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吉林省吉林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梭.子(shuō) 围剿.(jiǎo) 褶.皱(zhě) 黏.稠(nián)B诬蔑.(miè) 贫瘠.(jí) 蜿.蜒(wān) 怯.懦(què)C怜恤.(xù) 书斋.(zhāi) 动辄.(zhé) 字帖.(tiè)D糟.粕(zāo) 脑髓.(suí) 褴褛.(lǚ) 干瘪.(biě)2.按所供多音字的注音组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混(hùn)混合混乱混凝土混淆B咽(yàn)吞咽咽喉哽咽呜咽C宿(sù)住宿宿命星宿宿舍D禁(jìn)禁令禁闭禁受不禁3.下列成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淡泊名利并驾齐驱吊以轻心万劫不复B 锲而不舍高官厚禄至高无上穿流不息C 独占鳌头珠联璧合骇人听闻简明扼要D 棋开得胜浑浑恶恶脱颖而出深谋远虑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啼笑皆非.(不是)名垂.青史(流传)芸芸..众生(形容众多)我所欲.也(喜爱)B 络绎不绝.(断绝)壁立..千仞(峭壁陡立)义愤填膺.(劳累过度)嘈.杂(杂乱)C 人如瘠.牛(瘦弱)独.出心裁(独自)联袂.(袖子)大失所望.(失望)D 超然..物外(超脱于)相濡.以沫(沾湿)生死攸.关(助词,所)熟谙.(熟悉)5.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也曾有约,无论谁先走,剩下的那人都要一如既往地.....好好活着。

B 敌人居高临下,以逸待劳....,颇有“一夫当关,成夫莫开”之势。

C 在我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记者打电话告诉我:“你是今年四川少理科状元。

”D 战士们进入森林时都四面楚歌....,手放在武器上,随时准备面对挑战。

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课内基础学问(16分共8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茂密如云的林木异日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B.竟无语凝噎..年复一年..因为哀痛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此去经年C.樯橹..灰飞烟灭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一尊还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一片神鸦社.鼓社日:古时祭祀谷神的日子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B.璧有瑕,请指示..王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相如引.车避匿C.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且.相如素贱人,吾羞D.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大王亦幸.赦臣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左右欲刃.相如⑤相如廷.叱之⑥秦王恐其破.璧⑦庸人尚羞.之⑧宁许以负.秦曲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5.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7.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2)君何以知燕王(3)求人可使报秦者(4)举孝廉不行,连避公府不就(5)饰以山龟篆文鸟兽之形(6)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独畏廉将军哉(11)拜送书于庭(12)客有吹洞箫者A.(1)(4)/(2)(6)(10)/(3)(8)/(5)(11)/(7)/(9)/(12)B.(1)(4)(7)/(2)(9)/(3)(12)/(5)(11)/(6)(10)/(8)C.(1)(4)/(2)(6)/(3)(12)/(5)(11)/(7)(8)/(9)(10)D.(1)(4)(7)/(2)(6)(10)/(3)(12)/(5)(11)/(8)/(9)8.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科,杂剧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

吉林省汪清县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汪清县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汪清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9分)《西游记》这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种,都是传统积累型的小说,是民间艺人和文人经过演讲和戏剧等加工后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意象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愤于他受紧箍咒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吉林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假期验收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

吉林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假期验收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

吉林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假期验收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二汪清四中2020—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寒假验收考试试题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选择题(共20分,其中1-4题,每题2分;5-8题,每题3分。

)1.秦可卿的丧事是由谁主持操办的?A.贾珍B.王熙凤C.贾琏.D.贾政2.林黛玉的老家在:A、苏州B、杭州C、扬州.D、金陵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中的“薄命女”是谁?A.尤二姐B、迎春.C、史湘云D、香菱4.“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A.探春迎春B、探春薛宝钗C、史湘云迎春D、史湘云薛宝钗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史家。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6.请选择不正确的一项()A.下列各位都属于“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迎春、岫烟。

