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景观

合集下载

岩溶的概念

岩溶的概念

岩溶的概念岩溶是地球表面上一种重要的地貌类型,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它是一种以溶蚀作用为主导的地貌形式,主要表现为溶洞、地下河、喀斯特地貌和地下洞穴等各种地貌形态。

岩溶地貌是一种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貌。

它主要是由于水在地下流动,对岩石进行化学和物理的溶解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

它主要分布在石灰岩、石膏岩、大理岩、石英岩、云母岩等可溶性岩石地层中,而这些溶洞和地下河等地貌形态,是经过长期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岩溶地貌往往存在着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多种地貌景观。

其中,溶洞是岩溶地貌中最典型的地貌形态之一。

它是指地下被溶蚀作用所形成的空洞。

溶洞内部常常有各种奇特的石笋、石柱、钟乳石、石幔等地下沉积物,形成了独特的溶蚀地貌景观。

地下河则是指流水在地下河道中流动的地貌形态,它是地下水在石灰岩地层中流动所形成的。

地下河美丽而神秘,沿岸常常有奇特的石笋、石柱和石幔等地下沉积物。

地下湖则是地表地下河的汇聚地,往往位于地下洞穴的深处,是一种地下水湖泊。

地下湖的水质清澈透明,很多地下湖还存在着上下游水文交流的现象。

岩溶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一个是物理溶蚀,另一个是化学溶蚀。

物理溶蚀主要是指由于物理条件的变化,如压力和温度的变化,造成岩石的溶解和侵蚀。

而化学溶蚀则是由于作用在岩石上的化学溶液导致岩石的溶解和侵蚀。

岩溶的地貌形态丰富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碳酸盐岩等溶解性岩石经过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它具有坑洞多、地下河流丰富等特点。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气候、地质、构造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气候方面,适度的降水和温度是喀斯特地貌形成所必需的;在地质和构造方面,具有含碳酸盐岩且有闭合的下伏和上伏构造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在地表上的形成有很多要素,主要是由于水在地下流动而形成的。

当地面雨水渗入地下后,会与地下的可溶性岩石发生反应,形成溶解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溶解作用会不断加深,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

列举我国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列举我国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列举我国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岩溶是一种石质溶蚀地貌,我国拥有丰富的岩溶地貌资源,以下是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1. 萧山岩溶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境内的一处岩溶地貌景观,有着丰富的喀斯特洞穴和石林群。

2. 西南喀斯特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的一个著名岩溶地貌景观,汇聚了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经典风光,包括世界闻名的漓江风光、龙脊梯田、芦笛岩等。

3. 金声大峡谷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一处岩溶旅游景区,由于群峰围绕、峡谷纵横,山瀑、岩溶、突兀、奇景综合出彩,形成了秀丽、奇异、险峻的自然景观。

4. 赤水河岩溶 - 贵州省遵义市境内赤水河两岸的岩溶地貌景观,由赤水河穿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系列景观,其主要景观包括张家界大峡谷、长江第一漂、千户苗寨等。

5. 龙潭大峡谷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潭镇的一处岩溶地貌景观,吸引游客的主要是其奇峰、怪石、深谷和峡谷等地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包括云梯、猴子岛、十二曲十三岭、王母桥等。

6. 三清山岩溶 - 福建省上杭县的三清山,西南起荔波,东北至武夷山,包含景区内的气势磅礴的山脉、深谷、奇峰、怪石等特征,以及著名的峡谷漂流、瓦棱石林等景点。

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

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

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2019年8月,全球自然遗产喀斯特地貌南岳区首次亮相,也是首次被申报为全球地质公园,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的岩溶地貌旅游业的发展。

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其中包括几乎遍及全球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项自然史奇迹。

在中国,贵州是岩溶地貌分布面积最大,最为靓丽的省份之一,这也为贵州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中,我们详细地阐述了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

一、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1.生态保护价值岩溶地貌是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地,它们适应了独特的环境,比如喀斯特地貌上的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因此被赋予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价值。

贵州的岩溶地貌保护到位,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人们依靠岩溶地貌为生,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

2.风景旅游价值岩溶地貌景观自然壮观、玄妙无比,吸引着大量游客来此游览、观光、探险、拍照等,形成了贵州岩溶地貌的独特风景旅游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了解贵州岩溶地貌的独特之处,在游览它的同时,也增长了对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文化历史价值贵州岩溶地貌是一门巨大的文化宝库,分布于不同的区域,陆续揭开了它们的时代面纱。

从遗址上可以看到先民们是如何利用洞穴生活、采集食物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都展示着贵州历史文化的轨迹。

岩溶地貌还记录着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和使用经历,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二、旅游开发的前景1.旅游市场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渴求休闲旅游的增长,岩溶地貌旅游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

