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五、解决问题的应用(常见题型)1、爸爸今年38岁,儿子今年12岁,两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解题关键点:①年龄问题要注意,不管过多少年,两个人的年龄差还是不变;②求谁比谁大或小几岁的问题,一般用减法。

4、裙子原来每条45元,裤子原来每条28元,现在每条裙子多少元?现在每条裤子多少元?解题关键:理解“优惠”的意思,“优惠6元”也就是现在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少6元。

所以:求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优惠的价格5、哥哥比弟弟多30元,后来爸爸又给了哥哥30元,给了弟弟45元,现在谁的钱多?多多少元?解题关键:该类问题画线段图做答更清晰。

哥哥:弟弟:今日特价每件优惠6元多30元45元30元两人相差的钱数通过画图,我们可以发现,哥哥的钱数会比弟弟多,多的钱数刚好是2个30相加的和减去45。

6、周六外卖员上午接了25单外卖,下午接了19单外卖,晚上接了30单,白天比晚上多接了多少单?解题关键:①从问题入手,白天比晚上多接多少单,要先知道白天接多少,所以要先求白天的数量;7、图书角有83本书,其中故事书有38本,科技书有32本,其他的书有多少本?解题思路:求其他的书有多少本,通过题目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道已知三个数的和及其中两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问题。

有两种解题方法:方法一:其他的书=总数-故事书-科技书;方法二:其他的书=总数-(故事书+科技书)。

8、小兔采蘑菇,白兔采了28个,灰兔采了17个,黑兔采的蘑菇与白兔和灰兔加起来的一样多。

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解题思路:①看问题,求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就是求白兔、灰兔、黑兔三个的和;②黑兔采的和白兔与灰兔加起来的一样多,就是黑兔=白兔+灰兔;第一步:先求出黑兔的蘑菇数量,即白兔和灰兔的蘑菇数量和:28+17=(个)第二步,再用黑兔的蘑菇数量,加上白兔和灰兔的蘑菇数量和:+=()9、一本书我第一天看18页,第二天看了25页,剩下的页数和已经看的同样多,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解题思路:总页数=已经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10、果园里有桃树27棵,苹果树35棵,梨树比苹果树少9棵,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解题思路:①看清楚问题,先找出对应的条件:梨树多少、桃树多少;②已知梨树比苹果树少9棵,求小数用减法即:梨树=苹果树-9③最后求一共=梨树的棵树+苹果树的棵树11、二年(1)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7人,其中会游泳的有23人,会滑冰的有29人,求:二年(1)班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不会滑冰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①要先求出二年(1)班总人数是多少;②不会游泳的人数=总人数-会游泳的人数③不会滑冰的人数=总人数-会滑冰的人数12、妈妈买了一些物品,其中用微信支付了45元,用支付宝支付了39元,用现金支付了48元,手机支付比现金支付多多少元?解题思路:该题要先了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都属于手机支付所以①要求手机支付比现金多多少元,要先求手机支付共多少钱;②再用减法解答最后问题(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用减法,即大数-小数)13、小明会背45首古诗,小华会背38首古诗,其中两人都会的有15首,他们一共会背多少首古诗?解题思路:该题可以画图来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测试卷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20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20或1米2020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认识加法和加号“+”,可以用实物、图形、数字等形式表示。

2.加法的意义是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的结果,加数的顺序不影响和的大小。

3.认识减法和减号“-”,可以用实物、图形、数字等形式表示。

4.减法的意义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差,被减数减去减数的差叫做差。

5.掌握加减法的口诀:“加法从左到右,减法要借位”,“加减法一起算,先算减再算加”。

二、数的认识:
1.认识1~1000的数码。

2.认识数的大小和数的顺序。

3.认识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可以用数字卡片、数线、拼图等方式进行练习。

三、数的比较:
1.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

2.通过比较大小的练习,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3.掌握大小比较的口诀:“大于小于不等于,比大小要看清”。

四、数的拆分:
1.认识数的拆分和组合。

2.能够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3.能够将两个数组合成一个数的和。

4.通过练习,掌握加减法中的拆分技巧。

五、数的进位与退位:
1.认识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和口诀。

3.能够在加减运算中灵活运用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六、数的排列组合:
1.认识数的排列组合方法。

