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合集下载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用人 广魏纳征贤、才房,玄知龄人、善杜任如晦
重视人才
姚重崇用、贤宋能璟
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1)共同举措: ①改革内政;②重用人才;③重视发展经济。
(2)兴盛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③重视农业生Fra bibliotek,发展经济等。
课堂小结
唐高祖 (李渊)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 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评价; (3)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才人
官家女
唐高宗(李治)时期
皇后
尼姑
“二圣”临朝
唐中宗+唐睿宗时期
皇太后 皇帝

玄 宗
影响:当时政治稳定,经忆唐济昔(繁杜节甫荣选),国库
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忆唐昔朝开元的全国盛力日达,到
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小了邑鼎犹藏盛万时家期室,。历
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启示: 将盛①③表的国要格原重家填因视统写 是经一完什济、整么社发,?会展归今稳。纳天定④唐中是要太国经重宗的济视、发发人武展展才则可的。天从前和中提唐得。玄到②宗什要在么以治启民国示为方?本面,的重共视同民举生措。。分析唐朝兴

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

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

不用说。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
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武则天死后,唐朝政局动荡不安——
中宗李显 高宗七子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共38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共38张PPT)

A.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D )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 力。他主张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参考答案] B [12年江苏南京中考]第6题
5.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 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 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D [08重庆中考]第1题
二、贞观之治
1、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2、措施:
在政治上: (1) (2) (3) (4)
在经济上: 在对外上:
二、贞观之治
1、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2、措施:
在政治上: (1)进一步完善三生六部制 (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 科目 (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武则天(624~705) 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后改唐为周,自己做 了皇帝。她是中国历 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
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 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 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 米,宽2.l米,厚1.49米,但 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 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 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 执不休,众说纷纭。那么我 们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她呢?
房 玄
杜 如 晦

请同学们说一说唐太宗李世民 与魏征之间纳谏的故事.
昭陵全景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9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9张PPT)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影响: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 未有地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课堂小结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唐朝 发
公元

(618年)
0
0 0
——摘自杜甫的《忆昔》
请回答:
①诗中唐的玄开元宗是为谁什的年么号能?创出这个 ②极此盛诗的描绘局了面怎样?的盛世景象?
“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
子,不仅多才多艺,治
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
位后,稳定政局,励精
图治,重用贤能,在贤
相姚崇宋璟的辅佐下,
实行了一0 系列改革。
0 0
宋璟
姚崇
0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覆舟:夏桀,商纣,秦朝,隋朝的暴政 导致国家灭亡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使东汉政权 名存实亡
上(太宗)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 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 下情得以上通也。”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朝廷上下, 敢言直谏, 蔚然成风。 成为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吸取隋亡教训
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隋王朝唐本太是宗一眼个中很的富“强君的统民一”王关朝系,其储
备的唐粮太食宗可曾供对大五臣六说十:年“之为用君。之道可,是必仅须3先7年存百便 姓毙水分,所。崩若以”唐离损 比他太析百 黎还宗,经姓 庶认短常以 。为命引奉 水隋用其能而古身载朝亡人,舟灭。的犹,忙话割亦的:股能原“以覆因舟啖舟有所”腹以,三比腹:人饱一君而是,身隋 炀帝“广治宫室,以肆行幸”;二是“美女珍 玩,征求无己”;三是“东西征讨,穷兵黩 武”这。段总史之料,说徭明役唐无太时宗,认干识戈到不什停么,问致题使?百姓 无法生活,激起反抗,加速了隋的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 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 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堂总结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唐朝
发展
公元(618年)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活动与探究 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措施?
政治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 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经济
军事
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疆域
贞观 之治
两次废帝改国 号周唯一女皇
女皇帝 武则天
打击敌对 官僚贵族 创立殿试 选拔人才 减轻负担 发展生产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稳定政局励精 图治重用贤能
唐玄宗 (李隆基)
政治 经济 文化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民众安定 国家昌盛
开元 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继续 发展
政启开元 鼎盛 治宏贞观
开元 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达标测评
1.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
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共23张PPT)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共23张PPT)

