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23北师大教案设计
2.1.3《血糖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分组讨论法、模型建构学习法。
教学手段:用黑板、粉笔、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我们已经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
而上一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激素和激素调节”。
(学生: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或分泌器官分泌的对靶细胞其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激素调节就是由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一种调节方式)(二)导入明标: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那么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探讨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其中学习重点有血糖平衡的调节,难点是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
(三)探究交流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学生结合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图2-9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并进行讨论、交流、思考以下问题: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ml左右。
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
这是为什么?各学习小组代表对探究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分析、完善,得出正确的答案:1、运动员体内血糖含量可以稳定在0.9g/ml左右,是因为血糖可以通过肝糖原的分解,以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来得到补充。
2、饭后,虽然人体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但是体内血糖的浓度只会暂时升高,是因为这些多余的葡萄糖一方面可以被氧化分解消耗,另一方面可被用来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储存起来,还可以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四体温的...》294北师大教案设计
《体温的平衡》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体温的平衡”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的第2章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中的内容。
该节包括4个内容,分别是内环境与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旨在以血糖、体温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助于学生稳态与平衡观的形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体温调节过程,难点是联系生活经验自主建构体温调节过程的概念图。
在教学中,先基于“家庭成员体温调查表”的事实和证据,树立体温是相对稳定的生命观点,然后以“教师教学应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中”这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引导学生说出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体验,再结合已学的知识对经验进行改造,自主建构体温调节过程概念图;最后结合体温调障碍,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人体的体温调节,明确体温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锻炼提高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
2、教学目标①通过自主与合作讨论学习,知道体温平衡的意义及产热、散热的途径。
②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活动,运用平衡与稳态观,构建体温调节过程概念图,解释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健康问题,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审视。
3、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我国最热的地方—火焰山和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被称为中国极热和极冷的地方。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低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一、体温的相对稳定【教师活动】(设疑)同学们认为什么是体温?如何测量体温?【学生活动】(看书得出结果):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自己感觉到的是体表温度而不是体温。
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哪个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出示学生测的腋温,请同学读出数值。
【教师活动】出示《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四体温的...》291北师大教案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第一课时体温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完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后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一节课,本节课的综合性较强,关联到在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以及两者是如何相互调节来维持一个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本节课不仅是是对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总结和延伸的过程,更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并未免疫调节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1)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2)学生在学习完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后对人体的调节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3)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生理活动所关联到的调节方式有所了解。
(4)学生了解到在一个人体内调节方式不可孤立存在相互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设计思路《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同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实验课我是本着这个理念设计的。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才用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动手操作---分析结果”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及家人的体温变化,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接着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大家探讨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合作构建体温调节的模式图。
最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体温调节的过程四、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人体体温调节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来实现。
了解产热和散热的过程。
2.合理组织语言,描述现象,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节实验课,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志向五、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温的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四体温的...》292北师大教案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四、体温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道体温的概念;2.理解体温恒定及体温恒定的意义;3.知道产热、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4.掌握体温调节的生理调节过程;5.培养学生对人体科学的探索精神;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生活中涉及较多,比较熟悉;加之前面学过水盐平衡的调节及血糖平衡的调节,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讲解比较容易。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调节;教学难点:体温的生理性调节过程;四.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一)情景导入1.播放冬泳视频;2.提问:(1)冬泳过程中,大家最关心人体的哪一生理特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人在冰冷的水中,体温会明显下降吗?1.观看视频2.思考并回答问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进程1.体温的概念请阅读课本,什么是体温?怎么测量?学生看书回答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新课进程2.体温恒定及意义1.让学生展示对家人的体温调查表,观察,说出体温的特征。
