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文言文复习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
昔者齐景公,与邹忌、管仲、晏婴三人俱游。

齐景公问曰:“三人者何谓也?”管仲对曰:“臣闻之,进贤退不肖,否则退贤而进不肖也。

”齐景公曰:“善。

”既而退而谓晏婴曰:“子为我谋国,何如?”晏婴曰:“国家安乐,则臣无功;国家危难,则臣有责。

”齐景公曰:“善。

”又问邹忌,邹忌曰:“臣听管仲、晏婴之言,臣自以为可以及管、晏矣。

”齐景公曰:“何故?”邹忌曰:“管仲、晏婴谓臣进谏,则臣进;不进,则臣退。

今国家危乱,而陛下不听臣谏,臣乃退也,何以及管、晏矣?”齐景公默然。

后齐景公与晏婴、邹忌相继崩,齐王继位,邹忌常谏之,齐王不听。

一日齐王宴群臣,邹忌乃谓之曰:“臣闻之,国家者,天下之重器也。

陛下不听臣谏,国家必有大乱。

乱则陛下之位不保,国家之灭亡乃至于此。

”齐王默然。

后来果然,齐国被吴国所灭。

此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明智的君王应该听取忠谏,尊重贤能,否则国家必然会陷入危难之中。

- 1 -。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表余数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明日,徐公来明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5.窥镜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能谤讥于市朝1.朝:朝服衣冠(名词,早晨)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皆朝于齐(动词,朝见)2.孰:吾与徐公孰美(代词,谁,哪一个)孰视之(副词,仔细,这个意义后写作“熟”)3.美: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形容词,漂亮,好看)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如,比得上)门庭若市(动词,像,如同)5.上: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动词,送上,呈上)6.: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皆朝于齐(介词,到,向)7.间:时时而间进(副词,偶尔)又何间焉(动词,参与)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早晨3.令初下,群臣进谏下:名词作动词,下达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状语,当面6.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文重点《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重点《邹忌讽齐王纳谏》

重点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它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历史的体史书。

西汉末年编辑整理的。

题目中的“讽”:讽谏,用、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二、重点实词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昳丽:
3、朝服衣冠:
4、窥镜:
5、旦日:
6、明日:
7、美我:
8、私我也:9、蔽:
10、面刺:
11、谤讥于市朝:
12、闻寡人之耳者:
13、时时:
14、间进:
15、期年: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朝服衣冠: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弗如远甚:
4、皆以美于徐公:
5、谤讥于市朝:
6、朝于齐:
7、战胜于朝廷:
四、句子停顿: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今/齐地/方千里
五、一词多义:
选出意思相同的一项()
A、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B、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D、朝服衣冠朝发白帝
六、内容理解:
主旨:1、本文通过邹忌进谏,齐王纳谏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人物:2、邹忌:勇于进谏、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

齐王:开明君主、勇于纳谏、勇于改过。

写法:1、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

2、劝谏方式: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我”及“君”,由“家”及“国”,以小见大,达到讽劝目的。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由刘向所创作的,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邹忌讽齐王纳谏》汉朝:刘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谤讥一作:谤议)《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译文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出自《战国策》的经典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2、作者此书作者不详,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

(2)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古义,指责;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3、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通“熟”,仔细)(3)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4)于欲有求于我也(对,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4、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美: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重点句子翻译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汉:刘向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谤讥一作:谤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漂亮。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访问,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相”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认真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可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目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 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初中语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与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与译文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作者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简介本文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题,讲述了邹忌因为纳谏被齐王忽视而不悦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绘邹忌智勇过人的形象,强调了贤臣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这篇文言文进行阅读,重点分析文中的语言风格和意义,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文言文阅读齐宣王在位时,他的一个爱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来齐宣王的正妻也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齐王。

邹忌是齐宣王的贤臣,深得齐王宠爱,但齐宣王却把重心放在了爱妾的儿子身上,对邹忌的建议置之不理。

有一次,齐王出征时,邹忌写了一封信给他,希望他能听取劝告。

信中,邹忌讽刺齐王的话韵律优美而意味深长。

中行而东,失冯衰也;射堂而新,中衽司马也;中路而从,遇伯般也;养马数而卒,制横国车也。

见棘而观德也;见过而内省也;擐甲埏战而身受其伤也。

这封信意在警告齐王,希望他能养马、制车以备战争,同时也告诫他要看到他身边的漏洞、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然而,齐王却对这封信视而不见,继续追求消遣和享乐。

齐王儿子们就近臣谏言,提醒齐王如果不听取邹忌的建议会有危险,但齐王一直没有改变。

最终,齐王的不听谋士之言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兄弟邹忌因此丧失了一条手臂。

语言风格分析这篇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优雅,用词精炼。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并列句、排比句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中行而东,失冯衰也;射堂而新,中衽司马也;中路而从,遇伯般也;养马数而卒,制横国车也。

见棘而观德也;见过而内省也;擐甲埏战而身受其伤也。

”这些句子通过并列的修辞手法,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讽刺手法。

通过讽刺齐王视而不见的行为,凸显出他轻视贤臣的糟糕决策,强调了贤臣的重要性。

这种讽刺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了对权力滥用和忽视智慧的反思。

意义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邹忌讽刺齐王纳谏的故事,旨在传达对贤臣和智慧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邹忌作为齐王的贤臣,用精湛的才华为他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然而,齐王却对此毫不在意,依然追求享乐和消遣。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齐相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

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

本文语言简洁,句法多变,如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三问三答,表达的内容完全一样,但由于句法上稍作变化,文章就显得活泼而不板滞了。

“讽”,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

【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

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

他穿着礼服戴上冠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妾:“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大全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大全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大全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见:拜见。