郭沫若称赞她0 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0 0
0
武则天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 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
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 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 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
纭.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无字碑” 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 ,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
2
3
整顿吏治, 裁减0 冗员
0 0
0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 么景象?
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 国家富足的景象。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则天
房玄龄
杜如晦
房谋杜断
魏征 (镜子)
“贞观之治”
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 学习与
措施?
探究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 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加科 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 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 军事上:发兵击败
0 0
0
“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 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 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舟所以0 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0 舟,亦能覆舟。”
0
——唐太宗
0
“贞观之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4张PPT)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4张PPT)

魏征与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见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 矣!”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魏征:原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劝其除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官至宰相。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秦琼:原是农民起义的将领。
尉迟敬德:隋朝大夫。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阿倍仲麻吕:日本留学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史料:唐太宗即位之初,依据德才兼备和当时官员的职责,制定了选 拔和考核官员的严格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九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
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吴泽认为:“武则天当政时,继续坚持太宗的政治 道路,对旧贵族官僚集团势力进行猛烈的斗争,获 得巨大胜利。武则天称帝后,仍然继承太宗、高宗 对农民让步的政策,劝农桑,薄赋徭,缩小战争范 围………..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文教 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留给你什么印象?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 个皇帝唐高宗(李世民的儿 子)的妃子,多谋善断。她 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 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 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 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材料二:
1、“唐为太政宗之要吸,取惟隋在速得亡人。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 材纳料谏三,:从善如流。 2、“广舟纳所贤以士比,人君知,人水善所任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15页)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15页)

(618年) 开国统一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649年-655年) 永徽之治
永徽之政,百姓阜安
唐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凡他要 做的事情,无不达成。没有高宗时代 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
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 源之水。
——孟宪实《唐高宗的真相》
(618年) 开国统一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649年-655年) 永徽之治 (690年-705年) 承前启后
革其弊政,始有隆兴
政治体制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 地方的政权机构:州和县
经济制度
均田制 租庸调制
军事制度
府兵制 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文化教育
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 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仕女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绢本
初唐畫家閻立本《步輦圖》,宮女嬌巧玲瓏,五官細
小,身材修長,毫無圓潤之姿。

··
周 昉




图 卷
盛唐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卷》中的贵族妇女,
绢 容貌端庄,体态丰腴,色彩柔丽。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
盛唐画家张萱《捣练图》的贵族妇女身材肥硕,形态
“开元盛世”和唐玄宗的轻徭薄赋、均田制、公私兼营山泽 之利、基本不征工商业税等改革政策分不开。可以说改革花 开,加上博大的开放胸襟,终于结出了盛世之果。
谢 谢 欣 赏
州县骚然”,但“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
政治清明,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风气。尽管唐太宗的掌权来自一场政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1)政治上: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 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三省六部制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此后一直到清末,六 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结合材料与课文,说出上图是唐太宗哪方面的治国措施?
(1)政治上: 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人死了不能再活, 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据史书记载,贞 观三年,全国判死 刑的才29人,几乎 达到了集权社会法 制的最高标准--"刑 措"即可以不用刑 罚。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唐人街: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区
一、唐的建立
建立时间: 618年 建 立 者: 李渊
都城
长安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原太原镇守李渊 在山西晋阳起兵反隋。618年,隋炀帝在 江都被部将杀死,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 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李渊
秦王(李世民) 太子(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
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 立殿试制度,亲自面 考核 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试考生,不拘一格选
拔人才;重用人才
小组讨论: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些治世局面的 出现有何共同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3、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4、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 。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 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5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5张PPT)

3.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
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A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宗
4.“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表明开元盛世时期( D )
A.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经济繁荣,政局稳定
独孤曼陀


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其四女 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后追封元 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炀帝杨广 之母,谥号文献皇后。独孤家族从南 北朝到唐朝前期都是皇亲贵族联姻的 主要对象,繁盛了几百年。
独孤伽罗


