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教案)精编版
初中青铜器教案
初中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青铜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4)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2)通过分析青铜器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比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1)介绍青铜器的定义: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器物。
(2)讲述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约4000多年。
(3)介绍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夏、商、西周三个时期。
2. 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夏朝青铜器: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特点为简朴、实用。
(2)商朝青铜器:以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特点为精美、神秘。
(3)西周青铜器:以周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特点为规范、庄重。
3. 甲骨文的出现与汉字演变(1)甲骨文的起源:商朝晚期,用于占卜和记事。
(2)甲骨文的特点:符号简单、线条粗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4. 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1)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今天的汉字虽历经演变,但仍保留着甲骨文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认识。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青铜器吗?它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教学环节:(1)讲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青铜器的魅力。
(2)分析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艺术。
(3)介绍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和意义,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美术教案《青铜器》(通用)-2024鲜版
繁复之美
青铜器纹饰繁复细腻,通过多 层次、多变化的构图和线条表 现出华丽繁复的艺术风格。
象征之美
纹饰的象征意义赋予了青铜器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4
04
青铜器铸造工艺
2024/3/28
15
铸造方法
2024/3/28
失蜡法
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 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 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2024/3/28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经济 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热 门藏品。
22
市场行情
拍卖市场
近年来,青铜器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十分抢眼,成交价不断刷新纪录。
私下交易
除了拍卖市场外,青铜器在私下交易市场上也十分活跃,但需要注意真伪和价格问题。
2024/3/28
投资前景
制内范
将制外范使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 薄层,再用火烤干,制成内范。刮去 的厚度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
2024/3/28
17
工艺流程
2024/3/28
合范
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 块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合拢后, 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 留下一个浇注孔。
浇铸
将化合均匀的铜液从浇注孔灌入 ,等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 内范,将所铸的铜器取出。
浑铸法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法。其范块组合有二合、三合、 甚至多合。浑铸法铸成器物全身无一处断痕,器身可留出很 多空白以安置活动构件,使青铜器产生复杂的变化。
16
工艺流程
制模
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青铜器教案目标:1.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地位;2.认识青铜器的功能和制作工艺;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造力;4.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地位;2.认识青铜器的功能和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1.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2.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地位。
2.提问:“你们知道青铜器有什么功能?为什么青铜器被称为古代文明的瑰宝?”二、学习(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功能,如礼器、乐器、兵器等。
2.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如铸造、刻画、鎏金等。
3.展示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并解释其功能和制作工艺。
三、观察与分析(15分钟)1.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青铜器,并回答教师提问,描述其外形、纹饰、功能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四、创造(15分钟)1.学生仿照青铜器的样式,设计并绘制自己的青铜器图案。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和纹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设计的青铜器图案,并解释设计的理念和意义。
2.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每个学生的设计,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对青铜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青铜器的图片或展示;2.绘图纸和彩色笔。
教学延伸:1.安排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深入了解更多的青铜器;2.组织学生参加青铜器制作工作坊,亲自体验制作工艺;3.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青铜器模型,加深对制作工艺的理解。
高中美术《 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二章《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第二节《材质与肌理》中的青铜器部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提高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青铜器图片、青铜器模型。
学具:美术鉴赏笔记本、画笔、颜料、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代表了哪个时期的文化?”2. 新课内容:(1)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
(2)分析青铜器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
3. 实践活动:4. 例题讲解:以《后母戊方鼎》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件青铜器作品进行分析,并运用美术术语进行评价。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七、板书设计1. 高中美术鉴赏——《青铜器》2. 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背景(2)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青铜器在美术史上的地位3. 结构:总分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四羊方尊》(2)《大盂鼎》2. 答案:(1)作品:《四羊方尊》艺术特点:造型庄重,纹饰繁复,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作品:《大盂鼎》艺术特点:造型古朴,纹饰简洁,线条遒劲,展现了商代青铜器的雄浑大气。
第三讲 青铜器-教学教案
