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脂行业是怎样被外资逐步控制的
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外资圈地运动
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外资圈地运动在加油站变脸的背后,是外资石油巨头借国内零售门槛拆除之机,疯狂的跑马圈地以及与中外石化巨头的利益博弈。
本报记者袁田恬上海报道全球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bp近日宣布,将全资收购上海两家燃气公司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及经营门店,成立碧辟(上海)液化石油气公司,借此涉足上海石油液化气零售市场。
这次收购是bp继20XX年初在佛山成立碧辟(佛山)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以及今年初收购广东中山市燃气有限公司成立碧辟(中山)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之后.在发展液化石油气业务上的又一个大动作。
bp觊觎油品零售市场“bp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成为主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并全面进入零售市场。
“bp亚太液化石油气总裁雷 XX年;泰勒说。
“我们的业务也将涉及油品的零售和批发等各方面,不仅仅是上海,在全国范围我们都会有这方面的发展。
“壳牌公共关系部的粟陆莎或许说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接下去的发展策略: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
20XX年,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将全面对外资开放,bp正赶在中国成品油市场全面放开前,加速零售网点的布局。
目前bp中国公司在华的扩张目标在成品油销售和城市天然气零售等石油产链的下游。
作为最先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跨国能源公司,bp集团通过与中国两大石油公司合作,已在浙江省和广东省分别建立了成品油零售合资公司,在沿海地区拓展100()座加油站的零售网络。
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命沂说,在20XX年前,合资公司将在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绍兴件亍三地建立和运营一个拥有500座加油站的油品零售服务陬j络。
locALhOSt而根据中石化和壳牌此前达成的的合作协议,未来3年内还将在江苏建起500座合资加油站。
面对外资在中国油品零售市场掀起的合资狂潮,业内人士认为,在加油站变脸的背后,则是外资石油巨头借国内零售门槛拆除之机,疯狂的跑马圈地以及与中外石化巨头的利益博弈。
收购燃气意在布点“在合资公司中,bp或者壳牌这些国外公司几乎都说不上话,合资只是一种象征,象征中国能源市场正在遵循世贸组织的规则逐渐向外开放。
简述外资扩张对中国大豆油脂行业的安全危机
行业综述Industry Review对中国大豆油脂行业的安全危机由于粮食产业在中国的特殊战略地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满足国内油脂供给,我国才逐渐放开大豆进口市场,同时,以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也借机大举进入中国植物油压榨市场。
经过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总供给量已达2400万吨左右,其中进口油脂油料折合食用油量接近1500万吨,AD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持有股份,占我国植物油压榨总产能的66%。
跨国粮商利用其对原料采购的优势,正在逐步将中国变成全球植物油加工工厂,中国油脂压榨业被外资垄断风险加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的外资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通过资本的输入逐渐渗入并控制一些企业实体,甚至在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态势,而其中大豆油脂行业近年来的激烈变局则为这一趋势提供了一个样本。
外资在中国大豆油脂行业的扩张简史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国内最早开放的粮油品种之一,大豆市场逐渐向外资开放,包括美国ADM、嘉吉及益海嘉里等在内的世界级粮商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大豆加工贸易。
从外资对大豆产业的渗透来看,大豆原料渠道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从原料进口贸易来看,面对质优价廉的国际转基因大豆,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的国内油厂普遍采取与这些大粮商合资或委托进口的方式。
随着国内大豆油脂等产品需求的迅速扩大,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开始纷纷兴建扩厂,而厂址纷纷选择在沿海地带,并在享用进口大豆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逐渐放弃了东北大豆渠道。
2004年3月,得知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即将前往美国采购250万吨大豆,在国际炒家的哄抬之下,CBOT 大豆期货价格从先前的约220美元/吨暴涨到391美元/吨。
接着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签下4100元/吨的高价进口合同离开美国之后,整个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随即暴跌,最高下跌了125美元/吨。
外资控制产业命脉的三种武器
外资控制产业命脉的三种武器[日期:2006-11-14] 阅读:7879 次外资控制产业命脉的三种武器2001年,当西北轴承拿出自己拥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铁路轴承与德国F AG集团合资的时候,并未预料到多年以后会被完全吃掉。
在经历了三年的亏损之后,西北轴承被动让出股份,退出合资公司,同时还不得不把拥有的产品设计图纸、铁路轴承NXZ品牌、铁道部颁发的生产资质等留给了外商独资公司,从此不能再生产铁路轴承。
当中国的神六飞船上天的时候,洛阳轴承——这个为其提供关键部位零件的同行业国有企业,又被这家野心勃勃的德国公司瞄准。
不久后,FAG集团的母公司德国舍弗勒集团与当地国资委达成协议,要整体收购洛阳轴承。
这件事与凯雷收购徐工事件一并引起轩然大波。
外资通过并购行业龙头企业,以消灭竞争对手的一系列做法,引起了各界极大的关注。
