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掌握结合性、交换性和分配律;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计算圆形面积时的结合性、交换性和分配律的应用;2.理解圆形面积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过的关于圆形面积的知识;2.出示有关西餐厅采购和厨师制作披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披萨的形状、大小和面积。
讲解1.讲解圆的面积是指圆内部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平均值;2.讲解圆的面积公式 $S = \\pi r^2$,并说明S表示面积,$\\pi$ 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的半径;3.强调结合性、交换性和分配律在计算圆形面积中的重要性,并通过例子的方式说明应用。
实践1.给学生分发圆形纸片和量角器,让他们根据公式计算圆形纸片的面积,并填写在表格中;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互讨论圆形面积的计算,通过探究和实践,深入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部分;3.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半径的圆,让学生在其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圆,自己测量半径并计算面积;4.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根据实例计算圆形面积。
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2.强调圆形面积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提供练习材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 2. 课后完成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练习题; 3. 数学思维水平,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参考资料1.《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2.《小学数学教学大师课堂》。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7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一。
教材内容:本节课内容是求圆的面积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⑵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
四。
教学流程1.复习迁移,做好铺垫师问:(1)长方形面积公式(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法是借住谁来推导出来的?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出示:一只小牛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2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牛能够吃草的面积有多大?问题:(1) 小牛能够吃草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2)如何求圆的面积呢?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该怎么办呢?(2)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
请同学们试试看,将圆转是否可以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3)让学生转化的过程进行展示。
(略)(多组学生展示)(4)用多媒体进行验证。
让学生闭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师:若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5)引导归纳:思考1: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思考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再次多媒体展示动画。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第37页例1以及第3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圆的面积计算器、圆的面积公式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的花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花坛的面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面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7页的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教材第38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πr²七、作业设计(1)半径为5厘米的圆;(2)半径为8分米的圆;(3)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1)78.5平方厘米;(2)200.96平方分米;(3)76.99平方厘米。
2. 应用题: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为10米,求这个花园的面积。
答案:78.5平方米。
《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1.7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多个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科书呈现“节水型灌溉”——一个旋转喷水器喷水灌溉的情境,其中“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农田的形状是圆”这句话提供了圆的现实背景,也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的根据。
书中共设计了3个问题:首先是直接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次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运用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这种打通已知与未知的常用的思维方法;最后介绍了一种有趣的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生活化的思想,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能熟练分析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准确解答。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结合剪垫杯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方法,并体会“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通过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填一填。
把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把它剪成若干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计算下面圆的面积。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2.导入新课师:你能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学习新课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
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学生可以拼出: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r2。
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圆的面积课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⑴让学生经历探索圆面积公式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2.了解正圆面积公式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2.正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1.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资源1.教材: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知识点视频: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组直径相同的圆形图片,让学生分别猜测不同直径的圆形图形面积的大小,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计算圆形面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识(20分钟)通过黑板展示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推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同时运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的应用。
3. 巩固练习(25分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课堂讲解,及时解答学生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4.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图片,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正圆面积公式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和运用公式求出圆形的面积,以此扩展学生应用公式的思维。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1.学生在练习环节的表现;2.学生对于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3.学生对于公式应用的理解程度;4.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总体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推导公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式的应用。
但是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再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另外,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1.8 圆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学具准备】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铺垫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的?生: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的。
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棒极了!请同学们看。
(展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师:通过这些图形的转化,你发现了什么?生:把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嗯,不错,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看来这是个不错的方法,帮了我们很多忙!2、创设生活情境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书第16页上主题图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中你发现的数学知识。