随着人们对质量生活的追求,岩溶地貌成为了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将来应当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景区设施建设不仅有着自然风光的岩溶景区,还有了更多的拓展附加值的设置。

随着设施的逐渐改进,游客在岩溶地貌游览中的体验感也越来越好。

地表岩溶形态 地下岩溶形态

地表岩溶形态 地下岩溶形态

地表岩溶形态地下岩溶形态
岩溶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中。

岩溶过程包括溶蚀、溶沉、溶蚀沉积等,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可分为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形态。

地表岩溶形态:
1. 石芽(石笋):由于雨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形成的弱酸,慢慢溶蚀石灰岩,残留下一些坚硬的部分,形成锥体或柱状突起,称为石芽。

2. 漏斗(垂直洞穴):雨水沿裂隙渗入岩层,不断溶蚀形成的大洞穴。

3. 天坑:地表岩溶作用形成的大型漏斗状或盆地状凹陷。

4. 岩溶漕渠:溶蚀沟渠,常见于裸露的石灰岩地区。

5. 岩溶平原(喀斯特平原):大面积分布的石灰岩地区,经长期溶蚀形成的平坦地形。

地下岩溶形态:
1. 钟乳石:由渗入的含钙质水滴溶液缓慢沉积而成的乳状石钟。

2. 石柱:钟乳石和石芽长期生长而相连接形成的柱状体。

3. 岩溶洞穴:雨水长期溶蚀形成的地下空穴。

4. 地下河流:受地下裂隙控制的地下水流。

5. 溶洞瀑布:地下河流在溶洞内形成的瀑布景观。

岩溶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珍贵的地质遗迹,对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许多岩溶区都是旅游胜地,如云南石林、贵州黄果树瀑布等。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标志 景点,黄龙洞景区管理部门特 地为“定海神针”买下1亿元 巨额保险,创全国为世界自然 资源性遗产买保险之先河。
•太湖石: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小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用以堆叠假山或作为独立观赏对象,其孤
峰以“瘦、漏、透、皱、丑”为佳; •瘦:秀,形态挺拔,瘦骨突兀 •皱: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 •漏:各孔穴孔孔相通 •透:玲珑剔透,能透光线 •江南三大名石:皱云峰、瑞云峰、玉玲珑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 丹霞地貌景观 为红色砂砾岩(其中富含氧 化铁,呈红色)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 的方山、奇峰、石墙、石柱等特殊地貌。
•贵州赤水的丹霞景观
•丹霞山茶壶峰——由方山、奇 峰、石墙、石柱组合而在于成 的奇特景观
❖ 由于红色砂砾岩有较好的整体性,可雕可 塑,因而,大量的石窟、石刻,如麦积山 石窟、云岗石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 均创作于这类砂砾岩地区。
❖ 杨慎《艺林伐山》:“玲珑剔透,桂林 之山也;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绵延 庞魄,河北之山也;俊峭巧丽,江南之 山也。”
❖ 因此,人们从总的观赏感受出发,常将 中国风景概括为“北雄南秀”。
2、地貌形态本身就是观赏型旅游资源
3、地质地貌影响人文景观的形成 下一页
4、地质地貌是陆上活动型旅游资源最重要的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PPT文档演模板
l 瑞云峰——是一块 太湖石,现坐落在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 中学校园内。此石 形若半月,多孔, 玲珑多姿,峰高 5.12米,宽3.25米, 厚1.3米,涡洞相 套,褶皱相叠,剔 透玲珑,被誉为妍 巧甲于江南。为宋 徽宗“花石纲”遗 物。

中国三大岩性地貌

中国三大岩性地貌

一、喀斯特(岩溶)地貌( karst landform )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

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属昆明路南石林首屈一指。

1966年,中国第2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二、 "雅丹地貌"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意。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

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距离新疆克拉玛依市不远的魔鬼城便是这种地貌类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三、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四、熔岩地貌(lava landform )——喷溢岩浆岩或称火山岩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地形,总称熔岩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堰塞湖。

