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G B/T─199 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分析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地面积不断缩减,而坡耕地的利用率日益提高。
然而,由于坡耕地土壤贫瘠、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其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技术规范的角度,分析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首先,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坡耕地在种植作物过程中,常常因土壤缺乏保水和持肥能力,导致作物的生长受限,产量下降。
同时,降水量大、坡度陡峭的区域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的肥力和土壤,对水体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而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地势调整、坡面整平和搭建降水利用设施等措施,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通过这些规范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还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了可持续农业发展。
其次,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产量。
坡耕地本身土壤贫瘠、肥力低下,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而规范的地埂治理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和提供养分等方式,改善坡耕地的土壤质量。
例如,采用植物秸秆覆盖和翻耕等措施,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合理施肥和科学种植模式的选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这些规范措施的实施,坡耕地的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此外,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实施还可以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
坡耕地位于山区,降水较多,但由于土地的陡峭和水土流失的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泥沙的冲刷。
而规范的地埂治理技术可以通过修建雨水收集池和道路穿越结构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集中和利用效率。
同时,规范措施还可以减少坡耕地的泥沙流失,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环境。
这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还为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经果林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第1部分:生态果园水土保持建设技术导则
经果林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态果园水土保持建设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果园水土保持建设技术设计与施工要求以及管理维护等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南方红壤区25°以下自然坡面果园的开发建设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SL321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657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DB36/T1344.1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1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态果园ecological orchard在坡地果园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保留原生植被,采取土埂以及土坎植草的形式,提高果园开发初期的植被覆盖度,通过改变原有坡面微地形,并配备相关引排水工程,可集蓄利用坡面径流资源,兼有保水、保土、保肥等功效的果园。
3.2反坡台地back-slope terrace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反向坡度(外高内低)的台地。
3.3坡下竹节沟bamboo ditch under slope在反坡台地内侧靠近相邻的上一个反坡台地之间原有坡面下缘修建的沟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横土挡以间断水流,形似竹节的截流、蓄水沟(槽)。
3.4横土挡Cross soil retaining在竹节沟底部利用生土构筑的垂直于竹节沟的横向土挡。
4设计与施工4.1反坡台地设计与施工4.1.1参照开发果园山地丘陵坡地等高线,机械或人工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环形或带状等高反坡台地,如附录A所示。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概述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概述坡耕地是指倾斜度较大的农田,它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坡耕地本身的特殊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产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的管理和保护中。
本文将对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进行概述。
1. 技术原理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是利用人工或天然的材料,在坡耕地上建造复合地埂,起到固定土壤和保持水分的作用。
这种技术主要依靠梯田、沟壑和堤段等地形特征,通过修建沟渠和堤坝,形成一定的坡耕地复合地埂系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侵蚀能力。
2. 技术应用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山地农田和坡地农田,特别适用于陡峭的坡耕地。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3. 技术步骤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的步骤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材料选择、建设施工和后期管理等环节。
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坡耕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土壤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确定复合地埂的类型和尺寸。
