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传统武术进校园
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bab1e482b160b4e767fcfff.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
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
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
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
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
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
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
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
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
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
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
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
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
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
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天地武魂之梅花拳
![天地武魂之梅花拳](https://img.taocdn.com/s3/m/d771b3370722192e4536f672.png)
天地武魂之梅花拳王自强邢台学院[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3TY004]邢台是个美丽的地方,山川秀美,历史悠久。
早在二十万年以前,人类就在此生息。
先商文明起源于太行东麓,自商王祖己迁邢台起,已有3500年的建城史,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
“大河岸边、山前台地”,邢台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古黄河西岸这片独特的大山、大河结合地带上。
太行山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故邢台处于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曾居住在邢台干言冈一带,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即为“邢”,此为邢得名由来。
邢台市西以太行山与山西比邻,东以中国大运河和山东省相望。
这里既有层峦叠翠,峰险瀑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更不乏平川沃野,丰盛粮仓。
大自然造就的山前走廊,为人类栖息繁衍,构建了和谐的易居空间。
正是这份得天独厚的馈赠,为这方沃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扎实的基础。
这里钟灵疏秀,文化灿烂。
无论是远古时期、传说时期,还是历朝历代,邢台人都做出了耀眼的贡献。
邢台史的最光辉耀眼时期是在先秦。
东晋又再一次成为后赵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此以后邢台一直作为地域中心城市延续到今天。
邢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在这片热土上前赴后继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旷世奇才。
在这漫长时光长河中,几乎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亮点,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孕育出魏征、宋璟、柴荣、刘秉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特别是郭守敬,所做出的科学贡献对世界科学进步产生了影响,称之为中国古代科技圣人。
邢台佛教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对推动中国佛教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境内的开元寺、玉泉寺、中国佛教第一塔—普彤塔等见证了当时文化交流融合的气度。
汉魏冶铁、隋唐白瓷、明清商贸,都曾极一时之盛,特别是邢窑白瓷是文明世界的“邢台创造”,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非遗梅花拳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分析
![国家非遗梅花拳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22d11edd36a32d737581d9.png)
一、研究概述梅花拳,亦称梅花桩,其文化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直到清康熙年间,梅花拳正式在民间广为习练。
梅花拳分文功和武功。
文功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讲究修心养性,练神练气,并且强调“以武济友,文治武功”。
武功乃“大道至简,妙用为神”,特别是被称为“万拳之母”的五势拳法,其每一姿势都含攻守转换、静动互变的内涵。
邢台梅花拳流行于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术中,文武双修而发扬光大。
2006年5月20日,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梅花拳走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感受非遗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血脉,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梅花拳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非遗进校园,与高校的联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影响。
梅花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其文化价值、锻炼价值更不能被大学生忽视。
通过对从事梅花拳练习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和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客观地反应出梅花拳的锻炼价值,增强大学生对梅花拳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学习梅花拳的兴趣,推动梅花拳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同时结合梅花拳本质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大学生参与梅花拳锻炼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以邢台梅花拳推广基地邢台学院的梅花拳协会成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样本含量51人,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研究。
对梅花拳协会51名新生成员在2017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梅花拳练习之前和学期末进行梅花拳练习之后分别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试,对前后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验证梅花拳练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前对样本进行同质检验,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并由体育学院老师进行专业测量,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练习以及练习计划由梅花拳协会会长直接负责及制定。
每周一至周五晚上七点到九点进行练习,周六日休息,如有特殊原因,则根据情况选择周六或周日进行练习,保证每周五次练习次数。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8d5e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6.png)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随着“武术进校园”政策的不断推进,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梅山,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梅山武术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梅山武术的文化传承、教育模式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在“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引领下,如何促进梅山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一、梅山武术的文化传承梅山武术源远流长,其传统久远,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梅山武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当时梅山武术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梅式武术体系。
随着历史的变迁,梅山武术逐渐演化出了多样的流派和门派,其中以梅花拳、梅花枪等最为著名。
这些传统武术套路独特,技法精妙,被誉为“中国武术之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梅山武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传统武术门派逐渐式微,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何将梅山武术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梅山武术教育模式在“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引领下,梅山武术传承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梅山武术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创新和完善。
一方面,在梅山本地,一些武术传承人积极投身于校园武术教育,将梅山武术的传统技法和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
一些学校也加大了对梅山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开设了梅山武术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武术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武术修养。
在梅山武术教育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将梅山武术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去。
通过将梅山武术的教学纳入到课程设置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师资力量,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他们的品格和意志力。
也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了梅山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梅山武术的发展趋势在“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引领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呈现出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梅山武术的传承仍然存在难题。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a61c1d7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9.png)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梅花拳,听说过吗?
