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人生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引领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引领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塑造学校内外形象的重要手段。
精神引领方案则是学校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方案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建议。
一、教育理念的确立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引领方案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理念。
这需要学校领导通过研讨、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理念。
如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素质教育等。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方案中,课程设置与实施是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开设一些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如思想品德、公民教育、社会实践等。
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觉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方案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要注重引进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供丰富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四、学校文化氛围建设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同时,学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是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引领方案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六、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组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兴趣爱好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提供良好的组织和资源支持。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和领导能力,也能够在兴趣爱好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教育管理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管理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建立和提升至关重要,也对学生思想道德、学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影响。
在教育管理中,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规划,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和全面推进。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注重塑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灵魂和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应当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学校应当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校园规章制度,设置相应的教育活动和课程,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和引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和价值观。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当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能力培养。
学生的学术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进入社会后成功发展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学校可以开设各类学术研讨会和科研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学科竞赛,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还应当注重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和合作。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学校的期望和关注也是不可忽视的。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活动,向家长传达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引导家长正确履行教育监护和教育引导的责任。
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当注重与社会的交流与互动。
学校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互利合作关系,通过与社会的交流与互动,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同感。
学校可以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企业合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与行业发展状况,锻炼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意识。
促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引导
促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引导在当今社会,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
促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引导,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价值观、传统风俗、校园氛围等多个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和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艺术修养。
其次,教育引导是促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教育引导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建设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校园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同时,教育引导也要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文化建设中展现自我。
此外,促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理念。
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意识。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更加民主和平等。
最后,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在促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模范与引领者,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学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与管理,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促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引导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
希望各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重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行知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行知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福清元洪高级中学张晓兵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动与社会“文化热”的掀起,校园文化建设成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许多学校都在热切地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显现了打造校园文化的热潮:花重金改造气派的校门,开办花园式学校(所谓“绿化美化香化”),修建文化长廊,雕刻文化名人塑像,弄得热喧闹闹,以期提升学校的文化含量。
而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在下谓教育能造文化,那么能造人;能造人,那么能造国家。
”,强调教育本身能够创生文化,也道出了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但如何创建校园文化呢,陶行知强调:“咱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感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晓庄不是别的,只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似的意义。
咱们情愿在那个地址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组成晓庄之美。
”,在今天纷繁芜杂的校园文化建设浪潮中,陶行知先生精辟的论述振聋发聩,这对咱们陶行知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那么,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建设校园文化目的是什么呢?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实质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中指出:“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学校生活对学生的阻碍不可谓不大,他反对孤立地营造校园文化,强调“学校不是道士观、僧人庙,必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但同时要从具体的环境改造入手,“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师生不能一起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在开办南京安徽公学时,陶行知也谈到“咱们关于周围的环境,最忌是偷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提出办学目标之一是“应当秉着美术的精神,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环境显现和谐的气象。
”不难看出,陶行知超级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而且指明了建设的实质是造就和谐之气象、制造“人园”,换句话说,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改造环境,更要营造特定的人文环境与文化气氛,精神文化建设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坚持文化引领,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
坚持文化引领,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为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文化建设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崇德向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中华民族历来尊崇的道德品质。
