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介绍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4号《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7年7月31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2017年9月2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总页数】3页(P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6
【相关文献】
1.卫计委发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J], ;
2.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J], ;
4.国家经贸委印发《国债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自行招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审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J],
5.国家经贸委印发《国债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自行招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审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诊所备案暂行管理办法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服务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中医诊所的备案工作。
第二章备案第四条举办中医诊所的,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五条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二)符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三)中医诊所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四)符合环保、消防的相关规定;(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中医诊所。
第六条中医诊所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二)中医诊所主要负责人有效明、医师书、医师执业证书;(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名录、有效明、执业件;(四)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五)医疗废物处理方案、诊所周边环境情况说明;(六)消防应急预案。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还应当提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质证明、法定代表人明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人明。
第七条备案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备案材料实质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当场发放《中医诊所备案证》;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五日一次告知备案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容。
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了加强中医诊所(含民族医诊所,下同)执业管理,规范中医诊所备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十四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执业范围)本办法中的中医诊所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提供中医药服务(含中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诊所。
第三条(适用范围)举办中医诊所的,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备案。
第四条(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和指导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备案、变更和注销第五条(受理部门)举办中医诊所的,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备案材料,取得《中医诊所执业备案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举办中医诊所不受所在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定的医疗机构数量和相邻距离的限制。
第六条(基本条件)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一)个人举办中医诊所,应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且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或具有《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暂定名)》;法人机构举办中医诊所,其负责人应符合上述要求。
(二)有适合的名称和场所,符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2017年版)。
第七条(否定性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备案举办中医诊所:(一)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三)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5年的执业医师;(四)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执业医师;(五)受到停止执业处罚中医诊所负责人、法人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六)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备案提交资料)中医诊所备案应填写《中医诊所备案书》,并提交下列材料:(一)中医诊所用房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二)中医诊所地址位置图和诊疗布局平面图;(三)医疗设备清单及医疗设备合格证复印件;(四)中医诊所规章制度;(五)中医诊所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法人机构还应当提交《法人证书》、法人机构代表人身份证;(六)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名录、身份证、有效执业资格证件;(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备案制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
备案制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备案制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备案制中医诊所的管理,提高中医诊所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管理规章制度。
第二条备案制中医诊所是指依法在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的中医诊所。
依据备案制度进行管理,必须具备中医诊所资质,并通过备案审核合格方可开展诊疗活动。
第三条中医诊所应当依法遵循和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四条中医诊所应当坚持中医药传统文化,依据中医学理论,科学诊疗,注重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
第五条备案制中医诊所应当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备案审核和检查。
第六条中医诊所应当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备案要求第七条中医诊所在备案前应当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审批手续和相关资料的准备。
第八条备案手续包括:诊所申请、承诺书、备案登记表等材料的填写和提交。
第九条备案材料包括:诊所名称、地址、诊所负责人、从业人员资质、器械设备和药品设备等证明材料。
第十条备案制中医诊所的负责人应当具备医疗卫生相关专业学士以上或技能人员职业资格。
第十一条诊所的负责人需提供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以及相关学历、职称、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备案制中医诊所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卫生专业或相关技术人员资格。
第十三条诊所的从业人员需提供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以及相关学历、职称、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备案制中医诊所应当具备完善的器械设备和药品设备。
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器械设备和药品设备清单,并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
第十五条备案制中医诊所应当在开展诊疗工作前,做好人员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第十六条备案制中医诊所应当遵守医疗秘密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三章诊所管理第十七条中医诊所应当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岗位职责,明确责任。
第十八条中医诊所应当建立完善的诊疗制度和流程,确保患者顺利就诊,权益得到保障。
第十九条中医诊所应当建立患者档案,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病历和相关信息的保存完整性和安全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政策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政策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12.2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一、制定背景为推动诊所健康发展,我委于2019年会同有关部门在北京等10个试点城市组织开展了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试点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7月印发《关于印发医疗领域“证照分离”改革措施的通知》,明确了诊所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改革措施,“开办诊所不再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设置审批,直接办理诊所执业备案”;“取消对诊所执业的许可准入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同时积极推动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涉及诊所备案的部分条款,3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公布并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了诊所备案的有关法规条款。
