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推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想象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记忆。
2. 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动作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前会发生什么现象?2.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分组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记忆。
(3)运用图片、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3. 课文学习:(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推理课文中的情节发展。
4. 实践活动:(1)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表演。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互动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问答、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回答、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14--要下雨了》人教部编版
(3)句型“要……了”的运用:学会使用这一句型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仿写,巩固句型运用。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一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举例: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2)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举例: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
举例:组织观察活动,如观察天气变化、动物行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教授了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这一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和动物行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天气变化是指……,而动物行为的变化是……(详细解释概念)。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学会关爱动物。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故事展示了燕子低飞、鱼儿水面透气等现象,这些都是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要、下、雨、了”等10个生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自然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的流利朗读和内容理解。
2. 教学难点:(1)生词“要、下、雨、了”的用法和搭配。
(2)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词卡片。
(3)相关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或白板。
(2)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提问:“你们听过雨声吗?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吗?”(3)引出课文主题“要下雨了”。
2. 生词学习(1)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解释生词含义,如“要”表示即将,“下”表示降落,“雨”表示雨水,“了”表示已经发生。
(3)引导学生运用生词造句。
3. 课文朗读(1)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3)讨论课文中的动物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如燕子飞、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词。
(2)强调关心天气、关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加强记忆。
2. 家庭作业: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环境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拓展1. 主题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察日记”活动,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和自然环境现象。
(2)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天气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2. 亲子作业(1)与家长合作,共同观察自然环境变化,如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2)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天气观察日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燕子的话。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新伙伴(点击课件),一个是在天上飞的小燕子,一个是在水里游的鱼儿,还有一个是在地上爬的蚂蚁,他们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天一见面,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2、这是为什么呢?3、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做到读准读通1、学生读课文:请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68页。
好好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问一问老师、同学。
然后,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朗读情况:⑴四个语气词:吗吧呀呢指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齐读。
⑵出示课文中有这四个语气词的句子:先自由读好这六个句子──再开火车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结:这四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助词。
有了它们,我们说话方便多了,也好听多了。
⑶出示生字坡、割、闷、伸:用坡,山坡的坡这种形式认认它们。
三、由生字坡、割、闷、伸引入教学第一节1、这三个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要跟你们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第一节:先自由读句子,再找生字凸现读词语。
然后指名朗读。
最后齐读。
2、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具体指导如下:⑴读着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动作?自由朗读,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指名上台表演,并在句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⑶让学生表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动作,大概两分钟左右。
然后问:你们有什么感觉?⑷此时,再朗读这一节!四、教学第二、三两节1、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从它头上飞过,小白非常奇怪。
(指名学生)你奇怪吗?为什么?(同时打出课件)2、是,小白兔大声喊了起来──齐读: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3、学生字喊:⑴凸现生字,加拼音,指名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14课 要下雨了( 精读课文) 教案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14 要下雨了 ( 精读课文 )1. 认识“腰、坡”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直、边”等 7 个生字。
2. 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号和感叹号;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4. 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 一 课 时1. 认识“腰、坡”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直、边”等 7 个生字。
(重点)2. 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课件出示儿歌)儿歌导入。
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
”从这 些自然现象中,小朋友们知道要下雨了,天空会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那么下雨前,动物们又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去看一看吧! 预设:燕子低飞、鱼儿跃出水面、蚂蚁搬家等。
初读课文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 73 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 再读课文,读时圈出本课的生字,先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腰(yāo )坡(pō) 沉(chén ) 伸(shēn ) 潮(cháo ) 湿(shī) 呢(ne ) 闷(mēn ) 消(xiāo )息(xī) 搬(bān ) 响(xiǎng )教学重点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课时2 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二 练3.同桌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声音更洪亮。
(1)指名学生认读黑板上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预设:12个生字中,“沉、伸、潮、湿”是翘舌音。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范文
【导语】课⽂《要下⾬了》是⼀篇科普⼩品⽂,采⽤童话故事形式叙述,向孩⼦们介绍了燕⼦低飞、鱼游⽔⾯和蚂蚁搬家三个夏⽇下⾬前的⾃然现象,既有科学性⼜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有利于唤起学⽣学习的兴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学习分⾓⾊朗读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句⼦意思,了解课⽂内容,能说说课⽂⾥有哪些动物,燕⼦、⼩鱼、蚂蚁下⾬前都在⼲什么,初步了解夏⽇下⾬前“燕⼦低飞”等⼀些现象。
