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之-美感-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2019年整理】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感》

【2019年整理】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感》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感》内容提要: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

其中,提高学生的美感更为重要。

平常美术教学工作中,也许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书籍上漂亮的插图被学生涂改得不成样,整洁的桌面被刻画得“惨不忍睹”,一个美丽的肖像上被画上了胡子……,这些微小不值一提的行为看似不起眼,却足以反映出我们现在的学生当中有很多在审美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弊端,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感到此刻肩上的任务很重大。

美术课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每场艰巨的任务。

本人根据自己的美术教学经验尝试着总结出来几个方面来完成这项任务。

一、创造美的环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1、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如:《头饰》这一课是制作头饰。

我让学生在“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先让几名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游戏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尔后创设一个情境游戏——春天到了,百花盛开。

百灵鸟号召众鸟们召开“百鸟大会”……最后,让学生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与动作,用双手组合的手势表演鸟儿展翅飞翔的姿态,在教师事先做好的背景中“飞”。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作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教师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兴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

美术鉴赏论文3篇

美术鉴赏论文3篇

美术鉴赏论文3篇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美术鉴赏论文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美术欣赏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不只是积累知识那么简单。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其他学科。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观赏已贯串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

而中小学美术观赏教学,作为培育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需与学生的年龄特性相分离,控制学生观赏习气和观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观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

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而且是一个历来末能构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观赏课中,教员讲授时间很多,大局部超越30分钟,有的以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时机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员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味,这也不顺应如今所倡导的减负运动。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考虑着这一问题,分离本人的教学理论,在这里谈一下本人的考虑。

一、美术观赏教学的常见类型普通说来,常见的美术观赏教学有以下四品种型。

(1)讲解型-----教员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观赏的根本原理和根底学问的解说、阐明。

(2)问答型-----教员就作品或观赏学问、原理发问,学生答复。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员作为援助者。

(4)自在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在地观赏美术作品。

讲解型的美术观赏教学的类型较常见。

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员解说,这种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容易堕入学问灌输型的形式之中。

如何在美术课中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 论文

如何在美术课中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 论文

如何在美术课中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冯昆惠美无处不在,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当做审美客体。

但美不是一种实体的具体的存在物,美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也只能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获得。

美术课绘画是学生倾心的天地,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像、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美术教师要研究的话题。

一、激发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培智学校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

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

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我们的智障学生更是对直观的形象感兴趣。

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

更多的了解学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二、激发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儿童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

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

如画“苹果”可以对学生设问:“苹果长得什么样子?”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

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感范文

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感范文

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感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感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一、美术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美术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

在初中阶段,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首先,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培养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思考、创造等多种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二、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虽然美术教育在初中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巧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作品的技法和技巧,而忽视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教学方法陈旧。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创造和思考的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难以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美术教育和教学经验,难以满足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需求。

三、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感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初中美术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美术审美情感体验范文

初中美术审美情感体验范文

初中美术审美情感体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审美情感体验在教育领域中,美术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艺术素养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美术审美情感体验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

审美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接触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审美情感体验不仅包括对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欣赏,还包括对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创作意图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审美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初中美术审美情感体验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正处于关键时期。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审美情感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情感体验是创造力的源泉。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审美情感体验都是独特的,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个性化的审美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艺术的世界。

例如,在教授一幅名画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画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样,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情感。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术欣赏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美术欣赏论文范文,供美术专业的学者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之第一篇:浅议美术欣赏的认识摘要:美术欣赏课也就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过程中去感受认识美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欣赏课是为什么而进行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欣赏,审美力美术欣赏课是培养锻炼学生审美、观察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如何利用好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思想品质、艺术感受能力, 让学生在感受美术作品美中达到美育的目的呢?就要求教师利用欣赏课来把握、实现了。

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就必须把握认识、了解、学习三个关键环节。

一、认识开启审美的钥匙美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个世界, 开拓文明, 陶冶情操, 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世界和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 客观上必须认识到审美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美术欣赏课也就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过程中去感受认识美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欣赏课是为什么而进行的。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欣赏不是简单的看, 而是通过看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阶段, 对自身审美的需求和追求已不断提高。