2.能够用图形、数字等形式进行排列组合的练习。

3.掌握排列组合的口诀:“全排列、不重复,全组合、可重复”。

以上就是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购物复习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购物复习知识点

一、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分类:(1)按质地分:纸币和硬币。

(2)按单位分:元、角、分。

2.人民币的面值:把人民币上的数和单位合起来读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3.以“元”为单位的面值有7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

4.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角、2角、1角。

5.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分、2分、1分。

6.要点提示: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7.难点点拨:元是最大的人民币单位,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

8.重点提示:1元等于10角,几元就等于几十角;几角就等于几十分;1元等于100分。

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要点提示:元、角、分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购物付款方法
1.购物付款有多种方法,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付款的总额都是一样的。

2.付款方法:付钱时,先付1张面值与所需钱数较为接近的人民币,再付剩下的钱,这样付钱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

3.要点提示:要结合具体钱数确定付款方法。

四、元、角加减的计算方法
1.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的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相加减。

如果算得的结果是10角以上,那么应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满10角向元进1。

2.知识巧记:人民币相加减,角加角、元加元;单位不同要互换,统一单位再计算。

3.难点点拨:几十元里面有几个10元,几十元里面就有几十个1元。

4.要点提示: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大汇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大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学会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的方法。

概念公式:1米=100厘米0刻度的认识: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线段的特征:都有两个端点(物体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验算方法及混合运算和估算概念公式: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超过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有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在本位加十再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差有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

验算方法:掌握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实际运算中。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出大致结果,引出加减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学会用直尺画角,判断是否是直角。

概念公式: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顶点。

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三角板中,最大的角是直角。

直角是90度,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重点:体会乘法的意义。

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方法概念公式:乘法口诀表(略)巩固练习:针对乘法口诀表出题,如补充乘法口诀和一些具体运用。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含义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概念公式: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1、对称轴是一条直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3、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所以要统一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和米。

-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米(m):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尺的长度是1米,教室的长和宽通常用米作单位。

- 1米 = 100厘米。

3. 用厘米和米量物体长度。

-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0”刻度,用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米尺或卷尺。

4. 线段的认识。

-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 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这个端点,再根据要求的长度确定另一个端点,最后连接这两个端点就画出了线段。

- 数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45,个位上2 + 5 = 7,十位上3+4 = 7,结果是7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上8+5 = 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 + 2+1(进位的1)=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75 - 42,个位上5 - 2 = 3,十位上7 - 4 = 3,结果是33。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0 - 26,个位上0 - 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0 - 6 = 4,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4。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表示。

(2)在尺子上,每两个相邻的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1 m=100 cm。

(4)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注意:物体没有对准刻度0时用:右端数字-左端数字=物体的长度)(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例如 1米>98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 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有两个端点、②直直的、③可测量出长度。

(2)测量线段: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

右端对准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画线段时,通常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并标出线段的长度。

3.生活常识(1)选择长度单位时,一定要看清单位前面的数。

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3)、铅笔长2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数学书长26厘米;课桌宽60厘米字典厚4厘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灯管长50厘米(4)、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跳绳长2米房间高3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大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大约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知识点1.笔算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不要忘记写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数相加再减。

(不要忘记写退位点。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用加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移多补少”法解决实际问题。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用箭头画一画,算一算。

先分别求出每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第1辆车上有
26+30+28=84(个);第2辆车上有24+22+26=72(个);再算第1辆车上的苹果个数比第2辆车上多多少个,即84-72=12(个),12个的一半是6个,也就是从第1辆车上拿6个苹果给第2辆车,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要求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就找第1辆车上的哪筐苹果比第2辆车上的哪筐苹果多6个,观察发现:30-24=6(个),28-22=6(个),即有两种交换方法:
⇌⇌
2辆车
口答:交换30个一筐的的和24个一筐的的这两筐或交换28个一筐的的和22个一筐的的,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解决这类“移多补少”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解题的键是掌握下面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总个数不发生变化,先求出总个数相差多少,再把多出的部分
平均分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给少的那个量。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解答问题即可。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倒推法解决“将错就错”的问题。

在计算一个数减去18时,马大哈将被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47。

正确的差是多少?
1.根据得到的差47和减数18,求出百位和十位互换后的被减数,
即:18+47=65。

2.由“65”可以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是“56”。

3.求出正确的差:56-18=38。

18+47=65 56-18=38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将错就错”先求出错误的被减数,然后根据错误的被减数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进而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北师大+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北师大+苏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有(软尺)(卷尺)(皮尺) 和(测量轮)。

