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应,艾灸治疗眼底出血
黄帝内经艾灸养生法
黄帝内经艾灸养生法艾灸养生是祖国医学的一种治病疗法。
用艾绒等做艾柱,烧灼或薰烤身体穴位或某一部位,或者在体表放置薄片生姜等,隔姜烧烤。
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艾灸养生祛病的功效。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艾灸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艾灸养生法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从节气上来讲,艾灸注重节气灸,因为在节气时候是人身体内阴阳交替的时间,这时艾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养生讲冬病夏至,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是夏天落下的病,要从夏天开始调理。
冬至是一年中一阳升的时候,最适合做艾灸来补充阳气。
从季节上来讲,冬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此时若不注意调养,会因阳气不足而引发很多病症,因此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
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
什么时间都可以灸。
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中医艾灸的作用与适合人群1、中医艾灸能够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治眼底出血症秘方
治眼底出血症秘方1.槐花侧柏汤【来源】石守礼,《新中医》(3)1990年【组成】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生蒲黄、连翘、生地、白芍各15克,炒荆芥、焦栀子各10克,茜草、黄芩各1 2克,小蓟、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方解】眼底出血,多责之于肝肾,因目为肝之窍、瞳神为肾所主,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相火易动,火妄动则易致血热;怒气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上炎,灼伤脉络,致血溢络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郁瘀阻,逼血于外所致。
归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热妄行而致。
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槐花,侧柏叶、山栀子、小蓟、茅根、连翘、黄芩清热凉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莲草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炒荆芥收敛止血;茜草、生蒲黄、三七粉行血祛瘀。
据现代药理研究,槐花及连翘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它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压以及止血之作用。
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
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病中。
【加减】胃纳差,加炒白术;便秘,加大黄;血压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视网膜有水肿者,加车前子;出血吸收后,减白茅根、小蓟、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当归、玄参;出血渐吸收,有机化物或有硬性渗出时,减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疗效】治疗30例(32眼),结果出血完全吸收者20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7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3只眼);出血不见吸收或反复出血者6只眼(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出血者5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
治愈好转率为81.25%。
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药剂数最少为10剂,最多为310剂,5例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中,只有1例吸收,且服药剂数最多。
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
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
艾灸疗法对治疗黄疸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
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1.病因引起黄疸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总是内外相引,湿热相博,由气入血所致。
由于人的体质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
2.症状本病初期,多发热恶寒,食欲缺乏,或恶心呕吐,周身乏力,小便深黄如浓茶。
黄疸先从眼巩膜发黄开始,渐而周身皮肤发黄,如果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为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味阴黄,黄如酱油,并见高热烦躁、神昏、发病急骤,病变迅速,多为急黄。
又因病因不同,故伴随症状亦异,治当详察。
3.疗法取脾俞、中脘、三阴交、胆俞穴。
灸法可以选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1~3日。
艾灸治疗黄疸的要求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本书即总结了114种。
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一、恰当选择施灸方法首先应因人而宜,不同的年龄,对应的穴位或施灸手法也是不一样的。
如老人、小儿尽量少用或不用直接艾炷灸,这点非常重要。
糖尿患者则禁用着肤灸,因易出现严重的化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
不同的人体部位也应有所不同。
如面部,宜用艾条悬起灸或艾炷间接灸,而不能用直接灸等。
第二点就是因病而宜,不同的病症对应的方法及治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随便施灸治病。
随着灸治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专病专法化的趋向,所以在选用灸疗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此点。
大量临床经验表明,采用直接灸(化脓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又如用灯火灸或火柴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已在大陆普遍应用;又如麻线灸治女阴白斑,铺灸治类风湿性脊柱炎等等。
总之,一定要因人因病,选择合适的灸疗。
二、严格掌握施灸剂量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
艾灸的坏处有哪些?
艾灸的坏处有哪些?