为进一步规范诊所备案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总结诊所发展试点经验基础上,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基本原则和重点内容《办法》共包括正文四个部分和附录:第一部分:总则。
明确了《办法》的法律依据、诊所定义和适用范围,明确了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权责分工。
第二部分:备案。
明确了设置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备案所需材料、备案流程,提出了需要向原备案机关重新备案的情形以及诊所开展诊疗活动应遵循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部分:监督管理。
细化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提出了对新设置的诊所自发放诊所备案凭证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核查、对辖区内诊所每年开展至少一次现场监督检查以及开展日常信息化监管的要求,明确了撤销诊所备案的情形。
第四部分:附则。
统一规定了诊所备案信息表和诊所备案凭证样式;明确了对本办法施行前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所直接予以备案,过渡期限为一年;明确了中外合资、合作诊所,港澳台资诊所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
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_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20171116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作。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备案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第二章备案第四条第五条举办中医诊所的,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一)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二)符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三)中医诊所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四)符合环保、消防的相关规定;(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中医诊所。
第六条中医诊所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二)中医诊所主要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名录、有效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件;(四)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五)医疗废物处理方案、诊所周边环境情况说明;(六)消防应急预案。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还应当提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质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人身份证明。
第七条第八条备案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备案材料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民族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超出本办法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备案工作。
第二章备案第四条举办中医诊所的,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中医诊所设置不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限制。
第五条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中医诊所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或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二)符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AA)》;(三)中医诊所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四)符合环保、消防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五)得到周边利益相关方认可。
第六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中医诊所。
第七条中医诊所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二)中医诊所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法人机构的资质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名录、有效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件;(四)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五)医疗废物处理方案、诊所周边环境及周边利益相关方意见的情况说明;(六)消防应急预案。
备案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情况,并对其备案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即发放统一格式的《中医诊所备案证》;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5日内一次告知备案人补正相关材料。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介绍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介绍一、目的和依据:二、适用范围:三、备案要求:1.备案申请:中医诊所需向所在地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备案申请应包括基本信息、经营范围、医务人员资质等内容。
2.备案条件:(1)中医诊所应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中医诊所应有固定的诊疗场所,符合卫生安全要求;(3)中医诊所应有中医资格的执业医师,并按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医务人员;(4)中医诊所应有完善的设备和药品库存管理制度,确保使用的药品符合标准;(5)中医诊所应完善诊疗记录和隐私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备案流程:1.备案申请:中医诊所准备备案材料,并向所在地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递交备案申请。
2.备案审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中医诊所的基本信息、资质、设备、药品库存管理等。
如审查通过,则进行下一步备案登记。
3.备案登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中医诊所的备案信息录入备案登记册,并颁发备案证书。
4.备案公示:备案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中医诊所的备案信息予以公示,供社会公众查询。
五、备案变更和注销:1.备案变更:中医诊所如需变更备案信息,应向所在地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备案变更包括中医诊所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信息的变更。
2.备案注销:中医诊所如需注销备案,应向所在地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注销。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经审核后,办理备案注销手续,并公告予以注销。
六、监督检查和处罚措施: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中医诊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中医诊所的诊疗活动、设备、药品管理等。
对于发现的问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采取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
七、法律责任:对于违反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行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中医诊所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4号——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4号——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9.2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4号•【施行日期】2017.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4号《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7年7月31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2017年9月22日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备案工作。