第三讲青铜器-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理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文化意义;3. 学习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特点;4.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的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回顾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特点;3. 欣赏青铜器的艺术价值;4.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的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青铜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相关的书籍和杂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铜器,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我们将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学习分析它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特点。
最后,我们还将欣赏一些经典的青铜器作品,并培养我们对青铜器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讲授(30分钟)1. 回顾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0分钟)- 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和分类;- 讲述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其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文化意义。
2. 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特点(15分钟)-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铸模和锻打等;- 分析青铜器的装饰特点,如神话故事、生活场景和动植物纹饰等。
3. 欣赏青铜器的艺术价值(5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青铜器作品,向学生介绍它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和品味青铜器的美。
三、实践(40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件青铜器作品进行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该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艺术价值;-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
2. 教师点评和总结(20分钟)- 教师对每组汇报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青铜器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课堂延伸(10分钟)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杂志,深入了解青铜器的知识和欣赏青铜器的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亲自欣赏真品青铜器,加深对其的认识。
幼儿园科学教案青铜器
幼儿园科学教案:青铜器一、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青铜器,通过学习青铜器的材料、制作和历史背景,帮助幼儿了解古代文明和科学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青铜器的材料和制作2.1 青铜器的材料青铜器是由铜和锡这两种金属合金制成的。
铜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柔软易弯曲的性质;而锡则能够增加铜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通过合金的制作和熔炼,可以制造出坚固耐用的青铜器。
2.2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挖掘和提炼金属:首先需要寻找到铜矿和锡矿,在矿石中提取出铜和锡金属。
提炼金属的过程需要经过破碎、磨粉、冶炼等工序,最终得到纯净的铜和锡。
2.合金制作:将铜和锡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加热熔化,搅拌均匀。
经过冷却后,铜和锡混合成的合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铜。
3.铸造和打磨:将熔化的青铜倒入制作好的模具中,待冷却后取出并进行打磨。
这样就能得到各种形状的青铜器了。
三、历史背景:青铜器的意义和用途3.1 青铜器的意义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代表了古代工艺制作和技术水平的发展,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它的制作和使用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变化。
3.2 青铜器的用途青铜器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祭祀用途:古代人们相信青铜器具有象征神圣和神秘力量的意义,因此常常用于祭祀和供奉。
例如,青铜觚、青铜爵等器物被用于祭祀神明。
2.礼器用途:青铜器也被广泛用于宴会和重要的礼仪场合。
比如,青铜鼎作为贵族和皇室的权力象征,被用于盛放食物和酒水。
3.战争用途:古代战争时,青铜器作为武器和防具被广泛使用。
青铜剑、青铜戈等器械被用于战斗和防御。
四、科学探究:观察、探索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青铜器的性质和制作过程。
青铜器初中历史教案
青铜器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了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4. 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 青铜器的定义和特点;
2.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4. 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2. 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古代青铜器,引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什么是青铜器?
2.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讨论(10分钟)
学生自由讨论古代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制作实践(20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青铜器制作工艺,制作简单的青铜器模型,体验青铜器制作的过程。
五、艺术鉴赏(15分钟)
老师展示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件青铜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培养了
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等途径,深入了解和研究青铜器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提
升综合素质。
2024年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教案青铜器——古代中华文明的瑰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背景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青铜器的艺术特点5.青铜器与古代文明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铜器。
2.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包括青铜器出现的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等。
3.讲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教师详细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如鼎、簋、觥、壶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对青铜器有更直观的认识。
4.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教师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熔炼、铸造、打磨等环节,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5.讲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教师讲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铭文等,并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让学生欣赏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6.讲解青铜器与古代文明的关系教师讲解青铜器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如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青铜器与祭祀、礼仪、政治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青铜器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青铜器。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学生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掌握程度。