并购品牌,扼杀潜在竞争对手外资控制产业命脉的第一种手段,就是控制或收购民族品牌,以达到消灭潜在竞争对手的目的。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安全研究所所长雷家说,很显然,外资购买中国企业,并不见得是看重这个企业和这个品牌,而是为了获得对于这个竞争对手的“扼杀权”。
而扼杀了行业领头企业或知名品牌,相当程度上就相当于扼杀了本土产业。
外资公司在进入中国时,一般会首先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通过强大的营销能力,排挤和打压本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一些尚未成熟的民族品牌,在实力强大的外资挤压之下,会自动放弃自主品牌,专为跨国公司贴牌加工;另有一些则长期作为地域性的小品牌存在,寻找和填补市场缝隙。
而那些具备成长潜力、可能对跨国公司构成竞争威胁的品牌,最终会成为跨国公司兼并或收购的目标。
由于这些国内著名品牌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忠诚的顾客群体以及良好的形象,外企很难通过正面竞争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打败他们。
有时候,中国本土企业甚至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这会使外资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因此,外资采用并购的方式,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收服”这些中方企业,将中方品牌招致自己麾下,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在短期内取得这些品牌的市场。
跨国公司抢占中国油品市场
法 国道达 尔 公司将 在 华扩大 投 资 ,以提 高其在 中
国润 滑油 市场 的 占有 率 。 自进 入 中 国市场 以来 ,道 达 尔 相继 成立 了近 2 独 资及 合 资 公 司 ,累 积投 资 额 0个 达 数亿 美元 区 , 销售道 达尔和 埃尔 夫两种 品牌 的润滑 油 。 中国是世 界第 二大 润滑 油市 场 ,需求 量 为 5 0万 9 吨 /年 ,为 印度 市场规 模 的约 3 5倍 。据 印度海 湾 石 . 油 公司预 计 ,中 国润滑 油 市场 年 增长 率 为 5 %, 中 国 润滑 油 市场 将达 到 2 1 0 0年 6 0万吨 、2 1 3 0 3年 6 0万 5
建设 新 的调合 生产 设施 ,能力 为 3万吨 /年 。当地 有
良好 的税收 优 惠条件 和 出 口设 施 。因为烟 台处于通 往
技术 和 品牌魅 力 、管理 和销售 经验 以及 东风集 团的强 项 ,包括 技术 力量 和后 勤管 理 。新公 司命 名 为东 风 一 实 多润 滑油 公司 ,初期投 资 为 l 2亿元 (4 0 美元 ) 15 万 ,
次投 资 ,是 该公 司 继 成 立海 湾 石 油孟 加 拉 公 司 和 P T
股 2 %和 3 。合 资 企 业将 在 武汉 建 设 能 力为 5万 0 0 吨 /年 的调 合 装 置 ,调 合装 置 将于 2 0 0 6年投 产 ,生 产汽车 润滑 油和 防冻液 ,用 于工厂 出车 时充装 和服 务
B P持股 5 %,东风 发 动 机 公 司和 东风 汽 车 公 司各持 0
中国台湾 、韩 国和 日本 的 中心位 置 ,新建 装置 将有 助
于 向这些地 区和 国家 ,包 括越 南 出 口产 品 。新装 置 拥
食用油定价权攥在外资手里
食用油定价权攥在外资手里食用油定价权攥在外资手里不少地方花生油价格再次出现上涨,市民直呼“吃不起”,农民却说“不赚钱”。
有专家认为,此轮涨价恰逢陈花生库存量不足、新花生还未上市,是原料供应“青黄不接”导致的。
但不少人士更强调,现在外资已经控制了我国食用油市场的定价权,食用油安全警钟正频频敲响。
花生油价格普涨市民“吃不起”农民“不赚钱”近期,花生油价格“涨声”再起。
食用油生产巨头金龙鱼发出通知,旗下花生油平均价格将上调8%。
记者在合肥市经济开发区的合家福超市看到,此次涨价的“主角”金龙鱼特香花生油5升装已经是119.8元,而调价前售价是112.7元。
除了金龙鱼公开调价外,一些品牌也以取消特价促销的方式变相提高了价格。
鲁花花生油合肥市场部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未对花生油价格进行调整,但是因为年前做了特价活动,如今已经把价格恢复到了原价。
据调查,4月份以来金龙鱼花生油价格涨幅为7%-9%,福临门上调8.1%-8.9%,鲁花、胡姬花的花生油涨幅在10%左右。
对于食用油价格上涨,不少市民直呼“吃不起”。
合肥市民席礼凤说,今年食用油已经涨了两次,老百姓的油壶是越来越沉了。
城市居民对食用油涨价反应敏感,但作为原料生产者的农民却并未从涨价中获益。
山东蒙阴县大上峪村村民于开龙今年种了5亩花生,他告诉笔者,今年由于天气太旱,花生可能会比往年减产50多公斤,赚的肯定比去年少。
并且,种花生费时费力,好多农民都不愿意种。
“原料供应不足”还是“定价权旁落”有不少人认为,此轮涨价恰逢陈花生库存量不足、新花生还未上市,是原料供应“青黄不接”导致的。
安徽大平油脂董事长魏国平认为,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是市场上的花生进入收尾阶段,新花生上市还需要等两个月的时间,所以目前油厂库存需要近3个月的生产消耗,以致价格有所上涨。
长期关注花生生产和行情的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万书波对此表示赞同。
万书波说,纯正花生油属于高端油,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花生油的需求逐渐增加。
外资操控国内粮油市场国内油企酝酿联手应对
外资操控国内粮油市场国内油企酝酿联手应对外资操控国内粮油市场国内油企酝酿联手应对孙萌萌暴涨,下跌,涨跌不一。
从今年年初开始,食用油的价格让群众越来越看不懂。
近日,在南京、苏州等地区以金龙鱼为首的一些食用油品牌又酝酿了新一轮的涨价。
看似简单的价格涨跌背后,其实潜藏着国内油企和跨国粮商惊心动魄的血拼。
资本运作"挤垮"国内油企在中国食用油信息网的"市场最受欢迎食用油品牌"网络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龙鱼、福临门、鲁花。
据调查显示,这三个品牌的食用油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流右。
然而,这三个品牌的使用油,都有着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的"洋背景"。
益海、嘉里同属马来西亚丰益国际,其中,嘉里生产金龙鱼、胡姬花、花旗食用油等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品牌。
在我国市场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三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唯一由国内企业中粮集团经营的是福临门,然而,福临门也并未如人们所想的,使用黑龙江出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作为生产原料。
"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是ADM "一位中粮内部人士说。
