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 青铜工艺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题:l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主备人:荆海霞学科:美术年级:五年级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不是很多,课前让学生搜集青铜器方面的材料。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作品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青铜器的发展史形成期、鼎盛期、转变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方面来欣赏青铜器的浑厚精美,珍爱我国的国宝艺术。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其心理、生理快速成长。
一方面,他们对知识性强、艺术性高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对周围事物、科学、艺术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对新事物的认识。
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
本课内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一切充满了神秘、新鲜和好奇,但青铜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认识几件著名的青铜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我国古代的青铜艺术。
通过欣赏和探究,感悟青铜艺术的精美,初步提高学生对青铜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
3、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悟青铜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学会从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青铜艺术,能用简短的美术语言进行评述。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启示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学习方法:欣赏讨论法、分组合作设疑解答法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前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滕州市张汪镇邓联小学荆海霞。
青铜工艺
《司母戊方鼎》
商代后期,高133.2厘米,器 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 重875公斤,形体之大,造型 之精,世所罕见,是世界绝 无仅有的国宝。现藏中国历 史博物馆。
簋 最早见于商代。西周时,簋和鼎配合使用,
成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簋多以偶数出现,并 有一套完整的使用制度。
<黄簋>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大克鼎》
(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 高 93厘米,重 201.5公斤,西周孝王时期。
《虢季子白盘》
[二]鼎盛期
(商晚期—西周早期 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宗法制
产生背景
宗法制在各个社会等级之间划分了一道不可 逾越的鸿沟,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 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 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 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为了保证宗 法制的实施,商周王朝还制定的与之相应的礼乐 制度。
礼乐制
礼:吉、凶、军、宾、嘉 乐:配合礼的乐章
按照这种制度,贵族一生无论是祭祀 鬼神、待人接物、还是进行政治、军事 活动,都要恪守符合等级观念的规范典 制。
礼器
是专用于祭祖、宴飨和其它主 要的礼仪场合,商周时期的统治者 们奉鬼神、讲天命,以为统治权力 是上天赐予。宣称自己是天子。还 认为有一个诸神的世界,它们对人 间具有支配力量,所以事事占卜, 频繁祭祖,祈求上帝或先祖神灵的 护佑,其实是维系其统治利益。青 铜礼器就是这一活动及其他礼仪活 动中的摆设及用器(道具)。
二、青铜工艺的分期及特点
【一】育成期
(商早期以前至公元前14世纪前)
【二】鼎盛期
(商晚期——西周早期 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二、奴隶社会的青铜工艺及十二章图案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青铜工艺一、商周历史背景(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发韧和源头。
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至三代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
夏是奴隶社会的开端,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高峰,在这之后的春秋则是奴隶社会的最终瓦解。
三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较之原始社会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故而全面推动了三代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制逐步衰弱、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发展的时代。
二、青铜器名称及种类1、烹饪器。
有鼎、甗、鬲几种A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但较少。
三足用来架火煮食,双耳可以穿杠(叫做铉)用以提取。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鼎字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著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宫村出土的,为商后期王室祭器,它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鼎,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长方形、立身、柱足,腹部主要纹样为饕餮纹,双耳为两虎食人纹,足为兽面纹,腹内壁铸铭纹“司母戊”,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个鼎形制雄伟,具有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