表兄弟
关系
李渊
杨广
迩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贞观之治 ——白居易《七德舞》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堂练习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
念的是( B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 2.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
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❷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❸军事: P14 击败东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 都护府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武周之治
——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武则天政治年谱
637年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 650年27岁,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 655年32岁,册立为皇后 675年52岁,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57岁,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 683年60岁,高宗卒,中宗(三子)李显即位,则天临 朝称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年)
后期年号“天宝”,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 亲等,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三、“开元盛世”
(二)治国措施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第9页,找出唐玄宗前期的治国措施。
三、“开元盛世”
(二)治国措施
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 名臣
姚崇、宋璟
用人
①重用贤能
措施
政治
②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82岁, 705年,病逝。世人称之为武则天。
二、女皇武则天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9页,填写表格。
(1) 治国
政治
措施 经济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
设立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2)治国成效 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曌(zhào)
武则天
地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4岁,入宫廷,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 26岁,唐太宗驾崩,入感业寺为尼姑;
28岁,再度入宫,为高宗昭仪; 32岁,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67岁, 690年,改国号为周,自立为帝;
(2)兴盛原因:①国家统一; ②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③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
(3)当今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 ③要重视经济发展。④要重视人才。
课堂小结
大唐发展过程
唐高祖 开国奠基
武则天 贞观遗风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唐玄宗 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经常以材料一中的这句话 告诫间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根据材料
概括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请写出材料中“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反、映答了案唐:太贞宗观怎之样治。的唐治太国宗思注想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减轻徭 役,与民休息,以民为本。
制度得到完善,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及第谣》
答案:标志:进士科的开设。 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唐)周匡物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材料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 策问责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 殿前试人自此始。” ——唐·杜佑《通典·选举三》 (1)材料二中的“殿前试人”这 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2分)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 城玄武门用计射杀皇太子李建成 和四弟李元吉。随后李渊退位为 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资料卡
➢背景:隋末农民大起义,李渊在太原起兵 ➢唐朝建立时间:公元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贞观之治开创者:李世民(唐太宗) ➢贞观之治重要标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画像
贞观名臣
杜如晦
(585-630)
魏征
(580-643)
房玄龄
(579-648)
房谋杜断,魏直言劝谏。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 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共28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共28张PPT)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 ”,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 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朝代 皇帝
贡献
隋 隋文帝 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朝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对武则天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时 间:618年 都 城:长 安 建立者:李 渊(唐高祖)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
长公之子 元变两6李2建个6成年月,后太玄,子 武李58门世9-626 次民子 即位李世,民627秦年王 改59年8-649 三号子 为“李玄贞霸观”早。夭
(2)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军事上: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皇帝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审核政令 执行政令 起草政令
此后一直到清末,
工 刑兵 礼户吏
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 作用:加强以皇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资治通鉴》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讲一讲你知道的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
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 。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 为周,定洛阳为都,建立武 周王朝。自称为大周圣神皇 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地位:

内 容进
包括策问,重在 考察治理政事的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1张PPT).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1张PPT).ppt
(1)政治: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2)经济: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
生产。
影响:在位期间,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 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称赞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贞观遗风
四、“开元盛世”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 明确赏罚制度。《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完备 唐太宗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 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复奏,各州要三覆奏。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 意思是:将天下英雄尽揽囊中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对人才的重视
政治方面 罚;严格考核官吏政绩
打击敌对 官僚贵族
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 鼓励发展农业

策 文化方面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减轻人民负担; 重视发展农业
创立殿试
边疆
先后击败东突厥,加强对
西域的统治。实行开明的 民族政策(吐蕃—文成公 主入藏)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
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归对纳比①②都 都重重视用发贤展能三位生,皇产注帝,重治减人国轻才策农的略民选异拔负同点担、比;任较用与考核;
③都完善了科唐举太制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共19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共19张PPT)