据了解,我国现有97家大型油脂企业,而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其中的64家,我国80%勺油脂产能控制在跨国粮商的手里。
这种局面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早在2004年,跨国巨头就已经开始了积极入侵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动作。
他们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通过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高到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的美国大豆,随后,又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勺国内油脂企业。
中国并不是跨国粮商通过资本运作渗透市场的第一块"试验田",早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几大跨国粮商已经通过相同的手段控制了拉美粮食市场,完全掌握了当地粮食产品的定价权。
而2004年大豆价格走高的时候,企业却并没有引起这方面的重视,而掉入了跨国粮商用资本设置的金钱圈套。
论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影响
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影响引言外资对于我国粮油产业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外资开始在我国粮油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积极影响技术引进外资企业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我国粮油产业可以借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对我国粮油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投入外资的引入为我国粮油产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外资企业积极投资于我国粮油企业的设施升级和技术改造,并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这些资金的注入促进了我国粮油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了竞争力。
市场开拓外资企业通常具有全球化的市场网络和销售渠道。
他们进入我国粮油市场,为我国粮油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同时,外资企业还可以帮助我国粮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外资的市场开拓带动了我国粮油产业的产销结合和转型升级。
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消极影响市场竞争压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会增加我国粮油产业的市场竞争压力。
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及丰富的市场经验。
这些优势使得外资企业在市场上能够获得更大的份额,对我国粮油企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产业结构变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可能导致我国粮油产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外资企业通常会选择进入我国粮油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如品牌建设和研发创新。
这可能导致我国粮油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受到挤压,从而影响相关产业的稳定和就业。
依赖性增加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可能使我国粮油产业对外资更加依赖。
如果过度依赖外资企业,一旦外资企业出现问题或撤离,我国粮油产业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因此,要注意控制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依赖程度,并保持自主可控的发展路径。
结论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和市场开拓是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四大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
四大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2006年岁末,在大豆油的带动下,食用油、面粉、肉类等涨价冲击波,悄悄侵袭中国各大城市,有的地方出现了抢购和囤积现象。
市场预测中,很多人认为2007年豆油价格可能持续上涨,甚至有少数人恐怖传言“将上涨50%”。
然而,自2004年之后,国内油、蛋、肉等消费量节节上升,中国对大豆和豆饼原料的需求激增,但奇怪的是豆价却不涨反跌,进入了一个长期大“熊市”,中国的大豆种植业遭受重创,种植面积迅速减少。
这些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实际上是“四大跨国粮商”和国际资本,控制着世界大豆市场的定价权,为垄断庞大的中国大豆市场利润,对整个中国大豆产业链举起了屠刀!在这样的屠杀下,2004年时暴涨暴跌的豆价,让号称“中国大豆军团”的1000多家中小型和本土内资榨油企业走上了绝路。
而2004年后外资“趁火打劫”,开始收购困难重重的本土榨油企业,结果目前仍能开工的90多家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
“这个时候大部分榨油企业都是外资的家当了,所以市场上的豆价就是一直不涨,四大粮商欲借此剿灭中国的大豆种植业,和仍在顽抗的少数国内油脂企业。
”中国的大豆市场完全被“四大跨国粮商”操纵,因此对2006年岁末大豆原料突然上涨,业界没有欣喜,反而是更多的警惕:“中国消费者已离不开各种大豆产品,中国的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离不开各种大豆产品,如大量的蛋白质生化厂、畜牧养殖场和餐馆等。
如果四大跨国企业觉得已完全垄断我们整个大豆产业,可以对大豆、豆油、豆饼等各种产品随意提价以增加利润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006年底的这场涨价风,或许是这样的苗头。
”“豆伤”中国,中国大豆不幸成为遭受灭顶之灾的第一个本土产业样本。
“豆伤”中国“种豆越来越不赚钱,今年还亏本了,我们不种豆了。
”老赵铁青着脸,对两个儿子说。
油脂加工业发展及外资对油脂加工业控制分析
