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条件。
2.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动量和冲量:-动量的定义;-冲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4.常见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抛体运动的相对性质。
5.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机械能的损失:-摩擦力对机械能的影响;-机械能的损失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7.弹簧力:-弹簧力的定义和性质;-弹簧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光的退色现象和光的散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3.光的反射:-镜面反射的规律;-成像规律。
4.光的折射:-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5.凸透镜:-凸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凹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7.光的颜色:-光的颜色与频率、波长的关系;-光的颜色与亮度、光的强度的关系。
三、电学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电阻和电功:-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简单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5.变压器:-变压器的定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反应电磁感应规律的方程式。
7.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应用。
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将有助于顺利应对物理考试。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一、静力学:二、运动学:三、运动定律: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五、机械能:六、动量:七、振动和波:1.物体做简谐振动,1.1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1.2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1.3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1.4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2倍振幅。
1.6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1.7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路程为4倍振幅。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
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十、恒定电流:直流电实验:十一、磁场:十二、电磁感应:十三、交流电: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物理前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1.时间:符号t国际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h= min 1min= s2.长度国际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 m= mm= μm= nm长度估算:1m:成年人把手张开,从左手的指尖到右侧肩膀的长度;1dm:一只手掌的宽度;1cm:大拇指手指的宽度;1mm:两个指甲的厚度.3.刻度尺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
(2)使用时要注意:①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对齐,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误差:与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避免。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①;②;③。
5.机械运动: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被选来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选取原则:①②③。
运动和静止是。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
②。
速度:物体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之比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物理量公式:国际单位: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km/h读作:千米每小时换算关系:1m/s= km/h人步行的速度为1.2 m/s的物理意义:7.两种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是相等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关系(填“有”或“没有”);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8.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原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声源是指________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它们统称为声音传播的________。
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一、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牛顿的三大定律包括:1.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即便物体内的所有外力都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它也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说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特性。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合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公式为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而与它所受的合力成正比。
3.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二、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概念。
动能通常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公式为K=1/2mv²,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势能则表示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U表示。
在重力场中,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滑雪者在下坡时将动能转化为势能,而在上坡时则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三、牛顿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一种质点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质点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具体公式为F=G(m1m2/r²),其中G为引力常量,m1和m2为两个质点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牛顿引力定律适用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
四、牛顿理论的应用牛顿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工程师在设计桥梁和建筑物时需要考虑牛顿理论,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汽车和飞机的设计也要考虑牛顿理论,以确保它们的性能和安全。
此外,牛顿理论也被应用在天文学、导航和航天领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帮助。
五、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电荷和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整理,初中生必备!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笔记整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笔记整理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2.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接触力包括拉力、压力、摩擦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3.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受力平衡的结果。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要发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4. 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度,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5. 动能与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1/2mv^2。
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功=力×位移。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角速度和半径有关。
二、电磁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原子中的基本粒子之一,分正负两种。
不同电荷的物体之间会相互作用,产生电场。
2. 静电力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静电力,根据库仑定律,静电力与电荷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电流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称为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电荷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截面积有关。
4.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量,电阻率是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5. 磁场磁场是由带电粒子运动产生的,具有方向性和磁性,磁场的强度与电流大小、导线长度、磁感应强度和夹角等有关。
6. 电磁感应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是利用磁场和电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流的现象。
三、运动学1.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位移是物体位置变化的量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力平衡时匀速运动,受力不平衡时加速运动,可以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沿切线方向和向心方向的运动,分别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x值,即v =,是矢量.t(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 2=;单位是 m/s .Δt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 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速v t at 0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 (1)当 a 与 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 a 与 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 a 与 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 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 的情况.2. 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Δx(1) 公式 v = 中当Δt →0 时 v 是瞬时速度.Δt Δv(2) 公式 a = 中当Δt →0 时 a 是瞬时加速度.Δt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2.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 1 2.+2 3.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 v =v t =v 0+v2 2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可 以 推 广到 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32∶…∶n 2.