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创新广东省经验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创新广东省经验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创新广东省经验分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建设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

在广东省,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对广东省在乡村建设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分享,希望能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一、改革和创新思维作为开放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在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改革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一方面,广东省注重引进和吸收外部先进经验和理念,在乡村建设中融入市场化、国际化的观念;另一方面,广东省重视与农民群众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决策和项目规划的过程。

这种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引入,在广东省乡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政策支持与投入广东省在乡村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政策和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创业提供贷款支持、建设基础设施等。

与此同时,广东省还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这种政策支持和投入的方式,在广东省乡村振兴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三、产业结构升级广东省在乡村建设中,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的农业经济在广东省相对较弱,因此,广东省从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旅游业等方面着手,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引进一些高科技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广东省提高了乡村经济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带动了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四、社会组织参与广东省在乡村建设中,注重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广东省鼓励农民组建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的组织,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农村建设、农业经营等活动,并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社会组织的参与,不仅提高了乡村建设的效率,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五、生态环境保护广东省在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广东省重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土保持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的粗 放型农 村产业 结构 长期 停 留在 低产 出 、高 投
( )城 乡发 展畸 形 ,农 村人 力资 源流失 严 三

暴 雨频 发 ,农 业 深 受影 响 ,农 民遭 受 经 济损 失 入 的恶 性循 环 中 ,制约 了当地 农村 的发展 。
湛江 市拥 有雷州 市 、廉 江 市 、吴 川市 ( 三个 番 薯 、水 果 等 作 物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损 失 。而 农 县级 市 )和徐 闻县 、遂溪县 ( 县 ) ,以及 赤坎 二 村 水 产养 殖 近 年 来 由于 近 海水 质 污 染 、气 象 灾 区 、霞 山区 、坡 头 区 、麻章 区 ( 区 ),城 市发 四 害 、水 产 品市场不 规 范…等 ,收入有 限 。因此 , 展 吸纳 了大量政 治 、经 济 、文化 资源 向其倾斜 , 农 村 经济 发展 还停 留在看 天 吃饭 的境 地 。 湛 江 导 致农 村 发 展 缓 慢 ,城 乡 发 展 畸 形 。农 民 的就 据
湛 江 市 位 于 我 国 大 陆 的 最 南 端 , 东 濒 南 蔗 及经济作 物 的种植 结构进 行 了大调 整 ,建 成 了 海 ,南 隔 琼 州 海 峡 与 海 南 省 相 望 , 西 临 北 部 批 有 相 当规模 的 水 产 、水 果 和畜 牧 业 商 品 基

湾 ,西北 与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毗邻 。气 候 属 亚 热 地 。与此 同时 ,延长 了糖 蔗加工 的产业 链 ,建 成
新 农 橱 建 设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 的新农村建 设研究
— —
以广 东省 湛江市 为例
国俊 明 张开 城
摘 要 :广东省湛江-2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过改革开放 3 + - 0多年发展 ,农业产业化、乡 村文明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导向及重点初探——湛江市的经验与启示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导向及重点初探——湛江市的经验与启示

江 市 以创 建 生 态 文 明村 为 载 体 探 索建 设社 会 主 义 新
业 化 水 平 居 全 国前 列 ;农 业 农 村 发 展 基础 进 一 步 夯
南 方 农 村 21年第7 o2 期