听说梅花拳吗?这可不是一般的武术,它起源于宋代,传说还
是关公发明的呢!那时候,关公为了保护老百姓,就结合战场上的
经验,创了这套拳法。
想想看,这梅花拳得多厉害啊!
这拳法,看着就帅!
你知道吗,梅花拳的动作真的超酷!它就像跳舞一样,但每个
动作都有它的意义。
而且,梅花拳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以柔克刚”。
就是说,你看起来好像很弱,但其实可以轻松地挡住对手的攻击,
真的超神奇!
现在还有人在学这个呢!
虽然现在学梅花拳的人不多了,但还是有一些热爱武术的人在
坚持。
他们不仅学梅花拳的招式,还研究它背后的文化。
这些人真
的很了不起,他们让梅花拳这个古老的武术流派得以传承。
梅花拳,不止是武术那么简单。
梅花拳不仅仅是武术,它还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提高自我保
护能力。
更重要的是,梅花拳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以德为先、以武为辅”。
这样的理念,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真的很有帮助。
梅花拳,也走向世界啦!
你知道吗,梅花拳现在也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了。
有些梅花
拳高手还会去其他国家表演,跟其他武术流派交流。
这样一来,更
多的人就能了解到梅花拳和中国文化的魅力了。
武惠童心 德艺双馨──“武术梅花拳”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思考
![武惠童心 德艺双馨──“武术梅花拳”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7f6c016ba1aa8114431d93b.png)
武惠童心 德艺双馨──“武术梅花拳”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思考袁 方(南京市钓鱼台小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校本课程建设中,我校以传统武术中的梅花拳作为切入点,使其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课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梅花拳校本课程已经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质,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激发了生命的智慧成长。
关键词:校本课堂;“武术梅花拳”;建构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25-2 一、溯源为什么选择武术梅花拳作为学校的体育特色,我们是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生发于学校文化之根学校在推进课程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努力践行着“尚勇”文化(崇尚勇略)。
始终把“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作为教育核心,我们认为“勇”之于每个孩子是强身健体的勇猛,是克难致胜的勇略,是自律自省的勇气。
人需要健壮的身体,更需要健康的精神;没有健康的精神,健壮的身体只不过是一副躯壳;没有健壮的身体,健康的精神将无安居之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武术项目能将健康的身体和勇敢的精神共同熔铸于人的“体魄”之中,它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的追求,它是学校“尚勇”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二)彰显武术校本课程之韵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项目,更是一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
钓鱼台小学依据习武规则中“未学打,先练桩”之说,选择“武术梅花拳”作为校本课程。
梅花拳的基本功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其动作要求连贯、往返多变、起伏转折、快速敏捷,与武术技能一致相通;其动作特点,强调神形兼备、内外合一,手到眼到,心领意随,武术精髓一脉相承。
(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之力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选择武术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https://img.taocdn.com/s3/m/1332bc3e67ec102de2bd897f.png)
四川暑期支教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环境工程学院陈健涂浩何爱民一、背景梅花拳(亦称梅花桩,由在约百根桩上练功而得名)始创于西周初叶,距今已有两千九百多年历史,她集释、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之理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一个古老的武术拳种,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人员侧重于研究儒、道、佛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之理,讲修身养性,练神练气,文场领导武场;武场弟子通过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层次和形式的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邢台),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平乡县于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古老的梅花拳现在的传承和保护情况如何?是否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与时俱进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梅花拳,使她更好的造福于民?这就是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二、实践地点本次实践活动,我们选取了梅花拳的近代发源地之一河北省广宗县进行调查,另外为了了解梅花拳的大学校园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我们选取北京、济南、上海等地部分高校进行调查。
