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笔记体小说
右台仙馆笔记全文翻译
右台仙馆笔记全文翻译
右台仙馆笔记是清代文学家周亮工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作者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自己在右台仙馆的生活经历。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
右台仙馆笔记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作者在右台仙馆的日常生活、民间传说、历史掌故等方面。
作品中,周亮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
同时,作品中也融入了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在文学价值方面,右台仙馆笔记采用了笔记体的形式,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真实性。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使得作品人物形象丰满,情节生动。
笔记体的形式也使得作品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史料价值。
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右台仙馆笔记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风貌和民间传说,为后世研究清代社会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同时,右台仙馆笔记也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启示,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都受到了右台仙馆笔记的影响。
总之,右台仙馆笔记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展示了民间传说,同时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代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高峰的是哪部书
代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高峰的是哪部书?《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大学者纪晓岚晚年创作的一部追录见闻的笔记体小说,全书共二十四卷。
小说主要搜辑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也有作者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笔记体小说的高峰。
《阅微草堂笔记》文风质朴简约、幽默诙谐,夹叙夹议,娓娓道来,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道学家献丑”一则,写一名塾师,表面上道貌岸然,对学生管束颇严。
有一次他在月光下散步,忽见一美貌女子,经不住美女的言辞柔婉,将她领回房去共度春宵,之后此女子竟然跑到学堂来当着学生的面向他讨赏钱,原来,那美女是被学生们买通来勾引塾师的妓女,塾师当即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样的小故事对道学家虚伪性的讽刺和世态人情的描写颇为精彩,具有鲜明的反礼教倾向,为世人所称道。
《阅微草堂笔记》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书中保留了丰富的官场及民间掌故、民俗趣事和里巷异闻,这是其他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替代的。
由于以上特质,《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大量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史上的一座新高峰。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因其影响较大,也引起了后世部分学者的仿效,例如俞鸿渐的《印雪轩随笔》、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
纪晓岚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时,《聊斋志异》已经流传相当广泛了,纪晓岚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这种写法的不满。
他反对蒲松龄那种既有传奇的详尽宛曲,又有六朝志怪的古澹简约的文风。
他主张重归六朝简古,尚志黜华,用简朴的叙述,写真的笔法,短小的形式,展示一种信雅并举的审美境界。
纪晓岚认为,传奇小说必须具有可靠性,非耳闻目睹,不可轻易下笔,更不能把本不存在的事物写得过于活灵活现。
清代笔记体小说中的才女形象研究
92一、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明清小说研究,数十年来出现了失衡现象。
通俗小说,特别是七大名著的研究受到学术界专家的普遍重视,而文言小说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学术界小说研究者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言小说的研究略呈上升趋势,其中笔记小说也日益受到学者时贤的重视。
以往学者时贤多重视笔记小说的史料性价值和学术性价值,而对它的文学性价值重视不够。
目前笔记小说的研究,除了一些笔记小说作品的汇编、专题论文外,还有小说史的著述,如刘叶秋的《历代笔记概述》、吴礼权的《中国笔记小说史》、苗壮的《笔记小说史》等。
本文试从才女形象(本文所举例证中的女性除特别说明外,一般都是指“才女”)这一文学现象切入,来探究清代笔记体小说中才女形象产生的土壤,并研究才女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艺术塑造。
“清代笔记小说丛刊”或“清代笔记小说集成”,都存在着用“笔记小说”指称笔记文学的现象。
笔记小说作品中有一大批单纯记述典章制度、风物习俗、医药技术的著作及阐释经史、考据文字、天文历算等的著作,这些非小说因素掺杂在内,对笔记小说和笔记文学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大障碍。
用笔记小说指称笔记文学这一现象是由于对小说观念的理解不一造成的。
