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颈椎病属中医“冷风顽痹”范畴。
病因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痹着。
病机为筋骨受损,气血瘀滞。
治疗分标本、辨缓急,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予温经散寒除湿,重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搜风剔络、舒筋活血止痛之功;缓解期宜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合理调护是提高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保证。
1.对颈椎病的认识
西医认为颈椎病乃属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临床常见颈部僵硬不适,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严重者肌力减退,肌肉萎缩;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以顶枕部胀疼为主,肩背部疼痛,恶心欲吐,猝然晕倒,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正、侧、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项韧带钙化等。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痹证”表现类似,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
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症有淤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因此参照中医“痹证”辨治颈椎病。
2.风寒湿痹着,肝肾内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
①风寒湿痹着为其标《内经太素·输穴·骨空》曰“风为百病之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
而病程缠绵,则与“湿性粘滞”特点相符。
本病应属“冷风顽痹”范畴。
②肝肾内亏为其本《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肾主骨,肝主筋,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无以充养骨髓、脑窍,则见头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甚者昏厥、视物
模糊;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颈项僵硬或疼痛,转侧不利,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总之,符老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外因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责之肝肾亏虚。
若肝失藏血,肾精亏虚,致肝肾亏损,气血瘀滞,筋脉失于濡养,腠理空虚,更易招致风寒湿邪客于筋骨经脉而发病。
3.筋骨受损,气血瘀阻为本病的病理重点
颈椎病因肝肾内亏,气血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痹着,日久伤及筋骨、脉络,致气血瘀阻,筋骨受损而发病。
符老认为本病病位在筋骨,病理重点为筋骨受损、气血瘀阻,病理性质为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
他强调指出,治疗颈椎病的关键在于对其病机的认识,只有深刻了解其发病机制,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正确合理的指导。
4.分标本,辨缓急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颈椎病治疗首先要分标本,辨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大法也。
若治疗不辨标本、缓急,急性发作期即予滋补肝肾,则深入筋骨、络脉之邪非但不祛,且胶结于络脉、筋骨之中,致病程缠绵难愈。
也就是说,骤补无功矣,只有待外邪祛、痹阻除后,再施调补肝肾之法,气血津液才能得以充养四肢筋骨,肌肤百窍。
急性发作期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搜风剔络,舒筋活血;缓解期当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善其后。
如急性发作期基本药物组成为:葛根12g,细辛5g,当归12g,姜黄12g,木防己15g~30g,陈皮6g,威灵仙12g,全蝎5g,僵蚕12g,桂枝5g~10g,地龙10g,水蛭10g,蜈蚣2条,乌梢蛇30g,鸡血藤30g。
加减:①若痛甚者,加制川、草乌各6g,雷公藤10g,甘草10g;②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加天麻15g,钩藤30g,菊花10g,决明子12g;③肾阳虚腰酸冷痛者,加仙灵脾10g,鹿角片10g;④痰瘀互结症见肢体麻木、苔白腻、质淡红有紫气、脉弦滑者,加石菖蒲10g,法半夏12g,郁金10g。
缓解期基本药物组成:山萸肉12g,淮山药20g,熟地12g,党参10g~15g,黄芪30g,木防己15g~30g,葛根12g,当归12g,丹参30g,枸杞子12g,川牛膝30g,紫河车15g。
5.虫类药的合理使用是病情逆转的重要措施
颈椎病病程长,风寒湿邪深入骨骼、筋脉,筋骨受损,络瘀久滞,非草木类药物攻涤难以获效。
综观颈椎病治疗方药,多以祛风除湿药叠进,而忽略虫类药的使用,即便使用也多味少量轻,不足以祛邪。
叶天士曾说虫类药物“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以使“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强调虫类药能深入筋骨络脉,有攻剔痼结瘀痰之功效,如水蛭、地鳖虫二者皆味咸,功善破血逐瘀,地鳖虫还有续筋接骨作用,可改善颈椎病筋骨受损,脉络瘀阻的
病理变化;地龙、僵蚕、全蝎、蜈蚣、乌梢蛇性走窜,长于搜风邪、透关节、通络止痛。
因此虫类药的合理使用是病情逆转的重要措施,宜重用之。
6.合理调护是良好疗效的保证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调护不当往往是引起颈椎病发作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颈椎病者应免提重物,避风寒,夏天不入空调房间,冬天戴脖套以保护颈项;居住环境避免潮湿,睡眠时宜平板床,枕头高度适当,不让头部过伸或过屈;工作久时应注意变换姿势,及时活动颈部及上肢,有利于颈、肩肌肉弛张,调节和改善血液循环。
另外,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不吃腥荤油腻及老鹅、螃蟹、虾、猪头肉、公鸡等发物。
7.治案举例
王某,男,40岁。
因颈项疼痛1周前来就诊。
症见颈项疼痛,僵硬不适,左侧手指麻木,畏寒身冷,苔薄白,质淡红,脉细。
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6骨质增生,C5~6椎间隙变窄。
证属寒湿痹阻,筋骨受损。
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搜风剔络,舒筋活血。
处方:木防己15g,威灵仙12g,葛根12g,桂枝10g,细辛5g,丹参30g,当归12g,地鳖虫12g,乌梢蛇30g,全蝎6g,僵蚕12g,陈皮6g,鸡血藤30g。
日1剂,水煎服。
服14剂后来诊,症状大减,嘱守方再
服,连进14剂后改服滋补肝肾、益气活血的椎管宁丸以资巩固,半年后诸症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