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器、一种礼器,它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
相传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此后成为传国的重器。
周成王平定商的叛乱后,把商代的传国九鼎移到洛邑。
秦攻西周,取九鼎,其一沉于泗水,故“泗水捞鼎”成为古代艺术作品常用的历史题材。
《左传》还记载有“问鼎”的故事。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势力日益强大,他野心勃勃,意欲取代周王而定天下。
一日,周定王派人为他举行欢迎之礼,典礼之中,楚王公然蔑视周王,“问鼎大小轻重”,当即将欢迎他的周王使节吓出一身冷汗。
楚王灭周的野心暴露无遗。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 流畅的环带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 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 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 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周青铜器的纹饰 周代青铜器纹饰: 窃曲纹。这是周代的一种重要的装饰纹样。一种适应装饰部位的要求而 变形的动物纹样,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以直 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形,但又未完全摆脱 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了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
周青铜器的纹饰 环带纹。是周代应用较多的一种。它组成波状连续的带状,以上下左右 的反复而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常用于器物的主要部位。
玉器的分类 3.璧。一种礼器。有多种。天子礼天用的是大壁,又称苍璧。 4.琮。是祭地的玉器。 5.璇玑。圆形,中有孔,周边有牙。 此外,还有玦、璜等玉器。
玉器的分类 2.璋。天子巡狩的时候用以祭祀山川用的。分大璋、中璋、小璋三种。 大璋祭祀大山川用,有纹饰;中璋,祭祀中山川用,没有纹饰; 小璋,祭祀小山川用,没有纹饰。
青铜器的分类 四、水器 匜。水器中新增加的品种,是注水的器皿,如同现今的瓢。它四足一鋬, 有流,以后由有足变为无足。
青铜器的分类 五、乐器 周代的青铜乐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和周代的礼乐制度有关。所谓礼 乐制度,实际上就是等级制度,反映了统治者的尊卑关系和等级特权。 一切视听言行,礼仪等,从生活方式到政治活动,都要合乎礼乐制度。 钟。商代人拿手里敲打的钲,这时已改为悬挂的钟。编钟是由一系列大 小不等的钟挂在一个架上。能发出不同的音律,其铭文有单篇的,也有 合而成篇的。
中国青铜器精讲ppt课件
• 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
•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 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这和当时王室衰微而 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
• ②地域风格的形成。
• 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 ,北方、西南方、东南方等几处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
饰除了延续春秋中晚 期的纹样外,还出现 了农桑、弋射、宴饮、 攻城等内容装饰。
完整版ppt课件
几何纹: 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 饰纹样主要以几何纹 样为主,蟠虺纹、蟠 蛎纹进一步简化,几 何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装饰手法: 以镶嵌、鎏金、针刻 为主。
19
完整版ppt课件
20
4.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造型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
17
2.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铸模法
依旧沿用商周 时期的。
分铸法 技术达到顶峰。
失蜡法
是铸造精美青 铜器的主要方 法。
完整版ppt课件
18
3.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动物纹: 一改商周时期以兽
面等传统动物题材, 新的装饰题材围绕龙 或龙的变体,即蟠螭、 蟠虺。
人纹: 战国时期青铜器装
矛、斧、刀、矢、镞
完整版ppt课件
8
完整版ppt课件
9
4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继承了原始社会时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某些特征。
1.动物纹样
2.几何纹样
完整版ppt课件
10
1.动物纹样
1.饕餮纹: 龙角纹 、曲折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形
青铜器的工艺特征
在商周青铜器中,食器、酒器、乐器、水器等,不是一般的日用品,而是奴隶社会礼仪秩序的重要体现者。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其礼巫功能日渐褪去,而渐渐成为一种兼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工艺品;其颇具宗教和礼治意味的形式日渐图案化、装饰化,不再令人起敬令人恐怖,而因其金属造型和材料的可塑性,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形式语言,具有了空间韵味与浓重的艺术情趣。
由此,中国青铜艺术,在精神观念上较完整地保持着中国古代社会风貌,而其制作与艺术表现已具有相当成熟的铸造技术和艺术风格。
下面,我就青铜工艺的艺术特征和技术特征管窥一二:一、青铜工艺的艺术特征中国铜器造型丰富,品相繁多,面貌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而商周青铜器多姿的形态、多彩的纹饰,艺术特征尤为明显,不但为研究上古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形成并影响着中国造型艺术的风格。
一、象形表意《易传》云:“圣人以见天下之赜,而以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象形取意,是对审美经验进行直观概括与形象喻示,从而构成具象化的美学范畴,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无论多么抽象的命题,中国人总是能够用具象予以表述,把极纯粹的抽象的范畴用图形、具象事物之象来象征和比喻,这是中国古代先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这种取象表意的思维特征,在艺术领域表现最为明显,造型艺术如此,诗歌、乐曲等非造型艺术也是如此,由此造就了其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