艾灸治疗法的融入范畴十分普遍,在古代中国是医治疾患的关键方式。
具备通阳补气血、温经通络、消瘀消结、益气的功效。
艾灸对漫性衰弱病症和外感风寒湿浊而导致的病症实际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对受凉造成的风湿骨病等症状实际效果显著。
艾灸虽好,可是艾灸慎重。
一、艾灸的忌讳群体
1、阴虚阳亢者
阳虚指精气或体液的亏虚,阴之气亏本,气血丧失牵制就会造成亢盛的临床表现,出現下列病症:潮热、出冷汗、颧红、五心烦热、咳血、视力模糊不清、削瘦或失眠症、发麻拘急、烦躁易怒、频繁遗精、性欲亢奋,舌红而干和血压高者。
2、痰热内闭者
痰热内蕴、阻闭心魄,临床症状为:胸胁胀闷、烧痛、咳嗽气喘、血痰黄稠,或者有哮鸣、发热口干,或神志昏迷、谵语狂乱,或昏仆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二、长时间艾灸的弊端
1、容易上火
大家都知道,艾灸要以发热主导的医治方式,当身体肝火累积到一定水平以后,长时间艾灸则必定造成肝火产能过剩,而论证和热证病人,如口腔上火、大便干硬、小解短黄、发热等就更不应当艾灸,这总是加剧病况。
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
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标签:眼底出血疾病;眼底血证;中医病名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底出血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高血压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等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不断加大,致使此类疾病不断增多。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的突变、人的体质类型、职业、饮食、生活习惯、精神情绪,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疾病,具有个体化的治疗优势,并且已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现代医学不能达到的。
鉴于临床中对此类疾病中医病名、证型的不统一,给临床疗效的观察带来不便。
因此,应统一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临床病证,为广大的中医眼科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诊疗标准和科研的平台。
1 血证溯源血证一词见于《血证论》,《血证论》为清·唐宗海(1851~1908)著,成书于1884年。
唐宗海从阴阳水火气血对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气血的相互关系。
血证不外有形之血和无形之血两大类,即—类是血液溢于体外,如吐血、咳血、鼻衄、唾血等,一类为各种瘀血、蓄血等。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内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 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现状祖国医学对各种眼底出血疾病,因视力下降的急慢、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的不同的眼底疾病,称为“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
“暴盲”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出血量多,波及视衣的中心部位黄斑;“视瞻昏渺”指眼外观端好,视力下降缓慢,出血量相对不多,对视衣损伤不太严重;“云雾移睛”指眼外观端好,眼前黑影飘动,溢于脉外之血进入神膏。
2003年1月第1版《中医眼科学》将因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类似西医之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因血管壁渗漏或破损引起出血而视力骤降的眼病,称为“络损暴盲”,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称为“消渴目病”;而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出血等引起的眼疾,称为“云雾移睛”等。
眼底出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眼底出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眼底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在临床上,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中国传统医学中,认为眼底出血与肝火上炎、肾虚阳亏、气血不足相关,因此,中医治疗眼底出血主要从调节肝肾功能、扶正气血、清热解毒等方面入手。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方法,可以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如果是因肝火上炎引发的眼底出血,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的中药方剂。
如果是因气血不足引发的眼底出血,可以选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沉香、龙胆草、枸杞子、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针刺眼部穴位,调节气血,促进病灶的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睛明、眼眶等。
3.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也是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贴敷于眼部,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虎杖、金银花、石膏等。
4. 中药眼药水中药眼药水是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滴入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眼药水,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蒲公英、板蓝根、霜降梅等。
二、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对于眼底出血的患者,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因此,患者在饮食上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2. 睡眠调理睡眠也是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眼底出血的患者需要注意调整睡眠质量,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眼底出血是由于某种基础疾病引起的,那么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达到治疗眼底出血的目的。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气血运行,并有助于缓解眼部不适和疾病。
