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号什么

合集下载

《红玉》

《红玉》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 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揭示了现 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蒲 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 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 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
蒲松龄19岁时,以县、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 19岁时 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 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 岁时 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 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 “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 郢中诗社” 后家贫, 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 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 岁时 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 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 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 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拓展内容: 拓展内容:
1.
以神仙鬼怪为题材的小说为何得以兴盛? 鬼怪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形式。这 种题材的小说和今天的科幻悬疑小说有什么异 同点?
2.
3.
你觉得神怪小说和当今的魔幻小说有何区别? 谈谈你最喜欢的神怪小说或者魔幻小说
《聊斋志异》的叙述形式: 聊斋志异》的叙述形式:
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 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 语言利落、直观、明了、凝练而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 语言利落、直观、明了、凝练而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 《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 聊斋志异》 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

蒲松龄生平介绍

蒲松龄生平介绍
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都是改写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蒲松龄拿来写了《崂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顺治四年(1647年) 蒲松龄8岁。高苑民谢迁聚众起义,攻陷淄川县城,占领数月。
顺治十二年(1655年) 蒲松龄16岁。此前,蒲盘已为蒲松龄聘刘国鼎女。本年,讹传朝廷将选良家女充宫掖,人心惶恐,纷纷嫁女,刘国鼎送女来蒲家,与蒲松龄母董氏同寝处。讹言既息,始移归。
顺治十四年(1657年) 蒲松龄18岁。与刘国鼎的女儿刘氏成婚。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蒲松龄65岁。 淄川一带大旱,有记灾诗、文若干。王士祯罢官归里,蒲松龄作《阮亭先生归思二十四韵》。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蒲松龄66岁。作《农桑经》。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蒲松龄68岁。朱缃病卒,蒲松龄作《挽朱子青》。
顺治十五年(1658年) 蒲松龄19岁。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闰章。

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节选《狼》

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节选《狼》

《狼》:节选自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二则)。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小说家。

“聊斋”是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狼》是一篇寓言故事,揭示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解释加点词语。

(1)屠大窘(2)缀行甚远(3)弛担持刀(4)一狼洞其中5)屠自后断其股6)狼亦黠矣⑺其一犬坐于前⑻恐前后受其敌⑼盖以诱敌⑽止有剩骨⑾一狼得骨止⑿狼不敢前⒀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⒁意暇甚⑴困窘,处境危急。

⑵紧跟⑶放下⑷打洞⑸大腿⑹狡猾⑺像狗一样⑻攻击⑼敌方⑽通“只”⑾停止⑿上前⒀企图⒁神情2、“其”在古汉语中常做代词,本文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

如: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两狼)(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

(麦场)(麦场)(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后狼)(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柴堆)(屠户)3、对下列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A.这段文字表现出屠户急中生智。

B.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狼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凶恶、狡猾。

C.这段文字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转化。

D.这段文字描写了屠户的心理和行动。

( B )4、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⑴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⑵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⑷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对最后一节大意判断正确的是( )。

A.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人们要时刻提防它们。

一代文学大师—蒲松龄

一代文学大师—蒲松龄

一代文学大师—蒲松龄明朝崇祯十三年即公元1640年,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出生于淄川县的蒲家庄,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蒲家庄的东面有一口井,井水溢出成为小溪,又因为有多年的柳树环合笼盖,故称为柳泉。

相传,蒲松龄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的行人,收集创作素材。

蒲松龄酷爱此地,自号柳泉居士。

蒲氏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却是当地的大族,世代读书人很多。

蒲松龄的父亲蒲褩原是读书人,学识渊博,但是却没有中过秀才。

科举失意的他,后来因为家境贫困,便弃儒经商,苦心运作二十多年,赢得了相当丰厚的家产。

经过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乱,年纪逐渐变老,无心经营生意,再加上子女较多,家道日见衰落下来。

他便亲自教子读书,将科举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

蒲松龄,字留仙,又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兄弟共四人,只有他勤奋读书,文思敏捷。