拟容取心、象其物宜,这是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意象特征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是在青铜时代成熟起来的,取象表意决定了青铜艺术的两个方面的特征:程式和装饰,程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意的需要,而装饰特征也以取象表意为生成前提的。
青铜艺术造型的目的在于表意,并不严格遵循现实形象,而是依照一定的造型法则,使形象图案化,并且一些非自然界的神化形象也是用这种方式成象的。
青铜艺术装饰是由一系列具有形象独立的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大致可分为抽象纹样和具象纹样两种:具象纹样可分为自然形象和神化形象两种,自然形象主要是羊、牛、猪、象、蝉等,神化形象是人为创造的具象形象如饕餮、龙、凤等,抽象形象主要是几何样式的乳钉纹、弦纹、云雷纹、冏纹、回纹等,这些装饰元素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构成一件件青铜艺术的整体气象。
七年级历史上册 2.2 精湛的青铜器教案 中图版 (2)
第2课精湛的青铜器-、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盂鼎、大克鼎等商、周著名青铜器的形制特征和重要历史价值。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搜集、展示各类青铜器的外形图片来感知、归纳青铜器的分类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和资料查询及初步判断能力;通过教师对相关分类标准的介绍认识青铜器的分类概况,学会分辨鼎、尊、爵等典型器物;通过使用合范铸造方法浇铸的操作尝试,了解合范铸造方法的原理和简单操作,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合范铸造方法原理的了解和简单浇铸操作的尝试,认识我国古代工匠的杰出才智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对商、周著名青铜器的了解,认识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文明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要点重点: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人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克鼎等商、周著名青铜器。
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和分类概况;青铜器纹饰的主要类型、含义、用途;鼎、尊、爵等主要礼器的典型器物型制特征和用途。
合范铸造方法的原理和简单操的学校应指导学生尝试使用此法进行浇铸的操作。
难点: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使用范围所反映的社会意识与存在状况;合范铸造方法的原理和简单操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面,有我国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里珍藏着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你知道这是哪个时代的杰作吗?青铜器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第2课——《精湛的青铜器》。
讲授新课:1、让学生看书P28页司母戊鼎的图片和书29页的四羊方尊的图片,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2、老师简介青铜器的一般制作工艺:(一)塑模:将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
青铜艺术
第二章青铜艺术(3学时)(约公元前21世纪——476 年BC)[知识点提示]:(一)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二)青铜器装饰纹样;(三)青铜雕塑;(四)青铜铭文;(五)甲骨文。
[重、难点提示]:重点阐述我国奴隶制社会对造型艺术发展的影响,介绍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青铜时代与青铜艺术概况一、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夏代:约BC 21世纪—BC 16世纪先秦商代:BC 16世纪—BC 11世纪西周:约BC 11世纪—BC 771年周代春秋:约BC 770年—BC 476年东周战国:BC 475年—BC 221年二、青铜器在奴隶社会美术中的主导地位:先秦时代各类美术尚未充分展开,代表这一时代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地反映在青铜艺术上。
青铜艺术是继原始时代的彩陶、黑陶之后,出现在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三、青铜艺术的社会功能:1、青铜器和青铜艺术▲青铜艺术即是指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及装饰纹样所形成的艺术特色。
●青铜器主要指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铜、锡或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物。
●青铜艺术:从青铜的造型、纹样和铸造技术看,是雕塑、绘画、图案等工艺美术和书法艺术等的综合美术体。
●青铜礼器:又称“彝器”,西周奴隶主阶级用于祭祀、丧葬、朝聘、饮宴、征伐、婚冠的青铜器皿。
指青铜器中的鼎、簋(guǐ)、觚(gū)、豆、钟、镈(bó)等,反映了一套等级差别的礼制,即所谓“藏礼于器”。
●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
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
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甚不一致。
至秦代始归于统一。
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①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yuè)、镞(zú)(箭头)、铲、凿等;②食器:鼎、鬲(lì)、簋(guǐ)(毁)、豆等;③酒器:爵、角、斝(jiǎ)、觚(gū)、觯(zhì)、尊、卣(yǒu)、盉(hé)、壶、觥(gōng)、罍(léi)、彝和造型作各种鸟兽形者等;④水器:盘、盂等,壶亦用于盛水;⑤乐器:钲(zhēng)、铙(náo)、钟、鼓等;⑥附饰:车饰、马饰、衣带饰等。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54张PPT)
No
谢谢!
Image
莲 鹤 方 壶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观察分析---青铜器在造型上有哪些变化?
(商)
(西周)
(春秋)
时代 艺术品 器型 特点
足形
艺术 特征
铭文
商
周
春秋
各时期青铜器对比分析
青铜器 代 表
器形 鼎耳 鼎腹
司母戊 方鼎
直立
方形
大盂鼎 外翻 半球
莲鹤 方壶
饕餮纹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思考:
饕餮纹表现了狰狞的、想象中的猛兽形象。 大家觉得这种纹饰为什么会在商代成为主 要的纹饰?