艾灸眼睛需要注意一些正确的方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首先,艾灸眼睛之前需要准备艾绒和艾灸器。
艾绒是指将艾叶加工研磨而成的细小颗粒状物体,艾灸器是指灸具或灸盒。
确保你使用的艾绒和艾灸器是干净的,没有异味和杂质。
在进行艾灸眼睛之前,要先确保眼睛干净,洗净双手,并坐在舒适的位置上。
可以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或床边进行艾灸。
接下来,将艾绒放入艾灸器中,并点燃。
注意控制火焰的大小,避免太大或太小的火焰。
然后,将艾灸器远离眼睛,以避免艾灸的直接接触。
应该远离眼睛大约10到15厘米的距离,让艾灸的热量和烟雾能够缓慢地熏蒸到眼部。
开始艾灸前,可以闭上眼睛,利用双手将艾灸器的热量捂住眼睛周围,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眼部的气血运行。
可以按摩眼睛周围,以增加热量的均匀分布,并放松眼部。
在艾灸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调整艾灸器的距离和角度,以保持烟雾和热量正常输出,避免对眼睛造成过度刺激。
同时,要保持艾灸的时间适中,通常每次艾灸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艾灸眼睛的频率要适当,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到2次。
不宜过于频繁,避免对眼部造成负担和不适。
另外,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对眼部和皮肤造成伤害。
艾灸眼睛之后,可以用温水清洗眼部,以去除艾绒的残留物。
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段时间,让眼部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如果感到眼部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就医。
在进行艾灸眼睛时要注意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首先,怀孕妇女禁止艾灸眼睛,以免对身体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有眼病、疾病或手术后的人也不适合进行艾灸眼睛,以免加重疾病或延迟恢复。
另外,注意避免眼部受凉和刺激,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
总结起来,艾灸眼睛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缓解眼部不适和疾病。
正确的艾灸方法包括准备艾绒和艾灸器,远离眼睛进行艾灸,调整距离和角度,保持适当的时间和频率,艾灸后清洗眼部并休息。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底出血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阴虚火旺、肝郁气滞、血热妄行、瘀血内阻等。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医生首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白是否充血、瞳孔大小及形态、眼底的色泽和血管形态等。
同时,也会留意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整体表现。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身体状况。
问诊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出血的时间、伴随的症状(如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是否有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等全身症状,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情志状态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等,通过脉象来判断患者的气血阴阳盛衰情况。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眼底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更准确地了解眼底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阴虚火旺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上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加减,其中知母、黄柏滋阴降火,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丹皮、赤芍凉血止血。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或抑郁,伴有胸胁胀痛等症状。
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瘀止血为法,常用的方剂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当归、桃仁活血化瘀。
血热妄行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多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
治疗则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清热凉血,赤芍、丹皮凉血散瘀止血。
瘀血内阻型的患者,眼底出血日久不吸收,或有血块形成,常伴有眼部刺痛、舌暗有瘀斑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
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方法
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方法眼底出血是指眼球后段的视网膜、脉络膜或玻璃体内出血的病症。
眼底出血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激光治疗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疾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眼底出血主要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视网膜的再生和修复,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当归、连翘、川芎等。
这些中药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具有消肿止血的作用。
中药治疗需要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和体质来配伍使用。
2.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对眼底出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风池穴、睛明穴、眼窝穴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炎症反应,加速病变的恢复。
针刺疗法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针灸师操作,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疗程根据病情而定。
