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的三读法共21页

合集下载

散文教学的三步品读法

散文教学的三步品读法

散文教学的三步品读法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散文教学的三步品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散文教学;三步品读法;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通常很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散文教学的三步品读法。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通过预习,让学生把握关键词语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学会掌握词语在具体环境中的含义,为品读散文、欣赏语言的美质做铺垫。

阅读散文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捕捉动情点,以文为依托,以读为媒介,抓住关键词悉心咀嚼,潜心品味。

让文本饱含的情感去感染人、影响人、熏陶人,引起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共鸣。

如:《背影》中买橘子一段,写父亲去买橘子的过程,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背影”——“慢慢探下身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使学生仿佛听到父亲走路吃力、行动艰难的喘息声,仿佛看到父亲至诚至真、至深至性的爱子之心。

2.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作者思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尤其是散文,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多了,读熟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结构,都会明晰。

散文的选材复杂多样,但形散而神聚。

一篇文章,始终要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

这条红线就是散文的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作者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文章,体现思路。

如《荔枝蜜》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我”对蜜蜂由于讨厌到喜欢,由喜欢到赞叹,由赞叹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这个感情变化的过程,是作者对蜜蜂仔细观察和深入认识的过程,更是作者运用联想由物及人,以事推理,从生活中提炼诗情和揭示哲理的过程。

全文一线贯穿,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3.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作者的感情朗读,还应讲究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

可以放录音,教师范读,个别学生朗读,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赛读,学生齐读等。

散文应该怎样读

散文应该怎样读

散文应该怎样读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那么,散文应该怎样读呢?寻找文眼文眼是指一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语句,它是“神不散”的具体表现。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有八个自然段,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但是这部分能起总领作用的只有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句话就是文眼。

如果我们找到了它,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写众多植物和令人生畏的小动物。

找准线索散文“贵散”,又忌“散”。

一篇文章要写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要靠线索。

有人说、材料是珍珠,线索是彩线,珍珠经过彩线连贯才能成串。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

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先理清零碎的材料,考虑它是怎样组合的,怎样有条理地表现文中关键性语句所揭示的内容。

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怀念、脉络非常清楚;还有一条内在线索,这就是贯穿始终的作者的爱国情感。

在东京对“清国留学生”的表现憎恶,在仙台对日本学生的诬陷奋起抗争,对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的感激和敬重,在“看电影事件”后决心弃医从文,这些都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脉络。

这篇文章看似散乱,可是读后却觉得珠联璧合。

欣赏语言散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优美,凝练。

优美是指语言清晰明快,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

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

如《春》中的“闹”就用得很传神。

春天到了,各种花儿争先开放,蜜蜂赶来嗡……地闹着,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会欣赏春的美,春的热闹,春的浓!优美的散文,在语言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在阅读时要善于挖掘与体会。

如何快速阅读散文?阅读散文的目的是:把握作者的感情世界,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感情的熏陶,以得到思想的启迪和陶冶性情的美的享受,并从中学习借鉴一些写作艺术技巧。

根据散文的特点,阅读散文要掌握以下要领:一、由意境探讨作者的真情实感散文的意境是散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形象交相融合,熔铸于作品中的优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散文的三境读法

中国古典散文的三境读法

《中国古典散文的三境读法》摘要:对此,笔者提出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三境读法”,即读环境、读心境、读文境,在“三境读法”中,所谓“读环境”就是读这两类散文中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所以中国古典散文的“三境读法”往往会在一篇文章中同时运用读环境、读心境、读文境马经义摘要:本文以散文的概念与形象性问题为切入点,将其分别与小说、诗词、戏剧进行比较从而梳理它的本质与特点。

其次以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为分类基础,从理论上提出了“读环境、读心境、读文境”的三境读法。

最后以具体的作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三境读法”对中国古典散文赏析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中国文学;古典散文;三境读法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是数量最多,发展历史最长,内容涉及面最广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以自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有气质,记录着先贤的智慧,刻画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反映着历史的兴衰际遇,折射着大千世界与人生百态,编织着华夏文明的辉煌,延绵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与脉动。

正因为如此,它和诗词一道位列中国古代文学的“正宗”。

中国古典散文如何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清一个概念,什么是散文?“散文”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散文这个概念的形成却比较晚。

在中国古代,“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它的提出虽然是从文学的角度,但是和现代散文的概念并不一样。

散文的出现是相对于骈文而言的,骈文讲究字句对仗工整,声律铿锵,用典精准,而散文字句参差,以单行散句为主,不讲究对偶韵律。

不难看出,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最早提出主要是针对文句的表达形式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散文开始流行,然而对它的定义依旧没有统一的说法。

朱自清先生在《什么是“散文”》中就曾感慨道:“很難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它实在太复杂,凭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