3、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4、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画线段时: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

例:画一条4 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0 )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

或者从2厘米画到6厘米的地方也是4厘米,右边的刻度-左边的刻度(6-2=4厘米)。

5、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98厘米<1米6、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连接两个点,只能画出一条线段。

7、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8、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数学书长26厘米黑板宽1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9、长方形上下线段长度相等,左右线段长度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10、数线段的个数。

1+2+3+4=10(个)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怎么减,十位退“1”当10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数1. 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来计数。

2. 整数:包括自然数、0和负自然数。

3. 数字的阅读与写法:熟练掌握数字的阅读与写法。

4. 数的比较: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定义与性质: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数的相加与相减:掌握两个数的相加与相减。

3. 进位与退位法: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通过进位和退位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

第三单元:幂1. 幂的概念:理解幂的含义,掌握幂的写法与读法。

2. 乘方的运算:通过乘方解决简单的幂运算。

3. 幂的性质:理解幂的乘法性质、相反数和零的幂的特殊性质。

第四单元:数的顺序关系和大小比较1. 数的顺序关系:掌握数的顺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2. 数的估算:使用数的顺序关系估算数的大小。

3.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完成数的大小比较。

第五单元: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拆分: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部分。

2. 数的组合:将若干数相加得到一个数。

3. 数的问题:通过数的拆分与组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概念1. 乘法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的计算:掌握两个数的相乘。

3. 除法的定义与性质: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性质。

4. 除法的计算:掌握两个数的相除。

第七单元: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包括分子、分母和整体的概念。

2. 分数的比较: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3.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熟练掌握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第八单元:分数的计算1.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3. 分数的化简: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以上是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⑴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带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带答案

第二单元知识点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26分)1.由4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是().2.观察右图,图中有()个长方形.3.平行四边形有()条边,并且两组对边分别().4.选一选(括号里填序号)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5.()是特殊的长方形,()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摆一个平行四边形至少需要()根小棒,摆两个平行四边形至少需要()根小棒,摆三个平行四边形至少需要()根小棒.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10分)1. 四边形有四条边,那么五边形一定是五条边. ()2. 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 ()3. 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 伸缩衣挂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5. 四边形不只有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算一算.1.口算(每题1分,共10分)5+9= 4+8= 12+15= 44+6= 77+3=12-7= 20-5= 66-6= 50-0= 15-9=2.列竖式计算(每题5分,共15分)66+33-47= 72-44-14= 37+33+17=四、操作题1.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9分)2. 在每个图形中画一条线,按要求把它分成两个图形.(10分)3. 剪去正方形的一个角,你有几种剪法.画一画(10分)4. 在下面点阵中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形四边形.(10分)参考答案一、1.四边形2. 103. 4,相等4. 长方形:①④正方形:③⑥平行四边形:②⑦⑧5. 正方形,6. 4, 7 , 10二、1. √ 2. √ 3. × 4. √ 5. √三、1. 14 12 27 50 805 15 60 50 62 66+33-47=52 72-44-14=14 37+33+17=87四、 1.2.3.4.。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不进位加法: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加法: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

①从个位加起。

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注意:笔算时,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 “1”。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退位减法: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

①从个位减起。

③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注意:笔算时,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笔算顺序和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计算方法:无论是连加还是连减,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

2.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成一个竖式计算,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基本概念与关系1.和、差、加数、被减数、减数的关系:和= 加数+ 加数差= 被减数- 减数一个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减数+ 差减数= 被减数- 差2.提问题与解决问题:常见问题类型:1. ……和……一共……?2. ……比……多多少/几……?3. ……比……少多少/几……?解题方法:通过关键句分析,确定使用加法还是减法,再按照上述法则进行计算。

五、其他注意事项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务必保持数位对齐,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注意进位和退位的处理,这是两位数加减法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解决问题时,要先理解题目要求,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通过掌握以上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上册知识点
这篇关于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上册知识点2021年,是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伙儿整理的,期望对大伙儿有所关心!
知识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运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运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运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明白得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能够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晰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究并把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究并把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运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明白得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把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进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 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量、测量、运算)
(2)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欢乐。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
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以上确实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上册知识点2021年。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