3.穴位按摩疗法:穴位按摩疗法是中医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眼底出血的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阳白穴、太阳穴、风池穴、睛明穴等。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眼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病变的恢复,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按摩穴位的方法可以采用轻柔的旋转、推拿或按压的手法,每次按摩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此外,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还需结合调整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的病情来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和配合,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还需定期复诊,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全面地控制病情。
中医眼科如何调理眼底病变有何特色疗法
中医眼科如何调理眼底病变有何特色疗法眼底病变是一类严重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包括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这些疾病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中医眼科在调理眼底病变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中医认为,眼底病变的发生与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眼睛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灌注的部位,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不畅等都可能导致眼底病变的发生。
因此,中医调理眼底病变不仅仅着眼于眼部局部的症状,更注重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中医眼科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是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肾阴虚型的眼底病变患者,可能会使用滋补肝肾的中药,如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患者,则会选用益气养血的药物,如黄芪、当归、白芍等。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内在环境,从根本上改善眼底病变的状况。
针灸也是中医眼科调理眼底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等,以及全身的相关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此外,艾灸、耳针等疗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眼底病变的调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推拿按摩在中医眼科调理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穴位,可以缓解眼部的疲劳和紧张,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增强眼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
同时,配合头部、颈部和肩部的按摩,可以改善全身的气血运行,为眼部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除了上述直接针对眼部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眼底病变治疗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例如,一些具有养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猪肝等,可以适当多吃;而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则应尽量少吃。
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治疗效果。
情志调节也是中医眼科调理眼底病变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最佳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最佳治疗方法1.眼底出血的定义眼底出血是一种由视网膜病变和本身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
全身性血管、血液性病变都可以从视网膜及其血管反应出来,同时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的出血性病变。
2.治疗原则出现眼底出血后首先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和精神紧张,做好血压、血糖等的控制。
目前现代医学采用激光疗法、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方法治疗,这些疗法在临床运用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恢复视力远不理想。
医以调理为主,主张全身辨证施治,对于眼底出血治疗效果非常不错,而且没有副作用,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都会首先考虑中医疗法。
3.西医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采用激光疗法,纤溶剂、抗血小板凝聚剂等方法治疗。
激光具有的波长的一致性、方向性好等优点,可以应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目标准确地针对眼球的不同组织发挥作用。
激光治疗眼底病为无痛性治疗,疗效确切,激光不是放射线,对人体无伤害,对正常的眼组织无损害,不需住院,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激光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或改善现有的视力,降低恶化的危险,减除失明的威胁,防止并发症,即使光凝很成功,以后的病情也可能复发,光凝后需定期复查。
激光疗法临床上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治疗已经存在的重生血管和控制病情,但不能阻止新的重生血管的形成,对瘀血的进一步吸收,恢复视力,预防病情反复发作,远不如中医药理想,目前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许多疾病,对眼底流血的治疗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用之不当,会发生副作用,根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的理论来指导用药比较好。
4.中医辨证施治就现代医学而言,眼底出血是眼科的常见病症,临床上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所致眼底出血较常见。
