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4章的第5节《有趣的测量》。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测量工具、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讲解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课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长度测量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解题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步骤。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文字展示换算关系,并用流程图展示测量步骤。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导入环节的实际情景引入是一个关键点。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知识。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导入中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是进行长度测量的基础。
我会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明确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篇1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感觉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实验法,交流探索法。
教学准备:水槽、量筒、水、不规则石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自学指导:为了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石头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三、精讲点拨: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
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四、当堂训练:1、第4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六、作业布置:练一练1——3题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测量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知识,对测量工具和单位换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测量方法不够熟悉,对单位换算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单位换算的应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实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一个房间,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如米、厘米、千克等。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教室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果的重量是200克,换算成千克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5《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5《有趣的测量》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有趣的测量》,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等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实际问题中的测量数据分析和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测量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有趣的测量》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测量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内容。
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题目。
2. 计算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计算题目。
3. 实践题: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记录数据,分析处理。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通过实例来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 能够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能够通过实例练习,提高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难点: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实例进行测量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卡片;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想测量这条直线的长度,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得出答案。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并解释每个单位的意义。
然后,我会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 实例讲解我会拿出一把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如何正确使用卷尺,如何读取测量结果,并如何进行估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教学卡片,上面有一些测量问题。
学生们需要自己使用学生尺进行测量,并填写答案。
5. 练习反馈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2.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3. 测量步骤: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读取测量结果、进行估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和厘米分别测量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来;2. 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3. 设计一个测量游戏,邀请你的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
答案:1. 身高(以厘米为单位);2. 教室长度(以米为单位)、教室宽度(以米为单位)、教室高度(以米为单位);3. 测量游戏设计(包括游戏规则和测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长度单位和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最后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渗透转化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在本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
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他们对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三、教学目标1. 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等物体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 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 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思考解决方法。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可行的测量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进行测量。
3. 交流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第117页,第三章《测量与图形》的第三节《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理解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量筒、橡皮泥、计时器。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情景:小明想知道他家客厅的面积和体积,但是不知道如何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2. 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量筒等工具。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测量项目(长度、面积或体积),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测量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8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测量方法。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六、作业设计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可以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电子秤、温度计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举例解释:
-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测量,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量。
-在体积测量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器体积变化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准确的测量。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面,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并学会通过重复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趣的测量》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测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加强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提高其量感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这些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升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符合新教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面积测量中,重点讲解如何使用正方形格子纸或其他工具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体积测量中,重点演示如何通过排水法或直接测量来计算简单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测量:学生需要理解并运用分割、近似等方法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实物体积的测量:如何将实物体积转换为立方单位,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传统测量工具,如尺子、量杯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度量单位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换算。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运用传统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不够透彻。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测量技能不够熟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出测量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场景:•班级里的某个同学,请他或她举起自己的手臂,由其他同学估测它的长度。
•请学生估测一下课桌的面积、容积等。
•站在黑板前,让学生自愿上来,用尺子测一下自己的身高,然后将结果标在黑板上。
通过引出这些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加准确地测量长度、面积、容积等。
2. 学习传统测量工具传统测量工具是测量长度、容积最常见的工具。
我们需要教导学生什么是尺子,什么是量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测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尺子的读数方法、量杯的使用方法等,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试验。
3. 理解度量单位换算原理在学习测量原理之后,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类比和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
例如,在学习长度换算时,我们可以把小学生比喻成厘米,初中生比喻成米,高中生比喻成千米,然后通过类比方式,让学生可以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练习与拓展在学习了测量和单位换算知识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拓展,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技能。
针对课程内容,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的技能解决问题。
例如:1.某种饮料公司准备出售一种新型饮料,为此宣传启动了味道测量,为了尽快推向市场,需要知道1000升饮料大概有多少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
放入石块.
测量溢出的水
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努 力 吧 !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 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 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测量一个红薯的体积.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但瓶里的水不够高。
乌鸦一颗一颗的往瓶子里装石子。
瓶里的水渐渐升高。
不能直接用公式求 出体积怎么办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石块前
底面长( 宽( 水面高(
), ), ).
放入石块后
水面高(
).
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多少?
