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抢劫 盗窃 诈骗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山东建筑大学共28页文档
犯罪心理学详解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详解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详解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犯罪者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犯罪的本质以及预防与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在犯罪心理学中,盗窃、抢劫和诈骗是常见的犯罪行为。
本文将详解这三种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特点,并探讨相关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措施。
一、盗窃犯罪心理盗窃是一种通过秘密行动获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在盗窃犯罪心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和特点。
1. 低自控力和道德观念欠缺:盗窃者通常具有低自控力和缺乏道德观念的特点,他们往往不顾他人权益,只关注个人利益。
2. 探索与刺激追求:一些盗窃者受到刺激和冒险的驱动,他们将盗窃行为看作是一种冒险和探索的方式,从中获取刺激和满足。
3. 偷窃冲动和依赖:部分盗窃者对于偷窃行为产生冲动,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形成一种依赖性关系。
这种冲动和依赖对于盗窃行为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盗窃犯罪心理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教育宣传、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机构的建立等。
通过提高个体的道德观念、增强自我控制力和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盗窃犯罪。
二、抢劫犯罪心理抢劫是以暴力手段威胁他人并获取财物的犯罪行为。
抢劫犯罪心理存在以下特点和心理因素。
1. 激励与威权欲望:抢劫者通常受到激励和威权欲望的驱使,他们希望通过威胁和暴力手段来获取他人的财物,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和权力欲望。
2. 社会认同与仇富心态:一些抢劫者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他们试图通过抢劫来实现一种社会认同感,亦或认为抢劫富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3. 心理扭曲和道德倒置:抢劫犯常常对于社会道德和法律有扭曲的认知和价值观,他们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和权益,将自己的利益至上。
抢劫犯罪心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增加警务力量、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和心理辅导等。
通过加强警方巡逻、完善公共安全设施、提高公众意识以及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可以帮助预防和干预抢劫犯罪。
第四章-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好
内容
社会性情感缺乏
4、意志特征
明显的两极性
5、性格特征
好逸恶劳、自负、固执、孤僻、冷酷、狡 诈、虚伪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三)行为特征 1、狡诈性 2、残忍性 3、连续性 4、习惯性 5、流窜性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认知特征 思维狭窄、单一,反社会认识
(三)情感特征
1、情感缺乏稳定性 2、情感范围狭窄
3、情感具有肤浅性 (四)个性特征 反社会的个性特征 负面人格特征 三、暴力犯罪的行为方式及其特点
(一)行为方式
1、激情式 2、预谋式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三)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追求财物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4、能力特征 观察力、适应力、模仿力、应变力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5、个性特征 气质类型 性格特点 6、行为特点 伪装性 狡猾性 多变性 掩饰性 短暂性 犯罪行为痕迹明显性
一、女性犯罪概述 (一)含义 是由女性这一特殊性别的行为主体所实施
的犯罪行为 (二)特点 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犯罪种类向多样化发展 重大刑事犯罪增加 团伙犯罪突出 犯罪手段和行为方式趋于男性化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动机特征 1、从动机起源看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物欲型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一)抢劫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财物动机 戏谑动机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反社会的野蛮英雄观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
