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babcf269dc5022aaea0087.png)
《肺和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
2.会做利用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3.能设计实验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一样。
难点:设计实验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准备记录单、澄清石灰水、针筒、吸管、航空杯子四、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1.讲述:全体起立,我们先来做个憋气小游戏: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感觉受不了就坐下。
2.学生活动体验。
3.提问:谁来说一说,在憋气的过程中,你的感觉怎样?4.学生汇报。
(透不过气/有点难受/胸闷)5.讲述: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感觉,其实是和我们人体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生:肺--追问:和什么活动有关?生:呼吸)(板书:肺和呼吸)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人体的呼吸。
(二)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1.过渡: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呼吸)2.提问:呼和吸一样吗?(课件出示:人吸进的是什么气体?呼出的是什么气体?)3.学生汇报: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4.提问:仔细想一想,人吸进的气体只有氧气吗?人呼出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吗?(生汇报:吸进的还有氮气、二氧化碳/空气;呼出的除了二氧化碳还有其他气体)5.讲述:要想准确地知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我们还要像科学家那样——(生:做实验。
)追问:怎么做?5.课件出示:制定方案:怎样证明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呢?6.小组汇报。
(1)利用两根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吸进的气体和呼出气体的瓶中,看蜡烛燃烧情况。
---追问: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2)收集气体/石灰水-追问:你怎么想到要用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水蒸气。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cfb010700abb68a882fbbf.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呼吸器,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演示: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塑料袋或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火柴、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师:哦,大家都会游泳,同学们真了不起!学游泳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憋气,我们今天再来体验一下,好吗们先来体验一个小游戏,好吗生:好。
师: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看谁憋的时间长。
(学生体验活动)师:能一直这样憋下去吗在刚才的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透不过气.生:有点难受。
生:胸闷。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感觉,其实是和我们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呼吸)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呼吸。
板书:呼吸二、认识呼吸器及其作用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生:一呼一吸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感觉生: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是鼓起来,呼气时有瘪下去。
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叫什么吗(肺)(板书:肺)师:你们认识肺是什么样的吗谁来说说师:出示模型,肺到底在胸部的什么位子,一以来看看。
并指着肺说:“这就是肺,自己在胸前指指,说说你看到的肺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肺有两叶)师:想想,除了肺,还有哪些器也参与了的呼吸小组讨论:呼吸器还有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把讨论结果画一画。
(出示侧面轮廓图并:深呼吸一口气,自我感觉一下)小组交流:生:我们小组认为,的呼吸器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生:我们小组认为,空气首先从口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师:同意A的举手,同意B的举手,两组不同在哪里(出示呼吸器分解图片)师:为什么不把口腔作为呼吸器这样吧让我们分别来体验一下,用鼻呼吸和用口腔呼吸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师:有怎样的感觉生:我发现用口腔呼吸,感觉空气是凉凉的。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cbc8c3a300a6c30d229f86.png)
肺和呼吸【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准备】澄清的石灰水、食品保鲜袋,人体半身模型,气球、软尺、自制肺活量测量瓶、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你知道了些什么?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肺和呼吸。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1.提问:你认为,空气是怎样进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的?2.学生画图表示呼吸的过程。
3.汇报交流。
三、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1.谈话:(1)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2)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一样吗?2.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3.提问: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4.学生设计实验,选用材料开展实验。
5.实验活动:先用打气筒朝一杯清石灰水中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再用嘴对着塑料管向水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吸进和吸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多,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多。
8.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使水变浑浊。
9.谈话: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在一个比较封闭、狭窄的空间内人仍然可以坚持呼吸,短时间内不会有窒息的危险;对休克病人的人工呼吸抢救等。
)四、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介绍呼吸器官名称、作用。
《肺和呼吸》优秀教案
![《肺和呼吸》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f39d25a8102d276a22fef.png)
2、肺和呼吸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3、能用一定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4、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重点
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1)谈话: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2)出示人的呼吸器官课件。
(3)讲述:对照人的呼吸器官课件说说,人有哪些呼吸器官?
(4)讲解: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5)提问:指图说明,人吸气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呼气时
学生屏息凝视,停止呼吸,试一试感觉怎样?