3.能正确认读“腰”等12个⽣字新词,正确认读多⾳字“空”在本课的读⾳,正确读记“⼭坡”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直”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字格的位置,努⼒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继续学习联系上下⽂了解词义的⽅法,了解“闷”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学习分⾓⾊朗读课⽂。
2.能正确认读“腰”等12个⽣字新词,正确认读多⾳字“空”在本课的读⾳,正确读记“⼭坡”等8个词语。
3.正确读写“直”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句⼦意思,了解课⽂内容,能说说课⽂⾥有哪些动物,燕⼦、⼩鱼、蚂蚁下⾬前都在⼲什么,初步了解夏⽇下⾬前“燕⼦低飞”等⼀些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腰”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直”等7个会写字的⽥字格字卡;课⽂图画PPT。
学⽣:每⼈⼀套“腰”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的)和⼀套“读⼀读,记⼀记”的词语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班级的组织形式进⾏交流汇报,以获取学⽣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指导达标。
) ⼀、复习,激趣导⼊;释题,明确主要学习⽬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些字词。
(⼀)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以及多⾳字已学的字词。
1.副板书位置贴出字词卡:急得直哭⼀边参加吗呀呢吧空⽓ 出⽰任务:⾃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梳理《要下雨了》是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故事,通过描述正在下雨前夕的风云变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1.2 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2.1 教学内容1.讲解散文《要下雨了》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2.感受文中描写的风云变幻,引发学生对自然的联想和感受。
3.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描述的天气变化及其背后的意义。
2.掌握关键词汇的释义和用法。
3.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调。
2.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相关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
3.采用情景再现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3.2 教学手段1.黑板板书,展示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课堂互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中的感受和理解。
3.创设情境环境,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情境引入教师可以用音乐和声音效果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播放特定音乐,让他们尝试观察窗外天空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教学核心1.第一段教学–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感受诗意的语言。
–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如“云层”、“紧凑”等。
2.第二段教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感受文中情境。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3.第三段教学–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联想和感受。
14《要下雨了》教案
《14 要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空”、“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空”、“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
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儿歌导入,激发学兴趣1、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小白兔)请你坐好,小白兔要给大家讲故事啦!有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孩子,你到山坡上割些青草吧。
”小白兔挎上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可是不一会儿,天空就变了脸。
到底怎么了,请你读读儿歌,找答案。
2、读儿歌——出示儿歌乌云密布阴沉沉,空气潮湿天气闷,南风婆婆现腰身,雷声响起一阵阵。
师:读了儿歌你知道天气怎样了吗?(要下雨了)揭示课文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利用闯关游戏检查生字词)1、认读生字有妙招(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检查。
(2)去掉拼音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重点字交流识字方法、偏旁结构。
学习多音字“空”、“闷”。
2、认读词语3、送字宝宝回家4、指导书写“直”、“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思考:课文写了小白兔在干什么?它都遇到了谁?2、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汇报交流: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它遇到了燕子、小鱼、大蚂蚁。
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1、小白兔先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燕子,但是今天的燕子跟平时不一样,你发现了吗?(飞得很低)小白兔感到很奇怪,于是,它就问燕子。
它们两个是怎么说的呢?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4.14《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4.14《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要下雨了》,是一篇关于天气变化的课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天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天气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天气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天气的热爱,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掌握天气变化的表达方式。
2.能够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由表达不同天气情况,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天气。
五、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内容的教学课件。
2.天气图片或气象图表。
3.布置学生观察天气的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与学生通过图片或气象图表复习不同天气的名词,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词汇。
2. 学习课文1.教师呈现课文《要下雨了》,让学生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分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含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天气情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描述自己常见的天气情况,为下面的表达做准备。
4. 情境教学1.教师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表达不同的天气情况。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对话。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天气预报,培养学生对气象的兴趣。
6. 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不同天气表达的记念和掌握。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关于“今日天气”的小短文。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同天气的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真实应用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要下雨了》的教案,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使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理解知识。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1】篇〗一、概述1、课题来源:《要下雨了》2、所需课时:3课时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认识部分生字、词,能够利用词语说句子。
第2课时:随文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有“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扩展延伸。
课前透视《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读来饶有趣味。
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三点:一是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训练要到位。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
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
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过程与方法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认读“要、下、雨、了”等生字。
1.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3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培养观察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好习惯。
3.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认读生字。