如:衣着打扮、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对于美的要求也是学生随年龄的成长而自觉认识美, 需求美的过程, 利用欣赏课去把握学生欣赏美、审美的方向, 了解欣赏目的, 也是客观上学生发展成长的需求和要求。

(二) 主观上教师必须认识到审美要帖近学生生活审美教育帖近学生生活,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现, 是重视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 兴趣、动机、经验是展开有效教育的根基, 是学生获取新知的出发点, 理解其他知识的基础。

美术德育论文(5篇范文)

美术德育论文(5篇范文)

美术德育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美术德育论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核心和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建设起重要辅助作用。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目,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品德,生活习惯。

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平常人看来上小学美术课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教师不用多想、不用多钻研,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着画就是了,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要说的也少,也就是说上美术课是重复的机械运动,每节课都是一样,老师少说一点,然后示范,学生跟着画,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创新,这些都是不成熟片面的观点。

我认为上好一节美术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美术课上,也要教书育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学生们的身心技能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下面我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注重身教育人“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者,教师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教育作用,用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去影响教育学生。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篇1: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依据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

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

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

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

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

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

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

初中美术领略艺术之美范文

初中美术领略艺术之美范文

初中美术领略艺术之美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领略艺术之美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创造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美术教育的意义1.培养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能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艺术形式,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2.提高创造力:美术教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通过实践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塑造健全人格:美术教育强调真、善、美的统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本国和世界的美术成果,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初中美术教育现状1.课程设置:初中美术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学业压力:尽管美术教育受到重视,但学业压力仍是影响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主要因素。

4.资源配置:学校和社会资源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三、领略艺术之美的途径1.欣赏经典作品:通过学习国内外经典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艺术的历史底蕴,提升审美水平。

2.实践创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创作,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跨学科融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历史、自然科学等,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4.举办美术活动:定期举办美术展览、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其美术才华。

四、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策略1.强化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质量。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美术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5.增加资源投入:加大学校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初中美术动态美感范文

初中美术动态美感范文

初中美术动态美感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动态美感动态美感是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能够让作品充满活力和生动感。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动态美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态美感。

一、动态美感的概念及重要性动态美感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运动、变化和生命力的美感。

它既包括物体自身的动态特征,也包括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趋势。

在美术作品中,动态美感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观众的共鸣。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动态美感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态美感的教学策略1.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传授动态美感的知识:(1)动态美感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动态美感的概念,掌握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动态美感的来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动态美感,培养他们观察和提炼的能力。

(3)动态美感的运用:教授学生如何将动态美感应用于美术创作,使其作品具有生动性和活力。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态美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写生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写生,让他们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动态特征,提高对动态美感的感知能力。

(2)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要求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动态美感,培养创作能力。

(3)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的动态美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将动态美感与其他美术元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绘画课程中,可以加入动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动态美感。

三、动态美感的教学案例1.案例一:以“动物运动会”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要求学生关注动物的动态特征,表现出运动中的生命力。

2.案例二:开展“动态素描”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特儿的动作,描绘出人物的动态美感。

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范文

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范文

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美术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们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任务,更是塑造学生们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美术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们的美感为核心,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到美术的魅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如何开展美术教育,让初中美术美感之旅顺利启航。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单一在我国的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很多学校仍然以绘画、手工制作为主,而对于设计、摄影、雕塑等领域的涉猎较少,这使得学生们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过于片面。

2.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审美教育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们对美术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从而影响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

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在部分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自己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们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美感教育的目标1.提高学生们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初中美术教育应让学生们了解到美术的多样性,包括绘画、设计、摄影、雕塑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

2.培养学生们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们体验到美术的魅力,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观察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塑造学生们全面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应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三、初中美术美感教育的策略1.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丰富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引入设计、摄影、雕塑等领域,使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美术的多样性。

小学美术论文-充满美感的美术课堂通用版

小学美术论文-充满美感的美术课堂通用版

小学美术论文-充满美感的美术课堂通用版什么是美感?顾名思义,美感就是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体验或感受,美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对美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感受、认识和评价。

我认为美术课就应该给学生带来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没有美感的美术课不是成功的美术课。

