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个人重点总结终极版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就是研究药物得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与合理应用得综合性技术科学、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得制剂。
药物制剂得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得,并明确指明用法与用量得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与应用得科学。
二、药剂学得分支学科:物理药学:就是应用物理化学得基本原理与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得科学、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与生理因素与药效间得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得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得给药方式、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得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得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二章药物制剂得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得极性与晶格引力2、溶剂得极性3、温度4、药物得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得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与流动得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得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得粘度η就是一个常数,它只就是温度得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得粒子集合体得性质得科学、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得测定: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得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与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2024
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药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剂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正文内容:一、药剂学概述1.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剂学与药理学、药物化学的关系3.药剂剂型的分类和特点4.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指标5.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2.药物的晶体学和物相转变3.药物的溶液与胶体4.药物的离子化和配位化学5.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1.药物配方设计原则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3.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4.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四、药物释放与吸收1.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2.药物的肠道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代谢4.药物的肝肠循环5.药物的体内分布和排泄途径五、药剂学的应用与前沿研究1.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3.药剂学在新型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药剂学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5.药剂学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本文围绕药剂学的重点知识展开了详细的总结。
首先介绍了药剂学的概述,包括定义、研究内容和药剂剂型的分类。
接着详细讨论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晶体学和离子化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制剂稳定性评价和质量评价等。
接下来探讨了药物释放与吸收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展示了药剂学在药物治疗个体化、新型药物研发和纳米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前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专业的指导。
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精)
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精)第一篇: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精)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容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次重点内容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考点摘要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药剂学任务:1.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2.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 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2.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3.现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二代控释制剂(第三代靶向制剂(第四代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
(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 2.胶体溶液型 3.乳剂型 4.混悬型 5.气体分散型 6.微粒分散型 7.固体分散型(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药剂学知识点完整整理版
第一章药剂学概述(1)掌握药剂学、药物制剂、制剂学、药品标准、GMP的概念。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用辅料、合理用药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制剂学:制剂学是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学科。
(药物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简称制剂)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GMP: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W H O 对世界医药工业生产和药品质量要求的指南,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
重要性:影响药物作用的效果;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改变药物作用速率;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可增加药物靶向作用分类方法:按形态:液体、固体、半固体、气体剂型分类按分散系统:液体、胶体溶液、乳状液、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按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非胃肠道给药按中医理论:酊剂、醑剂、汤剂、曲剂(3)熟悉药品标准的分类和特性。
药品标准分类:药品质量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和企业标准两种。
法定标准又分为国家药典、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药品生产一律以药典为准,未收入药典的药品以行业标准为准,未收入行业标准的以地方标准为准。
无法定标准和达不到法定标准的药品不准生产、销售和使用。
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4)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药剂学的任务及GMP的基本内容。
药剂学任务: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新制剂的研发和开发;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科学化;研究和开发优质药用辅料;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GMP内容: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GMP 适用于药物制剂生产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药学专业个人总结【精选11篇】
药学专业个人总结【精选11篇】药学专业个人总结【篇1】时光流逝,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已接近尾声。
这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段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20__年5月21日,我很荣幸的进入天天大药房,成为一名药学技术人员。