中国著名的熔岩地貌是比较著名的如五大连池熔岩地貌。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二 溶蚀作用的基本过程 (一)溶蚀作用及其化学机制
溶蚀作用是指水通过化学作用对矿物和岩石的破坏作 用。化学作用主要有溶解、水解、水合、碳酸化及氧化等。 其中水对可溶岩的溶解和水解十分普遍。
大气中的CO2与水化合后即成为碳酸: CO2+H2O H2CO3 H++CaCO3 H2CO3 H++HCO3HCO3-+Ca2+ 2HCO3-+Ca2+
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对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 (Karst)石灰岩高原进行研究,并于 1893年正式“karst'’ 来概括喀斯特高原的地貌景观。自此Karst一词渐被世 界各国学者所接受。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喀斯特学术会议(1966年2月, 桂林),建议在我国使用“岩溶”一词,并把它作为 Karst的汉语同义语。
我国不同气候带的碳酸盐岩溶蚀量
地 区 气候带 年降水量(毫米) 400-600 1 000—1 200 1 271 1 734 1 500—2000 年平均气温(℃) 6 8 6~8 12~15 15.6 15.1 20~22 年溶蚀量(毫米) 0 02—0 03 0.02—0.03 0.06 0.036 0.051 0.12~0.3
第二节 岩 溶 作 用
一 岩溶作用的概念
岩溶地貌由岩溶作用所成,岩溶作用主要是指水对可溶 岩石的溶蚀、冲蚀、崩塌和沉积的总称。作用有物理的,也 溶蚀、冲蚀、崩塌和沉 溶蚀 有化学的,但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物理作用为次。岩溶作 用的空间十分广阔,既在地表也在地下,从而造成了丰富多 彩的地表与地下地貌。
河北西北部 暖温带半干旱区 湖北三峡 黔北务川 滇东罗平 广西中部 中亚热带湿润区 中亚热带湿润区 中亚热带湿润区 南亚热带湿润区

地质学知识:岩溶山区的地貌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质学知识:岩溶山区的地貌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质学知识:岩溶山区的地貌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岩溶山区是指由溶蚀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在这种地区,地下水流动通过石灰岩层,形成了许多溶洞、峡谷、喀斯特地貌和地下河等特殊的地貌景观。

岩溶山区的地貌特点1.溶洞和峡谷溶洞和峡谷是岩溶山区最为著名的地貌景观之一。

石灰岩层的裂隙和孔隙通常被地下水侵蚀而成为洞穴。

在这些溶洞中,许多都有美丽的石钟乳和石笋,以及一些石灰岩形态,如石幔和石柱等等。

相对于溶洞,峡谷是在地表形成的溶洞的痕迹。

在峡谷内,水流会在石灰岩层的地下流通。

由于岩石的不均匀溶解以及多年的侵蚀作用,峡谷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景致,如峡谷水帘和瀑布,以及其他令人惊叹的天然景观。

2.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类型,由于大气碳酸与地表水的作用,使石灰石扩大,形成了特殊的地形地貌。

这些地貌通常由于石灰岩的溶解和风化而形成各种形式,包括山脉和岩石壁。

此外,还存在着地下河流、断崖以及坑洞等等。

3.地下河流地下河流是岩溶山区的另一种特殊地貌。

这些河流平均在地下20至30米深处,虽然非常深,但是由于石灰岩最终会从地表下移走和溶解,因此这些河流是久而久之形成的。

地下河流在一些地方仍在不断增长,因为它们随着时间和离岸而成长。

岩溶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旅游业岩溶山区的美丽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深入了解岩溶山区的同时,游客还可以探秘溶洞,欣赏峡谷,扬帆探索地下河流,体验冒险业,享受各种户外活动和旅游体验,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市政设施建设岩溶山区对于城市和政府来说可能带来一定的挑战,如建造大坝、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会干扰原有的岩溶地貌。

因此,政府和市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动,以确保当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矿业和水资源矿业和水资源是岩溶山区的重要资源。

石灰岩是一种广泛用于建筑工业和道路建设的材料,同时还可用于制作水泥。

矿物含量高的地下水可能会用来制作饮用水和灌溉水,但对于矿物含量较高的水资源,需要注意相关的水质安全问题。

列举主要喀斯特景观

列举主要喀斯特景观

列举主要喀斯特景观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以石灰岩为主的地貌类型,因为岩石易溶而形成了许多特殊的景观。

以下是喀斯特地区的一些主要景观:
首先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包括了许多岩溶塔、岩溶丘、岩溶平原和地下溶洞等景观。

岩溶塔是喀斯特地形的代表性景观,是由于地下溶洞的坍塌、溶蚀作用以及风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岩溶丘是由于地下水的上升、侵蚀、溶化和岩层下落造成的,岩溶平原则是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和地表侵蚀作用相结合所形成的平坦地带,地下溶洞则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洞穴。

