.5mol/L CuSO4溶液和1mol/L 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乙醛溶液,然后加热,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加入乙醛太多B.加入乙醛少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2.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醛发生反应的有。

A 氢气B 银氨溶液C 新制氢氧化铜D 氢氰酸E 甲醇F 铜G酸性高锰酸钾溶液3.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H=CHCHO 若要检验出其中的碳碳双键,其方法是。

4.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氨水B.碱溶液C.稀硝酸D.酒精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

对利用结构推断性质来说,醛、酮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具有培养学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重要功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结构,启发他们结合已有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推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结合使用表2-3-1。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写出的推测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羟醛缩合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让学生将此反应与烯烃的自身加成反应做对比。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效果分析在接受这节课的备课任务后,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研究课程标准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要求,对比人教版和鲁科版两本教材对烃的含氧衍生物部分的教学内容,研究两个版本的教学参考书。

我感觉到两个版本的教材在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各有各的优点,如何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是我在这节课中需要特别考虑的。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定位于醛和酮的化学性质,醛的氧化反应在两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是重点,但羰基的加成反应人教版只要求与氢气的加成,而鲁科版还要求羰基与极性试剂的加成。

所以我将醛的氧化反应定为第一重点,其次是羰基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难点是醛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反应产物有了感性认识,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又加以引导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本节课在教学中突出从结构分析研究有机物性质的方法,通过对比醛和酮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化学性质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对学生认识有机物的性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正是鲁科版教材突出的特点。

样几次修改,这节课上下来感觉如行云流水,非常顺畅。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际很多,课容量很大,还有学生的讨论、实验等,但学生和老师都没有累的感觉,我想这正是因为在课前的设计中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