第二章备案第四条举办中医诊所的,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五条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二)符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三)中医诊所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四)符合环保、消防的相关规定;(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中医诊所。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内容介绍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内容介
绍
一、备案范围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适用于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明确
了中医诊所的备案范围,包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经有关部门批准注册
的中医诊所。
未经备案或备案不合格的中医诊所,须按规定整改或注销,确保中医诊所规范经营。
二、备案条件
备案中医诊所需符合一系列条件,包括诊所名称、地址、经营范围、医疗设备和用品等的符合要求,并须有良好的医疗秩序和专业技术,
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三、备案流程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备案流程,包括备案申请、备案
审查、备案公示等环节。
申请备案的中医诊所需提交相关资料,经过
审查合格后进行备案公示,最终完成备案手续。
四、备案监督
备案管理涉及多方监督,包括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等各方监督。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对备案中医诊所进行定期
监督检查,确保备案中医诊所的规范运营。
五、补充规定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还对备案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规定,包括备案中医诊所因故意欺骗、提供虚假资料等行为的处理方式,保障备案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总体来看,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备案范围、备案条件、备案流程、备案监督和补充规定等方面,旨在规范和加强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医诊所的管理,规范中医诊所的行为,提高中医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医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适用范围包括中医门诊、中医诊疗所、中医养生馆等经营形式的中医机构。
第三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中医诊所合法经营、合规发展,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第四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注重风险防控,依法合规,依信用记录和质量评价为基础进行备案。
第五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的主管部门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
第二章中医诊所备案条件第六条中医诊所备案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中医医疗机构的相关许可证件;(二)设有中医执业医师,数量与诊所规模相适应;(三)诊所内设有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设施,满足中医医疗需求;(四)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和防控措施;(五)具备中医诊所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条中医诊所备案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一)中医诊所备案申请表;(二)中医诊所的相关许可证件的复印件;(三)中医执业医师的相关执业证件的复印件;(四)诊所的平面布局图和设备设施清单;(五)卫生环境和防控措施的相关证明材料;(六)中医诊所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八条中医诊所备案申请提交后,由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审查,审核通过的,进行备案登记,并颁发备案证书。
第三章中医诊所备案管理第九条中医诊所备案后,应及时对备案登记内容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中医诊所备案后,在经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医疗责任,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医诊所,主管部门有权依法进行相关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吊销备案等。
第十二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实行年度评估制度,对备案的中医诊所进行定期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备案情况的参考依据。
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的费用由备案申请人自行承担。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11.1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解读2017年9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14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解读如下:一、为什么要制定《暂行办法》?《中医药法》第十四条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中医诊所应当将本诊所的诊疗范围、中医医师的姓名及其执业范围在诊所的明显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备案范围开展医疗活动。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拟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布。
”对中医诊所的设立进行了改革创新。
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工作,加强中医诊所备案后的监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据《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组织起草了《暂行办法》并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审定后正式发布。
二、中医诊所的诊疗范围是什么?《暂行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一是规定中医诊所不得提供西医西药服务;二是并非所有的中医药服务都可以开展,对所开展的技术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得在中医诊所开展,如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等。
三、举办备案中医诊所应当具备什么条件?本办法从举办中医诊所的人员资质、诊所标准、名称、环保消防要求以及不得举办诊所的情形等方面规定了举办备案中医诊所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是规定了诊所主要负责人的基本要求。
对于经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考虑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40个地市和甘肃全省开展的鼓励社会办中医的试点工作中,已允许将执业年限由5年调整为3年,结合国家“放管服”的改革精神,因此在本办法中规定“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3年”。
中医诊所备案的规章制度
中医诊所备案的规章制度中医诊所备案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工作,保障中医服务质量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医药法》、《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医诊所备案是指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在主管部门备案登记,取得经营资格,合法开展中医药服务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中医诊所备案应符合以下条件:(一)设立地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取得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二)有合法注册的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助理医师;(三)有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配备相应的急救设施;(四)具备相关卫生防疫条件,周围环境清洁整洁;(五)开展中医临床诊疗、预防保健等服务项目。
第四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机构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对中医诊所备案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登记。
第五条中医诊所备案应当定期接受备案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如发现违规行为,应当及时整改,严禁偷漏税款、虚报收入等不正当行为。
第六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备案管理制度,明确备案程序、标准、责任,加强对备案中医诊所的指导、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行为。
第七条中医诊所备案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诊治病人,禁止违规开药、乱用药品等违法行为。
第八条违反本规定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机构有权依法吊销其备案资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中医诊所备案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布备案中医诊所的基本情况、服务范围等信息,方便群众查询和选择。
第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备案中医诊所应当及时按照本规定的要求进行整改,未整改或违反规定行为,备案管理机构有权予以废除其备案资格。
规定制定单位: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机构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备案制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