其次是喀斯特峡谷,峡谷是由于地表水流的侵蚀形成的。

由于喀斯特地区的石灰岩易溶,地表水会在石灰岩中形成河道,而不是在地表形成河谷。

这些河道被称为“喀斯特河道”,当喀斯特河道的宽度不断扩大,就会形成喀斯特峡谷。

第三是喀斯特冰柱,这是一种在喀斯特地区独有的冰柱景观。

当地表温度低于零度时,地下水在岩石裂缝中冻结,逐渐扩大并形成冰柱。

这些冰柱会在冰融化期间不断增长,有时甚至可以达到15米高。

最后是喀斯特峰林,这是一种在喀斯特地区较为罕见的景观。

喀斯特峰林是由于地下溶洞坍塌和表层岩石受到侵蚀而形成的。

在这些峰林中,山峰和岩石塔相互交错,形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象。

总之,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其景观形态丰富多样,其中以上列举的几类景观是较为典型和重要的。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大理石、石膏等溶解性岩石地区。

以下是对岩溶地貌的详细介绍:1. 定义: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水在溶解性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等形成的地表地貌。

在岩溶地貌中,水通过溶解岩石表面的溶解孔洞和裂隙,进而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

2. 特征:岩溶地貌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溶蚀地貌: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形成溶洞、溶壑、溶谷等地貌。

这些地貌特征通常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如钟乳石、石笋等。

- 塌陷地貌:溶洞或溶壑的天花板或地面因为溶蚀而发生崩塌,形成塌陷洞、塌陷丘等地貌。

- 地下河谷:地下溶洞中的水流形成地下河谷,有时会形成地下河流。

- 岩溶塌陷:溶蚀作用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进而引发地表地面塌陷。

3. 主要地貌类型:- 溶洞:由于水在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

溶洞内部通常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溶蚀物形成的景观。

- 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中最典型的类型,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如石峰、石林、溶洞群、地下河等。

- 溶谷:由于水在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溶蚀沟谷。

- 塌陷地貌:由于溶洞或溶壑地表或地下部分的崩塌而形成的地表塌陷地貌。

- 岩溶小丘: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圆顶状小丘,通常由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组成。

4. 分布: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石灰岩地区较为常见。

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广泛,如贵州黔南地区的黔南喀斯特地貌、广西的桂林喀斯特地貌等。

岩溶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地质学家的关注。

同时,岩溶地貌也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域,对地下水的储存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 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

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 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

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摘要: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下面为您介绍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

1.织金洞荣誉:贵州织金县,溶洞之王,岩溶瑰宝,有亚洲“第一洞”之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大、奇、全”著称的天下第一洞。

建议游玩时间:1天开放时间:旺季(3月1日~11月30日):08:30~17:30;淡季(12月1日~2月28日):09:00~17:00门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120元;淡季(12月1日~2月28日):100元交通:火车、班车可达著名景点:迎宾厅、讲经堂、万寿宫、望山洞、江南泽国、雪香宫、灵宵殿、广寒宫、十万大山、塔林洞名优特产:织金残雪、金墨玉大理石系列工艺品,蜡染纪念品、砂器用具、竹荪、天麻美食:宫保鸡、荞凉粉、烙锅洋芋臭豆腐2.黄龙洞荣誉: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世界溶洞奇观,以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名震全球的中国最美旅游溶洞。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开放时间:旺季:07:30~17:30;淡季:08:00~17:00门票:80元交通:需中转公交、摩的著名景点:迷宫、天仙水、响水河、天柱街、龙宫名优特产:猕猴桃、青岩茗翠茶、龙虾茶、松菌、葛根粉、蕨根粉、岩耳、杜仲茶、姜糖、竹筒米酒、军声砂石画、龟纹石砚台、土家织锦美食:腊猪头、团年菜、血豆腐、合渣、酸鱼肉、泥鳅钻豆腐、乌鸡天麻汤、坛子菜3.腾龙洞荣誉:湖北利川市,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其雄险奇幽绝驰名中外。

建议游玩时间:半天开放时间:08:30~17:30交通:客车直达著名景点:水洞、旱洞、鲤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名优特产:宝石花漆筷美食:合渣、腊肉、苏马荡野菜和烤全羊4.水洞荣誉:辽宁本溪,北国第一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罕见,第一长地下暗河。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岩溶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是地球表面上最广泛分布的地貌类型之一,经常出现在石灰岩、石膏、盐岩等可溶性岩石的地区。

下面将详细介绍岩溶地貌的特征。

1.洞穴系统:岩溶地貌最著名的特征就是洞穴系统,也被称为岩溶洞穴。

这些洞穴通常是由地下水侵蚀岩层形成的。

洞穴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从狭长的通道,到宽敞的大厅,再到复杂的洞穴系统,形态各异。

