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书法鉴赏论文《丧乱帖》
王羲之丧乱帖相关的历史故事
王羲之丧乱帖相关的历史故事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丧乱帖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与王羲之丧乱帖相关的历史故事:
故事一:朝廷命令
王羲之在东晋时期担任过朝廷的官员,他曾被朝廷命令前往丧葬现场撰写悼词。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王羲之无法亲自前往,因此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书法才华,通过丧乱帖来表达悼念之情。
故事二:丧乱之痛
王羲之的丧乱帖是他在亲眼目睹战乱、灾难和人间悲剧后创作的。
他深受这些丧乱之痛所触动,通过书法表现出内心的沉痛和悲伤。
他的丧乱帖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表现力,传达了他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战乱的憎恶。
故事三:激发后人的反思
王羲之的丧乱帖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社会的抗议和反思。
他通过书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丧乱场景,传递了对人类战争和苦难的深思熟虑。
他希望人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反思人类的贪婪和争斗,以期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总之,王羲之的丧乱帖是他在战乱动荡的年代中创作
的,通过书法表达了他对战乱和人间苦难的反思和悼念。
这些丧乱帖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激发后人反思社会动荡和战争的重要作品。
《丧乱帖》
武侯祠对联赵藩原文: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注释:1.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
2.反侧: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
译文: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能审时度势的人,其处理政事无论宽或严都要出差错,后代治理蜀地的人应该深思。
说明: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
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
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
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
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增广贤文》原文:人生知何时足(1),到老偷闲且是闲(2)。
但有绿杨堪系马(3),处处有路通长安(4)。
即堕釜甑(5),反顾何益(6)?反覆之水(7),收之实难(8)。
注释:1、足:知足,满足;2、偷闲:忙中抽出空闲时间;3、堪:能够。
系:拴;4、长安: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也泛指都城;5、既:已经。
堕:掉下。
釜:锅。
甑:古时蒸饭用的炊具;6、反顾:回头。
益:好处;7、反覆:翻过来,这里指泼掉,倒掉;8、收:收回。
实难:实在艰难。
译文:人生应当知足,可什么时候才是足呢?到了老年得到闲适才是闲适。
只要有杨柳树就能拴马,到处都有路通向长安。
既然釜与甑都已经摔碎了,回头看一下又有什么用处?泼掉的水,想收回来难上加难。
《增广贤文》原文:羊有跪乳(1)之恩,鸦有反哺(2)之义。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3)还生忤逆儿。