本次实践的主要地点:1.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前魏村、赵伏城村、后平台村、杨庄村等2.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八辛庄村、油召村3.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驻京高校4.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5.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驻沪高校三、调研形式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联合了北京大学梅花桩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梅花拳协会及山东大学梅花桩协会等共同开展调研活动,主要从农村和高校二个方面展开:1.农村:在农村的调查我们主要通过拜访当地梅花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查阅梅花拳的历史文献、考察梅花拳的文物古迹、走访当地的梅花拳弟子和群众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期间行走2个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走访拳民和群众100余人。
梅花拳
![梅花拳](https://img.taocdn.com/s3/m/31bebaf8f61fb7360b4c6582.png)
梅花拳“梅花”两字的意义周伟良:各位网友大家好!上集咱们就传统武术中的几个拳种,比如少林武术、南少林,以及和少林武术或武术文化有关系的《易筋经》做了讲解。
这一讲咱们就在传统武术中影响比较大的“梅花拳”做一个介绍。
周伟良:说起梅花拳,它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拳种,但是我在这儿指出,梅花拳不仅是一个拳种,同时它也是清代在北方地区具有非常影响力的一个民间拳会组织。
作为一个拳种,梅花拳有自己的拳理功法以及技术特点,作为一个拳会组织,它烙有鲜明的教门文化印记,并且在1900年那一场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梅花拳也成为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周伟良:本人在上世纪末的几年中曾经对梅花拳做过深入的田野考察,这里就梅花拳的名称问题、组织起源以及拳理功法向各位网友做一个基本介绍。
周伟良:梅花拳的全名为“梅花”,然而,“梅花”这一词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意义,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没有一直没有说清楚。
因此,咱们第一个问题就来谈谈梅花拳“梅花”两字的意义。
周伟良:对一个拳种的认定,我在十多年前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一个拳种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名称,因为这和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有关,诸位想一下,中国所有拳种都是有自己的名称的。
比如少林拳,比如太极拳,比如峨眉拳,比如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八极、通背等等,都有自己的名称。
所以我认为对一个拳种的认定,首先要有自己的拳种名称。
周伟良:第二个认定是,一个拳种有它相应的自身的技术特点。
我们来看一下,梅花这一拳种名称,为什么这一拳种叫梅花?历来说法不一,我曾经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类:为什么叫梅花呢?因为这一拳种在技术上是按照天干地支分作五式,宛如梅花开放,古称五式梅花拳;第二种观点认为,梅花一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意味,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说明末时期,大家知道,因为明末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眉山上吊,因此民间很多人士反清复明,同时把眉山的眉改成“梅花”的“梅”,表示他们反清复明的意思。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c73840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5.png)
武侠梅花拳描述武侠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动作而闻名。
梅花拳起源于明朝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梅花拳的招式灵活多变,以快速的拳法和流畅的身法为主要特点,使其成为武术界备受瞩目的一种拳法。
梅花拳的名字源于其招式的特点,梅花拳的动作柔中带刚,像梅花一样娇媚而坚韧。
拳法中融合了梅花的优美形态和坚韧的个性,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武术表演形式。
梅花拳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拳打出去如梅花绽放,美丽而迅猛。
梅花拳注重拳法的技巧和身法的协调,拳法灵活多变,结合了攻防一体的原则。
梅花拳以快速的连续拳打为主,搭配腿法和身法的变化,使其在实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梅花拳拳法独特,有“一拳多打”之说,即一招之中蕴含多种变化,让对手难以捉摸。
梅花拳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修炼。
内功包括呼吸调节、气贯全身以及意念和意识的控制等方面,通过内功的修炼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
梅花拳的练习也强调修身养性,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使练习者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保持冷静,不受干扰。
梅花拳的招式独特多样,包括直拳、勾拳、钩拳、掌法、腿法等多种技术。
梅花拳的招式注重招架与攻击的结合,通过巧妙的身法和招式变化,可以有效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并给予对手以迅猛的反击。
梅花拳的练习也注重身法和招式的协调,使拳法更加灵活且具有攻防一体的特点。
梅花拳的练习对身体的锻炼非常全面,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