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位移之比为: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速度公式:v =gt ..选用公式列方程 选取正方向 判断运动性质 v t gt 0 v 0(2) 位移公式:h 1 2 = gt . 2(3) 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 1 2.-2 (3) 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2gh .2 (4) 上升的最大高度:h = . 2gv 0(5) 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 g.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1. 速度时间公式 v =v +at 、位移时间公式 x =v t1at 2、位移速度公式 v 2-v 2=2ax ,0 0 + 0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 v 0=0 时,一般以 a 的方向为正方向.3.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 → → →4. 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 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 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 v = t v 0+v t= x =aT 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 v 2 要注意 v 0 与 v t 、Δx 与 a 的方向关系.2 ,②Δ2. ①式常与 x = v ·t 结合使用,而②式中 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 A →C 所用时间 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 C →A 所用时间 t CA 相等,同理 t AB =t BA .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 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 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 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解方程并讨论画过程分析图全程法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0 向上,加速度g 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v=v -gt,h=v t-gt2(向上为正)0 0 2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若h>0,物体在抛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点下方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 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4).相同的图线在不同性质的运动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做一全面比较(见下表).1.两类追及问题追及和相遇问题二、(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找两物体位移关系 画运动示意图 (1)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考点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 (1)无论是 x -t 图象还是 v -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 -t 图象和 v -t 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 -t 图象和 v -t 图象的形状由 x 与 t 、v 与 t 的函数关系决1.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 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 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 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 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 x 0.若 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能追上;若 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恰好不相撞; 若 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不能追上.(2) 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 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 t 的一元二次方程, 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 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 (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 (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 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 0 时的位置关系.4. 解题思路- → →(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1) 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 v -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 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列位移方程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n +1 n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 v 0x v 0+v t与末速度 v 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 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 = = t 2 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 二、逐差法=v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x =aT 2, 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 六、图象法 应用 v -t 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第二章 相互作用一、重力第一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 大小:G =mg .3.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 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 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3. 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三、胡克定律 1. 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x 成正比.2. 表达式:F =kx . (1)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 N/m ;k 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2)x 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 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 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 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 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 (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 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 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 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 (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 三种模型 轻杆 轻绳 轻弹簧模型图示形变特点 只能发生微小形变 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 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变,各处张力大小相等 处弹力大小相等 模 方向特点 不一定沿杆,可以是 只能沿绳,指向绳收缩的 一定沿弹簧轴线,与形变 型 任意方向 方向 方向相反 特 作用效果 可提供拉力、推力 只能提供拉力 可以提供拉力、推力 点 特点大小突变 可以发生突变 可以发生突变 一般不能发生突变 特点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 F =kx . (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 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 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 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 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 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 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 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 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 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 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2)正交分解.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考 点 一 共 点 力 的 合 成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 作图法(2) 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 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2) 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 (1) 两分力 F 、F 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 F 2+F 2,tan θ F 2 F 1甲 乙 (2) 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 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θF 合=2F cos 2 .(3) 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 120°时,可得 F 合=F .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 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 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 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 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 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 F 1、F 2、F 3…,求合力 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 x 轴、y 轴分解.1 2 合 1 2 .x y x 轴上的合力: F x =F x 1+F x 2+F x 3+… y轴上的合力: F y =F y 1+F y 2+F y 3+…合力大小:F = F 2+F 2合力方向:与 x 轴夹角为θ,则 F y tan θ= . F x一般情况下,应用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标系时,应尽量使所求量(或未知量)“落”在坐标轴上,这样解方程较简单,但在本题中,由于两个未知量 F AC 和 F BC 与竖直方向夹角已知,所以坐标轴选取了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对力分解的唯一性判断、分力最小值的计算以及合力与分力夹角最大值的计算,当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时,通常采取作图法,优点是直观、简捷.第三节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一、受力分析1.概念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已知力.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Fx 合=0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 合=0 或者⎨⎪⎩Fy 合=0三、平衡条件的几条重要推论1.