不信但看檐(4)前水,点点滴在旧窝池(5)。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不吉利?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不吉利?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的热度蹭完了,接下来说一说魏晋时代的书法,就书体演变来说,魏晋时代是一个多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代,在隶书开始盛极始衰,走向穷途末路之时,同时楷、草、行书在短暂的时段内,迅速完成了它的裂变转化和交融完善,逐步走向成熟。
王羲之《丧乱帖》所以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书法发展最重要也是最丰富夺目的时代。
说到魏晋书法自然绕不开二王父子,我就不过多的分析二王的艺术风格和书法特点了,书家自然是如数家珍一般。
王献之《中秋贴》今天来说一说二王存世书法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天能看到的二王手札、残纸虽然往往只有几行十几字而已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内容为有关病疾丧乱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提问到(北宋时)存世的晋宋(刘宋)墨迹法帖,不是吊丧祭唁的就是问病治疾的。
这是为什么?王羲之《丧乱帖》吊丧古籍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购求前世墨迹甚严,非吊丧、问疾书迹,皆入内府。
士大夫家所存,皆当日朝廷所不取者,所以流传至今』清代沈涛在《论语孔注辨伪》里则说得比较细:『世疑官本法帖多吊丧问疾,盖平时非问疾吊丧不许尺牍通问,故其书悉然。
余求之,故不当尔也。
王羲之《上虞帖》病痛唐贞观尝购书四方矣,一时所得尽入秘府。
张芝、钟繇、张昶、王羲之父子书至四百卷,汉魏晋宋齐梁杂迹又三百卷。
惟丧、疾等疏,比之凶服器,不及入宫。
故人间所得者皆官库不受者也。
唐世兵火亦屡更,书画淹灭,不能存其一二。
逮(北宋太宗)淳化中,诏下搜访,已无唐府所藏者矣。
其幸而集者,皆唐所遗于民庶者,故大抵皆吊问书也。
王羲之《长风帖》居丧二王法书本来存世极少,而且现在的科学研究都已经证明其中是多数是唐摹本或五代摹本,现存的二王法帖中多数是有关望病问疾治丧的,这是因为太宗李世民曾以官方行为网罗二王法书的,但是内容有关病疾丧乱的皆不收藏,后战乱兵火屡更唐内府所藏者已荡然无存,宋太宗时又下诏搜访二王魏晋法书,『其幸而集者,皆唐所遗于民庶者,故大抵皆吊、问书也』所以导致最后流传后世的二王法书多是这一类内容的。
王羲之《丧乱帖》笔法精讲
王羲之《丧乱帖》笔法精讲
王羲之《丧乱帖》,纵28.7厘米,横58.4厘米。
钩廓填,白麻纸墨迹。
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
临习《丧乱帖》,一方面要注重其笔法的丰富表现——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直线、弧线、重按、轻提等,极尽变化之能事。
若仔细观察并分析其间的线条粗细对比、速度快慢对比等相对面,会发现其差距拉得很大,如线条中重者如"面"而非"线",轻者则若游丝、细线,幅度竟有三五倍之大。
另外,此间有大量的方笔,写时须沉着痛快,而不可平庸板结。
另一方面则是间架结构中的力度的体现,须通过分析研究帖文的重心处理、疏密对比、正敧相映、前后呼应等方面的规律,进一步切入其结构原理,了解并掌握王字结体的一般处理方法。
光看是不是看的不过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论王羲之《杂帖》
论王羲之《杂帖》《全晋文》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七所载王羲之、王献之杂帖共五百余则,其数量之多,在汉魏六朝诸家中尤为可观。
杂帖为书信的一种,所道皆日常琐事,如“吊丧、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欧阳修全集?读魏晋法帖》)。
《文心雕龙?书记》论述书信的写作特点时说:“详总书体。
本在尽言,言所以散郁陶。