2.结合人体代谢和酶的关系,及人生活环境说明体温恒定的意义观察表格,1.得出腋窝测量的体温在37度左右波动,波动范围1度2.体温会随年龄,性别、昼夜、运动等有所变动。
3.理解体温恒定及意义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新课进程3.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提问:体温为什么能维持稳定呢?2.人体怎样产热和散热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器官方式影响因素产热散热3.展示资料: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理解体温稳定:产热=散热2.阅读课本。
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新课进程4.体温调节过程人体怎样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呢?1.请大家回顾,进入寒冷环境后,人体会有哪些反应?哪些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对产热和散热有什么影响?2.请大家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3.合同学们公共纠错、梳理调节过程。
4.炎热环境中调节过程是怎样的?请大家沿着寒冷环境中调节的思路,独立完成。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01北师大教案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礼嘉中学校陈春华一、教学内容概述:1.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生物必修3。
2.教学主要内容: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3.课标要求: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加深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生理功能的理解。
4.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特点及重要性:《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第二课时,是学生掌握促胰液素的发现之后,具体学习激素调节实例的过程。
既是本章节的重点,也是今后总结激素调节特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写出血糖的正常浓度范围,概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通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描述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
3.准确说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4.理解掌握反馈调节、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5.知道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描述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
【教学难点】构建血糖调节的动态物理模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中了解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血糖调节的机理和动态变化过程缺乏理性思考。
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和动手能力,可以结合模型构建过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讲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授课时通过教学卡片和PPT展示,方便学生直接模拟血糖调节的动态变化过程,能够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挑战的心理。
学生对血糖调节动态过程的想象能力有差异,部分同学缺乏血糖调节的常识性概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概念教学与物理模型建构法相结合、学生合作式学习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血糖调节的动态变化过程。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1.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展示,加深学生对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平衡过程的认识。
2.物理模型资源:糖卡,胰岛素卡,胰高血糖卡。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10北师大教案设计
1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血糖的平衡(教学设计)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杨勇一、【教材分析】“血糖的平衡”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中的部分内容。
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十分复杂,即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的参与,内容较为抽象,若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理解。
教材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处理这部分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初中时对激素调节的认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指导,由学生主动探究并构建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知识。
本人对教材上模型构建的材料和步骤进行了改进,并将构建数学模型、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合,收到较好的效果。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稳态与平衡观”是“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而“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帮助学生形成这一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构建血糖的平衡及调节的过程,能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初步认识个体生命系统的稳态(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数学模型、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设计、实验以及结果交流与讨论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3.能够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这一生命观念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注糖尿病及预防措施,建立并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
三、【教学策略】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针对教材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与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采用“模型构建法”、“探究讨论法”与“直观教学法”等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马拉松长跑运动比赛视频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大量被消耗,那么会不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呢?为什么?2血糖的平衡依赖于多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1节课时2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解答】 分析题目可知,在该实验中以同一 只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自变量为小鼠体内的胰 岛素浓度,其分为注射前和注射后两种浓度变 化,因变量为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注射胰岛 素溶液小鼠出现症状后,若再注射葡萄糖溶液 后症状消失,则进一步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 糖浓度的作用。 【答案】 A
【纠错总结】(1)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①胰岛素的作用:增加血糖的去路和抑制血糖 的来源 ②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的调 节有三个方面: a.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 b.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 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 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
3.糖尿病及其防治 (1) 肾 糖 阈 : 当 血 糖 含 量 超 过 __1_0_._0_m__m__o_l/_L__ 时,就会出现糖尿,这个浓度是肾重吸收葡 萄糖的最高界限,称为肾糖阈。 (2)糖尿病:如果空腹状态下持续出现糖尿则 为糖尿病。
(3)致病原因 ①直接原因: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 ____肾__糖__阈____,因此有些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②根本原因:一是胰岛素缺乏,如胰岛B细胞 数量不足,或者是因病毒感染等导致胰岛B细 胞受损,因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二是 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如胰岛血糖素作用比较 例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 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 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 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 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__下__丘__脑___。