第三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盗窃犯罪心理●抢劫犯罪心理诈骗犯罪心理一、盗窃犯罪心理中国的盗窃犯罪状况1950年的第一次犯罪高峰:立案53.1万盗窃31万1961年的第二次犯罪高峰:立案42.1万盗窃34.1万1985年:盗窃立案43.1万起1989年:167.3万起1990年:盗窃占到刑事案件的84.2%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后,刑期从管制、拘役至无期徒刑●一、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1000—2500元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4000元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 4000—7000元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 7000—10000元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二、盗窃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10000—17000元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 52000—60000元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三、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132000—150000元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五年150000元以上的处无期徒刑盗窃类型:盗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手段不同:1、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2、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内外结合。
盗窃一般特征:分布广、团伙化、专门化、手段多样智能化技术化(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1、强烈的物质需求2、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3、家庭教育不当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5、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6、销赃渠道畅通盗窃犯罪的心理特点:a、盗窃犯罪的理性选择:盗窃的成本和利益作出评估、盗窃的机会属性进行考量b、盗窃犯的道德和法制观念:自私、利欲、利己的道德观念;对待法律的采取轻视甚至对立的态度;法律观念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方面有缺陷;对于刑罚的认知采用淡化的技巧(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1、认知特点消极错误的认识,物质利益第一位侥幸心理严重仇富心理2、情绪情感特点盗窃初犯:恐惧与兴奋并存初犯到惯犯:恐惧情绪不明显部分人自认为是劫富济贫的好汉,大部分情感冷漠,自私自利,对受害人的遭遇毫无同情之心。
比较抢劫 盗窃 诈骗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山东建筑大学)
• • • • •
4、街头诈骗 5、合同诈骗 6、幸运中奖诈骗 7、谎报险性诈骗 8、以刊登假广告进行诈骗
(四)行骗者与被骗者之间 的心理互动
• 1、两者之间的心理互动过程 • • 物色——怀疑期。 • 引诱——松弛期。 • 行骗——受骗期。 • 逃避——悔恨期。
• 2、被骗者受骗的心理原因 • (1)有心理弱点的被骗者的受骗原因
盗窃类型
根据手段不同:
– 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 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 内外结合。 – 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 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 • • • • • •
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1.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可能的矛盾。 2.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 3.家庭教育不当。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5.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 6.销赃渠道畅通。人数
• • • •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一)认识特点 (二)情绪、情感特点 (三)意志特点
• 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 (一)偷窃犯的行为特征 • 偷窃犯有预谋型、机会型和冲动型。
• (二)扒窃犯的行为特征 • 扒窃分子在作案前的表现主要有四种:①乱窜, 扒窃分子在电汽车上或车站里是两头窜动,在商 店里是上楼下楼到处转,以物色扒窃对象。②尾 随,扒窃分子选中了对象后,紧紧尾随其后,以 便寻找时机作案。③钻挤,扒窃分子在上下车或 抢购物品人多拥挤时,不往空当钻,专往人边挤。 ④试探,扒窃分子在未弄清被扒对象是否有钱的 情况下,用胳膊的下部或手背试探被扒人的衣兜, 或借行车的晃动而前后偏向的机会,接触被抢占 人的身体,看看拟扒对象反映如何,然后靠近对 方,用手掏或刀割法行窃。
• • • • • • • • • •
犯罪心理学课件(山东建筑大学)625p
2
犯罪心理学
导 论
关 于 犯 罪 心 理 形 成 的 基 本 理 论
犯 罪 心 理 结 构 成 因
犯 罪 心 理 结 构 与 犯 罪 行 为
犯 罪 心 理 结 构 的 发 展 变 化
犯 罪 类 型 理 论
不 同 动 机 的 犯 罪
不 同 犯 罪 经 历 的 犯 罪 心 理
不 同 行 为 方 式 的 犯 罪 心 理
4
•
2006年3月至5月,董文语流窜于福建、 浙江、江西等省,持刀在夜间攀爬窗户进 入居民住宅,进行杀人、强奸、抢劫等犯 罪活动。其间,共杀死6人(其中女性5人)、 杀伤2人(其中重伤1人),并强奸4名女性, 作案手段极其残忍。
5
6
7
8
9
专家之争
• 刘锡伟——“返祖兽性化症状群”理论 • 认定邱兴华是精神病,无责任能力 • “返祖兽性化症状群”理论: 特点1:残酷杀人、剩余杀人、滥杀无辜 特点2:非血统妄想、妒忌妄想、被害妄想 • 李玫瑾——是“变态人格”而不是“精神 病人” 应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10
11
• •
周克华涉案目录
•
• •
• •
• • •
重庆:2004年4月22日 中午12时左右,重庆市某酒店的出纳和会计两名女职工,到江北 区五黄路分理处取款后,被持枪歹徒抢劫,歹徒开枪打死1人、打伤1 人后逃逸,抢走现金7万元。 重庆:2005年5月16日 上午9点35分左右,重庆沙坪坝区汉渝路一牛肉馆前发生一起持 枪杀人抢劫案件。犯罪嫌疑人尾随2名取款人员(系一对夫妇),开枪 打死2名取款人员,枪声惊动一过路男子,犯罪嫌疑人顺势向该男子 射击将其打伤,在抢走2名取款人员的17万元现金后逃逸。 重庆:2009年3月19日 2009年3月19日晚上7时42分许,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的成都 军区驻渝部队十七团营房门口,站岗的十八岁哨兵韩军良(音),被 凶徒开枪杀死,他手中的自动步枪被抢走,另一赶来查看的哨兵遇袭 重伤。行凶者事后在逃,警方把案件列作恐怖袭击,特种部队日以继 夜,全城地毯式搜查缉凶。 长沙:2009年10月14日 长沙市天心区南郊公园山坡上发生一起枪击案,遇害人李成寿身 中6枪,身上20元钱未被抢。