材料选择阶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材料,如土壤、石块、树枝、稻草等,用于修建复合地埂。
建设施工阶段需要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复合地埂的建设施工。
后期管理阶段需要对复合地埂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修补和加固。
4. 技术效果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状况和保持水土资源,减轻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损失。
治理后的坡耕地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增加农田的产值和农民的收益。
同时,复合地埂还可以减少土壤的沉积和侵蚀,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5. 技术前景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坡耕地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和农民对坡耕地的治理和管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的药剂和化肥,更加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发布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目前言 第一篇 沟头防护工程 范围 引用标准 基本规定 规划 设计 施工 管理 第二篇 谷坊 范围 基本规定 规划 设计 施工 管理 淤地坝 范围 引用标准 基本规定 勘测与规划 工程布局与水文计算 建筑物设计 工程施工 工程管理 坝地利用 提示的附录 集水面积计算方法 提示的附录 水位 淤地面积曲线与水位 提示的附录 坝体土方量计算方法录第三篇附录 附录 附录库容曲线绘制方法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 第一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第二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第三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第四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 个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标准是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崩岗治理技术包括沟头防护工程 谷坊和淤地坝三篇内容本标准的附录 附录 附录 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 将全部代替 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 局 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 处 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焦居仁 刘万铨 范起敬 郑新民 佟伟力 宁堆虎 鲁胜力 徐传早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第一篇范围沟头防护工程本篇规定了为制止沟头前进而采取的沟头防护工程的规划 设计 施工和管理的技术标准 本篇适用于我国北方 西北 东北 华北 高塬区 丘陵区 漫岗区和土石山区等沟壑发育 沟头 前进危害严重地区 我国其他沟壑发育 沟头前进危害严重地区 也可参照使用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 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基本规定 沟头防护工程必须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中 与谷坊 淤地坝等沟壑治理措 施互相配合 以收到共同控制沟壑发展的效果 修建沟头防护工程的重点位置是 当沟头以上有坡面天然集流槽 暴雨中坡面径流由此集中 泄入沟头 引起沟头剧烈前进的地方 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任务 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沟头进入沟道或使之有控制地进入沟道 从 而制止沟头前进 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割切破坏 当坡面来水不仅集中于沟头 同时在沟边另有多处径流分散进入沟道的 应在修建沟头防护 工程的同时 围绕沟边 全面地修建沟边埂 制止坡面径流进入沟道 沟头防护工程的防御标准是 年一遇 最大暴雨 根据各地不同降雨情况 分别采取 当地最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 高强度暴雨 当沟头以上集水区面积较大 以上 时 应布设相应的治坡措施与小型蓄水工程 以减 少地表径流汇集沟头 规划 沟头防护工程分蓄水型与排水型两类 规划中应根据沟头以上来水量情况和沟头附近的地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形 地质等因素 因地制宜地选用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 当沟头以上坡面来水量不大 沟头防护工程可以全部拦蓄的 采用蓄水型 蓄水型又分两种 围埂式 在沟头以上 处 围绕沟头修筑土埂 拦蓄上面来水 制止径流进入沟道 围埂蓄水池式 当沟头以上来水量单靠围埂不能全部拦蓄时 在围埂以上附近低洼处 修 建蓄水池 拦蓄部分坡面来水 配合围埂 共同防止径流进入沟道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 当沟头以上坡面来水量较大 蓄水型防护工程不能完全拦蓄 或由于地形 土质限制 不能采用 蓄水型时 应采用排水型沟头防护 排水型又分两种 跌水式 当沟头陡崖 或陡坡 高差较小时 用浆砌块石修成跌水 下设消能设备 水流通过 跌水安全进入沟道 悬臂式 当沟头陡崖高差较大时 用木制水槽 或陶磁管 混凝土管 悬臂置于土质沟头陡 坎之上 将来水挑泄下沟 沟底设消能设施 设计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 来水量按式 式中 计算来水量 沟头以上集水面积 年一遇 径流系数 最大降雨量围埂断面与位置 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 埂高 比各约根据来水量具体确定顶宽内外坡围埂位置应根据沟头深度确定 一般沟头深 围埂蓄水量按式 进行计算以内的 围埂位置距沟头式中围埂蓄水量 围埂长度 回水长度 埂内蓄水深 地面比降 沟头围埂蓄水量示意图 见图 当来水量 大于蓄水量 时 应在围埂上游附近建修蓄水池 蓄水池位置必须距沟头 以上 如地形条件允许 也可在第一道围埂上游加修第二道乃至第三道围埂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 设计流量按式 进行计算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图沟头围埂蓄水量示意图式中设计流量 年一遇 最大降雨强度 沟头以上集水面积 径流系数跌水式沟头防护建筑物 由进水口 按宽顶堰设计 陡坡 或多级跌水 消力池 出口海漫 执行 等组成 其设计技术要求按 悬臂式沟头防护建筑物 主要用于沟头为垂直陡壁 高 情况下 由引水渠 挑流槽 支架及消能设施组成 施工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施工 围埂式沟头防护 根据设计要求 确定围堰 一道或几道 位置 走向 作好定线 清基 沿埂线上下两侧各宽 左右 清除地面杂草 树根 石砾等杂物 开沟取土筑埂 分层夯实 埂体干容重达 沟中每 修一小土土 当 防 止水流集中 围埂蓄水池式沟头防护 根据设计要求 确定蓄水池的位置 形式 尺寸进行开挖 施工技术按 中有关章节执行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施工 