(3)体温反馈调节过程
生物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体温调节_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
2.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人体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4.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增多,产热增多。
5.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加。
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一、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
2.体温来源及恒定原理(1)人的体温来自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2)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3.体温调节过程(1)在寒冷环境中,皮肤里冷觉感觉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机体产热量增加。
(2)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_增多,散热量增加。
4.人体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1)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也会出现严重异常。
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填图] (1)水的来源和去路:(2)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2.尿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尿的形成过程:①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被重新吸收,最后形成尿液。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一内环境...》331北师大教案设计
《人体代谢与稳态—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一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平衡和体温的平衡”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整个模块的开篇之作,在整个模块当中起到引线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的作用很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关系、给学生建构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的稳态,为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平衡和体温的平衡的提出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常识性介绍,但由于学习间隔时间太长,印象不深刻,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初中低,学生在上课的参与力度也相比较弱,所以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材料来构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体液的概念及组成;2.知道,并能与外界环境区分开;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以及成分之间的联系;4.知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形成图形辨析能力、图形文字转换能力;2.巩固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2.列举生活中与稳态有关的实例;3.建立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内环境的概念,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
难点: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稳态及其重要意义。
五、教学策略、方法、手段问题探究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第一幅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第二幅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提问:1、学生这两幅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回答问题(概括出: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一般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21北师大教案设计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结构】血糖的来源和去路通过激素的调节-血糖调节血糖调节的模型建构血糖调节的机制及反馈调节【教学目标】1.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举例说明反馈调节的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决方法:通过建立糖调节的模型及模拟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鸿合白板教学系统、实物投影仪、卡片等模型建构器材。
【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分组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学生阅读教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我们已经学习过人体中的内分泌器官(细胞)以及相应的激素,首先我们对这些内容知识进行检测。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在白板进行填写,其他学生独立在导学案上完成。
教师活动:对答案进行核对并讲解。
提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血糖调节及其对应的激素。
讲述:我们首先要对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血糖的3个来源以及3个去路,并对关键知识进行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引入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是如何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呢?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然后请一组同学示范活动方法。
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并根据活动讨论“分析与结论”中的思考题。
要求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
教师总结归纳,并提出反馈调节机制。
三、总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和机制。
四、作业布置思考问题。
五、板书设计第二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血糖的调节过程3.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296北师大教案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通过模型构建使学生认同活动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本册内容前半部分主要是讲解动物内环境和动植物的稳态的调节,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
学生在学习了神经调节后,将继续学习激素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激素的概念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那么到底怎么起作用就在本节课以血糖平衡调节为例进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所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前面一节内容讲了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础是什么?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再回顾上节课讲的本节内容,什么是激素调节?激素是什么?请学生回答。
再看下书上23页的问题探讨,由此导出本节所学内容,激素调节的实例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二)讲授新课(约8分钟)用PPT播放书上的关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图片,在此过程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例,一起说出来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
由人体的正常血糖值(0.8-1.2g/L)推出高血糖(>1.3g/L)和糖尿(>1.6g/L),以及糖尿病的特点和预防。
(三)构建血糖调节模型(约15分钟):1、学生分组(3人甲、乙、丙),用3种颜色(红、白、蓝)的纸剪出不同的卡片2、用红纸剪出15张“糖卡”,正面写“每1L血液中0.1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
糖卡翻过来代表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再翻回去代表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适时翻转糖卡。
3、2张白色卡片写上“胰岛素”,每张胰岛素卡能使1张糖卡从正面翻成背面。
4、2张蓝色卡片写上“胰高血糖素”,每张“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张糖卡从背面翻成正面。
5、将9张“糖卡”正面朝上放在桌子上,代表正常血糖水平(0.9G/L)。
北师大版生物必修3:2.1.3 血糖的平衡 教案
血糖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血糖的调节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当人体的血糖失衡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严重。