油脂加工业发展及外资对油脂加工业控制分析油脂加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同时,外资对油脂加工业的控制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油脂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外资对油脂加工业的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油脂加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消费升级,中国的油脂加工业取得了快速增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中国的油脂加工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油脂加工业产量已经达到了1612.7万吨,同比增长了9.5%。
同时,油脂加工业的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油脂加工业的发展。
其次,外资对油脂加工业的控制现象存在。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对外资的吸引力上升,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油脂加工业中取得了相当大的份额。
外资企业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掌握了一部分油脂加工业的市场份额。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油脂加工业中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30%。
外资的进入对中国油脂加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行业的竞争和技术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外资对油脂加工业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技术、品牌、渠道和市场份额方面。
首先,外资企业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油脂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一些外资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广泛的销售渠道,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此外,外资企业还通过资本运作,获取了一部分中国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面对外资对油脂加工业的控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外资的监管和管控,对外资企业在油脂加工业的市场份额进行了限制,鼓励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
其次,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油脂加工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内资油脂企业停产外资油企受益-商业竞争,油脂企业,外资入侵完整篇.doc
内资油脂企业停产外资油企受益-商业竞争,油脂企业,外资入侵”黑龙江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小语说,“外资控股的油脂企业则大量进口低价大豆,把金融危机对大豆业的打击,转嫁给了国内的企业。
”进口大豆“入侵”产区一直以来,为保护东北非转基因大豆资源,我国大豆产区内的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本地产非转基因大豆,从未采用过进口大豆。
而现在,进口大豆却开始进入产区,取代本地大豆。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308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
据黑龙江明达油脂公司总经理张德毅透露,已经有一部分东北油脂加工企业开始购买进口大豆作为原料,而且港口进口大豆的豆油产品开始进入黑龙江,4000万豆农的利益以及整个产业都将受到威胁。
“国家政策要是不调整,国内的油厂几乎没有继续生存的空间。
”张德毅表示,他现在也只能观望,如果长期价格倒挂的话,也可能考虑采用进口大豆。
据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出口报告显示,截至11月20日的一周内,在78.16万吨的大豆出口量中,有65.41万吨由中国进口,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84%。
“这对于国家的临时收储政策也是一个破坏,大豆产业将演变成完全受进口大豆所控制的局面。
”九三油脂经营部张部长认为,东北三省作为非转基因大豆的产区,是国产大豆的主要竞争优势所在,进口大豆进入东北产区,意味着大豆的非转基因原产地资源濒临崩溃,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已经很危险。
企业:希望获补贴“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观望,希望国家的政策有所变化。
”张德毅表示,本土油厂还是希望能使用本地大豆,消化本地农民的大豆,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并使企业能够维持运营,使整个大豆产业链能够畅通。
张德毅建议,可以直接给农民补贴,使大豆港口价格和本地大豆市场价格持平;也可以对加工企业进行补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解决大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加工企业,只有加工企业把农民的大豆消化掉,才能完成向下游产业如塑料、养殖产业的价值转移。
跨国公司抢占中国油品市场
需 求量为 5 0万 吨 /年 ,为印度 市 9
场规 模的约 35 。据 印度海湾 石 .倍 油公 司预计 ,中国润滑油 市场 年增
长率 为5 , 国润 滑油市 场将达 到 % 中 2 1 6 0 吨 、 0 3 6 0 吨。 0 0年 3 万 21年 5 万 中国市 场 吸引 了总 部设在 印度孟 买
日本石油 公 司拟 与 中石化在 中
国组建第 二个润 滑油合 资企业 .生 产 装置将建在 广州 , 能力 为5 立方 万 米 /年 ,20 年建成 。它将主 要供 06 应汽 车工业 和重工 业 。日本石油公 司 与 中石 化现 在 天津拥有 润滑油合 资企 业 ,合资公 司到 20 年使该 装 05 置能 力翻番 ,达到 5 万立方米 /年 。
的海湾 石油公 司 , 公 司于 20 年 该 05
辆汽车. 新车 销售 以 二位 数速 率增
长 ,是世 界 第三 大销 售市 场 .因此 汽 车售 后服 务也 在快 速增 长 。 牌 壳 集团拥 有优 质 的H l 润滑油 和Jf ei × iy f 润 滑油 . 在北 美汽 车维修 服 务 中是 领 先 的品牌 . 5 来拥 有成 功 的技 2年
的润 滑油 。 中国是世界 第二大润滑油市 场 .