”[1]后来文学界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看法,把不讲究字句对仗,不重排偶,不押韵的一切散体文章都纳入散文的范畴。

散文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其方法为: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怎么读散文

怎么读散文

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

阅读优秀的散文,就是欣赏一种美。

譬如,行走在字里行间,你眼前陡然一亮,心胸豁然开朗,不知不觉你就到达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看到一片无与伦比的荷塘月色;你还可以认识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无法忘怀父亲的那一幕背影;欣赏百花斗艳的春;感悟故都清静悲凉的秋……散文就是这样的一些文字,不仅拥有深邃的精神见解和优美的意境,还展现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可谓集合了哲理、诗情、画意于一身,美不胜收。

你在欣赏美文的时候,身临其境,就像走在玫瑰园里,芳香扑鼻。

所以,读散文是一件雅事。

经常阅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对美感的欣赏。

那么,对于这文学中的精品,我们如何赏读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里面的精髓呢?其实,散文不管怎样写,它都是作家心灵的反映。

要读懂散文,就得先让心灵靠近,用心去聆听作家的心声。

那么,我的一个体会是散文不适合在吵闹繁杂的环境去读。

你可以选择在一个午后阳光或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杯清茶,一本散文集,让你品读地如痴如醉。

读散文就是这样,需要静心素读。

静心素读有人说:“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是不写散文的,同样,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也是不读散文的。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我也深有同感。

散文是作家抒写人生内蕴最真切、最自由、最富美感的一种精纯的文学性作品。

在文化大师的笔下,“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郁达夫语),风景静物,乃至一花一叶皆可入文,如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

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

”散文创作来源甚广,正如冯骥才所定义的那样:“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然而,正因为来源于生活,散文成为作家阅历的体现,经验的集合,冷静的思考和智慧的沉淀。

读他们的散文,就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踏入他们的知识领域,感悟他们的灵性与智慧。

散文诗的“三读”教学法

散文诗的“三读”教学法

第 一层 ( 1 , 写充 满生 第 段)描
机 的江 南 柔雪 。
1 .文 中写 了哪 两 个 地 方 的雪
景?
文 诗 的 方 法 ,这 是 每 个 语 文 教 师
第 二层 ( — 段 )描写 孩子 第2 3 ,
们 塑 雪 罗汉 的情 景 。 老 师点 拨 : 翅罗 汉 的 生动 描 对
感 读一 品 读 渐 进 式 “ 读 ” 教 学 三 法 。经 过 具 体 教 学 实践 , 者 觉 得 笔 效 果 不 错 ,现 以教 学 鲁 迅 的 散 文 诗 《 》 例 , 此方 法作 一简单 雪 为 将
的 介 绍 , 以达 到 和 同 行 交 流 的 } 1
雪 , 粉 如 沙 , 勃 奋 飞 的朔 方 雪 如 蓬
画 面 , 一 步感 悟 “ ” 品 质 。同 进 雪 的
乐 朗 读 ,或 是 听个 别 学 生 的 配乐
朗读 皆可 。教学《 时 , 雪》 听读这一 环 节,我请全班 学生闭上眼 睛用
心听教 师配 乐 朗读课 文一 遍 , 并
出她追求 自由的精神。 感读 , 这一环节 的关键点是学
生 自己 读 , 己 “ ” 自 己“ ” 自 感 、 悟 。
要求 学生边听边在 大脑里展现作
品语 句 所 描 绘 的 画 面 ,同 时 感 受
散 文诗 这 种 文体 独 具 的特 点 。
通过 逐段 “ 感读 ” 让 学 生体验 在 ,
这 篇 优 美 的 散 文 诗 中 ,作 者 为 我
从 表 象 上 知 道 了南 方 的 雪 与 朔 方 的 雪 的不 同特 点 。
Hale Waihona Puke 的 , 求 教 于方 家 。 并

散文阅读方法(整体阅读)优秀

散文阅读方法(整体阅读)优秀
专题一 读懂散文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添加副标题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文体知识
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认识散文文体特征
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 取材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投身那蛮荒之地了。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
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散文的分类
01
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借景抒情) 、状物散文(托物言志) 记叙散文(叙事散文 ) 议论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的线索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 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 地点为线。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课外阅读指导“三读”策略

课外阅读指导“三读”策略

课外阅读指导“三读”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要求:“学生在小学的不同学段中,要完成不少于5万到40万到100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

”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阅读,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这对于增进学生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条件,促进学生“读”。

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人人想读,就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片读书的广阔天地。

1、保证时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多数是在家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每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看课外书,以为“不务正业”,就大声嚷道:“去,去,赶快作业,课本的都学不好,还看这些无三不四的书……”因而,也要让家长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来保证学生每天在家里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