(2)实验①: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教师小结。
②测肺活量
比较肺活量大的同学和肺活量小的同学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你能发现什么
3、那么我们怎样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
4、师生小结。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做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实验。
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实验。
难点
准确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课
前
准
备
澄清的石灰水、食品保鲜袋。
教学
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屏息凝视,停止呼吸,试一试感觉怎样?这说明了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6c40fe0b1c59eef8c7b4da.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肺和呼吸》案例厦门市海沧区钟山小学吴永发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理论:本课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的讨论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本课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以及健康生活四大主题。
《肺和呼吸》属于健康生活主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呼吸与血液循环》的第二课。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以“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主,让学生进行与科学家研究方法类似的科学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思维习惯。
小学生命科学领域常用的探究方法有:1 、观察与描述。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调查、描述, 以及随后进行的交流是生命世界各个主题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2.比较与分类。
通过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学生才能将大量的生物个体以生命多样性来统一, 并与后面的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主题联系起来。
3.实验探究。
4、建立模型。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非常困难或者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本课也应用了“探究—研讨”教学法,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
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已经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很迫切想知道人体其他器官及其作用。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方案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a33fd4a417866fb94a8e2a.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做利用清石灰水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实验。
能用一定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知识与技能: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教学准备:分组:塑料袋(2个)、气球(2个)、吸管(1根)、清石灰水演示: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吸管。
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肺和呼吸》。
(教师板书)2.提问:什么叫呼吸?(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3.谈话:来,咱们一块呼吸一次。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4.提问:关于呼吸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学生回答。
二、认识呼吸器官1.谈话:你认为呼吸时空气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呢?请同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可以在身上指一指。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器官贴出相应的图片。
3.谈话:请同学们到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资料上找答案,边看边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4.学生阅读资料。
5.提问: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还缺了哪些呼吸器官?6.过渡:呼吸时气体就是不断地沿着这些呼吸器官进进出出。
[播放视频]二、检测呼吸气体的不同,认识呼吸的作用1.谈话:那我们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2.我们怎么去验证?3.分组实验:①收集气体:A师: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两个塑料袋,分别用来收集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
讨论:这两种气体怎么收集?B让学生自主说说。
C教师简单示范。
②比较气体:A分组观察,初步比较。
B实验比较:把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塑料袋,抓紧袋口晃动,对比石灰水的变化。
C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结果:吸进的气体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了。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讲解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262c6d858f5f61fb73666a2.png)
肺和呼吸王丽华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分析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
教具准备:教师:专题学习网站、木棒、火柴、集气瓶、打火机、水槽、弯头吸管学生:注射器、澄清石灰水、吸管、烧杯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 :听说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上课前老师出几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
(点击课件(1一个山头七口井,七口井儿暗相连,五个有水五个干,所有井口不朝天。
(猜一人体器官(2鼻子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是香还是臭,问他他就懂。
(猜一人体器官(3兄弟生来三十多,先生弟弟后生哥,平常事情弟弟办,大事一来请哥哥。
(猜一人体器官(4舌头白门楼,红围墙,里面住个红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尝。
(猜一人体器官(5大的分两段,小的分三段,总共算一算,四七二八段。
(猜一人体器官(6此物管八面,人人有两片,用手摸得着,自己看不见。
(猜一人体器官生:……师:同学们很聪明,真不错。
刚才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人体器官,你知道我们人体还有哪些器官?生:嘴、手、腿……活动一:认识人体呼吸器官1、了解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
师: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我们为什么需要不停地呼吸呢? 生:我们的身体需要氧气。
生:我们要把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
因为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 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这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所以,我们需要不停地呼吸。
师: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一起工作。
刚才我们同学说了许多人体器官, 这些器官中哪些是呼吸器官呢, 老师先来考考你们。
师:请同学们登陆网站, 从学生登陆入口进入, 输入自己的姓名、组别。
《肺和呼吸》参考教案
![《肺和呼吸》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94057cf5335a8102d220d0.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镇沅直属小学:杨晓艳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2、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肺、器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气球、橡皮筋、相关电化教育资料。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请把手指放到鼻孔前一会儿感受一下,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人主要用什么来呼吸的?(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肺和呼吸)。
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
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交流,出示探究问题:①、人在呼吸时哪些器官参与活动②、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③、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④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探究“我们呼出和吸进的空气有何不同”的小组活动。
(1)、提问:我们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吗?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吸进的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3)、教师说明实验要求(4)、实验活动:①、收集空气,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收集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5)、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作好实验记录。
(6)、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是不同的,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e8cf6f5022aaea988f0f0e.png)
《肺和呼吸》案例一、教学目标过程方法1.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2.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3.知道哪些良好的生活动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对呼吸器官卫生保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2.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保健。
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演示:呼吸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两半杯、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针筒、蜡烛、燃烧匙等。
