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青铜器和甲骨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第一篇: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教案示例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示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中国历史》教材中“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为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及其代表作品,以及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重点涉及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概况。
2. 掌握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重点: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代表作品;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4. 例题讲解:以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为例,讲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以一片占卜甲骨为例,讲解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时期:商周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特点: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象征意义丰富2. 甲骨文:起源:商朝特点:文字结构独特、占卜用途地位: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品。
(2)分析四羊方尊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阐述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概况: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地位青铜器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及历史意义;认识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历史地位及与汉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01020304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80%80%100%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等。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逐渐传播至长江流域等地区。
起源时间早期发展地域分布商朝青铜器西周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继承商朝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如毛公鼎、大盂鼎等。
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工艺精湛,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如吴越地区的铜剑、铜镜等。
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变革工艺更加精湛,器型更加奇特,如曾侯乙编钟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各小组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1)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用途和意义;
(2)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
(3)甲骨文与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论,记录讨论结果。
4.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在商朝时期的文化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历史背景。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甲骨文的构成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分类、造型和纹饰特点;
(3)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
03了解青铜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掌握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解读方法和历史意义。
知识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并描述其特点;能够阅读和简单书写甲骨文,理解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安排青铜器部分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展示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点;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甲骨文部分讲解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解读方法和历史意义;展示甲骨文拓片或照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与多媒体资源教具准备青铜器模型或图片、甲骨文拓片或照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多媒体资源利用投影仪展示青铜器图片和甲骨文拓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青铜器的定义与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器等。
其中,礼器是青铜器中的主要类别,包括鼎、鬲、甗、簋、簠、盨、敦、豆、匜、盘、卣、尊等。
萌芽期距今约6000-40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代,一些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制品,但数量不多,器型较小,制作技术相对粗糙。
发展期距今约4000-30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鼎盛期距今约3000-26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器型丰富多样,工艺精湛绝伦。
衰落期自汉代以后,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和其他工艺的发展,青铜器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但仍有一定的制作和使用。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能够分辨和描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行课堂练习和思考,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1. 青铜器-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 青铜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2.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 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 甲骨文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习:通过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3. 活动: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展示讨论结果4.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5. 总结:通过课堂总结,梳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四、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课堂练习题2. 研究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写一篇小结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但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依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激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实物是什么?它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甲骨文拓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件青铜器和一篇甲骨文拓片,讲解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图片,分析其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1.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1.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与作用七、作业设计图片1:商代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2. 答案:图片1:《后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以雄浑、庄重为主,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
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记录了商代时期的占卜活动,其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严谨,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预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教学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图片让学生欣赏。
导语:这是我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即将来到的21 世纪。
鼎禁(座)高50厘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
禁上56条夔龙,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56个民族组成,都是龙的传人。
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
那么,商周时期有什么大鼎呢?让我们一起来从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中找吧。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青铜器出现于什么时期?何时种类增多?何时是灿烂时期?何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商朝的代表作有什么?2. 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出现于何时何地?代表作品有哪些?3. 除青铜制造业外,商周时期还有哪些手工业?有何特点?4.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表现。
5. 什么是青铜文明?6. 商周时期奴隶悲惨生活的表现有哪些?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青铜铸造业:(1)形成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①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最为著名。
②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第一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内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三、教学流程入境生趣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甲骨文拓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 比较法: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美感。
(2)简要介绍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 讲解青铜器:(1)详细讲解青铜器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
(2)介绍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如礼器、乐器、兵器等。
(3)分析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 讲解甲骨文:(1)阐述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过程。
(2)介绍甲骨文的特点,如字体、语法等。
(3)分析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比较:(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总结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青铜器图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2)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3)认识甲骨文和青铜器对于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特点;(3)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珍惜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3)甲骨文和青铜器对于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历史价值;2. 展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甲骨文与青铜器;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特点,深入分析其差异;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5. 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相关章节配套的教材;2. 实物:准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实物或图片;3.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展示实物、图片等;4.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骨文与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基本知识•甲骨文基本知识•青铜器与甲骨文关系探讨目录•学生实践活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设置•作业布置及下节课预告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内容概述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介绍甲骨文的发现、特点、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阐述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两者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要求学生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制作工艺;了解甲骨文的基本知识、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0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介绍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展示青铜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第一课时深入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时介绍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方法;展示甲骨文拓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识别技巧。