学生虽然对此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具体的,学生并不大清楚,特别是高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出现了糖尿也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些内容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保护自身也大有好处。
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她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对生物的学习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血糖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及其意义,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
2.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
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为什么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中午就感到头晕、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2.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一)血糖平衡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总结出血糖可以通过食物消化吸收、脂肪等物质转化获得;同时当摄入的糖多时糖又可以转化为脂肪。
教师进一步补充肝糖原也可以分解形成血糖,同时血糖也可以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讲解:血糖含量只有处于正常水平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过高过低对人体都不利,正常的血糖含量为80—120mg/dl,超过160—180mg/dl时,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肾脏吸收,就会以尿糖的形式随尿排出形成糖尿。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3课《血糖的平衡》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3课《血糖的平衡》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血糖及血糖浓度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
2.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关系。
3.了解与血糖浓度有关的生理指标。
4.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5.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和方式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对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知识铺垫,学习本节内容相对简单;血糖的平衡与实际生活练习紧密,且糖尿病等知识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以上这些情况都非常有利于展开本课的教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尤其是血糖和肝糖原、肌糖原之间的转化。
2.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具体的调节方式和途径,将知识内化。
3.掌握与血糖调节有关激素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分泌部位、作用部位、具体的生理作用;知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关系。
4.学会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和方式,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析神经调节的路径、体液调节的路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准确描述血糖的调节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方式的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04北师大教案设计
1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授课人:李艳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血糖的来源与去向2.能力目标: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3.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能解释糖尿病的有关知识4.情感态度价值观:致敬科学家,培养学生实验素养。
重点: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难点:用所学知识解读糖尿病有关知识。
学习内容:学生学习任务一:血糖的平衡活动1:标注血糖的“三来三去”?学生:思考:为何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并在图中标注)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也为解决血糖的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总结技巧。
活动2:分析:下图分别是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曲线__为糖尿病患者的。
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1h 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大致趋势即可)2学生学习任务二:血糖的调节活动1:思考:无论是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还是健康人血糖升高时后,如何降低血糖?举一反三:思考:当血糖降低时,如何升血糖?(利用白板素材模拟调节过程。
)学生活动2:构建血糖调节模型:(书写血糖调节过程图解)设计意图:通过构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学习任务三:应用:解读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活动1:思考:如何判定糖尿病?活动2:分组分配任务分别讨论:症状解读:“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小组代表发言。
活动3:思考:糖尿病的病因与治疗?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教师共同总结:(一)思考: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是什么?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二)补充完善: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三)小组竞赛:血糖调节有关知识判断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设计问题,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直击高考:(高考生物第8题)设计意图:一、母题再现:析规律练技法二、模拟突破:考什么练什么四、反思:(1)高考命题特点和趋势:(2)你的答题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设计意图:通过高考题解答,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298北师大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3课《血糖的平衡》教案授课教师:庄娜工作单位: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简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人体内的调节作用3、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4、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和方式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激素调节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型构建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模型构建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分析糖尿病病因,与现在人们生活状态的关系,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2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
她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血糖的平衡与实际生活练习紧密,且糖尿病等知识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产生非常感兴趣。
但关于激素如何调节人体血糖平衡同学们没有学过,对高二学生来,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情景广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构模型,互动展示的方式,在活动中化抽象为具体,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尤其是血糖和肝糖原、肌糖原之间的转化。
2.能够根据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准确描述血糖的调节过程。
3、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方式的分析教学难点:血糖调节的分析与模型构建4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演示法、5教具准备(1):代表糖原、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卡片(2):血糖平衡调节的图解式挂图6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展示广告视频:士力架横扫饥饿广告,广告内容:课堂上一饿就走神,一饿就犯困,来条士力架横扫饥饿,备考神器,点燃战斗力。
创设情境提问:当饥饿时,若持续不进食,会感觉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无力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学生思考回答:学习过程需要葡萄糖分解产生ATP,供给学习所需要的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20北师大教案设计