水面上升的高度
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上升的水的体积 即石块的体积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重量、容积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测量;2.初步掌握测量的计数单位和换算方法;3.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学重点:1.理解并熟练使用长度、重量、容积的计数单位;2.掌握测量中的换算方法;3.教育学生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2.在测量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案一:测量小矮人的高度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我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一位小矮人,想知道它有多高,该如何测量呢?”2.学习当地的长度计数单位(如:厘米),并进行测量矮人的高度;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教学方法与步骤1.观看老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厘米尺进行测量;2.拿出尺子或厘米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小矮人进行测量;3.引导学生思考,询问若使用英制计数单位进行测量,应该使用什么单位(如:英寸);4.学生自己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教学资源1.尺子、厘米尺、小矮人的图片;2.计量单位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尺子或厘米尺测量出小矮人的高度;2.学生是否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案二:测量物品的重量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小明买了一份蛋糕,请问它的重量是多少?”2.学习当地的重量计数单位(如:克),并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教学方法与步骤1.观看老师演示如何使用称重机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2.根据老师的指导获得跟多的细节信息,并掌握如何解决一些小问题;3.分组进行物品重量的测量,对结果进行分享并进行总结;4.为老师提供代用铲的服务并且请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份难度更高的练习。
教学资源1.称重机、物品;2.计量单位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称重机测量出物品的重量;2.学生是否能够进行重量单位的换算。
教案三:测量物品的容积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小明借了个水杯,想知道它能装多少水?”2.学习当地的容积计数单位(如:毫升、升),并进行物品的容积测量;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从而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乐于在课堂学习中表现自己,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惰性,兴趣不高。
所以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验证方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前四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体积的含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生来说运用已有知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仍有些难度,希望通过本课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探求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五、教具准备:长方体水槽、烧杯、水、尺子、土豆、课件、多媒体展台六、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故事,好吗? (播放视频)看后问学生:为什么乌鸦会喝到水?上升水的体积和小石子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上升水的体积=小石子的体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课件
有趣的测量PPT课件大 纲
汇报人:PPT
CONTENTS
目 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件简介 03 课件内容 04 课件设计 05 课件使用 06 课件评价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
测量是科学研究的 基础,也是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技能
适用对象
教师:适合需要教授测量知 识的教师
学生:适合对测量感兴趣的 学生
家长:适合希望了解测量的 家长
科研人员:适合需要测量数 据的科研人员
课件特点
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游 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 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实用性:结合实际生活,让学 生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性: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技 能
03
课件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测量的技能和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测量的基本 测量工具的 测量数据的 测量误差和 测量实验的
概念和原理 使用方法
06
课件评价
评价标准
课件内容:是否 涵盖所有知识点, 是否具有趣味性
课件设计:是否 美观,是否易于 理解
课件互动:是否具 有互动性,是否能 吸引学生参与
课件效果:是否 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效果
评价方法
内容评价:评价课 件内容的准确性、 完整性和逻辑性
形式评价:评价课 件的视觉效果、互 动性和创新性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_4.5_有趣的测量》_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
这部分内容紧贴生活,对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2.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以下教具:1. 透明容器。
2. 不规则形状的橡皮泥。
3. 石头。
4. 大豆。
5. 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六、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能力,对于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设计测量方案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测量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测量。
2. 新课导入:介绍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3. 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测量方法的应用。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基本概念,对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地使用测量工具,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测量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
3.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课本的长度、面积、体积等。
4.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 单位换算 | 测量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4.7节《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巩固和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刻度尺、直尺、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供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个实际的长度测量场景,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 讲解与示范: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来示范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如何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3.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刻度尺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的长度为9米,宽度为6米,高度为3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引入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比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有趣的测量》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正确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正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测量的方法及应用;2.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量杯、秤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3.培养学生观察、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使用尺子、量杯、秤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地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2.能够将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解释。
教学过程:一、通过实际观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教师放置一个小木盒子在讲台上,让学生来测量它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引导学生发现用什么工具可以测量它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请学生拿出所需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学生将各自的测量结果报告给教师,教师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并让学生比较一下测量结果的大小关系。
二、学习测量单位。
1.通过比较学生测量出的数据,引导学生认识长度、体积和质量的单位:米、分米、厘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升、毫升、千克和克。
2.教师通过几个小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单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三、学习测量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尺子、量杯、秤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演示。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测量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四、练习测量。
1.教师设计一些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完成。
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宽和高;2.学生完成测量任务后,将测量结果汇报给全班。
五、实践应用。
1.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例如:(1)某学生家用的水壶每次可以装3升水,现在需要装15升饮用水,请问他应该用多少次水壶?(2)小明买了一块木头,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30厘米、25厘米,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解答报告给全班。
六、总结归纳。
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测量时遇到了哪些困难?(2)使用测量工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在应用中,如何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2.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测量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课件【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
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板书)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
分工协作: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
(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对于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动手操作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单位换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单位换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
四、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一部分属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
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
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
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
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都玩过,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也很快能找出结果。
③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发现简便易行的最佳方案。
④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
1、复习旧知,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和乌鸦比高低的学习热情。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从外形上得出规则和不规则体的概念,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则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
提示课题。
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看谁能想出办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让学生大胆探索
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①估算;②像皮泥捏成长方体(正);③土豆煮熟后压成长方体(正);④把石块(铁)磨成长方体(正)。
如果像石块、铁、鸡蛋等不易改变它们的形状或不允许改变形状的时候,该怎么办?提示能不能由乌鸦喝水的故事得到启发?引入第第⑤种方案。
教师演示:将石块沉入水中。
(学生仔细观察):①有何变化?②讨论: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体积增加)③增加的部分在哪里?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④石块投入水中后,什么在变?什么没变?(长、宽不变,水面的高度在变)。
⑤怎样计算石块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容器的长、宽、水的高度:原来水的高度(转自数学网)
放入石头后水的高度
升高的水的高度
回答了以上的问题石块的体积=容器的长×宽×升高的水的高度。
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说明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的原因。
以上是本节的重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的,这样一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谁还能想出其它办法?①逆方法;②装满水。
再次鼓励学生。
5、巩固练习:由生活中的数学又返回到实际应用。
例:出示小黑板
铁块的体积=底面积×高由此可得到另两个公式:
底面积=体积÷高高=体积÷底面积
让学生活学、活用,达到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最后应强调水的体积与铁块体积的单位统一。
(L=dm3)6、小结:本节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堂课,学
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是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
7、作业布置:
P55第1、2题,2题作为课后思考题:也是对本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2、刚才的实验中,只能长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