3 ・ 9
瓤 农 橱 建 设
实 ,现 代 标 准 农 田建 设连 续 三 年 获 得 省 政 府 奖励 , 水 利 工程 顺 利 推 进 ,农 业物 质技 术 装 备 水 平 稳 步提 高 , 农业 信 息 化 水 平 全 国领 先 ,湛 江 农 业 信 息 港 网
站 连 续 7 被评 为 “ 国农 业 网站 i 0 ” ;农 民增 年 中 0强 收 步 伐 进 一 步 加 快 ,2 i 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8 5 0i l0 元 ,增 长 1 % 8 ,创 1 年来 新 高 ;农 村 生态环 境 保持 优 3 良,农村 民生持续 改善 、农村 社会事 业加 快发 展 。 三 是建 设 水 平 不 断 提 升 。许 多 村庄 通 过政 府 扶 虽然 取得 很 大成 绩 ,但 还有 3 3 贫 困村 委会 农 村基 5个 础设 施还 比较 落 后 ,4 5 8 4 0 个贫 困户 、1 4 9 个 贫 困 926
新 农 村 建 设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导向及重点初探
湛 江 市 的经 验 与 启 示
邱 珉
摘 要 :广 东省 湛江市以创 建生态文 明村 为载体探 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积极 实施 “ 四通五 改六进 村” ,努力推进 “ 六个一”工程 ,大力开展生 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湛江市的经验 ,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重点选择提供 了启示。
措 施
新 时 期 ,湛 江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要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湛江市为例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湛江市为例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湛江市为例
孙海燕;沈静
【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5(024)00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其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探讨了湛江市与周边及相关地区的协调内容,从区域协调方式、协调组织的程序以及协调工作的基本程序方面提出了区域协调机制.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孙海燕;沈静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资源环境系,湖南,常德,415000;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65
【相关文献】
1.产业空间分布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 [J], 韦玮
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J], 马淑娟
3.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溢出效应研究--以陕、甘、青、宁四省(区)对比分析为例 [J], 万永坤;张黎黎;王晨晨
4.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湾区教育研究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J], 刘艺
5.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协同机制研究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例 [J], 钱书法;郑子媛;周绍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农村调研论文(张倩婷)

新农村调研论文(张倩婷)

新农村建设——调查过度中的新农村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张倩婷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统筹发展”的思想,处理好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具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只有着眼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高度重视把农村、农业、农民的事情办好,才能切实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新农村过度问题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文:自古以来,我国便是农业大国,据2009年的“政府两会报告”指出,我国现今的农村人口达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9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通过完善土地法、颁布三农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措施发展农业,优化农村,解决农民问题。

2008年、2009年更连续两年将农民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核心位置,只有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统筹发展”的思想,处理好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具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新湛江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新湛江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新湛江全国人大代表、中
共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王建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经济》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 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方针,在如何处理好城市和农村之间更好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正在制定湛江市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规划,以前叫<城市规划法>,去年初改叫<城乡规划法>,就是说全覆盖.对于湛江来讲,我感觉到湛江要做城乡协调发展这篇文章是有独特的优势,概括一句话讲,城市就该像城市,农村就该像农村,有一些地方城市又像农村,农村又像城市.举个例子,过去在公路两边首先建房子,最好的地方、最快的时间建出来的却是最差的东西,由于当时没有经验、没有办法,就付出很大的代价.
【总页数】1页(P23)
【作者】王建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五大崛起助力科学发展——访十八大代表、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 [J],
2.五大崛起助力科学发展——访十八大代表、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 [J], 马静;莫显彬
3.科学思路建港经济逆流而上——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东省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J], 张猛
4.改革,既要有勇气更要有见识——访中共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J], 高海峰;实习生;王雨侬;通讯员;汪良波
5.发挥港口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访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长陈耀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基于湛江的实践

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基于湛江的实践

服务不足等。最后,本文分析了上述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
关键词:农村金融; 金融生态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1 3 . 7 25 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2 0 ( .0 60 0 79 4 0 6 1 )0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1
目前 , 湛 江 市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初 显 成 效 ,与 多 年 来 金 融 大 力 支 持 密
展 的瓶 颈 。近 年 来 ,市 委 、市 政 府 大 力 开 展 新 农 村 建 设 ,各 级 金 融 部 门 增 加 投 入 ,2 0 0 5年 发 放 涉 农 贷 款 2 .8亿 元 ,是 财 政 支 农 投 入 的 5倍 ,有 力 支 持 了 新 45 农村建设 。
( )人 民银 行 充 分 发 挥 窗 口指 导 作 用 。确 保 农 一

是 支持 农 业 产 业 转
型 。近 年 来 ,金 融 机 构 加 大 对 湛 江 支 柱 : 一 业 糖 业 的 投 入 ,2 0 0 4年 , 全 市 发 放 糖 业 贷 款 l. 1 4亿 元 , 占 各 项 贷 款 投 放 的 85 ,2 0 .% 0 5年 农 信 联 社 发 放 甘 蔗 订 单农 业 贷 款 32亿 元 。2 0 — 0 6年 榨 季 , . 0520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1 期 06 1 ( 总第 3 3 ) 6期

方 金

No 1 , 0 6 .1 2 0 Ge e a . 6 n rl No 3 3
S u h Ch n i a c o t iaF n n e
关 于金 融支持新农 村建设 的思考 :基 于湛江 的实践