⑦⑥⑤④③②①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血组糖织细胞糖元分解非糖物质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通过激素的调节——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一.教材分析《通过激素的调节》是必修3第2章第2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三部分内容。
关于激素的调节,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已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
新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如下: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描述血糖调节;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这些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本节内容大多是通过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在能力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在知识方面、情感方面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血糖平衡的调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采用问题导学法,讲练结合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例题,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五、教学过程【导入】(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一、血糖的平衡【过渡】血糖含量取决于血糖的来源和利用状态,那么血糖都有哪些来源和利用途径呢?【多媒体展示问题】1.人在饥饿时为什么吃点东西就不饿了?有时即使不吃东西过一会儿饥饿感也会消失,这又是什么原因?2.我们能否只通过不吃肉的方式达到减肥的目的?3.长期不进食的人为什么会变的消瘦?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总结出血糖可以通过食物消化吸收、脂肪等物质转化获得;同时当摄入的糖多时糖又可以转化为脂肪。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24北师大教案设计
1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血糖的平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血糖的平衡”是高中生物必修3(北师大版)第2章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中的一部分内容,此章主要包括内环境与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教材在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中,《血糖的平衡》也是高考中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血糖的调节过程及糖尿病的防治”。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内环境与稳态》之后设计的一节课,通过探讨血糖的稳定与调节,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动物稳态的维持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同时在探讨血糖调节时讲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也为后面章节的有关内容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所了解,但激素如何调节人体生命活动却没有学过,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本节课内容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涉及到了一些血糖失衡症。
对这些疾病,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还不是理解的很透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更加了解糖尿病及血糖平衡的意义,学会利用相应知识去思考一些生命现象,并尝试去解释,同时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
二、理性思维1.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与此同时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2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勤于动手的精神。
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三、科学探究1.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疾病形成的原因和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血糖与血糖平衡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二、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法、多媒体展示讲解法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3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奥运冠军孙扬游泳的精彩视频,教师说明: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人全身的血量约为5L,而游泳一分钟需消耗葡萄糖10g精心设疑,层层深入,获取新知二、血糖与血糖平衡【过渡】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含量取决于血糖的来源和利用状态,那么血糖都有哪些来源和利用途径呢?(一)、血糖的概念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在3.9~6.1mmol/L,如果血糖低于3.9mmol/L就会出现低血糖,如果高于6.1mmol/L就会出现高血糖。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05北师大教案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北师大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血糖与血糖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三个方面,让学生体会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前半部分,学生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学习,对激素和激素调节有了初步了解,本节就接着上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拓展,进一步明确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及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并添加人教版的模型构建过程,使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
在必修一学习过有关糖、脂肪等有机物的知识并制作过细胞结构模型,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能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3)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血糖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2.能力目标(1)能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表示相关生物学过程;(2)能实现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的转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糖尿病,了解糖尿病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形成向周围人传播科学知识的意识;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
教学难点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物理模型;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直观展示法、模型构建法。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首先从饮食、糖尿病、体育运动等生活问题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然后通过模型构建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最后回到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落实本节课的社会责任。
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十分复杂,内容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由学生主动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回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归纳出血糖平衡的意义图示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二)通过探讨生活实例马拉松比赛运动员的血糖变化和餐后血糖变化曲线,引导学生归纳出血糖的来源与去向(三)学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四)学生构建血糖调节的物理模型小组合作并交流展示让学生用卡片模拟出不同情况下血糖的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三血糖的...》312北师大教案设计
1/3必修32.2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教学目标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素调节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以“问题探讨”引入。