合资企 业 ( j Jf 润滑 油汽 车服 Ani iy f
会 。其 中 ,壳牌 、B 和埃 克森 美孚 P 被 批准 的省 份 分别 为江 苏 、 江和 浙
务公司) 中持 股 5% . O 壳牌 中国控
股 公 司和壳 牌 ( 中国 )公 司分 别持 股 4 % 和 1 % 。中 国现有 2 0 O 0 3 0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J ,投资 50 E 0 万美元 在其位 于 中国的
中国油脂加工业被外资控制80%
中国油脂加工业被外资控制80%
肖晓芬
【期刊名称】《经济导报》
【年(卷),期】2009(000)021
【摘要】近日,由金龙鱼引发的食物油涨价事件,再度引起了业界对外资掌控国
内油脂加工产业的质疑。
据悉,由新加坡丰益国际旗下企业运营的金龙鱼品牌,已占据国内油脂加工业的半壁江山.国内油脂加工业总体己被外资控制80%.
【总页数】1页(P20)
【作者】肖晓芬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722
【相关文献】
1.中国油脂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J], 陈刚
2.入世十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外资控制研究 [J], 马松林
3.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2011年会长办公扩大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油脂网”正式成为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官方网站 [J], 伊然
4.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为《中国油脂》杂志、中国油脂网授牌 [J], 本刊讯
5.中国大豆油脂加工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J], 崔海霞;姚金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国公司贸易垄断对我国食用油安全的影响研究
跨国公司贸易垄断对我国食用油安全的影响研究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家紧抓粮食安全工作,针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等我国主要的粮食和油料品种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品种在强有力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较为稳定。
相比之下,我国油脂油料品种的调控政策力度有限,效果平平,而且油脂油料供不应求的状况越来越凸显,进口油脂油料越来越多地充斥市场,跨国公司对油脂油料的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掌控程度越来越高,油脂油料价格跟随国际期、现货市场波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2004年以来占据我国食用油消费比重60%左右的豆油、棕榈油价格大幅波动,对国内食用油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
食用油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食用油定价权旁落这一事实应当给人们敲响一记警钟!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对食用油市场的贸易垄断行为对我国食用油市场安全造成的影响显得刻不容缓。
1.2 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粮食安全角度入手,以大豆为案例研究,描绘并分析跨国公司对我国食用油市场垄断的现状、成因、影响及解决办法,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垄断对食用油市场造成的严重隐患,希望能引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尽快将食用油安全列入粮食安全的一部分,并采取实质的保护措施,以确保食用油的安全供给。
1.3 文献综述近年间,我国业内专家学者开始关注食用油市场的安全隐患,一部分主要针对国内食用油市场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状况进行描述,另一部分侧重分析外资的五大跨国粮商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上的垄断行为,更2010-03魏婷高级分析师Ting_wei@有专家提出许多具有实践性的建议,用以规避外资带来的冲击。
描述性的研究多于深入的理论研究。
1.3.1 食用油安全隐患潘学清(2008年)在《中国面临食用油安全隐患,国际巨头垄断油脂市场》中明确指出,由于国际巨头的垄断,继全球石油安全、粮食安全之后,食用油安全成为又一个事关国家战略的新课题。
外资垄断食用油之痛
外资布局大农业:首当其冲的食用油研发中心张云飞2009年岁末,金龙鱼、福临门等主要食用油品牌纷纷上调销售价格,幅度为6%-15%,食用油涨价再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涨价原因,相关企业认为是成本增加推动终端售价上涨,而更多观点认为这是外资在中国食用油行业完胜后开始亮出大刀的信号。
审视国内油脂行业,我们不难发现国内以大豆压榨为代表的油脂行业已经被外资牢牢掌控,目前他们开始集体发力,通过提价方式赚取更大化利润。
中国消费者恐怕难以抵抗垄断背景下的涨价,但更为可怕的情况是,在取得大豆战争的胜利后,他们的触角开始伸向棉花、小麦等其他农产品领域。
大豆战争的操作模式是不是被复制到其他粮食产业上?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都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残酷的现实:外资垄断食用油市场此次率先高调涨价的金龙鱼和福临门、鲁花并称为三大食用油品牌,他们占据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
而这些品牌的背后都有四大粮商的身影。
我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即“益海”、“嘉里”、“中粮”,前2家企业就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
新加坡丰益集团与四大粮商ADM共同投资组建的,“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知名品牌。
