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答案
关于“中国园林建筑”论述文阅读训练
![关于“中国园林建筑”论述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00b0b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7.png)
关于“中国园林建筑”论述文阅读训练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游”,而且领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理解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d2b2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7.png)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理解题附答案《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理解题附答案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兴旺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根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风光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似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阅读题和答案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阅读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9df1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d.png)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阅读题和答案《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阅读题和答案试题内容: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9分)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一个小天井,给人多少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286b6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3.png)
19.苏州园林——群文阅读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其中“据说”一词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说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考点解读】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加点词语能否删掉,是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技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①答题步骤:表态——不能删去;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比较——紧扣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②答题模式:不能删掉。
“XX”一词......的意思,删掉了“XX”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使用了“XX”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我们可以这样解答:不能删掉。
“大多”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也有没引用活水的”。
删掉了“大多”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池沼都引用活水”,与事实不符;使用“大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的情况,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说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答题模式:“XX”一词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X X的 ......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我们可以这样作答:“绝大部分”从范围上做出限制,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训练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353338bc1c708a1284a4494.png)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训练及答案-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2分)可行、可游、可居(1分,少一个扣0.5分);可望(1分)2.(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
(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3.(2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过渡作用”亦可)4.(3分)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1分),又“可望”(1分),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1分),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5.(1分)不是……而是……6.(2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返回查字典首页“原产地”为何难以保护扬州漆器-扬州漆器已有2300多年历史,它品种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扬州地域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由于屡被假冒,扬州漆器去年申请了“原产地域保护”。
此后,国家质监总局对全国发布公告“扬州漆器采用传统特殊工艺制作,原产地域范围包括广陵区、维扬区”。
根据有关规定,3个月内无人提出异议将自动生效。
目前,3个月已满,国家质监总局没有接到任何异议,这意味着扬州漆器由此正式受到原产地域的保护。
原产地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产品,其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产品依照《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进行命名。
获得以原产地命名的产品,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其专用标志,不得销售这种产品,即受到了原产地保护。
同一商标的商品或者同一种类但商标不同的商品,由于原产地的差异,其实际价值并不相同。
有的是因为该地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适合该产品的生产,如新疆的哈密瓜、西湖的龙井茶。
有的是因为该地有悠久的传统工艺或某种产品生产规模大,如山西的陈醋。
扬州漆器最独到的是工艺,其制作涉及上千种原辅材料,从木材、油漆、腻子、贝壳、玉石、金银箔等原材料购置,到制作全过程,都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并对每种装饰工艺都相应制定了一套产品技术标准。
据悉,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坯件制作、髹漆工艺、装饰工艺三大过程,每种装饰工艺少则40多道,多则近70道。
《苏州园林》(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苏州园林》(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99872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8.png)
第19课苏州园林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颐和园林徽因①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是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
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
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②颐和园的湖、山基础,是经过金、元、明三朝所建设的。
清朝规模最大的修建开始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当时本名清漪园,山名万寿,湖名昆明。
一八六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同遭英法联军毒辣的破坏。
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毁,只有山巅琉璃砖造的建筑和“铜亭”得免。
③前山湖岸全部是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所重建。
那时西太后那拉氏专政,为自己做寿,竟挪用了海军造船费来修建,改名颐和园。
④颐和园规模宏大,布置错杂,我们可以分成后山、前山、东宫门、南湖和西堤等四大部分来了解它的。
⑤第一部后山,是清漪园所遗留下的艺术面貌,精华在万寿山的北坡和坡下的苏州河。
东自“赤城霞起”关口起,山势起伏,石路回转,一路在半山经“景福阁”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画中游”。
一路沿山下河岸,处处苍松深郁或桃树错落,是初春清明前后游园最好的地方。
山下小河(或称后湖)曲折,忽狭忽阔;沿岸摹仿江南风景,故称“苏州街”,河也名“苏州河”。
正中北宫门入园后,有大石桥跨苏州河上,向南上坡是“后大庙”旧址,今称“须弥灵境”。
这些地方,今天虽已剥落荒凉,但环境幽静,仍是颐和园最可爱的一部。
东边“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园的风格,当中荷花池,四周有水殿曲廊,极为别致。
西面通到前湖的小苏州河,岸上东有“买卖街”,俨如江南小镇(现已不存)。
更西的长堤垂柳和六桥是仿杭州西湖六桥建设的。
这些都是摹仿江南山水的一个系统的造园手法。
⑥第二部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云殿、长廊和石舫。
排云殿在南北中轴线上。
这一组由临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云殿,再上到佛香阁;倚山建筑,巍然耸起,是前山的重点。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067e9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35.png)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宗白华先生对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的见解,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园林建筑新的认知大门。