感谢天天给了我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
这段时间里,感谢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很快融入京东这个大家庭中。
要想做一个合格药学技术人员,并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后盾,以药品质量为第一,保障人们安全用药,监督GSP的执行,时刻考虑公司的利益,耐心热情的做好本职工作,任劳任怨。
熟悉药店的工作流程,每天营业前的准备:店堂卫生的清洁,药品陈列摆放检查等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才能确保营业工作井然有序地完成。
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提前到岗,做好准备。
其次,就是药学知识及销售技巧的学习。
专业的药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才能将销售额提高。
扎实的药学知识,才能让顾客相信我们的产品。
运用自己的药学知识做到关联销售,既能帮助顾客解决健康问题,还能提高营业额,这是作为药店人的·责任。
在此期间,我也经常翻出自己的书本巩固基本功,同时经常关注医药信息,向顾客传递最新的药品信息。
最后,我们的服务宗旨就是顾客至上。
我们要做到顾客的贴心人,又要做到同事的贴心人。
相互沟通,相互包容,这样才可以让整给集团显得更加富有生气,更加温暖工作起来也才劲头十足。
顾客进药店都是抱着某种需求而来。
第一,询问。
有些顾客匆匆忙忙,快步走进来寻找某种药品,这时要快速准确地告诉顾客药品在哪个位置,并告诉他一些服药的注意事项及某种病症的注意事项。
有些顾客他会在相应的位置打量,但并没有选好药品,这时就可以询问顾客需要哪方面的药品,具体有什么症状,从而进行专业的药事服务。
第二,要听。
我们要做好各种听的准备,不可以分神,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心不在焉,适当地安慰发问,这样才能让顾客相信你,才能促成销售。
药剂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 药剂学的概念: 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的制剂的一门学科2.药物剂型(Dosage form)(简称“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药物极性溶剂:药物分子的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药物的多晶型:无定型>亚稳型>稳定型,温度,pH,同离子效应粒子大小(公式:因此我们减小粒径来增大难容性药物溶解度,如微粉化),混合溶剂a 助溶剂hydrotropy :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①有机酸及其钠盐: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②酰胺类化合物:乌拉坦、尿素、乙酰胺等。
b 增溶剂solubilization: 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c 潜溶剂cosolvent: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如乙醇、丙二醇。
3. 等张溶液istonic solution :是指溶液的张力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也就是药物溶液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不发生溶血。
4. 等渗溶液:系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5. 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制成可溶性盐、引入亲水基团、加入潜溶剂、加入助溶剂、加入增溶剂6 药物溶出速度方程Noyes-Wh 方程:dC/dt= KS(CS-C)=DS/Vh(CS-C)dC/dt ——溶出速度;K ——溶出速度常数; S ——固体的表面积;Cs——溶质在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C——t 时间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D——溶质在溶出介质中扩散系数;V——溶出介质体积;h——扩散层的厚度。
药剂学重点整理
药剂学重点整理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何为药剂学?制剂学和调剂学?①药剂学是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处方设计、配置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②研究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理论的科学为制剂学;研究方剂的配置技术和理论的科学为调剂学。
2.何为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给药系统?任何一种药物,在供临床应用前,都须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这种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药物制剂是指具体药物按某一种剂型,根据药典或国家标准制成的供临床应用的药品。
给药系统是新剂型、新制剂的总称。
3.药物剂型的分类?①按物理外观形态分: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态剂型。
②按分散系统分: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状液型、混悬液型、气态分散型、固体分散型、微粒型。
③按给药途径分: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黏膜给药。
4.现代药剂学的进展?①第一代为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汤剂、酒剂、灸剂、条剂、膏剂、丹剂、丸剂、散剂。
②第二代为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与气雾剂等。
③第三代为缓释、控释给药系统。
④靶向给药系统。
⑤自调式或脉冲式给药系统。
5.何为药典?及药典基本情况?①药典是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是一个国家药品生产、检验与使用的依据。
②中国药典(Ch.P.),为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其中自1963版分两部,自2005版分为三部,一部收载中药及中成药,二部收载化学药,三部收载生物技术药物③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EP;国际药典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包括?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②药品安全试验规范(GLP),③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④药物供应管理规范(GSP)7.何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凡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配置、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称为处方药;患者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称为非处方药。
药学专业毕业生个人总结7篇
药学专业毕业生个人总结7篇篇1身为一名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之后,我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四年学习生活的个人总结。
一、专业知识方面在药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扎实的药学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制剂学、药物分析学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还熟悉了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还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专业文献和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药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实践技能方面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积极参与实验室研究、药品生产实习和临床实习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我掌握了药品的制备、检验和合理使用等基本技能。
此外,我还熟悉了药品的注册、审批和监管等流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科研能力方面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技能。
同时,我还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科研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我还注重科研诚信和道德规范的培养,为未来的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方面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我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方面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
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诚信、勤奋和责任感的培养。
同时,我还注重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药剂学重点总结(一)2篇
药剂学重点总结(一)药剂学重点总结(一)精选2篇〔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保护、贮存、开掘、优化和进步药物的质量、效价、平安性以及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的学科。