梅花拳的练习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梅花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身体的姿态和平衡感,使身体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梅花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具有实战价值,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梅花拳的练习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培养练习者的坚持和毅力,使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
梅花拳的练习也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使练习者更加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动作而备受瞩目。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5b92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8.png)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
在梅山区,武术教育传承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精髓,许多武术大师们都积极参与到武术教育传承工作中。
他们除了向学生讲解武术术语和练习方法外,还会讲述武术的哲学和文化底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能认识到武术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不仅学会了拳法和兵器的技巧,而且学到了健康、知识和文化。
在梅山区,武术教育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们通过学习武术,在呼吸控制、跑步、推拉、扭转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系统的训练。
武术术语的讲解也为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练习机会。
另外,武术也能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和挑战精神,让他们更加自信、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之,“武术进校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行动,通过在校园中传承武术文化,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武术,同时也可让更多青少年通过武术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全面锻炼。
在梅山区,武术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传承,许多武术大师们都投身其中,为年轻人传授武术技巧和文化底蕴。
这对于维护我国的文化遗产,赋予青少年更多健康、自信和拼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梅山的举措在此方面是非常好的例子。
大学梅花拳教案
![大学梅花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2d8d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e.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梅花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教学内容:1. 梅花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梅花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3. 梅花拳的实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梅花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提问:同学们对梅花拳有什么了解?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梅花拳的基本动作,如起势、马步、弓步等。
2. 学生跟教师学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三、套路教学1. 教师示范梅花拳套路,如梅花拳一路、梅花拳二路等。
2. 学生跟教师学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四、实战技巧教学1. 教师讲解梅花拳的实战技巧,如攻击、防守、反击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练习,教师指导。
3. 学生互相交流实战经验,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动作规范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战练习中的技巧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梅花拳的兴趣是否得到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梅花拳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2. 邀请梅花拳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梅花拳。
3. 组织学生参加梅花拳社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和交流。
梅花拳
![梅花拳](https://img.taocdn.com/s3/m/a5e7bc17844769eae009ed55.png)
濒危状态
•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受经济大潮的冲击,练习梅花拳 的空间在缩小,时间在减少,缺少必要的训练场馆,缺乏经常 性的交流演练,很难造就大师级的优秀人才,加上一些老拳师 年事已高,退出拳坛,新老拳师传承脱节。 • 2、梅花拳是中国民间武术文化,历史悠久,部分的独特稀有 兵器套路几近失传,尤其是梅花桩,好桩的多,习桩的少,练 桩的稀,明桩的奇。 • 3、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梅花拳的习练者在日趋减少,尤其 是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受电脑网络的影响业余时间更多的放在 网络上,梅花拳的基本功练不到家,无法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 和拳法的升华。 • 4.文明进步,不需要打架解决问题;健身房普及,器械易学且 更有利于快速形体健美;传统宗师被KO。