思 考
饕餮纹饰的变化
与
交
流
No Image
夏朝
简单的线描
商朝
复杂神秘
西周
繁复、有多层装饰、崇高之感
春秋战国
简单、清新、自然
社会原因
朝代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总结
1、“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分析的主要是美术 如何被利用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2、用美术作为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的方式有 很多,规范青铜器的使用数量、种类以及将 造型和纹饰作为威慑的力量是其中比较有代 表性的方式。
3、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较小,更 多的受到了统治阶级思想的制约,反映了统治 阶层的要求。
社会
奴隶社会的鼎盛 时期,鼎成为权
力的象征
德政
用途 祭祀 祭礼
诸侯争霸 生活 工艺
青铜工艺的特点
青铜工艺的特点
青铜工艺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古代工艺,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古朴典雅:青铜工艺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简约,形式上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作品中常使用动植物、人物等自然和生活元素,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独特见解。
2. 融合多种技艺:青铜工艺包括铸造、雕刻、打磨、上色等多个工艺步骤,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的技法才能完成。
艺术家常通过雕刻、刻线等方式给青铜作品增添更多立体感和细节。
3. 耐久耐腐蚀:青铜作品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也是古代青铜器能够在现代得以传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蕴含历史与文化:青铜工艺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古代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也是古代文明的见证和代表。
5. 手工制作:青铜工艺大多需要经过手工制作,从铸造到雕刻再到打磨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艺术家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
因此,每件青铜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总的来说,青铜工艺具有古朴典雅、融合多种技艺、耐久耐腐蚀、蕴含历史与文化以及手工制作等特点,使其成为了古代文明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西周青铜工艺技术
西周青铜工艺技术西周青铜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青铜制作技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学。
西周时期,青铜工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
首先,西周青铜工艺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铸造法”。
在青铜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铸造的方法,先用沙土塑造最外形,然后填充液态青铜,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即成。
这样的铸造法使得青铜器的形状更加规整,质地更加坚实。
而且,铸造法还能制作出大型的青铜器,比如华丽的大鼎,体现了古人对青铜器雕刻艺术的高度追求。
铸造法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青铜器的制作效率,还使得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精细。
其次,西周青铜工艺技术采用了“酸洗法”来进行表面处理。
在制作青铜器的过程中,会出现铜干酸化的现象,导致表面出现氧化或者斑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尝试用酸来清洗青铜器表面,从而使青铜器恢复原来的光泽。
这种酸洗法不仅可以去除铜干的氧化层,还能使青铜器更加亮丽。
这种技术的运用,使得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具有了独特的光泽度和色彩,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瑰宝。
再次,西周青铜工艺技术还注重青铜器的装饰。
在青铜器上,经常可以看到雕刻精美的纹饰,比如神兽、云纹等。
古人运用线条与图案的变化,使青铜器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立体感。
而且,在铜的表面上,还可以看到有色琉璃的装饰,使青铜器更显华丽。
这种装饰技术的运用,使青铜器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人们的艺术享受。
最后,西周青铜工艺技术还注重青铜器的功能性。
青铜器不仅仅是用来装饰的艺术品,更多的是用来实用,体现了人们生活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用途,青铜器还分为各种形制,比如鼎、壶、钟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外观华丽,而且设计巧妙,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功能的追求。
这种功能性的设计,使得青铜器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总之,西周青铜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工艺技术中的瑰宝,代表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学。
通过铸造法、酸洗法、装饰技术和功能性设计,西周青铜工艺技术使得青铜器具有了更高的制作精度和艺术价值,成为了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遗产。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它的制造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流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选择材料青铜器主要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混合而成,其中铜的含量最高,锡的含量次之,铅的含量最少。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纯净的铜、锡和铅,这些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
二、熔炼将铜、锡和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特制的高温炉中进行熔炼。
这个过程需要掌握适宜的熔炼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混合均匀、质量稳定。