B.王成祖上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来家境败落,王成儿子狗儿的岳母刘姥姥便到贾府来求助。

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C.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长女。

自幼由贾母教养。

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及课内知识(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俗小说,应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目前还不为纯文学家和理论家看重的小说。

通俗小说是个相对概念,若要较为准确地把握通俗小说,不能不与“纯文学"小说从整体上作一番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分。

从两种小说的源流看,虽然共同发端于上古神话,通俗小说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说话话本小说通俗小说一脉发展而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通俗小说的文化积淀主要是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纯文学"小说是沿着先秦散文志人、志怪唐人传奇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一脉发展而来,它的文化积淀形式主要表现为文人墨客的雅趣、奇趣。

从创作方法上看,“纯文学”小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通俗小说则偏重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偶见的、特殊的、曲折的、新奇的素材,选材面相对较窄,故而情节和人物多有似曾相识之感。

“纯文学"小说不屑于程式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注重文字的精美,结构的精巧,内涵的深刻,情节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

也就是说,“纯文学”小说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通俗小说则往往是遵循传统模式、情节密集、悬念迭起,富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娱乐消遣性表现得更为强烈。

为增强传播效果,通俗小说比较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尽可能用村言但语、浅近易懂的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语言创作,但语言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

从创作动机看,“纯文学"小说追求审美趣味的雅致,蕴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对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某些总是独特而深刻的美学思考,因而“纯文学”小说能表现出鲜明的美文学风貌。

,币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并不看重对个人性灵的抒发,故而作者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目的驱使,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编派一些富有传奇性、趣味性的故事,因此通俗小说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忤.视(wǔ) 夜缒.而出(zhuì)变徵.之声(zhǐ) 卷帙.浩繁(zhēn)B.偏袒.(tǎn) 越俎.代庖(zǔ)自怨自艾.(ài)图穷匕见.(jiàn)C.箴.言(zhēn) 间.至军中(jiān)飨.士卒(xiǎng)惶.恐不安(huáng)D。

睚眦.(zì)头晕目眩.(xuàn)被八创.(chuāng) 并行不悖.(bèi)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无能为也已 B。

往而不反者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此亡秦之续耳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B。

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C.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好好地。

D.比.诸侯之列比:比较。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2分)()A使使以闻.大王 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 烛之武退.秦师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B.吾其.还也君知其.难也C。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以其无礼于.晋D。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何厌之.有6.下列句子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项是(2分)()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沛公安在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7。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说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

编年体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特点是时间概念清楚.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及课内知识(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俗小说,应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目前还不为纯文学家和理论家看重的小说。

通俗小说是个相对概念,若要较为准确地把握通俗小说,不能不与“纯文学”小说从整体上作一番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分。

从两种小说的源流看,虽然共同发端于上古神话,通俗小说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说话话本小说通俗小说一脉发展而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通俗小说的文化积淀主要是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

“纯文学”小说是沿着先秦散文志人、志怪唐人传奇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一脉发展而来,它的文化积淀形式主要表现为文人墨客的雅趣、奇趣。

从创作方法上看,“纯文学”小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通俗小说则偏重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偶见的、特殊的、曲折的、新奇的素材,选材面相对较窄,故而情节和人物多有似曾相识之感。

“纯文学”小说不屑于程式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注重文字的精美,结构的精巧,内涵的深刻,情节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

也就是说,“纯文学”小说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

通俗小说则往往是遵循传统模式、情节密集、悬念迭起,富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娱乐消遣性表现得更为强烈。

为增强传播效果,通俗小说比较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尽可能用村言但语、浅近易懂的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语言创作,但语言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

从创作动机看,“纯文学”小说追求审美趣味的雅致,蕴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对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某些总是独特而深刻的美学思考,因而“纯文学”小说能表现出鲜明的美文学风貌。