犯罪心理学第
盗窃、抢劫与诈骗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一)认识特点,错误意识突出 (二)情绪、情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恐惧与侥幸心理相互交错 (三)意志特点,两极性——自制力差;犯罪意志 顽固
(四)个性心理 1.需要与动机。 (1)追求享乐型。 (2)积敛财富型。 (3)特殊需要型。 (4)经济困难型。 (5)寻求刺激型。 (6)变态需要型。 2.不良的性格与习惯。懒惰性,好逸恶劳,习惯 不劳而获 3.熟练的盗窃技能。
三、抢劫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凶残性。 2.强制性。 3.系列性、流动性。 4.团伙性。 5.行为对象。抢劫行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 物,那么首选的犯罪目标就是钱多的地方,因此, 银行、金店是各类抢劫犯罪人的第一选择。
第三节 诈骗犯罪心理
一、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的一般情况 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的情况严重,呈现出以下 几个特点: 1.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 2.诈骗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3.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4.手段不断变换,种类越来越多。 5.跨境犯罪越来越突出。 6.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
(三)个性心理 1.复杂的动机。 (1)物欲动机占主导。 (2)戏谑动机。 (3)报复动机。 2.性格和气质。从性格类型看,抢劫犯罪人多 为兴奋型、外倾型,性情暴躁、行为鲁莽,喜欢 攻击。 3.兴趣、爱好。抢劫犯罪人对武侠小说、动作 片等暴力、色情影片比较感兴趣,并乐于模仿, 很多人都经常沉迷于酒吧、歌厅、网吧、地下赌 场等娱乐场所。
二、诈骗和被骗心理 (一)诈骗者的心理特点 1.认识方面。高自我评价 2.情绪、意志和习惯方面。稳定,有一定的诈骗 习惯 3.个性方面。高冒险性 (二)诈骗者行为特征 1.伪装、虚假。 2.狡猾、多变、短暂、非暴力性。 3.明显的行为痕迹。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扒窃分子在电汽车上或车站里是两头窜动,在商 店里是上楼下楼到处转,以物色扒窃对象。②尾 随,扒窃分子选中了对象后,紧紧尾随其后,以 便寻找时机作案。③钻挤,扒窃分子在上下车或 抢购物品人多拥挤时,不往空当钻,专往人边挤。 ④试探,扒窃分子在未弄清被扒对象是否有钱的 情况下,用胳膊的下部或手背试探被扒人的衣兜, 或借行车的晃动而前后偏向的机会,接触被抢占 人的身体,看看拟扒对象反映如何,然后靠近对 方,用手掏或刀割法行窃。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 罪心理
2020/11/22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源自一、抢劫的犯罪心理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什么是抢劫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 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被 害人财物的行为。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一)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一、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抢劫犯罪心理的形成除有其他物欲型动机犯罪的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二)诈骗和被骗心理
• 1、诈骗者的心理特点 • 认识方面
– 自我估价过高,灵活性强,具备某些方面的知识经验, 对社会心理状态十分熟悉。
• 情绪、意志和习惯方面
– 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意志努力也不明显。
• 个性方面
– 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等。 – 冒险性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模仿能力较强。
偷窃者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偷窃者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摘要:本文基于对偷窃者的心理分析研究,探讨了偷窃者的犯罪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偷窃者的犯罪行为往往与其自身特点、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深入了解和分析偷窃者心理,对于预防和破解偷窃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偷窃犯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和社会秩序。
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点,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偷窃者心理分析,加深对偷窃犯罪的认识,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偷窃者的心理特征1. 低自控能力:偷窃者往往在自我约束和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抵制诱惑和满足即时欲望,从而选择犯罪行为。
2. 社交压力和攀比心理:一些偷窃者出于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受到他人的物质消费和生活方式的诱惑,选择犯罪获得所需。
3. 物质与心理需求:一部分偷窃者由于物质困难或贫困,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而选择偷窃行为以获取生活资金。
4. 致富心态和懒惰心理:少数偷窃者天真地认为通过犯罪行为可以迅速致富,摆脱经济压力;同时,他们缺乏劳动精神,懒于从事正当的工作。
三、影响偷窃行为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行为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的偷窃者,更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影响。