跌水型沟头防护 按 执行 悬臂型沟头防护 用木料作挑流槽和支架时 木料应作防腐处理 挑流槽置于沟头上地面处 应先挖开地面 深 长宽各约 埋一木板或水 泥板 将挑流槽固定在板上 再用土压实 并用数根木桩铆固在土中 保证其牢固 木料支架下部扎根处 应浆砌料石 石上开孔 将木料下部插于孔中 固定 扎根处必须 保证不因雨水冲蚀而动摇 浆砌块石支架 应作好清基 坐底 逐层向上缩小 消能设备 筐内装石 应先向下挖深 然后放进筐石 管理 汛前检查维修 保证安全渡汛 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 派专人到沟头防护工程巡视 发现损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毁 及时补修 围埂后的蓄水沟及其上游的蓄水池 如有泥淤积 应及时清除 以保持其蓄水量 沟头 沟边种植保土性能强的灌木或草类 并禁止人畜破坏第二篇范围谷坊本篇规定了为制止沟底下切而设置的谷坊工程的规划 设计 施工 管理的技术标准 本篇适用于有沟底下切危害的沟壑治理地区 包括土石山区 丘陵区 高塬区 漫岗区等 基本规定 谷坊工程必须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中 与沟头防护 淤地坝等沟壑治理措 施互相配合 以收到共同控制沟壑侵蚀的效果 谷坊工程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 或更大 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 其主要 任务是巩固并抬高沟床 制止沟底下切 同时 也稳定沟坡 制止沟岸扩张 沟坡崩塌 滑塌 泻溜 等 谷坊工程在制止沟蚀的同时 应利用沟中水土资源 发展林 果 牧生产和小型水利 做到除害 与兴利并举 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为 年一遇 最大暴雨 根据各地降雨情况 分别采用当地最 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 高强度暴雨 规划 选定谷坊类型 根据谷坊的建筑材料 分土谷坊 石谷坊 植物谷坊三类 确定谷坊位置 通过沟壑情况调查 选沟底比降大于 的沟段 系统地布设谷坊群 用手水准 或水平仪 测出其比降 绘制沟底比降 纵断面 图 根据沟底比降图 从下而上初步拟定每座谷坊位置 一般高 下一座谷坊的顶部大 致与上一座谷坊基部等高 见图 谷坊坝址要求 口小肚大 工程量小 库容大 沟底与岸坡地形 地质 土质 状况良好 无孔洞或破碎地层 没有不易清除的乱石和杂 物 取用建筑材料 土 石 柳桩等 比较方便 谷坊间距计算 下一座谷坊与上一座谷坊之间的水平距离按式 计算式中谷坊间距 谷坊底到溢水口底高度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原沟床比降 谷坊淤满后的比降图谷坊布设示意图 表不同淤积物质 淤满后形成的不冲比降见表淤积物 比降 粗沙 夹石砾 粘土 粘壤土 沙土对不适于修谷坊局部沟段的处理 比降特大 以上 或其他原因 不能修建谷坊的局部沟段 应在沟底修水平阶 水平沟造 林 并在两岸开挖排水沟 保护沟底造林地 设计 土谷坊设计 土谷坊坝体断面尺寸 应根据谷坊所在位置的地形条件 参照表 进行表坝 高 顶 宽 底 宽 迎水坡比 背水坡比注坝顶作为交通道路时 按交通要求确定坝顶宽度 在谷坊能迅速淤满的地方 迎水坡比可采取与背水坡比一致溢洪口设计 土谷坊的溢洪口设在土坝一侧的坚实土层或岩基上 上下两座谷坊的溢婚口尽可能左 右交错布设 对沟道两岸是平地 沟深小于 的沟道 坝端没有适宜开挖溢洪洪口的位置 可将土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坝高度修到超出沟床 坝体在沟道两岸平地上各延伸 并用草皮或块石护砌 使洪水从坝的两端漫至坝下农 林 牧地 或安全转入沟谷 不允许水流直接回流到坝脚处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按 中式 计算 土质溢洪口断面尺寸计算 土质溢洪口其下紧接排洪渠 按明渠流计算式中溢洪口断面面积 设计洪峰流量 相应的流速 溢洪口底宽 溢洪口水深 溢洪口边坡系数 明渠式溢洪口断面示意图 见图 流速按式 进行计算式中流速 水力半径 渠底比降 谢才系数 水力半径按式进行计算图 明渠式溢洪口断面示意图式中水力半径 溢洪口断面面积 溢洪口断面湿周 溢洪口断面湿周按式 各值意义同式 谢才系数按式 进行计算进行计算式中谢才系数 糙率 土质渠一般取 左右 上述计算过程中 与 为不定式关系 需通过试算求解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 先 求得 等值 再假定不同的溢洪口断面尺寸 分别算得相应的 等值 结合已定的 值 最后 求得适合的 值 石谷坊设计 坝体断面尺寸有两种情况 见图 阶梯式石谷坊 一般坝高 顶宽 迎水坡 背水坡 坝顶过 水深 一般不蓄水 坝后 年淤满 重力式石谷坊 一般坝高 顶宽为坝高 倍 为便利交通 迎水坡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图石谷坊断面示意图背水坡此类谷坊在巩固沟床的同时 还可蓄水利用 质量要求较高 需作坝体稳定分 溢洪口尺寸 石谷坊的溢洪口一般设在坝顶 采用矩形宽顶堰公式计算析 有关技术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或规范执行式中设计流量 溢洪口底宽 溢洪口水深 流量系数 一般采用 植物 柳 杨 谷坊设计 多排密植型 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 垂直于水流方向 挖沟密植柳杆 或杨杆 沟深 埋杆直径 打入地中 再用捆扎柳梢盖顶 排距 杆长埋深 柳桩编篱型露出地面 排以上 行距 排柳桩 桩长 株距每处 谷坊 栽植柳 或杨杆 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 打 桩距 用柳梢将柳桩编织成篱 用铅丝将前后 施工 土谷坊施工在每两排篱中填入卵石 或块石排柳桩联系绑牢 使之成为整体 加强抗冲能力定线 根据规划测定的谷坊位置 坝轴线 按设计的谷坊尺寸 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 清基 将轮廓线以内的浮土 草皮 乱石 树根等全部清除 挖结合槽 沿坝轴线中心 从沟底至两岸沟坡开挖结合槽 宽深各 填土夯实 填土前先将坚实土层探松 一次 将夯实土表面刨松 设计坝高 开挖溢洪口 并用草皮或砖 石砌护 石谷坊施工 定线和土沟床清基要求与土谷坊相同 岩基沟床清基 应清除表面的强风化层 成竖向结合槽 基岩面应凿成向上游倾斜的锯齿状 两岸沟壁凿 以利结合 每层填土厚 夯实 再上新土夯实 要求干容重 如此分层填筑 直到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逐层向内收坡错缝砌筑接缝宽度不大于同时应做到平紧砌石顶部要平相邻石料要靠紧埋桩按设计深度打入土内注意桩身与地面垂直牙眼向上品编篱与填石以柳桩为经开始与地面齐平时桩外露枝梢约各排编篱中填入卵石靠篱处填大块编篱顶部作成下凹弧形溢水口在迎水面填土柳谷坊断面示意图图如有险情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到谷坊现场检查及时补修应及时种植喜湿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林柳谷坊的柳桩成活后巩固谷坊治理成果规划水文计算施工本篇适用于我国西北东北黄土区凡是沟中筑坝有拦泥淤地作用的可参照使用以辗压式均质土坝为主施工等问题本均为有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坠坝设计及施工暂行规范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基本规定淤地坝的分类根据淤地坝的坝高淤地面积等特点中型小型淤地坝万淤地面积修在小支沟或较大支沟的中上游以下两大件可采用定型设计一般坝高万淤地面积单坝集水面积溢洪道一般坝高库容万淤地面积修在主沟的中建筑物一般是齐全库容与大型淤地坝相似当其库容淤满时其管理有的大根据坝系规划中的防洪调控要求库容增大其有关技术应按规定执行全面系统地进行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必须建立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流域内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