四、教学过程(一)产生问题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憋气,看看我们能憋多久?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样做才有利于呼吸器官的健康)4.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如何保护呼吸器官)(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呼吸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
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
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二)、实验探究: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1.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呼吸?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介绍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讨论收集气体的方法,学生上台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
(设计说明:和学生讨论收集气体的办法是实验过程的一部分。
没有这一部分,学生实验时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
)4.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说出设计实验的依据,教师帮助完善改进。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de0d0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0.png)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知道肺的重要作用,会简单的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此外,《肺和呼吸》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消化系统、对身体器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课外书知道人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标: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5、教材处理及重难点突破对于教材我先从常见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出课题。
从问题入手,设计实验;对于简单的概念、名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最后总结学习所得,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知道吸烟对人的危害,制作戒烟小报。
【原创】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和反思
![【原创】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8682823c1ec5da51e27064.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呼吸系统相关视频资料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呼吸器官及作用1.师:我们人体不停地进行着呼吸。
这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调工作。
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呢?它们是怎样进行呼吸活动的呢?学生讨论。
(人体的器官有鼻子、喉、肺、气管、支气管等)2、组织学生看教材中插图,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
注意:嘴不是呼吸器官。
3、师:大家通过观看插图,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能在自己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师:你们通过刚才的了解,认为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板书:肺和呼吸)6、通过视频播放,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平常司空见惯的呼吸行为引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1、动画演示呼吸过程。
2、实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条件限制,通过视频观看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
3、课件呈现表格:吸进、呼出气体各成分含量比较表。
再次比较吸进、呼出气体差别。
4、师生共同小结。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拓展: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肺。
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在肺里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人体呼吸的作用,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1、师:人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肺和呼吸的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d721164b73f242336c5fed.png)
《肺和呼吸》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肺和呼吸》【教材分析】《肺和呼吸》这节课是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对本单元整体结构的认真研究与分析,本课重点研究呼吸的过程及意义,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
本课的教学活动分为四个部分:一、体验呼吸的过程。
二、利用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三、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四、怎样保护呼吸器官?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核心问题,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教学的落脚点,在整个的探究式活动中,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学情分析】呼吸现象是每个学生都很熟悉的,许多学生已经具有“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的前概念,不过,学生对呼吸的普遍认知状况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对肺的内部构造,呼吸需要哪些器官参与,吸入气体及呼出气体的不同等这些本质问题,都并未形成科学客观的解释。
本课教学是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而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景趋于生活化。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空气的基本成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等相关的知识。
本节课中,学生将重点进行学习和实践“如何获取证据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异”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多感观地观察。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优化科学探究学习的策略。
【教学方法】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来收集证据为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提出奠定基础。
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教学策略】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和“以优化科学探究过程的实施策略为核心”等科学教学的思想为指导,重视从学生的视角来展开研究。
1小学科学《肺和呼吸》教案+实录+反思
![1小学科学《肺和呼吸》教案+实录+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22333383d049649b6658ef.png)
《肺和呼吸》教学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肺和呼吸》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9册第4单元《肺和呼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体验导入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不少学生纷纷举手)师:哦,会游泳的同学真不少,你们真了不起!学游泳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憋气,我们今天再来体验一下,好吗?生:好。
师: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屏住呼吸,留心在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体验活动)师:谁来说一说,在憋气的过程中,你的感觉怎样?生:透不过气。
生:有点难受。
生:胸闷。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感觉,其实都是和我们自身的一种主要活动有关,你们知道吗?生:呼吸。
师:对,就是呼吸。
(板书:呼吸)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师:人体不停地进行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这些器官叫做呼吸器官。
当我们在呼吸时,到底有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呢?(出示人体侧面轮廓图)老师这里有一张人体侧面轮廓图,我想请同学们在这张图上画出你们认为的呼吸器官。
不过老师可以给你们一个小提示,自我感觉一下,深呼吸一口气(示范),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呢?请你们把它绘制在轮廓图上,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交流,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师:哪个小组愿意带着你们绘制好的人体呼吸器官图,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生:我们小组认为,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生:我们小组认为,空气首先从口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师:老师巡视发现有很多小组都把口腔当作了呼吸器官,那我们来看看书上50页有没有把口腔作为呼吸器官?找一找,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学生自学)生:书上并没有把口腔作为呼吸器官。
师:这样吧,让我们分别来体验一下,用鼻呼吸和用口腔呼吸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生:我发现用口腔呼吸,感觉空气是凉凉的。
生:我发现用鼻呼吸,比较舒服。
师: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口腔与鼻腔有什么不一样?生:鼻腔里有鼻毛。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cae6f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b.png)
《肺和呼吸》教案一、导入新课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4.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
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
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6.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8.师生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1.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
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2.出示呼吸器官平面图: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和位置。
3.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
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4.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5.说说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6.观看呼吸过程的视频。