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人体中血糖的去向(正常情况下)问题探究2马拉松运动员的血糖供应→血糖的来路和去路途径过程作用来路食物糖类消化吸收即“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血糖的主要、根本来源肝糖原分解主要调节形式,灵活调节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转变成葡萄糖糖异生过程去路氧化分解主要、最终利用形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重要调节形式,动态调节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重要储存形式2、相关激素的调节血糖平衡调解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同时能够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甘油、脂肪酸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类物质甘油、脂肪酸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补充)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3、血糖平衡中的激素调节4、模型构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2/3血糖平衡的神经-体液调节图解5、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种类: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1)正反馈调节①概念:系统工作效率与静息水平发生偏离,经反馈调节后偏离程度进一步促进偏离程度的方式。
②图示:(略)③实例:排尿反射(2)负反馈调节①概念:系统工作效率与静息水平发生偏离,经反馈调节后系统工作效率回归静息水平的方式。
②图示:(略)③实例:内环境温度、PH、血糖平衡等相对稳定的调节(3)意义: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1.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2.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 .3.体温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 .4.体温调节包括行为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两种方式 .血糖的平衡[自读教材·夯根底]1.血糖与血糖平衡(1)血糖的含量:正常值是_mmol/L ,大于_mmol/L那么出现尿糖.(2)血糖来源与去路示意图:(3)血糖平衡的意义: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因此 ,维持一定的血糖含量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 .2.血糖平衡的调节(1)参与调节的激素:①胰岛素:由胰岛的B细胞分泌 ,既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又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的A细胞分泌 ,主要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调节方式:①激素调节 - -主要方式 .a .血糖高→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降血糖到达平衡 .b .血糖低→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升血糖到达平衡 . ②神经-体液调节a .血糖高→下丘脑相关区域→副交感神经→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降血糖到达平衡 .b .血糖低→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交感神经→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升血糖到达平衡 .3.糖尿病及其防治(1)特点:空腹状态下持续出现糖尿 .(2)原因: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 .(3)类型⎩⎪⎨⎪⎧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措施:注射胰岛素 ,或通过合理饮食 ,控制体重、锻炼身体等措施来控制糖尿病的病症 .1.某同学在课间操时感到饥饿难耐 ,持续一段时间后(未进食) ,饥饿感并不那么强烈了 ,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2.思考出现糖尿的原因 .出现糖尿一定是糖尿病吗 ?提示:出现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 ,如一次吃糖过多 ,或肾小管病变也会形成糖尿 ,但不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 细胞受损 ,使胰岛素分泌缺乏引起的 .所以诊断时应检查胰岛素含量和血糖含量 .3.探讨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试分析原因 .提示:不可口服胰岛素 ,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原有的功能 .[跟随名师·解疑难]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特别提醒](1)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相互协同 ,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等通过反响调节方式调节血糖含量变化 .2.糖尿病的成因及其特点(1)患糖尿病的原因:①直接原因:血糖浓度过高 ,超过了肾糖阈 ,有些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②根本原因:(2)糖尿病的特点: "三多一少〞 ,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体温的平衡1.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意义(1)体温的含义:机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 .(2)测量部位:口腔(℃℃)、腋窝(℃℃)、直肠(℃℃) .(3)影响因素:昼夜、年龄、性别等 .(4)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人体的产热与散热(1)人体安静状态主要由内脏产热 ,在运动状态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 (2)人体散热主要经皮肤散发到外界 ,主要有辐射、对流和蒸发三种形式 . (3)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机体产热量=散热量 . 3.体温调节(1)调节方式:行为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 .(2)生理性调节过程:①寒冷→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对冷敏感的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体温正常 . ②炎热→体温高于正常体温→对热敏感的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正常 .(3)体温调节障碍:①低于36℃的体温为低体温 ,高于40℃的体温为高体温 .②发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水平 .1.有人说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多于散热 ,在炎热的环境中产热少于散热 ,对吗 ?提示:不对 .不管在什么环境中 ,只有产热等于散热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2.试分析在剧烈运动后出现 "面红耳赤〞的原因 .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 ,为维持体温恒定 ,机体散热也会增多 ,毛细血管舒张 ,血流速度加快 ,所以人会出现 "面红耳赤〞 .[跟随名师·解疑难]体温调节(1)低温环境:(2)高温环境:血糖的调节[例1] 以下能反映正常人饭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精讲精析] 进食后短时间内因为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 ,此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时间长了 ,随着生命活动消耗葡萄糖 ,使血糖浓度降低 ,此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答案] B解答此类题的本卷须知(1)审清题意 ,理解曲线或图形的含义;(2)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调节知识;(3)将血糖平衡调节知识与曲线或图形结合 ,进行正确选择 .体温恒定的调节[例2] (上海 (高|考 ))把某哺乳动物从24℃的实验室移至||1℃的低温室后 ,测得其体温如图 .同时 ,测定其体内促甲状腺素的浓度 .以下能正确表示促甲状腺素浓度变化的是( )[解析] 寒冷刺激后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增多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作用于甲状腺 ,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哺乳动物体温恢复正常 ,体温稳定后促甲状腺素含量会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答案] A冬天 ,当由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 ,人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当人从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 ,冷觉感受器兴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使皮肤血管收缩 ,以减少散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代谢活动加强 ,耗氧量增多 ,产热增多 ,从而维持人体温的恒定 .答案:D1.探究胰岛素的作用 .2.探究患糖尿病的原因 .3.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 .