但如果把它放在教门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其 源流、意义就立即彰显出来所以,梅花拳中的 “梅花”一词绝对不是日常生活中审美概念, 而是有一种宗教含义。根据我国历史资料记 载,干枝是清代民间教门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在 梅花拳的一些拳经中记载梅花拳历史上共分 十二干枝。这充分可以说明,梅花拳内的“干 枝”是源于东大乘教,是一种假借“开道度人” 的掌教秩序与组织形式。
当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梅花拳开始收门徒,然 后四处教授农民。同时又把前一百代流传的 谱系隐藏起来,防止给历代祖师们招来灾祸。 一直到“康乾”盛世之后,满清的统治已经稳 固,而且满族上层也接受了汉民族的传统文 化,以中华文化的传承人自居。因此,传授梅花 拳文武大法的宗师们也就再也不必隐瞒自己 的真实身份了所以,自此以后流传在各地的梅 花拳谱系也没有什么隐蔽的内容了。
邢台梅花拳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
起源争议
有关梅花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从西周到明 末清初都有记载,但多数都属于民间传说一类。 这种现象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是有关联的, 因为中国武术套路的出现到宋代才趋于成熟, 而对拳种的介绍,要晚到明中期才出现。由此 可见,梅花拳是在明未清初出现的比较符合历 史事实。从分析梅花拳始祖传说,可以发现其 和明末清初的民问间教门之间有着很大的联 系。
梅花拳
![梅花拳](https://img.taocdn.com/s3/m/9001db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8.png)
梅花拳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拳法技巧。
梅花拳的特点是优雅、迅捷,以及灵活多变的动作。
它是中国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拳法,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梅花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
据传,梅花拳的创始人是明朝时期的武术大师王宗岳,他以梅花为拳法创作的灵感来源,将梅花枝吐蕊、含苞欲放的形态融入到了拳法中。
梅花拳的动作以迅捷、灵活为主,融入了太极拳的柔和和崩折的特点。
其动作包括伸展、腾挪、蹦跳等多种形式,同时具有攻防一体的特点。
拳法中的每个动作都具有自己的含义和用途,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灵活性。
梅花拳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梅花拳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在拳法的演练过程中,更注重意念的运用和内心的修炼。
梅花拳强调的是身心的和谐与统一,通过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来培养习武者的意念和意识。
梅花拳的训练过程非常严格和认真,训练者需要不断地修炼和锻炼,才能够掌握技巧和精湛的拳法。
同时,梅花拳的训练也以和谐为核心,注重身心的平衡和稳定,以及维护健康的原则。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一种武术形式,梅花拳以其华丽的动作和独特的内涵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
梅花拳被广泛地应用于健身、文化展示等领域,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梅花拳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值得称赞的。
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象征着坚韧和美丽的花朵,它在寒冷的冬天中独自怒放,象征着坚持和勇气。
这种精神正是梅花拳所倡导和追求的。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难,还是面对人生的挑战,梅花拳都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退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内涵,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李泽晓 梅花拳教案
![李泽晓 梅花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b2dbc85022aaea998f0f13.png)
梅花拳——大势拳法教学设计冯马第一小学李泽晓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梅花拳大势拳法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武术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情分析梅花拳大势拳法的教学预计1课时,学生们上学期学过梅花拳五式拳法,有一定的基础。
本课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和师生共同探讨的组织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梅花拳大势拳法主要包括左右大势、拗式、小式等基本动作,除起势、收式外,第二式、第三式和倒数第二式、倒数第三式是一样的,还有中间8个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8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要能做到观其形至其名。
教学难点:做到手、眼、身、神配合协调。
四、教学目标1、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要能做到观其形至其名。
2、掌握8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做到手、眼、身、神配合协调。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精神。
五、教学过程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人数,老师宣布课时内容: 梅花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平乡人的骄傲,把梅花拳这个古老又青春焕发的拳术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在场学生的责任。
我们一定要勤学苦练,掌握梅花拳的精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梅花拳套路中的大势拳法。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梅花拳阴阳五势拳法,大势拳法和五势拳法中的起势、第二势转身劈掌、扑步盖掌变顶天立地、第三势虚步亮掌,以及最后的转身劈掌扑步盖掌变顶天立地、虚步亮掌和收式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重点学习中间的8个动作。