1.2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2.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2.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张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学习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认读生字3.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轮流认读。
3.2教师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4.拓展活动4.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4.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天气谚语或天气变化的小知识。
5.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是如何应对下雨的?它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6.课后作业6.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6.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四、教学反思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
3.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六、教学资源1.课文《要下雨了》2.生字卡片3.天气图片4.天气谚语及天气变化小知识资料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次数、互动情况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说课稿5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说课稿5篇1.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要下雨了》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六组中的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种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坡、割、闷、伸、喊、潮、湿”等12个生字。
2、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
四、说教学难点1、了解课文中下雨前小动物的变化预知天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说教法本节课我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创造了一种形、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六、说学法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运用听、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读、说、思的能力。
七、说教学准备:动物图片、多媒体播放器八、说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要下雨了2、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
“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启发激趣。
下雨前大自然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下雨前小动物们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要下雨了》。
(三)、初读课文内容。
1、生听课文录音。
师提问: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师出示动物图片。
2、生自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
3、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字标出了吗?4、电脑出示生字让学生读并组词,说一说字的结构?5、让学生看书中各幅图,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并指导朗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4 要下雨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4 要下雨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认读课文《要下雨了》。
2.能够理解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3.能够模仿朗读课文。
4.能够初步认识一些天气现象的名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懂、认读课文《要下雨了》。
•难点:初步认识天气现象的名称,如“下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要下雨了》。
2.天气模仿道具(如伞、雨衣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师生一起唱《小雨点儿落在我头上》。
2. 学习课文《要下雨了》
(1)呈现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要下雨了》,让学生认真听。
•教师指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要下雨了”。
(2)讲解课文
•联系课文情景,向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进行讨论,包括“下雨”是什么样的现象等。
(3)朗读课文
•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学生模仿语调、情感。
3. 情景模仿
•让学生模仿天气现象,如“下雨”、“刮风”等,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
4. 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天气现象,提出不同的天气情景描述给同学猜。
五、课堂小结
•教师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要下雨了》。
•练习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表达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下雨”等天气现象,培养他们观察、描述天气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了解阴雨天的一些特点。
2.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要下雨了”这一天气信号。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的词语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准备和课文熟读。
2.班级环境的调节,确保教学秩序良好。
3.老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小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老师利用图片或者课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谈论天气的变化。
2.询问学生“当天要下雨时,我们会发现哪些现象?”第二部分: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听读课文,理解要点,老师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出课文中的天气信号。
第三部分:拓展与巩固(15分钟)1.老师请学生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所见的一些天气变化的信号。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作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诗句或句子。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表演小短剧,表现出不同天气下人们的生活场景。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适时表扬学生的表现。
2.请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对内容的理解。
3.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例如画画课文中的情景或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所见的天气变化。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考查等形式进行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经验丰富的案例或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的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2.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1: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指名读题目:“要下雨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快下雨了。
马上要下雨了。
)2.“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不一样啊?动动脑筋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3.认生字,正音,全班跟认。
出示:山坡、割草、很闷、伸腰、大声喊”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1.学生自由读课文:哪些地方不好读,可以作个小记号。
2.你觉得哪些句子不好读,提出来大家帮助你。
3.解决了有难度的句子,请你们四人小组一起大声的,自信的读一遍课文。
4.哪些同学想来展示你的朗读本领?抽几名同学来读。
四、指导书写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试读:⑴我们一起玩吧!⑵你写作业了吗?⑶今天天气很好。
2.句子里的“吧”“吗”“很”是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巩固发音。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教学2:一、启发谈话,激趣揭题同学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课堂上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你们想看看吗?1.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
咦,他怎么跑得那么着急呀?知道为什么吗?(半信半疑)真的要下雨了吗?请接着看。