药剂学的研究对于新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及药学科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总结药剂学的重点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药剂学知识。
药物的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等。
不同的剂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详细情况,选用合适的剂型。
药物的制备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符合规定要求的药品的过程。
药物制备分为化学合成法、生物法、半合成法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制备方法需要根据药物性质和详细情况选用。
药物的保护是指在药物贮存、运输等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药物的变质或降解。
药物的保护措施包括遮光、枯燥、密封、降温等。
药物的贮存是指将药物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既保障药物的质量,又保障对药物的有效使用。
药物的贮存需要遵循药物的特性和要求,尤其需要注意温度、湿度、灰尘等对药物影响的因素。
药物的开掘是指新药探究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新化合物的过程。
药剂学中的开掘工作主要有中药挑选和合成药物挑选两种方法,中药挑选主要是根据传统中医文献和经历,从中药中寻找可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有效成分;合成药物挑选那么是根据分子设计、分子建模等方法,分析和优化分子构造,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展药物挑选。
药物的优化是指在药物制剂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案,进步药物的效能和平安性。
药物的优化过程需要考虑药物的物化性质、药理学特性、平安性等,尤其需要注意药物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
药剂学中的质量和效价是指药物的质量标准和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药效。
药物的质量标准是药物制剂过程中,以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效、毒性等为根底,对药物的质量进展规定和标准化的过程。
药物的效价是指药物的治疗效能,需要进展药效学评价和病理学评价。
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是保障药物疗效的关键,需要对药物进展严格检测和评价,严格按照国家和药品消费质量管理标准进展消费和质检。
医药师专业课复习重点总结
医药师专业课复习重点总结一、药剂学药剂学是医药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配方、药物储存条件以及药物剂量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药剂学的复习重点:1. 药剂学基础知识- 药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储存要求- 药物溶解和离子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药物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计算2. 药物配方学- 固体制剂的制备和包装要求- 液体制剂的制备和稀释计算- 气体制剂的制备和储存要求- 配方调剂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3. 药物剂量学- 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调整- 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的计算- 特殊人群剂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儿童和老年人的药物剂量调整规则4. 药物配伍学- 药物相容性和不相容性评估方法- 药物配伍禁忌与相容性数据的查阅- 静脉注射药物的配伍规则和注意事项- 输液和注射用药的药物配伍问题二、药理学药理学是医药师考试中另一个重要科目,主要涉及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物代谢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药理学的复习重点:1.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和信号传导机制- 药物对离子通道和药物靶蛋白的作用- 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场景2. 药效学与药物代谢学- 药物的药效学参数评价与分析-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概念- 药物副作用和药理毒理学的基本概念3. 常用药物分类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 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药物治疗中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三、临床药学临床药学是医药师考试中涉及到临床实践的重要科目,主要包括临床药学知识、药物治疗监测、治疗方案设计和药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临床药学的复习重点:1. 临床药学知识- 临床用药指南的理解和应用- 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严重疾病和急救情况下的药物选择和管理- 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2. 药物治疗监测- 药物治疗的评价和监测指标- 临床实验室指标对药物治疗的监测- 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检测与管理3. 治疗方案设计和药物信息咨询- 基于患者病情和基础情况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解读与咨询- 常见药物的特殊用法和用量- 药物信息的查阅和提供方法通过对以上三个科目的综合复习,相信你已经对医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一、掌握药剂学相关概念;药剂学任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药剂学相关概念:1.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把各种药物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3. 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简称制剂剂; 例如复方水杨酸片、维生素C注射液、头孢拉定胶囊、醋酸氟轻松软膏4.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配制、购买和使用的药品5. 非处方药:无需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药剂学任务:将药物制备成适宜疾病的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医药品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二、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药物制剂质量标准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片剂、胶囊;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腔道给药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药物制剂质量标准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我国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三、了解药剂学分支学科;药剂学沿革;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稳定性的分类1. 化学稳定性:化学反应类型: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2. 物理稳定性:晶型转变----磺胺类沉淀或结晶蒸发----硝酸甘油吸附----聚氯乙烯制剂变化和老化----浑浊或沉淀崩解时限、主药溶出速3.微生物学稳定性:易受微生物污染的:以水为溶剂的液体制剂;含糖、蛋白质等营养性物质制剂受微生物污染后,常发生如下变化:物理性状变化,如溶液浑浊、变色;产生毒素和热原、致敏物质;化学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或破坏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pH值的影响;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a.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胶团,形成一层所谓“屏障”,因而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光线的影响:避光操作、贮藏空气氧的影响: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的影响:避免使用金属器具或加入螯合剂温度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a.改变剂型或改进生产工艺:制成固体制剂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直接压片或包衣b.制成难溶性盐或稳定的衍生物二、熟悉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及药物制剂有效期的确定;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药物制剂有效期的确定三、了解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其降解动力学有关理论第三章液体制剂一、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表面活性剂分类、性质与应用;常用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与处方分析;混悬剂对药物的要求、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及处方分析;乳剂的形成理论、乳化剂及选择、制备方法、处方分析;液体制剂的概念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分散相----固体、液体或气体药物;分散介质----液体水、乙醇、油等液体制剂特点与固体制剂散剂、片剂等相比优点:分散度大,吸收快,迅速;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皮肤、粘膜和腔道给药;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化学稳定性差;②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差;液体制剂分类1.