笔者的研究范围是时贤所指称的笔记小说中既是笔记,又是小说,二者兼而有之的部分,为了与笔记小说相区别,本文将之称为“笔记体小说”,是指用笔记形式写作的小说作品。
清代是笔记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与终结阶段,所以作品繁多,题材多样。
其中妇女题材的作品又占相当大的比重,本文试从才女形象这一角度来研究清代笔记体小说。
历来学者从才女形象这一视角研究清代笔记小说的比较少,其原因是才女的被忽视。
由于受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和宋明理学“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束缚,女性的才能被压抑,才女不得彰显。
也就是说,她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许她们做,女性并不是生来就无才,而是没有显露才能的机会。
到了清代,由于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一些文人作品中出现了一大批女诗人、女秀才、女博士、女英雄等。
文言日日练—《阅微草堂笔记》1(解析版)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清)纪昀,字晓岚简介《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阅微草堂笔记》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如第一卷中,写曹竹虚的一位族兄,他沉着冷静,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女吊狰狞多变的脸谱,终于使女鬼黔驴技穷,羞惭而灭迹。
作者着重指出:“不畏则心定,心定则神全,神全则沴戾之气不能干。
”第三卷中,写一位农村少妇荔姐走夜路,遇上坏人追踪她。
在危急时刻,她沉着、机智、冷静,果断迅速地躲在了坟墟后面,卸妆而披发吐舌,装作个女吊的形象,反而把坏人吓倒,自己顺利逃脱。
以上这一类故事,给今天的读者们以树立正气、战胜邪恶的启迪。
《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些描写王公贵族、豪门富商、恶霸地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篇章。
如第二十卷中写一个富商,见别人的新妇艳美,即起歹心,设下圈套,将新妇巧夺到手,使其夫悲愤忧郁而死。
作者对富商的阴险手段、以及在金钱支持下的恶势力,给予充分的揭露。
在第四卷里,写一个商人富贵之后,拒绝帮助一位当年他赖以生活十馀年、并资助他得以经商致富的老人。
他为富不仁,忘恩负义,被一位姓杨的术士把钱拘了去,归还给老人。
这些篇章,充分揭示了当时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也暴露了这些人道德的沦陷;他们荒淫无耻、唯利是图,腐朽丑恶,全无人理。
《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触及到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一些不良作风和恶习,如第十三卷中,有一则就描写为他人撰写墓志铭,阿谀之词连篇,就连墓主的鬼魂都感到扪心自愧,哑然失笑。
又如第七卷写一位假名士,他胸空如竹,不学无术,家中居室却处处铺陈古董珍玩、文房四宝,琴棋书画。
其矫揉造作,故作风雅之态,反而令人生厌,俗气逼人。
清代笔记小说目录
清代笔记小说目录清代笔记小说目录清代笔记小说目录001《清稗类钞》(分章)002《文史通义》清?章学诚003《愛吟草》(清)常紀著004《安乐康平室随笔》清·朱彭寿著005《板桥杂记》清余怀006《辦案要略》(清)王又槐著007《北东园笔录全编》清·梁恭辰008《本事词》清·叶申芗撰009《宾退随笔》清罗惇曧010《餐樱庑随笔》清·况周颐011《曹野人先生传》清·易顺鼎012《测字秘牒》清程省著013《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清·佚名014《巢林笔谈》(正续编)清·龚炜015《潮嘉风月》清]俞蛟016《池北偶谈》清·王士礻真017《崇陵傳信錄》[清] 惲毓鼎018《崇禎朝野紀》(明清)李遜之019《初学晬盘》(清)邬仁卿撰020《春明丛说》清俞蛟021《春明梦录》清·何刚德022《從政遺規》(清)陳弘謀輯023《戴东原先生轶事》清] 戴清泉著024《东南纪事》清邵廷采著025《东行初录(续录三录)》清·马建忠026《東北邊防輯要》(清)曹廷杰撰027《東北輿地釋略》(清)景方昶撰028《東槎紀略》(清)姚瑩撰029《東三省輿地圖說》(清)曹廷杰撰030《東塘日劄》(明清)朱子素述031《对山馀墨》清·毛祥麟032《噩梦俟解思问录经义》-王夫之著033《耳食录》[清]乐钧著034《阳秋剩笔》清·佚名035《发史》清·胡蕴玉036《法軍侵臺檔案》037《梵门绮语录三种》(清)佚名撰038《防海纪略》清芍唐居士撰039《分甘馀话》清王士禛040《父师善诱法》(清)唐彪撰041《妇人集》清迦陵042《陔馀丛考》清·赵翼043《甘疯子传》清·何曰愈044《割台记》清·罗惇曧045《庚申君遗事》(清)万斯同辑046《庚申夷氛纪略》(清)赘漫野叟撰047《庚子国变记》清·罗惇曧048《庚子国变记》2 李希圣049《公門果報錄》(清)宋楚望輯050《共城從政錄》(清)周際華著051《孤山再梦》(明清)渭滨笠夫编次052《孤忠後录》清·祝纯嘏053《觚剩》清·钮琇054《觚剩(续编)》清·钮秀055《古夫于亭杂录》清·王士禛056《骨董祸》清·佚名057《瓜分惨祸预言记》[清]轩辕正裔058《广东新语》清·屈大均059《广阳杂记》清·刘献廷060《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撰061《归庐谭往录》清·徐宗亮062《国闻备乘》清·胡思敬063《过江七事》清·陈贞064《海東逸史》(清)翁洲老民撰065《海国四说》清·梁廷楠066《海角遗编》[清]不题撰人著067《海上魂》[清]陈墨涛著068《海外扶余》[清]陈墨峰著069《海外恸哭记》明清黄宗羲黄厔炳等撰070《黑龍江輿圖說》(清)屠寄撰071《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清·戴名世072《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清)黄之骥撰073《洪福异闻》清·佚名074《洪杨轶闻》(清)佚名075《后官场现形记》[清]白眼著076《扈從東巡日錄》(清)高士奇撰077《花烛闲谈》清·于鬯078《庄氏史案》清·佚名079《宦游紀略》(清)高廷瑤撰080《宦遊偶記》(清)陳惟彥撰081《回天绮谈》[清]玉瑟斋主人著082《悔过自新说》清·李颙083《悔逸斋笔乘》清·李岳瑞084《殛珅志略》清·佚名085《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清·赵增禹086《寄园