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学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矩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垂直。

2. 菱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

3. 正方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四条边相等。

4.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难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3. 实例分析: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判定方法: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探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如何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教案宾语从句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教案宾语从句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教案宾语从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宾语从句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从句进行交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考英语宾语从句题型的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宾语从句的定义和分类。

2. 宾语从句的基本结构及连接词。

3. 宾语从句的时态和语态。

4. 宾语从句的常见句型和用法。

5. 中考英语宾语从句题型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宾语从句的基本结构及连接词。

2. 宾语从句的时态和语态的运用。

3. 宾语从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宾语从句的用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考英语宾语从句题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宾语从句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 新课内容:讲解宾语从句的分类、基本结构及连接词。

3. 案例分析:分析中考英语宾语从句题型,讲解解题技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宾语从句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宾语从句的基本结构及连接词。

2. 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宾语从句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 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宾语从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结合模拟测试,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宾语从句时的熟练度。

3. 搜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以评估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宾语从句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宾语从句实例,加深对宾语从句实际应用的理解。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为学习宾语从句的进一步用法做准备。

八、课程拓展:1. 介绍宾语从句在英语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最新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不能面面俱到。

而是要以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基础,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

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

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

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

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2.例、习题的意图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中考数学实数的运算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实数的运算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实数的运算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实数的概念和特性。

2.复习实数的四则运算。

3.复习实数的混合运算。

4.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实数的概念和特性。

2.实数的四则运算。

3.实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实数的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方法】知识点讲解、示例分析、学生练习、解题讲评。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白板、教学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 知识点讲解(8分钟)1.复习实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出实数的运算。

2.讲解实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引导学生讨论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Step 2 示例分析(10分钟)1.以例子讲解实数的四则运算步骤和规则。

2.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Step 3 学生练习(20分钟)1.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鼓励学生与同桌合作,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Step 4 解题讲评(15分钟)1.教师选取几道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2.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3.全班讨论解题过程和答案的准确性。

Step 5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1.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实数的四则运算解答。

2.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Step 6 总结讲评(10分钟)1.教师总结实数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技巧。

2.引导学生总结实数的四则运算步骤。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数学复习课,学生对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学生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注意力稍有不集中,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更加精心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效果,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游戏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实数的运算规律。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中考冲刺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中考冲刺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5、个人拼搏宣言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入:百舸争流千帆过,波涛在后永向前。2017年学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想更多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那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第一环节:播放地震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对生命价值的诠释 我们当下的生命价值:备考学考。体验父母的辛苦 第二环节:学生拍摄父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
(3)实验操作考试得10分……
六、理智看自己进步
1、戒骄勿燥往前走,平静心态扬势头。
2、期待进步要耐心,
小小进步增信心;
明显进步更动心,
实现愿望最开心。
七、这里奉送三句话:
1、坚持就是一种赢的姿态
2、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3、把最美的风景带到山巅,体验登天的感觉,把最灿烂的笑容留到火热的六月
60天后,我们马上要展开总攻了 ,“敌人”就在面前,它就是考卷,面对强大的它,我们不能退缩,要敢于“亮笔”,笔锋所指,所向披靡
(2)复习间歇适当地运动,劳逸结合
考前的紧张复习,会令人感觉满脑子的公式、定律、单词,昏昏沉沉地非常难受。这时不妨作些适当的运动或娱乐,如散步、打球、听音乐等,一可消除脑部的疲劳、二可让我们的紧张的气氛中解脱出来。但是有输赢的娱乐活动不宜多做,非但不能调节情绪,反而使人难以平静。
(3)平时练习的题量要足够,见过的题型越多,越不害怕。所以不要忽视平时老师发的练习,练习当作考试,考试时就像做练习一样如履平地,就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二、班会的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2、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树立远大理想,鼓干劲,创辉煌。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中考复习语文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摘录例句:、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

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

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掌握一些简单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化学式前和2、知道并初步学会应用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

3、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合物中各元素4、结合对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你的科学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化学式的意义。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准备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讲授新课]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也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这就是化学式,要学会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理解其涵义,并能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推求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意义(以H2O为例)①表示一种物质:水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H2O表示2个水分子。

(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注意)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才有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没有化学式。

2.有些物质的化学式也是它的分子式。

分子式是化学式中的一种,只有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实际上许多物质并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这些物质也就没有分子式。

(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小结)(1)单质:①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铁Fe、铜Cu等)、固态非金属(如碳C、磷P等)、稀有气体(氦He、氖Ne等)②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等。

中考复习英语教案七篇

中考复习英语教案七篇

中考复习英语教案七篇中考复习英语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 会说Hi和 Hello,能使用 He、Hello互相问好。

2. 会用I’m介绍自己。

3.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在相应的场景中自如地表演运用。

教学准备:Recorder and tape教学过程:Step 1 Introduction1.师生问候;(师说英语,用手势示意,上课,起立,坐下。

)2.简介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学好英语。

Step 2 PresentationTeaching ‘Hi’ and ‘Hello’1. 师用Hi、 Hello与学生问好,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适当纠正学生的读音。

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2. 让学生用Hi、 Hello自由问好。

Step 3 PresentationTeaching ‘ I’m…。

’1. 师先用中文介绍自己,再用英文说I’m Miss Jiang,放慢语速反复多次。

2. 鼓励学生用I’m…。

介绍自己。

(每个学生说完,全班给予掌声鼓励)Step 4 Practice1. 师用Hi/Hello, I’m Miss Jiang. 与学生问好,引导学生用 Hi/Hello, I’m …作答。