按给药途径:内服液体制剂;外用液体制剂2.按分散系统:均相液体制剂单相分散体系: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非均相液体制剂多相分散体系:溶胶剂、乳剂、混悬剂表面活性剂分类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1. 阴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如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2. 阳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阳离子;主要结构是一个五价的氮原子,也称季铵化物,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3.两性离子型: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Ph不同,表现出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性质1.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胶束的结构:球型----棒状胶束----六角束状结构----板状或层状结构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a.对水或油的综合亲合力数值范围:0~40b.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 0~20,即石蜡为0,聚氧乙烯为20;c.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不同d. HLB值的加和性非离子型HLBab = HLBa ╳ Wa + HLBb ╳ WbWa + Wbe. 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HLB=∑亲水基团HLB数-∑亲油基团HLB数+7f.克氏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温度关系温度↑溶解度↑克氏点:溶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 28℃十二烷基磺酸钠70℃g.昙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温度↑溶解度↑昙点:溶解度↓↓如果制剂中含有能起昙的表面活性剂,当温度达昙点后,会析出表面活性剂,其增溶作用及乳化性能均下降,还可能使被增溶物析出,或使乳剂破坏,这类制剂在加热或灭菌时应特别注意;h.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中性无机盐;有机添加剂;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i.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多种原因,多种效果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H不同,发生不同的电性结合毒性: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阳离子型刺激性: 长期应用或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应用1.增溶剂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机理:被增溶的药物以不同形式与胶束胶团相结合影响增溶的因素:a增溶剂的性质;b增溶质药物的性质c溶液的性质电解质,pH等;d增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e加入顺序2.起泡剂和消泡剂3.去污剂4.消毒剂或杀菌剂常用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与处方分析1.溶液剂a.制法: 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工艺流程图质量要求:含量准确、澄明、稳定、色香味符合规定;2.糖浆剂a.定义: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5%g/m1;单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易被微生物污染,故应添加防腐剂;b.分为三类:单糖浆;矫味糖浆;药用糖浆c.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制备应注意的问题:药物加入的方法:水溶性药物先使其溶解再与单糖浆混合;溶解度较小药物,先用适宜溶剂溶解,再加入糖浆;药物为含乙醇制剂,与糖浆混合会发生混浊,可加入适量甘油助溶;药物为水性浸出制剂,因含多种杂质,需纯化后再加入;要避免污染、控制温度等;例1:单糖浆simple syrup处方蔗糖850g 蒸馏水加至1000ml例2:磷酸可待因糖浆codeine phosphate syrup处方磷酸可待因5g 蒸馏水15ml 单糖浆加至1000ml3.芳香水剂a.定义: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b.浓度较低,可作矫味剂、分散剂c.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剂可制成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芳香性植物药材用蒸馏法制成的含芳香性成分的澄明溶液,在中药中常称为药露或露剂;d.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e.挥发油多为有效成分/常规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时间长久容易丢失f.现代新剂型制成滴丸、软胶囊、固体药物粉末化等4.醑剂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供外用或内服;醑剂的浓度比芳香水剂大得多,为5%~20%;醑剂中乙醇的浓度一般为60%~90%; 5. 酊剂概念溶剂—乙醇浓度 10g/100ml; 20g/100ml制法:溶解法或稀释法; 浸渍法; 渗漉法6.甘油剂药物的甘油溶液,外用;甘油具有粘稠性、防腐性和吸湿性,对皮肤粘膜有滋润作用,能使药物滞留于患处而起延长药物局部疗效的作用;常用于耳、鼻、喉科疾患;名称含义溶剂溶液剂化学药物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澄明的液体溶液水不挥糖浆剂含高浓度蔗糖的药物或芳香剂的单相水溶液剂水蔗糖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水适量的醇醑剂挥发性有机药物的乙醇溶液60%~90%乙醇挥甘油剂以其油为分散媒的液体药剂甘油乙醇药酊剂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液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7. 概述: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溶液剂:系指化学药物非挥发性药物的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澄明溶液;注意事项:溶解慢的药物,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药物可加抗氧剂;挥发性药物在最后加;溶解度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再加其他药物;难溶性药物可加助溶剂等;混悬剂对药物的要求1.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2. 下列情况可考虑制成混悬液:1难溶性药物;2增加药物稳定性;3延长药效;但毒剧药不宜制成混悬液;混悬剂物理稳定性1. 混悬粒子的沉降Stokes 定律: Stokes 公式的物理意义与理论意义用Stokes 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2. 增加混悬剂稳定性的主要方法:1减少微粒半径,以减少沉降速度;2增加分散介质粘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3.何谓絮凝絮凝剂混悬颗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之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为絮凝剂;主要是具有不同价数的电解质;4.何谓反絮凝反絮凝剂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5.絮凝状态具有以下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体积大;经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ηρρ9)(2212g r V -=5.何为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加入其的意义何在混悬剂稳定剂1.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亲水性a.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及山梨醇b.高分子助悬剂: 阿拉伯胶c.硅酸盐类:硅皂土、硅酸镁铝、硅酸铝等d.触变胶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变为溶胶有利于倒出;2.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的附加剂;a.表面活性剂类b.溶剂类:常用的有乙醇、甘油等能与水混溶的溶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电解质常用的絮凝剂或反絮凝剂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AlCl3等4.混悬剂的制备a.分散法—乳钵、乳匀机、胶体磨将粗颗粒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成;b.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颗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c.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一般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的介质中制成混悬剂处方分析;P95 P98乳剂的形成理论1. 