虚心纳谏
魏 征
长孙皇后
最贤慧的女人
我听说主明臣直, 魏征敢于直言,是 因为陛下是明君, 我怎能不祝贺呢?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
程 咬 金
秦 叔 宝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秦叔宝等。十八学 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3)唐太宗革新措施:
政治上:
(1)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2)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3)科举考试科目,增设进士科 (4)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 域的统治
贞观之治(概念、原因)
唐太宗的革新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功绩
原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进行改革 影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பைடு நூலகம்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 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D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杜甫
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 国家富足的景象。
唐玄宗 (685~762 年) 唐玄宗名李隆基, 又称唐明皇,712 年~ 756年在位。 前期年号:开元 后期年号:天宝
三、开元盛世
1、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措施): 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影视剧中 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 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 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 教材后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2.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1)措施:
①打击旧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选拔人才)
两大创新: 殿试 武举
③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影响: 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 开拓,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承前启后
相关史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二、承前启后
历史评价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宋庆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毛泽东: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
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
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就是了不起。
郭沫总若体:来“说政,启武开则元天,发治展宏了贞唐观太”宗。的贞观之 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个历史评价是比较合理
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
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i)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文
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为“贞观之治”。
一、盛世初显
历史评价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评价唐太宗)“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 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 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 之盛莫能及也……” ——明代《历代论书汇编》
合进程就未曾停止,唐朝时期一
“自古皆贵系中列华民,族贱政夷狄策,进朕一独步爱促之进如了一。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太宗“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yǒng]贵; 是 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jǐn]尤甚,一匹绢 才得斗米”,致百姓“东西逐食”。 ——《贞观政要》
“人死了不能再活, 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以民为本
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 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一、盛世初显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
——《贞观政要·论求谏》
②要善听正确意见,虚心纳谏。
重用人才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3)具体表现: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 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 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后人称他们为“房谋杜断”)
道为法则”。
690年,武则天在则天门宣布改唐为
周,又在去世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
则天大圣皇后”,这是“则天”的由来。
二、承前启后
女皇武则天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武则天的登基
2.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3.武则天的后世评价
二、承前启后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的登基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武则天,唐高宗 (李世民之子)的皇 后,掌握大权,先后 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 中宗(李显)和睿宗 (李旦),690年自立 为帝,称圣神皇帝, 国号周;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女皇帝。
阅读书本归纳:唐太宗除了虚心纳谏之外, 还在政治、经济方面施行了哪些革新措施?
一、盛世初显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 的墓碑上不刻一字?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武则天无字碑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 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 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的好。
第三种说法,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
(2)具体内容: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腹,
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王》
①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以民为本
材料二: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 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讲一讲魏征和唐太宗的小故事?
一、盛世初显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刚正不阿 直言进谏
虚心纳谏 宽容大度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从中可以看出魏征有什么样的品质? 这说明了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魏征去世后,太宗临朝叹 曰:“以铜为鉴(镜),可正衣冠;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 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 矣。”
3.都城: 长安
帝位之争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 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 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太子并 掌握实权,逼唐高祖李渊退位 ,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
帝位之争
唐太宗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 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 宗。
以上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唐太宗?
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二、承前启后 ——女皇武则天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武则天本名武珝(xu),后
改名武曌(zhào),取“日月悬 空,普照大地”之义。
“则天”二字最早是出自《论语》: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意思是“以天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一、盛世初显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
一、盛世初显
“贞观之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3.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1)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隋朝末年为何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
征讨刘黑闼时的坐骑是拳毛騧 征讨薛举、薛仁杲时的坐骑是白蹄乌
隋炀帝暴虐无道、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统治崩溃。
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时的坐骑是什伐赤、飒露紫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世民吗?哪一 年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唐朝建立
唐朝的建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时间: 618年
2.建立者:李渊 (唐高祖) 继任者:李世民(唐太宗)
“九等”:唐代官吏考核分为三等九级,即上、中、下 三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 中、下下九个级别。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2)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以民为本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 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 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 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
飒(马sà)列露置紫(于复陵制品前)。拳毛騧(guā)(复制品)
白蹄乌
唐太宗令人立石纪念六匹战马说明了什么?
唐太宗能征善战、爱惜战马、怀念自己征战的岁月。
特勒骠(biāo)
青骓(zhuī)
什(shí)伐赤
《隋末群雄割据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征讨宋金刚时的坐骑是特勤骠 征讨窦建德时的坐骑是青骓
艺……送于兵部”又是科举制度中的哪一创新?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教材思 考,这些举措和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承前启后
狄仁杰
张柬之
张仁愿
郭元振
姚崇
宋璟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武后收人心,务拔擢(bá zhuó选拔),非
臣 徒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故当世称知人 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新唐书・陆贽传》
要的科目。



房玄龄

杜如晦
一、盛世初显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第一单元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 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唐太宗即位之初,依据德才兼备和当时官员的职责
——《唐会要·选举三》
材料二:……(武后)长安二年,教人习武艺,其后每岁
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 ——《通典·选举三》
武举
材料三:自是士族所趣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 ——《唐会要·选举三》
引领社会读书风气,延揽更多人才,推
动材科料一举中制的“进殿一前试步人发”指展的。是哪一举措?材料二中的“教人习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考古发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