新时期南方沿海乡村新农村建设调研的思考——以广东湛江吴川市蛤岭村为例,

新时期南方沿海乡村新农村建设调研的思考——以广东湛江吴川市蛤岭村为例,

赢得 了“ 国文明村” 全 的美好称号 , 令人瞩 目。蛤岭村是 条革命老 区村庄 , 位于广东省吴川县吴阳镇。该村东

濒南海 , 西临鉴江。 蛤岭村 总面积约7 0 , 0 亩 现有农户2 8 1 户 , 口约10 人 。近年来 , 人 30 蛤岭村先后投 入20 多万 30 元, 如今 已建 成了高标准 的环村 大道 、 自来水 、 门楼 、 大 文化长廊 、 公厕 、 体猪舍等一批项 目和十里荷塘 。蛤 集 岭村还被评 为“ 湛江最美的村庄 ” 之一 。 蛤岭村注重主要干道 的净 化 , 该村村落环境 整洁 ,
f 高 晓玲 , 文广 . 4 】 刘 中国 传统 文 化 与 3科 大 学生 人 文素 质 教 育 - , 中国 高校 科技 与产 业 化 ,0 6 ( )11 1 2 20 ,s :2- 2 . 3
【 闰放 , 5 l 陈华 英 . 化 知 识 结 构提 高 大 学生 科 学 文化 素质 U. 优 】 长
’ 一”— +一一+ 一—} 一”+ “—+ 一一— - +一” 十 一— — - +一一十 ・— ・ f一” ・一・+ —+ ・
达清楚。此外 , 卡通图示表达的突出优点还在于逻辑性 强、 层次清楚 , 特别适合于科学文化 素质课程 。
( 根据听课 学生 所学 专业 的分布 情况 , 四) 课件 中 所 列举的实例应充分体 现 出与这些选课学 生所学专业 的关联性 , 为不 同学科专 业的交叉相融提供 契机 , 从而 提高大学生综合创新 能力 和素质 作为校级任 选的科学文化课 程开设 的对象 是全校 文、 、 、 、 理 工 管 医等各个专业方 向的不同年级 的本科生。 不 同的专业 与年级差别使得要全 面照顾 各专业学生 的 需要难 以实现。尽管如此 , 课件 中列举的例子还是应 在 该根据所选课学 生的专业分布情况 , 量全盘考虑 , 尽 争 取在各个专业 门类下 找到一个 以上 的应 用实例 ,以帮 助 学生将其专业 与所选修 课程 内容关联起 来 ,从而达 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以笔者所开设的《 纳米结构材料及 其应 用》 例 , 于理 、 、 等专业 的学生 , 为 对 工 医 要找到 与 “ 纳米结 构材料” 相关 的例 子是 比较容易 的; 但是 , 于 对 法学等纯 文科 专业学生来说就 有点难了 ,但还是能 找 到相关实例 的。比如 ,纳米结构材料 ” “ 的使用安全 眭问 题、 纳米时代对社 会文明进步 的影 响等 , 都可认为是与 文科相 关的学术课题 。通过 这些相关课题 的阐述 , 力争 使各专业学生都 能有所 体悟 ,从而使科学 文化素质课

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的新湛江——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的新湛江——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前 湛江 在 粤 西 还 是经 济 总 量 最 大 的一 个 城 市 , G DP去年突破 1 千亿元 ,港 口也是最大的 ,去年 吞吐量突 破 1亿吨 。
市第四位升至 20 年全国城市第二位 , 08 在广东排第