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2.乳剂的种类:普通乳、微乳、纳米乳3.乳浊液的形成a. 界面张力学说b. 乳化膜学说:表面活活性剂定向、整齐地排列在小液滴的周围形成乳化剂膜,称为乳化膜乳化膜作用-维持乳剂稳定性乳化剂及选择、制备方法、处方分析;1.乳化剂的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在分散相液滴周围形成牢固的界面膜2.乳化剂在液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就越牢固,,所形成的乳剂越稳定3.乳化剂的选择: 根据乳剂类型: O/W,W/O根据给药途径:口服、外用、注射根据乳化剂性能混合乳化剂的选择4.乳剂的制备a.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先将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在初乳中比例:植物油为 4:2:1,挥发油为2:2:1,液体石蜡为3:2:1;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b.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成初乳,加水至全量,混匀即得;比例同上;c.新生皂法--将油水两相混合,两相界面上生成新生皂类产生乳化的方法;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大于70度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经搅拌形成乳剂;d.两相交替加入法--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乳剂;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用本法制备乳剂;e.复合乳剂制备--1先将水、油、乳化剂制成一级乳;2以一级乳为分散相与含有乳化剂的水或油再乳化成二级乳;如制备O/W/O型复合乳剂,先选择亲水性乳化剂制成O/W型一级乳,再选择亲油性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在搅拌下将一级乳加于油相中,充分分散即得O/W/O 型乳剂;二、熟悉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及稳定性评价方法;乳剂不稳定性及质量评价方法;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 液体制剂如何选用溶剂①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②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③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④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2.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的分类:极性溶剂纯化水、半极性溶剂乙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1.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难溶性固体药物以1~5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或非均相的液体制剂;2.以多分子聚集体胶体颗粒分散的疏液胶体溶液如溶胶剂是多相不均匀分散体系;3.以单分子分散的亲液胶体溶液如高分子溶液剂是单相均匀分散体系;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及稳定性评价方法1.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1沉降速度慢;2沉降物易分散;3微粒大小均匀,在贮存过程中不变化;4化学性质稳定;5有一定粘度;6内服应适口,外用易涂布;2.混悬剂的制备a分散法:将粗颗粒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成b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c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颗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乳剂不稳定性及质量评价方法;三、了解流变学基础;液体制剂质量要求及对溶剂的要求;其他液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的包装和贮存;第四章注射剂与滴眼剂一掌握灭菌技术与无菌技术、空气净化技术;注射剂概念、分类、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等渗调节计算方法;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灭菌技术与无菌技术、空气净化技术1.灭菌法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滤过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消毒法湿热灭菌法应用最广泛、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经济2.无菌操作法a药品加热灭菌后,发生变质或降低含量者b所用一切用具、材料以及环境,均须应用前述灭菌法灭菌,操作须在无菌操作室或无菌操作柜内进行;c产品一般不再灭菌,直接使用d能耐加热灭菌的药物制剂,可采用避菌操作,最后必须加热灭菌,如多数注射剂3.空气净化技术a过滤机理属于介质过滤,分为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b影响空气过滤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粒径大小、过滤风速、介质纤维直径和密实性、附尘多少等;c空气过滤器板式、袋式和折叠式等注射剂概念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分类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1.注射剂的附加剂pH调节剂及缓冲液----维持 pH增溶剂、润湿及或乳化剂肌注:Tween-80;静注:卵磷脂、普朗尼克、聚氧乙烯蓖麻油;助悬剂----混悬型注射液抗氧剂和抗氧增效剂抑菌剂----一般不需,必要时加入等渗调节剂----渗透压止痛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粉针填充剂----冷冻干燥制品蛋白质药物保护剂等渗调节计算方法等渗调节计算方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1.热原指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药剂学中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2.热原的特性:a耐热性 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水溶性b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入蒸馏水中,故蒸馏水器均设有隔沫装置c滤过性直径约1—5nm,一般滤器可通过d吸附性热原可被活性炭吸附,然后可被常规滤器除去e被化学试剂破坏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3.热原除去的方法a.容器上高温法及酸碱法b.水中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及反渗透法c.溶液中吸附法及超滤法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1.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2.种类: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含药输液3.质量要求量大100ml ;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pH接近血液的pH;等渗或偏高渗;不得加有任何抑菌剂;无毒副反应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人正常泪液容量约7μl,不眨眼,30μ1;一滴滴眼液约50~70μl2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药物在进入眼睑和眼结膜的同时也通过外周血管从眼组织消除;有可能引起全身性副作用;3pH值与pKa值:4刺激性5表面张力6黏度二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输液的质量检查、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滴眼剂的质量要求;典型注射剂处方、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注射用油的要求;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1.注射用水的其制备方法:电渗析法; 反渗透法 ; 离子交换法 ; 蒸馏法滴眼剂的质量要求pH值—渗透压无菌:眼部有无外伤是滴眼剂无菌要求严格程度的界限:有外伤—无菌、不加抑菌剂无外伤--无致病菌、可加抑菌剂稳定性可见异物粘度典型注射剂处方、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注射用油的要求;三了解冷冻干燥技术;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注射用无菌粉末;第五章散剂一、掌握 Noyes-Whitney方程及应用;粉体与粉体学概念,粉体性质对固体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散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包合物的概念与特点;微囊的概念与特点Noyes-Whitney方程及应用1. dC/dt = DS /h C s –CdC/dt为药物的溶出速度,D为溶解药物的扩散系数,S为固体药物的表面积,h为扩散层厚度;C s为药物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胃肠液或溶出介质中的浓度;固定的溶出条件下,D,h——定值,即:k=D/h溶出速度:dC/dt = k S C s-Cdc/dt = K SCS dc/dt K 、 S、CSS,粉碎;K ,搅拌,介质的粘度;CS,改变晶型、固体分散体;粉体与粉体学概念粉:<100μm,粒:> 100μm粉体性质对固体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1.对混合的影响:粉粒的大小、堆密度、形态都直接影响混合的均一性2.对分剂量、充填的影响:堆密度小,流动性3.对可压性的影响4.对片剂崩解的影响:孔隙率及润湿性5.