除此之外,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以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以翻阅课外的书报。

每周还可以抽出一节课,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2、布置作业。

学生读书数量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多,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做书面作业上,也就没有精力和时间看课外书,同时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教师要从长远考虑,适当地减少一些书面作业,甚至可以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项作业。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全班大部分学生都有的课外书报,就可以经常布置少量的思考性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和情节,学习其中的有关表达方法。

我想行将课外阅读当作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大多数的学生是喜欢的,也乐于去完成,也就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推荐读物。

根据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学生对文字书籍不感兴趣,喜欢看类似《老夫子》之类的图画书。

鉴于这种情况,首先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从新树立课外阅读的概念,做好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报这个环节工作。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50条关于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并对每一条进行详细描述:1. 了解作者:在阅读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风格,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2. 关注情感表达:散文常常以情感为主题,读者应该留心作者的情感表达,从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共鸣。

3. 抓住精彩段落:散文中常有一些精彩的段落,读者可以留意这些段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4. 注重细节描写:细致的细节描写是散文的特点之一,读者应该注意那些精心描绘的细节,从中感受作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5. 善于想象:散文常常以抒情的方式描绘景物或事物,读者可以借助想象力,还原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或情感。

6. 关注文学意义:散文中常蕴含着一定的文学意义,读者应注意作品中蕴含的寓意和象征。

7. 把握主题思想:每篇散文都有着自己的主题和思想,读者应该努力把握这些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8. 琢磨修辞手法:散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读者可以留意这些修辞手法,品味其中的表达之美。

9. 注意结构布局:散文的结构和布局往往能反映出作者的思维逻辑,读者应该注意作品的结构,理解其中的布局和脉络。

10. 理清篇章脉络:散文通常分为多个篇章,读者应该理清每个篇章之间的脉络,把握作品整体的发展和结构。

11. 注重节奏韵律:散文的语言常常有着独特的节奏韵律,读者可以注意作品中的语言节奏,感受其中的音乐之美。

12. 多角度解读:同一篇散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角度,读者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作品,拓展对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13. 理解历史文化:某些散文作品可能涉及到历史文化背景,读者应该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增进对作品的理解。

14. 品味悠久传统:中国散文有着悠久的传统,读者可以通过品味古典散文,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15. 关注当代作品:读者也应该留意当代散文作品,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感受现代生活的文学表达。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

如何迅速读懂一篇散文班级姓名一、概述: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二、快速读懂散文: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

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1、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另外,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散文阅读,读什么与怎样读

散文阅读,读什么与怎样读

382019年第4期课堂在线散文阅读,读什么与怎样读曹 阳“散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就文体特征而言,散文并没有诗歌、小说和戏剧那样明显。

通常我们将散文特征概括为“形散而神不散”,但这一概括比较笼统。

面对优秀散文,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解读?能读出什么?许多中学生阅读散文往往只是简单着眼于散文所写的人、事、景、物上,这严重影响了散文阅读成效。

散文阅读要追求“心物相通”“意以境会”。

一、阅读散文,要品味语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首先要感受的就是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散文语言丰富多彩,或涓涓细流,或汪洋恣肆,或璞玉无华,但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思。

通过语言,我们能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的人生感受。

阅读散文,我们既要关注共性语言,更要关注作者的个性语言。

因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往往就凝聚在其个性化的语言之中。

比如我们阅读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一文,就要深深体会朱自清先生“平淡语言显真情”的写作风格。

如“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我的眼泪又来了”等都是一些日常的、口语化的写作,但却溢满了真情。

此外,我们应该能感受到,朱自清先生随手拈来的四字词语,更是能营造一种感伤的氛围。

如“祸不单行、奔丧回家、满院狼藉、光景惨淡、老境颓唐、触目伤怀、情不自已”等,让全文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朱自清先生不刻意渲染,没有矫揉造作的抒情,却在字里行间饱含着丰富情感,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这正是朱先生的写作特点——“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简笔勾勒、文白一体”。

尤为感人的是父亲买橘子的一段。

如“蹒跚、慢慢、探身、攀、缩、微倾、努力”等,值得我们细细回味、咀嚼。

纯白描的写作,饱含着浓浓的父子之情,让我们读者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阅读散文,首先就是要品味散文语言,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的脉动、思想的波涛。

二、阅读散文,要解读意象“意象”原本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概念,是“意”和“象”的总称。

所谓“意”,是指散文所蕴含的意义、意蕴、意趣等;所谓“象”,是指散文中的景象、物象、事象等。

散文诗的“三读”教学法

散文诗的“三读”教学法

散文诗的“三读”教学法作者:陈厚勇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9期内容摘要:散文诗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鲁迅的散文诗《雪》为例,对散文诗教学的“三读”教学法,即听读→感读→品读渐进式教学法作了一个简单介绍。