4.学生对青铜器与古代文明关系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近距离欣赏青铜器。
2.开展青铜器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青铜器,体验青铜器制作的乐趣。
3.组织学生进行青铜器研究性学习,深入研究青铜器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小学美术说课《青铜器》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内向,不够积极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青铜器的创新设计:如何将青铜器元素运用到现代美术作品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鼓励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将青铜器元素融入作品设计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青铜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参观博物馆或看古装剧时,有没有注意过那些古老的铜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青铜器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青铜器》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方面感受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通过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认识到青铜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青铜器元素的美术作品;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增强沟通交流能力。以上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符合新教材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青铜器的定义与历史背景:青铜器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了解其产生、发展及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
2024年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第二章《青铜器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及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掌握青铜器艺术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及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青铜器图片、实物或模型、鉴赏指导手册。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吗?它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有什么地位?”2. 新课内容(1)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
(2)讲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3)展示青铜器代表作品,引导学生鉴赏。
3. 实践环节(1)分发青铜器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小组合作,制作青铜器创意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艺术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鉴赏方法2. 实践环节:青铜器创意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青铜器艺术2. 答案示例:作品名称:《后母戊鼎》鉴赏分析:此鼎造型庄重,纹饰精美,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从造型上看,它采用了圆形底座,三足中空,腹部饰有兽面纹,呈现出神秘古朴的氛围。
从纹饰上看,兽面纹、云雷纹等图案繁复多样,富有装饰性。
整体而言,《后母戊鼎》是一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青铜器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鉴赏、实践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青铜器艺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教资青铜器》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资青铜器》教案,本章节内容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简史:介绍青铜器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
2.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学习青铜器的分类(如食器、酒器、兵器、乐器等),了解各类青铜器的代表性器物,探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青铜器的分类和纹饰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图片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பைடு நூலகம்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青铜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的具体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青铜器模型制作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青铜器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青铜器的基本概念。青铜器是古代人类使用铜与其他金属合金制作的工艺品和实用器物。它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还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商代晚期的四羊方尊。这个案例展示了青铜器在古代祭祀和礼仪中的作用,以及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
-青铜器纹饰的辨识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各种纹饰的名称和象征意义,需要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加强记忆和理解。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理解:学生对青铜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可能感到困惑,如铸造技术的原理和步骤。
-创作实践中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设计青铜器模型时可能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提供技术支持。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2. 通过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2. 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3. 学习青铜器的鉴赏与欣赏。
三、教学过程:1.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课堂讲授,约30分钟)- 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时期的青铜器。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约60分钟)-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工艺;- 分析青铜器的构造和材料;- 演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工艺要点;- 小组合作,分配学生角色,进行一次简单的青铜器制作实践操作。
3. 青铜器的鉴赏与欣赏(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约70分钟)- 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同青铜器作品的艺术价值;- 学生分组进行青铜器鉴赏实践活动,选择一件青铜器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作品,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方法:1. 结合课堂练习和小组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评价;2. 结合学生的鉴赏作品和评价讨论,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和拓展:1. 邀请青铜器专家或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化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2.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考察,亲眼观察真实的青铜器作品;3.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设计并制作仿古风格的青铜器作品。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青铜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 青铜器制作工具和材料;3. 青铜器专家的讲座视频或文字资料;4. 青铜器展览和博物馆参观的相关资料。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024版精选美术青铜器教案