自幼随父读书,由于他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忘。

18岁完婚,应父母之命,娶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为妻。

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他在十九岁时参加童子试,县、府、道三试都得第一,很受当时支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閠章的赏识,赞扬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是地方有名的秀才。

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二十岁的蒲松龄与同乡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

然而,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当时,对于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要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制度,早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迫使他不遗余力地考下去。

随后,他又考了十多次,直到72岁才成为贡生,整整做了半个多世纪的秀才,这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康熙六年,蒲松龄在淄川东北的丰泉乡王村教馆教书。

康熙九年,迫于生计,蒲松龄应聘做同乡进士,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

次年,孙蕙调任高邮州,蒲松龄又随往高邮,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

幕宾生活虽然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

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

况且这种无端而代人歌哭的生活,很快便使他感到无聊和厌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8狼-蒲松龄(解析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8狼-蒲松龄(解析版)

专题18狼-蒲松龄知识讲解1.文学常识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特殊字词(1)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2)古今异义:①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③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

今为耳朵。

(3)词语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②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③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4)一词多义:①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

意暇甚:神情。

②敌: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③前:狼不敢前:向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3.内容理解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理故事情节。

答:第一自然段:开端:遇狼第二、三自然段是:发展:惧狼;御狼。

第四自然段是:高潮和结局:杀狼。

4.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两只狡诈的狼想要吃掉屠夫,但最终双双被屠夫毙命的故事,讽喻像狼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困窘.(jǐng)苫.蔽(shàn)尻.尾(kāo)B.狡黠.(xiá)缀.行(zhuì)积薪.(xīn)C.弛.担(chí)眈.眈(dān)目似瞑.(míng)D.假寐.(mèi)禽.兽(qín)少.时(shǎo)【分析】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促织》练习题

《促织》练习题

《促织》练习题《促织》练习题一、常识及内容理解。

1.《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字,别号,清代杰出的小说家。

“聊斋”是指,“志”即,“异”是。

2.《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由刘义庆《》志人志怪小说开创的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和袁枚的《》最出名。

3.作者在文中把失虫和失子安排在一起,这是一种手法,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目的是。

4.课文中有两个幻想的情节,即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

二、字、词、句。

(一)解释加点的词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2.此物故非西产3.试使斗而才 4.昂其直,居为奇货5.辄倾数家之产6.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7.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8.会征促织9.死何裨益10.成然之.靡计不施,迄无济12.旬余,杖至百13.成妻具资诣问14.唇吻翕辟.各各竦立以听16.无毫发爽17.青麻头伏焉18.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20.成益愕,急逐趁之2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22.斯须就毙23.而翁归24.未几25.如被冰雪26.既而得其尸于井27.夫妻向隅28.则又超忽而跃29.审谛之30.成以其小,劣之.村中少年好事者32.径造庐访成3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屡撩之,虫暴怒35.虫翘然矜鸣36.旋见鸡伸颈摆扑37.掇置笼中.虫尽靡39.献诸抚军40.细疏其能41.无何,宰以卓异闻42.又嘱学使俾入邑庠4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44、又期月.劣弱不中于款46.不如拼博一笑47.冥搜未已48.民日贴妇卖儿(二)区别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1.过①过故人庄②裘马过世家焉③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④则智明行无过矣⑤过秦论⑥一日,大母过余曰⑦求,无乃汝是过与?(三)指出加点词各属哪类活用1.以促织富,裘马扬扬2.成述其异,宰不信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4.成然之三.阅读做题(1994年高考上海卷试题)曹南院知镇戎军①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蒲松龄经历

蒲松龄经历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

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

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

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

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

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

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蒲松龄,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

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

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20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

现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动的地方。

25岁时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生活陷入困境。

迫于生计,于康熙九年应同邑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知县孙蕙做幕宾。

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

蒲松龄74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正月22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