有些洞穴中可见钟乳石、石笋等溶蚀物。

2.地下河流:岩溶地貌中的地下水经过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河流。

这些地下河流可能非常宽广,它们为形成洞穴提供了侵蚀力量。

地下河流通常贯穿整个岩溶地区,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系。

3.喀斯特塌陷:在岩溶地区,地下岩石溶蚀后,地表可能会发生塌陷现象,形成不规则的凹陷地形。

这些凹陷地形常被称为喀斯特塌陷,通常有深度较浅的漏斗状坑洞或大面积的平原形成。

4.喀斯特断崖:岩溶地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喀斯特断崖。

断崖是由地下水侵蚀岩石层所形成的陡峭崖壁,常出现在河流附近。

这些断崖可能高耸陡峭,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效果。

著名的喀斯特地区如中国的桂林、美国的大峡谷就有大量的喀斯特断崖。

5.突出地形:岩溶地貌中还经常出现突出地形,如岩溶塔、天坑等。

岩溶塔是由溶蚀作用侵蚀周围地层而形成的孤立的峰状地形。

天坑则是地表坍塌形成的凹陷地形,通常有深度很大,可以看到地下岩层。

这些突出地形形态各异,具有特殊的地貌景观。

6.岩溶地形的多样性:岩溶地貌的形态多种多样,不仅有洞穴、地下河流等地下形态,还有突出地形、喀斯特塌陷、喀斯特断崖等地表形态。

这使得岩溶地貌区的地貌景观丰富多样。

总的来说,岩溶地貌具有洞穴系统、地下河流、喀斯特塌陷、喀斯特断崖、突出地形等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科学和旅游业研究的重点领域。

另外,岩溶地貌还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保护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对于地质学和环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岩溶主要的岩溶形态

简述岩溶主要的岩溶形态

简述岩溶主要的岩溶形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岩溶形态:
1. 溶洞:溶洞是岩溶地区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是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地下空间。

溶洞内常常有各种奇特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岩溶景观。

2. 岩溶漏斗:岩溶漏斗是岩溶地区一种圆锥形的洼地,由于地下溶洞顶部坍塌而形成。

岩溶漏斗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只有几米,有的则可达数百米。

3. 岩溶峡谷:岩溶峡谷是岩溶地区的一种峡谷地貌,由于水流长期侵蚀可溶性岩石而形成。

岩溶峡谷通常具有陡峭的崖壁、深切的河谷和壮观的峡谷景观。

4. 岩溶平原:岩溶平原是岩溶地区一种较为平坦的地貌,由于长期的岩溶作用,可溶性岩石被溶蚀,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地形。

5. 岩溶峰林:岩溶峰林是岩溶地区一种独特的地貌,由许多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组成。

这些山峰形状各异,有的像塔,有的像锥,有的像蘑菇,形成了壮观的岩溶峰林景观。

这些岩溶形态是岩溶作用的结果,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同时,这些岩溶景观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15大典型岩溶地貌景观

15大典型岩溶地貌景观

15大典型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貌,又叫喀斯特,是可溶岩石地区,岩石溶蚀或沉积的地貌现象。

英文名字k a r s t源于斯洛文尼亚地名k r a s,意思就是裸露贫瘠的石头山。

1840年,第一次使用此名,后正式流通。

中国岩溶地区分布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计,可达34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以滇、黔、桂为主体的我国西南岩溶区最为重要,其碳酸盐岩总沉积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

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构成我国岩溶地貌形成的雄厚物质基础。

中国及周边岩溶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

地表水流沿着可溶岩的层面节理或裂隙进行下渗,以及地下水长期溶蚀(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造成地表和地下奇特的地貌。

(图/中国国家地理/大石围天坑)(图/中国国家地理)喀斯特地貌中:天坑的形成,是先有条地下河,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地下洞穴,洞穴顶部不断塌陷,形成地下大厅,继续受地下水侵蚀搬运,再加上重力作用,继续塌陷,连地面也塌陷了,就形成了天坑。

中国岩溶地貌景观是所有各类岩溶景观中演化最充分的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15类岩溶地貌景观以及各类景观中一些典型地区代表。