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可见,书信旨在尽言达意,与收信人得到沟通,并借以抒发写信者积郁于心的真挚感情,表现其人的风度仪态,语言条贯明畅又从容随性。
书信篇幅有长短之分,授受双方有亲疏之别,内容有广狭之异.杂帖作为亲友问互通近况的尺寸短书,堪称书信中的轻骑,具有简约快捷、真实亲切的特点,是我们研究写信者的第一手材料。
前人对二王杂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鉴赏和语汇分析两方面。
因王羲之父子是东晋大书法家,杂帖是其展现书法艺术的载体,又被称为“法帖”、“法书”.是被后世奉为法则以供学习的书法精品,代表作如《姨母帖》、《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
因杂帖多用当时口语、俗语写成,它又成为研究魏晋口语语汇的范本,如钱钟书就对其中“分张”、“消息”等俗语做过分析[1]。
近年来,学者赵树功在研究中国尺牍文学史的基础上,从玄学思维角度对杂帖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2],突破了语言文字形式层,揭示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目前学术界在王羲之人格及文风研究方面,对其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即玄儒双修的特质已达共识,成果颇丰,然而文章所引证的材料主要来自《世说新语》和《晋书?王羲之传》,只少量参以《杂帖》。
笔者认为《杂帖》作为研究王羲之的珍贵材料,其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和利用,因此其人的内心世界尚未完全敞开。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分析王羲之《杂帖》①,全面了解他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他在东晋名士中的典型性。
一、政治立场王羲之的政治活动主要在东晋穆帝永和年问。
当时朝廷政局由两股势力左右,一方为居中枢的会稽王司马昱和殷浩,另一方为把握方镇重权的桓温,双方造成了紧张的荆扬对峙。
丧乱帖释文及译文
丧乱帖释文及译文丧乱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下面是丧乱帖的释文及译文:丧乱帖释文:凡十倍行本,尺二许,字不半出,犹怀童子之一日长也。
其文曰:“先帝劬劳多逸,近臣享尽钓台之盛,亲贵才短,乖职迷本。
”然则先帝与近臣,何以异于彼尔?宗庙之佐,辅弼替主,各有抚恤之输入;信质忠良,舆私攸就,各有谙练之介。
孝悌节义,上体方颅,各有效著之效;勤廉忠恳,以庶绩图名,各有贞孝之声。
观今日之丧乱,则亦当以尽哀矣。
复识先帝之躯,悬泣于道,盛乎哉!先帝之遗矣。
巫山巨为高,岂得不中云霏哉!山至穷川盛,川至穷山盛,海若昆仑盛者,用心伤矣。
岂无云霏,用道之害欤?山盛川,用心之伤欤?是岂物比。
然何足以害也?夫孝经两篇,其在乎哀哀;故车裂之禽,鸣者失哀焉;川洞之人,车裂失哀焉。
动无时不息,音无复所终;故大庙圣德之职,君乎泽泽;故博山礼义之门,子乎哀哀。
取与之道,不与之命,何以死生相关哉?至于近臣则夫差矣,若匹夫。
然则明矣邪?丧乱帖译文:这份丧乱帖是十倍行本,大约二尺左右,字迹只露出半截,就像一位孩童一天天长大一样。
帖上的文字写道:“先帝操劳太多,近臣尽享戏钓平台的荣华富贵,亲近的显贵才能短浅,背离了职责,迷失了本心。
”那么,先帝与近臣,又与这些人有什么不同呢?宗庙之辅助、主人之辅弼,各扮演着安抚慰劳的角色;忠诚正派的人以公私两忘,各有修行的方法。
孝顺、慧黠、谨慎、信质、忠诚和仁敬等道德,各自有突出的贡献;勤奋、廉洁、忠诚和恳切,以个人的成绩来追求名誉,各自有忠孝的声望。
观察现今的丧乱,亦应该尽情哀悼。
再次看见先帝的遗体,挂泪于道路,真壮哉!先帝留下的是神水般的东西。
巫山之所以高耸入空中,难道不是为了凝结云雾吗?山到了顶峰,波涛猨声七起的川流,到了尽头,海洋像昆仑山那样伟大,内心伤感到了极致。
难道云雾是一种有害的东西吗?山岭的巍峨与流水的蜿蜒,难道这也会造成内心的伤害吗?这难道不是相互比较吗?那又有什么理由可以造成内心的伤痕呢?《孝经》的两篇,强调的是悲哀;所以被抓去车裂的鸟儿,失去了鸣叫;堵在山洞里的人,车裂后也失去了悲哀。
这100个字很难写?看看王羲之怎么写!