生1:我发现了喷水头转动一周所走过的地方刚好是一个圆形。
2:喷射的水的距离相当于圆半径,5米。
3:周长也就是喷水所走过的路线。
生4:我补充一点,喷水头相当于这个圆的圆心。
师:大家的发现真多,那么你们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那部分?生:被喷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师:也就是说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那发现了这么多数学知识,你想提什么问题吗?1:这个喷水头转动一周的周长是多少?生2:所喷洒的草坪面积是多少?也就是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3、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知道圆的面积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那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引导探究,获取新知1、估计圆的面积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写一写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怎样计算圆的周长3.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
教师活动1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理清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再次经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活动意图说明: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要对圆的计算公式非常的熟悉才能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学生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环节二:学习提升(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1)喷水头转动一周形成什么形状?若喷水半径是3米,喷水头转动一周,能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2)全班交流2.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1)量的圆形羊圈的周长是125.6米,这个羊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优化方法3.总结归纳圆的面积计算方法(1)已知r(2)已知d(3)已知C教师活动21.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辅导有需要的学生。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做的道理。
3.鼓励学生前后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活动意图说明: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先独立完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
接着通过交流讨论,思维的碰撞,学生反思思考过程,从而总结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拓展提升(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31.下面是一种有意思的推导圆面积的方法,读一读,填一填。
教师活动31.组织学生独立观察,积极思考,自主完成填空。
这时,圆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面积=()×()÷2圆的面积=()×()÷22.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4.观看课件动画演示过程2.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并适时引导。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让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3.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的探索意识,渗透极限,割补、逐步逼近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众所周知,圆的面积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教材首先提出圆面积的概念,接着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
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
2.教学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教学难点:会用公式解决问题(1)怎样使学生把圆等分成小扇形。
(2)怎样使学生想到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
(3)怎样使学生想到为了使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应该把圆分得更细。
三.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理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
但由于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
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主要采用逐步更逼近的方法,把圆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用这些扇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随着把圆分成的小扇形个数的增多,等分成的小扇形越来越小,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就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圆等分成无限多个小扇形,分成的小扇形无限小时,拼成的图形就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长方形,最后由想象的长方形推得圆的面积公式。
五.教学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分拼、拼接过程,突破推导中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方法铺垫:1.我们知道,判断一个较大的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位上的数之和能否被3整除就可以,但是当这个和仍然比较大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再看这个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否被3整除。
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圆教学内容:圆的面积〔二〕课型:新授课杨晓静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利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学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圆的面积〔二〕1、圆的半径求面积2、圆的周长求面积S = πr2 先算半径:r=C÷π÷2× 3 x3 再算面积:S=πr2×9=28.26〔平方米〕答:喷水头旋转一周,能浇灌28.26平方米的农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组织学生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利用公式,解决问题:1、圆的半径求面积课件出示课本“节水型灌溉〞情境图。
思考:求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就是求什么?怎么计算?学生交流探讨。
小结:求喷水头旋转一周,浇灌多大农田的面积就是求半径3m的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再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圆的周长求面积课件出示课本“羊圈〞情境图思考:要计算圆形羊圈的面积,必须先算出什么?为什么?怎样算?小组交流。
①先算半径,r=C÷π÷2 ②再算面积:S =πr2小结:如果圆的直径或周长,必须先算出圆的半径,再应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其它方法①阅读课本的推导过程。
②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③想一想:在等面积变形的过程中,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展示。
小结:把圆沿半径剪成一个近似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高是圆的半径,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半径÷2 。
S =2πr× r÷2=πr2三、稳固应用:1、一个圆形杯垫的半径是5 cm,这个杯垫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有一个圆形蓄水池,它的周长是31.4 m,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四、拓展延伸:1、课本练一练第5、6题2、从一块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木板是多少平方分米?五、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二〕,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解答:根据圆的面积公式πr²,将面积36π平方厘米代入公式,得到36π=πr²。两边同时除以π,得到36=r²。再开平方根,得到r=6厘米。
4. 例题4: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20%,求新的圆面积与原圆面积的比例。
解答:原圆的面积为πr²,半径增加20%后,新圆的半径为1.2r。新圆的面积为π(1.2r)²=1.44πr²。所以,新的圆面积与原圆面积的比例为1.44πr²:πr²=1.44:1=72:62.5。
- 运用字体变化,如粗体、斜体等,突出重点知识,使板书更具吸引力。
- 加入精美的图形和图标,如绘制一个完整的圆并标注其面积,让学生一目了然。
② 趣味性:
- 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或谜语,将板书设计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 设计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尝试在黑板上绘制圆的面积公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 应用和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的面积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黑板、粉笔、投影仪、计算机、圆形教具、剪刀、胶水、彩纸。
2. 课程平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PPT课件。
3. 信息化资源:在线数学题库、教学视频、互联网资料。
4. 教学手段: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实践操作法。