在当今社会,崇德向善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而学校是培育未来人才的摇篮,如何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坚持文化引领,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需要重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善恶,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求学生们从身边的事情、日常的行为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感恩之心、孝敬之情、待人诚实、团结友爱等道德品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使之成为他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驱动。
只有通过教育与实践的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深刻理解崇德向善的内涵,形成自觉的道德感召和行为规范。
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需要提高教师的道德认同与道德追求。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师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觉悟对于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要把崇德向善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端正态度,率先崇德向善,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升道德意识。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道德教育与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只有做好了教师的德育自身建设,才能有效引领学生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行列。
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需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文化节、道德讲座、读书交流活动等,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向善、善于向善。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声誉,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文将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展开讨论。
二、目标设定1. 塑造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应该明确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校训、制定行为准则等方式,深入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合理的价值观念,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学讲座、音乐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审美能力。
3. 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要加强师生沟通,建设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4.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三、实施方法1. 提供专业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教职员工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
2. 设立奖励机制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奖励机制,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可以设立校园文化优秀组织、个人或团队奖项,以鼓励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3. 加强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投入,例如购买音视频设备、艺术品展览器材、图书馆购书、办理版权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4. 建立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提供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资源。
学校可以为学生社团提供场地、经费和指导老师等支持,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预期效果1. 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通过以上的措施,学校将能够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打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校园。
2.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那么,教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呢?一、以身作则,成为校园文化的践行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想引领校园文化,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成为校园文化的积极践行者。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做到敬业爱生、严谨治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在敬业爱生方面,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严谨治学则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上。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在学术研究中,要遵守学术规范,追求真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教师更应如此。
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欺骗、不隐瞒,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
团结协作则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与同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书育人,将校园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将校园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讲述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友的奋斗故事,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现代社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环境营造、课程建设、道德教育等方面,探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发展。
首先,学校要注重营造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
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倡导学生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建立定期巡查、管理规范的制度,保持校园的干净和整洁。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最后,学校要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定防范安全事故的预案,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课程建设中小学的课程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首先,学校要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通过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其次,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地、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推行创新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最后,学校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道德教育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学校要加强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自律教育,通过制定校纪校规、班规等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学校要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社团活动中小学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学校在各个层次要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音乐社、摄影社等。
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同时,社团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交能力。
中小学教育中如何打造有效的校园文化
中小学教育中如何打造有效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特色,也是学生个性和素养的重要部分。
一个有效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教育理念开始。
学校应明确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协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把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才能培养出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学生。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艺术创作和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同时,学校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调整心态。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形成学习共同体。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最初的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并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与学校的互动活动,加强双方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创新和变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校园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与进步。
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现代化。
例如,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中打造有效的校园文化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学校应明确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家校合作,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