狼蒲松龄原文字词翻译

狼蒲松龄原文字词翻译

狼蒲松龄原文字词翻译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狼蒲松龄原文字词翻译,欢迎阅读参考!狼作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初中文学常识:蒲松龄简介

初中文学常识: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淄川),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清代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

他用毕生精力完成了小说集《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共491篇)。

鲁迅先生称“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他生于明崇祯13年(1640),5岁时,李自成进北京,明朝灭亡。

死于康熙54年(1715),享年76岁。

他19岁应童子试,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挨了个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别人做塾师,直到1709年才撤帐回家。

蒲松龄一生有三苦:生活过得苦,科举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1、生活苦: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根据他自己所写,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

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四月十六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

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

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

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

当然,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看得出这是他对自己的宿命的一种无奈和叹息。

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

)其实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

因为家庭矛盾。

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

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

”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蒲松龄《婴宁》教学要点解析

蒲松龄《婴宁》教学要点解析

蒲松龄《婴宁》教学要点解析1、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

《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2、作品分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的要数婴宁。

他称这女孩儿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文章内容层次分析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第二部分从“至家”到“惟日盼吴”,思念婴宁;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望也”,重见婴宁;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容”,婚后婴宁;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婴宁来历与结局;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结构解析开端:上元邂逅(1--4),遇美女,王子服相思成疾。

发展:山中恋情(5--9),寻婴宁,王子服巧遇姨亲。

高潮、结局:喜结连理(10--14),娶美女,婴宁性格改变。

作者评论:(15),强调“孜孜憨笑”不染尘埃。

小说的几条线索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王子服:遇婴宁——想婴宁——寻婴宁——重见婴宁——带回婴宁——娶婴宁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对生零涕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特点自然环境:第一:清幽的山中、修雅的茅舍(外部)第二:别致的庭院、洁泽的居室(内部)第三:绚烂的花朵、优美的后园(后园)作用:一、为主人公婴宁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美好清雅的生活世界。

二、更好的衬托出婴宁纯真自然的性格。

三、反衬出现实世界的黑暗,体现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3、人物分析婴宁的形象(1)爱花,突出其形象美鲜花配美人,美丽清新(2)爱笑,突出其心灵美爽朗率真,天真烂漫,纯真可爱.不受礼法约束。

婴宁最大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

婴宁“笑”表层意义:无时无地地笑,千姿百态的笑;深层意义:表现了主人公痴憨,不解人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

自然天性是婴宁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婴宁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颂与向往。

蒲松龄《聊斋俚曲》简介

蒲松龄《聊斋俚曲》简介

蒲松龄《聊斋俚曲》简介聊斋俚曲是山东省的传统音乐。

聊斋俚曲生动地反映了封建时代晚期的人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当代社会中传唱流传,成为山东地区一种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形式。

聊斋俚曲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单以戏曲为例,俚曲故事改编剧本的就有五音戏、柳子戏、川剧、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聊斋俚曲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1]目录1小说巨匠2俚曲溯源3特色鲜明4作品内容5艺术效果6艺术瑰宝1、小说巨匠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

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

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

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

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

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

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2、俚曲溯源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流布地区之一。

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俚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后世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后父亲转儒经商,家里情况才稍好。

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请私塾老师,所以蒲家四兄弟都是跟在他们父亲身边学习的。

蒲松龄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以三试第一的优秀成绩中秀才,此后却久试不第,一直到了71岁的时候,才成为岁贡生。

蒲松龄没有考中秀才,一共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蒲松龄在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是施闰章。

施闰章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名声的大诗人,就是他亲手判定了蒲松龄的第一。

然而其实当时他给蒲松龄判个第一,是因为蒲松龄文笔极好,他很是欣赏,但是严格来说,蒲松龄当时所作的文章,是不符合考试的,至少是够不上第一的。

因为施闰章的这一个判定,给了蒲松龄一个错觉,那就是自己所写是对的,因此在考举人的时候仍旧如此,所以才会久试不第。

蒲松龄到老都没有考中举人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因为他那本闻名后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蒲松龄当时因为要创作《聊斋志异》,所以分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至于不能好好的准备科举。