湛江新农村建设也是很有特点的, 乘车从广州到 f 江的时候人们会很惊叹:到了雷州半岛湛江的农村 甚 就像到了欧洲乡村一样 , 从公路开车过来, 两边一望
在制 定湛 江市城乡发展 战略规划 。从法律的 角度 来 讲规划 ,以前 叫 《 市规 划法 》 城 ,去年 初改 叫 《城 乡 规 划 法 》 ,就 是 说 全 覆 盖 。 对 于 湛 江 来 讲,我感觉到湛江要 做城 乡协调发展这 篇文章是 有 独特 的优 势 ,概 括 一 句话 讲 ,城 市就 该 像城 市 ,农 村就 该像 农村 ,有 一些地 方 城市 又 像农 村 ,农村又像城 市。举个例子 ,过 去在公路两边
又有什么资格带动 农村 ,有什 么标 杆能够树立 出
来呢 ,有什 么可 以吸 引农村人 口往城市走 ,有什
么容 量能够 让他们就业 ,有什 么文 化和思想 的辐
射 力能够带 动农民 ,有什 么能 力把 公共服 务设施 延伸到 农村呢 :所以我认为 ,当务之急就要壮大, 目
城 乡协调发展首 先城 市要强大 ,城市不强大又有什么 资格带 动农村 ,有 什么可以吸引农村人 口往城市 走 。有什么容量能够让 他 们就业 ,有 什么能力 把公共服 务 设施延 伸到农村 呢 。
化工业都很发达 ,但是环境仍然非常美丽 ,i 兑明什 么?说明可 以做得到 , 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可以做到 。
常好 , 城市绿化覆盖率很高 。 我们提出的发展战略 , 其中 “ 工业立市”与 “ 生态建市 ”这二者正是科学

论湛江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论湛江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难 问题 。 ( ) 以生态 文明村 建设 二 为切 入点 。因地 制 宜探 索农 村 建设模 式
建 立 各 种 社 区服 务 设 施 15 09
处。
目前 ,全市 1 2 3个 自然 33 村 有 30 0 0多 个 开 展 了创 建 活 动 , 已建 成 生 态 文 明 村 2 1 35
企 业和 农 民专业合 作社的 示范 带动能 力 龙 头企业 和农 民专业 合作社 可 以实现小 农户
出 了新 的 思路 和 对 策 , 具有 一 定 的借 鉴 意 义。
和大 市场 的有效对 接 ,在农业 产业化 中起着 关键
作用 。 目前 ,全市 已培 育市级 以上农 业龙 头企业
关键词 :湛江 新农村建设 对策
91 0 4人 ,带 动 农 户 8 5 . 8万 户 , 占 全 市 农 户 总 数 的
7 81 。 . %
热带示 范 区 ,使该 地 区干旱 问
题 大 大 缓 解 ; 投 入 1. 7 9亿 元 , 修 建 镇 通 村 硬 底 道 路
( )积 极 构 筑 农 村 社 四
会 安 全 网 ,开 展 农 村 社 会 公 共事 业和社 会保 障制 度建设 据 统 计 ,2 0 湛 江 市 0 8年 已有 9 . 1 2 4 %农 民参加 了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基 本 实 现 了 合 作 医 疗 全 覆 盖 ;2 0 0 7年 底 ,农 村 享 受 低 保 救 济 的 困


湛江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现 状
6 2家 ,其 中省级 以上 1 3家 ,国家 级 4家 。这些
企 业 年 销 售 收 入 共 计 10多 3 亿 元 , 出 品 创 汇 2亿 多 美 元 ,直 接 带 动 农 户 3 5万 多

湛江市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湛江市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湛江市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征求意见稿)2009年8月28日内容提要湛江发展现代农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气候方面,拥有发展南亚热带高效农业、绿色产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在资源方面,拥有全省最大的耕地和海洋滩涂面积,是全省热带作物和海洋渔业重要基地;在交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天然良港、民航、铁路,207和325国道为骨干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外部发展环境方面,拥有与湛江农垦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合作发展现代农业的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湛江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①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品牌化和专业化等发展居于全省前列;②以治水治旱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③围绕水产(罗非鱼、虾等)、水果(菠萝、香蕉等)、北运蔬菜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基地;④初步形成了从初加工向深加工、从单一型加工向综合型加工转变的农业特色产业链。

但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也比较多,从总体上看是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总量少、平均值低、实力弱。

表现为:①农业生产条件日渐严峻,农业生产风险加大;②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③经营分散,农业竞争力不强。

原因可以概括为:①改革开放力度不够,二元化体制严重制约农村农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的指导思路曾经发生偏差;③工业以及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缺乏对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持;④县域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弱,财政困难,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少;⑤地方与央企、省企协作不够,导致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⑥社会矛盾较多,现代农业发展社会环境较差。

当前,湛江现代农业总体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呈现局部效益良好,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

在新形势下,湛江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以“双管齐下、两栖推进、工农互动、双赢推进”为总体思路,运用规划先行策略,以土地流转、财政金融体制、与湛江农垦合作、现代农业载体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全面推进。

