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艺术欣赏能力;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2. 甲骨文的特点及其辨认方法;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 青铜器的分类及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形态,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呈现:简要讲解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分类。
3. 操练: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辨认甲骨文的特点,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且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4. 讲解:讲解甲骨文的辨认方法,以及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5. 拓展:通过视频、图片展示,介绍甲骨文和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
6. 总结:归纳总结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特点和意义。
7. 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青铜器模型,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其象征意义。
8. 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表达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形态和制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分组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感受和辨认甲骨文的特点,并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制作青铜器模型:让学生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增强对青铜器的实际感受和认知。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和制作青铜器模型时的表现,看是否能正确辨认甲骨文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描述,看是否能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3. 通过学生的反思,看是否能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依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激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实物是什么?它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甲骨文拓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件青铜器和一篇甲骨文拓片,讲解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图片,分析其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1.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1.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与作用七、作业设计图片1:商代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2. 答案:图片1:《后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以雄浑、庄重为主,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
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记录了商代时期的占卜活动,其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严谨,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之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解读方法;3. 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甲骨文的定义和起源;2. 甲骨文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解读方法;3. 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4.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种类;5. 青铜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 了解甲骨文a. 介绍甲骨文的定义和起源,解释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
b. 展示一些典型的甲骨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读其中的意思。
c. 讲解甲骨文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解读方法,例如骨形、鸟形、虫形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2.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a. 介绍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如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b. 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所传递的信息和古人的生活方式,如祭祀、卜卦、纪年等。
c. 展示一些甲骨文的实际应用,如卜辞、铭文等,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运用情况。
3. 了解青铜器a.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种类,如青铜器的铸造、纹饰和功能等。
b. 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形状、纹饰和用途。
c. 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如作为权力象征、礼仪用具等。
4. 总结和拓展a. 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它们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和学习,拓展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资源:1.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图片、实物模型等;2.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相关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解读甲骨文的能力;2. 学生展示对青铜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撰写甲骨文和青铜器相关的小作文或研究报告。
甲骨文与青铜器优秀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2.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我们一起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讲授新课(一)从符号到文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四个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2.出土于哪里?3.甲骨文的地位?4.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哪朝开始的?教师总结: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即商朝的都城殷。
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考释过的有2000多个。
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
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
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辨认甲骨文:人牛水如上下明射(二)精美的青铜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1、人类历史上,文明时代早期的重要标志有?2、商周时期的青铜有工具,兵器,车马具等,最具有代表性是?3、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中华第一鼎”是?教师补充:我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逐步走向鼎盛。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姓名:段汉军学科:历史年级:初一单位:淮北梅苑学校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设计思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探讨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
“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的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将学习内容转为一个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分析问题——找到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在实施的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中,由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问题又多又杂。
因此,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将问题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针对性强:应该是围绕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同时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前后的逻辑性,为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比如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重组教材内容或通过联系有关知识,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或者在史论结合点上提问,或者通过补充材料得出结论。
再有,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能力层次和问题类型,因为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促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有正确思路,点明解决问题的角度,以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做简要评价,校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全体参与,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参与的广泛性。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战争与军事
甲骨文记录战争、田猎、 征伐等军事活动,反映古 代社会的战争观念和军事 制度。
青铜器体现的古代审美观念
造型与纹饰
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繁复 ,体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 求。
象征意义
艺术风格
青铜器艺术风格独特,既有写实生动 的动物形象,也有抽象神秘的几何图 案,展现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艺术与实用并重
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 术品;甲骨文则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美感,体现古代文 化对艺术与实用的并重。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图文结合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 形态、特点和历史背景。
结合图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历 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甲骨文概述 • 青铜器概述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关系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意义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包括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等方面。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实践体验法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 ,实地观察和了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实物及其历史背景。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考古实验,让 学生亲手挖掘、清洗、辨认甲骨 文和青铜器,体验考古工作的乐
趣和艰辛。
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甲骨 文和青铜器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红铜或黄铜锻打的刀、锥等 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鼎盛期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第一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内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三、教学流程入境生趣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基本知识•甲骨文基本知识•青铜器与甲骨文关系探讨目录•学生实践活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设置•作业布置及下节课预告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内容概述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介绍甲骨文的发现、特点、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阐述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两者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要求学生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制作工艺;了解甲骨文的基本知识、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0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介绍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展示青铜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第一课时深入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时介绍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方法;展示甲骨文拓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识别技巧。
第三课时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者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四课时课时安排与计划02青铜器基本知识青铜器定义及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
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采用范铸法,制作工艺精湛,器型多样,纹饰繁复。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对甲骨文的影响
01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高超的铸造技术,这种技术对甲骨文的书写和刻划产
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甲骨文书写工具的改进和书写技巧的提高。
02 03
青铜器的社会功能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上的铭文往往涉及政治、宗 教等领域。这种社会功能使得甲骨文逐渐从简单的记事符号发展成为表 达复杂思想的语言文字。
0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测量、绘制等活动, 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05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巩固 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讲解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 相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和步骤。
05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反映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 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甲骨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等级制度,如商 王、贵族、平民和奴隶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甲骨文中的 称谓和地位。
甲骨文还揭示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制度,如 卜辞中经常出现祈求神灵保佑、祭祀祖先和神灵等内 容。
青铜器体现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观念
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 的艺术品之一,其独特的造型、 精美的纹饰和华丽的装饰体现 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浪漫 而夸张,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和人 物形象在青铜器中的呈现。
青铜器的纹饰和装饰反映了古 代社会的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 如龙、凤、鸟、兽等动物形象 以及云雷纹、涡纹等自然元素 的运用。
《青铜器与甲骨文》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分析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学生们通常会进修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容。