第三课时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者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四课时课时安排与计划02青铜器基本知识青铜器定义及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
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采用范铸法,制作工艺精湛,器型多样,纹饰繁复。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对古代文物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物,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学生对文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课外阅读,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对历史文物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3.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历史文物。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重要地位。
2.示范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魅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青铜器和甲骨文,分析它们的异同。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重要地位。
通过展示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魅力。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青铜器和甲骨文,分析它们的异同。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背景资料,思考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起源、发展及其在商周时期重要性;甲骨文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解青铜器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其在商周时期社会地位。
2. 掌握甲骨文基本特点,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对历史文化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铜器制作工艺、甲骨文特点及其翻译。
2.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作用、甲骨文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铜器实物模型、甲骨文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青铜器起源、发展及其在商周时期重要性;介绍甲骨文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青铜器或甲骨文小故事。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综合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作用。
(2)举例说明甲骨文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重要意义。
2. 答案:(1)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宴飨、军事等方面,是权力和地位象征。
(2)甲骨文特点:用刀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形状各异,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重要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成熟文字,为研究商周时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提供珍贵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青铜器与甲骨文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解其他古代文明中文字及其演变过程,提高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
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内容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时代背景。
2.史料实证:通过解读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记录,学生能够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3.历史理解: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对商周时期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4.历史解释: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5.人文素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种类、制作工艺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解读及其反映的商朝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括青铜器图片、甲骨文拓片、相关考古视频等)。
教材配套的历史小故事和案例。
网络资源(如博物馆青铜器与甲骨文展览的在线视频)。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青铜器或甲骨文的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法: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分析史料,总结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4.讲解与讨论结合法: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讨论并分享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实物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件典型的青铜器图片和甲骨文拓片。
提出问题:这些青铜器是什么时期的?它们有什么特点?甲骨文记录了哪些内容?新课教学1.青铜器的魅力种类与工艺: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如礼器、兵器、乐器等)和制作工艺(如铸造、纹饰等)。
历史价值:分析青铜器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特别是铭文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甲骨文的奥秘发现与解读:讲述甲骨文的发现过程,介绍其解读的困难和突破。
社会生活的镜像:分析甲骨文反映的商朝社会生活,如农业、祭祀、战争等。
结构图示:```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种类与工艺│└──历史价值└──甲骨文├──发现与解读└──社会生活的镜像```课堂小结总结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商周时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2.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4. 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和青铜器的种类。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作用以及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模型、甲骨文拓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朝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分析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讲解:展示甲骨文拓片,讲解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甲骨文拓片,猜测商朝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5.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选择题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社会地位和作用。
2. 甲骨文:构造特点、历史地位、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商周时期的作用。
答案示例: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种类繁多,有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记录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甲骨文的构造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
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者:一、课标描述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甲《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学习者系由小学刚初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感性、直观的事物,但缺乏学习所需的古文字知识,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分辨不清,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意识。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实际,教师教学主要采用点拨讲述、直观图文演示、史事材料研读、激励性评价等方法,学生学习注重运用材料搜集整理展示、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阅读归纳、制作图表等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达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观看视频
那么这样精美的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观看视频
视频
通过视频,了解青铜器铸造的方法
过渡
除了青铜器,另外一个能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甲骨文。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是: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甲骨文怎样被发现?甲骨文记载了什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这三代在我国历史之所以被这么。上又被称为“青铜三代”称呼,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反映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那么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
聆听并思考
高超的工艺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
六、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
在本节课上课之前,老师请各位同学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青铜器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来上台讲一讲自己搜集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学生上台展示
PPT
利用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
同学们的作业做的都非常的用心,老师也通过同学们的知识学习到了很多关于青铜器的知识。老师也准备了自己的展示(播放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于司母戊鼎的视频),看
聆听并思考
通过学习甲骨文造字特点,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他们都是上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国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智,我们应当继承先人的优秀传统,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
板书作业
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五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二、甲骨文记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参与猜字游戏
Ppt
通过猜字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活动中了解甲骨文的构字特点
是象形字,我们也能认识其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进行猜字游戏
讲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除了象形这种造字方法以外,甲骨文还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P25内容讲解)。方法。(结合书可以说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主动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讲解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甲骨文记事”一节,并讲解甲骨文的发现、记载的内容,意义等
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使学生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作用及意义
过渡
其实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最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的汉子,就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甲骨文中约40%
思考并聆听、观看视频
视频
通过视频了解司母戊鼎,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总结夏商西周青铜器的特点
结合学生展示的内容以及教科书内容讲述这一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P23艺。我们通过刚才的展示,可以发现夏商西周三代时期的青铜器具有怎样的特“应、点呢?“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分布广泛”。用普遍”、
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