寄所寄》(清)赵吉士087《嘉定屠城紀略》(明清)不著撰人088《嘉慶東巡紀事》(清)撰人不詳089《甲申戰事記》(清)池仲祜撰090《間書》(清)朱逢甲撰091《健餘先生撫豫條教》(清)尹會一著092《谏书稀庵笔记》清·陈恒庆著093《江变纪略》清·徐世溥094《江南闻见录》明清不著撰人095《江上遗闻》清沉涛096《請纓日記》(節錄)(清)唐景崧097《江阴城守纪》四种明清韩菼许重熙南园啸客戴田有撰098《椒生随笔》清·王之春099《蕉窗雨话》清·佚名100《蕉廊脞录》清·吴庆坻101《蕉轩随录》清·方浚师102《蕉轩续录》清·方浚师103《教女遗规》(清)陈弘谋辑104《鲒埼亭集选辑》三种(明清)全祖望、顾炎武、黄宗羲撰105《今世说》﹝清﹞王晫106《金川妖姬志》清·佚名107《经学历史》清·皮锡瑞108《荆园小语》[清]申涵光109《景善曰记》清·景善110《敬簡堂學治雜錄》(清)戴杰著111《子不语》清·袁枚112《子不语续》清·袁枚113《九曜斋笔记》清·惠栋114《旧典备征》清·朱彭寿115《居易录》《居易续谈》清·王士禛116《聚仙亭》〔清〕佚名著117《菌阁琐谈》清·沈曾植撰118《康熙政要》清·章梫119《康雍乾间文字之狱》清·佚名120《客窗闲话》(清)吴炽昌121《孔子弟子考》(清)朱彝尊122《哭庵传》清)易顺鼎撰123《窥园留草》清许南英124《郎潜纪闻初笔》清·陈康祺125《郎潜纪闻二笔》清·陈康祺126《郎潜纪闻三笔》清·陈康祺127《浪迹丛谈》清·梁章钜128《浪迹续谈》清·梁章钜129《浪迹三谈》清·梁章钜130《老父云游始末》清·陆莘行131《老学究语》(清)李西沤撰132《冷庐杂识》清·陆以133《里乘》(清)许奉恩134《立宪万岁》[清]吴研人135《吏皖存牘》(清)姚錫光撰136《蒞蒙平政錄》(清)陳朝君撰137《蒞政摘要》(清)陸隴其輯138《邻女语》[清]连梦青著139《林黛玉笔记》(清)喻血轮著吴醒亚批140《临清寇略》清·俞蛟141《柳邊紀略》(清)楊賓撰142《柳非烟》[清]天虚我生著143《柳氏叙训》(唐)柳玭撰144《六朝文絜》[清]许梿选145《龙沙纪略》清·方式济146《隆平纪事》清·史册147《陇蜀馀闻》清·王士禛148《盧鄉公牘》(清)莊綸裔撰149《鹿樵纪闻》清·吴伟业150《履园丛话》清·钱泳151《论词随笔》清·沈祥龙撰152《马关议和中曰谈话录》清·佚名辑153《马首农言.农谚》[清]祁隽藻154《埋忧集》清朱翊清155《满清入关暴政》(清)韩菼156《满清外史》(清)天嘏著157《眉庐丛话》《续眉庐丛话》清·况周颐158《梅花岭遗事》清·佚名159《美人谱》秀水徐震秋涛著160《美人书》[清]鸳湖烟水散人161《秘本种子金丹》[清]叶天士著162《佐治药言》(含续)清汪辉祖163《闽川闺秀诗话》清·梁章钜164《名人轶事》清·佚名165《明季三朝野史》清顾炎武撰166《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167《南朝金粉录》清牢骚子168《南疆绎史》(清)温睿临、李瑶撰169《南明史料》明清史料170《南明野史》清·三余氏171《南越笔记》清·李调元172《女聊斋志异》清贾茗辑173《澎湖考略》(清)佚名撰174《国闻备乘》[清]胡思敬175《甲申朝事小纪》清?王朝176《经学通论》清?皮锡瑞177《笠翁对韵》清?李渔178《声律启蒙》[清]车万育179《幕学举要》清?万维鶾180《平滇始末》清·佚名181《平闽纪》(清)杨捷撰182《平平言》(清)方大湜著183《平砂玉尺辨偽》(明清)蔣平階大鴻著184《平吴录》清·孙旭185《煮药漫抄》[清]叶炜186《栖霞阁野乘》清·孙静庵187《秦鬟楼谈录》清·佚名188《清稗琐缀》清·佚名189《清波杂志》(宋)周煇190《清代名人趣史》清·佚名191《清代名人轶事》清葛虚存192《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193《清代之竹头木屑》清·佚名194《清宫禁二年记》[清] 裕德菱著195《清季外交史料選輯》196《清太祖武皇帝实录》197《秋灯琐忆》清·蒋坦198《求野录》清·邓凯199《全遼備考》(清)林佶撰200《拳变馀闻》清·罗?{曰融}201《劝读十则》[清]唐宗海202《人间词话》清?王国维203《日本乞師記》(黃宗羲)204《日知录》[清]顾炎武205《日知录之馀》[清] 顾炎武206《日知錄集釋》207《日知录之馀》清邹福保208《入幕须知》〔清〕汪龙庄万枫江209《三冈识略》[清]董含著致之校点210《三十国春秋辑本》(清)汤球辑211《三湘从事录》清·蒙正发212《三字鉴》(清)张宜明撰213《深衣考》明清黄宗羲撰214《瀋故》(清)楊同桂輯215《瀋陽紀程》(清)何汝霖、潘祖蔭撰216《盛京疆域考》(清)楊同桂孫宗翰輯217《史鉴节要便读》(清)鲍东里撰218《事宜須知》(清)延昌撰219《筮仕金鑑》(清)邵嗣宗輯220《书鲍忠壮公轶事》清·赵增禹221《书湖州庄氏史狱》清·翁广平222《书林清话》清·叶德辉撰223《书丘大刀》清·张謇224《枢垣记略》清·梁章钜朱智225《蜀碧》清彭遵泗撰226《蜀记》清顾山贞227《蜀乱述闻》清·祝介228《蜀燹死事者略传》清·余澜阁229《述庵秘录》清·王无生230《漱华随笔》清·严有禧231《竹叶亭杂记》清·姚元之232《双节堂庸训》清汪辉祖233《竹西花事小录》清·芬利宅行者234《水窗春呓》清·欧阳兆熊金安清235《说诗晬语》清·沈德潜236《司牧寶鑑》(清)李容輯237《四書近指》(清)孫奇逢撰238《四字经》(清)不著撰人239《淞隐漫录》[清]王韬著240《佐雜譜》(清)李庚乾輯241《所闻录》清·汪诗侬242《台阳笔记》清翟灏243《台阳见闻录》清唐赞衮撰244《台游日记》(清)蒋师辙撰245《太平天国战记》清罗惇曧著246《谈龙录》清赵执信247《谈美人》清佚名248《唐宝记》佚名249《随园食单》清·袁枚著250《陶庐杂录》清·法式善251《藤阴杂记》清·戴璐252《天史》(清)丁耀亢著253《天咫偶闻》清·震钧254《听雨丛谈》清·福格255《停琴餘牘》(清)羅迪楚撰256《童歌养正》(清)彭继先辑257《童蒙须知韵语》(清)万斛泉撰258《外官新任輯要》(清)不著撰人259《外交小史》(清)佚名著260《竹素园丛谈》清·顾恩瀚261《网庐漫墨》清昂孙262《為治一得編》(清)何耿繩編撰263《阿稚》[清]和邦额264《我佛山人传》清·李葭荣265《吴逆取亡录》清·苍弁山樵266《吴逆始末记》清·佚名267《吴三桂纪略》清·佚名268《吴三桂考》清·佚名269《五种遗规》(清)陈宏谋270《武宗外纪》清〕毛奇龄撰271《戊壬录》[清]宋玉卿272《杌近志》清佚名273《夕堂永日绪论》清王夫之274《西夏书事》[清]吴广成275《西巡回銮始末》(清)佚名著276《西游录注》(元)耶律楚材撰277《西征随笔》清·汪景祺278《熙朝新语》(清)徐锡龄、钱泳著279《习斋四存编》(清)颜习斋280《纤言》清·陆圻281《闲情偶寄全集》清李渔282《咸同朝将相琐闻》清·佚名283《乡曲枝辞》清.俞蛟284《乡塾正误·幼学篇》(清)李江撰285《香莲品藻》清?