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习题讲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优质教案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导张丽婵(单位:增城市中新中学)(邮相:lichanzh@)一、课标解读:(一)知识性目标1、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2、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二)情感性目标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三)能力性目标(三)能力性目标1、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重点、难点的确定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三、学生情况分析在本节课中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而神经冲动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不仅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增城市郑中钧中学郭冬梅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神经系统可以实现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整合等功能,完成神经调节过程。
本节主要阐述神经兴奋的实质是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不断刺激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变化;神经元之间没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学生情况: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有:●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解释兴奋是怎样产生的,即兴奋的实质。
2.能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能够描述突触的结构。
4.能概述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能够解释递质引发的突触后膜产生的兴奋或抑制。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体验探究过程,提高研究科学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锻炼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神经兴奋产生的结构基础和传导过程,认同唯物辩证的科学观。
2.体会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的重要性,激发探索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教学重点1.兴奋的产生是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结果。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和化学递质对后膜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教学难点1.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及其离子基础。
2.化学递质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教学策略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微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不易弄懂。
本节的引入可从回顾旧知识开始,以实例引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并且结合问题推进式与启发探究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选择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对于《神经调节》这节课的内容,在教材处理环节有两点困难:1.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众多概念和教学重点的冲突;2.如何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体现理论性教材的课改精神,让学生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
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2)学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重点]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堂六环节]一、“导”——教师导入新课(3分钟)。
二、“思”——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13分钟)。
(一).基础知识(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2.神经冲动的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划分(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一般支配对侧运动。
(2)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感觉。
(3)言语区①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的部位(W 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写症”,即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②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说话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 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③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H 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模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4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4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1.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1.4搜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2.1.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1.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1.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2能力目标2.2.1建立在反射弧的结构基础上完成反射的过程2.2.2搜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三”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命题热点。
主要包括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以及高级神经调节三部分内容。
其中兴奋的传导是本部分的重要内容。
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 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
其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难点1.1教学重点 1.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1.2人脑的高级功能。
1.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课时:5课时三、学生情况分析“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由于 反射和反射弧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详 细的介绍,本节不再详细阐述,而是引导学生调 动已有的知识基础。
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 章节练习讲课教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章节练习高二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班级:姓名:座号:1.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1)[④]的形成主要由[] (细胞器)完成,⑤的释放方式是。
(2)此神经元细胞核中有无胰岛素基因?。
理由是。
(3)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将偏转次。
(4)与兴奋传递相关的耗能过程包括、、。
(5)药物麻醉的原理可能是:抑制的分泌或抑制。
(6)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2.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
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下图所示)。
(1)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膜的主要成分是分子层,使离子很难以的方式通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膜依靠以的方式控制离子出入。
这证明膜具有性的重要功能特征。
所以,细胞维持这种状态是要以消耗为代价,与细胞器有关。
(2)如上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能使受刺激部位瞬间变得易于膜外阳离子通过,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同时,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是。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班级:姓名:座号:1.下列各组激素,由同一种内泌腺分泌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C.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2.下列有关血糖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3.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4.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案)
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c.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
a.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b. 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a. 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b.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c.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学要点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 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四教学流程
)结合多媒体动画讲解反射弧结构和反射过程:
反射弧结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从感受器传向效应器。
感受器由神经元轴突末梢构成,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传导形式:以局部电流(电信号)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形成与膜内K+外流相关,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的形成和膜外Na+内流相关。
(3)传导方向:由于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故刺。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新的电位变化――局部电流……①神经元(神经细胞)包括:胞体,树突(短的突起),轴突(长的突起)②神经元轴突外表大都裹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膜,构成一条神经。
(电线和电缆的关系)④兴奋:动物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⑤神经冲动: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又叫___________。