美术课是学生倾心的天地,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像、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如何将美术课“美”起来呢?一. 美的教学情境儿童与生俱来就对美的东西感兴趣,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初步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会下意识的去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形状、花纹等等,而周围的情境是否具有美的特点也会自然而然的引起学生的欣赏与评价,甚至影响到他们在整节课中的审美表现。

因此,在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可以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一些视频、音频课件、作业展示板、板书设计,教师的着装打扮最好跟本课教学内容搭配,创设出一种整体“美”的教学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有的老师上公开课选的背景音乐是随意拿来的,跟本节课内容格格不入,这样的用意能产生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音乐,才会有那种意境。

我在上《印染花布》时,讲台的桌子铺上扎染的花布,我穿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扎染和蜡染的服装,这样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了,加上优美的民族乐曲伴奏和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立刻就被这美的教学情境深深吸引了,整节课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获得了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 美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率。

美术课堂上的语言不仅要做到精练、亲切、幽默、生动,更重要的是有美感。

美的语言可以焕发出学生的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兴趣盎然。

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

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

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美感之旅启航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在初中阶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启美感之旅,引导学生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一、美感之旅的内涵与价值美感之旅,是指在美术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培养审美素养的过程。

美感之旅具有以下价值: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感受到艺术的美好,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美感之旅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流派和题材的美术作品,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造力:美术创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通过美感之旅,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感之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感和美术技能,使他们在视觉、心灵和认知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美感之旅的实施策略为了顺利开展美感之旅,教师应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具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美术作品,以确保学生在美感之旅中收获满满。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通过故事、音乐、表演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艺术的美感。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和鉴赏活动中,充分体现美感之旅的价值。

4.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人文背景下感受艺术的美感。

5.注重个性化培养: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美感之旅的评价与反馈为了确保美感之旅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馈,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有关绘画艺术与美育教育论文

有关绘画艺术与美育教育论文

有关绘画艺术与美育教育论文一、绘画艺术的潜移默化之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绘画艺术有着感性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实现在人身上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感化。

绘画艺术之于大学美育教育中的影响,不存在任何形式规定以及束缚,其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感染中受到熏陶乃至影响。

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抽象的形式,如同知识的灌输一样,或者道德说教一样,也不像行政命令一样。

绘画艺术欣赏与实践犹如空气一般,包围着接受教育者的人群,让学生可以在不自知中感受和体会,进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

”这说明绘画艺术在大学美育教育中乃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去感化人,而不是强制的理性说教。

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绘画艺术欣赏或者实践过程是非常快乐的,不但不是强制的,并且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

在大学艺术教育中设置绘画艺术的欣赏与实践,就是要让大学生可以“乐之”的美学教育。

在当代的大学生中以“乐在其中”的形式对其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发生改变。

学生在快乐状态下,他们的身心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这个过程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学习绘画艺术的主要目的,正是使大学生可以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二、绘画艺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情感的突起以及深化表现都和感性形象的运动密切相关。

绘画的艺术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身在其中的人是不由自已的。

绘画艺术这种不可抗拒的特点,是动因于内的,学生看到绘画作品或者参与绘画实践,皆需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出发,或者用作品打动别人,或者被他人的作品所打动。

例如,学生看漫画展览,在幽默的画面前,会忍俊不禁。

但是遇到悲伤的画面,学生又情不自禁,甚至流泪。

这些都是绘画内外主体发生情感共鸣的真实再现。

此外,绘画艺术的欣赏与实践中始终存在着愉悦性,这就意味着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满足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还可以满足欣赏者自身的独创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美感教育探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美感教育探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美感教育探究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美感教育探究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亟需大量高素质人才,逐渐增加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对各级教育的投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此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缺乏美感教育功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没、创造美的能力,过于模式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美术教育被人们公认为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一门学科,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绘画功能,还要懂得怎样去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美感教育功能,以期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1.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学生被动学习,很多时候教师依然采用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已经严重不符。

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通过示范来讲授知识,这种讲课方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而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客观实际,未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是标准化流水式作业成品一样,没有自身的想法,扼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传统板书式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发展。

2.缺乏对学科之间关联性的深刻认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缺乏对学科之间关联性的深刻认识,不懂得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学论文(全文)