方绚撰286《醉古堂剑扫卷》清287《香畹楼忆语》(清)陈裴之288《香艳丛书》(清)虫天子辑A289《香艳丛书》(清)虫天子辑B290《香艳丛书》(清)虫天子辑C291《香祖笔记》清·王士禛292《鄉言解頤》[清]李光庭撰石繼昌點校293《湘军志》(清)王闿运著294《湘烟小录》(清)陈裴之辑295《襄阳记》清佚名296《襄阳守城录》(宋)赵万年撰297《详刑公案》清·京南归正宁静子辑298《小螺庵病榻忆语》清?孙道乾299《小学韵语》(清)罗泽南撰300《孝感天》[清]佚名著301《啸亭杂录》清·昭梿302《啸亭续录》清·昭梿303《谐铎》(全本)清沈起凤304《辛亥四川路事纪略》(清)诵清堂主人305《新纪元》(清)碧荷馆主人306《新世鸿勋》(清)蓬蒿子编307《信及录》[清]林则徐308 清《刑科婚姻类提要》309《刑幕要略》(清)不著撰人310《行素斋杂记》清·继昌311《行在阳秋》清·戴笠312《徐偃王志》清·徐时栋313《学治臆说》清?汪辉祖314《學仕遺規》(清)陳宏謀輯315《學仕遺規補編》(清)陳宏謀輯316《學治識端》(清)徐壽茲撰317《鸦片事略》(清)李圭著318《烟屿楼笔记》清·徐时栋319《研堂见闻杂记》清不着撰人320《檐曝杂记》清·赵翼321《檐醉杂记》清·何圣生322《燕京岁时记》清·富察敦崇323《燕台花事录》清?蜀西樵也324《扬州画舫录》清·李斗325《揚州十日記》(明清)王秀楚記326《养蒙金鉴》(清)林之望撰327《养生随笔》清·曹庭栋328《养正遗规》(清)陈弘谋辑329《瑶华传》(清)丁秉仁撰330《野菜赞》﹝清﹞顾景星撰331《夜谭随录》清)闲斋氏著332《医话》(清)毛对山撰333《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清·戴名世334《异辞录》清·刘体仁335《益智录》[清]解鉴著336《藝舟雙楫》清﹞包世臣撰337《胤祯外传》清·胡蕴玉338《影梅庵忆语》清冒襄339《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撰340《永历实录》清·王夫之341《幽梦影》《幽梦续影》清张潮朱锡绶342《右台仙馆笔记》清·俞樾343《娱目醒心编》(清)玉山草亭老人编344《榆巢杂识》清·赵慎畛撰345《园笔乘》清·王韬346《悦容编》(清)懒仙347《阅世编》清·叶梦珠348《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著349《宰惠紀略》(清)柳堂撰350《载阳堂意外缘》[清]周竹安351《在官法戒錄》(清)陳弘謀輯352《在園雜志》(清)劉廷璣撰353《珠江名花小传》清·支机生354《曾文正公年谱》清·曾国藩355《张文襄公事略》(清)佚名著356《啁啾漫记》清·佚名357《浙东纪略》清·徐芳烈358《征乌梁海述略》清·何秋涛359《治安文獻》(清)陸壽名、韓訥輯360《中俄伊犁交涉始末》清·罗惇曧361《中法兵事本末》(清)羅惇曧撰362《中日兵事始末》清·罗惇曧363《杂纂七种》[清]韦光黻撰。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1]内容简介《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
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
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第二章写纪晌构建狐世界的叙事手法;第三章写纪峋创作狐故事的原因。
在结语中,纪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与以往及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其情理内涵和叙事语言、故事安排上的特点,总结小说创作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及表现。
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
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2]创作背景《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1798),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
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
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
《子不语》的美学思想
本文侧 重从 三个方面重点讨论袁枚 的小说 关学思想 : 一、 社 会现 实生活是 小说 的源泉 , 小说是现 实生活 的反 映 ;
二、 真 实地再现 当时的人情世 态; 三、 《 子不语》 体现 了作者鲜 明的情感 。这 三点 中讨论得 最详 细的是 第三点体
现 了作者 鲜明的情 感。《 子不语》 涉及 的情感有很 多类 , 其 中选择 了最有代表性 的三 类进行 阐释 , 分别是 男欢女
爱的 自然之情 ; 对黑 暗现 实的愤 懑之情 ; 对封建礼教吃人 本质 的讽 刺之情 。通 过这 几个方 面重点 阐释 了《 子不 语》 的小说 美学思想 , 通过 其小说 美学思 想更 深刻地 了解袁枚在 清朝文 学史上的地位 。 关键词 : 《 子 不语 》 ; 小说 美学 ; 情感 中图分类 号 : I 1 0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 - - - - 0 4 2 9 ( 2 0 1 7 ) O 1 i0 0 1 4 _ _ o 6
・
1 4 ・
语》 这部小说的诞生 , 《 子不语》 是袁枚社会生活经历 的一种反 映。袁枚生活在清朝康乾盛世年代 , 满清 的开国皇帝人主中原 , 通过残酷的血腥镇压和一系列文字狱的实施 , 清朝政府出现了一个空前 的盛世局 面, 中央高度集权 , 出现了表面的繁荣和稳定阶段。极端野蛮的文化制度和残忍的文化钳制让广大知识
这部伟大的作品。小说是对于生活的“ 摹写” 、 是“ 今社会之见本” , 任何小说的诞生都是所经历生活的 种艺 术 反 映 , 但 是如 果没 有现 实生 活 这个根 基存 在 , 一 切 小 说 都 变成 了无 源之 水 , 变 得 空洞 而 没 有 任
一
何意义。袁枚的小说美学思想第一点就是现实生活 的“ 摹写” 。先有袁枚的社会生活经历 , 才有《 子不
清代笔记小说大观
闽蛮互称 常成二公 张宜刘升道 陈谠 夏得海 循吏 酷吏 飓风 陈峤
黄忠端公 洪文襄公 李文贞公 李文贞公逸事 陈省斋 萧蛰庵 谢古梅先生 蔡文恭公 张孟词贡士
鳌拜 噶礼 隆科多 年羹尧 讷亲 胡中藻 和珅
文人奇遇 纪文达师 刘文清师 朱文正师 松文清公 读书 读仪礼 月令气候 千字文
小说 封神传 三国演义 金圣叹 神木 钓台诗 首县 典史 上衙门
义虎记 丁药园外传 寄畅园闻歌记 陈小怜传 卖花老人传 神钺记 焚琴子传 四氏子传
柳夫人小传 换心记 秦淮健儿传 山东四女祠记 鲁颠传 林四娘记 乞者王翁传 雷州盗记 花隐道人传
张南垣传 孙文正黄石斋两逸事 郭老仆墓志铭 五人传 箫洞虚小传 鬼孝子传 黄履庄小传
书戚三郎事 象记 纪周侍御事 姚江神灯记 记盗 化虎记 义犬记 奇女子传 曲全节义疏