01青铜器定义02青铜器分类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
其中,礼器是青铜器中的主要类别,包括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
定义与分类01萌芽期距今6000-40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开始有了青铜容器和兵器。
02鼎盛期距今4000-30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和西周早期。
大型青铜器出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03转变期距今3000-26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青铜器开始由盛转衰,铁器逐渐普及。
发展历程03青铜器造型奇特多样,既有威严凝重的礼器造型,也有生动形象的动物造型和人物造型。
造型艺术青铜器上的纹饰丰富多彩,包括兽面纹、龙纹、凤鸟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
纹饰艺术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铭文的字体多样,既有古朴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有工整的小篆和隶书。
铭文艺术艺术价值造型特点以动物形象为主要造型如鼎、尊、壶等,常模仿动物形态,具有鲜明的动物特征。
几何形状的运用青铜器也常采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进行造型,表现出稳重、对称的美感。
造型与功能的结合青铜器的造型往往与其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如炊器多呈圆形或方形,酒器则造型各异。
以动物面部为原型,通过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形成具有威慑力的纹饰。
兽面纹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青铜器中也有广泛应用,表现出龙的威严和神秘。
龙纹凤鸟是吉祥的象征,青铜器上的凤鸟纹多呈现翩翩起舞的姿态,具有优雅的美感。
凤鸟纹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常作为青铜器上的地纹,衬托主题纹饰。
云雷纹纹饰种类青铜器作为礼器,是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造型和纹饰多体现出威严、庄重的特点。
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祈福与吉祥的象征技艺与审美的象征青铜器上的纹饰如龙、凤、云雷等,多寓意祈福、吉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年级美术上册《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铜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青铜器的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仅停留在外形、颜色等表面特征,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的概念,并指出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
a.介绍青铜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于夏、商、周时期。
b.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演变过程。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点: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方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青铜器艺术的价值,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意识。
5.收集有关青铜器的诗词、故事、传说等,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小组为单位,编排一场关于青铜器的文艺表演,可以是朗诵、小品、舞蹈等形式。(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富有创意)
2.强调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青铜器艺术,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青铜器教案(简案)
青铜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青铜器,及其纹饰特征2.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欣赏与分析,感受青铜器器之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青铜器器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青铜器,感受青铜器之美。
教学难点:对青铜器纹饰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去过美术馆参观过青铜器啊,是不是在场馆中感受到了属于中国文化中的青铜器的美,所以今天老师要讲授的便是青铜器2. 讲授新课:(一)青铜器常识先秦三代:青铜时代(二)青铜器(从纹样,构图,色彩,用笔技法讲授)图片展示(1)欣赏《龙虎尊》(让同学们通过从纹饰,色彩观察)造型:结实敦厚,富有厚重感(尊是古代盛酒的器物)纹饰:肩部:底纹是云状纹样,上面加上立体的三只游龙,龙首突出于尊身腹部:底纹是夔纹,上面加了立体的虎食人纹。
底部:平雕饕餮纹(Q:同学们知道什么叫饕餮纹吗?A:饕餮纹又叫兽面纹,是上古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纹)雕刻技法:繁复,通体满花,图案上附加纹饰,形成三层纹饰。
体现出奢华感又不显累赘,雕刻精细,拿捏恰到好处。
总结: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现出的青铜器,都反映出当时劳动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3.巩固提高:(1).(对青铜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学们看上图)能看出这些是青铜器上的的纹样,及其含义吗?(小组讨论:同桌)饕餮纹(号召节俭),夔纹(似龙,表达敬仰)回文(用于衬托主纹)等等。
4. 小结作业:去网上找些你喜欢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下节课带过来和大家一起欣赏。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教案:青铜器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定义及其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2. 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3. 掌握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用途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2.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用途和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青铜器的话题,了解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和认识。
2.让学生观察几个青铜器的图片,讨论其外形、用途等。
二、讲解青铜器的定义与特点(10分钟)1.简要讲解青铜器的定义及其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2.介绍青铜器的特点,如材质、造型、图案等。
三、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15分钟)1.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如铸造、浇铸、精细加工等。
2.讲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如铸型、浇注、研磨等。
四、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用途和意义(15分钟)1.介绍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用途,如祭祀、礼仪、装饰等。
2.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如象征地位、传承文化。
五、开展互动活动(15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种青铜器的形状、图案、用途等,并进行展示。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就青铜器的相关问题提问,进行互动交流。
六、总结与小结(5分钟)1.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用途和意义进行总结概括。
2.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青铜器作品,并进行简要解读。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的青铜器作品。
2.设计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单的青铜器模型。