2. 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和社交圈对个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犯罪团伙等社会组织的存在,会通过社交关系和精神支持等方式推动个体加入犯罪行为。
3. 心理因素:偷窃者内心的动机和欲求是犯罪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
物质欲望、攀比心理、致富心态等心理需求是偷窃行为的主要原因。
四、心理干预的必要性针对偷窃者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心理干预手段对其进行矫治和预防是有效遏制犯罪行为的重要途径。
1. 加强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关爱,培养偷窃者的自我控制和正当价值观念。
2. 社会教育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机构、社区教育等多种方式提供心理疏导和专业帮助,帮助偷窃者摆脱犯罪思维的困扰。
比较抢劫 盗窃 诈骗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山东建筑大学共28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比较抢劫 盗窃 诈骗的犯罪心理犯罪心 理学山东建筑大学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犯罪心理学的解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
犯罪心理学的解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犯罪心理学的解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犯罪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罪案的心理动机。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特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行为的分析,犯罪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和揭示犯罪背后心理现象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罪案的心理动机,以期为我们对犯罪心理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启示。
一、心理动机在犯罪中的作用心理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在犯罪心理学中,心理动机是研究犯罪心理的核心概念之一。
罪犯的心理动机往往是导致其实施犯罪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分析和理解罪犯的心理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和干预措施。
二、心理动机的分类犯罪心理学对心理动机的分类主要包括内因动机和外因动机。
内因动机是指源于罪犯内在的心理需求和冲动,如攫取金钱、追求刺激、满足报复心理等。
外因动机则是指受到外界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贫困、社会压力等。
这些动机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罪犯实施犯罪行为。
三、心理动机的影响因素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罪案的心理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个体的性格特征是罪案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一些具有侵略性、冲动性和自我中心的人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并产生犯罪行为。
社会环境也是心理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对于个体的认可和回应,会对其心理动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等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动机产生影响。
四、心理动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犯罪心理学研究发现,心理动机是推动罪犯实施犯罪行为的重要力量。
很多罪案背后都存在着强烈的心理动机。
例如,经济利益是一些罪犯实施盗窃、诈骗等财产犯罪的主要心理动机;欲望、报复心理是导致一些罪犯实施暴力犯罪的重要动机。
犯罪心理学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一、物欲型犯罪概述
物欲型犯罪:指犯罪人侵犯他人或公共财物,以满足其非法的物质欲求为 目的的犯罪。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毒、绑架勒索等。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二、物欲型犯罪人心理与行为特征
个性特征
虚荣、喜好钱财
腐朽堕落的人 生观、价值观、恋 爱观及错误的性观 念。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第三节
报复型犯罪人心理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三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报复型犯罪人心理
1.了解报复型犯罪心理特点及犯罪类型 。 2.掌握报复型犯罪人动机特征 。
第三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报复型犯罪人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抢劫犯罪人心理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抢劫犯罪人心理
抢劫犯罪人心理特点
抢劫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性格上胆以暴力 大、凶残威胁作 后盾 抢劫犯罪人心 理特点 强烈的 物质占 有欲
纠合团伙 作案
犯罪行为 狡诈 冒险
抢劫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第四节
信仰型犯罪心理
学习要点提示
意志特征 心理特征 认知特征 强烈的物质占 有欲;错误的 认知加工
情绪特征
对金钱的贪婪喜好; 对被害人缺乏同情感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作案方式的多种多样
行为特征
作案手段的智能化