这两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材为例,分析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方法。
起首,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大特征。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熔铜铸造,这在古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艺。
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装饰性和礼仪意义,它在古代社会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甲骨文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它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其次,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通过进修青铜器和甲骨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进修这两个方面,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另外,《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材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过程和内容,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修,提高他们的进修效果。
总的来说,《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材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进修效果。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善用这一教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观点和历史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2)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3)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3)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能够辨别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特点及其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3)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1)甲骨文的定义及其起源;(2)甲骨文的发展历程及其分期;(3)甲骨文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与特点(1)青铜器的定义及其制作工艺;(2)青铜器的特点及其分类;(3)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3.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价值(1)甲骨文对于古代历史研究的贡献;(2)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制度、文化的反映;(3)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历史研究中的相互印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3)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发展历程及其分期;(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分类;(3)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历史研究中的相互印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4)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实物展示: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3)黑板板书:梳理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关键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
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内容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2.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4. 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和青铜器的种类。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作用以及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模型、甲骨文拓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朝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分析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讲解:展示甲骨文拓片,讲解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甲骨文拓片,猜测商朝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5.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选择题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社会地位和作用。
2. 甲骨文:构造特点、历史地位、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商周时期的作用。
答案示例: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种类繁多,有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记录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甲骨文的构造特点。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3.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甲骨文。
2.如何理解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青铜器是指用青铜制作的器物,包括器具、武器、轨道车辆等多种类型。
自商代开始,青铜器逐渐成为表现势力、显示地位的重要象征。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以龟甲、兽骨等为材料,在上面刻画的文字。
甲骨文通常用于记录祭祀、商贸、祈福等事宜,因此是研究商代社会、商周年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2.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模具制作、铸造、精加工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技艺繁琐高超。
甲骨文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甲骨材料,经过打磨、刻画,才能完成。
4.分组讨论古代社会中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堂练习1.甲骨文常用于什么记录?A. 祭祀B. 婚姻C. 祈福D. 打仗2.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甲骨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个材料是什么?4.分组讨论: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篇1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
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篇2【认定目标】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预习检测】1.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而来的。
3.殷墟出土的商朝青铜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共同探究】1.猜猜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能说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渊源关系吗?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整理】请你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本课的内容填在表格内。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通过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2024年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第四章《古代文字与文物》第二节《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用途,甲骨文的发现、特点、解读方法以及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种类及用途,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2. 使学生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方法,提高对古代文字的识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铜器的种类及用途,甲骨文的特点与解读方法。
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甲骨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实物、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铜器与甲骨文。
2. 讲解教学内容(1)青铜器部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用途,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甲骨文部分介绍甲骨文的发现、特点、解读方法,使学生了解甲骨文是古代汉字的重要载体,感受古代文字的魅力。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件青铜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其用途,并尝试解读器物上的甲骨文。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甲骨文解读方法,识别青铜器上的文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解读青铜器图片上的甲骨文,并分享答案。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用途2. 甲骨文发现、特点、解读方法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历史地位。
(2)列举三种甲骨文的特点。
①羊鼎②犬尊2. 答案:(1)青铜器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夏商周”,第11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具体内容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青铜器的种类、用途及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它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能辨认一些简单的甲骨文。
3.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甲骨文的认读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重点: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青铜器的种类、用途及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甲骨文卡片、青铜器模型。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商朝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商朝的历史背景,进而引出甲骨文和青铜器。
2. 讲解甲骨文(1)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
(2)讲解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如:图画性强、结构简单等。
(3)展示甲骨文卡片,引导学生辨认一些简单的甲骨文。
3. 讲解青铜器(1)介绍青铜器的种类、用途。
(2)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如:纹饰丰富、造型优美等。
(3)展示青铜器模型,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4.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尝试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名字。
(2)讨论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餐具、礼器等。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甲骨文和青铜器的选择题,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甲骨文(1)发现及地位(2)基本特点(3)简单辨认2. 青铜器(1)种类、用途(2)艺术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甲骨文的基本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2. 答案(1)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图画性强、结构简单、形声字多等。
(2)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纹饰丰富、造型优美、制作工艺精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通用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教材中“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详细内容如下: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种类;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意义;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4. 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种类及甲骨文的特点;2. 教学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模型、黑板;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种类;(2)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意义;(3)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4)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青铜器或甲骨文,分析其特点及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青铜器与甲骨文图片,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与甲骨文;2. 起源、发展、种类;3. 发现、特点、意义;4. 关系;5. 地位。
七、作业设计答案:(1)青铜器特点: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种类丰富;(2)甲骨文特点:刻划简练、文字规范、内容丰富;(3)意义:青铜器与甲骨文是古代文明的瑰宝,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兴趣浓厚,但在分析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甲骨文的特点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的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姓名:段汉军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一
单位:淮北梅苑学校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探讨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
“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的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将学习内容转为一个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分析问题——找到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在实施的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中,由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问题又多又杂。
因此,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将问题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针对性强:应该是围绕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同时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前后的逻辑性,为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比如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重组教材内容或通过联系有关知识,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或者在史论结合点上提问,或者通过补充材料得出结论。
再有,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能力层次和问题类型,因为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促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有正确思路,点明解决问题的角度,以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做简要评价,校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全体参与,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参与的广泛性。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
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如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讲授,则是陶冶学生情操,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内容,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