教师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的参与和引领
教师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的参与和引领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如何积极参与和引领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呢?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话题,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如何果做好这方面的功夫,一定为我们学校建设上带来丰硕的成果。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观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创建和传承。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
我们还可以组织社团和俱乐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共同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意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领校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风是学校的风向标,它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我们应该与同仁一起,探讨和制定校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我们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追求。
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负责。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建立起一支自信、勤奋、积极向上的师生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领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需求和挑战,有效地参与和引领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
总而言之,教师要做好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的参与和引领,需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创建和传承,引领校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在行知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行知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福清元洪高级中学张晓兵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社会“文化热”的掀起,校园文化建设成了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学校都在热切地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打造校园文化的热潮:花重金改造气派的校门,创办花园式学校(所谓“绿化美化香化”),修建文化长廊,雕刻文化名人塑像,搞得热热闹闹,以期提升学校的文化含量。
而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指出:“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
”,强调教育本身能够创生文化,也道出了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但怎样创建校园文化呢,陶行知强调:“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感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晓庄不是别的,只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似的意义。
我们愿意在这里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晓庄之美。
”,在今天纷繁芜杂的校园文化建设浪潮中,陶行知先生精辟的论述振聋发聩,这对我们陶行知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那么,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建设校园文化目的是什么呢?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实质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中指出:“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他反对孤立地营造校园文化,强调“学校不是道士观、和尚庙,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但同时要从具体的环境改造入手,“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在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陶行知也谈到“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提出办学目标之一是“应当秉着美术的精神,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环境出现和谐的气象。
”不难看出,陶行知非常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而且指明了建设的实质是造就和谐之气象、创造“人园”,换句话说,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改造环境,更要营造特定的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精神文化建设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以“全人生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以“全人生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余姚市郑巷小学王德峰一、“全人生教育”的提出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家。
他为世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教育遗产,其中“全人生指导”的教育观主张对青年进行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在大量的论述中谈教育与劳动、教育与社交、教育与美育的关系等方面中构建了全人生指导论这一较完整的思想体系,特别是他的美育理论贯透于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的立体之中,我们在回眸先哲的教育理念时,发现其以学生为本、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等思想和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
我校作为全国杨贤江实践基地,汲取“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就要求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此学校提出“全人生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也积极倡导具有“全人生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学校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二、“全人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预期目标我校“全人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将特色文化建设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并明确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各个主体的预期目标。
1、学校目标以“全人生教育”建设为抓手,建设学生优秀,社会满意的学校。
通过“全人生教育”活动,办出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2、教师目标强人必先强己,育人必先律己。
全人生教育要从教师开始,要从教师为人师表入手,加强师德修养,由教师引领、感人、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打造和谐校园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打造和谐校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打造和谐校园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教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更是一个地区的文化。
它通过对师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引导,营造了学校特色、师生文化氛围和学风。
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校的叙述、学校的实践、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建设,以期形成一个有特色、有活力、有魅力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影响大众的心理和行为举止的根本因素,而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教师则是孩子们的第二个父母。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更多的知识、习得更好的品德和习惯,成为了学校自我价值实现的关键。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文化不仅是文化的外表,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如同一座大厦,各部分协调配合,才能使大厦更加稳固、更加美丽,而教育就是其中最有力的支柱。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1.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担当的精神。
学生在校园中更需培养的是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担当精神。
根据学校特色,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融洽的集体氛围的活动,如迎新、校园拓展、特长夜、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同时辅导学生们积极投身其中,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以案例分析、座谈交流为主的教育性活动。
对于教师而言,应相互学习其它教师经验,集体讨论,课堂上只要贯彻用心、关心、耐心教学,实施多方面测评,能够培养出更多学生的担当意识。
2.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带领学生联合本领袖和学生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维护学校秩序和道德风尚”的群众运动,同时注重学生的民主管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
建立“学生公约”,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在学生之间形成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自然良性循环,使校园在文化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形成有秩序的准则,打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
3.推进优质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实效性课程研发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以人为本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者:任振辉来源:《甘肃教育》2009年第07期〔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A)—0015—01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管理的综合,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在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普遍性原则。