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 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考点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 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 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 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力的方向,标明各力的符号.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1)整体法和隔离法①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②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3.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考点二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内容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效果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分解,则其分力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力的三角形法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的矢量图平移使三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未知力考点三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1.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2.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3.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4.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步骤 (1)选某一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3)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再画出一系列状态的平行四边形;(4)判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解决动态平衡、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步骤解析法①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②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整理与物理公式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点整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和力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本文将整理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1. 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重力:定义、重力加速度、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4) 物体的平衡: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2. 声、光与电1) 声波的特点:频率、振幅、波长等。
2) 光的特性与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3)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电流强度、电路的基本元件等。
4) 电阻与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等。
3. 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平衡、热量的传递等。
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的传播方式。
3) 相变和热运动:冰的熔化、水的沸腾、热运动的概念及特点等。
4)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时的变形。
4. 动力学1)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计算等。
2) 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功率的计算等。
3)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等。
5. 光学1) 光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角度的关系等。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与折射的联系等。
3) 透镜和眼睛: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视和远视等。
4) 颜色和色散:颜色的概念、色散的现象和原因等。
6. 电学1) 静电学:静电的概念、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静电的应用等。
2) 电场和电势: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电势差等。
3) 电容和电容器:电容的概念、电容的计算、电容器的应用等。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等。
7. 电子学1) 电子的发现和基本性质:原子结构、电子的带电性等。
2) 半导体与电子器件:半导体的特性、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原理等。
最全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整理
最全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整理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整理如下:
力学部分:
1.力的概念和力的性质
2.牛顿运动定律
3.无摩擦斜面上物体的运动
4.物体在弹簧力作用下的振动
5.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6.碰撞和守恒定律
7.质点和刚体的平衡
8.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9.相对运动和相对论
热学部分:
1.温度和温标
2.热平衡和热传导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比热容和相变
5.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6.热机和热量转化
电学部分:
1.电荷和电场
2.静电场和电势
3.电流和电路
4.电阻和欧姆定律
5.电功和电能
6.磁场和磁感线
7.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
8.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9.光和光的传播
10.光的折射和反射
11.光的干涉和衍射
原子物理部分:
1.量子物理和光的粒子性
2.原子结构和玻尔理论
3.布洛赫定理和能带理论
4.核的结构和衰变
5.量子力学和波函数
以上是高中物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需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和习题集进行系统学习,并进行常规的练习和模拟考试,以全面掌握物理知识。
同时,注意培养解题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物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物理世界中的力学知识1.物体的力学性质:质量、体积、密度、重力等。
2.力的概念: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性原则、力的合成与分解、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偶。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厘米—克—秒单位制等。
7.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示数的意义。
8.动量的概念:动量的大小、方向和单位。
9.动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总动量守恒、动量的相对论性质。
二、物理世界中的光学知识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
3.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和折射率大小的判断。
4.透镜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焦距和焦点。
5.光的颜色现象:光的吸收与散射、光的原理和调制。
6.光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物理世界中的声学知识1.声音的产生:声源和振动体、声音的传播。
2.声音的特征:高低音、响度和音调。
3.声音的传播:声波和机械波、波的传播方向。
4.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声音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回声和声宇。
5.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速的测量、声速的影响因素。
6.声音的吸收与隔离:声音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特性、声音的衰减。
四、物理世界中的热学知识1.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摄氏温度计和华氏温度计、温度计的读数。
2.热量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3.热的膨胀性: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热胀冷缩原理。
4.热学定律:热平衡的定律、热不仅传质量和能量的本质。
5.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内能的变化、准确计算内能的方法。
6.热传导的应用:保温材料、绝热材料和节能减排。
五、物理世界中的电学知识1.电荷和电场的概念:正电荷和负电荷、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静电学的基本原理:库仑定律、电势能和电位的关系。
3.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4.电阻的定律和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和材料成分的关系。
(完整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一、力学1. 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热学1. 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热量的单位:焦耳(J)。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做的功与吸收的热量之和。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量传递总是朝着热量的高处流动。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一定比例。
3. 理想凸透镜成像公式:$\frac{1}{f} = \frac{1}{d_o} +\frac{1}{d_i}$。
4. 理想薄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虚像。
四、电学1. 电阻定律: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为电阻。
2. 等效电阻公式(串联):$R_{\text{eq}} = R_1 + R_2 + R_3 + ...$。
3. 等效电阻公式(并联):$\frac{1}{R_{\text{eq}}} =\frac{1}{R_1} + \frac{1}{R_2} + \frac{1}{R_3} + ...$。
4. 雷诺法则: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电流产生的磁场会引起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五、核物理1. 放射性衰变: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2. 半衰期: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的时间特征,指衰变物质剩余一半所需的时间。
3. 核聚变:两个轻核聚合为较重的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 核裂变:较重的核分裂为两个轻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几个中子。
以上即为高一物理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重要必背考点知识点整理
高考物理重要必背考点知识点整理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高考物理考试注意事项1.高考前几天不要再做难题、新题了,现在的考试趋势是试题的难度不高,更侧重于基础。
花很长时间琢磨一道难题,还做不出来,使得自己心烦意乱,影响考前的情绪。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1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2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高考
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高考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知识点广泛而深入,以下是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