这100个字很难写?看看王羲之怎么写!“者”字,将藏逆把控的十分精到。
接下来我们再欣赏《平安帖》单字:“存”字显变势,亦求得平衡得体。
“想”字这般穿插与揖让,十分舒适。
思友们再看到《得示帖》:“示”字笔画少,故用笔粗重,起到平衡。
故字亦如是。
看到下面的“不”和“乃”两个字,这样大胆的用笔,对于书法行书作品的行气体现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角度和力度的把控,力求做到虚实得体,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下面看看大家相对陌生的《远宦帖》:“张”最后一笔略显臃肿,但却对整体能很好地起到平衡。
“老”足见单字内空间布局之美。
您可以试试。
《快雪时晴帖》的结字偏行楷,我们看看:“次”字是不是很熟悉?《圣教序》集字大量出现。
《频有哀祸帖》有个“不”字值得分享给大家看看。
最后一笔,大家揣摩下。
下面我们再看到著名的《丧乱帖》:很多人对帖中“毒”字印象深刻,着实“毒辣”。
“驰”字最后一笔,是不是很销魂?看到上面的“盖”和下面的“深”字,均被《圣教序》集字,体态俊朗飘逸。
“先”字收得妙。
“首”字和上方的“盖”字的引头两笔,异曲同工,揖让趣味浓。
对比上下两个“羲”,差别是不是很明显?看到下面的“离”字,试想下,如果把中间的竖画写粗了会怎么样?下面,思友们提起精神啦,咱们看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最精到当属作品之“行气”,但从微观截取单字看结体,却有另外一番美感,主要表现在力度、揖让、顾盼、粗细错落等。
不难发现,“永”字重笔放在了最后的捺笔,但是下面的“和”字一个长横快速平衡,相互映衬。
王羲之,很细节,很聪明。
看到上面“怀”字。
繁体“怀”字笔画很多,处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细心的朋友会容易发现,兰亭序笔法极少逆入,但却不显干锐,得益于结体的平衡,揖让、顾盼与粗细的把握。
兰亭序的结体,与行气紧密相关。
甚至在一个词语组合,都有很好的呼应关系。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惠风和畅”。
看到下面的“畅”字,行笔斜向头尾交叉,“申”与“易”两部分正好构成两三角形式的对位,但按照标准写法,它本来应该是两个长方形之间的简单组合的。
书法鉴赏论文
《书法鉴赏》论文李虹锐;应化1101; 201105020107中国已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正是通过文字的魅力中国文化才得以传承下来。
从秦朝到清朝,我国各个流派风格的书法家人才辈出,其书法特点风韵各不相同。
我最欣赏熟知的要数王羲之和颜真卿了。
下面让我浅谈他们的作品,书法风格,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
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二王法书管窥》)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
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
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抒。
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
欣赏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单字放大
欣赏王羲之《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单字放大王羲之《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单字放大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频有哀祸帖》《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
纵26.9厘米。
3行,20字。
行书。
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法书要录》载褚遂良《右军书目》‘行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四卷中著录。
《频有哀祸帖》与《孔侍中帖》之间空白处,钤‘延历敕定’朱文御玺三处,与《丧乱帖》等同。
日本《支那墨宝集》称:‘昔我国光明皇后,举圣武天皇之遗,献于东大寺大佛,藏正仓院。
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年),其中晋王羲之书拓本颇多焉。
天应、延历、弘仁之间,渐复尽献于大内。
奈世既德久,大半散佚,片断仅存。
此所藏者,盖其一。
接帖之处,有延历御府之玺。
’‘延历敕定’即是‘延历御府之玺’。
延历是日本桓武天皇的年号,其元年为公元七八二年。
日本学者考订《孔侍中》与《丧乱》二帖,是《东大寺献物帐》中著录的。
此《献物帐》是日本圣武天皇卒后,皇后将其遗物供佛的帐目。
圣武天皇卒于公元七二九年。
那么,以上王羲之的书迹传到日本时,至少在七二九年以前。
这是王羲之书迹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这些书迹,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孔侍中帖》《孔侍中帖》,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