在战略措施上,深化体制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继续调整结构,促进现代农业优势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工农协调共赢发展;改革财政金融体制,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用现代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培育现代农业市场要素,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实施区域合作战略,营造广阔的现代农业发展外部空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湛江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湛江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维普资讯
1 0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第 2 卷 7
回到自己的村庄后 , 他们 既是捐助人、 监督人 , 又是 新农村建设 的组 织者和参加者 。他 们的身份和地 位, 使他们成为村 委会、 村民之外特殊的力量 , 有力 地监督并保证着资金使用方向和效率 。很多离村在 外多年的人 , 就是基于对“ 回乡团” 的信任才 为家乡
这既可以使留在农村 的农 民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又
进城定居[ 。按照实际居住地登 记户 口的原则 , 9 ] 打
在捐资的同时 , 出现了不计报酬 , 不要补偿的义
务劳动。多年不见的青年突击 队、 筑路队又组织起 来了。他们不请专业公 司, 而是 由村里的能工巧匠 带领 自 愿参加的群众进行道路施工。无偿劳动的热 情, 也教育和感动 了参加劳动的村 民和在外 面工作
的乡亲 , 因此, 建设 中缺乏的资金能够源源不断得到
维普资讯
第5 期
新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专题笔谈
均 水平 。
l 亩多地显然无法使 农 民富起来。 由于人多地少 , 造成农 民就业不充分 , 造成一些地方农 民一年到头
加快推进湛江 的城镇 化进程 , 在政策 和制度安 排上 , 首先必须改革现有 的户籍和就业制度 : 一是取
( 资金 的筹集 和使用过程是交 互影响 的过 三) 程, 而保证其效果 的关键在 于要有一个符 合中国乡
村社会的制度 。在徐闻的经验中, 从村里走出去的、
在政府里从事管理工作的“ 回乡团” 的存在 , 是新农
村建设捐资、 捐劳得 以实现的最佳保证制度。他们
特殊 的社会地位 , 使他们在组织和动员资源 、 监督资
广 东 湛 江 544 ) 208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聚居区规划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案例总结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聚居区规划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案例总结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聚居区规划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案例总结一、背景介绍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农村聚居区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关键环节。

本文将通过总结实际案例,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聚居区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和挑战。

二、农村聚居区规划的重要性农村聚居区规划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在保护农田的同时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农村聚居区规划还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三、广东省湛江市田家炳村的成功案例田家炳村是广东省湛江市一个成功的农村聚居区规划案例。

该村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农民的住宅、农田和公共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规划,村里修筑了一条美丽的生态步道,提供了农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湖北省荆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实践荆州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

他们通过修建农村道路、改善供水和卫生设施等举措,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该市还注重保护乡村的文化遗产,通过修缮古建筑、开展文化活动等,让农民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保留和传承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五、农村聚居区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挑战在农村聚居区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利用的问题,农村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和规划。

其次是资金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是一个难题。

另外,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六、解决挑战的思路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聚居区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形成多方合力。

最后,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农村文化课程等方式,让农民对自己的村庄有更多的认同感。

乡村拆旧复垦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以湛江市为例

乡村拆旧复垦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以湛江市为例
此外,复垦后的耕地应有合理的管理方案,为后 期耕地的管理奠定基础,避免后期造成耕地丢荒等现 象[8]。还要加强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对于地形复杂的地 区,要设置护坡等防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等地质灾 害发生。 3.2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首先,在完成各级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其 他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逐步放开管理权限。由县级自然 资源主管部门作为监督管理方,负责指标计划、督导 检查以及验收工作的实施。
资金是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工作开展实施的 重要保障,无论是拆旧还是复垦耕地都需要大量资金 支持。资金筹措可按照“政府主动引导,社会积极参 与,政策加以保障”的原则,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运营参与拆旧复垦项目,拓宽项目的投资渠道;鼓励 企业参与复垦出资,复垦指标可优先安排给参与投资 的企业;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专业大户、农业企业 等新型经营农业主体投资复垦耕地后的种植和管护 等工作[9]。 3.4 积极发挥基层民众的主观能动性
2 湛江市乡村拆旧复垦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实施困难 湛江市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项目施工周期较
长,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平均项目周期在 1~2 年。项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03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3131);广东海洋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项目(HDYQ2017004);广东海洋大学 2017 年“海之帆—— —起航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qhjh2017zr03)。
资源导刊,2021(7):20-21.
[7]凌伟传.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与创新,2021(11):104-105.
[8]郭锋,张舰.山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复绿[J].华北自然资源,2020(4):137.