校点说明 坚瓠补集序 补集卷之一 补集卷之二 补集卷之三 补集卷之四 补集卷之五 补集卷之六 坚瓠秘集序
校点说明 柳南随笔
柳南续笔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 目
柳南随笔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柳南续笔序 柳南续笔自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校点说明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1
卷七
礼制 嫁娶年龄 婚礼 老年续娶 再嫁 同姓不婚 婚礼作乐 采礼燕席 汉人采礼婚礼
红衣炮 鸣炮集众 口外养牧马牛羊 驿递加急 生员殉难加恤 彭子篯论滇事 俞大猷论海患 以围猎练兵 练兵者领兵
监察御史 给事中 父子同居要地 宋铨曹考绩之制 通政 风闻言事 明太常寺厨役 酒柞 明光禄寺
萨哈廉 屯太 清兵追蹑李自成 清兵定江南 陈子龙 孔四贞 杨古利 希福巴什克 索尼
1
纪晓岚和他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和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沈冰来源:《档案天地》2010年第08期沧州市国家档案馆珍藏着一部清代著名学者、一代文宗纪晓岚所著的随笔体杂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该书为十六开本线装,一套共十本。
全书以工笔小楷写,每段话后面都有注解,非常详尽。
该书于民国七年(1918)由上海会文堂刊印发行,会文堂主人作详注,蔡元培先生作序。
这个详注本是自该书刊刻以来的第一次详注,是为帮助读者不失其真意,以使“纪氏之书将益受普通人欢迎矣”。
这套书虽历经近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非常珍贵。
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
《石头记》为全用白话之章回体,平本至多而无待于注。
《聊斋志异》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其所征引闻为普通人所不解,故早有评注本。
《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信手拈来,颇有老妪都解之概,故自昔无作注者。
然纪晓岚氏博极群书,虽无意为文而字字皆有来历,不为证明,读者或不免失其真意。
会文堂主人有鉴于此,特详注而重印之,以与《石头记》评本、《聊斋志异》评本相埒。
从此,纪氏之书将益受普通人欢迎矣。
——中华民国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蔡元培序识纪晓岚名昀,字晓岚,别号观奕道人、孤石老人等,清代乾嘉两朝的重臣。
雍正二年(1724)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河北沧县崔尔庄),嘉庆十年(1815)二月十四日卒于北京虎坊桥住所,享年八十二岁,追谥文达。
纪晓岚二十四岁解元及第,乾隆十九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此后官职不断升迁。
他总计担任过十余部要籍的纂辑长官,曾任内阁中书兼兵部侍郎,五次出掌都察院左都御史,三任礼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乾隆五十八年,五十岁的纪晓岚授命总纂《四库全书》,历十三年而成。
他亲自裁定和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成为中国目录学巨著。
纪晓岚学问淹通,博极群书,但不轻易著书。
传世的小说著作只有一部随笔体杂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晚年所作。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记录清朝乾隆年间各种人物和事件的笔记小说,作者为纪昀。
该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于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确定主题、编写大纲、展开论述和总结归纳四个方面来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研究。
一、确定主题《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极具清朝特色的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非常广泛,因此研究该作品需要先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通过对作品内容和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我们确定本文的主题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文化观念和人文精神。
二、编写大纲1、作品背景:《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背景是清朝乾隆年间,这个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于作品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化观念:《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清朝时期的各种文化观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3、人文精神:《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体现了清朝时期的人文精神,如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道德的追求等。
4、对比分析:《阅微草堂笔记》与其他笔记小说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三、展开论述1、作品背景《阅微草堂笔记》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作品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政治上,清朝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但在文化领域却呈现出诸多矛盾和冲突。
