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青铜器和甲骨文

合集下载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第一篇: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教案示例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示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中国历史》教材中“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为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及其代表作品,以及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重点涉及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概况。

2. 掌握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重点: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代表作品;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4. 例题讲解:以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为例,讲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以一片占卜甲骨为例,讲解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时期:商周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特点: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象征意义丰富2. 甲骨文:起源:商朝特点:文字结构独特、占卜用途地位: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品。

(2)分析四羊方尊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阐述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概况: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地位青铜器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及历史意义;认识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历史地位及与汉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01020304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80%80%100%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等。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逐渐传播至长江流域等地区。

起源时间早期发展地域分布商朝青铜器西周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继承商朝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如毛公鼎、大盂鼎等。

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工艺精湛,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如吴越地区的铜剑、铜镜等。

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变革工艺更加精湛,器型更加奇特,如曾侯乙编钟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各小组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1)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用途和意义;
(2)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
(3)甲骨文与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论,记录讨论结果。
4.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在商朝时期的文化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历史背景。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甲骨文的构成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分类、造型和纹饰特点;
(3)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

03了解青铜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掌握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解读方法和历史意义。

知识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并描述其特点;能够阅读和简单书写甲骨文,理解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安排青铜器部分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展示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点;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甲骨文部分讲解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解读方法和历史意义;展示甲骨文拓片或照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与多媒体资源教具准备青铜器模型或图片、甲骨文拓片或照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多媒体资源利用投影仪展示青铜器图片和甲骨文拓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青铜器的定义与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器等。

其中,礼器是青铜器中的主要类别,包括鼎、鬲、甗、簋、簠、盨、敦、豆、匜、盘、卣、尊等。

萌芽期距今约6000-40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代,一些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制品,但数量不多,器型较小,制作技术相对粗糙。

发展期距今约4000-30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鼎盛期距今约3000-26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器型丰富多样,工艺精湛绝伦。

衰落期自汉代以后,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和其他工艺的发展,青铜器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但仍有一定的制作和使用。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能够分辨和描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行课堂练习和思考,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1. 青铜器-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 青铜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2.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 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 甲骨文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习:通过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3. 活动: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展示讨论结果4.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5. 总结:通过课堂总结,梳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四、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课堂练习题2. 研究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写一篇小结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但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依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激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实物是什么?它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甲骨文拓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件青铜器和一篇甲骨文拓片,讲解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图片,分析其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1.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1.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与作用七、作业设计图片1:商代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2. 答案:图片1:《后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以雄浑、庄重为主,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

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记录了商代时期的占卜活动,其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严谨,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预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第节教学设计表年月日
课题名称
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者:一、课标描述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甲《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学习者系由小学刚初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感性、直观的事物,但缺乏学习所需的古文字知识,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分辨不清,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意识。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实际,教师教学主要采用点拨讲述、直观图文演示、史事材料研读、激励性评价等方法,学生学习注重运用材料搜集整理展示、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阅读归纳、制作图表等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达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观看视频
那么这样精美的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观看视频
视频
通过视频,了解青铜器铸造的方法
过渡
除了青铜器,另外一个能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甲骨文。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是: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甲骨文怎样被发现?甲骨文记载了什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这三代在我国历史之所以被这么。上又被称为“青铜三代”称呼,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反映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那么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
聆听并思考
高超的工艺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
六、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
在本节课上课之前,老师请各位同学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青铜器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来上台讲一讲自己搜集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学生上台展示
PPT
利用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
同学们的作业做的都非常的用心,老师也通过同学们的知识学习到了很多关于青铜器的知识。老师也准备了自己的展示(播放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于司母戊鼎的视频),看
聆听并思考
通过学习甲骨文造字特点,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他们都是上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国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智,我们应当继承先人的优秀传统,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
板书作业
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五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二、甲骨文记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参与猜字游戏
Ppt
通过猜字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活动中了解甲骨文的构字特点
是象形字,我们也能认识其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进行猜字游戏
讲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除了象形这种造字方法以外,甲骨文还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P25内容讲解)。方法。(结合书可以说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主动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讲解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甲骨文记事”一节,并讲解甲骨文的发现、记载的内容,意义等
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使学生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作用及意义
过渡
其实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最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的汉子,就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甲骨文中约40%
思考并聆听、观看视频
视频
通过视频了解司母戊鼎,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总结夏商西周青铜器的特点
结合学生展示的内容以及教科书内容讲述这一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P23艺。我们通过刚才的展示,可以发现夏商西周三代时期的青铜器具有怎样的特“应、点呢?“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分布广泛”。用普遍”、
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