峰林峰丛地貌景观典型地区:桂林阳朔葡萄峰林平原、桂林雁山峰丛洼地、贵州兴义万峰林峰丛洼地、云南普者黑、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广州英西峰林桂林阳朔葡萄峰林平原桂林雁山峰丛洼地贵州兴义万峰林峰丛洼地云南普者黑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广州英西峰林钙华堆积地貌典型地区:四川九寨沟、四川松潘县黄龙沟、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四川九寨沟四川松潘县黄龙沟五彩池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石林地貌景观典型地区:云南路南石林、湖南古丈红石林、四川兴文石林、广西贺州玉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云南路南石林湖南古丈红石林四川兴文石林广西贺州玉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石柱林地貌景观典型地区:湖北清江石柱林、河南关山、涞源白石山湖北清江石柱林河南关山涞源白石山天生桥地貌景观典型地区: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广西布柳河天生桥、广西鹿寨香桥岩天生桥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广西布柳河天生桥广西鹿寨香桥岩天生桥岩溶峡谷地貌景观典型地区:长江三峡、漓江峡谷、湖北清江峡谷、重庆奉节地缝式峡谷、台湾太鲁阁峡谷、太行山峡谷、乌江(或芙蓉江)峡谷长江三峡漓江峡谷湖北清江峡谷重庆奉节地缝式峡谷台湾太鲁阁峡谷太行山峡谷乌江(或芙蓉江)峡谷岩溶瀑布地貌景观典型地区:广西大新德天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大新德天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与生物有关的岩溶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贵州荔波、广西弄岗、安县生物礁贵州荔波广西弄岗安县生物礁与文化有关的岩溶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龙门石窟、中国猿人洞、广西花山岩壁画、桂林甑皮岩龙门石窟中国猿人洞广西花山岩壁画桂林甑皮岩名山和象形山石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桂林象鼻山、安徽琅琊山、浙江金华北山桂林象鼻山安徽琅琊山浙江金华北山岩溶湿地(湖泊水库)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贵州草海、桂林西塘、广西临桂会仙湿地、贵州红枫湖贵州草海桂林西塘广西临桂会仙湿地贵州红枫湖岩溶大泉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娘子关泉、趵突泉、晋中洪山泉娘子关泉趵突泉晋中洪山泉重要洞穴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武隆竖井群、贵州双河洞、北京石花洞、凤山江洲洞、湖北腾龙洞、丰都雪玉洞、广西巴马水晶宫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武隆竖井群贵州双河洞北京石花洞凤山江洲洞湖北腾龙洞丰都雪玉洞广西巴马水晶宫地下河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广西地苏地下河、广西坡心(月)地下河、贵州册亨洛帆地下河广西地苏地下河广西坡心(月)地下河贵州册亨洛帆地下河岩溶天坑(群)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四川兴文天坑、贵州兴义万峰林天坑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四川兴文天坑贵州兴义万峰林天坑岩溶地貌中有丰富的沉积矿床,世界上50%的石油储藏在多孔的岩溶系统中。

简述岩溶的形态特征

简述岩溶的形态特征

简述岩溶的形态特征
岩溶是地表溶解岩石形成的地质现象,其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溶洞、天坑、喀斯特平原、地下河和溶壑等。

首先,溶洞是岩溶地貌中最为典型的地质形态之一。

它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地下溶蚀岩石形成的空洞,在地表上呈现出洞穴状的地质景观。

溶洞内常常有钟乳石、石笋、石幔等独特的地质构造,给人们带来了神秘而壮观的景象。

其次,天坑也是岩溶地貌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

它是由于地下水溶蚀造成地表塌陷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坑洞,有些天坑深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神秘而壮观的视觉冲击。

此外,喀斯特平原也是岩溶地貌的特征之一。

它是由于溶蚀作用在地表形成了平坦的石灰岩地貌,由于地下水的侵蚀、溶解和沉淀作用,形成了广阔的平原地貌,给人们一种开阔而壮观的视觉享受。

另外,地下河也是岩溶地貌的典型特征之一。

它是由于地下水与溶蚀岩石形成的地下水道,有时候会在地表形成地下湖泊或者瀑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地质景观。

最后,溶壑也是岩溶地貌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岩石而形成的一种线性地貌,有时候会形成峡谷、溪谷等地质地貌,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壮观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总之,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丰富多样,每一种地质形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地质奇观。

相信随着人们对地质科学的深入研究,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济南溶洞大裂谷风景区介绍

济南溶洞大裂谷风景区介绍

济南溶洞大裂谷风景区介绍
济南溶洞大裂谷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是一处以岩溶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区。

该风景区主要由溶洞、溶洞大裂谷、瀑布、峰丘等景观组成,是一处集自然、人文、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溶洞是该风景区最为著名的景观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龙洞。

青龙洞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拥有丰富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等岩溶景观,被誉为“岩溶世界的地下宫殿”。

在青龙洞的深处,还藏有许多传说和神秘故事,让游客们在探险的过程中充满了悬念和想象力。

溶洞大裂谷是另一处不可错过的景观,这里独特的地貌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峭壁陡峭、山峰耸立、奇石嶙峋,景色奇特,让人流连忘返。

大裂谷中的瀑布更是一道特别的风景,清澈的水流落下,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此外,该风景区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如王舍人古庙、草堂会馆等,这些景点都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济南传统文化的机会。

总之,济南溶洞大裂谷风景区是一处美不胜收的旅游胜地,让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地方。