湛江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湛江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湛江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2010-01-20[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好市委书记陈耀光2009年11月16日率队前往遂溪、徐闻县,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调研并作重要讲话的精神,根据市委常委邓碧泉的要求,市委农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我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陈耀光书记2009年12月29日作出批示:“这个调研报告很有水平,请市委政研室在明年市委全会报告上充分吸纳。

主要成效可独立成篇报省。

此件请杰忠召集相关单位讨论研究,提落实的措施。

”邓碧泉常委2009年12月10日作出批示:“调研很深入,报告情况很具体,建议与对策有前瞻性、指导性。

请送耀光书记、日生市长、杰忠副市长阅。

”现予以刊登,供各级参考。

为贯彻落实好市委书记陈耀光最近率队前往遂溪、徐闻县,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开展调研并作重要讲话的精神,根据市委常委邓碧泉的要求,市委农办联合湛江日报社从11月18日起,用了9天时间,到各县(市、区)和湛江农垦局进行调研采访,旨在挖掘和宣传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从一个个鲜活的成功典型中寻找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探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加快实现湛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资源大市向农业经济强市“两个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采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湛江这片农业的热土上,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呈现几个显著的特点:(一)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各地发挥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作物结构,引进、推广良种良法,种植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农作物,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强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如浙江老板今年在雷州市松竹镇共租地10000多亩,每亩租金950元,其中较大的老板蔡法达租地1000多亩,种植“彭氏玉麟”牌西瓜,预计亩产8000多斤,以目前每斤1.5元计,每亩产值1.2万元,亩均纯利润4000多元。

城乡融合的问题与经验探讨——基于湛江市麻章区城乡融合调研

城乡融合的问题与经验探讨——基于湛江市麻章区城乡融合调研

[作者简介] 雷雪姣,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注册城乡规划师、工程师。
2021.6 - 37
广西城镇建设
拆旧屋,包括祖屋也不拆,而是另择他处建新屋。城镇建 设用地不足和村庄建设用地的粗放管理成为突出的矛盾。
2.3 公共投资投入大,但产出效率很低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城乡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不均, 乡村基础设施投资陷入困境。城乡二元制度背景下,以 户籍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较 完善,但农村因为分散化布局,整体投入很大,且维护 和管理水平较低,所以农村的自然村仍然很难享受到公 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红利。同时,因为教育水平的落后, 导致知识水平的不足、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成为村民进 入城市的阻碍。 2.4 村庄基层治理向好,村民积极性有待提升 近年来,在扫黑除恶、加强组织建设的大环境下,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向好。随着科技发展,广东省推行政 务系统电子化,办事更加便利。但从自然村来看,许多 村民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通过自身解决问题的积极 性不高,部分村庄“等、靠、要”思想严重。 3 城乡融合的几点经验 3.1 融合差异在于经济水平与公共服务 调研组甄别出经商、务农、低保、务工等四类家 庭,分别进行入户访谈。根据村民的访谈内容得知,不 同身份的村民均明确城乡的概念界线,对于是否能融入 城镇也有清晰的认识。村民认为城镇优势在于经济水平 较高,公共服务较为完善,吸引点在于多样的商业文娱 活动、良好的医疗及教育条件;同时,也意识到村庄的 优势在于邻里关系融洽,生态环境较好。 尽管城乡居民保险费率不同,但麻章区新农村医疗 保险和养老保险普及率较高,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 障。部分城边村享受到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村内社 会活动较为丰富,村民幸福感强,普遍认为与城市差 别不大。 3.2 土地化零为整促进乡村高效发展 麻章区部分村庄土地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明显,通 过规模化可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在调研 的村庄中,土地趋向于规模化经营,并已经出现了农业 专业化服务。村民已经意识到土地规模化的优势,通过 规模化种植、养殖,提升个人的收入水平。湛江市已建 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交易平台,依托于集体土地, 村庄集体资源可进行交易,促进农村整体发展提速,农 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 同时,土地的集约利用、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 进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麻章区外村集体土地按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湛江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湛江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湛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湛江市拥有广阔的乡村资源,加强乡村振兴发展,既可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湛江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首先,要重视农业发展。