对药物吸收和疗效的影响散剂的概念散剂是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或与适量辅料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散剂的特点1、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散有保护、收敛作用,3、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和老人服用;4、制备工艺简单,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散剂的制备方法;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与特点;1.固体分散技术是将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包合物的概念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的络合物;包合物的特点增加药物溶解度与稳定性,液体药物可粉末化,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微囊的概念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嵌而成的粒径为5~250μm的药库型微小胶囊;微囊的特点①掩盖药物的苦味或异味;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或减少刺激④使液态药物固态化⑤能减少复方制剂中药物的配伍禁忌⑥缓释或控释药物;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⑧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裹;二熟悉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途径;粉体的性质粒径与粒度分布、比表面积、密度、空隙率、流动性、吸湿性与润湿性;固体分散物的常用载体、制备方法、速效与缓释原理;包合物常用的包合材料与制备方法;常用微囊的囊材与及微囊化方法物理化学法;。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一、中药制剂的种类和特点1.中药制剂的种类: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浓缩剂、膏剂、糖浆剂、酒剂和贴剂等。
2.中药制剂的特点:中药制剂具有成分复杂、药效稳定、疗效高、用法灵活、剂型多样等特点。
二、中药的溶出速度和渗透性1.溶出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颗粒度、浸泡时间、温度、溶剂的选择和浸泡次数等因素。
2.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离子度、脂溶性和分子量等因素。
三、中药制剂的加工工艺和制剂方法1.加工工艺:包括药材的初加工、后加工和粉碎等工艺过程。
2.制剂方法:包括单味药制剂、复方制剂和嵌合制剂等方法。
四、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1.质量标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含量测定、溶出度和理化指标等。
2.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
五、中药制剂的储藏和使用1.储藏要求:中药制剂的储藏要求包括避光、防潮、通风和防虫等措施。
2.使用注意事项:包括使用剂量控制、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的事项。
六、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和评价1.不良反应: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2.评价方法:包括毒理学评价、药效学评价和药代动力学评价等。
七、中药制剂的新药研发1.新药筛选:包括药效筛选、药代动力学筛选和物理化学筛选等。
2.新药评价: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疗效评价和药物稳定性评价等。
八、中药制剂的国家标准和注册要求2.注册要求:包括临床试验要求、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以上是中药药剂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完整版)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剂学重点总结
药剂学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掌握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药剂学定义: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的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剂型:将药物制成方便临床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
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
制剂:根据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的某一种剂型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
制剂学:研究制剂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剂型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的同时最低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
(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a、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注射b、调节药物作用速度c、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d、靶向作用e、影响药效4、药剂剂型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制法分类;按形态分类)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²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口服给药:片剂、胶囊剂、糖浆剂²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注射给药:注射剂(静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等)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粘膜给药:滴眼剂、舌下片、口腔粘贴片腔道给药:栓剂按分散系统分类v真溶液类剂型:<1nm溶液剂v胶体溶液类剂型:1~100nm胶浆剂v乳浊液类剂型:0.1~50mm乳剂v混悬液类剂型:0.1~100mm混悬剂v气体分散类剂型:气雾剂v固体分散类剂型:散剂、片剂v微粒分散型微球5、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沿革及其他药品标准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药典收载常用药品及制剂: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其它药品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简称部颁标准)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标准(局颁标准)。
6、GMP、GLP与GCP的概念n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n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n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n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n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n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规范(GUP)熟悉:1、药剂学的任务基本任务: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药剂学是研究药品及其制备、保质、存储的一门学科。
药剂学重点知识对于从事药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和从业者来说十分重要。
以下是药剂学重点知识汇总:一、药剂学基础知识1. 药品的分类药品主要可分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草药。
化学药品又可分为普通化学药品、封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又可分为细胞培养药物、蛋白质药物等;中草药则按传统使用的方式分为催情剂、补药等。
2. 质量评价药品质量包括化学纯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
通过对药剂学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控制其质量和安全性。
3. 纯化技术药品的成分往往伴随着非目标物或污染物一同出现,因此需要进行纯化。
纯化的方法包括结晶、分离、提炼等。
二、药剂学制剂学1. 药剂学制剂药剂学制剂是指从药物原料、辅料以及配方出发,采取有序的制药工艺,制成稳定的药品产品,以便于药品的使用和储存。
制剂方式主要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
2. 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指药品在其制备、质量控制、储存和质量规范方面的标准。
药学家可根据所需药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制剂目标,制定制剂配方并进行制剂。
3. 药品质量保证药剂学制剂产品的质量保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方面。
质量保证需要对制剂过程、储存情况进行管理,防止制剂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微生物污染,确保药品质量。
三、药物制剂1. 口服制剂口服制剂是最常见的制剂之一,主要包括固体、液体口服制剂和软胶囊等。
常见的口服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衣片、悬浮液等。
2. 注射制剂注射制剂广泛用于取得迅速、有效和复杂药效的临床用药。