当时蒲松龄的一个朋友便作诗劝诫他,说:“聊斋且莫竞谈空”,希望他能专心读书,但是蒲松龄仍然没有放弃创作《聊斋志异》。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故事,素材来源有三个:一是前人故事,他拿来加工一下;二是,听取当时人的故事;三便是丰富的想象。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劳山道士”,实际上是根据六朝小说和唐传奇中的三个故事创作而成。

这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

纸月就是有一个人,剪个纸的月亮用来照明。

取月,另一个人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

留月,最后一个人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劳山道士”就是以这三个故事为原型,创作而成。

还有就是,据说蒲松龄为了有好的素材,用以创作《聊斋志异》,便在路边摆了一个茶摊,凡是能讲出好故事的人,都可以免费喝茶。

《聊斋志异窦氏》

《聊斋志异窦氏》

2.人物形象与价值。
• 窦氏女是一个农家少女。蒲松龄通过一些细节描 绘了她天真质朴,纯洁无瑕和不甘屈辱,死而复 仇的性格特点。她的形象是封建社会里纯洁质朴, 刚烈不屈的少女的典型。 • 南三复是晋阳的富豪地主,是一位依钱仗势作威 作福的人。他言而无信,诱骗并抛弃了窦氏女; 残忍冷酷,不许抱子倚户悲啼的窦氏母子入门, 贪财好色,善于行贿,是个玩弄女性的地主流氓 恶棍的典型形象。 • 小说通过上述两个主要人物的矛盾纠葛及其命运 结局,揭露了地主恶势力依仗财势玩弄妇女的丑 恶行径,赞扬了不幸女子的复仇精神。
3、出淤泥而不染的妓女 形象 鸦头鸦头是个误入风尘 的少女,因为她不肯接 客一再受到老鸨毒打, 她认识了诚实的书生王 文之后,认识这个人可 以托以终身,马上就机 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百折不回。
4、思想解放的侠女 侠女不肯接受顾生的求 婚,却跟他幽会、生儿 子,而且对顾生说自己 给他料理家务,同床共 枕并生育后代,实际上 已是夫妇,何必在意什 么名份?像这样只要婚 姻实质,不讲表面礼法 和名份,可谓极其解放 的思想,这在其它古代 小羊某死后买通阴间官吏,将 席父掠至阴间。 席方平赴阴间为父伸冤,连告三级,均以失败告终。 原来冥间官吏早已被买通,他们贪赃枉法、狼狈 为奸,毒打含冤未白的席方平。
王生,早晨出门遇见一位年轻漂亮的 女子,便把她带回家,藏在书房。 一天,王生外出碰见一老道,老道见 王忙问:“你最近遇到什么了?”王 生撒谎说:“什么也没遇见。”老道 说:“你身上一股妖气,你的血快被 妖精吸干了。” 王生回到家里,隔窗往书房内看去, 只见一狰狞厉鬼,正用一支彩笔画人 皮,王生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 厉鬼赶上,挖出了他的心。 王生妻子陈氏,悲痛欲绝,找到道士, 哀求道士救她丈夫。老道为考验陈氏 救夫的决心,百般戏弄陈氏,并从口 中吐出东西让陈氏吃。陈氏一心想救 丈夫,什么都忍受了,道士见状哈哈 大笑而去。 陈氏一到家里,抚着丈夫的尸体大哭, 在抱尸收敛时,她突然呕吐,所食东 西一下子从口中飞出,落入丈夫腔中, 丈夫慢慢地苏醒过来。