农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同时也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湛江市应以农业发展为根本,打造一些优质的农业产品,同时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其次,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湛江市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方面加大投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乡村环境提升,不断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的性质和环境质量,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再次,要注重乡村社区建设。

提升乡村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乡村社区运营机制,拓展农村公共服务,加强乡村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社区组织和村民自治发展,激发乡村社区的活力和创新活力。

最后,要倡导乡村创新创业。

湛江市应加强对乡村创新的支持,鼓励农村创业,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引导投资机构关注乡村经济,推进乡村经济转型。

同时,通过加强乡村文化传承、提高产业质量和营销等,激励乡村创新和创业,实现全方位乡村振兴。

总之,湛江市通过制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经济联系和社会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议价能力,推进乡村治理机制的现代化,将创造出更美丽、宜居、创新、发展的乡村新生态。

为了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湛江市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倡导新型城乡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城乡分割的问题,导致城市和乡村视同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一现象往往会导致农村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湛江市要倡导新型城乡关系,积极引导资本和技术流入农村,加强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弱化城乡之间的差距,为农村振兴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国俊明;张开城【摘要】广东省湛江市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农业产业化、乡村文明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同时湛江市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文章在分析制约湛江市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后,提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制定具体措施来推动湛江市新农村的建设.【期刊名称】《南方农村》【年(卷),期】2010(026)006【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湛江;新农村;制约因素;城乡协调发展【作者】国俊明;张开城【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广东省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530多万,占全市人口的74%,自然村13233个,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湛江市农村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虽有长足进步,但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地区差异悬殊。

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手段比较单一,新农村建设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湛江市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

气候属亚热带,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暑季长,寒季短,日照充足,且温差不大,非常适宜香蕉、甘蔗、火龙果等种植业的发展。

然而湛江市也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台风、暴雨频发,农业深受影响,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严重。

2010年第3号台风“灿都”来袭,仅湛江吴川市,就有近70%的农业种植面积受灾,96.6%的香蕉种植受灾,此外,水稻、蔬菜、番薯、水果等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而农村水产养殖近年来由于近海水质污染、气象灾害、水产品市场不规范[1]等,收入有限。

因此,农村经济发展还停留在看天吃饭的境地。

据湛江市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湛江市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5330元,年平均支出5151元,基本没有节余,增收缓慢。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适时提出了“两水一牧”的发展战略。

“两水”即水产品、水果,“一牧”即畜牧业。

“两水一牧”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传统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农业主导型经济发展路子,从1985年开始至1992年,主要内容是对粮食、甘蔗及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了大调整,建成了一批有相当规模的水产、水果和畜牧业商品基地。

与此同时,延长了糖蔗加工的产业链,建成了糖业基地,使糖业税收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湛江市未能调整好航行,农村发展战略未能与时俱进,传统的粗放型农村产业结构长期停留在低产出、高投入的恶性循环中,制约了当地农村的发展。

湛江市拥有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 (三个县级市)和徐闻县、遂溪县 (二县),以及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 (四区),城市发展吸纳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向其倾斜,导致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发展畸形。

农民的就业、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与城市居民存在一系列差别。

许多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而出身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更不愿意回乡施展所长。

这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走出去的农民不愿回来,呆在农村的居民又想出去,只留下妇女、老人、小孩,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湛江市农村人口有530多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4%,对公共基础设施需求迫切。

但由于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许多村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可用性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教育、文化、卫生等社区服务业落后。

交通运输问题一直是制约湛江农产品、水产品运输和农村休闲滨海旅游的瓶颈。

湛江市到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海南,乘火车需要6-8小时,汽车要4-6个小时。

虽有深水良港,但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缓慢,国际航线不多。

这些拉大了当地与珠三角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及西南和中南地区的距离,农村经济发展深受影响。

湛江市海岸线绵长,港湾密布,港口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在当地政府制定的“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生态建市”的方针指导下,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156.17亿元,同比增长10.6%。

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湛江的农村发展却没有按照相同的发展速度推进,这种滞后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城乡财政分配及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目前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并逐渐强化,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下,农民的生存、发展与城市居民差距拉大,加剧了农村的发展窘境。