7.组织学生尝试着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8. 测量肺活量三、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学生讨论交流。
《肺和呼吸》教案
![《肺和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fb81baaea998fcc220e49.png)
---------------------------------------------------------------最新资料推荐------------------------------------------------------《肺和呼吸》教案课题:《肺和呼吸》教案目标预设:过程与方法:1、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2、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3、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科学知识: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心育目标: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研究呼吸的意义。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准备:1 / 6氢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设计理念:《肺和呼吸》本课涉及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活量和保护呼吸器官的知识。
其中,肺活量的知识学生已有所了解,肺活量在体育课的身体素质的检查中也测过。
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整堂课兴趣很浓厚,不管是师生之间的配合还是学生之间的配合都挺有序、融洽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有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学生汇报:鼻子、肺 2、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课件演示。
注意:嘴不是呼吸器官。
3、通过观看,相信你现在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最新资料推荐------------------------------------------------------ 你能在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教案设计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e17459af1ffc4fff47ac0e.png)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4.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呼吸过程的活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细木棒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吸管、注射器、澄清石灰水五、【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⑴请同学们闭上嘴,把两根手指放在鼻孔下待上一会儿,你们有什么感觉?生1:我感到鼻孔一会儿吸气,一会儿呼气。
生2:我感到呼出的气热乎乎的。
⑵刚才同学们所感受到的就是人的呼吸现象(板书:呼吸),如果用手指堵塞鼻孔,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回答:我感到吸不进气,也呼不出气,憋得难受。
师:为什么会难受?生:因为不能呼吸。
⑶对于我们的呼吸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1:人为什么要呼吸?生2:人不呼吸为什么憋得难受?生3:人是怎样呼吸的?生4: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一样吗?2.教学呼吸的意义⑴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又多又好,要想知道人为什么要呼吸,应该先研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有知道的吗?生:我知道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课外书和电视上看到的。
师:看来,同学们可以从课外书上、电视上学习很多知识,那么请同学仔细想一想,人吸进的只有氧气吗?生:不是,我认为人吸进的是空气,其中有氧气,氮气,也有二氧化碳。
师:人呼出的只有二氧化碳吗?生:也不是,可能二氧化碳比较多。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知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我们还要像科学家那样——生:(齐)做实验。
师:怎样设计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
(板书:一、比较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⑵学生小组讨论⑶反馈交流情况生:我们小组想用石灰水做实验,让吸进的气体通过一瓶石灰水,让呼出的气体通过另一瓶石灰水。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b6df86d15abe23482f4d91.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梁东红【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和“以优化科学探究过程的实施策略为核心”等科学教学的思想为指导,重视从学生的视角来展开研究。
本课设计上从学生前概念出发,在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呼吸、看呼吸系统的图片、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呼吸器官、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体验呼吸时身体的变化、模拟实验等活动认识肺的作用,了解人体各个呼吸器官协同工作,使我们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真实客观的实践体验,建构科学准确的概念。
进而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在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延伸教学。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经验来到课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探究之前的前概念。
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的活动,要十分关注生成性资源,顺应学生的探究需求和欲望。
基于这些考虑,所以课的伊始就以学生对呼吸过程及呼吸器官的原认知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认识到呼吸对人生存的重要性,集中探究活动的主题后,引导学生纠正之前不够规范的说法,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2、在学生交流中引导质疑,激发探究的欲望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进行有效探究式学习的前提。
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并以此出发组织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不断发展的一个部分。
教师因势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的需要,设计实验,并在交流汇报中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所提供充足实验条件的支持下,通过观察、操作等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合作与交流活动,针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之处这一学习难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以数据为证据形成对呼吸更深层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30f2a1960590c69ec3763c.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结合生活体验,整理出呼吸器官的功能2.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护身体、勤于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知道吸烟是不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知识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2.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比较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教学准备:课件,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导入呼吸一、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作用1、(出示人体图)让学生说出呼吸器官。
2、引导学生比较体验用口腔与鼻腔呼吸的不同,从而认识到鼻腔的作用。
3、(出示完整的人体呼吸器官分解图片)说一说空气是怎样吸如人体,又是怎样呼出来的呢?三、了解呼吸过程1、引导学生说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进的是什么气体?呼出的又是什么气体呢?2、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了解人呼吸的过程。
4、教师播放人体呼吸视频。
四、测肺活量1、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
怎样测我们的肺活量呢?你有什么办法?2、师出示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引导学生讨论: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一人肺活量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3、师课件出示:如何锻炼肺活量。
五、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参照教材51页中的图示,小组讨论:说说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器官?(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适时课件出示,健康的肺和吸烟的肺六,拓展总结关于呼吸的问题还有很多,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课后请每个小组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
(下课)板书设计:肺和呼吸吸进氧气肺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1课时)
铜仁市第六小学教
师田案梅
教材背景:
《肺和呼吸》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有: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比较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后,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上的收集事实;而对于“我们是怎样呼吸的”等本质问题还必须深入到人体内部去找答案。
比如用肺呼吸,不少学生都知道,但是到底由那些呼吸器官组成人的呼吸系统,人的呼吸运动过程学生并不清楚,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各呼吸器官协调工作使人的呼吸运动能正常进行等内容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1、认识呼吸器官的组成系统:鼻子、咽喉、肺、气管、支气管;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氧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
4、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难点:比较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
教学准备
澄清石灰水若干、吸管若干、一次性杯子(有盖子)若干、人体模型、呼吸器官课件、有关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引入:感受呼吸运动,屏气游戏,感受呼吸的重要性。
(一)引出呼吸
1、谈话:上课(学生起立),大家先别坐下,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活动,就是憋气,不呼吸,如果你憋不住了,请你坐下,自由呼吸。
听明白了吗?大家一起来,开始!