三、浇注熔化后的金属液态物质需要迅速地倒入青铜器的模具中,这个过程称为浇注。
为了保证浇注的质量,需要精心设计模具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制定合理的浇注时间。
四、打磨和整形将浇注出来的青铜器取出模具后,需要进行打磨和整形的处理。
这个过程需要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需要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将青铜器的表面打磨平滑,并使其达到预定的形状和尺寸。
五、雕刻和镶嵌在完成青铜器的形状和尺寸后,需要在其表面进行雕刻和镶嵌的处理。
青铜器的雕刻和镶嵌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工艺技能,如细致的雕刻、精密的镶嵌和精湛的铸造技术。
这些技术都需要高超的技能和严格的工艺控制,才能确保制造出符合预期的高质量青铜器。
六、表面处理和烤漆完成雕刻和镶嵌后,需要对青铜器进行表面处理和烤漆的处理,以达到美化和防腐的效果。
这个过程需要掌握专业技能和环境条件,以百分百的准确度和精度处理青铜器,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总体来看,青铜器的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把控每一个环节,才能做到质量稳定、形状美观,达到预期的效果。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化价值。
青铜的工艺技术
青铜的工艺技术青铜是一种古老的合金,一般指铜和锡的合金。
青铜相比于纯铜具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因此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制造工具、武器和艺术品等。
青铜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制作青铜的主要原料是铜和锡。
在制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铜和锡的矿石,经过熔炼和提纯的过程,获得纯净的金属。
2. 配料和熔炼:将所需的铜和锡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并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熔炼。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炉内温度和配料比例,以保证获得合适的合金成分。
3. 铸造:将熔化的青铜液体倒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待冷却凝固后取出,得到铜件。
铸造是制作青铜制品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器物。
4. 锻造和拉制:铸造得到的青铜件还需要经过锻造和拉制等工艺,以改善其机械性能。
锻造是指在受热的青铜件上施加压力,改变其形状和晶体结构;拉制是指通过拉力使青铜板材或管材变薄并延长,以获得所需的材料形状和尺寸。
5. 表面处理和装饰:青铜制品一般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装饰,以增加其美观性。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抛光、蚀刻、烧焦等,装饰可以使用雕刻、浮雕、镶嵌等工艺进行。
青铜的工艺技术在古代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古代青铜文化。
比如在中国,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达到了巅峰,制作工艺精湛,器型独特,铸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青铜器一直是古代贵族社会中的重要文化象征,也成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遗产。
如今,虽然青铜已经被更先进的合金材料所取代,但青铜工艺技术却从未被遗忘。
在很多地区,仍然有工匠们使用古老的青铜工艺制作艺术品,如鼎、琴、剑等,以保持这种传统的技艺。
总而言之,青铜的工艺技术深深地融入了古代文明之中,是人们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虽然如今青铜的应用范围已经有所限制,但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价值使得青铜工艺技术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青铜工艺之美美术教案
青铜工艺之美美术教案青铜工艺之美——美术教案近年来,国内文化艺术复兴运动呼声渐起。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工艺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无论是在美术教学还是美术创作中,青铜工艺都蕴含了极具魅力的艺术价值。
本文尝试以青铜工艺为主题,探讨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发掘和传承青铜工艺之美。
一、青铜工艺的特点和意义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玉石、漆器等众多工艺品之一,它具有优美的外形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瑰宝。
青铜工艺品具有多种特点。
首先,它们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形神兼备。
其次,青铜工艺品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保值性,同时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文化特征。
青铜工艺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文化、审美和历史价值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
青铜器的创作和使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青铜器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能够代表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特征。
青铜器制造技术和艺术气息,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青铜工艺和创作青铜工艺品,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拓展和发展。
二、青铜工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 青铜影像的运用青铜影像指的是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图案,其一般是与社会、经济、历史、神话、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可以借鉴青铜器上的图案进行创意绘画。
这不仅可以学习到青铜器上的古代艺术技法,同时可以运用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能力,创造出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2. 青铜物件的考察和制作青铜工艺品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其中包括器皿、炉、铜鼓、铜车马以及动物造型等。