板书设计:青铜器- 定义:古代使用青铜(铜与锡的合金)制作的器物- 特点:材质、造型、图案等制作工艺:铸造、浇铸、精细加工制作技术:铸型、浇注、研磨用途:祭祀、礼仪、装饰意义:象征地位、传承文化。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教案青铜器教案一、课程背景1.1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紧密相连。
1.2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器物,也是古代社会权力、等级和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艺术审美。
1.3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课程导入2.1 通过展示一件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引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好奇心和兴趣。
2.2 讲述一个与青铜器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如大禹治水铸九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3 提问学生对青铜器的已有知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3.1 使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3.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对青铜器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3.3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资源4.1 准备各种青铜器的图片、实物或模型,包括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青铜器。
4.3 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青铜器的图片、视频和三维模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方法5.1 采用讲授法,向学生系统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5.2 利用实物观察法,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注意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特点。
5.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一青铜器的话题进行交流,如青铜器的用途、纹饰的含义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1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1.1.1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起源:介绍青铜器的起源,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展:阐述青铜器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历程。
1.1.2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社会地位:说明青铜器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实用与艺术:讨论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物,也是艺术作品的的双重特性。
1.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2.1 青铜的合金成分合金比例:介绍铜、锡、铅等元素的合金比例对青铜器性质的影响。
2024年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2024年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高中美术教材第二单元《古代美术》中的第三章《青铜器》。
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7至第12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理解青铜器在我国古代艺术中的地位。
2. 通过对青铜器艺术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其在古代艺术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代表作品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艺术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
(2)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3)讲解青铜器在我国古代艺术中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代表作品,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讲解其艺术特点及历史价值。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青铜器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2. 主要内容:(1)历史背景与制作工艺(2)艺术特点(3)代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比较两件青铜器作品,阐述其艺术特点。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从造型、纹饰、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的青铜器作品。
(2)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青铜器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和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节课将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重点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青铜器设计和制作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的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分析和解读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青铜器样式,然后进行图纸设计和材料准备。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尽量还原青铜器的外形和纹饰,并尝试使用一些简单的金属加工工具进行加工和组装。
4.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青铜器,并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可以设立评分的方式,根据制作成果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评选出优秀作品。
5. 总结和反思通过对学生制作的青铜器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鼓励学生展示对青铜器和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2. 对学生制作的青铜器进行评分,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3. 分析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可以通过讨论和问答等形式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相关从业者到班级进行现场讲解和展示,增加学生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了解;2. 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欣赏真正的青铜器;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可以组织学术讨论或撰写研究报告。
六、教学反思青铜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铸九鼎”,而鼎又是青铜所铸,所以可想而知在夏朝就开始铸造青铜器了,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的代表作,那么青铜便是奴隶社会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在奴隶社会广泛发展,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利的象征,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经历春秋,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器的使用越来越多,铁铜并用,直到秦朝铁器大量的产生,才取代了青铜器,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我们把奴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楚王问鼎中原)
大盂鼎(西周):出土于陕西,铭文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对贵族盂的策命,周王赏赐给盂奴隶1079人。