以前我看园林建筑,就只是觉得,“这园子真美,那房子真好看。
”读完宗先生的论述后,才发现这里面有着大学问,就像看似简单的魔术背后藏着复杂的手法一样。
宗先生说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那是一种层层叠叠、曲径通幽的妙处。
比如说咱中国的园林,那回廊、那假山、那亭台楼阁,可不是随随便便摆放的。
回廊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灵动的蛇,带着你在园林里穿梭。
每走一步,眼前的景色都在变,这种感觉特别奇妙,就像是在玩一场“园林版”的捉迷藏。
你以为你看到了全部,结果转个弯,“哟呵,还有这么个小天地呢!”这空间不是那种直白地摆在你面前,而是像娇羞的姑娘,一点点地向你展示她的美。
而且园林里的空间是有节奏感的。
就像音乐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潮有低谷。
你看那大片的湖水,就像是舒缓的慢板,平静而开阔,让你的心一下子就静下来了。
可走到那怪石嶙峋的假山处,又像是节奏加快的快板,充满了变化和活力。
这种空间的节奏,让整个园林像是一场无声的音乐会,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听到它的“旋律”。
建筑的空间也是和自然巧妙融合的。
不像有些现代建筑,孤零零地杵在那儿,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园林建筑就像是从自然里长出来的一样,那些窗户像是眼睛,透过它们看到外面的花草树木,就像建筑在和自然对话。
我想,要是建筑会说话,它肯定会说:“大树老兄,今天的阳光可真好啊。
”这种空间美感,把人工的建筑和自然的美景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就像一对好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宗白华先生让我明白了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背后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独特的理解和表达。
下次再走进园林,我肯定不会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个热闹,而是像个探险家一样,去探寻它空间里的每一处秘密,感受那独特的美感。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148db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d.png)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读宗白华先生关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的论述,就像是跟着一位超级有文化又特懂生活情趣的导游,在园林建筑的奇妙世界里溜达了一圈,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宗白华先生一上来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让我看到园林建筑可不像表面上那些砖头瓦块、亭台楼阁那么简单。
他说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啊,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魔术表演。
比如说吧,咱们进一个园林,从大门开始,那可就被“算计”上了。
曲曲折折的小径,就像是故意给你设的小迷宫。
你以为是园林设计师调皮捣蛋呢?其实这就是空间美感的小把戏。
这种弯弯绕绕的小路,一下子就把空间变得神秘起来了,不像咱们走在一条笔直的大路上,一眼就望到头,那多无趣啊。
这园林里的小路就像是在给你讲故事,每拐一个弯儿,都好像有新的情节要展开。
再说说那些亭台楼阁的布局,这简直是一场空间的舞蹈秀。
它们不是随随便便摆在那里的,就像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站位,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有的亭子建在高处,就像是舞台上的领舞,站在那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
其他的楼阁呢,像是伴舞的小伙伴,和亭子相互呼应,彼此之间有说不出的默契。
而且这些建筑的大小、形状、颜色都搭配得恰到好处,就像一个精心打扮的美女,从发型到服饰,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精致。
这种布局带来的空间美感,让你在园林里走的时候,眼睛就像吃了冰淇淋一样舒服。
还有园林里的那些个小院子,先生讲起来也是特别有趣。
小院子看起来小小的,但是感觉却特别丰富。
就像是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喜。
有的院子里种着几株翠竹,清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那声音就像是大自然给这个小院子演奏的小夜曲。
再加上地上的几块石头,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仿佛是一群小动物在开秘密会议。
这个小院子虽然被围墙围着,但一点都不觉得局促,反而有一种宁静致远的空间美。
这让我想到现在咱们住的那些方方正正的房子,虽然很大,但是有时候就是感觉少了点这种园林小院子的灵动和韵味。
宗白华先生还提到园林建筑里空间的虚实相生,这可有点烧脑了。
“大观园景致具有空灵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大观园景致具有空灵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0874d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目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园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70ce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9.png)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04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
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
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
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
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
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
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
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
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
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
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
中国园林常常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理,这种利用空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了动势。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ad7428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2.png)
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读后感1. 宗白华先生说园林建筑空间有独特美感,我就想啊,这美感是不是像我家楼下小花园那曲径通幽处?我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小伙伴们在那弯弯绕绕的小径里穿梭,一会儿藏在花丛后,一会儿躲在假山下。
“哈哈,你肯定找不到我!”一个小伙伴大声喊道。
这小花园虽不大,却因这曲折的布局有了无尽趣味,就如同宗白华先生说的园林建筑,空间的变化带来不一样的惊喜,难道不是吗?2. 宗白华提到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能让人内心宁静。
我记得那次去爷爷的老院子,院子里有个小亭子。
我和爷爷坐在亭子里,爷爷拿着蒲扇轻轻摇着,说:“在这亭子里啊,啥烦心事都没喽。
”周围是爬满藤蔓的围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星星点点。
我望着那斑驳的光影,心里格外平静,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这老院子不就是个小小的园林吗?那宁静的空间能包容一切烦恼,这是不是园林空间美感的魔力呢?3. 读宗白华园林建筑空间美感,我不禁想问,这美感像不像那层层叠叠的生日蛋糕?有一次我过生日,看到那精美的蛋糕。
朋友说:“这蛋糕一层一层的,真好看。
”园林建筑不也是这样吗?不同的空间层次,就像蛋糕的每层奶油和水果,从外到内,从庭院到楼阁,每一处都有独特韵味,怎么能不让人着迷呢?4. 宗白华先生说园林建筑空间有节奏感。
我想起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舞台。
我在后台准备,前面的同学在舞台上朗诵,声音高低起伏。
老师在旁边轻声说:“这朗诵就像园林里的空间转换,有缓有急。
”舞台上灯光的明灭,朗诵声音的强弱,就如同园林中空间的开合,时而开阔明朗,时而幽闭静谧,这样的节奏感不正是园林建筑空间美感的体现吗?5. 宗白华笔下园林建筑空间美感似一首悠扬的乐曲。
我去听音乐会的时候,小提琴和钢琴交织演奏。
旁边的观众小声议论:“这音乐的起承转合真妙。
”园林里的空间从长廊到水榭,不也像音乐的不同章节吗?有舒缓的前奏,有激昂的高潮,有轻柔的尾声,难道你不觉得它们很相似吗?6. 宗白华谈园林建筑空间美感,我琢磨着是不是像那彩色的拼图?我和弟弟在家拼拼图,弟弟说:“这块红色的该放在这里,和蓝色的挨着才好看。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2600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8.png)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淘气而失学的保尔被母亲送到车站餐厅做工,他吃苦耐劳,但还是因为忘记关水龙头,而被老板开除。
保尔的哥哥为他在发电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B.武松第一次巧遇宋江是在柴进家里,两人都是因为有官司在身而投奔柴大官人。
武松还差点打了宋江。
第二次偶遇是在孔太公庄上,二人此时都是朝廷通缉重犯。
宋江劝武松和他一起去投靠花荣。
C.宝象国的公主被黄袍怪掳去做了夫人,国王收到女儿求救的信后向唐僧师徒求援。
猪八戒和沙僧不敌黄袍怪,结果沙僧和唐僧被捉去妖洞,唐僧被变成老虎。
白龙马求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