此帖也是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布施给东大寺。
书法鉴赏大辞典总编目录(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编目录)二
书法鉴赏大辞典总编目录(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编目录)二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禅国山碑》篆书隶书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葛府君碑》刻石天玺元年(276)立。
《天发神谶碑》篆书<此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三断碑》。
《出师颂》章草书索靖绢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皋陶帖》索靖《七月廿六日贴》晋《月仪贴》章草索靖晋《远近帖》行书郗超晋《谢安帖》行书谢安《八月五日帖》行书刻帖晋《中朗帖》行书晋《谢万帖》行书谢万西晋《平复帖》章草书陆机纸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西晋《顿首州民帖》章草卫瓘《淳化阁》《大观帖》等收入291《成晃碑》东晋307《元鉴墓志》323《谢鲲墓志》345《颜谦妇刘氏墓志》晋340年和348年《王兴之夫妇墓志》楷书佚名<《王兴之夫妇墓志》为同一块墓石两面分别刻夫妇两志,分别刻于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353年以前《寒切帖》王羲之《行穰帖》草书纸本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远宦帖》草书紙本又《省别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代一流钩摹本《初月帖》行草书紙本辽宁省博物馆藏《十七帖》草书刻本《长风帖》《快雪时晴帖》行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丧乱帖》行草书《丧乱·二谢·得示帖》三帖连为一纸现藏日本皇室《二谢帖》行草书《得示帖》《此事帖》《孔侍中帖》行书纸本摹本日本前田育德会藏《姨目帖》行书纸本藏辽宁省博物馆《频有衰祸帖》353年《兰亭集序》行书356年《黄庭经》《东方朔画赞》358《孝女曹娥碑》平安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何如帖奉橘帖上虞帖草书上海博物馆藏雨后帖《七月都下帖》行书紙本二帖合装裱为一卷唐代临本《乐毅论》《黄庭经》《寒切帖》章草纸本现藏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袁生帖》《干呕帖》《游目帖》《大道帖》《妹侄帖》《其书帖》《王敏之墓志》323——358 《辱告帖》王洽(敬和)《人爱帖》《兄示帖》《向感塞帖》358《真书曹娥诔辞卷》楷书俟名绢本辽宁省博物馆藏359年《王丹虎墓志》晋前秦建元三年(367) 《邓太尉碑》隶书佚名晋《郛休碑》佚名晋前秦建元四年(368) 《广武将军碑》隶书佚名又称《符秦建元四年产碑》晋《刘韬墓志》佚名晋《名姬帖》佚名晋《齐太公吕望表》佚名晋《杨骏残志》刻石隶书佚名。
书法鉴赏ppt课件
(2)线条的情感,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线条的节奏感。唐代的张怀 在《书
议》中曾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 主要是指书法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 如音乐般唤起人们的节奏感;又像心电图 上的曲线记录心脏活动一样,反映书法家 的心灵的情韵。只不过音乐是音响的节奏 与旋律,而书法则线条的节奏与旋律罢了。 书法作品中,节奏主要是利用既连续又有 规律变化的点画线条,引导人的视觉运动 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变化,给人的心理 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并由此而产生一定 情感活动。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一 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 挫于豪芒。”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王羲之与谢 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 (xì),各有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 手稿,曰《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 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 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 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 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 “天下第一行书”。