因此,学校应在构建和谐文化环境上下工夫。
一是着力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静态文化。
让“墙壁说话”、“草木育人”,从而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把校园建设成真正的花园、学园、乐园。
二是着力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动态文化。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为内涵。
如绿色环保活动、读书读报月、英语沙龙、体育与健康讲座、艺术节、文艺汇演等等,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校园网、校园文学报等媒介,努力扩大学生主体活动空间。
静态和动态的文化环境不断拓展和丰富,使校园文化有了扎实有效的发展基础,也使师生得到长足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精神文化一是从加强爱心教育入手,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引导教师真诚地热爱事业、热爱学生。
我们将其诠释为:对学生要有爱心——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对同事要有诚心——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对事业要有责任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是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入手,弘扬人文精神。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从学生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尤为重要。
我们面向学生,把“人文精神”解读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对社会、集体和家庭有责任感,拥有爱国主义精神;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胸怀和理想;尊重、理解、关怀他人,并能与他人合作,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等。
一线教师如何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一线教师如何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的价值观念、教学风格、管理方式、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
一线教师作为学校中的灵魂人物,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那么,一线教师如何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呢?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实践、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为此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一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线教师应当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一线教师应注重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和改革。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深谙教学的实际需求,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参加专业培训、互相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边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此外,一线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
师德是一线教师的灵魂,良好的师德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线教师应该自觉践行教育教学规范,遵守师德准则,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操。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和同事的尊重和信任,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积极向上的风气。
最后,一线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和建设工作。
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参加校园文化节、开展志愿服务等途径,一线教师可以与学生亲密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一线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讲座、学生展示、家校合作等方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温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线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师德修养、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立体构建校园文化全面丰富育人内涵
立体构建校园文化全面丰富育人内涵随着教育不断推进和学生日益诉求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立体构建校园文化全面丰富育人内涵,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入手。
校园文化建设要面向全体师生,倡导人文、科学、环保、和谐的理念,是培养学生内心情感、道德品质的良好载体。
而传统教育的教育内容与传递方式往往较为单一,加上学生受到物质影响,容易沉迷于消费、娱乐等方面,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常常被忽略。
因此,建立立体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能够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传递一种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创造和谐、浓厚的人文、科学、环保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强自我价值实现的决心。
文化氛围是指影响人的心灵、思想的文化态度、行为、规范、文化习惯等,在教育过程中,传递文化具备渗透、感染、传承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良好文化氛围的构建。
要通过学校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来营造开放、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注重学校外貌和环境的协调、美化、更新,以及育人理念的传达和强化。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自觉形成了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加强个人文化修养,有效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拓展育人内涵。
要加强学校文化教育的内涵和魅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传授各科知识外,学校还应注重德育和文化素养的塑造。
比如,通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如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短视频创作大赛、游戏设计比赛、校园文化研究小组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学校内体验到多元文化氛围,获得知识的同时,增进文化素质,提升创新能力。
同样地,文化活动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兴趣,比如文艺汇演、体育赛事、校园节庆等等。
在立体构建校园文化全面丰富育人内涵之路上,需要学校的全体师生齐心协力,认真行动起来,共同推动学校文化教育发展,建立文化多元、内涵鲜明但又相互协调的系统。
教育行业中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行业中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行业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和设施,更是指学校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学习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文化塑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塑造学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校应该明确并传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责任、合作等。
这些价值观应贯穿于学校的一切行为和决策中,并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营造共同认同和遵守的氛围。
通过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师生互动,促进交流与合作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应鼓励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并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平台,如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等。
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致力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推动学生的学业发展。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
四、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应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通过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课程内容、文化交流活动等,学校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尊重。
多元文化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国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强调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
学校应鼓励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共同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学校可以形成一种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文化氛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用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南部县永定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是学校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如果一所学校宣称学已经有学校文化了,那必须具有全校职员工都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并能将理念付之行动。
只有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全体成员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所学校才真正拥有文化。
只有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才会树立立身于社会必须的精神支柱,才会不断取得提升办学水平的源动力.一、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