着重了解沟道情况比降土料参见中第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应反复研究首先通过综合调查再对其中的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逐个查勘坝址根据坝址落实情况对选定的第一期工程进行具体勘测坝系规划坝系规划应以完整的小流域为单元从上游到下游和比降中总体分别布署大小型淤地坝拦泥淤地种植生产要求除地形不利的沟段外尽可能地将坝布满布置少量小水库发展灌溉和水产养殖在具控制作用的沟段拦蓄暴雨洪水保护沟中其他坝库安全生产应进行实施的具体安排泥沙情况要求实施过程中小水库协调发展要求新修的淤地坝尽快淤平种地年少数可达年延长使用年限治沟骨干工程应有较大库容根据沟道不同的集水面积分别布置不同的淤地坝及其实施顺序以下的小支沟淤平种地时第二座淤平种地时如此依次向上推移集水面积淤地坝的修建顺序是一般应从上游向中其坝高也可在中游和下游同时各修一座中型以上淤地坝淤平以后逐步向上推移修坝中游适当位置作为治沟骨干工程集水面积再建中一般为大型以减轻洪水要求单坝控制区间净面积在工程规模应按大型淤地坝考虑年修治沟骨干工程在沟中有常流水或泉水集中露头处修建小水库同时暴雨中拦蓄洪水以延长水库寿命当沟中原有零星分布的坝库平面布局不合理时应通过坝系规划进行调整泥沙有的淤地坝需改建为小水库中型淤地坝应加高为治沟骨干工程保证工程安全乡时必须全流域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应避免不同行政单位在主沟中同时各自新建一连串大型淤地坝各坝多年不能淤平种地受益一坝失事修坝工程量小或基岩不应有陷穴地质构造稳定最好是黄土下面为红胶土或基岩坝址附近有良好的筑坝材料石料而且采运容易施工方便土场应紧靠坝址坝址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应尽量缩小库区淹没损失公路大片耕地和其他重要建筑物皮尺包括沟底宽度和两岸坡度如坝轴上下游两岸岸坡有较大变化时个断面中型淤地坝应测绘的坝址地形图测图范围应高出最终坝高石料场的位置皮尺测算出库区未来淤泥面的长度和平均宽度平均高度相乘算得淤泥库容库容等接近中型的小型淤地坝参照附录库容与坝高大的库区地形图以上中绘制坝高中进行测量和绘制关系曲线土料的位置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必要时应进行坑探或槽深还需了解水源和电源情况泥沙情况溢洪道反滤体等建筑物形式和规模对集水面积小大部无常流水坝库常不蓄水的较好的一侧以减少衬砌工程量三大件在其上正式修均质土坝洪水峰高量小地区可采取高坝大库容不设溢洪道的工程布局方式坚硬的基岩或土基上滑坡体和断层进水口距坝肩应不小于出水口距下游坝脚不小于以保证坝体安全溢洪道应尽量布设在有支沟一侧的岸坡上以便直接排泄支沟洪水泄水洞布设泄水洞应布设在基岩或均匀而坚实的土基上泄水洞方向应与坝轴线垂直泄水洞出口高程应能满足库区排水淤地坝泄水洞的进口并尽可能布设在溢洪道同侧方便不致在地中形成一道深槽水文计算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根据坝型确定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见表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淤地坝类型项目单位小型中型大型大型库容设计年校核年注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经济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洪水总量与洪峰流量计算根据当地不同条件对大型淤地坝一般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计算各种方法都应以设计频率的暴雨为基础分别确定设计频率下不同的设计暴雨历时查阅图表法地区或县各级水利部门已有时查阅中相应的暴雨洪峰模数与洪量模数即得式中洪水总量按式进行计算式中洪水总量暴雨量值水文站有的还需根据原始资料洪峰流量根据集水面积和流域形状求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洪峰流量见图图洪峰式中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式用推理公式计算洪峰流量集水面积流域年均输沙量计算式中年均输沙量坝库以上集水面积对具体要求如下如设计坝库上游有其他坝库则从设计坝库的集水面积中减再增加上游坝库排出的参见建筑物设计土坝设计坝高确定式中图坝高组成示意图拦泥坝高确定式中拦沙库容从坝高库容曲线上查得拦泥坝高确定平均排沙量大小确定洪水总量即为滞洪坝高在坝高相应的滞洪库容要求与来洪量当淤泥面有一定比降一般时给予调整时安全超高取坝高坝体断面的确定坝顶宽度不同坝高和不同的施工方法见表表施工方法坝高如因交通需要坝顶宽度可适当增加上下游坝坡一般淤地坝由于蓄水时间较短当淤地坝加高改作治沟骨干工程后根据满足稳定要求的坝体断面来决定上下游坝坡参见分别采取不同的上下游坝坡不同坝高与不同施工方法的坝坡比施工方法坝坡类别与坝体土质坝高水坠施工沙壤土根据坝体土质不同而取不同坡比从下向上每冲填泥池的边埂断面规定如下边埂宽度根据坝体高度与土质分别规定见表表不同土质的边埂宽度单位沙壤土中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坝体土方计算小型淤地坝按简易长宽相乘法计算坝体土方量见附录提示的附录大用所述方法测量坝址地形的见附录提示的附录有的中型淤地坝如坝体范围内两岸岸坡与坝轴线处岸坡一致的也可采用小型淤地坝的测量和方法计算坝体土方量在坝内库容淤满后可大大节约土方工程量在设计上各有不同要求新建土坝一次设计分期加高但坝体分两期或三期施工完成按最终坝高的利用泄水洞和临时溢洪道排洪在坝前淤泥面上加高坝体泄水洞进口必须采取卧管式并按最终坝高设计和施工相应的平洞长度与进口高程设置永久性溢洪道的情况下采用沟中原有坝库淤满后或改作治沟骨干工程由于泥沙淤积库区地形都发生了变化重新绘制坝高并据此确定坝高和设计坝体断面原坝高与新加高计算。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1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等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在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7929-199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GB/T7829-1995;GB/T5791-93地形图图式1:20001:5000,1:10000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GB/T1654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54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54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JTJ021-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L73-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LYJ002-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L/T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3.1总则3.1.1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含土地复垦)。
3.1.2规划的基本原则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坡耕地
工程特性表1 综合说明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陇南市政府所在地,介于东径104°34—105°38′,北纬32°48—33°43′。
东临康县、成县;南接陕西宁强、四川青川、本省文县;西与宕昌、舟曲毗连;北靠西和、礼县。
公路交通东距陕西略阳184km,南抵四川成都524km,西到省会兰州450km,北至天水市280km。
全区南北长100.8km,东西宽76.2km,土地总面积4683km2,折合702.46万亩。