,币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并不看重对个人性灵的抒发,故而作者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目的驱使,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编派一些富有传奇性、趣味性的故事,因此通俗小说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

从价值取向上看,“纯文学”小说常常流溢出理性的美感,具有塑造人类灵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

币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它主要是弘扬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通俗文化和民族精神,表现人世间的道德美、人性美、世情美、风俗美。

通过对两种小说样式的对比,我们基本能看出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重大差别,这两种形态的小说是不能混淆的,有了这种差别,对“什么是中国通俗小说”问题,就可以作出这样的解答或界定:通俗小说是用浅近易懂的语言和一定程式创作的,以较大密度的情节,艺术地表现世俗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伦理观念,并以此为特征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文学样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俗小说是相对于“纯文学”小说而言的一个概念,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

B.通俗小说是沿着传说日传历史市人小说传奇话本小说通俗小说而趋于完善的。

C'.通俗小说表现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具有风俗美;“纯文学”小说追求雅致美和蕴藉美。

D.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和隐喻,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而“纯文学”小说则不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比较论证的方法,分析了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不同,旨在阐明“纯文学”小说的特点。

B.文章从发展轨迹、创作方法、创作动机、价值取向等方面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进行了比较。

C.文章不仅从文学的要素上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进行比较,还阐释了其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

D.作者通过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比较分析,对中国通俗小说作了比较科学、完整的界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言的适俗性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仅从语言是自话文体或文言文体来识别小说的属性是不科学的。

B.通俗小说是靠丰富、新奇、大密度情节取悦读者的,如果用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乎法将会丰富其创作乎段。

C.由于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日的驱使,因此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

D.“纯文学”小说虽然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但仍然讲究文章的精巧构思来吸引读者。

(二)课内文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4、下列画线字“之”的用法,与“其翼若垂天之云”相同的一项是( )A. 水之积也不厚B.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C. 之二虫又何知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而后乃今将图南B. 不过数仞而下C.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D. 顺流而东也6、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复驾言兮焉求B. 既自以心为形役C. 彼且奚适也D. 而莫之夭阏者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他和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B. 月相纪日,就是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C. 旬,古代的计时单位,一旬是十天。

《逍遥游》中“旬有五日而后反”,意思就是十五天后方才返回。

在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如“年过六旬”,就是60多岁。

D.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

其他长度单位还有咫、尺、寻、常等,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 - 10题。

来客沈从又说着船已拢了岸,翠翠抢先帮祖父搬东西,两人刚把新买的东西搬运到家中,对溪就有人喊过渡,祖父要翠翠看着肉菜免得被野猫施去,争着下溪去做事,一会儿,便同那个过渡人嚷着到家中来了。

原来这人便是送酒葫芦的。

翠翠来不及向灶边走去,祖父同一个年纪轻轻的脸黑肩膀宽的人进到屋里了。

翠翠同客人皆笑着,让祖父把话说下去。

客人又望着翠翠笑,翠翠仿佛明白为什么被人望着,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走到灶边烧火去了。

溪边又有人喊过渡,翠翠赶忙跑出门外船上去,把人渡过了溪。

不知怎么的,从城里被人打发来送酒葫芦的,她觉得好像是个熟人,却不明白在什么地方见过面。

祖父在岩坎上边喊:“翠翠,翠翠,你上来歇歇,陪陪客!”本来无人过渡,翠翠便想上岸去烧火,但经祖父一喊,反而不上岸了。

来客问祖父“进不进城看船”,老渡船夫就说“应当看守渡船”。

两人又谈了些别的话。

到后来客方言归正传:“伯伯,你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撑渡船的笑了,说:“二老,这地方配受人称赞的只有你,人家都说你好看!’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全是特为颂扬你这个人好处的警句!”“但是,这很不公平。