关键词:散文诗三读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比较经典的散文诗,这是初中学生学习和欣赏散文诗的绝好机会,如何进行散文诗的教学设计,如何策划散文诗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一点学习散文诗的方法,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散文诗之前必须要重点考虑的。

笔者在教学前,查阅了很多资料,观摩了许多教学方法,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散文诗课堂教学“三读”教学法,即:听读→感读→品读渐进式“三读”教学法。

经过具体教学实践,笔者觉得效果不错,现以教学鲁迅的散文诗《雪》为例,将此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以达到和同行交流的目的,并求教于方家。

一.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在学生已经预习,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作者及散文诗的写作背景后,让学生听读,或是听范读录音、或是听老师的配乐朗读,或是听个别学生的配乐朗读皆可。

教学《雪》时,听读这一环节,我请全班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一遍,并要求学生边听边在大脑里展现作品语句所描绘的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的特点。

听读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分钟,然后展示自己听读的收获。

以白雪为背景,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两个问题来考察学生的听读效果:1.文中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南方的雪、朔方的雪)2.南国的雪,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这两个问题,在听读后,80%的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来,其余学生通过老师点拨后也能明白。

这两个问题是初步感知散文诗《雪》的切入点。

学生在听读中发挥想象,感知“雪”的画面,这样就从表象上知道了南方的雪与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

高考散文阅读的读法

高考散文阅读的读法

高考散文阅读的读法作者:杜杏芬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2期在高中语文试卷中,散文一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可是很多同学拿到散文常常一声叹息,面对题目无从下手,等到试卷拿到手,看到少得可怜的分数,就更是欲哭无泪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文章呢?一.初步阅读,边读边圈画,同时判断文章所属的类型纵观高考散文,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四种:一是写人叙事的散文,比如说《才子赵树理》(2011年湖北卷)、《何容何许人也》(2013年江苏卷),二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就像《一幅烟雨牛鹭图》(2006年江苏卷)、《乡村的瓦》(2006年四川卷),三是游记类的散文,比如《上善若水》(2009年江苏卷),四是议论类的散文,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的,如《焰火的变奏》(2007年四川卷)。

因为每类散文我们需要抓住的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初步阅读后,就要自己判断一下它所属的类型。

边读边圈画,是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圈画出重要的句子和词语。

一方面加强我们对散文的内容的记忆,有利于节省后面做题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一)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散文的开头十分重要和讲究,因为它通常要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些散文开头就是“文眼”,而散文的结尾往往是卒章显志。

当然散文主旨句比较灵活,也有出现在中间的时候,只是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出现频率更高。

(二)文章中的过渡句。

过渡句一般在文章两个较大的层次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内容和层次。

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我们常说散文形散神不散,所以散文不是纯粹地写人、叙事、写景,而是以此为一个平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所以多多少少都会在文中直接流露出来一些。

因此这些句子也是帮助我们去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句。

二.深入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很多同学读一遍就去做题,甚至在没做题之前就先去看要答的题目,然后直接根据题目去文章找答案,这些都是错误的。

散文朗读技巧

散文朗读技巧

散文朗读技巧第一篇:散文朗读技巧散文朗读技巧立坚小学张晶散文,可以泛指韵文以外所有的文章,包括小说和议论文;但是也可以特指以抒发作者个人感受为主的文章。

一般把这后一类散文称为“抒情散文”。

用做诵材的散文多半属于这一类。

散文总是从作者主观视点来观察世界万物,从中有所感悟,于是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感想。

读散文,听散文,似乎是跟着作者去看去想,最终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

因为是一个看,想,感悟的过程,所以散文朗诵的基调是平缓的。

没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会像演讲那样异峰突起,慷慨激昂。

在朗诵时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长而不用加重的方法来处理强调重音。

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规整的节奏和严格的韵律,但是也讲究节奏和韵律美。

散文的局部和某些句子也有对称结构。

例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在朗涌时,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语调来读这对语句,使文中的韵律美表现出来。

散文也有不同的类型。

有的散文以抒情为主,不写人和事。

例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都是在抒发作者的感受。

有的文章中虽然也会出现一些事物,但是这些事物都是虚写而不是实写的,是概括而不是具体的。

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写春天,赞美春天,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想,从而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基调是热情,愉快的。

我们应该用明朗,甜美的噪音去读。

在文章中虽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但是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

我们在朗读这一类型的散文时,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为线索。

朗诵《春》时,一开始是一种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涌“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时,要把三个层次读出来,把春天越来越近,人们越来越欣喜的心情读出来。

中间的部分,从各个方面描写春天,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我们可以用减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写和抒情区别开来。

最后的三小节,用娃娃,姑娘,青年来比喻春天,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绪也随之转向高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