钟繇书法作品
《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 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 此帖是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
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 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 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 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钟繇的书法,是较可靠的传世文人书中最早的作 品。看此帖,其字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 体。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帖的体即羊欣在《采古 来能书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此帖 “获”字的末笔,“舍”字的第一、二笔等,隶 字的特点都还十分明显。钟繇的字以书写自然, 风格古朴,以及章法结字的茂密幽深著称。这些,
王羲之《丧乱帖》高清附释文
王羲之《丧乱帖》高清附释文王羲之《丧乱帖》唐代双勾填摹本,纵28.7厘米、横58.4厘米,现藏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自东晋末,经南朝至隋朝,历经战乱,遗失、毁灭者甚多。
家藏部分书法珍品被他的后世子孙所收藏,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编为《万岁通天帖》,尽数呈交给了朝廷,而《丧乱帖》可能就在其中。
唐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国传法。
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66岁高龄的鉴真和尚到达日本,带去了我国的文化技术,其中就包括在当时备受推崇的王氏书帖。
《丧乱帖》为王羲之传世名品,较真切地呈现了王羲之书法的面目,为书法学习之上佳范本。
在“魏晋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先人之墓被毁,王羲之痛彻心扉,于是有了《先墓帖》和《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短札。
当时王羲之的老家山东琅琊地区正处于一场战乱之中。
王羲之被迫离开北方,迁居南方。
当他获知祖坟遭毁,痛苦不安,便给朋友写了一封短札,写此帖时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书法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动的剧烈变化,把书法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释文】羲之顿首。
丧乱之极。
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
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sāng luàn )死亡祸乱。
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
::荼毒(tú dú )指毒害,残害,亦指悲痛。
::追惟(zhuī wéi )亦作'追维',追忆,回想。
::号慕(hào mù )意思是哀号父母之丧,表达怀恋追慕之情。
::奔驰(bēn chí )车、马等急速奔跑。
::哽(gěng) 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王羲之--《丧乱帖》賞析
王羲之--《丧乱帖》賞析王羲之--《丧乱帖》賞析此帖为⾏草墨迹(响拓本)⽩⿇纸,纵28. 7厘⽶,横63厘⽶,藏⽇本皇宫。
此帖早在唐时就传⼊⽇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
《丧乱帖》⼋⾏,同《⼆谢帖》五⾏、《得⽰帖》四⾏共摹于⼀纸。
上有梁徐僧权、姚怀珍签押和⽇本恒武天王延历(782~805)年号三郎。
此三帖内容均为书简,摹填精良。
《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然。
⽤笔结字与《兰亭序》⽐较,略带古意,有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貌,所以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
丧乱、得⽰、⼆谢帖《丧乱、得⽰、⼆谢帖》:王羲之书法作品,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本。
⽇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本纸右端钤有⽇本桓武天皇(737-806)的"延历敕定"朱⽂印。
原帖为卷⼦,现改装为轴,为"丧乱帖"、"⼆谢帖"和"得⽰帖"三通尺牍合装。
《丧乱帖》⼋⾏、《⼆谢帖》五⾏、《得⽰帖》四⾏,共⼀纸。
⽇本学者内藤乾吉称:此帖⽤纸类似⽩⿇纸,纵向有条纹,系⽤双钩填墨法所摹。