同时金龙鱼已成功控股38家企业,参股鲁花等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
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ADM。
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已被跨国四大粮商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也即全国食用油45.6%的产量被6.2%的外资所控制。
可以说,中资企业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已经完败,拱手将巨大的食用油市场让给以四大粮商为主的国际资本。
二、外资入侵线路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国内最早开放的粮油品种之一,大豆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向外资开放,包括美国ADM、嘉吉及益海嘉里等在内的世界级粮商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大豆加工贸易。
外资操控食用油定价权
外资操控食用油定价权近期,国际市场大豆期货价格再次走高。
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芝加哥市场大豆、豆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吨619美元、1202美元,比6月初分别上涨33.8%、12.2%。
我国食用油约60%以上依靠进口,以大豆为原料的食用油价格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4月份以来,纯花生油、纯菜籽油全国日均价分别上涨15.3%、5.9%。
许多消费者不禁会问:为什么食用油价格会波动得如此剧烈?如果你不是粮油专家,你可能不会知道“益海嘉里”。
但提及“金龙鱼”、“鲤鱼”这些食用油品牌时,你肯定不会陌生。
如果你不是粮食生产企业,当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俗称ABCD)四大国际粮商在中国布局粮油市场时,你也可能不会知道,粮油定价权正被跨国粮商所操控。
他们分布于全国各地,分别把控种植、物流运输、科研、贸易以及粮油加工等产业链环节。
那么,外资是如何浸透到中国食用油领域的呢?金融专家郎咸平在博文中说,在2004年时,中国败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一场大豆金融战。
当时正是国内压榨行业的大发展时期,大豆进口量随之大幅增加。
然而,大豆的定价权却掌控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该交易所对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制定的期货价格,不仅是美国农业生产、加工上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是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
由于国际粮商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定价权就被跨国资本所操控着。
国际粮商以低价采购大豆,然后通过左右国际期货市场的手段,再以高价卖出。
中国企业在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次遭遇国际粮商和投资基金的打压。
据统计,参与采购的中国企业亏损达80亿元以上。
据调查,外国粮商以压榨棉籽、棕榈油加工等不受限制的名义在中国申报项目。
项目建成后,实际上却用于大豆、菜籽或油脂的加工;更有甚者,外商以总投资额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额度,将大投资项目“化大为小”,避开了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的审批,利用其全球供应链的优势,在中国市场运用低价策略冲击中国的中小粮企,形成了快速扩张之势。
粮食及农业安全影响因素——外资对食用油的控制-11页文档资料
从2019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和食用油市场的争夺。
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政策保护国内豆农的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我们看到最近两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的食用油价格却突然出现暴涨,并长期维持高位。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
为什么我们没有挡住国际资本巨鳄对大豆市场的蚕食?食用油高价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热点推荐:外资入侵中国畜牧业食用油高价的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宋胜斌用来势汹汹这个词来形容已经入住黑龙江省的丰益国际,这家准备巨资收购东北大豆的跨国企业,早在去年就开始在黑龙江省圈地建厂,其中这片正在建设的工厂,距离宋胜斌的粮油加工企业还不到四百米。
黑龙江省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我听说是规模要建到省内最大的,一个大型的油脂加工,仓储一个工厂,有十多万平方米吧,比我们厂大,大好几倍。
”这个新邻居的到来,让宋胜斌和业内的同行们如坐针毡。
宋胜斌:“他要垄断了,因为他有这样的实力,整个把货源进行控制,那就是对价格走势造成很大的影响。
”宋胜斌告诉记者,以丰益国际、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资本,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实现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的目的,来中国之前,他们已经用这样的办法控制了拉美等地的粮食市场,2019年,跨国巨头盯上了中国大豆,他们利用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到了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的美国大豆,随后又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国内油脂企业,国内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九三集团也曾传出有外资试图参股的消息。