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二)”是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教材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教材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3.圆的面积(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3.圆的面积(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3.圆的面积(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和半径的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然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问题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材料:准备圆的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面积2教学设计圆的面积(二)

圆的面积2教学设计圆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应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 难点:能够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板书、白板、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直尺、圆周率的近似值(如3.14)。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 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物体有哪些特点?与之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引导学生回忆椭圆的面积公式,并提问:椭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是否可以应用到圆上?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其中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
Step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可以通过剖析圆,将圆分成无数个与直径垂直的扇形,然后将这些扇形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近似于二维的曲线,即圆的面积,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
2. 教师进行示范计算一个具体大小的圆的面积,并解释计算过程。
Step 3: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
2. 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解答并解释解题过程。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Step 4:练习和巩固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不同大小圆的面积。
2. 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Step 5:归纳和总结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讲解,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圆的面积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Step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反馈。
圆的面积2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99练习十五第2—5题教学目标:一、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验圆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进程:一、大体练习:1.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r=4分米d=10厘米r=6米d=14米二、引入谈话。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圆的面积计算。
二、综合练习一、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要求:“铁饼抛掷圈的面积比铅球抛掷圈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按照直径如何求出圆的面积?2.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按照圆的周长如何求出圆的半径呢?3、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要求圆桌面面积必需知道什么?按照哪个求圆桌面的半径?4、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
师追问:圆的面积和周长是如何算的?别离指的是什么:意义上有什么不同?三、课堂总结师: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的,有时需要计算它的面积或周长,谁能说说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什么?圆的面积上课时间:5/20教学内容:106例10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第6-9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式,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其他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环形面积方式,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其他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进程:一、教学例10。
出示圆环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知道吗?出示例10题目,读题。
师: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式?独立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于圆的面积公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2.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面积公式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面积(二)。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圆形场地,让学生计算这个场地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实物模型,呈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廖国生教学内容:(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P103~104的例1,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并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在运用圆的面积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利用已有知识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利用已有知识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CAI课件;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一片碧绿的草地上,拴着一只羊,如图一)。
设计提要:“圆的面积”的教学历来被看作是一个难点,其关键在于:第一,如何有效地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第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由圆形转化而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
本课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而深刻地“看”到了极限思想;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成功地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图一师:如果这只羊边吃边走(课件演示,如图二),当这只羊把能吃到的草全吃光了的时候,吃过的地方是一个什么形状?图二师:是的,羊吃过的地方是一个圆形。
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像这样的圆形的面积吗?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评析:创设生活情境,点明学习目标。
这样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进入学习过程。
]二、尝试转化,推导公式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圆的面积。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应变预设: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练一练
求圆环的面积:
-
=圆环的面积
1、火眼金睛判对错
(1)在一个大圆之内减去一个小圆就是圆环。 ( )
(2)大圆的半径是 8 厘米,小圆的半径是 2 厘米,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4 倍。
知识超市
已知大圆的半径是 8 厘米,小圆的半径是 6 厘米,求环形的面积?
8cm 6cm
解法 1:3.14 82 3.1的
圆的面积公式与半径有关。推倒公式
S
d
2
面 积
2
圆环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πR2-πr2 或 S=π(R2- r2)面积
七、检查学案
八、教学反思
4、一张长 30 厘米,宽 20 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 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5、一个环形铁片,内圆直径是 14 厘米,外圆直径是 18 厘米,这个环形铁片的面 积是多少?
5、 展示,(10′)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四、问题预设
预设大展示:
长是大圆周长的( )倍。 二、学一学:
1、圆环:两个
不等的同心圆之间的部分。
R r
2、圆环中较大的圆叫做外圆,外圆的半径用“R”表示。 圆环中较小的圆叫做内圆,内圆的半径用“r”表示.
3、环宽:环形的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之间的部分叫做环宽。
认识圆环,会圆环面积的计 算方法,并能应用圆的面积 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1、 独学,(15′)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 %
2、 对学,(5′)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 %
3、 组学,(5′)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 %
4、 教师点评不展示内容的共性或生成问题.
六年数学教案
主备人:张素清
课题
一、情境导入(3′)
圆的面积
课型
自学课
五、学习内容
一、忆一忆: 已知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小圆的周
二、学习目标:
圆周率
圆的计算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三、导学流程
C d
半径
C 2r
直径
S R2
半径
S
d
2
2
半S 径
C
2
2
解法 2:3.14 (82 62 )
=
-
=
-
=
答: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14
= =
归纳总结:用 S 表示圆环的面积,圆环的计算公式: S
或S
2、 求下图中圆环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 2
3、如图:王师傅加工的一种环形垫片,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cm 6cm
六、归纳小结、整理学案(3′)
6、社区修建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 25.12 米,在花坛周围又修了一条宽 1 米的环 形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