儒家思想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开始衰落,道家和佛教思想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文字狱盛行,文化专制严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对于神秘文化的热情。
2、文化观念《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清朝时期的各种文化观念。
作品中的儒家思想是主导思想,强调的是仁爱、忠诚、正义等价值观念。
例如,作品中描写了很多官员清廉正直、为民除害的事迹,以及士人坚持正义、不畏权贵的故事。
此外,作品中还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元素,如崇尚自然、追求清静等,这在对一些妖怪和神秘事件的描写中尤为突出。
同时,佛教思想也在作品中得到体现,如主张慈悲为怀、放下成见等。
3、人文精神《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体现了清朝时期的人文精神。
古代笔记体文学的特点与《聊斋志异》的写作风格
古代笔记体文学的特点与《聊斋志异》的写作风格一、古代笔记体文学的概述古代笔记体文学是中国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汇集琐碎事物为主要特点。
这种文学形式首现于东晋时期,经过宋、元等各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最终成为一种典型的古代文艺形式。
二、古代笔记体文学的特点1.审美取向:注重描写微小事物和外貌特征,追求审美的细腻和精致。
2.内容多样性:包括趣闻轶事、山水诗赋、历史典故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3.文风幽默: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表达幽默感。
4.写作态度客观:作者尽量保持客观立场,真实记录事件,并附加个人意见。
三、《聊斋志异》简介1.作者及创作背景:《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优秀笔记体小说集,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素材,作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
2.文学特点:《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恢宏的想象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故事情节:《聊斋志异》共收录了498个故事,涵盖了鬼怪、仙人、妖精等超自然现象,并通过揭示人心扭曲、道德沦丧的现象来暗示社会腐败。
四、《聊斋志异》的写作风格1.精细入微的描写: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环境场景和细节描写非常细致入微,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2.游刃有余的笔法:蒲松龄驾驭文字表达技巧娴熟,语言流畅自然,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3.异彩纷呈的情节设定:故事内容多样化,既有悬疑、惊悚的魔鬼传说,也有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
通过各种奇幻情节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4.道德启示:《聊斋志异》在故事中常常隐藏着深刻的道德意义,通过揭示人性的丑恶来呼吁读者改善道德品质。
总结起来,《聊斋志异》作为古代笔记体文学的杰出代表,保留了这一文学形式的典型特点,并通过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内容设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阅读乐趣,也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向我们传递了对于人性、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深思。
笔记体小说与明清小说的关系探究
笔记体小说与明清小说的关系探究一、引言笔记体小说与明清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文学艺术、文化思想、社会历史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将从小说文学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文化思想意义等方面,对笔记体小说与明清小说的关系进行探究。
二、笔记体小说的兴起及其艺术特色1.笔记体小说的发展历程笔记体小说是明代小说的一种,起源于南方文化中心地区。
它具有记载风俗人情、充满生活气息、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元末明初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文化。
2.笔记体小说的艺术特色笔记体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记实性强: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故事情节,展现出现实社会中的人物特征和社会生态。
(2)常采用口头语言和曲言技巧:使笔记体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散文叙述方式,呈现出诙谐幽默、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3)高度纪实与高度想象相结合:即使是真实的事情,也经过了丰富而夸张的改编和发挥,其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想象方式使其在文学上展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
三、明清小说的兴起及其艺术特色1.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明清小说是指明代末年至清初时期的小说,主要流传于长江和珠江流域的文化中心地区。