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突出时代特征,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全面功能。
人本性原则.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文化育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健康的文化品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体性原则.要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各种文化有机结合,有效开发与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学校细节文化,让学校的一切融入文化之中,保证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
主体性原则。
要落实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实践者,师生共建成长乐园、精神家园、和谐校园。
特色性原则。
要根据学校发展历史、所处地域的环境和现有的办学条件,突出学校个性和特色,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鲜明独特的学校形象。
二、确立科学的理念文化,形成师生的凝聚力一所学校,尤其是一所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学校,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认同,那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的其他精神形态和物化形态都是由它而延伸和派生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科学而稳定的办学理念是无法构建科学而稳定的校园文化体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全人生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余姚市郑巷小学王德峰
一、“全人生教育”的提出
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家。
他为世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教育遗产,其中“全人生指导”的教育观主张对青年进行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在大量的论述中谈教育与劳动、教育与社交、教育与美育的关系等方面中构建了全人生指导论这一较完整的思想体系,特别是他的美育理论贯透于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的立体之中,我们在回眸先哲的教育理念时,发现其以学生为本、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等思想和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
我校作为全国杨贤江实践基地,汲取“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就要求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此学校提出“全人生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也积极倡导具有“全人生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学校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二、“全人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预期目标
我校“全人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将特色文化建设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并明确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各个主体的预期目标。
1、学校目标
以“全人生教育”建设为抓手,建设学生优秀,社会满意的学校。
通过“全人生教育”活动,办出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2、教师目标
强人必先强己,育人必先律己。
全人生教育要从教师开始,要从教师为人师表入手,加强师德修养,由教师引领、感人、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受到全社会尊敬
的人。
3、学生教育目标
突出“贤江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启动自主管理方案,改进德育工作。
以创“星级班级”和“贤江少年”为目标。
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三、“全人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和方法
1、创建浓郁“全人生教育”的环境育人文化
杨贤江认为,美能陶情冶性,消烦舒郁,裨益与心神,影响于人格。
而学校的环境也是学校美育的要领。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我们从全人生教育出发,充分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孕育美感,发挥育人的作用,本着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的原则,精心设计了校园墙壁标语,构建我校独特的墙壁文化。
教学楼命名学先贤,学校把教学楼、综合楼分别命名为“溪山楼”(以学校创办时的名称命名)、梦龄楼(以学校创始人命名)、贤江楼(以杰出校友命名)、项旷楼(以牺牲在郑巷的烈士命名),学校食堂楼西墙标语是杨贤江在“全人生指导”中提出的“德育造就良好之习惯;智育造就清楚之头脑;体育造就健康之体魄”。
学校还开设杨贤江小时候故事长廊,学校发展史长廊、学生作品长廊、学校小学生守则长廊、名言名句长廊等。
学校围墙都有图文并茂的绘图,有励志的,有行善的、有诚心的,学农基地标语:劳动创造人生汗水结出硕果。
勤劳是美德。
字间,我们绘制了许多学生劳动的图画,图文并茂,形成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以使学生从小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这些具有“全人生教育”墙壁文化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2、开设“贤江行”行为规范自主创建活动载体。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学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还开展“贤江行”行为规范自主创建活动。
每班根据学校制定的小学生守则及细化要求,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
积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自主创建活动。
充分发挥各班级和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立足班级实际,期初各班确立本学期一、二条要求共同达到的项目,并张贴在教室门口,各班在制定项目时要求着眼点小,便于操作,每周由值周教师进行考核打分。
因
为是自己提出的目标,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好。
学校还在工作一阶段后,组织了专题研讨、论坛活动,各班通过交流做法和经验,总结不足和问题,推动这一活动的有效深入,成为学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百花齐放”中的亮点。
3、成立“贤江行”星卡激励评价体系。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
及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
因此,学校开展贤江行星卡激励评价制度,鼓励学生道德成长。
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学校制定完善了星卡激励制度。
具体为:星卡分为红、蓝、绿、紫、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
德育卡(红色):红色代表一颗又红又专的心。
红色德育卡是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等学科老师,对思想品德表现好的同学的奖励。
智育卡(蓝色):蓝色的大海,天空,象征着知识无穷无尽。
蓝色有着勇气、智慧、永不言弃的含义。
蓝色智育卡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一个阶段来学习方面有出色的表现的奖励。
体育卡(绿色):绿色代表和平,绿色代表环保,绿色代表生机。
绿色体育卡是对学生在体育课、体育达标、体育比赛及各项体育活动中有出色成绩的奖励。
美育卡(紫色):紫色是非知觉的色,它美丽而又神秘,会使人心醉。
紫色美育卡主要是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对学生在审美教育中有参与活动、有出色表现的奖励。
劳育卡(黄色):黄色是土地的颜色,是勤劳的象征。
黄色劳育卡主要对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表现积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学生的奖励,另外班主任对本班爱劳动、积极参加班级卫生扫除和卫生维护的奖励。
由各个班主任老师为主,任课老师为辅实施,期末与学生评优挂钩。
学生积满所以的卡可以到少先队大队部换取杨贤章,学期结束不能达到杨贤章的学生不能评为三好生,也不能评选为贤江星卡少年。
还开设星卡超市。
通过几年统一、自主、持久的实施,学生道德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老师们的奖罚也有了手段,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也开始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现在,我们正逐步完善此项激励制度,使激励的内容更加丰富,激励实施的途径向校外延伸。
这一活动的实施,使以往学校德育教育的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深得学生欢迎和家长肯定。
4、开展丰富的活动,活跃精神文化
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人以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滋养,有助于培养师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振师生的精神风貌。
学校积极开展“全人生教育”校园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增长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活得更有精神气。
(1)、学校开设“梦溪”社团,促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开设以创始人为命名的社团,先后成立班级层面和学校层面的23个社团组织,每天活动30分钟。
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开阔了视野,发展了兴趣特长,启迪了智慧,全面提升了内在的潜力和素养。
(2)、学校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月活动。
学校每学年都开展体育节、学杨师杨月、科技节、校园文化节、读书月等。
这些活动往往是全校学生比拼技艺、展示才能的好机会。
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3)、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置校本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和“以人为本”这个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开发了一、二年级的国际象棋课,兴趣从娃娃抓起,到年级高了还有兴趣就参加国际象棋社团活动,让学校体育特色形成一个系统;开发了经典游戏进班级社团,既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还开发开心农场的学农基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收获劳动的成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积淀和创造而形成。
学校校园文化不仅仅停留在传承的基础上,还要履行起传播和创造新文化的使命。
因此我们要注意把握传统与现代、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
只要我们通过反复的宣讲和扎实的实践,让我校“全人生教育”的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我校的“全人生教育”践行一定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