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董事长田仁礼:“这些跨国粮商在中国办了很多大加工企业,但是他们不是为了通过加工企业加工产品在市场上赚钱,而是要通过办加工厂来消化他们从国际市场上倒来的大豆,他们主要是为了卖大豆,以前许多外商也与我们谈过合作的问题,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条件,就是合作可以,但是你必须买我的大豆。
从外资并购食用油企业谈反垄断法的适用和完善
从外资并购食用油企业谈反垄断法的适用和完善一、外资并购对国内食用油行业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由于食用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国内很多人士都在关注国际资本对国内大豆和食用油市场的争夺。
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
食用油价格在近两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涨跌,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我国食用油原材料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大豆进口量已占全球的1/3,而原料进口又被跨国粮商所垄断;其次,跨国粮商控制了我国食用油加工和销售70%的份额。
外资食用油企业在我国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在日益增加,我国企业在竞争压力下纷纷选择合资或被收购。
如今,国内消费者所熟知的金龙鱼、鲁花、福临门、胡姬花等知名品牌,都已有外资背景。
跨国公司对国内97家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中的64家已实现参股或者控股,占其总股本的66%。
由于我国食用油市场开放比较早,加之当时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导致外资在食用油加工和销售领域基本形成垄断态势,使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众所周知,外资并购有其积极的作用,如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等,但与此同时消极作用也不容小觑。
外资并购可能导致垄断势力的形成,从而严重制约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效果,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在WTO的框架下,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扬长避短,防范风险,是我国立法者和行政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对粮食企业的并购近年来,我国针对外资并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加强规制。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06年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六部委重新修订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2007年8月30日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油脂行业是怎样被外资逐步控制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几个名字:中粮(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的几个阶段,嘉里粮油,新加坡威尔玛,ADM,嘉吉公司,邦吉公司。
南海油脂,北海油脂,东海油脂。
中粮集团是中国粮食进出口的官方代表,最初的发展靠的是计划经济所赋予的特权。
中国油脂行业的发展和逐步与国际接轨要从曹万通掌门的时代说起。
随着中国的改革,中国的油脂行业也需要深化,满足老百姓更多的食用油需求。
借助外资成了一条捷径。
中粮在80年代中期开始与嘉里集团接触,并在80年代末与嘉里集团在香港合资成立鹏利公司(其中嘉里51%,中粮49%)。
由鹏利公司与中粮在国内合资(鹏利80%,中粮20%)建立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从资本结构上中粮控股。
南海油脂仅仅是一个精炼厂,投资规模小,在深圳蛇口保税区内以精炼进口大豆毛油为主。
但南海油脂赚到的钱却是投资的无数倍,或者说嘉里粮油通过这个
厂赚到了大把的银子。
途径是走私。
因为当时国内外油脂差价非常大,国内大概买到3.5---4元每市斤,而国外当时的油脂价格大概在4000元每吨,也就是2元左右每市斤。
而棕榈油更是只有2000元不到每吨。
南海油脂由于处在保税区内,其进口毛油精炼后如果在境内销售就必须补交高额的关税,而出口则可
以免征关税。
举个例子:进口一吨4000元每吨的毛油,精炼费200元么吨。
成本是4200元每吨。
如果在境内销售需要交40%左右的关税,而出口的话则一分钱不用交。
走私的利润就在这40%的关税。
如果交了关税,批发到零售的差价在国内就是正常的。
南海油脂将毛油精炼加工后,报关出口,出口给嘉里粮油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公司,而实际上这些油在蛇口港装船后根本就是在海上兜一圈就回到一些偏僻的海边,由事先联系好的境内走私人员卸货,然后在国内销售。
当时的走私规模是空前的,一些广州的农民主要是潮汕和新塘地区的农民通过走私成了亿万富翁。
而参与走私的还有当时国营的各省市油脂公司,他们从走私贩手中购买走私油,然后再内地各省市批发零售,赚取差价,获利不菲。
走私油脂的高峰在94年前后,南海油脂造就的走私千万富翁无法统计,也就是在那几年,因为走私油猖獗,内地的榨油厂无法与之抗衡,纷纷停止生产转而成了走私油的精炼厂或者中转地。
而当初山东河南一些种植大豆的区域逐步放弃大豆,以至于到今天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已经很难看到有大豆种植,而这里在90年前曾经有着规模的大豆种植。
为什么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粮不制止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走私,因为南海油脂虽然中粮控股,但经营权实际上是一致在嘉里集团手中。
最初掌门人郭孔峰(郭鹤年的侄子)后来成为新加坡威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如今是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商。