在我们的本科七版《中医眼科学》教材中也重视了辨病和中医辨证的结合,将眼底出血分归于“络损暴盲”、“络阻暴盲”、“视瞻昏渺”等疾病范畴中。
艾灸治疗干眼症
艾灸治疗干眼症
艾灸治疗干眼症
现代时尚IT一族整天趴在电脑前,老年人老花眼都容易患上干眼症治疗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目前临床很多医生用人工泪液的方式治疗干眼症,但是往往会导致很大的副作用,让眼睛产生依赖。
中医艾灸在治疗干眼症上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该尝试。
艾灸熏眼主要是利用一些活血的中药药物,通过艾灸释放的烟气,在眼下缓慢的熏治,同时对重点部位如耳穴、手穴进行点穴治疗。
眼睛对烟气的感知是非常明显的,用艾烟熏的方法可以直接调节局部的血管,让泪腺受到良好的刺激,致使眼泪流出来,反复多次以后,血液循环得到了很好的促进,干眼症的情况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在艾灸熏眼的时候,温度不能过高,必须由医生来掌控,熏治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为佳,这样的治疗必须坚持经常做,一般隔一天做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做一到两个疗程的时候,效果会很明显。
此外,针灸和耳间放血也是治疗干眼症的好搭档。
配合艾灸,再做一些穴位的针灸调节,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干眼症很多是由热症引起,因此,耳部放血的方法可以起到清热的作用,从而达到明目的效果。
专家提示:除了艾灸、针灸和耳部放血这几种治疗方式外,患者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决定了治疗的效果,患者平时必须注意用眼卫生,少看电视和电脑屏幕,保持健康的睡眠,此外一定要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多喝水,毕竟当身体的水分比较充足的时候,眼泪才有发挥的余地。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热烟或火热的艾绒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艾灸眼睛是一种特殊的艾灸方法,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但是,艾灸眼睛的方法需要特别注意,否则可能会对眼部造成伤害。
下面将介绍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艾条或艾灸器具。
艾条是一种中草药制成的圆柱形物,可以点燃后产生热烟,适合用于艾灸眼部。
而艾灸器具则是专门用于眼部艾灸的工具,可以控制温度和距离,更加安全可靠。
在进行艾灸眼睛之前,一定要确保选择了合适的艾条或艾灸器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准备艾灸的环境。
艾灸眼睛需要在一个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因为姿势不正确而影响到艾灸的效果。
同时,要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品,以免发生火灾事故。
艾灸眼睛的环境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高艾灸的效果,减少意外风险。
接下来,进行艾灸眼睛的操作。
首先点燃艾条或者打开艾灸器具,让热烟或热气产生。
然后将艾条或艾灸器具悬浮在离眼部适当距离的位置,注意不要让热烟或热气直接接触眼睛,以免造成烫伤。
艾灸眼睛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和情况适当调整。
艾灸的过程中,可以闭眼放松,让热烟或热气温和眼部,起到舒筋活络、明目益智的作用。
最后,艾灸眼睛后的注意事项。
艾灸眼睛之后,眼部可能会有些许灼热感或发红,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可以用清水或冰袋轻轻敷一下眼睛,有助于缓解不适。
另外,艾灸眼睛后要避免用力揉搓眼睛,以免引起眼部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同时,艾灸眼睛的频率也要适当控制,不宜过于频繁,一周一到两次即可。
如果眼部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艾灸眼睛是一种可以改善眼部健康的方法,但是在进行艾灸眼睛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对眼部造成伤害。
正确的艾灸眼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
希望大家在进行艾灸眼睛时能够谨慎小心,享受艾灸带来的益处。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热量和草药的作用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艾灸对于一些眼部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比如眼睛干涩、疲劳、视力下降等。
但是,艾灸眼睛是一项比较特殊的疗法,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首先,选择适合的艾条是十分重要的。
艾条是进行艾灸的工具,一般是由艾叶制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进行艾灸眼睛时,我们需要选择质地细腻、无杂质的艾条,以免对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
另外,艾条的温度也要适中,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眼睛。
其次,艾灸眼睛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每次艾灸眼睛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5分钟左右即可。
而且,艾灸的频率也不宜过高,一周进行1-2次即可。
过于频繁的艾灸可能会对眼睛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艾灸的时间和频率。
另外,艾灸眼睛的姿势也是需要注意的。
在进行艾灸眼睛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保持身体放松,眼睛闭合,避免眼睛直接暴露在艾条的热量下。
可以选择躺着或坐着,用手轻轻扶住艾条,避免其晃动和跌落。
最后,艾灸眼睛后需要保持眼睛的清洁和休息。
艾灸后,眼睛可能会有一定的热感,这是正常的反应。
但是,我们需要用清水轻轻清洁眼睛,保持眼部卫生。
另外,艾灸后也需要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和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
总的来说,艾灸眼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疗法,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选择适合的艾条,控制艾灸的时间和频率,注意艾灸的姿势,以及艾灸后的眼部护理和休息,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大家在进行艾灸眼睛时,能够注意这些细节,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保健效果。
中医眼底出血的治疗办法