2、准备活动:为了预热身体,防止肌肉拉伤,我们练习拳法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振臂运动、扩胸运动、膝部运动、弓步压腿各做4个8拍。
3、对基本步型要能做到观其形至其名,示范讲解左右大势。
要领:身体正直,不偏不倚;膝跨平;脚为不丁不八步,一脚为丁步,一脚为八字的;身体的重量70%在后腿上,30%在前腿上;拳头平握,拳面与小臂面平,一贴耳朵向上伸直,一与肩平,向前伸直;眼睛顺着平伸的胳膊向远处看去,大脑排除杂念,默数自己的呼吸。
武术拳种介绍之梅花拳
![武术拳种介绍之梅花拳](https://img.taocdn.com/s3/m/8994cf2f770bf78a64295481.png)
05
梅花拳文理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梅花拳文理
《梅拳迷谱》
• 中气论 • 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元阳,医者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
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 • 炼形不外阴阳,阴阳不明,从何炼起?仙经之督脉。行于背之当中,统领诸阳经;任脉
• 张从富和他的小架梅花拳继续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传统思 想,所以,梅花拳的大架和小架也并没有因此而分裂,这在 其他拳派中是绝无仅有的。张从富也就成了梅花拳近代史上 第一位改革家。
梅花拳代表性人物
张从富救驾有功,皇上留其在京数日,一日,他来到京城白云观,参拜佛祖后与主 持攀谈起来,很是投缘,言谈中得知主持明道人是邱祖(邱处机)龙门派与自己同宗,一 脉两支。连宗续代,通宵未眠,和守明道人将邱祖 遗 留下来的四十代辈份排谱合续至 一百代。
武术拳种介绍之
•梅花拳
01
梅花拳起源考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梅花拳起源考
• 梅花拳是中国武术之一,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 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 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 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
心浮气者所能入也。昔宋将岳武穆,上马如无敌天神,下马如有道贤人。 • 第五条:凡入拳堂时,务要沉细,不可喧哗,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着,趋避之内有利害。万
不可视拳脚如戏场,则学习才有进益。
梅花拳代表性人物
• 张从富
非遗视角下“邢台梅花拳”保护及发展研究
![非遗视角下“邢台梅花拳”保护及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b5d9d34b35eefdc9d3335f.png)
34非遗视角下“邢台梅花拳”保护及发展研究刘志国 王丽妙(邢台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1)[摘要]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视角下,阐述了现阶段邢台梅花拳保护与传承发展过程发展现状及脉络梳理情况,对梅花拳进校园、梅花拳传承基地及梅花拳传承人现存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在邢台梅花拳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应该立足发展需要,制定段位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传承基地建设、增加传承人数量和打造文化产业化等建设性的理论策略,为梅花拳区域内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遗视角;梅花拳;保护发展[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在邢台市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邢台梅花拳已经成功进入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课堂教学。
从非遗角度进行考虑,在保护与传承发展过程中,利用多学科相关知识与技术对邢台梅花拳的发展环境优劣势、人才培养和传播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开拓体育文化市场、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优势、健全研究机构等举措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为丰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构建“和谐河北”起到助推作用。
1 梅花拳脉络梳理梅花拳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梅花拳文武功法起源于何时说法不一,直到明末清初,原来不公开外传的文武功法,经始祖邹宏义系统整理完善后,命名为“梅花拳”,并传著于世[1-2]。
“梅花拳”简称“梅拳”,亦称“梅花桩”,为僧门教派,在当今四大武术门派中属昆仑系,内含文道、武道、医道三大部分,是我国最为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武术门派之一,且独具“文武双修”的特色。
梅花拳的发祥地邢台平乡县后马庄,有梅花拳先期传人的邹氏墓群,高大宏伟的汉白玉牌坊上镌刻有“梅花拳始祖之墓”。
梅花拳祖师邹宏义及其子邹文聚、其孙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曾孙邹魁元的家茔,现存墓7座,晚清、民国石碑3通。
墓地建于清康熙54年(1715年)至嘉庆15年(1811年),呈子午向,砖圈式结构,1993年7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拳的形成发展与保护传承——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
![梅花拳的形成发展与保护传承——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995dcb127d3240c8547efb0.png)