犯罪习惯顽固化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OK
下残棋、小赌博,托儿
3、幸运中奖诈骗
22
4、以刊登假广告进行诈骗 5、金融诈骗 (1)贷款诈骗
从银行骗取资金的犯罪行为。
(2)保险诈骗
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 以虚构保险标的,编造保险事故或保险事故发生原因, 夸大损失程度,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手段。
28
江西贫困县股长卷款亿元
从2006年开始,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 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华波,利用职务之便,与当地信 用社主任勾结,采取私刻公章等手段,连续多年从 财政专项账户上套取资金9400万元,相当于这个国 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的1/4。其间竟无人察觉,在 安全抽身外逃后还主动打电话给单位领导泄露“机 密”。
施骗---被骗阶段:取得被害人的完全信任后,于是犯罪人开始实施骗术,收起 诱饵,获取财富,而被害人则完全被蒙在鼓里,主动将钱物交到骗子手里。
结束期:
逃避---悔恨阶段:诈骗活动的尾声,表现为犯罪人的迅速逃离与被害人的幡然 醒悟。
20
(四)被害人受骗的心理原因:
需求迫切:面临困境,急于解决问题(资金短缺、产 品滞销、原材料短缺、急找能人等)
32
(二)暴力犯罪的一般特点
1、犯罪主体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多数为14-25岁的青少年,高峰年龄为23岁
2、具有突发性
情绪控制能力差,遇到刺激,容易冲动
3、犯罪动机的复杂性
各种犯罪动机都可能出现
4、犯罪的恶劣性
是最严重的刑事犯罪,表现为对他人生命的非法 剥夺和对他人身体的伤害,手段极其残酷。
33
“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 在世,吃喝二字”……
法制观:对法律的评价和法律对行为的调节 控制能力存在偏差,侥幸心理严重
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盗窃属于物欲型动机犯罪,有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共同特征,又有区别于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盗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每年立案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的比例很大。
为了有效地预防盗窃犯罪,减少盗窃案件的发案率,研究盗窃犯罪的心理也是必须的。
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及预防对策:①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盗窃犯罪人的错误认识表现为“盗窃被抓的可能性低”、“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崇尚“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错误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随着变革的滚滚激流,社会上权钱交易,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的败坏等负面因素时有出现,很容易导致部分人群价值信仰发生危机。
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的满足和幸福也很大程度依赖于金钱物质。
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
在认识上偏激、极端、夸大,形成了反社会的错误意识,许多人具有严重的犯罪“合理化”意识和认识倾向。
预防对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做好应有的宣传措施,并告诫人们犯罪的严重性。
从根本端正犯罪人的人生价值观念。
并做好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培养其具有正确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②盗窃犯没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心存侥幸心理缺失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盗窃犯罪人抗拒诱惑的自制力差。
盗窃犯罪人由于自身意识偏差、个人欲望和错误的价值观灯心理因素的影响,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进行犯罪活动。
其二,盗窃犯罪人在多次犯罪得逞后,尝到了犯罪的“甜头”,满足了个体的不良需要,从而也养成了犯罪恶习。
并且犯罪人心存侥幸心理,一次又一次的盗窃容易养成习惯,那么心理矫正就比较困难了。
预防对策:加强对被抓的犯罪人的管理及教育,尽量做一些克制力方面的教育。
对于一些惯犯,惯偷适当加强刑罚时间,尽可能从时间方面改变其盗窃的习惯。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选择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选择犯罪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难题,劫犯罪更是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行为。
在研究犯罪心理时,心理学家们往往发现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选择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劫犯罪背后的心理诱因以及劫犯罪中作案目标的选择。
一、心理诱因劫犯罪的心理诱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经济诱因。
犯罪者通常选择抢劫等劫犯罪行为,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更多的财富。
在当今社会,金钱被认为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能够带来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满足。
许多犯罪者在经济压力和贫困的驱使下,选择了劫犯罪这条不归路。
他们渴望改变生活、改善经济状况,而劫持他人财物能够带来一种即时的满足感。
另外,一些心理因素也在劫犯罪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犯罪者可能是出于自卑或自尊心受挫而选择了劫犯罪行为。
他们希望通过控制他人和威胁他人来获取一种虚幻的优越感。