清朝蒲松龄

清朝蒲松龄

清朝蒲松龄第一节少年时期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蒲家庄人。

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十六日。

他生长在一个渐趋败落的地主家庭里。

远祖蒲鲁浑和蒲居仁,做过元代般阳路总管。

高祖蒲世广是个廪生,曾祖蒲继芳是个庠生,祖父蒲生讷连秀才也未考取。

祖父辈蒲生信,做过玉田知县,即《聊斋志异·梦别》中的玉田公。

父蒲槃,字敏吾,“少力学”,至二十余岁还未能考中秀才,“遂去而贾”。

他称自己父亲于“权子母之余,不忘经史,其博洽淹贯,宿儒不能得”①,到了四十几岁尚无子嗣,便“不欲复居积”,一面闭门读书,一面散其钱财,“周贫建寺”,后得四子一女,松龄为第三子。

其时“家渐落,不能延师”,便亲自教子读书。

蒲松龄天性颖慧,过目了然,在兄弟之中最受父亲的钟爱。

十九岁初应童子试,便得到县、府、道都第一的优异成绩。

山东学道施闰章(愚山)很赏识他。

他对施闰章的知遇之恩,铭刻于心,在《聊斋志异·胭脂》中颂扬施:“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

衡文无屈士己也。

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使虚应故事在所及”。

从蒲松龄对施闰章的感念中,也多少可以窥见精神上受的某些影响。

进学第二年,蒲松龄就与同邑李希梅(尧臣)、张历友(笃庆)等少年秀才结为郢中诗社。

蒲与张、李同年进学,当时正是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相期矫首跃龙津”。

然而,科举对蒲松龄并非是直上青云的阶梯。

继少年进学初露锋芒之后,“三年复三年”的乡试,却成了他终身难以闯过的关隘。

康熙三年(1664),蒲松龄曾读书于李希梅家,他们“日分明窗,夜分灯火”,在一起专心致志苦读了几年书,这不仅说明他们彼此间在思想、性格、道德、学问互有影响,而且说明,蒲松龄的渊博学识是从刻苦钻研中逐渐累积起来的。

①《蒲氏世谱》。

第二节对民间俚曲和鬼狐故事的兴趣青年时代的蒲松龄,不仅奋力于举业,“冀博一第”,而且对流行于农民群众中的俚曲歌词产生浓厚兴趣,还能自度曲。

同邑友人唐梦赉《七夕宿绰然堂同苏贞下、蒲柳仙》诗中写道:“乍见耆卿还度曲,同来苏晋复传觞”。

《促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臣 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 ,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 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 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 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
•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 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 ,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 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 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 ,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 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
提示: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 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 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 会的黑暗丑恶的;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 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不是因为别的,仅仅 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 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 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
课文探究
1. 文章开头交待“宫中尚促织之 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
提示:这几句话虽然精练简短,却是 整个故事的起因,自皇帝荒淫无道,下面 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 会现实,像成名这样的百姓,只能倾家荡 产。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极好 的铺垫。
2. 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
5. 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 喜剧的结局?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明 原因。
提示: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
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 “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 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 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 “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蒲松龄代文学家字一字号世称

蒲松龄代文学家字一字号世称

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 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 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 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 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 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 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 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 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 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 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 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但是
经常
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
同业朋友
疑惑
孤零零
耸立
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
青天 互相 看
惊奇
近处
不久
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
绿色 屋檐 才 明白不久 高墙
矮墙
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
连绵不竟断然城市 其中 像 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南长山岛以西海面 出现一片蒙胧的工 厂区幻影。
蓬莱阁东部海面 出现似古堡、舰 船景物,闪闪发 光。
诸多小岛顶部延伸架 起了一座“多孔长 桥”。
海岛上突然出现 了两棵形似迎客 松的景象。
2002年5月 17日正午, 一司机驱车 刚进入重庆, 猛抬头发现 重庆变了样。 熟悉的城市 怎么一下多 出那么多空 中楼阁。
▲古今异义: 直接 古义:径直相接,一直连接到;
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危楼 古义:高楼;
今义:不安全的楼房。 或 古义:有的,有的人;

聊斋志异 名词解释

聊斋志异 名词解释

聊斋志异名词解释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号什么
蒲松龄是我国在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文学家,那么小说家蒲松龄号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小说家蒲松龄额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蒲松龄是诞生于清朝的一位著名小说家和文学家,按照古代文人的称谓习惯,蒲松龄分别有字和号两种别称。