注射制剂可分为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3. 外用制剂外用制剂是指涂抹在身体表面外部或塞人口腔外缘、阴道等区域内的制剂,主要包括药物片、贴片等。
四、药物代谢1. 药物代谢的种类及代谢途径药物的代谢方式可分为两类:化学转化和物理排泄。
在体内,药物主要由肝脏和肾脏转化或排泄。
代谢途径一般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方式。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药剂学是指研究药物的制剂、制剂性质、制备工艺及保存的科学。
它是制药学的重要分支,是药物的制剂方案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在学习药剂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需要掌握,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
一、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制剂的制备和保存很重要。
对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维持和储存。
这些性质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电离度等。
掌握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
二、制剂分类及制剂设计制剂的分类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态制剂、无菌制剂等。
在药剂学中,我们需要学习这些制剂的设计原则。
制剂设计包括剂型选取、合理的制剂比例、制剂工艺、制剂性能的评价等。
制剂设计是制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药剂剂量的确定药物的剂量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剂量的确定必须根据药物的属性、途径、机理以及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剂量的不当使用会导致药物效果不佳或者副作用反应更加严重。
因此,药剂剂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四、制剂质量控制良好的制药质量是令人信服的药品使用的前提。
药剂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这些环节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试剂配制的质量控制、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
健康的药品使用必须依赖于制剂的高品质,因此药剂学家需要掌握制剂质量控制的技术。
五、药剂毒理学药剂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不良反应及致病机理的科学。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排泄及分布的途径影响药物的毒性。
药剂毒理学研究药物的副作用并为制药过程提供数据支持。
因此,掌握药剂毒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六、制剂的稳定性研究药物的制剂稳定性研究是指制剂在储存时主要成分和质量的稳定性。
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是确保药物长期储存和运输的必要条件。
制剂的稳定性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湿度、氧气,所以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来进行稳性试验。
掌握制剂的稳定性知识对于药品生产过程的改进和优化非常重要。
药学专业毕业生个人总结6篇
药学专业毕业生个人总结6篇篇1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我在大学期间系统学习了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良好实验技能和严谨科研态度的大学生。
在本文中,我将对自己在药学专业的学习、实践和个人成长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专业学习在专业学习方面,我始终保持对药学专业的热爱和执着。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掌握了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注重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更注重实验操作和科研实践。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技能在实验技能方面,我具备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研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实验细节,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还具备较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此外,我还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够清晰、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科研论文的撰写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科研实践在科研实践方面,我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在科研项目中,我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此外,我还注重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目前已有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期刊录用并发表。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视野,也提升了我的科研素养和能力。
四、个人成长在个人成长方面,我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掌握了药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追求卓越,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我在专业学习、实验技能、科研实践和个人成长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解英译汉2.单选3.简答题4.处方分析/制备5.是非题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名解(*掌握)2.药物剂型: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简称剂型dosage form:P4:任何一种药物,在供临床应用前,都需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这种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是制剂的基本形式。
3.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简称制剂preparationP4:是指具体药物按某一种剂型,根据药典或国家标准制成的供临床应用的药品,是剂型中的品种。
例:将原料药制成供临床应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制剂)。
→11年填空4.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P4:能够有效地传递药物,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的体系,是新剂型和新制剂的总称,也包含新技术的概念。
5.药剂学(pharmaceutics)P4: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口诀:处置产量—处制产量)6.TDDS target durg delivery systems:靶向给药系统P13,亦称靶向制剂,一般指经由血管注射给药,用微粒或其他载体将药物有目的地传输至某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的给药系统,常见的载体有脂质体、纳米粒、微球7.药典(pharmacopoeia)P14: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是一个国家药品生产、检验和使用的依据。
我国现有药典:九版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二、药剂学的任务P51.基本任务:研究开发剂型和制剂,保证以安全、高效、优质的制剂应用于疾病的防治和诊断。
2.五大任务:A.创制新剂型和开发新制剂B.开发药用新辅料C.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现代生产技术D.整理和开发中药现代制剂E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可考选择或简答三、药剂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A.胃肠道给药剂型B.注射给药剂型C.呼吸道给药D.经皮给药E.黏膜给药2.按形态分类:液体、固体、半固体、气态剂型→11年填空3.A.B.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常用剂量、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可有不同。
C.同一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一样,即使剂型不一样,其治疗作用也应是一样的。
D.同一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可呈现不同的治疗作用。