此外,一些犯罪者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暴力、歧视、贫困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激发他们参与劫犯罪活动。
二、作案目标的选择劫犯罪中的作案目标选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犯罪者在选择作案目标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目标的价值、易得性以及潜在的抵抗力。
首先,目标的价值是犯罪者选择作案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
犯罪者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目标,例如珠宝店、银行、高档商场等。
这些目标能够带来更高的潜在回报,对犯罪者来说更具吸引力。
另外,一些劫犯罪者也会选择便利店、街头行人等目标,因为这些目标通常具有较少的安保措施,容易被攻击。
其次,易得性也是犯罪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标的易得性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建筑结构以及安保措施等因素。
犯罪者更倾向于选择易于进入、容易逃脱的目标,以及那些缺乏有效安保措施的地方。
因此,一些高风险地区和缺乏安全措施的场所更容易成为劫犯罪的目标。
最后,犯罪者也会在选择作案目标时考虑潜在的抵抗力。
目标的抵抗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人员保护、安保设施和周边环境等。
第八章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
盗窃类型
根据手段不同: 根据手段不同:
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 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罪 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 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内外 结合。 结合。 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 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兜 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1、认知特点 消极错误的认识,物质利益第一位; 侥幸心理严重; 仇富心理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2、情绪情感特点 盗窃初犯:恐惧与兴奋并存; 盗窃初犯:恐惧与兴奋并存; 初犯到惯犯:恐惧情绪不明显; 初犯到惯犯:恐惧情绪不明显; 部分人自认为是劫富济贫的好汉, 部分人自认为是劫富济贫的好汉,大部分情 感冷漠,自私自利, 感冷漠,自私自利,对受害人的遭遇毫无同 情之心。 情之心。
冲动型
行为特征明显,内心动机斗争强烈,恐惧、情绪激动, 行为特征明显,内心动机斗争强烈,恐惧、情绪激动, 现场遗留痕迹较多。 现场遗留痕迹较多件、客流多少、 扒窃犯通常是根据场所条件、客流多少、警 察分布等状况选择作案,一般是节假日、 察分布等状况选择作案,一般是节假日、早 晚高峰作案。 晚高峰作案。 扒窃场所:商店、车站、码头、 扒窃场所:商店、车站、码头、影院和公共 汽车、火车上等。 汽车、火车上等。 一般不盲目于下手,选择时机再做案。 一般不盲目于下手,选择时机再做案。 扒窃分子的画像??? 扒窃分子的画像???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3、意志特点 、 机会型盗窃犯罪人、初犯、 机会型盗窃犯罪人、初犯、偶犯
抑止犯罪冲动的意志力薄弱,喜欢顺手牵羊, 抑止犯罪冲动的意志力薄弱,喜欢顺手牵羊,并 且把犯罪原因归咎于被害人。 且把犯罪原因归咎于被害人。
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分析
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分析发表时间:2016-06-20T14:22:45.4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作者:李爽[导读] 大学生违法犯罪背后的心理因素各不相同,探讨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现状和心理特点。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北京 100083 摘要:盗窃罪(crime of stole)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更被社会寄予厚望。
但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盗窃犯罪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大学生违法犯罪背后的心理因素各不相同,探讨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现状和心理特点,对新时期大学生盗窃犯罪的预防和惩治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一、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现状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
近年来,大学生盗窃犯罪现象愈发频繁,犯罪人数日趋增加,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盗窃公私财物犯罪一般占全部犯罪案件中的50%以上。
根据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调查显示,盗窃犯罪则在大学生犯罪案件中约占70%。
据高校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1987-1997年间,盗窃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个别高校高达60%-70%,与其他类型的犯罪相比较,遥遥领先位居第一。
虽然目前尚未有对大学生盗窃犯罪成上升趋势的权威和直接数据证明,但随着大学生犯罪总量的上升、盗窃犯罪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等数据间接地证明了这一判断。
二、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特点分析现阶段大学生盗窃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1.大学生盗窃的目标呈现多样性。
通过对当下披露的各类案件分析显示,大学生盗窃除了钱物、珠宝等传统的财物外,还将目光转现金券、电子券以及高科技电子设备等。
可以说盗窃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