在第⼀⾏末'之极’右侧,有'僧权’⼆字左半部分押署。
《⼆谢帖》的第⼆⾏末,'再⾏’右侧,有⼀'珍’⼩字押署。
'珍’即梁朝鉴赏家姚怀珍。
此帖右端纸缝处,钤有'延历敕定’朱⽂御玺三处,钤印的形式与《孔侍中帖》同,中间⼀玺中正,上下⼆玺右斜,显⽰曾为⽇本桓武天皇内府所藏。
⽇本《⽀那墨宝集》载:'此幅久藏御府,后西院天皇崩后,购于尧恕亲王。
亲王为妙法院教皇,经该院保存⾄今,后献为帝室宝藏。
’ 此帖在⽇本流传了⼀千三百多年,被视为国宝,为中国书法界所知不过百余年。
清光绪⼗⼋年(⼀⼋九⼆年),杨守敬⾸先摹勒于他的《邻苏园帖》,墨迹印刷品的传⼊,则在⼀九三四年以后。
此帖提及的'先墓’及其'修复’事,今⼈王⽟池推定先墓在洛阳,其修复之事,在永和七⼋年,也不排除在永和⼗⼆年桓温收复洛阳时。
论书绝句——精选推荐
论书绝句昔尝续慎伯为《论书绝句》,择人间罕称者发明之。
及述此书,论之盖详,未能割爱,姑附于末。
隶楷谁能溯滥泉,勾容片石独敻然。
若从变处搜《灵庙》,应识昆仑在《震》《迁》。
勾容有《吴葛府君碑额》为正书第一古石,浑厚质穆,亦自绝尘,真隶楷之鼻祖。
《灵庙碑》在隶、楷交变之间,意状奇古,若从欲变之始言之,则《杨震》《张迁》二碑,实开隶、楷之意矣。
《受禅》应为卫觊书,邯郸韦诞比何如?瓘恒世受真传法,一脉逾河走传车。
《受禅碑》,颜真卿以为钟繇,刘禹锡、徐浩以为梁鹄,今从其同时人闻人牟准《卫敬侯碑》文以为卫觊书。
觊与邯郸淳并以古文名,子瓘孙恒,世传笔法,恒传崔悦,至崔浩为北书之宗,又传江琼至式,故北书率卫派也。
元常法乳知谁在,珍重丰碑有《枳阳》。
文质蹒跚开石阙,始知晋法有传方。
晋《枳阳府君碑》丰厚茂密,在文质之间。
今传元常诸帖,字体犹有其意,真元常嫡嗣也。
《太祖文皇帝神道》,稍加姿美,然亦魏晋正传,善学者当能会之。
铁石纵横体势奇,相斯笔法孰传之?汉经以后音尘绝,惟有《龙颜》第一碑。
宋《爨龙颜碑》浑厚生动,兼茂密雄强之胜,为正书第一。
昔人称李斯篆画若铁石,体若飞动,可以形容之。
餐霞神采绝人烟,古今谁可称书仙?石门崖下摩遗碣,跨鹤骖鸾欲上天。
《石门铭》体态飞逸,不食人间烟火,书中之仙品也。
琅琊茂密集书成,《郙阁》《郙斜》章法精。
能戒《熹平》变疏匾,仅传古法《彦云铭》。
秦斯《琅琊石刻》茂密极矣,汉隶惟《郙阁》有此意,《郙斜》异笔而同体。
熹平以后,隶法大变,今楷出焉,惟《鞠彦云墓志》独有《郙阁》之法。
《郙斜》分法知谁继?瘦硬应推《吊比干》。
风荡齐碑成一律,《修罗》雄峻独为难。
《吊比干文》瘦硬无匹,出于《郙斜》。
齐碑百余种,皆以瘦硬取胜,然无雄峻秀韵之味,惟《隽修罗碑》独峻拔耳。
銛利森森耀戟枿,《始兴碑》法变钟传。
率更后出书名擅,谁识先师具义渊。
率更书有武库剑戟森森之气,窦皋以为出于北齐刘珉,想以其峻峭处近之。
其实信本南人,南碑《始兴王碑》与率更《皇甫君碑》无二,乃知率更所从出。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聊斋遗文》考述
·聊斋诗文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3)02⁃0102⁃15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聊斋遗文》考述孙晨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聊斋遗文》一册,系民国初年翟左髯所辑,为海内孤本。
书前有蒲松龄小传、整理者弁言,正文有记、传、序、谢表等各体文章三十篇,书后附诗六首、聊斋遗稿三则。
该抄本有三篇诗文不见路大荒、盛伟辑本收录。
此外,若干文章后附有翟氏的批语,涉及行文笔法、相关史实、抄录来源等。
附录中的聊斋遗稿应别有所本,当非蒲松龄撰著。
新见遗文对于校补蒲松龄文集及深入考察蒲氏的文学成就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遗文》;抄本;《聊斋志异》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志码:A蒲松龄以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而享负盛誉,但其书刊印流布却已是身后事。
至于大量以抄本形式传世的各体诗文、俚曲、农书、杂著等更多有散佚。
保存至今的众多版本之间有较大差异且各本源流纷然淆乱,同时多有误收的伪作与未收的佚文。
因此,搜集整理蒲松龄遗文便成为深入研究工作的基础。
“总的来看,经数代研究者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这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可谓成果累累,重要文献屡有发现,优秀成果相继出版,先前资料缺乏、文献阅读不便的问题大为改善”[1]16-19。
20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整理成果是路大荒收稿日期:2023-02-20作者简介:孙晨晨(2000-),男,四川广元人。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校勘、汉语词汇史。
102《蒲松龄集》与盛伟《蒲松龄全集》。
两书前后接踵,路本展示了蒲松龄创作的基本面貌。
盛本后出转精,有体大虑周之制,其中《聊斋文集》以路本为底本,参校世界书局本、刘阶平选注本、耿士伟跋本,并从各种旧抄本、稿本、海外藏本中增收大量佚文,累计收文五百二十篇又七十二条。
《聊斋诗集》据路本为底本,有的诗篇径用路本,有的则另录他本,共搜得佚诗二十二首,删去错收他人诗十二首,并为诸诗搜剔归位,尽力编年。
大学书法心得体会及感悟 大学书法鉴赏心得体会(最新4篇)