第二章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一.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重要性:P21(熟悉)(1)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注射镇静,口服导泻;(2)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可产生靶向传递作用(4)可影响疗效;(5)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率,如注射剂、缓释剂;(6)可改善患者的依从性;(7)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氨茶碱;(口诀:坐稳船了,速去从良,作稳传疗,速去从良,作,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稳,可改变药物的稳定性;传,可产生靶向药物传递作用;疗,可影响疗效;速,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率;从,可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良,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例:08年简答:简述药物制剂和剂型的重要性☞答案见上二.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P22(1)根据临床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确定剂型;A.口服给药B.注射给药C.皮肤或黏膜给药(2)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给药途径确定剂型;A.溶解度solubility B.稳定性stability三.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五大原则: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患者依从。
(1)安全性(safety),使用治疗指数衡量,治疗指数越大,越安全;(2)有效性(efficacy);(3)稳定性(stability),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主要体现在制剂质量的可预知性和重现性(5)依从性(compliance)例: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稳定性)、(依从性)。
08、10、11年填空药物制剂的处方前研究P26(A.药物理化性质测定B.药物的生物学特征C.药物的毒理、药理和药效等)1.作用:A.为研究人员在处方设计和生产开发中选择最佳剂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B.关系到药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等各个方面。
2.内容:(1).药物理化性质测定(5个:溶解度和pKa、分配系数、熔点和多晶型、吸湿性、粉体学性质)(2).药物的生物学特征:A.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B.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动力学特征(3).药物的毒理、药理和药效等四.辅料的分类P321.根据加入目的的不同分为赋形剂(excipient)和附加剂(additive),A.赋形剂:作为药物载体,赋予制剂以一定形态和结构的辅料B.附加剂:用以保持药物和制剂质量稳定性的辅料2.按给药途径分类:A.口服辅料B.注射用辅料C.外用辅料(三)影响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稳定性措施P421.处方因素:A.处方中基质/赋形剂的影响 B.广义酸碱化的影响 C.离子强度的影响D.溶剂的影响E.表面活性剂的影响F.pH,pH调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溶解度和药效三方面内容(口诀:丘处机富了,用酸梨溶表皮,丘处基赋了,用酸离溶表P)2.外界因素:金矿空,失温饱A.温度B.包装材料C.湿度和水分D.空气E.金属离子F.光线4.稳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与重点考察项目(1)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stress testing):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包括高温、高湿、光照试验→10年考(2)加速试验(accelerated testing):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预测药物的稳定性,为新药申报临床研究与申报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料。
(3)长期试验(long-term testing):是在上市药品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目的是考察药品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更直接地反应药品稳定性特征,是确定有效期和储存条件的最终依据。
(4)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P50表2-2例:11年计算题:已知某药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初始活性为800IU,25℃下放置一个月后活性为600IU。
→ppt原题求:(1)该药半衰期(2)该药有效期解析:考察一级动力学公式:C=C0e-kt→k=1/tlnC0/C=1/30ln800/600=0.0096(天-1)降解半衰期t1/2=0.693/k=0.693/0.0096=72.7天有效期t0.9=ln(1/0.9)/k=0.1054/0.0096=11(天)注:有效期即t0.9第三章药剂卫生P60第一节概述P61一.药剂卫生(pharmaceutical hygiene):主要指药物制剂微生物学方面的要求及达到要求所采取的的措施和方法。
三.药物被微生物污染后可能产生的后果:(1)变质的药品引起感染(2)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药物失效(3)药物中的微生物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四.不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五、药物制剂生产的洁净度要求和空气净化技术1.空气洁净技术要求:A.以0.5um和5um为划分依据,A级和B级相当于原来的100级,C级相当于10000级,D级相当于100000级,A级和B级的动态标准不一样。
2.*层流(laminar flow)常考其定义及优点(1)定义:空气流线相互平行的单一流动方式(2)优点(陈婷警官成绩差)——(尘停净官沉积叉)A有自行除尘能力,可带走产生的污染B室内空气不会出现停滞C达到洁净程度高D空气流动速度提高,粒子不会沉降和蓄积E可避免不同药物粉末的交叉感染(2)方式;A层流洁净工作台 B层流洁净室3.乱流(air-turbulence)4.洁净室的设计和管理(1)面积小(2)一般不设窗户(3)不同级别的洁净室由低级向高级安排,各级洁净室之间的正压差一般为10Pa左右(常考)(4)相连房间设隔门,门之开启朝净高(5)18-26℃,RH 45-65%例:11年填空:各级洁净室的正压差一般为10Pa六、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一)相关概念1.灭菌(sterilization):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过程。
2.灭菌制剂(sterilized preparations):采用灭菌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3.无菌(sterility ):在物体或任一给定的介质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4.无菌制剂(sterile preparations ):在无菌环境中,使用无菌操作法或无菌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5.无菌操作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和控制一定条件,使产品避免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也叫无菌操作法。
6.消毒(disinfection ):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7.消毒剂(disinfectants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8.防腐(antisepsis ):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亦称抑菌9.防腐剂/抑菌剂(antiseptics ):对微生物的生长或繁殖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在滴眼剂和注射剂中称为抑菌剂 七、灭菌参数P721.D 值: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D=2.303/k,温度越高,D 值越小 →01年填空考察以意义即概念 2.Z 值:将灭菌时间降为原来的1/10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D 2/D 1=10^((T 1-T 2)/Z )3.F 值:在一定温度(T )下,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和参比温度T 0,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常用于干热灭菌 F=∆t Σ10^(T-T 0)/Z4.F 0值:在一定温度(T )下, Z 值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力和温度为121℃,Z 值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只适用于热压灭菌 F 0=∆t Σ10^(T-121)/10(1)F 0值可认为是以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灭容器内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2)F 0值的意义(常考):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灭菌的效果统一在121℃湿热灭菌的效力,可作为灭菌过程中的比较参数。
→01年填空SAL :无菌保证水平,经灭菌/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 例:11 (二)防腐剂的选用原则1.防腐剂的使用浓度:应尽量采用最低有效浓度2.防腐剂与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处方中使用的防腐剂应不与主药、其他辅料发生理化反应,并且应不与包装材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3.防腐剂在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中的应用:一般来说,内服、外用各种类型的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特别是以水为溶剂的液体制剂,要求加入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