D.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让厌烦长妈妈的我对她有了第一次空前的敬意;得知她害谋害了我的隐鼠,让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后又因为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让我再次感觉她有伟大的神力,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3.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B.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宾宾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廷——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C.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胁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47fcc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8.png)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
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
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
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
因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
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国林迹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
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
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
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
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
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文野。
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
”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原卷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原卷板)](https://img.taocdn.com/s3/m/eba027c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3.png)
19.苏州园林——群文阅读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其中“据说”一词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说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考点解读】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加点词语能否删掉,是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技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①答题步骤:表态——不能删去;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比较——紧扣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②答题模式:不能删掉。
“XX”一词......的意思,删掉了“XX”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使用了“XX”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我们可以这样解答:不能删掉。
“大多”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也有没引用活水的”。
删掉了“大多”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池沼都引用活水”,与事实不符;使用“大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的情况,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说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答题模式:“XX”一词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X X的 ......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我们可以这样作答:“绝大部分”从范围上做出限制,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19、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教师版)
![19、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3e31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d.png)
19.苏州园林——群文阅读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其中“据说”一词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说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考点解读】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加点词语能否删掉,是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技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①答题步骤:表态——不能删去;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比较——紧扣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②答题模式:不能删掉。
“XX”一词......的意思,删掉了“XX”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使用了“XX”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我们可以这样解答:不能删掉。
“大多”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也有没引用活水的”。
删掉了“大多”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池沼都引用活水”,与事实不符;使用“大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的情况,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说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答题模式:“XX”一词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X X的 ......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我们可以这样作答:“绝大部分”从范围上做出限制,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答案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
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
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
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
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
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
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
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
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
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
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
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
吸收进来了。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
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
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
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4.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的要求。
2分
15.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
能?2分
16.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17.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3分
18.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1分
19.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2分
14.2分可行、可游、可居1分,少一个扣0.5分;可望1分
15.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
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16.2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过渡作用”亦可
17.3分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1分,又“可望”1分,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1分,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意近即可
18.1分不是……而是……
19.2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错一字扣1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