我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条件脆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 86.17 %,人口密度 274 人/km2,由于坡耕地面大量大,人口密度大,实施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坡耕地有效保水、保土、保肥、能提高土地的单位生产能力,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既有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也增加项目区粮食产出,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良好推进作用。
我局组织专业调查队,深入全区对所有乡镇、村社,进行了坡耕地全面摸底。
通过对现有人均梯田的产出效益对比分析,选择项目区,其原则是:一是按照轻重缓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活底下,人口密度大村社。
二是选择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尽可能集中连片的村社。
三是选择群众要求迫切,建设积极性高且有一定的治理经验的村社。
四是首先选择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村社,把梯田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实施方案内容参照《甘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以及陇水保(2011)56号文件下达的年度各项建设任务及投资规模编制了本方案。
坡耕地整治必要性与技术分析
坡耕地整治必要性与技术分析摘要:当我国农业由土地分散;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精细农业转化之时,本文分析了坡耕地整治的必要性,坡耕地整治基本型式及技术要求等内容。
关键词:坡耕地;整治;必要性;技术Abstract: China’s agricultural land dispersed; extensive operation to an intensive; the fine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e sloping land remediation necessity sloping land remediation basic type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Keywords: sloping land; remediation; necessity; technology1. 坡耕地整治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坡耕地耕作粗放,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低下,抵御干旱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水土流失严重。
开展坡耕地整治,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1.1坡耕地整治是对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的一种补偿面向未来,由于工业发展与城市扩大,耕地面积比例不断缩减是不可能避免的,我国今后相当时期内工业和城镇化仍将维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农业。
大量耕地被占用,且多是质量较高的水平梯地。
为了保障耕地面积的总量或最低红线,需要对坡耕地进行整治,使其整治后质量接近或达到占用前耕地水平。
1.2坡耕地整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条块分割,土地侵蚀严重,经营粗放,致使农业生产收入很低。
现在重庆出台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农村人口梯度转移的政策以及土地、房屋、社保、户籍“四个流动”的配套措施,既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转非),从条件差的地区向条件好的地区转移(农转农),促进了我国国内人口的自然流动,保护了高山与偏远地区植被的修复和生态的恢复,同时要求平坝和交通方便地区坡耕地进一步提高单产,这就需要对坡耕地进行整治,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00831 第一讲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1)坡耕地治理技术
第一讲: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1)坡耕地治理技术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张洪江2020.8.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主要包括6个分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主要包括6个分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主要包括6个分标准:●GB/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16453.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16453.5-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16453.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
(GB/16453.1-2008)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坡面、田面坡度在3~25°之间的农耕地。
由于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其农作物产量也较低。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坡耕地所占面积比例越大,就预示着该地区的水土流失越严重,其生态环境也越恶劣。
坡耕地治理技术包括保水保土耕作法和梯田:(GB/16453.1-2008)(1)保水保土耕作法保水保土耕作法,是指在坡耕地上,结合每年的农事耕作,所采取各类以保持水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耕作方法。
保水保土耕作法又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等高耕作、沟垄种植、掏钵( 穴状)种植、抗旱丰产沟、休闲地水平犁沟等)。
●增加地面植物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草田轮作、间作、套种、带状间作、合理密植、休闲地上种植绿肥等)。
●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留茬播种等)。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
(GB/16453.1-2008)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等高耕作、沟垄种植、掏钵( 穴状)种植、抗旱丰产沟、休闲地水平犁沟等)。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年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国家林业局