在美术教育中,可以借助青铜器的考察和观摩,让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工艺的制作工艺和技法,进一步掌握材料、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表现方法。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特性,通过切割、折叠、翻边、压花等方式进行造型,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出具有个性、独特性的青铜工艺品。
3. 青铜工艺的应用和推广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青铜工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青铜工艺的历史和特点
青铜工艺的历史和特点
青铜工艺是一种古老的金属加工工艺,起源于约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青铜时代。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适合制作器物。
青铜工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
青铜工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铸造技术:青铜工艺的主要技术是铸造。
铸造是将熔化的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待其凝固后形成器物的制作方法。
这种技术简便易行,可制作出各种形状复杂的器物。
2. 花纹纹饰:青铜器常常使用雕刻、浮雕等手法进行装饰,以花纹纹饰为主要特点。
青铜器上的花纹纹饰丰富多样,包括神话故事、动植物等各种图案,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3. 祭祀功能:古代青铜器常用于祭祀活动。
青铜器在古代宗教信仰、祭祀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宗教仪式的重要道具和神圣信物。
4. 高度实用性:青铜工艺制作的器物具有高度实用性,适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青铜器可作为工具、器皿以及农具等使用,广泛应用于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青铜工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瑰宝之一。
虽然现代人们使用的器物大多是现代工业制造的产品,但青铜工艺作为一种传
统工艺,仍然在一些地方得以保留和传承,向世人展示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学美术《青铜工艺之美》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青铜工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感到非常惊奇,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展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品,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青铜艺术的美,还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在讲解青铜工艺的基本概念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失蜡法等制作工艺感到困惑。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工艺流程。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似乎效果不错,学生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他们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青铜器的分类和艺术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故事和实物图片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青铜工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青铜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模拟青铜器的设计和绘制过程,体验青铜工艺的基本原理。
-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解读:青铜器上的纹饰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创意作品的创新设计:学生在设计青铜风格作品时,可能面临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意结合的挑战。
-专业术语的掌握与应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青铜器的艺术特征,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举例解释: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制作的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青铜工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幼儿园优质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和最主要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几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
难点:青铜的含义、成分及铸造工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学生读课文引言。
2。
教师出示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图片,由学生介绍其特点[三足双耳,腹略鼓,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
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等。
教师点明: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变成烧香的工具[看搜集到的香炉]。
最早的鼎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它是怎样制造的?让我们一起去解开那神秘的一页。
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教师出示问题组,布置学生阅读“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一目,点明青铜是一种铜锡铅合金,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什么叫青铜器?可讨论、合作回答。
——教师板书2、什么叫青铜时代?讨论、合作回答。
—教师板书,稍着归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3、如果我们现在要按照商周时期的工艺来做青铜器,应该怎样做?课堂讨论回答。
