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

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六、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七、教学过程: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1鼎2簋3尊4钺5编钟6铲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

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

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过程与方法: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

教学难点: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博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它们对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多媒体展示小知识,介绍什么是青铜、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

2.介绍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杰出代表。

3.多媒体展示青铜器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器的特点。

提示: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4.启发学生思考: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并介绍商代青铜器的制造过程。

提示:(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2.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鼎的图片,设问你知道下面图中的物品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与鼎相关的成语?(同学们回答成语)教师:你们说得真好!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

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工艺?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学习1.商朝以后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3.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影响?4.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探究新知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展示《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图片:学生回答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距今5000—4000年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青铜器用途广泛,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一:种类丰富。

3.相关史事:展示《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图片,指导学生阅读P25页相关史事说一说,青铜器的功能有什么变化?教师点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等。

此时鼎从最初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了“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3.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商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锡,经过多次熔炼、铸造、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

商代青铜器的形状奇伟,花纹瑰丽,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和用途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一,它是在商王武丁时期铸造的。

司母戊鼎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它的造型独特,花纹精美,是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之一。

司母戊鼎的用途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和酒水的。

二、甲骨文的演变和意义1.甲骨文的起源和历史地位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汉字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和会意等几种。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用法,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后来的汉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和范例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青铜器相关资料和图片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通过模拟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来体会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甲骨文构字方法和认识今天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笔画简单、结构规整、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指事性,而且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图案和文字,让学生感受甲骨文的神秘和古老,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 有了史官
B. 有了确切的纪年
C. 有了史书
D. 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11、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A. 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B. 甲骨文
C有错误的一项是(
教学 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为庆祝联合国 50 华诞,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 纪宝鼎。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 时候达到鼎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 25-28 页,用铅笔做好圈点勾画,并独立 完成以下自学思考题:( 8 分钟) 1、青铜器出现时间、发展、功能? 2、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的表现?典型的代表?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4、甲骨文的定义?最早发现者是谁?它记述了哪些内容及发现 意义? 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评价? 温馨贴士:先自主阅读,后师友交流探究。 三、互助探究 识图题
作 业
第2 页
作业本和作业与测试习题
反 思 提 升
第3 页
( 1)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是汉
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殷墟)。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
聪明才智, 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也体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3、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 ( )
A. 奴隶主 B. 贵族
C. 奴隶 D. 平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定又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熔化后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器具,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2、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地点: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出现了铜器。

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2)、发展——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礼器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食器:乐器:兵器酒器生产工具繁荣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

2.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 青铜器的高超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工艺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由青铜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_商_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2. 甲骨文___商朝__时出现的刻在__龟甲__和_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___商____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商朝__朝开始。

甲骨文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文字仍是以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延用,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四、合作学习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简介:甲骨文的发现。

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入,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和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指出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2.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掌握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4. 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掌握商代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意义2. 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难点1. 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2. 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五、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件展示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吗?它们在商代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七年级历史《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教科书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教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主题:第三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霸州市实验中学钱继涛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2)甲骨文的造字特点(3)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解读: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感性认识要强于理性认识,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与好奇心往往大于对历史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

另外,由于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猎奇与兴趣常常催发强烈的求知欲,前几课的传说故事已经将这一种求知欲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

作为第一节专门的文化课,课堂上的原则是“以热情营造氛围,多启发,少讲解;多举事例,少谈理性”。

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3.教科书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周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本课可以分成两部分,即青铜器和甲骨文,每一部分又都有两个部分组成。

青铜器包括青铜器的介绍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包括甲骨文简介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周时期。

只有学好这一课才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激发学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同时,本课也是本册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角色体验: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我们一起聆听!人们都视我们为国宝,都以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可是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世和历史渊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图片展示夏朝: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商朝:见课件展示图片西周:西周利簋,高28厘米。

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青铜器是由哪些金属元素构成?答: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故称青铜。

青铜器采用哪种铸造技术?答: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有何历史地位?答: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答: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4.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目标导学二:甲骨文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3.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甲骨文。

2.如何理解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青铜器是指用青铜制作的器物,包括器具、武器、轨道车辆等多种类型。

自商代开始,青铜器逐渐成为表现势力、显示地位的重要象征。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以龟甲、兽骨等为材料,在上面刻画的文字。

甲骨文通常用于记录祭祀、商贸、祈福等事宜,因此是研究商代社会、商周年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2.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模具制作、铸造、精加工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技艺繁琐高超。

甲骨文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甲骨材料,经过打磨、刻画,才能完成。

4.分组讨论古代社会中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堂练习1.甲骨文常用于什么记录?A. 祭祀B. 婚姻C. 祈福D. 打仗2.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甲骨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个材料是什么?4.分组讨论: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教学难点】
甲骨文造字的特点。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戉鼎。

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
商朝。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7内容,完成第4题。

4.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什么?造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1)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2)龟骨与兽骨。

(3)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4)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C )
A.纺织业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

这些文字应该是( A )
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 A )
A.龟甲和兽骨上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D.铁器和木片上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

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1)王懿荣发现的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含义。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该文字有什么用途?
除记载占卜的吉凶外,还涉及商王朝的祭祀、征伐、狩猎、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3)发现这种文字的意义何在?
①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6.其他见对应学生用书。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