诚:确实。

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同“授”。

给予,付予。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四.一字多义(一)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问之(代词,他)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j.臣之妻私臣(的)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m.数月之后(无意义)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二)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三)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1.人际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中的主要对手是齐王,邹忌的讽刺和纳谏都是为了让齐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不能仅仅是服从、听从别人的意见,而是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果断地回应他人的意见。

2.智慧与谋略:邹忌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对手。

这个故事中,邹忌通过讽刺和纳谏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齐王,使得齐王领悟到自己的错误。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智慧和谋略是在解决问题、排除困难和取得成功时不可或缺的品质。

3.管理和决策:邹忌与齐王之间的对话中涉及到了一系列的管理和决策问题。

邹忌提醒齐王要注意自己国家的发展和战略地位,不能犯下错误的决策;邹忌还告诉齐王要善于借势和利用机会,不仅要顺应时势,还要做出恰当的决策。

这个故事让我们意识到管理和决策在个体和组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聚焦核心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中,邹忌通过一连串的讽刺和纳谏,让齐王意识到自己在统治时期所犯的错误。

齐王开始明白自己的目标是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这个故事强调了聚焦核心问题的重要性,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目标,不要被琐碎的事情所迷惑。

5.自我反思与检讨:齐王经历了邹忌的讽刺和纳谏后,开始自我反思和检讨自己的行为。

他意识到自己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才会犯下错误。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自我反思和自我检讨的能力,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总结起来,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中包含了人际关系、智慧与谋略、管理和决策、聚焦核心问题、自我反思与检讨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善于借势和利用机会,聚焦核心问题,不断自我反思和检讨,以实现更高的成功和进步。

这些知识点对于个体和组织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对比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对比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对比阅读以下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对比阅读: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现代汉语翻译:邹忌讽谏齐王接受劝谏。

文言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现代汉语翻译:邹忌劝告齐王接受劝谏。

文言文原文:邹忌者,齐之诸稽郢人也。

其先自楚反于齐,家于燕。

嫁于徐公,有两女,其少者客于齐,老者归于赵。

归赵。

现代汉语翻译:邹忌是齐国诸稽郢人氏。

其先祖自楚国回归齐国,定居于燕地。

其大女儿嫁给了齐国君主,小女儿则嫁给了赵国王。

后来全家迁到了赵地。

文言文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现代汉语翻译:邹忌不自信,又问他的妻子:“我和徐公谁漂亮?”文言文原文:妾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现代汉语翻译:妾回答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文言文原文:忌曰:“善哉!妾妄言,君妄听之。

”现代汉语翻译:邹忌说:“说得好啊!我是在胡说八道,你是在胡说八道,而你却信以为真。

”文言文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常侍,臣莫能见。

以此言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常侍,臣莫能见。

以此言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现代汉语翻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漂亮。

我的妻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向我求情,他们都说徐公不如我漂亮。

如今齐国有千里之广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嫔和身边的近臣都能够得到宠信,我却没有办法让他们向我称赞徐公比我漂亮。

由此看来,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yu)余,而形貌昳(y)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ng)讥于市朝(ch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重点字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

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朝:早晨。

服:穿戴。

窥:照。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

孰:仔细。

6、期年:满一年。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

间:偶然。

进:进谏。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注释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

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以:认为。

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

通“授”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喻。

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

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

期,满。

中考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文言文阅读篇目1.曹刿论战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扁鹊见蔡桓公5.邹忌讽齐王纳谏6.陈涉世家7.出师表8.桃花源记9.三峡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12.活板13.岳阳楼记14.醉翁亭记15.祖逖16.记承天寺夜游17.核舟记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而间./进.;期年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战国策》。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7、旦日:第二天。

8、明日:第二天。

9、弗如远甚:远不如。

10、美我:认为我美。

11、私:动词,偏爱。

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5、面刺:当面指责。

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

市朝,公共场合。

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8、时时:不时,有时候。

19、间(jìn)进: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

20、期(ji )年:满一年。

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二翻译句子。

1.形貌昳丽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6.皆以美于徐公。

7.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由此视之,王之蔽甚矣。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文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孰.视之通“熟”,仔细(二)一词多义1、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通“熟”,仔细2、朝朝服衣冠:朝见皆朝于齐(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作状2、暮.寝而思之名作状3、朝服.衣冠名作动::穿戴4、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四)古今异义词窥.镜而自视:古:照今:偷偷地看(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个2、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被动句:王之蔽甚矣4、省略句:与坐谈四课文分析:1概括第一段内容。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道理。

2、第一句交代了什么邹忌的身材、相貌,突出其“美”,为下文作伏笔。

3、三个人(妻、妾、客)的回答语气是否相同三个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了邹忌美于徐公,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并没有沾沾自喜,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自知之明“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善于思考;不被表面现象蒙蔽,能从现象看到本质。

6.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4分)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2)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1)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3分)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9.第一段看上去似乎与“纳谏”无关,能否去掉第一段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下面设喻说理的前提,邹忌要用设喻来劝齐王纳谏。

所以,第一段不能去掉。

10.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

王之蔽甚矣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12.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3分)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对内容或写法的评注言之成理得2分,语言清晰、流畅得1分,共3分)13.邹忌讽谏齐威王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三、四段进行概括。

让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使国家强大。

14.简要谈谈邹忌采用“讽喻”的方法来规劝齐威王的好处。

说理生动、自然简明、令齐威王利于理解和接受。

15.汉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文章最后一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门庭若市16.邹忌劝谏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用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能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7.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分)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18.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2分)19.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3分)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真诚地向师长、同学提出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0.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有错别字不得分,每问1分,共2分)2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忠言不一定逆耳。

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

4分)22.文章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喜欢谁请简述理由。

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里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宁波课改)文言文阅读(16分)(一)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