4、展示人教版图片“制造青铜器”,说明商周时期大型青铜器的生产情况。
(二)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教师布置学生阅读“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一目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种类,并按一定标准加以归类。
名词解释青铜工艺的特点
名词解释青铜工艺的特点青铜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是以青铜为材料,通过一系列精湛的技术加工制作而成的艺术品。
青铜工艺凭借其独特的特点,在古代中国曾经达到了巅峰,并流传至今。
本文将对青铜工艺的特点进行解释。
首先,青铜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青铜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对青铜器表面的铸造、雕刻等技术处理,艺术家可以将各种形态、纹饰等元素刻画得十分逼真,使得青铜器呈现出令人赞叹的艺术价值。
例如,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云纹、雷纹等独特的纹饰,以及其所呈现出的动感和韵律感,都是青铜工艺的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其次,青铜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约2500年的商朝晚期,在此后的周、秦、汉等朝代,青铜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些古代青铜器在形态、纹饰、器型等方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青铜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青铜工艺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技术。
青铜工艺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它包括了多个环节的制作过程,如铸造、加工、打磨、雕刻等。
其中,青铜铸造是青铜工艺的核心技术,通过这项技术,青铜器得以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和质感。
青铜打磨则是对已铸造好的青铜器进行处理,使其光洁平滑,增加质感。
青铜雕刻是对青铜器表面进行细腻的雕琢,增添更多的艺术元素。
这些工艺技术的运用,使得青铜器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工艺价值。
另外,青铜工艺也具有持久的耐久性。
青铜是一种坚固耐用的材料,不易腐蚀和破损。
在古代,青铜器往往被用作祭祀、礼器或陪葬品等,它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保存和传承。
因此,青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注重美观和装饰,还注重制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这使得青铜器在历经千年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完好无损,并且能够传承给后人。
最后,青铜工艺还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介绍
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介绍编者按:青铜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但那个时代的青铜器的精巧工艺与优美雄伟的造型至今仍具有巨大的魅力。
我们是世界上具有“绵远流长”特色的伟大民族。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古老而历史又从未中断过的国家和民族。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夏商周三代,中经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上溯几千年甚至百万年都可以找到历史的依据和根源。
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或六大文明区的古老民族和国家中,我国是唯一源远流长、一直土生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国家和民族。
我国的文字也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中华文明久经考验,无数个世纪始终熠熠发光,正因为她具有深扎的根和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应当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使她发扬光大,永放光彩。
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我们的祖先为祖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寻找石料制造石制工具和农具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种自然铜石,叫做红铜,也称纯铜。
红铜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延展性,因而它容易被人们重视和利用。
但红铜质地软,开始人们用这些天然铜铸成小型工具或装饰品之类。
在锻打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金属的特点与性能,为青铜器的创制发明提供了经验。
后来,人们又发现可以从孔雀石中冶炼出铜,经过长期实践,又掌握了在冶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锡以降低铜的熔点,增加铜的硬度,从而炼出了青铜。
①青铜就是铜锡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称为青铜文化。
狭义地说,则青铜工艺和青铜制品所涉及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
我国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青铜工艺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青铜器:主要指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采用铜锡或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物。
包括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的发展:夏——战国,战国以后冶铁的发展,制陶技术的提高,漆器的使用,逐渐代替了青铜器的使用。
商代青铜器:酒器的组合,以祭祀用器为主,宗教的性质。
周代青铜器:食器的组合,以礼器为主,人事的意义
春秋战国青铜器:生活日用器,实用品种增多。
模:泥模法、蜡模法(失蜡法)、外范、内范、陶范法、将军盔
制造工艺:浑铸、分铸、焊接、镶嵌、失蜡法
装饰工艺:模印、刻划、镶嵌、金银错
第一部分夏
“二里头文化”,也称洛达庙文化,是介于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
最早发掘与郑州洛达庙,范围最广是在偃师二里头。
二里头文化进入了青铜时代。
铜爵13.3厘米,平底束腰,流尾较长,把上有镂孔。
第二部分商
一、造型
多采用安定而庄重的直线,装饰图案对称而规整,是威严、神秘、慑服的反应。