-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 运动学:-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3. 动力学:- 力的合成与分解。
- 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
- 刚体的平衡条件。
4. 能量与功:-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
-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5. 热学:- 温度、热量和内能。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6. 电磁学:- 电场、电势、电势能和电容。
- 电流、电压和电阻。
- 磁场、磁感应强度和洛伦兹力。
- 电磁感应和自感、互感。
7.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成像和光学仪器。
- 光的波动性和干涉、衍射现象。
8. 原子物理学:-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 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
9. 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简介:-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10. 物理实验:-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 实验误差分析。
- 典型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原理。
结束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考物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高考,提高解题能力和科学素养。
希望这份归纳整理能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一、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1.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区别。
2.升华、凝固、熔化、蒸发、沸腾的定义、特点及实例。
3.冰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最大在4℃等规律。
二、浮力和浮力的应用1.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物体浮沉的判据及其原理。
3.海洋运输和潜水的原理。
三、电路与电能运动的基本规律1.电流的定义、方向、测量方法和单位。
2.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及算法。
3.电功、功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四、声音的概念和传播1.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声音的特点、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规律。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1.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2.光线的方向及其在反射时的特点。
3.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六、简单机械1.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杠杆、滑轮、斜面的特点、应用和计算公式。
七、热学基础1.温度和热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2.物体的热平衡。
3.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特点及其应用。
八、静电学1.电荷的性质、电荷产生、同时产生电荷的方法和知识点。
2.静电的特点和现象、防静电的方法。
九、磁学基础1.磁性物质的特点及分类。
2.磁场的概念和特点。
3.磁现象与电流的关系和安培定律。
十、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定义与单位。
2.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十一、力学与运动1.力的分解和合成。
2.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3.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概念和计算公式。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将对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力学1、运动学(1)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速度和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为 F = ma 。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如果力与位移方向夹角为α,则功的表达式为 W =Fscosα 。
(2)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分为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平均功率 P = W / t ,瞬时功率 P = Fv ( v 为瞬时速度)。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表达式为 E k = 1/2 mv²。
(4)势能:包括重力势能( E p = mgh )和弹性势能。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2)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概念,以及向心力的来源和计算。
二、热学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可以证明。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高考物理知识点核心知识整理
高考物理知识点核心知识整理一、力学1. 机械运动a) 平抛运动b) 自由落体c) 斜抛运动2. 牛顿运动定律a)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b) 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c)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3. 动能与功a) 动能定理b) 功与能量转化4. 力与重力a) 重力与接触力b) 弹力与摩擦力5. 简谐振动a) 弹簧振子b) 单摆6. 宇宙中的力a) 行星运动b) 圆周运动二、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a) 温度与热量b)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零定律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a)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b)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3. 热传递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4. 热力学过程a) 等温过程b) 绝热过程c) 等压过程d) 等容过程5. 热机与热效率a) 卡诺定理b) 热机效率三、光学1. 光的传播特性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与折射2. 光的波动性a) 光的双缝干涉b) 光的单缝衍射3. 光的粒子性a) 光电效应b) 普朗克量子理论4. 光的偏振与干涉a) 光的偏振b) 反射与干涉5. 光的光谱a) 光的发射光谱b) 光的吸收光谱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a) 电荷守恒定律b) 静电场强与电势2. 电流与电阻a) 电流与电量b) 欧姆定律3. 电路a) 串联与并联b) 组合电阻与等效电阻4. 磁场与磁力a) 磁感应强度b) 洛伦兹力5. 电磁感应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 感应电动势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结构a) 玻尔模型b) 量子力学模型2. 辐射与放射性a) 辐射现象b) 放射性衰变3. 核反应与核能a) 裂变与聚变b) 核能的利用与应用六、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a) 相对性原理b) 等时性与同时性2. Einstein相对论a) 长度收缩与时间膨胀b) 质能关系与质能守恒以上是高考物理知识点的核心整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详细补充与扩展。
实际考试中,重点复习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常见题型,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整理
定义式:v =v 0 at x = v 0 1at 2 0 2 v 2 -vl = 2a x 力不变,则F1、F2随 11. F1、F2大小不变,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整理一、 相互作用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 2.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G = mg ,其中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增 大而增大(赤道最小),通常取9.8m/s 2。
3. 重心:重力的 等效作用点。
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 和质量分布决定。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的物 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 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5.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 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弹簧弹力: F = kx (k :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 x :指弹 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 6.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7. 滑动摩擦力:f=(I F N动摩擦因素,由接触面 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F N :正压力,即物体跟 接触面的弹力,也可简单理解为物体所受支持力。
8. 静摩擦力: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 相对 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两物体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 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9. 摩擦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接触面粗糙;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0.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j —F2I 兰F 合兰|F p +F 2I ,其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二、直线运动 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 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研究问题来决定, 与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1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知识点整理
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1mg=1o-3g=10-6kg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
方法
(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一放平,二回零,三调
横梁成水平.)
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
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
自己。
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
1、物理意义:
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3千克/米3
2.7103kg/m3=2.7g/cm3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各物质,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
一般不同.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8、应用:(1)据m=v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m/求物体的体积。
四、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公式=m/V求出盐水的密度=
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
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
D、用公式=m/V求出盐水的密度=
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