附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年度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为了统一工程年度检查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科学地考核和评价各地工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为加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年度检查验收。
第三条检查对象为各省(区、市)上一统计年度内完成的各项工程建设任务情况(不包括上年度已检查的任务及当年完成的任务)及历年退耕还林的保存情况。
第四条检查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作业(初步)设计规定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二)中央和地方下达的计划文件。
(三)各级政府间签订的责任状。
(四)经批复的年度实施方案和作业(初步)设计。
(五)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行业标准(规定)和省区标准(规定)。
第五条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计划任务完成的进度和质量情况。
下达的各项工程任务完成情况(省区的任务以中央下达的计划为准),施工是否按照作业(初步)设计进行,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二)作业(初步)设计情况。
各项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前是否完成了作业(初步)设计,并按规定进行了报批。
作业(初步)设计是否符合行业有关规定,是否科学、合理。
(三)资金及粮食到位情况。
包括中央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及各项建设任务实际使用资金情况,退耕还林、禁牧舍饲钱粮兑现情况。
(四)工程建成后管护情况。
管护任务是否落实,管护措施是否到位,管护制度是否健全,项目区是否实现禁牧。
(五)工程管理情况。
包括领导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制度等的落实情况,农林水等业务部门的参与程度及其它工程管理措施情况。
(六)工程档案管理情况。
包括工程规划、实施方案、作业(初步)设计、会议材料、有关文件、检查验收材料、小班(或工程)技术卡片,退耕农户档案卡片、退耕还林合同、钱粮兑现登记卡、工程监理报告及有关图件等工程档案是否齐全,是否做到科学分类,及时归档,装订成册,专人负责。
排水沟设计规范标准
GB/T 16453.4─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万铨、廖纯艳、胡玉法、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2.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农业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成为重要的课题。
坡耕地是指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的农田,其开垦利用一直面临着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产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制定与实施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制定1. 综合评估地势和土壤条件:制定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的第一步,是对坡耕地的地势和土壤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地形测量和土壤采样分析,了解坡地的坡度、坡向、纵坡长度等特征,以及土壤的质地、肥力、水分保持能力等参数。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地埂设计与建设:根据坡地的地势特点和土壤条件,制定地埂设计方案。
地埂是指在坡地上建立的横向或纵向的土堆,用于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坡面水土流失。
地埂的设计应考虑土壤保持、景观塑造、生态功能等因素,采用适当的坡度、高度和宽度,以达到有效的治理效果。
3. 综合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除了地埂的建设,还需要结合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梯田整治、水土保持林等。
植被覆盖是坡耕地治理的核心措施之一,可以通过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耐旱树草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和重建。
同时,梯田整治和水土保持林的建设也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二、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实施1. 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需要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这包括农业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干部的培训和指导,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和验收工作,以及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推动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2. 宣传和教育: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的实施需要广泛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向农民和农村干部普及坡耕地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对坡耕地治理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规范的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一、引言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技术旨在解决坡耕地的退化问题,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为了确保施工效果和环境保护,需要遵循一定的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
二、施工工艺1. 坡耕地复合地埂治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明确该坡耕地的土壤类型、地势、植被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包括选择适合的复合地埂类型、施工方法和材料等。
2. 地表整理和平整:首先,对坡耕地进行地表整理和平整工作。
移除杂草、残株等生物质,清除石块和其他障碍物,确保地表平整,以利于后续施工工作进行。
3.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类型和性质,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有机改良和矿质改良等。
有机改良可以添加有机肥料、堆积腐殖质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
矿质改良可以添加石灰、氮、磷、钾等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平衡。
4. 复合地埂的施工:根据复合地埂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