- 1 -。

《常见地貌类型》岩溶地貌,地下宫殿

《常见地貌类型》岩溶地貌,地下宫殿

《常见地貌类型》岩溶地貌,地下宫殿《常见地貌类型:岩溶地貌,地下宫殿》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地貌景观。

其中,岩溶地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神秘的岩溶世界,探寻地下宫殿的奇妙之处。

岩溶地貌,又被称为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这种地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从中国的桂林山水到欧洲的巴尔干半岛,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岩溶地貌的形成,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岩石的可溶性、水的侵蚀性以及合适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

首先,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是岩溶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这些岩石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性,能够被水逐渐溶蚀。

其次,水的侵蚀性是岩溶作用的动力。

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增强了水的溶蚀能力。

此外,地质构造的裂隙和节理为水的流动提供了通道,而温暖湿润的气候则为岩溶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条件。

在岩溶地貌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各种奇特的地表形态。

峰丛、峰林和孤峰是其中的代表。

峰丛是由基座相连的一组山峰,山峰之间常常有洼地和谷地。

峰林则是基座不相连的山峰,它们如同一个个孤立的巨人矗立在大地上。

而孤峰则是更加独立的单个山峰,形态独特。

桂林的山水就是典型的峰丛和峰林景观,那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峰,在清澈的江水映衬下,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除了地表景观,岩溶地貌的地下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和惊喜。

溶洞,就是地下岩溶地貌的杰作。

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沿着岩石的裂隙渗透到地下,不断溶蚀岩石,形成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洞穴。

这些洞穴内部有着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景观。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溶洞中最常见的景观。

石钟乳是从洞顶向下生长的碳酸钙沉淀物,形如倒挂的钟;石笋则是从洞底向上生长的沉淀物,形似竹笋;当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柱。

这些景观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岩溶名词解释

岩溶名词解释

岩溶名词解释
岩溶是指在含有可溶性岩石的地区,由于水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现象
和地下空洞。

岩溶包括了各种形态,如洞穴、溶洞、喀斯特地貌、石
灰岩峰林等。

它们都是由于地下水或降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
物质与可溶性岩石反应,使得岩石表面逐渐被侵蚀而形成的。

洞穴是一种典型的岩溶景观,它们通常由水流经过长时间侵蚀而形成。

洞穴内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和装饰物,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溶洞是指在地下形成的大型空洞,在一些喀斯特地区非常普遍。

这些
空间往往被认为是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环境,因此被广泛用于科学和探
险活动。

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含有可溶性岩层的平原或山区中形成的一系列景观,如塔柱、天坑、断崖等。

这些景观都是由于水流和地下水的侵蚀而形
成的。

石灰岩峰林是一种由石灰岩组成的山脉或山丘,它们通常具有陡峭的
峰顶和悬崖峭壁。

这些景观也是由于水流和地下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总之,岩溶是一种由于水流和地下水的侵蚀而形成的多样化地貌景观。