2. 学生分组用Hi/Hello, I’m 互相自我介绍。

3. 唱《找朋友》,让学生下位用“Hi/Hello, I’m”找朋友。

4. 指名上台表演。

5.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在类似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

T: Hello ,I am Miss Jiang .S: Hello ,I am Mike .Step 5 Act用Hi/Hello,I’m…。

Goodbye /Bye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

Step 7 Homework回家用所学的句型与父母问好、道别。

Some thoughts after the lesson:教学反思:整堂课上下来,还是觉得有的环节之间过渡的不是很自然,教学形式还可以丰富一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在课堂纪律方面也要加强管理。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复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 分析和总结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复习指明方向。

2. 教学环节一: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a. 字词: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b. 语法:梳理和总结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式、成分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c. 修辞:回顾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教学环节二:分析和总结技巧和方法a.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如快速阅读、重点阅读、推理判断等,并通过对中考题型的分析,总结解题技巧。

b. 写作:分析中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并进行作文训练。

c. 口语表达:通过模拟面试、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 教学环节三:专项训练a. 根据中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b. 分析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c. 总结训练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情况。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数学复习中考教案如何写?数学科学家们不断争论计算机辅助认证的严谨性。

当大量计算难以验证时,很难说证明是有效的和严谨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数学复习中考教案篇1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系统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地点和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地点和概念的复习。

2.难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规律的理解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复习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复习中考历史,来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史。

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古代史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复习内容(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朝的建立和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老子、战国七雄。

(3)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秦朝的暴政和汉朝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5)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繁荣。

(6)宋元时期:北宋的建立、南宋和元朝的更迭。

(7)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统治。

3.互动环节4.答案解析(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汤灭夏和周朝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孔子和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3)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秦朝的暴政导致汉朝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5)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繁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6)宋元时期:北宋的建立,南宋和元朝的更迭,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趋势。

(7)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统治,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末期。

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复习1.导入上一课时我们复习了中国古代史,这一课时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近现代史。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难点)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让自己有创造力。

(重点)教学内容:一、基础部分:1、作者信息: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词语及正音: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孜不倦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二、课文内容简析:一)概括每段内容: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6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7段: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句,提高古诗文默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古诗文名句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中学生应掌握的古诗文名句进行复习。

2. 分析古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及意义。

3. 进行古诗文默写训练,纠正学生常见的错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巩固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

2. 难点:理解古诗文名句的含义及背景,提高默写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练习法:进行古诗文默写训练,及时纠正错误。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讲解古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及意义。

3. 默写训练:让学生进行古诗文默写,及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古诗文名句,提高默写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默写作品,对学生的默写准确性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程度和背景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2. 相关的古诗文资料,如古诗文的译文、作者的介绍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和讲解古诗文名句。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和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名句。

2. 第二课时:讲解和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名句。

3. 第三课时:讲解和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名句。

4. 第四课时:讲解和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名句。

5. 第五课时:综合复习所有古诗文名句,进行默写训练和评价。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在结束新课之后,即将进入紧张的初三总复习。

面对六本教科书,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行之有效的复习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为此,通过反复思量之后,我拟定一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认真研究《成都市20__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与要求,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和近三年成都市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辅之以适当的练习;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课内外兼顾,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能力。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评估的要求,立足于A卷。

对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建立语文中考所需的知识网络,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试题,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与命题者对话的意识,注意总结梳理规范答题格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注意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3)
其它单位:dm3、cm3、mm3、L、mL。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正确使用: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视线要与液面齐平
三、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

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对应训练】
1.单位换算:=() cm; 36000nm=() km
15cm3=() m3。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图3
C .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D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 )(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 )cm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


〔 〕
A .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

B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 .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 ,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

7.有一个量程为1m 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

教学 反思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 发
沸 腾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对应训练】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
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
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
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
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 ”、“B ”、“C ”或“D ”)。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质量和密度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
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
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过程与 方法 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
实践活动。





图3
1:2
7.如图3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无法判断 8.用天平测出质量100g 的水,步骤有: a .使天平的衡梁平衡 b .往可盘加入,100g 的砝码
c .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 .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100g 的水在上述
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
A .a →b→c →d B.a→c →d→b
C.a→c →b→d D.a→d→c→b
9.质量为60g 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75mL ,则该液体可能是 〔 〕
A.水 B.煤油 C.酒精 D.硫酸 10.使用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使用
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为什么
砝码 100
g 50g 20g 10
g
5g
个数 1
1
2
1 1
11.一架天平的砝码盒中各砝码的质量及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如图4所示,
(1)当他准备向右盘加砝码
时,首先脑子时应想的问题是 。

(2)他在右盘加20g ,10g,5g,砝码各一只发现天平横梁上的指针在标尺的两侧不断摆动,如图5所示
① 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物体的质量 〔 〕 A .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 .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
图4
图3
(1)人推车是,给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 ,还应当观察 和 。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
C.测量前一定要校零
D.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5.用100N 的力作用于A 处竖直向上提一重物,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个力,则图3所示各图中正确的应是[ ]
6.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坑。

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变为 ;
(2)铅球脱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是因
图5 (2)回答: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图4
10、请你找一块塑料平板,将平板
搁在几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让一辆玩具小车无线遥控或上发条的小车均可)的车轮转动,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如图5所示。

请你预测一下:小车会向前运动吗平板会运动吗如果会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说出你所预测的理由,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运动和力
课时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

2.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
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