2、提问与交流:能一直憋下去吗?不能,对了,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板书:呼吸)【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活动引入,使学生亲历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引出肺
1、谈话:同学们,会呼吸吗?那深呼吸一次。
2、讲解:深吸气,再呼出一次,就是一次呼吸。
3、提问:
(1)像老师这样,伸出你的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看胸部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你们说得太好了。
我们再来感觉一次。
(2)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是什么吗?(板书: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肺和我们的呼吸。
【设计意图:肺的认识环节,与游戏内容衔接更为紧凑,由呼吸顺势导出肺这一知识,学生思维自然激活。
】
二、认识呼吸系统
(一)认识肺
1、谈话:肺在咱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谁来说说,并指给大家看看。
2、提问:那肺在人体里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说)一起来看人体模型。
(师边指边讲述:这就是肺,分左右两叶
(二)认识肺以外其它呼吸器官
1提问:人体除了肺还有哪些呼吸器官?(生说)那么人体内的呼吸器官到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一1。
2、巩固:你们知道呼吸器官有那些了吧!自己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设计意图:教学中设计多种方式,用猜想——讨论——观察课件和模型—等,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
三、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一)谈话:
1、那么空气是怎样进入人体,再呼出体外的呢?谁来说说。
(学生猜测)那么我们一起来看在人体内器官中是怎样经过的?(展示媒体——2)
2、好!气体是怎样进入和呼出的呢?谁来说一说。
3、师小结:呼吸时一个吸气和呼出的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教学,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人呼吸的旅程,认识了呼吸器官的结构系统,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
四、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二)提问题:那关于呼吸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
(三)聚焦问题:
1、关于呼吸,大家想知道的课真多哦。
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是不是相同?
2、那你们认为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是不是相同(学生发言)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想法,这些说法是否是正确,我们需要进一步验证。
3、同学们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咱们的想法呢?(实验)同学们知道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这个主意好!怎么验证呢?
(四)设计实验:
1、谈话: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究竟是不是呢?我先告诉你们二氧化碳的一个秘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好,下面根据桌上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设计好说来给老师们听听。
2、学生设计和汇报设计结果:(设计好学生汇报,师加以规范和提示,并让汇报学生演示,台下补充,然后展示规范方法——课件——3)
3、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7、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展示课件——4)
8、小结:你们是一样的吗?(指着报告单重述)实验告诉我们先进和呼出的气体确实不一样,确切的说是吸进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设计意图:设计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呼吸吸进和呼出的科学的本质。
】
五、总结
1、谈话: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了吗?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什么地方交换?
设计特色:为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的接受,学习的内驱力和需求得到较充分地调动,并使教学内容衔接紧凑,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乏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以下安排:
1.感受呼吸运动:屏气游戏,感受呼吸的重要性。
教学开始安排了憋气活动,较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在再一次体验了呼吸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研究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的兴趣,并由此提出想研究的有关人的呼吸的一些问题。
2.认识呼吸器官
在学生交流已有的对呼吸系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找出呼吸器官,认识呼吸系统,了解气体在呼吸系统的流动路径和不同呼吸器官的作用。
4.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用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实验对比操作,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而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从而说明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这样的教学安排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学生比较充分地体验呼吸运动的基础上,提升了对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的认识。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体各部分重要作用,感受到人体的奇妙.
(一)板书设
计:
肺和呼吸
空气二氧化碳
鼻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