复合地埂通常由护坡材料、保水材料和植被材料组成。
先进行基础铺垫工作,铺设护坡材料,如网格、花砖等,以增加坡面的稳定性。
然后,在护坡材料上铺设保水材料,如透水布、草帘等,以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最后,选择适合的植被材料进行种植,如抗旱性较好的植物,以增强复合地埂的固土保水作用。
三、技术要点1.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坡耕地复合地埂的施工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来确定。
避开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施工。
同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项目周期,合理制定种植计划,确保植物能够顺利生长和发育。
2. 精确施工测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标注,确保复合地埂的施工位置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测量和标注,可以控制护坡材料的倾斜度和厚度,保证坡面的稳定性和保水效果。
3. 使用合适的施工设备:根据具体的施工工艺和要求,选择适用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GB/T ─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
ICS13.080.99P85 DB江西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rosion control of slope land – Technique of ecologicalroad-channel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洁、叶忠铭、陈晓安、汤崇军、沈发兴、郑太辉、肖胜生引言我省传统坡耕地开发利用面广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路沟分离导致增加耕地占用。
生态路沟技术一种坡耕地上低投入、高效率保护耕地面积的可持续利用技术。
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相比,生态路沟的投入较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节省耕地面积的作用,成为坡耕地耕作区域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
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坡耕地生态路沟的术语和定义、生态路沟设计、生态路沟构建、生态路沟效益及生态路沟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红壤丘陵区坡耕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L/T 246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态路沟 Ecological road-channel生态路沟上铺设有草被层,生态路沟内侧沿坡壁方向种植拦截泥沙的植物篱,坡壁与水平面存在一定夹角,实现生态路沟面壁植被生态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地方标准编写编制说明(草案)《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地方标准起草小组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日《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示范》(201301050)江西省水利科技重大项目《应对旱涝急转灾害的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KT201109)坡耕地生态路沟构建技术来源于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780495U)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沟技术列入《2017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名录》二、编制本标准的必要性坡耕地开发利用面广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坡耕地土壤贫瘠化,影响到粮食安全,此外,坡耕地水土流失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下游水体水安全。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传统坡耕地路沟分离,增加耕地的占用,功能单一,生态经济效益缺乏,针对现有坡耕地开发利用过程存在主要技术瓶颈问题,从坡耕地路沟角度入手,探索现代生态坡地农业开发中的生态路沟技术,解决坡耕地开发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构建坡耕地生态路沟,为土地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增强保土保水效果,提高坡地农业的生产效率,净化水质,绿化美化环境等,同时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然而如何设计生态路沟才能有效拦截泥沙及面源污染,调控径流,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治水土流失以及养分的流失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
红壤坡耕地生态路沟在治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技术应用中,具有治理工期短、见效快,且能最大程度地节省治理时间和后期管理用工成本的优点,简单实用、操作可行。
三、标准编写原则和依据1、编写原则(1)通用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相同生态气候条件区域和红壤区域通用性。
(2)先进性原则:既立足现实生产需要,又融入当前先进的、科学的操作手段,理论与实际结合,生态理念融入路沟,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
(3)可操作性原则: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
2、编写依据本标准依据起草组成员多年来红壤坡耕地生态路沟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成果和相关业务经验,经过科学的总结、梳理和提炼而成。
四、主要工作过程1. 试验研究(1)试验小区该试验区位于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建成于2011年。
在土层厚度均匀、土壤理化特性较一致、坡度较均一的同一坡面上,经人工修整后,共布设2个宽20 m×长45 m和1个宽40m×长45m的径流小区(表1),水平投影面积分别为900和1800 m2,坡度均为10°,依据当地坡耕地的农作物特点,试验设计种植大豆、油菜、花生等代表性坡地旱作物,采用花生(大豆)+油菜轮作模式。
表1 坡耕地实验小区措施类型小区编号措施类型小区规格坡度14 对照宽40m×长45m 10°15 生态路沟宽20m×长45m 10°13 生态路沟+蓄水池宽20m×长45m 10°(2)生态路沟设计及构建坡耕地生态路沟,包括生态路沟,其特征在于:生态路沟上铺设有草被层,生态路沟内侧,沿坡壁方向种植拦截泥沙植物层,所述植物层沿生态路沟横沟方向种植,所述坡壁与水平面存在一定夹角,生态路沟面壁进行植被生态处理。
本实验小区设置生态路沟比降为3%(图1),内侧坡壁方向与水平面呈45°,宽度为200cm,内斜高10cm(图2,3)。
植物层沿生态路沟横沟方向种植,沿生态路沟配合植物篱覆盖,用于拦截泥沙,水流动至生态路沟内侧,之后沿生态路沟流出,最终汇集于小区中心底部沉砂池与集水池内,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沟平面图见图4。