梅花拳的形成发展与保护传承——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发表时间:2019-06-10T15:29:21.2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作者:孟晓琳[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民间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民间文化濒临灭绝甚至消失的危险境地。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民间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民间文化濒临灭绝甚至消失的危险境地。
同其他民间传统文化一样,梅花拳作为邢台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原来的社会环境消失加之梅花拳多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传播,许多富有经验的拳师年迈找不到继承人或者去世,梅花拳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本文主要从梅花拳的形成发展和保护传承两个方面展开,旨在为梅花拳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梅花拳;形成发展;保护传承1.梅花拳的缘起关于梅花拳的缘起,有诸多的说法,有诸多的谜还未解开。
有的说春秋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了;有的说在秦汉时期就有了,但都无法考证,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
现存的两本比较有说服力的文字记载是现存于平台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和最早发现于河南清丰雷家村《大文底》。
关于梅花拳始祖的说法也存在着众多的版本,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神化的色彩,而且都与大乘佛教存在一定的关系。
梅花拳第五辈传人杨炳的《习武序》和《梅花拳根源经》中记载梅花拳的始祖是“收元老祖”,其内部抄件《三百六十处》说是始于“古佛”,而《梅花拳秘谱》中记的昆仑派祖师“云盘”。
值得注意的是,梅花拳内部流传的《邹氏家谱》所记其一世为“法王老祖”,这为我们寻绎梅花拳与明东大乘教关系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源。
梅花拳历史上第一个根据历史可考的人物是第二代传人张三丰,主要出现在《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中,有的地方也会出现张山,但是梅花拳弟子们一致认为是同一个人。
五座楼村的梅花拳
![五座楼村的梅花拳](https://img.taocdn.com/s3/m/35588a72dd88d0d232d46a9f.png)
五座楼村的梅花拳中国年风俗——梅花拳亮拳一天的时间,一个村落,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似乎都不足以让我们去了解梅花拳這个古老而神秘的拳种和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
但是,它历经了几百年仍旧枝繁叶茂的生命力,它在一些历史的节要关头始终勇于亮拳,把民族大义的旗帜高高举起的铮铮风骨,它穿越岁月风尘,如今依然影响着一方人群的价值观和凝聚力的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让我们深感震撼。
梅花拳,這扇在我们面前刚刚打开的门,似乎充满着玄机与魅惑,吸引我们走进、思考、感悟。
农历正月,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闲暇下来的人们开始以各种形式来庆祝传统节日——春节,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处在冀南平原的平乡县,就是一方人杰地灵的沃土。
在這里生活的人们,春节期间流行着一个特殊的民俗,就是过年期间,有组织地演练一种古老的武术——梅花拳。
在平乡县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幼稚儿童大都能练上几手梅花拳,练武健身蔚然成风。
這一天,我们从石家庄出发,赶赴邢台的平乡县五座楼村,参加梅花拳的一个亮拳纪念活动。
车到平乡,我们的联络人——五座楼村的梅花拳传人王增臣正在通往村子的路口等着我们,他握手的力气很大,我问他這是否源于梅花拳的功力,他憨厚地笑而不答。
文武兼备梅花拳如果留意,影视剧中经常有這样的场景出现:几个武林高手立于梅花桩上或走或停,或打斗或跳跃,步伐稳健,身轻似燕,闪展腾挪,如履平地,令人目不暇接。
追根溯源,這些高超武功都来自我国一个北方拳种——梅花拳。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我国较为古老而神秘的拳种。
梅花拳典籍《梅拳秘谱》上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至今已有百二余世矣。
”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
据《五护纲领》记载:“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阳(老子)之后,占仲尼之前”。
“古佛”即东方离,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不是指现在的八卦拳、八卦掌),一为“梅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堽中心小学“梅花”绽放
——传统武术进校园为了改变“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的状况,为了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了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和身体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白堽中心小学开展了传统武术进校园,学生练习梅花拳的活动。
梅花拳即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武术进校园是发展梅花拳的有效措施,在各地已开始推广普及。
我校聘请民间梅花拳武术家来校传授武艺。
老师们在工作之余,积极练习梅花拳,进步迅速,既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团队精神面貌;孩子们认真练习梅花拳,一招一式,打得有模有样,嘿哈声铿锵有力。
特别是年过五十的李校长,对武术更为痴迷,梅花拳打得虎虎生威,流星锤耍得娴熟自如。
体育教师胡淑芳利用周末时间向武术家请教学习梅花拳,并不辞辛苦的带领和指导全校师生练习梅花拳。
梅花拳在我校的推广和发展,李校长和胡老师功不可没。
我校经过重重选拔,将梅花小精英组成校武术队。
校武术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勤学苦练,现在他们已是拳械招招到位,式式精准,身手不凡。
已被我市体育局选中,于2015年正月十六日参加在河北平乡县后马庄梅花拳始祖大殿落成典礼。
梅花拳在我校已经落地生根。
我校已成为传承梅花拳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