它们不仅美丽,而且对于科学研究和探险活动也有很大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地表水向下运动,无统一的地下水面。石 芽、溶沟、岩溶漏斗发育。
• 壮年期:垂直溶蚀转变为水平溶蚀占优势,
溶洞、暗河发育;地下水水平流动,加速了岩 溶发育,顶板崩塌,地下水系重新出露地表。
• 老年期:水系又转变为地表水系网,残 丘、岩溶平原、孤峰发育。
4、气候与岩溶发展的关系
• (1)热带岩溶:以溶蚀作用为主,具最典型的 岩溶地貌。广东、广西、海南。
主要为化学搬 运,化学搬运物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地下水 渗流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流经灰岩地区 的地下水,含HCO3-、Ca2+、Mg2+较多。在干旱及 半旱地区,因化学风化较弱,只有极易迁移的K+ 、Na+、Cl-、SO42-等离子。 在湿热气候区,化 学风化作用强烈而彻底,地下水搬运的物质除 上述物质以外,可有较多的SiO2、Al(OH)3、 Fe(OH)3等胶体物质。地下水的溶运能力,与水 温、压力、运移速度、酸碱度及CO2含量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CO2和酸 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溶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
5、新构造运动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1、岩性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 矿物种类:方解石为主岩溶发育,以白
云石为主岩溶不发育。
• 化学成分:Ca/Mg比值越大,岩溶作用
越强。
• 相对溶解度:溶解度越大,岩溶作用越
强。
• • 矿物 • Ca/Mg
白云岩 白云石 1.2~2.2
白云质灰岩 白云石+方解石 2.2~10.0 0.8~0.99 中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地下水的垂直运动与岩溶地形 在包气 带,地下水主要作垂直运动,因而岩溶地 形也沿垂直方向发育,主为有溶沟、石芽 、落水洞、溶斗等。 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与岩溶地形 在 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近于水平方向运动 ,因而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岩石经 溶蚀后形成水平方向延伸的溶洞。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第七章 岩溶地貌景观
第七章 岩溶地貌景观
一、岩溶作用
二、岩溶地貌景观
三、岩溶堆积物 四、岩溶的研究
一、岩溶作用
定义: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 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 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 过程。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由此产生的现象叫岩溶。 喀斯特(Kast):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 地名,代表石灰岩被溶蚀后形成的地貌。
• (2)亚热带岩溶:除溶蚀作用外,侵蚀作用也 起较重要的作用。湖南、湖北。
• (3)温带岩溶:重力崩塌为主,岩溶作用不十
分明显。
• (4)干旱区岩溶:主要是地下岩溶,淡水地区
发育岩溶,咸水不发育岩溶。
5、新构造运动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 上升:溶洞越高,时代越老;越低,时 代越晚。
– 但生物化石可以与之相符,也可与之相反, 要看先有洞还是先有堆积。
3、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溶洞沉积物 在灰岩区,当溶有重碳酸钙的地下水渗 入溶洞时,压力突然降低,水中溶解的CO2逸出,形成 CaCO3沉淀。地下水在洞顶渗出形成悬挂的锥状沉积物 称石钟乳;地下水滴至洞底形成向上增长的笋状沉积物 称石笋;当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在一起时称为石柱;它们 统称为钟乳石。若地下水沿洞壁渗出,可形成帷幕状的 沉积物,称为石幔。 泉华沉积物 当泉水流出地表时,因压力降低、温度 升高,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发生沉淀,沉淀在泉口的疏松 多孔物质叫泉华。成分为CaCO3时,称为钙华或石灰华 ;以SiO2为主时称为硅华。泉华可堆积成锥状、台阶状 或扇状地貌。
3、地下岩溶
溶 洞: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下
岩洞的通称。
暗 河
地下湖
伏 流
峰丛与峰林


水 秀


三、岩溶堆积物
1、地表岩溶堆积物
泉华(石灰华) 赭土(蚀余红土)
2、地下岩溶堆积物
地下河湖堆积 地下洞穴堆积
1、地表岩溶堆积物
泉华(石灰华) 赭土(蚀余红土)
地表碳酸岩盐被溶蚀后原岩中残留的粘土杂质。 由于含次生氧化铝和氧化铁而成红色,有时含未 被溶蚀的灰岩角砾。
一、岩溶作用
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3、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1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
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由于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常含有较
多CO2和各种溶剂,因而化学潜蚀作
用显著。
岩溶作用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可溶性岩石 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 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 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岩溶作用主要发 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 透水性强 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 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 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 较大溶蚀能力。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地下水的溶蚀 能力取决CO2的含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二、岩溶地貌
1 、地表岩溶
2、过渡型
3、地下岩溶
1 、地表岩溶
石芽与溶沟
石林与岩溶漏斗
峰丛、峰林与溶蚀洼地 孤峰与岩溶平原
石 芽


湖北利川——溶蚀平原
2、过渡型
落水洞
竖 井
乐业天肯天坑群
大槽天坑
大 槽 天 坑旁的石牙
乐 业 天 坑 群 溶 洞 中 的 造 型 奇 特 的 石 钟 乳 、 石 笋
石 笋 、 石 钟 乳 、 石 柱
北 京 石 花 洞 国 家 地 质 公 园
泉华——云南中甸白水台
青藏高原上的钙华
九 寨 沟 五 彩 池
黄 龙 五 彩 池
黄龙梯湖
四、岩溶的研究
1、岩性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2、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 3、岩溶发育的阶段及旋回
4、气候与岩溶发展的关系
灰岩 方解石 >10.0 ≈1 大
• 相对溶解度 0.35~0.82 • 岩溶化程度部位:
– 河水与地下水交汇区
– 断裂带、裂隙带
– 两种不同岩性的交界面
• 岩溶的发育受溶蚀基准面控制
– 溶蚀基准面可分为局部性的和终极性
3、岩溶发育的阶段及旋回
• 幼年期:岩溶开始发育,以垂直岩溶作用为
– 溶洞的高度与河流水平面不一致,一般溶洞 比当时的河流面稍高。
• 下降:溶洞被掩埋。
与典型红土的区别:成因不同 产状不同
2、地下岩溶堆积物
(1)地下河湖堆积 (2)地下洞穴堆积
A、化学沉积:石钟乳、石笋、石幔、赭土 B、机械沉积:重力崩塌堆积 C、生物化石堆积:包括古人类化石及其文 化遗存
地下岩溶堆积为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 生物地层学及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物质基础。
图6-10 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