典例剖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 ,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 ,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材料用具:略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 ,并标记为甲、乙;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 ,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 ,室内温度调为0℃ ,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 ,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 ,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假设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那么假设成立;②假设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那么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答复:(1)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 ,请把它指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 ,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假设成立 ,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 ,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 ,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反响速率) .那么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_;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_ .(4)假设假设成立 ,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 ,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 ,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 ,使______的分泌增加 ,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 ,产热量增加 ,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 ,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 ,与乙鼠相比较 ,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 ,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病症 ?(至||少写出两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目的为 "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 ,那么应在实验前后都要测定小白鼠的体温 ,以判断体温是否恒定;实验对象小白鼠的数量要多些 ,以防止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出现的偶然性 .(2)用同一只小白鼠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 ,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 ,表达了自身前后对照 ,方案可行 ,赞同 .(3)甲鼠的下丘脑被破坏 ,无法调节体温恒定 ,据此 ,选B、D;乙鼠的下丘脑正常 ,能调节体温恒定 ,选A、C .(4)在环境温度降低时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代谢 ,使产热量增加;在寒冷环境下 ,小白鼠调节体温既有神经参与 ,又有激素参与 ,所以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神经 -体液调节 .(5)可联系下丘脑的功能 ,如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进行答复 .[答案] (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两鼠的体温②实验要有重复性 ,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2)赞同 .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 ,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3)B、D A、C(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 -体液(5)①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精神萎靡②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食欲降低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尿量增加(任选两项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随堂根底稳固]1.(四川 (高|考 ))某同学感冒发热39℃ ,伴有轻度腹泻 .与病前相比 ,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 ,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 ,尿量减少 ,血浆Na+浓度降低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代谢增强 ,产热量增加D.糖原合成增强 ,脂肪分解加快 ,尿素合成增多解析:感冒发烧与病前正常生理状况比较:呼吸、心跳加快 ,但ATP在细胞中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汗液分泌增多 ,加之轻度腹泻 ,导致渗透压升高 ,血浆中Na+浓度升高 ,尿量减少;感冒发烧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代谢增强 ,糖原、脂肪分解加快 ,产热量增加 .答案:C2.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 ,小白鼠逐渐反响迟钝 ,以至||昏睡 ,该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雄性激素C.雌性激素 D.胰岛素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具体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因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但是脑组织中含糖原极少 ,需要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氧化供能 ,当血糖含量过低时 ,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而发生功能障碍 ,出现上述病症 .答案:D3.(四川 (高|考 ))以下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 ,正确的选项是( ) A.大量失钠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 ,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 ,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 ,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解析:由于血浆中含有多种酸碱缓冲对 ,所以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 ,血浆pH不会变为弱酸性;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血糖;血液中CO2含量上升 ,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Na+有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作用 .答案:A4.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 ,说明(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解析:健康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 ,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 ,就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应急反响(如肾上腺素等) ,汗腺的分泌活动也是受神经调节影响的 ,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并没有失调 ,出汗能加速人体散热 .答案:C5.在人体体温的神经 -体液调节中 ,下丘脑是________________ ,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 ,这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增加产热 ,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 ,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_______________增加散热 .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寒冷条件下 ,体温调节为神经 -体液调节 ,炎热时 ,那么主要是神经调节 .散热包括汗液蒸发和皮肤直接散热 .答案: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课时跟踪检测](总分值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作用是降血糖;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作用是升血糖 .答案:A2.设人在20 ℃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 ,散热速率为b1 ,进入0℃环境2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 ,散热速率为b2 .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 A.a1=b1 ,a2=b2 B.a2<a1 ,b1<b2C.a1>b1 ,a2>b2 D.A、B两项均对解析:无论在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中 ,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 ,也就是说产热总是等于散热 .在寒冷环境中 ,散热多 ,产热也多;在炎热环境中散热少 ,产热也少 .答案:A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 - -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 ,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③④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破坏胰岛B细胞后 ,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降低 ,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B4.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后 ,在180 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以下列图所示 .