备案制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医诊所的执业活动,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中医诊所。
第三条中医诊所应当遵循依法执业、诚实守信、质量第一、安全有效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诊所备案与执业第五条中医诊所实行备案管理。
举办中医诊所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备案材料。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对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发放《中医诊所备案证》。
第六条中医诊所应当按照备案的诊疗科目开展执业活动。
诊疗科目应当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予以注明。
第七条中医诊所的诊疗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第八条中医诊所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等。
第九条中医诊所应当制定并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保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条中医诊所应当根据诊疗科目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药品。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药品的储存、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中医诊所应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医师与护士第十二条中医诊所的医师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第十三条中医诊所的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医疗技术规范,遵循职业道德,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四条中医诊所的护士应当具有护士资格证书,并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护理技术规范,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十五条中医诊所应当加强对医师和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规章制度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工作,保障中医诊所从业人员、患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中医诊所进行备案登记、审查监督等工作,保障中医诊所的合法运行和中医服务的安全、有效。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工作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具体责任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定。
第二章中医诊所备案登记第五条中医诊所备案登记是指中医诊所依法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备案登记申请,经审查合格后予以备案的登记工作。
第六条中医诊所备案登记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依法设立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中医诊所;(二)具备中医医疗服务资质和相关资质证书;(三)拥有合格的中医执业人员,并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四)设有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条件,能够提供规范的中医服务;(五)具备卫生条件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中医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第七条中医诊所备案登记材料包括:(一)中医诊所备案登记申请表;(二)中医诊所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三)中医诊所的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四)中医执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五)中医诊所的医疗设备清单和房屋租赁或所有权证明;(六)中医诊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服务协议等相关文件。
第八条中医诊所备案登记申请材料需真实、完整、清晰,不得有虚假信息或漏报情况。
第九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中医诊所备案登记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予以备案登记。
第十条中医诊所备案登记完成后,应当在中医诊所显著位置张贴备案证书,并定期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中医服务情况。
第三章中医诊所备案审查监督第十一条中医诊所备案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中医诊所进行审查监督,确保其合法、规范运行。
第十二条中医诊所备案审查监督内容包括:(一)督促中医诊所依法履行中医服务承诺,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二)检查中医诊所的医疗设备和用品,确保设备齐全、运行正常;(三)了解中医诊所的警示标识设置和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四)检查中医诊所的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确保环境卫生达标;(五)定期对中医诊所的医疗记录进行审查,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中医诊所备案暂行管理办法
中医诊所备案暂行管理办法1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备案工作。
第二章备案第四条举办中医诊所的,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五条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二)符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三)中医诊所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四)符合环保、消防的相关规定;(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中医诊所。
第六条中医诊所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二)中医诊所主要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三)其它卫生技术人员名录、有效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件;(四)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五)医疗废物处理方案、诊所周边环境情况说明;(六)消防应急预案。
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还应当提供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资质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其它组织的代表人身份证明。
第七条备案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备案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
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医诊所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 __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作。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备案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工第二章备案第四条第五条举办中医诊所的,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一)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二)符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三)中医诊所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四)符合环保、消防的相关规定;(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中医诊所。
第六条中医诊所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二)中医诊所主要负责人有效 __明、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名录、有效 __明、执业资格证件;(四)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五)医疗废物处理方案、诊所周边环境情况说明;(六)消防应急预案。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还应当提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质证明、法定代表人 __明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人 __明。
第七条第八条备案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备案材料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六)对备案中医诊所的监管
明确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履行诊所备案后的核查管理和日常 监督职责,体现了诊所备案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现场核查
主要目的是核实诊所的地址、布局、执业人员及设备等是否与备案
事项一致。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该定期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履行 对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职责,也体现主动上门提供服务。监督检查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内容介绍
背景及过程
