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课隶属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前一课介绍了夏商周的更替——我国进入到奴隶社会,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早期国家。

而本课则是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成就。

可以说这三代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着其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2.课标中与本课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在本课的学习内容中,第一部分通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三星堆青铜面具,从功能类型到铸造方式等方面,展示了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所具有的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而在第二、第三部分中,通过对甲骨文内容及造字特点的讲述,表明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本课的内容分三部分: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一部分与第二、第三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与第三部分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三部分内容共同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目标1.能够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置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想象其生产和创造过程,初步了解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力。

2.能够结合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图片、图表、文字说明等),描述出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从《甲骨文字形举例》中,比较、观察得出它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且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对汉字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体会中华民族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认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从而理解甲骨文的地位和价值。

2.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板书
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
2.主要功能
3.制作工艺
4.典型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概念
2.记事内容和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造字方法对汉字的重要影响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安排学生课前准备相关材料,通过主题发言、虚拟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国文化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
板块二 甲骨文记事
1.观看视频《商代文明·甲骨文密码》和甲骨文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解释甲骨文的含义。
答案: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观看图片和文字介绍(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甲骨文的发现情况。
答案: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

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
教师: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见课件)。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哪些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一起走进《青铜器与甲骨文》来学习吧。
3.观看青铜器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依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激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实物是什么?它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甲骨文拓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件青铜器和一篇甲骨文拓片,讲解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图片,分析其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1.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1.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与作用七、作业设计图片1:商代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2. 答案:图片1:《后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以雄浑、庄重为主,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

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记录了商代时期的占卜活动,其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严谨,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预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2.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鼎的图片,设问你知道下面图中的物品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与鼎相关的成语?(同学们回答成语)教师:你们说得真好!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

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工艺?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学习1.商朝以后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3.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影响?4.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探究新知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展示《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图片:学生回答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距今5000—4000年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青铜器用途广泛,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一:种类丰富。

3.相关史事:展示《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图片,指导学生阅读P25页相关史事说一说,青铜器的功能有什么变化?教师点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等。

此时鼎从最初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了“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3.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片。

新课标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新课标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
课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我国最早的汉字。
重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
1.对青铜文明的理解。
2.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利用《铸造青铜器》视频导入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24页和25页,来归纳总结甲骨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特点。主要从含义、用途、名称来历,发现情况,记载内容,发现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
(注意提醒学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又哪一些,教师再添加补充。
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们猜一猜一些甲骨文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与当今的汉字有何差别?分段介绍,第一组是象形文字,第二组是会意文字,最后再列举一个总表来总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主要有哪一些。
结合自学指导的问题,让学生轮流举手回答青铜器的制造历程,从“出现”“发展”“鼎盛”三个时期概括,特别提醒学生在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用于生活化,趋于实用化。
2.青铜器的用途
师: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来说说青铜器的主要用途
让学生知道每种器物都代表了一些象征,同时补充相关知识:青铜器也有用于农业生产,但是比较少,为什么?(点拨:铜比较贵,而且铜只供给贵族享用会显示其身份权威)
总结提升
板书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1.发展历程
2.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3.工艺:泥范铸造法
4.代表:司母戊鼎
5.青铜器的特点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第一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内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三、教学流程入境生趣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二、甲骨文
归纳:位于长江上游的三星堆青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风格迥异,是蜀文化的代表,我们中华文明正是由不同的文明不断交融,逐渐发展而来的。
师说:请大家阅读教材并完成任务二
任务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画下来)
(1)什么是甲骨文?
(2)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甲骨文的发现者是谁?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小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课的知识脉络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
练习

作业

板书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播放歌曲
师说:我们的祖国,拥有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重要文化成就:青铜器与甲骨文
出示图片并问:看到这些精美的文物图片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提出?
学生看图回答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新授
一、青铜器
1.青铜及青铜时代
2.夏商周的青铜工艺成就
师说: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夏商周是我国青铜铸造业发达的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到了青铜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至前500年),
师说:我们了解一下夏商周时期的工艺成就请大家完成学案任务一:假如你是一名小小的考古学家,仔细观察青铜器文物图片,归纳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各自特点。
(可以从青铜器的整体的器型、纹饰、铭文等方面进行归纳)
学生回答
学生看书后回答
学生阅读后回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