司母戊鼎(商):它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高达133厘米。现在也叫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为了祭祀其母亲戊铸造的。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后因过大重不易搬迁,太硬仅截一足都难,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后来,侵华的日本人闻知此事,欲以重金购之而不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被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48年5月29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稍后,国民党政府欲将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此念。建国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又称神怪性的兽面纹,盛行于商和西周早中期。其基本形象是牛首、羊头等动物的正面头部的凶怒形象,作为器物的主题纹饰。
夔纹(kui音葵)
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夔龙纹。即为头尾横列,当中有一足或两足的龙形的兽纹,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凤鸟纹
也有人称之为凤纹和鸟纹两种,统称为凤鸟纹,盛行于商周时期。
窃曲纹
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目纹,盛行于春秋战国。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不一样的石头——玉石,在寻找石料和玉石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的铜(红铜)。我们来看一看红铜的特点(P16)、天然的纯铜是红色的,称为之红铜。这个红铜由于它的熔点很高(1080多度),不容易熔化,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用锻打的办法来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后来随着陶器的产生,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或铅便会降低熔点(仅为800℃~900℃左右),硬度增强,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化学性也很稳定,因色泽青灰,故称青铜。所以,青铜也就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青铜器铸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浇铸法、失蜡法。(失蜡法可以做细、做镂空效果)
青铜爵上那一对形若蘑菇或伞形的立柱究竟作什么作用?(放置过滤网)
2.角(jiao音角)
角形状似爵,由爵衍生而来,其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一部分有盖。已发现的角,大多是商代的。
3.觚(gu音估):
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整个觚(gū)体分为三段。通体呈X形,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
古代盛水或冰的器皿。形体一般很大,似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二耳或四耳。盛行于春秋战国。
5.缶(fǒu):
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
6.瓴(líng):
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盛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前期。
四、乐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铙、鼓、錞于、镈、钟
青铜器
李雪平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失蜡法的特点:
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熔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
4.精确度相当高。
青铜器的发明利用是为了铸造供发展生产用的工具和保护自己、攻击猛兽和敌人的兵器,而不是首先用作生活用具,这是青铜工艺发展的显著特征。
4.斝(音jiǎ甲):
古代大型温酒器。有三足、两柱、一鋬,平口,无流及尾。盛行于商代。
5.觯(音zhì):
古代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6.兕觥(音sì gōng四公):
古代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子多做成立体的虎、象、鸟等动物形象。
7.尊(zun音尊)
13.壶:
盛酒或盛水器。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立鹤方壶(春秋):高122cm,宽54cm,重64kg。方壶形体巨大。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
三、水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商后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分类
一、炊食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炊器:鼎、鬲、甗
盛食器:簋、盨、簠、敦、豆
1、鼎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圆鼎《大盂鼎》方鼎《司母戊鼎》、《杜岭方鼎》。
10.盉(he音和)
古代盛酒器。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盉从商代至战国都有,尤其盛行于商和西周。
11.方彝(yí):
古代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上有钮(捉手),盖和钮形似屋顶。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
12.罍(音léi雷):
罍是大型的盛酒器,又可盛水。罍(léi)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器腹很深,为了贮酒,不使酒挥发,口部为敛口并加盖。罍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
(视频:发现——曾侯乙编钟)
五、兵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戈、矛、戟、钺、刀、剑、头盔
1.戈(ge音戈):
古代兵器。属“钩兵“,用于钩杀。
2.矛: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刺兵,用于刺杀。
3.钺(yuè月):
钺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形体很大,形状像板斧,把人脑袋一下砍下来是不成问题的。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青铜及青铜时代
1、什么是青铜?
大家知道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是什么吗?(铜),玉和铜哪一个先被人们发现并使用?(玉)。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铜,因为大家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青铜器大都年代久远,而玉器现时都在生产。
盘、匜、鉴、缶、瓿、盆
1.盘:
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2.匜(音yi宜):
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3.盂(yú):
古代盛水或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考古发现的青铜盂数量很少,主要是商代和西周的。
4.鉴(jiàn):
8.鸟兽尊:
形制特殊的盛酒器,模似鸟兽形状,统称为鸟兽尊,主要有鸟尊、象尊、羊尊、虎尊、牛尊等。它们是另一种酒器,只是器名与尊相通。
妇好鸮(xiao)尊(商):这是一个猫头鹰形的一个尊。
象尊:这种鸟兽形的东西发现得很多,造型是很生动的。
9.卣(you音有)
古代盛酒器。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主体部分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古代食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纽,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盨在西周中期出现,到春秋后期便消失了。
7.敦(音duì对):
古代食器,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敦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8.豆(dou音豆):
古代食器,是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器浅如盘,下有把,圈足,大多数有盖。
4.戟:
古代兵器,是戈和矛的合体,兼有戈用于钩、矛用于刺两种作用。
5.胄(音zhòu宙):
古代作战时戴的盔,亦称“兜鍪(móu)”。青铜胄盛行于商周。
6.剑:
古代兵器。属于“短兵“,可手持或佩带。战国与秦汉最为盛行。短剑亦称“匕首“。
7.刀:
青铜刀作为兵器,或作为工具,用途广,形制多样。
青铜器纹饰
饕餮纹(taotie)
古代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
龙虎尊(商):三龙三虎相间,造型盂纹饰达到完美结合。
四羊方尊(商):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此尊造型雄奇、瑰丽,纹饰精细。方尊四角的四只卷角山羊,以脚踏实地的有力形象承担着尊体的重量,使得这个上边长几乎与器高相等的器具显得挺拔、刚劲,丝毫没有头重脚轻之感。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二、酒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饮酒器:觚、爵、觯、角
温酒器:斝
盛酒器:尊、罍、瓿、壶、卣、盉、鸟兽尊、兕觥、方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