商早期:模仿陶器,壁薄,多平底,锥柱状足,装饰花纹线条粗笨,结构简单,多为单层商晚期:壁厚,装饰花纹精细复杂,多层花纹,形成主纹和地纹,地纹多用回纹。
1、烹饪器:
1)鼎(煮肉),多为圆体三足,也有方体四足,
“杜岭方鼎”早期腹部较深,两耳立于口缘,足成锥形。
“司母戊大鼎”晚期腹径下移,足成圆柱形。
鼎足空心,倒立浇铸。
1939年
安阳武官村出土,875公斤,高133cm,长110cm,宽78cm。
采用分铸法铸造。
传禹铸九鼎,以像九州。
定鼎郏鄏(周成王洛邑王城)、画像石泗水捞鼎、问鼎(《左
传》)
2)甗(演),(上甑(赠)和下鬲(力),蒸锅)
妇好三联铜甗,商代
3)鬲((力)煮粥器,《尔雅》鼎款足者谓之鬲)
2、食器:簋(轨,),盛黍稷等食物。
相当于碗,产生于商代后期。
早期碗形圆足,后
加盖。
3、酒器:(“商人尚酒”)
1)爵、
2)斝(贾)、
3)角、
4)觚、
5)觯(至)专门用于酬客或罚饮射之不胜者。
(爵、斝、角、觚、觯合称为五爵)6)壶、
7)卣(又)、
8)罍(雷)、有方形和圆形,方形只流行于商代。
9)觥、
10)盉、
11)尊、
12)彝
4、水器:
1)鉴,形同现代盆,作用有四,
2)盘
5、杂器:禁、俎、匕
6、兵器:戈、矛、斧、刀、矢镞
7、乐器:饶
8、工具:铲、斧、刀、削
二、装饰
1、工艺装饰的意义:商代迷信鬼神,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2、纹样:饕餮纹(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动物纹(象、犀、兔、鸟、龟)、几
何纹(回纹、乳钉纹、方格纹、连珠纹、弦纹)
1)饕餮纹:殷商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
出处:《吕氏春秋》、《左传》一种凶贪的怪物。
北宋以后金石学家一饕餮命
名沿用至今。
意义:通生死、避邪驱鬼、戒之在贪、象征威猛、勇敢、公正,祭神。
2)回纹:对采用主文和地纹相结合的方法,构成单独纹样,装饰在器物主要部分。
圆形回纹为“云纹”,方形回纹为“雷纹”,合称“云雷纹”
三、装饰艺术特点
1、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采用对称格式。
3、主纹与地纹的结合。
4、“三叠法”的装饰方法。
三叠法,即三层花纹。
除主纹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四、代表作品:
1、杜岭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商早期(1974年河南郑州张寨南街杜岭土冈出土),
2件。
2、司母戊鼎商后期
3、妇好三联甗商后期
4、妇好偶方彝商后期
5、四羊方尊商晚期
第三部分西周
西周青铜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特点,后期(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身特点。
一、造型
1、烹饪器:鼎、甗、鬲
2、食器:
1)簋(增加耳、盖,圈足三足组合应用)
2)豆(盛肉酱、咸菜)铜豆始于西周
3)簠(辅,盛稻粮)开始于西周后期。
4)盨(许,)西周新器形
3、酒器:周禁酒
5)爵,西周后期消失
6)斝、
7)觚、
8)觯、
9)壶
5、水器:
匜(移,瓢)西周新增的水器。
6、乐器:有所发展,得益于西周的礼乐制度。
钟、镈
特钟
编钟(甬、干、枚)
《考工记》:六(木、金、皮革、陶、画、雕)种工艺,三十多个工种。
二、装饰
1、特点:
1)周代装饰纹样以窃曲纹为主。
打破直线和对称的传统,成S形,圆中带方,方中带圆是其纹饰特点。
2)不用地纹装饰,总的艺术风格质朴洗炼,疏朗畅达,赋予韵律感,有节奏美。
3)器体薄,刻有长篇铭文。
4)不同于商代的单独纹样,运用了带状的二方连续。
2、纹样:窃曲纹、鸟纹、环带纹、重环纹、垂鳞纹、瓦纹(也称“横线纹”)
三、列鼎制度
周人重德,强调礼治,礼治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装饰上强调秩序感。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元士三鼎
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大夫四簋、士二簋
天子二十六豆,公十六豆,诸侯十二豆
四、代表作品:
1、毛公鼎西周晚期497个铭文
2、大盂鼎西周最大的鼎,刻有291个铭文,记载周康王向盂下达命令
3、勿鼎:410个铭文,记录1马+1丝=5个奴隶,清末毁于兵火。
4、虢季子白盘:周宣王制作,西周大器。
铭文111字,记载虢季子白抗击外族有功,
王举行宴会庆功和赞扬。
第四部分春秋战国
商代是酒器的组合,祭祀用器为主,周代是食器的组合,礼器为主。
春秋战国钟鸣鼎食的组合,生活日用器方面发展。
一、造型
1、鼎的变化
2、新品种
1)敦(盛黍稷的食器)
2)钫(方壶)
二、装饰纹样
1、印纹工艺,采用了模印方法,春秋比较疏简,战国趋向繁缛。
2、摆脱了宗教神秘的气氛,动物纹样进一步抽象,变成几何纹。
新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
宴乐、射猎、战争的题材
3、四方连续纹样
4、蟠螭纹,蟠是缠绕叠压,螭是无角的小龙。
后期流行蟠虺(惠,小蛇)纹。
三加工工艺
1、在商、周时代的浑铸,发展为分铸,采用了焊接、镶嵌、蜡模等新技术新方法。
2、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新创造,即在铜器上划纹,产生细如发丝
的线条,并在刻划的阴文中,红铜丝或金银细丝镶嵌出各种图案纹样,再用错石磨错平滑,这种用金银细丝的镶嵌工艺,称为金银错。
3、鎏金:p92
4、镂空“失蜡法”
青铜器艺术特点比较表
四、主要作品
1、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
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
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春秋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
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郭沫若先生称道壶盖之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之总的风格与趋向。
当此之时,旧的礼制迅速崩溃,新的观念正在形成。
表现在青铜艺术上,也正开创一代新风,故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
2、错金银蟠螭纹镜战国
3、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战国
4、宴乐水陆攻占纹铜壶
5、宴乐渔猎攻占纹铜壶
6、战国曾侯乙墓铜尊铜盘1977年湖北随县
二、陶瓷
商
1、灰陶:商代大量出现,陶胎较硬,耐用。
装饰简朴粗略,篮纹、绳纹、旋纹为主,
增加了牢固程度。
2、白陶:商代出现,采用高岭土,饕餮纹、夔纹、回纹等。
温度、硬度低于硬陶。
3、釉陶(原始瓷器):商代出现,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成灰白色。
胎土、釉料的化学
元素与瓷器近似。
春秋战国:
4、暗纹陶:产生在春秋时期,又称“砑花陶”,是指采用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
纹的陶器。
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隐约可见。
5、彩绘陶:始于春秋时期,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是在烧成后的陶坯上画花,花纹
易于脱落。
彩绘陶主要用于明器,延续到两汉时期。
6、几何印纹硬陶:战国时期在浙江绍兴等地发现,烧结温度较高。
胎成紫色或紫黑色。
7、原始青瓷:商代出现,战国时期增多。
8、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