总体思路与原则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背景及过程
中医诊所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基层中医医疗 机构。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发展 中医医疗服务,考虑到中医诊所主要是医师坐堂 望闻问切,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
服务简便,《中医药法》对中医诊所的管理制度
县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对中医诊所的监管责任,省市两级中
医药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对辖区范围内中医诊所备案开展监督管理。 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诊所备案具体工作,
包括备案受理、日常监管、监督执法等。
独立设置中医药主管部门的地区,中医诊所的监管职责由中医药主 管部门承担;未独立设置中医药主管部门的地区,本办法中的中医药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八)民族医诊所问题
《中医药法》中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
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在《暂行办法》 中所称的中医诊所也包括各少数民族医诊所。民族医诊 所备案,按照《暂行》办法执行,但民族医诊所的名称 可根据具体情况命名为“蒙医诊所”、“藏医诊所”等。
总体思路与原则
(二)把握备案本质。
• 落实“放管服”深化改革的要求,将中医诊所由原来 的设置审批登记管理变为告知性备案,同时,强化事中事 后监管,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
总体思路与原则
(三)突出可操作性。
• 充分考虑地方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备案和监管各环节 提出明确要求,使《中医药法》关于中医诊所备案的规定 能够真正落地,具有操作性。同时,对于院感等过于细化 的技术性内容和现有法律法规已明确的规定(如名称、不 得申请的情形等),不过多阐述。
第五章 附则
包括与其他法规衔接、原有中医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 可证》期满后的管理衔接等。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一) 备案中医诊所的诊疗范围
《暂行办法》所指的中医诊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 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 诊所。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 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备 案
包括受理部门、基本条件、提交材料、备案程序、信息 公开、诊所公示要求、上级部门监督职责等。
第三章 监督管理
包括监管内容、初次和日常监管要求、学习提升要求、 增加管理手段等。
总体思路与原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包括中医药主管部门未履行职责的处罚、无备案的处罚、 提供虚假材料的处罚、擅自变更备案事项的处罚、超范 围执业的处罚等。
以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要求管理,也可以按照备案要求管理
(注销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备案);提供 的服务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服务范围或者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
和风险的,仍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要求实行审批管理。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二)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职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诊所的管理工作,中医诊所的管 理政策、基本标准及督导落实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行办法》)成稿后书面征求了全国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意见,并通 过委法制司征求了委有关司局意见。《暂行办法》通过委主任会第
一次审议后,于2017年6月20日至7月20日在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对所 提出的1042条意见逐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将《暂行办法》进一步
主管部门的职责由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承担。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三)中医诊所备案应当具备的条件
本办法从举办中医诊所的人员资质、诊所标准、名称以及不得举办 中医诊所的情形等几个方面规定了举办中医诊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关于诊所负责人的基本要求,经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
虑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在全国40个地市和甘肃全省开展的 鼓励社会办中医的试点工作中,已允许将执业年限由5年调整为3年,本
进行改革完善,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 管理。
背景及过程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法配套制度的起草制定工作,局领导分别
带队赴各地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座谈,医政司、法监司会同委医政医
管局分片区召开咨询会,听取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专家和 中医诊所代表的意见;局党组召开两次会议,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
认真研究和明确;《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
办法规定的要求为“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
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3年”。 关于诊所标准,要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制定的《中医诊所基本
标准》。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四)中医诊所备案提交材料的有关内容
在对《暂行办法》提出的反馈意见中,对提交诊 所周边环境和消防要求的意见较集中。在《暂行办法》 中要求的不是环保消防部门的规定,只需要中医诊所 举办人自主对诊所周边环境进行如实反映,例如诊所 的选址、周边环境设施等情况;消防预案要求明确消 防责任人、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使用、紧急逃生途径 等。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实行备案管理的中医诊所其诊疗范围不能超出本办法规定的内容,
如超出则继续实行审批管理,按照审批管理的中医诊所,在审批和校 验时按照中医(综合)诊所进行管理。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置的中医诊所,在本办法颁布实施之后,可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举办诊所的管理方式:仅提供本办法规 定的中医药服务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到期之前,可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这条规定包含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规定中医诊所只能开展中医药服务,不得提供西 医西药诊疗服务。
二、是并非所有的中医药服务都可以开展,存在不可控的 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不得在中医诊所开展,如穴位注射、中 医微创类技术、中药注射剂等。
三、是仅限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 罐、推拿、刮痧、敷熨熏浴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 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
完善后第二次提交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审议,得到原则通过。
总体思路与原则
(一)立足中医药法。
• 《暂行办法》主要是根据《中医药法》对中医诊所备 案管理进行具体规定,所列的内容主要是中医诊所备案管 理中特殊情形的规定。中医诊所与其他医疗机构共性的管 理要求,《暂行办法》没有再做重复规定,而是按照《医 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 医疗机构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五)关于中医诊所备案程序
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管理部门受理中医诊所备 案,对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予以备案并 发给备案证。材料不全或不符合备案要求的,能够 当场告知备案人需补正内容的应当场告知;因备案 工作量大、工作人员不好把握、补正的内容较多需 书面列出等原因不能当场告知的,应在五日内告知。
总体思路与原则
(四)注重平稳推进。
• 《暂行办法》的制定既考虑了和现有的医疗机构管理、 医师管理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 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相衔接;同时也考虑了目前中 医类诊所的执业现状,做到政策出台后稳妥、有序,不产 生大的影响和波动。
总体思路与原则
第一章 总 则
包括制定依据、备案中医诊所的执业范围、主管部门等。
可对诊所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诊所管理等进行综合监
督检查,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同时也规定了 对中医诊所实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录制度,促进规范行医,保障医疗
质量和医疗安全。
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七)备案中医诊所的法律责任问题
按照《中医药法》的有关处罚规定,在《暂行办法》中 对中医药主管部门未履行职责的处罚、无备案的处罚、提 供虚假材料的处罚、擅自变更备案事项的处罚、超范围执 业的处罚等作出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