而且囿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乡镇由于财政有限,无力兴修大型基础设施,而且提供的医疗、养老、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也大打折扣。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城乡就业差异,阻碍了城乡人力资源的互动。

随着湛江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渐突出,后备土地资源日渐紧张,用地需求量和供给量严重失衡。

在城市的工业化扩张中,土地征用产生了大量纠纷,并且造成了大批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政府一次性的土地补偿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和长远就业问题。

如湛江市东海岛新区开发,40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湛江钢铁、中科炼化等大型项目投产,农村耕地被大量征用,当地很多农民“洗脚上田”,坐等“分红”。

湛江市城中村不少村民,依靠“分红、食利、收房租”就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宁愿赋闲在家也不愿意出去工作[2]。

湛江市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自然环境,热带耕地资源、光热资源、海洋资源等优势资源为湛江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结合湛江的结构资源,实施“两水一牧”(水产、水果、畜牧业)和“有湛江特色的海港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两水一牧”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传统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农业主导型经济发展路子。

但由于过于强调农业的发展,工业发展落后,造成经济增长缓慢。

湛江市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是没有及时充分运用国家给的优惠政策发展外向型经济,只是盯着传统农业资源做文章。

在发展“二水 (水产品、水果)一牧 (畜牧业)”的时候,珠三角地区“三来一补”的外向型工业发展如火如荼,湛江市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过程中,错失经济发展良机。

统筹协调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有效而又平稳有序推进改革。

建设湛江市新农村,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用系统的观点,统筹加以解决。

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利用有利条件实现湛江市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湛江市可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承接“双转移”,实现“弯道超车、逆势崛起”。

借此机会,湛江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可以优化调整,适宜农村发展的产业可以向其倾斜。

可以有效利用农村的山地、鱼塘、土地兴办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村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开发农村休闲滨海旅游资源[3],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增收困难的现状。

“要致富,先修路”,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加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湛江市提出并落实建设“老百姓城市”理念,累计投入近300亿元,加快以道路、电网、水利、治污和绿化为重点的城乡建设。

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海滨大道改造及东海岛新区的建设,这些措施已起到良好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统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疏通农村的资金大动脉、交通大动脉、信息大动脉,为农村的招商引资、创业致富开辟良好前景。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停留在低层次的保障水平上。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长远目标。

湛江市政府可以针对农民群体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建立新型合作医疗机制,加快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城乡统一社会救助制度,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规范化和法制化,为农民工建立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使其无后顾之忧,加速城乡人力资源互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4]。

科技、文化和教育具有导向、约束、辐射等多种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比城市工业化发展模式,农村可以利用不对称方式进行跨越式发展,也就是建设知识型新农村。

构建知识型新农村,要统筹地方科技、文化和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湛江当地高校的师资力量,大力提供中小学师资培训和开展科技扶贫项目,吸引农村大学生回乡参与家乡建设。

积极拓展民间艺术和保护地方民俗,如湛江地区的吴川飘色、泥塑、花桥、单人木偶戏,东海岛的人龙舞、廉江城的舞雄鹰、乌石镇的舞蜈蚣、安铺镇的会八音等具有地域性特点。

这些文化和民俗表演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休闲娱乐需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广东作为“潮汕”、“广府”人的聚居地,宗亲观念较强,乡土情谊很浓。

湛江市人杰地灵,农村外出创业的很多人,依靠自主创业成为企业家。

据统计,湛江市有6万多人在云南创业投资,兴办企业超过500家,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在成都市,经商创业的湛江人接近2万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大大小小有300多家;从湛江市走出去的企业家还分别在广州、深圳、香港、国外等地成立商会,影响日益增强。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在外事业有成的湛江人。

可以广泛发动,大力宣传“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乡梓情谊,实施“回归工程”,通过招商引资以促进湛江农村发展。

[1]国俊明,张力.论中国渔业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培育机制[J].河北渔业,2010(1).[2]郭丽,章家恩,刘兴春.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3]张开城.滨海休闲旅游的认识和框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4]徐祖荣.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杭州市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6(4).(责任编辑:吴霞)【相关文献】[1]国俊明,张力.论中国渔业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培育机制[J].河北渔业,2010(1).[2]郭丽,章家恩,刘兴春.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3]张开城.滨海休闲旅游的认识和框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4]徐祖荣.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杭州市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6(4).(作者单位:1.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