图1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沟B-B剖面图图2 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沟A-A剖面图(1)图3 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沟A-A剖面图(2)图4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沟平面图(3)生态路沟对红壤坡耕地产流的影响利用坡耕地试验区13-15号小区2012年8-12月份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生态路沟对红壤坡耕地地表产流的影响见2,可知不同措施地层产流差异明显,径流深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生态路沟>生态路沟+蓄水池,15号生态路沟比14号对照区具有明显减少地表径流作用,减流效益达61.86%,13号生态路沟+蓄水池与对照区相比减流效益高达88.64%,与纯生态路沟相比减流效益为70.22%。
上述分析说明,生态路沟具有明显的减流作用,其主要通过截短坡长减缓流速,并增加入渗;生态路沟+蓄水池的坡面水系工程比单纯的生态路沟减流效益更好,主要由于蓄水池可以集蓄生态路沟引入的地表径流,从而进一步减少地表径流作用。
表2 坡耕地配套生态路沟的地表产流状况小区编号措施类型径流深(mm)减流效益(%)14 对照295.4215 生态路沟112.68 61.8613 生态路沟+蓄水池33.56 88.64上述分析表明,在坡耕地试验区内设置生态路沟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径流。
(4)坡面生态路沟对红壤坡耕地产沙的影响利用坡耕地试验区13-15号小区2012年8-12月份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生态路沟对红壤坡耕地地表产沙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4,可知不同措施土壤侵蚀产沙差异明显,不同措施土壤侵蚀模数从大到小依次为14对照>15号生态路沟>13号生态路沟+蓄水池,生态路沟比对照区减沙效益高达81.78%,生态路沟+蓄水池减沙效益达93.82%。
上述分析说明,生态路沟具有明显的减沙作用,其主要通过截短坡长,减少径流功率,生态路沟+蓄水池比当独的生态路沟建设效益更好,主要由于蓄水池的蓄水作用减少了地表径流的进一步下泄,减少对下坡面的冲刷侵蚀。
表3 坡耕地配套生态路沟的地表产沙状况小区编号措施类型土壤侵蚀模数(t/km2)减沙效益(%)14 对照2983.0015 生态路沟543.37 81.7813 生态路沟+蓄水池184.49 93.82(5)生态路沟雨水集蓄利用效益南方红壤区季节性降水不均匀,在坡耕地上设置蓄水池可以蓄积雨期的降水,用于干旱时灌溉。
生态路沟和蓄水池相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生态路沟的导排水功能将地表径流引入蓄水池。
表4 蓄水池的蓄水状况日 期 上池(m3) 中池(m3) 下池(m3) 总蓄水量1月1日 0.00 0.00 0.00 0.00 3月8日 1.64 0.58 2.48 4.69 3月18日 5.62 2.43 4.72 12.78 3月19日 6.03 2.71 5.84 14.58 3月23日 6.85 3.25 6.70 16.79 3月31日 10.41 5.01 8.71 24.13 4月13日 12.34 5.58 10.10 28.02 4月25日 16.30 8.84 13.43 38.57 4月29日 16.59 16.2516.3449.174月30日17.5(溢流)17.1(溢流) 17.00(溢流) 51.60坡耕地13号试验区分别在上坡、中坡、下坡各布设1个蓄水池,通过13号试验区2012年1-4月份蓄水池观测数据记录见表6,可知上、中、下蓄水池的蓄水量从1月份到4月30日随着时间变化,随着降雨累计作用各蓄水池蓄水量均不断增加,最后蓄满溢流,水平投影面积1800m 2的坡耕地试验区内4个月总蓄水量达51.60m3,上述分析表明南方红壤坡耕地设置蓄水池可以有效蓄积地表径流,可以将作物不需水期的地表径流蓄积起来用于干旱需水期灌溉,可以有效缓解南方红壤区季节性。
20406080100120123456789101112月份累积蓄水量(m 3)图5 总蓄水量月累积变化趋势通过对坡耕地13号试验区2012年蓄水池总蓄水观测数据分析见图5,1月份至4月份蓄水池蓄水量不断增大,4月底时蓄水池蓄满溢流,4-6月份降雨充沛,作物未出现旱情,一直未灌溉,蓄水池蓄满,因此,该时间段未增加蓄水量,7月初种植大豆,旱情较重进行抽灌,总灌溉量达48.1m3,起到很好的缓解旱情作用,灌溉后蓄水池水量减少,7月中旬至7月31日期间降雨继续蓄入蓄水池,仅半个月时间蓄积28m3地表径流,8月7日出现干旱,继续抽灌,灌溉量达6.1m3,9月3日降雨出现蓄满溢流,9月中旬种植油菜,9月中旬至10月份进行不间断抽灌,灌溉量达16.9m3,保证了油菜的正常生长,通过2012年全年的蓄水和灌溉情况分析认为坡耕地13号试验区蓄水池蓄水量足以保证该试验区的灌溉用水,并且到年底蓄水池仍然有35.9 m3余水,可以防止第二年春旱。
通过图可知1800m2的13号坡耕地大试验区2012年全年蓄水量高达110.5m3,相当于降雨产生61.4mm的径流深。
2. 技术推广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境内的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进行了“坡耕地生态路沟构建技术”推广应用,推广示范面积20亩,种植农作物和果树。
在赣州市宁都县还安小流域(宁都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该科技园属于生态产业型科技园,主要在红砂岩侵蚀劣地上进行脐橙、锥栗的开发。
在开发初期注重水土保持工作,依山就势在坡面上实施了生态路沟工程,面积为300亩,在方便农事管理的基础上水土保持效益明显。
五、标准实施后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土壤侵蚀,节约肥料投入。
生态路沟减少土壤侵蚀30 t/hm2 a,折合减少土壤N、P、K养分流失51.8 kg,每公斤N、P、K养分折算经济价值1.5元,节约肥料投入77元/hm2;二是生态路沟节省了路面面积,增大了10% 种植面积,每亩节省约60m2的耕地面积,,按照年产量5250kg/hm2,花生价格6元/kg,新增效益3150元/hm2。
(2)社会效益:推动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提高和锻炼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0余人次,为促进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生态效益:生态路沟的减流效益在60%以上,减沙效益在80%以上。
推广区水土综合治理程度达85%以上,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养分流失明显减少,坡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六、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情况经多方查新,国内外尚未有这方面标准制定发布的报道。
七、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送审稿)是在国家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因此与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冲突。
八、实施该标准的措施建议本标准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性,建议发布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在本标准规定区域范围和生态条件下应用,另外还应加强技术培训,使广大果农种植户掌握本技术标准,并在生产上实际应用,提高种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