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学论文(全文)

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学论文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美术应当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性的情况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进展。

美术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认识文化与艺术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得到美的启发。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当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重要性。

审美情感即是学生在学习或生活环境中所表现出一种善于发现美、观赏美的素养。

现今对于学生的教育应当做到全面,而美术的教育就是学生全面进展中的一部分。

同时,美术作为一门可以通过感知美好的事物给人带来愉快高兴的一门课,可以让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之外,减缓压力。

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感,应当是全身心的审美情感,是对一部好的作品所感觉到的一种美的体验和情感升华。

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是一种愉快及开心的享受。

如果学生感到愉悦,那么他就会本能地喜欢上美术课,他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情感的需要。

美术教师在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艺术情境中时,应当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收获的享受。

该情感体验是塑造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学生将在体验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并日益丰富自己的这种情感。

学生能够通过树立良好的审美情感来自己逐步提高及完善。

二、审美情感培养在现阶段课堂中的情况(一)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态度由于目前的课程的进展,初中的课程较小学课程来说多了许多。

而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使他们将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必考的课程上。

随之而来的是,美术课程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学生觉得美术这门课程可有可无。

而美术课作为一门能够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课程,其重要性虽不如主要课程,可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门课。

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必须要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家长对于美术课程的轻视态度。

(二)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只要是教过美术课程的老师都会发现,如果想根据整本美术教材来进行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多,任务繁重,但是教学的时间很少,所以教师只能拣一些较为重点的课程来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之”美感”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绘画的手段、技法及美术美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把绘画技法和审美意识和情感注入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画技巧美术审美意识
随着这几年素质教育的推广,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
具有的独特作用,通过几年来的美术教学经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但真要把素质教育全面、实在地推行开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逐渐清晰起来,而其中的一点就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而作为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这就涉及到了教育艺术问题。

教育除了具有规律性和原则性以外,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得是这一特性长期以来都认为是副科里的课程,要有所收获,要受到人们的认同和喜爱,就尤显重要了,也就更加显示出教育艺术的重要性了。

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
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独特的教育个性特点与美感。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

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

做为以美术学科为业的我们容易走入一个教育误区,即设想每一个学生都会像我们自己一样那么关心和热衷于美术,从而过于的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技能,而忽略了学生中存在的多样性,过于追求结果,使事情越来越糟糕,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厌学心理。

通过几年实践和观察发现,要想学生学好美术,在课堂里有所收获,关键不在于怎样严格的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尽可能高的要求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作业,而是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他们喜欢美术的更喜欢,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学生变为能接受进而喜欢,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但又不能忽略了整体,要时刻注意学生发展的动向,进行及时和正确的引导。

这也得益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特殊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面对面的,在教育过程只可以直接进行情感的交流。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标新立异,而在教育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创造性,因为教育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因此造成了教育情景的千变万化,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敏捷、果断、灵活、恰当地处理各种问题,能巧妙地发人深省地给人以引导和启示。

所以在教学的同时作为教师还需要不断的补充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介”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

如果别人评介”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

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

这里先从技巧说起。

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象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当也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

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

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划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

简单地说,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地感受,加入你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到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

即令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

既然是造就艺术品,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

可以说客
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

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是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动而观看者审美的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动观看者的探究心理。

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让人引发呼喝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了。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

绘画者的悲凄、哀伤、郁闷、愤怒、观乐以及心灵的飘洒逸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参观者,从而引起共鸣,这是造型艺术的功能。

有人这样描述:”如果把造型艺术作品比作一面镜子,那么镜子里的映象就是创作者的意识和情感的投入,欣赏者可以从艺术作品这面镜子里获得映象所传递的信息,即艺术家创作中的意识和情感信息,从而受到一定的艺术感染。

也就是艺术形象信息在审美主体意识和情感上的感应作用,使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达到心理沟通。


作为绘画者,当是造型者,根本责任在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独立的创新的意识和情感,才能够感动你的作品参观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轻薄如纸,要叫你的参观者喟叹不已、心神动荡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谚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

为什么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美?为什么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我们激动万分,难以忘怀?是因为画家和音乐家把情感倾注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运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