据图分析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解析:4人在口服葡萄糖后 ,由于肠道吸收 ,他们血糖浓度都会升高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肝糖原或非糖物质 ,这两个途径受到胰岛素的促进 ,其结果是使血糖浓度降低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3.9~6.1 mmol/L ,所以c曲线代表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 ,而d曲线代表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 .答案:B5.(福建 (高|考 ))研究发现 ,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 ,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 ,那么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使血糖水平降低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 ,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因此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 ,那么胰岛素的作用将受到影响 ,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使血糖水平过高 .答案:A6.以下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在肝脏细胞中,⑥过程才能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 ,它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它的作用是升高血糖.④、⑤、⑥、⑦过程都是使血糖降低的过程 ,胰岛素能促进这些过程的进行 .答案:D7.假假设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一位科学家 ,当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 ,其以下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④汗液的分泌量A.②③ B.①④C.②④ D.①③解析:在寒冷条件下 ,冷觉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 ,使皮肤血管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量减少 ,从而减少散热 .同时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促进新陈代谢 ,使各组织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加快 ,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A8.以下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稳定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A.寒冷时 ,酶活性自然增强 ,因而代谢加快 ,产热增加B.寒冷时 ,因产热增加 ,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量多于高温环境C.寒冷时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D.寒冷时 ,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解析:寒冷时 ,通过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 ,酶的活性并不改变 .在寒冷时 ,经皮肤所散失的热量多于高温环境.是由于体表温度与外界温度温差大所致 ,而不是因为产热增加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与下丘脑有关 .答案:D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在设计实验时 ,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病症的变化为观察指标 ,那么以下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选项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 ,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在本实验中 ,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因而有关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惟一变量 ,也就是说 ,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 ,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 ,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 ,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 ,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病症表现 ,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 ,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病症 ,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可见实验组小鼠的低血糖病症消失 .答案:A10.正常情况下 ,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 mg/dL .以下列图是正常人运动前后体内血糖的含量变化示意图 ,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运动初期 ,血糖浓度下降 ,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 ,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B.在1.8~4.5 min内 ,血糖浓度上升 ,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在4.5~5 min内 ,引起血糖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D.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解析:由题所示图像可以看出 ,运动初期 ,血糖浓度下降 ,是由于血糖直接进入细胞 ,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H2O、ATP造成的;在1.8~4.5 min内 ,血糖浓度上升 ,满足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在4.5~5 min内 ,引起血糖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是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7分)下面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当环境温度较低时 ,皮肤血管会________ ,骨骼肌有时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 .(2)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 ,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以________调节为主 .解析:当环境温度较低时 ,皮肤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而骨骼肌会不自主地战栗 ,使产热量增加 ,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加强 ,分泌甲状腺激素以促进新陈代谢 ,使体内热量增加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答案:(1)收缩不自主战栗(收缩) 加强(2)神经12.(13分)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局部调节过程 ,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 .据图答复 .(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图1中激素A的名称是________ .(2)饥饿状态下 ,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下丘脑 ,一方面引起________的反射性兴奋 ,并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经由________ ,促进________和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B和C ,以协同升高血糖 .(3)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 ,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 ,结果如图2 .Ⅰ.开始时的30 min内 ,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________方式被吸收入血液 .30 min后 ,在较高浓度________的调节下 ,肝细胞内的反响过程________(填图1中的数字序号)显著加强 ,使血糖恢复正常 .Ⅱ.图2说明口服葡萄糖后 ,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 ,肥胖是导致________的危险因素 .解析:(1)抗利尿激素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 ,刺激延髓糖中枢和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和胰岛α细胞分泌激素B(肾上腺素)和C(胰高血糖素) ,协同升高血糖 .(3)小肠腔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由图示可知30 min 时血糖浓度高 ,经胰岛素的调节后肝细胞内①③过程加强 ,使血糖维持正常 .比照图2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值可知 ,前者根本相同 ,后者肥胖者比非肥胖者高 .肥胖常导致出现Ⅱ型糖尿病 .答案:(1)抗利尿激素(2)延髓糖中枢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3)Ⅰ.主动运输和扩散胰岛素①③Ⅱ.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根本相同;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Ⅱ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