2.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惊奇)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答案吧!二、复习生字,整体感知1.你们能帮小兔子找到萝卜吗?(复习生字,把生字和拼音萝卜连起来)2.小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些词语朋友,谁来读?3.生字词语都认得很棒,那么课文能读好吗。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要、下、雨、了”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读和理解生词。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2. 学会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图片、动作等直观教具。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动作,引导学生说出与雨相关的词语,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2)引出课文《要下雨了》,引导学生猜猜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如“谁要下雨了?为什么?”(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 观察自然现象,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3. 家长协助完成课后练习,检查学习效果。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观察自然现象的敏锐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朗读课文《要下雨了》,理解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描写的“下雨”的情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心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
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的分发复印件。
2.大型图片或素材展示《要下雨了》课文中的情景描写。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4.生字卡片和相关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要下雨了》的大图,并提出问题:“大家看图片,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预测课文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组织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生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掌握课文。
第三步:课文复述(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如果下雨了,你会怎么做?”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环境的关心。
第五步:书写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文生字生语的书写练习,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字词书写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爱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生字生语书写作业。
2.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通过讨论和书写练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构造简单的句子。
5.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课本。
2.课文录音机。
3.黑板、彩色粉笔。
4.课文绘本。
5.与《要下雨了》相关的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文绘本,激发学生对下雨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下雨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步:听说训练(15分钟)1.播放《要下雨了》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音语调。
3.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对话。
第三步:阅读训练(20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关键词。
2.分组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写几个相关句子。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进行与《要下雨了》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模拟下雨、猜谜语等。
2.利用观察云朵的形状,引导学生绘制云朵画,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想象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篇有关下雨的段落。
2.要求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明天做好课文的复习准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
学生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上就是本节课《要下雨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学生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最终明白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的原因,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一些奇妙的现象能了解天气的变化。
本课也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对话,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1.认识“腰、坡”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过、这”等7个字。
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对话,并能在对话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腰、坡”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过、这”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3.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一)出示下雨前天气图片。
(二)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片,此时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预设1:天都黑啦,有些恐怖。
预设2:感觉马上要下雨了。
(三)小结:城市上空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马上就要下雨了。
(板书:要下雨了)教师过渡:要下雨了,小兔子在做什么呢?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要下雨了》。
(板书:1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观察图片,回忆已有生活经验,知道下雨前天气的变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认字读词(一)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
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1.识写生字。
本文共有13个生字要求会读、7个生字要求会写。
13个生字都是合体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
多音字“空”,文中出现了不同读音组成的词语“空气、有空”,要指导学生将字音读正确。
认读“腰、伸、搬”3个字,宜在词语里认识。
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腰部的位置,做一做“伸腰、搬东西”的动作,从而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认读“坡、沉、响”3个字,宜联系生活识记。
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语境组成“山坡、下坡、坡路”等词语读一读,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感受“阴沉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响”的意思。
认读“潮、湿、消、息”4个字,宜在词语中认读。
引导发现“潮湿”都是“三点水旁”,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消息”的“息”在词语中读轻声。
认读“闷”字,这个字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
观察字形发现与“心”有关,通过溯源了解“闷”外形很像一扇门,里边的一颗心被关闭在门内,所以很憋闷。
出示“闷气、闷热”等词语认读,强调字音“mēn”。
认读“呢”字,这是一个轻声字,宜在句子中认读。
“直、呀、边、呢、吗、吧、加”7个要写的生字,有5个是带有“口字旁”的生字。
“口字旁”所在位置不同,书写也有区别。
“呀、呢、吗、吧”的“口字旁在左边略小。
书写在左上格,封口横压横中线;“加”的“口字旁”在右边略大,位置居中。
“呢”重点指导第7笔撇收笔在竖中线,第8笔竖弯钩贴近竖中线起笔。
“直”不宜写太宽,中间三个短横间隔均匀且不能碰到横折,末笔长横
要写得长而稳。
2.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尝试借助拼音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呀、呢、吗、吧”这4个语气词,以及其所在的问句和感叹句,在朗读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及情感,从而读出所要表达的语气。
另一个朗读重点是分角色读好小白兔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对话。
关注提示语“大声喊”及小兔子的动作“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喊”等词语,也可以从体会小白兔的心情入手,如:从跟燕子对话时疑惑不解,到跟小鱼对话时半信半疑,再到与蚂蚁对话时完全相信,最后往家跑时十分着急。
语气由心生,把自己当成童话中的小动物体会动物当时的心情,每个角色在说话时就有了自己的特点。
3.迁移运用。
《要下雨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的层次,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三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三段对话的表达方式基本相似:“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问一问蚂蚁:“蚂蚁,蚂蚁,呀?”再如燕子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句式:“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让学生联系生活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谁)正忙着(干什么)呢!”在理解带有“呀”的问句和带有“呢”的感叹句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或者补充阅读其他动物下雨前的表现,试着用这样的词语说几句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和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3.借助插图,用图文对应的方式,在对话中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提取信息,读通课文
1.听教师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故事里有谁?他在哪?在做什么?