明清小说的发展有两段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明代和清代,其中《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等经典著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清小说的艺术特色明清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融合史载与传说:明清小说的主题涵盖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多个方面,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2)独特的题材和形式:明清小说的作品题材和形式颇具创新,呈现出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风貌。
(3)寓意深远: 笔记体小说注重记实,而明清小说则强调寓意,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手法,隐喻出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
四、笔记体小说与明清小说的关系1.共同点从艺术特色上来看,笔记体小说注重纪实性刻画,与明清小说的寓意手法不同。
但是在文化上,两者都加强了群众性的文化娱乐,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滋养和娱乐方式。
清代笔记小说目录
清代笔记小说目录清代笔记小说目录清代笔记小说目录001《清稗类钞》(分章)002《文史通义》清?章学诚003《愛吟草》(清)常紀著004《安乐康平室随笔》清·朱彭寿著005《板桥杂记》清余怀006《辦案要略》(清)王又槐著007《北东园笔录全编》清·梁恭辰008《本事词》清·叶申芗撰009《宾退随笔》清罗惇曧010《餐樱庑随笔》清·况周颐011《曹野人先生传》清·易顺鼎012《测字秘牒》清程省著013《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清·佚名014《巢林笔谈》(正续编)清·龚炜015《潮嘉风月》清]俞蛟016《池北偶谈》清·王士礻真017《崇陵傳信錄》[清] 惲毓鼎018《崇禎朝野紀》(明清)李遜之019《初学晬盘》(清)邬仁卿撰020《春明丛说》清俞蛟021《春明梦录》清·何刚德022《從政遺規》(清)陳弘謀輯023《戴东原先生轶事》清] 戴清泉著024《东南纪事》清邵廷采著025《东行初录(续录三录)》清·马建忠026《東北邊防輯要》(清)曹廷杰撰027《東北輿地釋略》(清)景方昶撰028《東槎紀略》(清)姚瑩撰029《東三省輿地圖說》(清)曹廷杰撰030《東塘日劄》(明清)朱子素述031《对山馀墨》清·毛祥麟032《噩梦俟解思问录经义》-王夫之著033《耳食录》[清]乐钧著034《阳秋剩笔》清·佚名035《发史》清·胡蕴玉036《法軍侵臺檔案》037《梵门绮语录三种》(清)佚名撰038《防海纪略》清芍唐居士撰039《分甘馀话》清王士禛040《父师善诱法》(清)唐彪撰041《妇人集》清迦陵042《陔馀丛考》清·赵翼043《甘疯子传》清·何曰愈044《割台记》清·罗惇曧045《庚申君遗事》(清)万斯同辑046《庚申夷氛纪略》(清)赘漫野叟撰047《庚子国变记》清·罗惇曧048《庚子国变记》2 李希圣049《公門果報錄》(清)宋楚望輯050《共城從政錄》(清)周際華著051《孤山再梦》(明清)渭滨笠夫编次052《孤忠後录》清·祝纯嘏053《觚剩》清·钮琇054《觚剩(续编)》清·钮秀055《古夫于亭杂录》清·王士禛056《骨董祸》清·佚名057《瓜分惨祸预言记》[清]轩辕正裔058《广东新语》清·屈大均059《广阳杂记》清·刘献廷060《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撰061《归庐谭往录》清·徐宗亮062《国闻备乘》清·胡思敬063《过江七事》清·陈贞064《海東逸史》(清)翁洲老民撰065《海国四说》清·梁廷楠066《海角遗编》[清]不题撰人著067《海上魂》[清]陈墨涛著068《海外扶余》[清]陈墨峰著069《海外恸哭记》明清黄宗羲黄厔炳等撰070《黑龍江輿圖說》(清)屠寄撰071《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清·戴名世072《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清)黄之骥撰073《洪福异闻》清·佚名074《洪杨轶闻》(清)佚名075《后官场现形记》[清]白眼著076《扈從東巡日錄》(清)高士奇撰077《花烛闲谈》清·于鬯078《庄氏史案》清·佚名079《宦游紀略》(清)高廷瑤撰080《宦遊偶記》(清)陳惟彥撰081《回天绮谈》[清]玉瑟斋主人著082《悔过自新说》清·李颙083《悔逸斋笔乘》清·李岳瑞084《殛珅志略》清·佚名085《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清·赵增禹086《寄园寄所寄》(清)赵吉士087《嘉定屠城紀略》(明清)不著撰人088《嘉慶東巡紀事》(清)撰人不詳089《甲申戰事記》(清)池仲祜撰090《間書》(清)朱逢甲撰091《健餘先生撫豫條教》(清)尹會一著092《谏书稀庵笔记》清·陈恒庆著093《江变纪略》清·徐世溥094《江南闻见录》明清不著撰人095《江上遗闻》清沉涛096《請纓日記》(節錄)(清)唐景崧097《江阴城守纪》四种明清韩菼许重熙南园啸客戴田有撰098《椒生随笔》清·王之春099《蕉窗雨话》清·佚名100《蕉廊脞录》清·吴庆坻101《蕉轩随录》清·方浚师102《蕉轩续录》清·方浚师103《教女遗规》(清)陈弘谋辑104《鲒埼亭集选辑》三种(明清)全祖望、顾炎武、黄宗羲撰105《今世说》﹝清﹞王晫106《金川妖姬志》清·佚名107《经学历史》清·皮锡瑞108《荆园小语》[清]申涵光109《景善曰记》清·景善110《敬簡堂學治雜錄》(清)戴杰著111《子不语》清·袁枚112《子不语续》清·袁枚113《九曜斋笔记》清·惠栋114《旧典备征》清·朱彭寿115《居易录》《居易续谈》清·王士禛116《聚仙亭》〔清〕佚名著117《菌阁琐谈》清·沈曾植撰118《康熙政要》清·章梫119《康雍乾间文字之狱》清·佚名120《客窗闲话》(清)吴炽昌121《孔子弟子考》(清)朱彝尊122《哭庵传》清)易顺鼎撰123《窥园留草》清许南英124《郎潜纪闻初笔》清·陈康祺125《郎潜纪闻二笔》清·陈康祺126《郎潜纪闻三笔》清·陈康祺127《浪迹丛谈》清·梁章钜128《浪迹续谈》清·梁章钜129《浪迹三谈》清·梁章钜130《老父云游始末》清·陆莘行131《老学究语》(清)李西沤撰132《冷庐杂识》清·陆以133《里乘》(清)许奉恩134《立宪万岁》[清]吴研人135《吏皖存牘》(清)姚錫光撰136《蒞蒙平政錄》(清)陳朝君撰137《蒞政摘要》(清)陸隴其輯138《邻女语》[清]连梦青著139《林黛玉笔记》(清)喻血轮著吴醒亚批140《临清寇略》清·俞蛟141《柳邊紀略》(清)楊賓撰142《柳非烟》[清]天虚我生著143《柳氏叙训》(唐)柳玭撰144《六朝文絜》[清]许梿选145《龙沙纪略》清·方式济146《隆平纪事》清·史册147《陇蜀馀闻》清·王士禛148《盧鄉公牘》(清)莊綸裔撰149《鹿樵纪闻》清·吴伟业150《履园丛话》清·钱泳151《论词随笔》清·沈祥龙撰152《马关议和中曰谈话录》清·佚名辑153《马首农言.