”写民公平的!我听船上人说,你上次钾船,船到三门下面白鸡关滩出了事,从急浪中你援救过三个人。

你们在滩上过夜,被村子里女人见着了,人家在你栩子边唱歌一整夜,是不是真有其事?”“不是女人唱歌一夜,是狠啤。

那地方著名多狠,只想得机会吃我们!我们烧了一大堆火,吓住了它们,才不被吃掉!”老船夫笑了:“那更妙!人家说的话还是很对的。

”那二老说:“伯伯,你到这里见过两万个日头,别人家全说我们这个地方风水好,出大人,不知为什么原因,如今还不出大人?”“你是不是说风水好应出有大名头的人?我以为这种人不生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也不碍事。

我们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轻人,就够了。

像你们父子兄弟,为本地也增光彩已经很多很多!”“伯伯,你说得好,我也是那么想。

地方不出坏人出好人,如伯伯那么样子,人虽老了,还硬明得同探楠木树一样,稳稳当当的活到这块地面,又正经,又大方,难得的咧。

”“我是老骨头了,还说什么。

日头,雨水,走长路,挑分量沉重的担子,大吃大喝,挨饿受寒,自己分上的都拿过了,不久就会躺到这冰凉土地上喂蛆吃的。

这世界有得是你们小伙子分上的一切,好好的干,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伯伯,看你那么勤快,我们年轻人不敢辜负日头!”二老想走了,老船夫便站到门口去喊叫翠翠,要她到屋里来烧水煮饭,掉换他自己看船。

翠翠不肯上岸,客人却已下船了,翠翠把船拉动时,祖父故意装作埋怨神气说: “翠翠,你不上来,难道要我在家里做媳妇煮饭吗?”翠翠抖晚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船慢慢拉过对岸了。

“翠翠,吃了饭,同你爷爷去看划船吧?”翠翠不好意思不说话,便说:“爷爷说不去,去了无人守这个船!”“你呢?”“爷爷不去我也不去。

”“你也守船吗?”“我陪我爷爷。

”“我要一个人来替你们守渡船,好不好?”砰的一下船头已撞到岸边土坎上了,船拢岸了。

二老向岸上一跃,站在抖坡上说:“翠翠,难为你!……我回去就要人来替你们,你们快吃饭,一同到我家里去看船,今天人多咧,热闹咧!”翠翠不明白这陌生人的好意,抿着小嘴笑笑,就把船拉回去了。

回转家中,到灶口边去烧火,把客人带回的那一葫芦酒试着向祖父询问:“爷爷,那人说回去就要人来替你,要我们两人去看船,你去不去?”“你高兴去吗?”“两人同去我高兴。

那个人很好,我像认得他,他是谁?”祖父心想:“这倒对了,人家也觉得你好!”祖父笑着说:“翠翠,你不记得你前年在大河边时,有个人说要让大鱼咬你吗?”翠翠明白了,却仍然装不明白问:“他是谁?”“你想想看,猜猜看。

”“一本《百家姓》好多人,我猜不着他是张三李四。

”“顺顺船总家的二老,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啊!”他抿了一口酒,低低的说:“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

”过渡的人在门外坎下叫唤着,老祖父口中还是“好的,妙的……”匆匆下船做事去了。

(节选自《边城》第九章)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老到来,出于礼貌,一也为了使两个年轻人彼此认识,老船夫喊翠翠上来见客人,在二老离开时,又故意安排翠翠送行。

B.小说擅长细节刻画,送二老时,“翠翠斜脱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这充分表现了翠翠羞涩的心理。

C.文章构思颇具匠心,如客人刚来时,翠翠就觉得似曾相识,为文章设置了悬念,一也为后文揭示出二老的身份埋下了伏笔。

D.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二老滩送,觉得“那个人很好”,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不好意思明确表达,因此问爷爷是否去看船。

9.从选文看,二老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6分)———————————————————————————————————————————————————————————————————————————————————————————————————————————————————————————10.老船夫抿了一日酒,低低的说:“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