神经冲动产生的本质:外界刺激或局部电流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由K+外流变成Na+内流,所以膜电位就从静息态的外正内负变成活跃态的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产生的本质:受刺激的部分和未受刺激的部分之间有电位差。
例如:兴奋部外负内正,未兴奋部外正内负。
因此:在细胞外,电流从流向,在细胞内,电流从流向。
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电流圈―――局部电流。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局部电流――受刺激,释放――神经递质与的结合――突触后膜――新产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①神经元之间靠突触相连,突触包括(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膜)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②突触小体:多次分枝,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呈或,叫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里有线粒体和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扩散靠线粒体提供能量。
③什么样的特殊情况下,神经递质可以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比较: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和。
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丘脑。
所谓分级调节:指脊髓受到脑的控制。
(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脑是高级神经中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1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2章第2节通“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的第1课时,教材在“通过激素的调节”的内容中,主要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相关激素的分泌与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涉及的部分内容“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并不以此为重难点,只需要稍加复习即可。
高二学生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中》已经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因此第二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在学习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调节”后,知道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受神经系统调节的,这是本节内容的基础。
学习了解神经调节后,再通过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学习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
这个知识对高二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及教师讲解,能够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交流,能够描述了解人体内分泌腺及相关激素分泌及作用。
4.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总结概括激素调节的特点。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人体内分泌腺及相关激素分泌及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2、基本技能(通过人体内分泌腺及相关激素的生活实例,增加学生的指导生活实践能力;通过互动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激素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关爱身体,增强健康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2)激素调节的特点2、教学难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八、板书2.2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的发现1.沃泰默实验2.斯他林实验①促胰液素的发现②激素调节二、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
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
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思考回答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教师阐述: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
(3)比较兴奋的传导
学生观看媒体动画,并结合讨论得出兴奋的传导和产生过程。
利用媒体动态展示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具体讨论和分析引导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分析,使能够体现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
学生分析
学生回答: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学生听讲并理解记忆
学生归纳并总结: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过程.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案)
必修 3 第 2 章第 1 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第 1 课时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a.概括人体神经调理的构造基础和调理过程。
b.说明神经激动的产生和传导。
c.概括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a.经过察看喜悦传导的动向过程,培育学生剖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推理能力。
b.经过利用电学原理剖析膜电位变化,提升学生学科之间互相浸透的迁徙能力。
3.感情目标a.经过科学发现,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不停研究的科学精神。
b.透过纷纷复杂的生命现象揭露事物广泛联系,成立唯心主义世界观。
c.经过认识生命实质,浸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课重点a.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达。
b.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课难点神经激动的产生和传导。
四教课流程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流程活动环节1. 让学生充足议论“问题商讨”的议论题,理解生命活动的协调一致察看、一:离不开必定的调理体制。
议论、课程2. 小结:机体保持内环境稳态和适应外界环境,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回答。
导入节,调理体制为神经 - 体液 - 免疫调理,神经调理占主导地位。
环节一、神经调理的构造基础和反射思虑二:(一)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
议论、解说1. 指引学生回想初中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知识,提出问题指引学生思回答。
设计企图导入本章课题和本节课题。
复习反射有关新课考议论。
知( 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主假如识,经过神经系统来达成的,那么神经调理的方式是什么呢?为本( 2)反射分为哪两种种类?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节后画饼充饥分别属于那种反射,说出判断依照?响应、续内( 3)草履虫可以趋利避害,害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概括。
容做反射吗?准2.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共同概括反射观点和种类:备。
( 1)反射观点: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一定经过神经系统才能达成,而植物、单细胞动物无神经系统,有应激性,无反射。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第一学期教学案__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____高二年级生物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布置作业】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关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外负内正和外正内负B 外负内正和外负内正C 外正内负和外正内负D 外正内负和外负内正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B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进入突触间隙C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5.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6.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是( )A下丘脑B大脑皮层C脑干D小脑7.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在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①飞虫进入眼中流泪②熟睡中蚊子叮咬,手去拍打③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④看到老虎感到害怕⑤司机见到红灯停车⑥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既可以双向传导,也可以单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7.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
是( )
8.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9.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钠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10.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
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D.若要画出如图2的动作电位,需要多个图1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
11.某人的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
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A.运动言语区(S区)B.书写言语区(W区)
C.视觉言语区(V区) D.听觉言语区(H区)
12.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3.右面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4.在反射弧中,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②→①C.③→④D.④→③
15.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B.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6.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
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
17.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18.右面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得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9.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是()
①突触小泡内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0.(16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代表某反射的反射弧,则①代表____,⑤是由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
(4)在图乙中,兴奋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