后期掌门人李福官也为南海的发展付出了几乎是自己的半生。
功过无法评估,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本身就不是黑和白那么简单。
而南海油脂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国油脂贸易行业的创始者,曾经一年销售50亿在95年排在北京吉普和贝尔电话之后名列中国合资企业第三名。
中粮对于南海油脂的失控最终导致了嘉里
集团的走私失控以及金龙鱼品牌的所有权丢失。
南海油脂事件让曹万通的中粮学到了一些国际油脂贸易的规则,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中粮曾经派过一批人在南海油脂工作,后被嘉里系人马驱逐),而且当时的中粮仍没有与国际农产品巨头也就是大豆贸易商有直接的合作关系。
于是最终在香港成立嘉银国际(实际是中粮在香港的子公司)并与中粮合资在天津塘沽成立北海粮油,从而开始直接面对国际上的贸易商。
并
注册福临门品牌,开展小包装销售。
随着与国际大豆商的接触和国内市场的日益膨胀,以美国政府为背景的国际农产品巨头开始了中国的布局,中粮成为其中一枚重要棋子。
此时的中粮已经进入周明臣时代。
中粮被国家推入市场大潮中,进入市场的中粮首要任务是赚钱,而只有精炼车间的北海粮油远远不能满足中粮对于利润的追求。
而国际大豆商也需要中粮的背景展开在国内的布局,于是双方一拍即合(ADM和中粮),成立了后来巨无霸的东海粮油张家港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榨油工厂。
由于中粮没有榨油厂管理经验,新加坡威尔玛公司作为合资一方承担了工厂初期建设和启动的管理方。
(威尔玛公司的老板就是南海油脂第一任掌门人郭孔峰)。
不过这一次中粮没有重蹈南海油脂的覆辙,在企业刚刚进入正常运转的1999年(工厂97年开始投产)就安排张东风接管了工厂的管理权。
而东海粮油也成为中粮油脂项目最赚钱的投资。
也是周明臣在中粮难得一见的亮点之一。
而周明臣此时并没有看出国际大豆巨头的险恶用心,在第一轮的布局完成后(收买了嘉里集团和扶植威尔玛作为其进入中国的一个代理人以及打着合作的名义完成将中粮转换为其国内代理人),开始了第二轮的布局(横扫国内中小型榨油厂,然后进行并购),于是有了2002到2003年的大豆暴涨暴跌行情。
当时中国榨油行业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中粮船大抗风浪,在巨亏之后扛住以及九三集团因为大部分原料为东北大豆外,全部崩溃。
如果不是中国政府临时成立转基因办公室限制转基因大豆进口,从法律上给予国内大豆商赖账的理由,恐怕国内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商都要跳楼。
而此时,中国政府乃至中粮才开始有所觉察。
而周明臣的下课与此恐怕不无关系。
宁高宁在04年空降中粮开始了中粮的宁时代,选择宁高宁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其美国留学经历和香港华润的操作基本能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但单从宁高宁入主中粮以来的所作所为,证明外行指导内行毕竟还是有些问题。
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产业。
宁高宁的高调并不
足以弥补其在战略上的失误。
1. 国内中小型油厂被威尔玛(国内的益海集团)收购。
其实在02-03危机之后,中粮有足够的资本和机会去收购国内的中小型油厂,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
而中粮的裹足不前(也许是根本没有认识到)为威尔吗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商提供了机会。
在03-05年两年的时间里,威尔
玛收购了国内不下30家中型油厂。
由于前期的巨亏,这些油厂为了生存亟待有资金的注入盘活。
而威尔玛公司几乎用很小的代价(甚至一些工厂只需要威尔玛提供原料作为启动资金就可以转让股权甚至管理权)。
一些国际大豆商也借机收购了一些油厂开始直接进军中国市场。
而这些本来是中粮扩张的机会。
因为地方政府可能更愿意与中粮这样由政府背景的企业合
作。
在去年和今年这一轮的涨价过程中,威尔玛和如邦吉这样的大豆商已经可以在国内市场施
展影响力,推动价格不断上涨。
从而为国际价格上涨制造借口(中国需求)。
07年10月,发改委曾经联合中粮希望能平抑油价(发改委补贴,秘密进行),但中粮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已经远
远不够从而使那次价格干预直接流产。
此次涨价预计对中国的影响不会是最大的,但绝对会影响到国内小型油厂,为国际大豆商在中国的布局创造第二次机会。
而此次中粮的应对似乎仍盯在具体的商业操作行为上。
2. 宁高宁的生物能源。
收购华润生化是宁高宁入住中粮后的一大手笔。
而生物能源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那就是他既不便宜,也不环保。
发达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工业,之所以鼓励发展中国家发展其中的目的当然不可告人,因为酒精是要用粮食来生产的。
而所谓的清洁能源是以生产过程中的巨大污染为代价的,丰原生化(已经被中粮收购)所在的蚌埠当地人对这个污染大户是恨之入骨。
从一开始报刊对于生化能源的吹捧到07年风向一变,国家已经开始对这个产业宏观调控。
而宁高宁的生化板块也处在了尴尬境地。
猪肉为什么涨价?因为生化能源的热炒,国际玉米价格飞涨,而养猪以玉米为主要饲料。
玉米价格低的时候盈利水平比较高的养猪场纷纷倒闭,导致猪源短缺,一段时间后价格猛涨。
就不再多举例子了。
宁高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其主要操作手段是重组,上市。
凭着其对港交所的熟悉不断上市圈钱。
而对于行业发展前景则没有长远的规划。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宁高宁的雪花啤酒:收购一堆垃圾公司,堆到一起包装一下就上市圈钱了。
买了一个好价钱,但垃圾就是垃圾,不
知道宁的后任能不能变废为宝。
我们很难想象宁高宁还会给中粮增加多少个上市公司,到了一个比华润盘子大得多的国企,宁高宁的泡泡能吹多大不得而知。
但中粮不是华润,而国资委给宁高宁的任务恐怕不单单是让中粮圈钱吧,毕竟中粮还需要承担部分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对于中粮的发展历程,我们很难评价。
而宁高宁掌门的年代,我们也很难指望其能够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去承担商业上的损失。
毕竟商人就是商人。
中国油脂行业的发展变数还很大,政府中的高人会怎样安排中粮这么一枚重要的棋子仍不得而知。
让我预言的话,也许一个业内
人士会更适合中粮。
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