2.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 青铜器的高超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工艺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由青铜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_商_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2. 甲骨文___商朝__时出现的刻在__龟甲__和_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___商____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商朝__朝开始。

甲骨文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文字仍是以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延用,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四、合作学习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简介:甲骨文的发现。

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内容要点: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认知提示: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中的第二课时,承接上一课“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属于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范畴。

在具体内容上,第4课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铜鼎》,第6课的《护头铜胄》、《勾践剑与夫差矛》,第7课的战国《铜冰鉴》《铜壶》等都属于青铜器种类,可充分利用,而关于西周青铜器的列鼎列簋亦可为后面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做铺垫。

所以本课在第二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二、甲骨文记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因二三子目都介绍甲骨文,可将其整合,故本课主要分青铜器和甲骨文两大块讲述。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了解较少,较难理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其二他们刚接触历史,还不适合大量的文字史料阅读,因而教学中需通过文物图片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联系。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历史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可设置相关问题调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1.通过图片展示和教材梳理,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料,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初步认识、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入,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和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指出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2.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掌握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4. 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掌握商代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意义2. 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难点1. 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2. 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五、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件展示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吗?它们在商代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以及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历史和工艺特点。

2.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以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通过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a.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b. 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主要用途和工艺特点c. 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介绍2.甲骨文的记事a. 甲骨文的发现与辨认b. 甲骨文的主要内容与用途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a. 甲骨文的字形结构特点b.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与演变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文物是什么时期的?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活动:阅读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用途和工艺特点,以及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历史和工艺特点。

同时,通过展示甲骨文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和主要内容,并思考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演变过程。

3.教师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和特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4.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和甲骨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教师指导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撰写一篇小论文,介绍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是否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

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标内容: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

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五.教学后记: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导学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导学案.docx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殽席今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篦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白豪感和民族白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一、导入新课中国赠送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世纪宝鼎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时候达到鼎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青铜器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青铜器出现地点用途功能特点工艺代表黄河流域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2.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一一青铜器制造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1)规模大。

(2)品种多。

(3)用途广。

(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2微芳过程1. 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2. 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4. 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 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己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 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3.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甲骨文。

2.如何理解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青铜器是指用青铜制作的器物,包括器具、武器、轨道车辆等多种类型。

自商代开始,青铜器逐渐成为表现势力、显示地位的重要象征。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以龟甲、兽骨等为材料,在上面刻画的文字。

甲骨文通常用于记录祭祀、商贸、祈福等事宜,因此是研究商代社会、商周年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2.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模具制作、铸造、精加工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技艺繁琐高超。

甲骨文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甲骨材料,经过打磨、刻画,才能完成。

4.分组讨论古代社会中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堂练习1.甲骨文常用于什么记录?A. 祭祀B. 婚姻C. 祈福D. 打仗2.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甲骨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个材料是什么?4.分组讨论: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通过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

教学教案
6 介绍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青铜文化。

引导
观察图片学生对比分析古蜀国青铜器与商朝青铜器有何
不同?并引导学生讨论这种独特的文化给我们
带来了什么启示?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古蜀国人
的相貌特征、社会生活特点。

小结〉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它是我国目前
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
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堪称
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学|科|网]
板书设计:
一、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书——繁体楷书——简体
二、青铜器工艺高超工艺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周时期鼎盛
精品:司母戊鼎、青铜立人像
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安排学生课前准备相关材料,通过主题发言、虚拟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国文化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教学过程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方法指导二:
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5题。

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_____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
4 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_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_,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_____________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_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

到商代后期,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4.代表:_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5.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社团班)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8内容,完成第4题。

1.发现: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_______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意义:__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开始。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4.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指事、________、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_。

5.地位:________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课本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C )
A.纺织业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

这些文字应该是( A )
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 A )
A.龟甲和兽骨上
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

1899年,金石
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

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1)王懿荣发现的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含义。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该文字有什么用途?
除记载占卜的吉凶外,还涉及商王朝的祭祀、征伐、狩猎、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3)发现这种文字的意义何在?(社团班)
①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