预设一: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1)出示山的图片。
结合图片找到哪里是山坡。
(2)看字形,发现“提土旁”,出示词语“上坡、下坡、坡路”结合图片读词。
(3)识记“腰”:指一指身体哪个部位是腰部。
(4)指导朗读。
要点:师问生答,读顺长句。
小白兔在干什么?——小白兔/在割草。
小白兔在哪割草?——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预设二: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1)出示下雨前乌云密布的图片,感受下雨前天阴沉沉的景象。
(2)读这个分句,把天空阴沉沉的情景读出来。
(3)做一做弯腰和伸腰的动作。
提示:通过做动作感受两种动作不同,理解“伸”的意思。
(4)指导朗读。
提示:学生先一个分句一个分句练习读,再朗读一个整句。
2.继续听读课文,圈画动物名称。
(1)听教师接着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名称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课文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
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那段话多读几遍。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
1.读小白兔与燕子的对话(第2、第3自然段)。
要点:
(1)关注小白兔说话的语气——大声喊。
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大声喊”。
(2)读出小白兔心中的疑问,可以拿小燕子图片在学生头顶飞过,请学生当小白兔问一问燕子,从而读好“呀”的问句。
(3)识记“潮湿”,观察偏旁,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有“潮湿”的现象。
(4)分角色读课文,读出燕子低飞与下雨之间的因果关系。
2.读小白兔与小鱼的对话(第4、第5、第6自然段)。
要点:
(1)“是要下雨了吗?”读好带“吗”的问句,读出小白兔满心的疑问。
(2)强调“有空”中“空”的读音。
(3)识记“闷”字,观察字形,发现“闷”外形很像一扇门,里边的一颗心被关闭在门内,所以很憋闷。
(4)分角色读课文,读出小兔子和小鱼对彼此的关心。
3.读小白兔与蚂蚁的对话(第7自然段)。
(1)强调“消息”的“息”在词语里读轻声。
(2)识记“搬”字,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分角色读课文,并尝试说说小白兔与蚂蚁的问话。
小白兔看到路边有一大群蚂蚁,他连忙跑过去问:“,,?”
4.读一读,演一演。
(1)出示课文插图,创设对话场景,同桌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提示:回顾刚才读文时“疑问”“感叹”的语气,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动物。
(2)小组合作读,评一评,哪个小组读得好,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3)带头饰,加动作,配合课文插图演一演。
板块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预报天气的本领?
2.补充“蜘蛛、青蛙、鸡”等动物在下雨前的一些行为表现。
(1)蜘蛛预报天气——蜘蛛会赶在下雨前结个竖着的网,因为平挂着的蜘蛛网容易被雨冲坏。
你如果发现蜘蛛编织竖着的蛛网,就预示着可能要下雨了。
(2)青蛙预报天气——青蛙喜欢阴凉潮湿的地方。
天快下雨的时候,气压下降,湿度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多,青蛙的皮肤得到充分湿润,它觉得特别舒服,经常会“呱呱呱”叫起来。
(3)鸡预报天气——鸡因为没有汗腺所以很怕热。
下雨之前往往比较闷热,
这时候鸡喜欢待在凉快的地方。
如果发现鸡不出窝或待在树阴下,十有八九要下雷阵雨了。
3.想一想如果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这些小动物,他会怎样向他们提问,这些小动物又会怎样回答小白兔呢?同桌之间练习用这样的句式问一问,答一答。
“蜘蛛,蜘蛛,呀?”“要下雨了,。
”
4.指名展示,评一评。
要点:根据动物下雨前的行为表现提出问题。
回答时能说清楚动物有这样表现的原因。
如:
“青蛙,青蛙,你为什么呱呱叫呀?”
“要下雨了,空气中的水分加多,我的皮肤得到充分湿润,真是太舒服了!”
板块四巩固识字,学写汉字
1.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2.试着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3.指导书写。
(1)范写“直”,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强调字的整体不宜写太宽,中间三个短横间隔均匀且不能碰到横折,末笔长横要长而稳。
(2)范写“边”,提示“力”要偏右。
“走之”注意平捺不要写得太斜或太短,要托住右边的“力”字。
(3)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①观察“呀、呢、吗、吧、加”,发现“口字旁”的位置不同,书写也有区别。
②提示“呀、呢、吗、吧”的“口字旁”在左边略小,书写在左上格,封口横压横中线;“加”的“口字旁”在右边略大,位置居中。
③范写指导“呢”第7笔撇收笔在竖中线,第8笔竖弯钩贴近竖中线起笔。
其他4个生字可以自主尝试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