中医眼底出血的治疗办法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旦眼睛出现问题就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眼睛也是身体中比较敏感的部位,一旦发病严重特别容易导致失明的现象,其中眼底出血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往往总是会让人眼睛的形象变得特别红,这样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对健康特别不利的,然而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我们想要得到彻底的治疗就不应该只把目标放在眼部,应该从彻底的全身进行调整,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中医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法。
中医眼底出血治疗方法眼底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且容易造成失明的眼底病。
本病具有吸收缓慢、疗程迁延、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的病理特点。
应用中药治疗本病,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将笔者治疗本病的体会略陈如下。
1 辨因施治善用传统煎剂眼底出血,审其病因主要有6个方面。
一是外伤出血:眼底结构精细,组织脆弱,任何轻微的损伤均可使血管破裂而出血;二是炎性出血:眼底血管因炎性刺激,血里的成分破壁而出;三是变性出血:眼底组织因变性疾患使血管脆性增加,凝血机制不良而出血;四是血管硬化出血:眼底动脉硬化,血管壁变厚,血流量减少,可使视网膜缺血,组织坏死出血;五是血管栓塞出血:眼底血管栓塞,血流无法通过,势必破壁外溢;六是压迫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血管,势必瘀阻出血。
凡血管因素和血液因素,诸如机械性创伤,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伤血管壁,变态反应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眼底出血。
其主要病理为眼底血管里的血液成分溢出血管壁外,包括血管破裂溢血和血管渗漏出血。
根据临床表现评审病因,可首选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滋养止血、收敛止血等方药水煎服治疗疗效较好。
凉血止血药兼有清热作用,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出血或兼有热象的出血,常用的药物有生地、玄参、大蓟、小蓟、槐花、藕节、白茅根、地榆、紫草、仙鹤草等;活血止血药兼有化瘀作用,可用于外伤或血管栓塞引起的出血,如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常用的药物有丹皮、丹参、茜草、三七、蒲黄、血竭、益母草、五灵脂、王不留行等;滋养止血药兼有滋补作用,可用于各种变性疾患引起的眼底出血或体质虚弱的出血患者,如贫血、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黄斑出血等,常用的药物有阿胶、荠莱、白及、骨碎补、旱莲草、花生皮、冬虫夏草等;收敛的炭类止血药兼有祛风清热、凉血止血等多方面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很广,这类药物经过炭化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性味,能散能收,能清能止,凡各种类型的出血,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均可选用,常用的药物有山栀炭、黄芩炭、生地炭、荆芥炭、艾叶炭、血余炭、棕榈炭、槐花炭、地榆炭、侧柏叶炭等。
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方法(详细)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眼底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且容易造成失明的眼底病。
本病具有吸收缓慢、疗程迁延、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的病理特点。
应用中药治疗本病,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将笔者治疗本病的体会略陈如下。
1 辨因施治善用传统煎剂眼底出血,审其病因主要有6个方面。
一是外伤出血:眼底结构精细,组织脆弱,任何轻微的损伤均可使血管破裂而出血;二是炎性出血:眼底血管因炎性刺激,血里的成分破壁而出;三是变性出血:眼底组织因变性疾患使血管脆性增加,凝血机制不良而出血;四是血管硬化出血:眼底动脉硬化,血管壁变厚,血流量减少,可使视网膜缺血,组织坏死出血;五是血管栓塞出血:眼底血管栓塞,血流无法通过,势必破壁外溢;六是压迫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血管,势必瘀阻出血。
凡血管因素和血液因素,诸如机械性创伤,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伤血管壁,变态反应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眼底出血。
其主要病理为眼底血管里的血液成分溢出血管壁外,包括血管破裂溢血和血管渗漏出血。
根据临床表现评审病因,可首选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滋养止血、收敛止血等方药水煎服治疗疗效较好。
凉血止血药兼有清热作用,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出血或兼有热象的出血,常用的药物有生地、玄参、大蓟、小蓟、槐花、藕节、白茅根、地榆、紫草、仙鹤草等;活血止血药兼有化瘀作用,可用于外伤或血管栓塞引起的出血,如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常用的药物有丹皮、丹参、茜草、三七、蒲黄、血竭、益母草、五灵脂、王不留行等;滋养止血药兼有滋补作用,可用于各种变性疾患引起的眼底出血或体质虚弱的出血患者,如贫血、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黄斑出血等,常用的药物有阿胶、荠莱、白及、骨碎补、旱莲草、花生皮、冬虫夏草等;收敛的炭类止血药兼有祛风清热、凉血止血等多方面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很广,这类药物经过炭化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性味,能散能收,能清能止,凡各种类型的出血,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均可选用,常用的药物有山栀炭、黄芩炭、生地炭、荆芥炭、艾叶炭、血余炭、棕榈炭、槐花炭、地榆炭、侧柏叶炭等。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艾灸眼睛需要非常小心谨慎,遵循下列步骤进行:
1. 选择合适的艾草,最好使用干艾草。
将艾草捏成一枚米粒大小的小球,放在火上烧热。
2. 在眼周围涂上一层保护霜或凡士林,以免艾草燃烧时烧伤皮肤。
3. 用手拿住艾草,将其移动到距离眼睛10-15厘米的位置处,然后缓慢移动艾草进行艾灸。
注意不要停留在任何一个位置,以免烧伤眼睛或导致过敏。
4. 艾灸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并且要每天艾灸1-2次,每次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5. 艾灸后,用温水冲洗眼睛并擦干。
请注意,艾灸眼睛对于有些人可能存在不适和风险,例如有眼部疾病、皮肤过敏或是面部肉芽肿等情况的人,均应禁止进行艾灸。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必须马上停止。