那么蒲松龄号什么字什么呢?蒲松龄字留仙,另外还有一个字是剑臣,而他的号也叫做柳泉居士。

蒲松龄号什么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按照历史的说法,蒲松龄之所以有了柳泉居士这一个号是因为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那时候蒲松龄正在考场上答题,虽然拿到题目有了一些想法和构思,但是蒲松龄一时间脑子里却难以想出一个合适的开头,于是他便随便写了个二柳夹泉的开头,实际上他所写的二柳夹泉不过就是他曾经在路上看到过的两棵柳树之间夹着一汪泉水的景象在脑中的闪现。

蒲松龄这种不拘一格的行为并没有被考官看出破绽,甚至让考官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而没有听过蒲松龄说的这个典故,虽然一场误会,但也是从此,蒲松龄就被考官称为柳泉居士而得到了这个称号。

蒲松龄之所以能够让考官产生误会,和他在考卷中显现出来的渊博的知识和老练的文笔是分不开的。

蒲松龄从小的家庭环境就非常优越而且在当时也算是书香门第,这也让蒲松龄从小就饱读诗书而且养
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并长期保持下来。

所以说蒲松龄号什么和他本身的知识素养和文章的充实是联系紧密的。

虽然蒲松龄一生的科举之路并没有一路顺风,但是由于他在志怪小说上的成就也让他的雅号和轶事传颂至今。

小说家蒲松龄民族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的小说成就极高,一部《聊斋志异》流传至今,影响巨大。

而关于蒲松龄的研究到现在还在继续,其中一项研究就是蒲松龄的民族问题。

蒲松龄到底是哪个民族的作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现在的很多人都认为蒲松龄是汉族,所以他是一个汉族作家。

但是有研究表明,蒲松龄先生并不是汉族人,因为他的远祖不是汉族,而是蒙古族人。

在蒲松龄所作的《族谱序》中,蒲松龄对自己的民族有一个说法,他的远祖叫蒲鲁浑,还有一个叫蒲居仁,他们都是元代的总管。

从中就可以分析出浦东领的民族,因为首先是名字不像汉人,其次是路大荒研究认定蒲松龄是蒙古族。

而在《蒙古族简史》中标注就更明确了,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是蒙古文学家,说的非常肯定。

但是在一些人考证以后认为,蒲松龄是蒙古族人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蒲松龄有可能是色目人。

因为有人考证了元代官制后发现,在元代担任路口总管的人并不是蒙古族人,一般都是由色目人担任,也就是女真人或者回族人,因此推断出蒲松龄并不是蒙古族人,而可能是色目人。

但是现在不管那个是蒲松龄民族,谁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现
在的研究还在继续,蒲松龄到底是那个民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蒲松龄世称什么蒲松龄从小就在书香门第中长大,饱读诗书的他不仅仅有渊博的知识和聪颖的头脑,而且在仅仅19岁的时候,蒲松龄就在秀才的考试中连续获得三次第一名而顺利通过,但是由于古代科考制度的规定,成为秀才的蒲松龄在秀才的考试上却并不顺利。

经历了连续四次的秀才选拔考试,蒲松龄却连连在科考中受挫,直到超过70岁时还得了一个清朝的“贡生”的名头,既然蒲松龄的科考如此失败,那么蒲松龄世称什么为什么受到关注呢?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这个称号的由来是因为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蒲松龄世称什么也和这部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

《聊斋志异》是一本由一个个短篇的小故事所组成的故事集,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后人的关注。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主要是以一群鬼怪妖魔作为自己书中的主要人物,而且还把发生在这些奇异角色身上的故事作为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情节部分。

但是蒲松龄写这本书的目的却在于,希望通过一些怪闻异事来讽刺当时的朝政和社会积弊,这部立意深刻的作品也为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故而,蒲松龄被世人称之为聊斋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