大学书法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学书法鉴赏心得体会(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书法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学书法鉴赏心得体会(最新4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书法鉴赏考试
选择题在书法鉴赏中,下列哪一项是评判书法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A. 笔墨的浓淡程度B. 书者的名气大小C. 字形的结构布局(正确答案)D. 纸张的华贵与否下列哪种书法风格以“蚕头燕尾”为特征,常用于隶书作品中?A. 行书的流畅自然B. 楷书的工整严谨C. 隶书的波磔之美(正确答案)D. 草书的狂放不羁关于“永字八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A. 是书法的基本法则之一B. 分别指“侧、勒、弩、趯、策、掠、啄、磔”C. 专为草书而设的教学法(正确答案)D. 强调笔画形态与运笔方法在书法史上,被誉为“书圣”的是哪位书法家?A. 颜真卿B. 王羲之(正确答案)C. 赵孟頫D. 米芾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王羲之的代表作品?A. 《兰亭序》(正确答案)的反义词,实际应为包含,故此处标记为错误示例,正确表述应为包含在内。
B. 《快雪时晴帖》C. 《丧乱帖》D. 《十七帖》宋代书法“尚意”,下列哪位书法家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A. 苏轼(正确答案)B. 颜真卿C. 柳公权D. 王羲之下列哪种书法风格以其豪放不羁、笔走龙蛇的特点而著称?A. 楷书B. 行书C. 草书(正确答案)D. 隶书在书法鉴赏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评价一幅书法作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书者的情感表达B. 作品的创作年代C. 纸张的质量与色泽(正确答案)D. 笔墨技巧的运用下列哪位书法家的作品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而著称,被誉为“颜体”?A. 赵孟頫B. 柳公权C. 颜真卿(正确答案)D. 王羲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丧乱帖>>鉴赏
作者简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写作背景:永和十二年燕太原王慕容恪与段龛于广固交战,在临沂都乡南仁里的王羲之先墓再次遭毁坏,“虽即修复”,而王羲之“自己却不能奔驰前往一吊先人”,遂写作信札,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
原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
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
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
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
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
首顿首。
大意:羲之顿首:时局动乱不堪,先祖的坟墓再次遭到不幸、受到残害,追忆之思之甚、哀号伤心之极,都痛彻心肝,面对悲痛如何是好!虽经立即修复,但无机会飞奔驰往一吊先人,悲哀之情愈来愈深,如何是好!面对信纸泣不成声、悲不成言。
王羲之顿首顿首。
文化支撑: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该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故挥洒淋漓,流贯不羁。
与《兰亭序》的流畅不同,《丧乱帖》中字迹潦草,时有滞顿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到作者书写这副作品时的悲愤与郁闷之情。
审美特征:此帖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前二行有王羲之素有的雄强、浓郁之美,后六行是另一种惨淡之美,可看出其情感的变化。
字体由行入草,随着情绪,草字愈来愈多,最后两行已不见行书,全部是草书。
但观其此帖,却显得和谐统一,有自然渠成之感。
恰如庾肩吾所言:“或横牵竖掣,或浓点轻拂,或将放而更流,或因挑而还置,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铦。
……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凝神化之所为。
”
技法:此帖下笔迅疾利落,用笔挺劲,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帖开篇时,作者心情较为沉稳,结字在行楷之间,前两行笔意收敛,以开行第三个字“顿”字最为明显。
当“丧乱之极”过后,结字开始失衡。
行至“痛贯心肝”的时候,心情悲痛且试图控制,行气由急促到激荡。
从“奈何奈何”之处起,作者的情绪已无法控制,一任自流而“不知何言了”,结字更加流动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