如果需要,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和药性传导到人体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艾灸眼睛却是一种极其特殊和需谨慎对待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艾灸眼睛时,必须要非常小心和谨慎,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艾灸眼睛的正确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艾草。
艾草是进行艾灸的必备材料,而对于艾灸眼睛来说,选择合适的艾草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应该选择新鲜、干燥、无杂质的艾草,以确保在燃烧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或杂质进入眼睛造成伤害。
同时,艾草的质地也要均匀,避免在艾灸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的热量,对眼睛造成不均匀的刺激。
其次,掌握正确的艾灸时间和温度。
艾灸眼睛的时间和温度控制非常关键,过短的时间和过低的温度可能无法产生治疗效果,而过长的时间和过高的温度则可能造成眼睛组织的损伤。
一般来说,艾灸眼睛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5分钟,温度应该在40-45摄氏度之间,可以通过手感或温度计来确保艾灸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再者,保持眼睛周围的清洁和安全。
在进行艾灸眼睛时,需要确保眼睛周围没有杂质和污物,以免在艾灸过程中进入眼睛引起感染或损伤。
同时,要确保艾灸时眼睛处于闭合状态,以避免热气和烟尘进入眼睛造成伤害。
在艾灸眼睛的过程中,最好由他人协助,以确保艾灸的安全和有效性。
最后,进行适当的眼部护理。
艾灸眼睛后,眼部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这时候可以适当进行眼部按摩和冷敷,以缓解不适感和促进眼部组织的恢复。
同时,艾灸后的24小时内,应该避免用水直接冲洗眼睛,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眼部不适。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或持续的疼痛,应该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部损伤。
总的来说,艾灸眼睛是一种需要非常谨慎对待的治疗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艾草,掌握正确的时间和温度,保持眼部清洁和安全,以及进行适当的眼部护理。
在进行艾灸眼睛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效果,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部损伤。
艾灸治疗斜眼的原理
艾灸治疗斜眼的原理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作用于人体,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治疗斜眼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和眼部肌肉的协调性,从而改善斜眼的症状。
下面详细介绍艾灸治疗斜眼的原理。
首先,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在灸热的刺激下,眼部的毛细血管会扩张,增加了血液供应,进一步促进眼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和废物的排泄。
这样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有助于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其次,艾灸还可以通过草药的作用改善斜眼的症状。
艾草具有温补疏通和理气活血的作用,可以通过熏蒸和草药的热量作用于眼部穴位和周围组织,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同时,艾草中的挥发性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经络途径被人体吸收,对整个身体产生调节作用。
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艾灸还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刺激眼部穴位,帮助调整和平衡眼部相关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加气血的供应,调整眼部肌肉的紧张度。
对于斜眼的病因多与肌肉协调性的失调有关,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促使肌肉放松,从而改善眼球的运动和调整眼部的水平度。
另外,艾草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消肿、镇痛等作用,可以缓解眼部的炎症和水肿,减轻眼部症状。
艾灸还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总之,艾灸治疗斜眼的原理主要包括通过艾草的药性和热量的作用,温热的刺激眼部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从而改善斜眼的症状。
然而在进行艾灸治疗斜眼时,需要综合考虑斜眼的具体病因和个人身体状况,避免不适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接受艾灸治疗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中医师的建议,遵循专业的指导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应,艾灸治疗眼底出血
艾灸可以治愈高血压,艾灸曲池和足三里,每天温和灸15分钟,只要坚持就可以治愈。
高血压要忌嘴,用艾灸灸足三里,绝骨,涌泉,坚持会有明显效果的前言:眼底出血是眼科常见的多发性内眼疾患,作者自1990年以来使用艾灸疗法治疗7例眼底出血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例10眼,男3例,女4例;年龄最小2 6岁,最大6 4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三周;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出血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2例,糖尿病眼底出血3例。
2 治疗方法手持点燃艾条,距穴位3cm~5cm悬灸,或切取3mm厚鲜姜片,贴于穴位上,点燃艾条,隔姜悬灸,以患者感温热为度,每穴灸15min,每天1次~2次,7d为一疗程。
取主穴:光明、承泣、太阳、三阴交、至阴;配穴:肝穴、肾穴、太溪、中脘、太冲、内关、足三里。
3
治疗结果3 1 疗效标准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无机化增殖物产生为痊愈;出血吸收5 0 %以上,部分机化增殖物产生为有效;出血吸收5 0 %以下,机化增殖物产生为无效。
3 2 治疗结果本组7例10眼经治疗均痊愈,其中3例治
疗1个疗程,4例治疗2个疗程而愈。
4 典型病例陈×× ,女,46岁,教师,因左眼视物模糊40d就诊,左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