农谚》[清]祁隽藻154《埋忧集》清朱翊清155《满清入关暴政》(清)韩菼156《满清外史》(清)天嘏著157《眉庐丛话》《续眉庐丛话》清·况周颐158《梅花岭遗事》清·佚名159《美人谱》秀水徐震秋涛著160《美人书》[清]鸳湖烟水散人161《秘本种子金丹》[清]叶天士著162《佐治药言》(含续)清汪辉祖163《闽川闺秀诗话》清·梁章钜164《名人轶事》清·佚名165《明季三朝野史》清顾炎武撰166《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167《南朝金粉录》清牢骚子168《南疆绎史》(清)温睿临、李瑶撰169《南明史料》明清史料170《南明野史》清·三余氏171《南越笔记》清·李调元172《女聊斋志异》清贾茗辑173《澎湖考略》(清)佚名撰174《国闻备乘》[清]胡思敬175《甲申朝事小纪》清?王朝176《经学通论》清?皮锡瑞177《笠翁对韵》清?李渔178《声律启蒙》[清]车万育179《幕学举要》清?万维鶾180《平滇始末》清·佚名181《平闽纪》(清)杨捷撰182《平平言》(清)方大湜著183《平砂玉尺辨偽》(明清)蔣平階大鴻著184《平吴录》清·孙旭185《煮药漫抄》[清]叶炜186《栖霞阁野乘》清·孙静庵187《秦鬟楼谈录》清·佚名188《清稗琐缀》清·佚名189《清波杂志》(宋)周煇190《清代名人趣史》清·佚名191《清代名人轶事》清葛虚存192《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193《清代之竹头木屑》清·佚名194《清宫禁二年记》[清] 裕德菱著195《清季外交史料選輯》196《清太祖武皇帝实录》197《秋灯琐忆》清·蒋坦198《求野录》清·邓凯199《全遼備考》(清)林佶撰200《拳变馀闻》清·罗?{曰融}201《劝读十则》[清]唐宗海202《人间词话》清?王国维203《日本乞師記》(黃宗羲)204《日知录》[清]顾炎武205《日知录之馀》[清] 顾炎武206《日知錄集釋》207《日知录之馀》清邹福保208《入幕须知》〔清〕汪龙庄万枫江209《三冈识略》[清]董含著致之校点210《三十国春秋辑本》(清)汤球辑211《三湘从事录》清·蒙正发212《三字鉴》(清)张宜明撰213《深衣考》明清黄宗羲撰214《瀋故》(清)楊同桂輯215《瀋陽紀程》(清)何汝霖、潘祖蔭撰216《盛京疆域考》(清)楊同桂孫宗翰輯217《史鉴节要便读》(清)鲍东里撰218《事宜須知》(清)延昌撰219《筮仕金鑑》(清)邵嗣宗輯220《书鲍忠壮公轶事》清·赵增禹221《书湖州庄氏史狱》清·翁广平222《书林清话》清·叶德辉撰223《书丘大刀》清·张謇224《枢垣记略》清·梁章钜朱智225《蜀碧》清彭遵泗撰226《蜀记》清顾山贞227《蜀乱述闻》清·祝介228《蜀燹死事者略传》清·余澜阁229《述庵秘录》清·王无生230《漱华随笔》清·严有禧231《竹叶亭杂记》清·姚元之232《双节堂庸训》清汪辉祖233《竹西花事小录》清·芬利宅行者234《水窗春呓》清·欧阳兆熊金安清235《说诗晬语》清·沈德潜236《司牧寶鑑》(清)李容輯237《四書近指》(清)孫奇逢撰238《四字经》(清)不著撰人239《淞隐漫录》[清]王韬著240《佐雜譜》(清)李庚乾輯241《所闻录》清·汪诗侬242《台阳笔记》清翟灏243《台阳见闻录》清唐赞衮撰244《台游日记》(清)蒋师辙撰245《太平天国战记》清罗惇曧著246《谈龙录》清赵执信247《谈美人》清佚名248《唐宝记》佚名249《随园食单》清·袁枚著250《陶庐杂录》清·法式善251《藤阴杂记》清·戴璐252《天史》(清)丁耀亢著253《天咫偶闻》清·震钧254《听雨丛谈》清·福格255《停琴餘牘》(清)羅迪楚撰256《童歌养正》(清)彭继先辑257《童蒙须知韵语》(清)万斛泉撰258《外官新任輯要》(清)不著撰人259《外交小史》(清)佚名著260《竹素园丛谈》清·顾恩瀚261《网庐漫墨》清昂孙262《為治一得編》(清)何耿繩編撰263《阿稚》[清]和邦额264《我佛山人传》清·李葭荣265《吴逆取亡录》清·苍弁山樵266《吴逆始末记》清·佚名267《吴三桂纪略》清·佚名268《吴三桂考》清·佚名269《五种遗规》(清)陈宏谋270《武宗外纪》清〕毛奇龄撰271《戊壬录》[清]宋玉卿272《杌近志》清佚名273《夕堂永日绪论》清王夫之274《西夏书事》[清]吴广成275《西巡回銮始末》(清)佚名著276《西游录注》(元)耶律楚材撰277《西征随笔》清·汪景祺278《熙朝新语》(清)徐锡龄、钱泳著279《习斋四存编》(清)颜习斋280《纤言》清·陆圻281《闲情偶寄全集》清李渔282《咸同朝将相琐闻》清·佚名283《乡曲枝辞》清.俞蛟284《乡塾正误·幼学篇》(清)李江撰285《香莲品藻》清?方绚撰286《醉古堂剑扫卷》清287《香畹楼忆语》(清)陈裴之288《香艳丛书》(清)虫天子辑A289《香艳丛书》(清)虫天子辑B290《香艳丛书》(清)虫天子辑C291《香祖笔记》清·王士禛292《鄉言解頤》[清]李光庭撰石繼昌點校293《湘军志》(清)王闿运著294《湘烟小录》(清)陈裴之辑295《襄阳记》清佚名296《襄阳守城录》(宋)赵万年撰297《详刑公案》清·京南归正宁静子辑298《小螺庵病榻忆语》清?孙道乾299《小学韵语》(清)罗泽南撰300《孝感天》[清]佚名著301《啸亭杂录》清·昭梿302《啸亭续录》清·昭梿303《谐铎》(全本)清沈起凤304《辛亥四川路事纪略》(清)诵清堂主人305《新纪元》(清)碧荷馆主人306《新世鸿勋》(清)蓬蒿子编307《信及录》[清]林则徐308 清《刑科婚姻类提要》309《刑幕要略》(清)不著撰人310《行素斋杂记》清·继昌311《行在阳秋》清·戴笠312《徐偃王志》清·徐时栋313《学治臆说》清?汪辉祖314《學仕遺規》(清)陳宏謀輯315《學仕遺規補編》(清)陳宏謀輯316《學治識端》(清)徐壽茲撰317《鸦片事略》(清)李圭著318《烟屿楼笔记》清·徐时栋319《研堂见闻杂记》清不着撰人320《檐曝杂记》清·赵翼321《檐醉杂记》清·何圣生322《燕京岁时记》清·富察敦崇323《燕台花事录》清?蜀西樵也324《扬州画舫录》清·李斗325《揚州十日記》(明清)王秀楚記326《养蒙金鉴》(清)林之望撰327《养生随笔》清·曹庭栋328《养正遗规》(清)陈弘谋辑329《瑶华传》(清)丁秉仁撰330《野菜赞》﹝清﹞顾景星撰331《夜谭随录》清)闲斋氏著332《医话》(清)毛对山撰333《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清·戴名世334《异辞录》清·刘体仁335《益智录》[清]解鉴著336《藝舟雙楫》清﹞包世臣撰337《胤祯外传》清·胡蕴玉338《影梅庵忆语》清冒襄339《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撰340《永历实录》清·王夫之341《幽梦影》《幽梦续影》清张潮朱锡绶342《右台仙馆笔记》清·俞樾343《娱目醒心编》(清)玉山草亭老人编344《榆巢杂识》清·赵慎畛撰345《园笔乘》清·王韬346《悦容编》(清)懒仙347《阅世编》清·叶梦珠348《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著349《宰惠紀略》(清)柳堂撰350《载阳堂意外缘》[清]周竹安351《在官法戒錄》(清)陳弘謀輯352《在園雜志》(清)劉廷璣撰353《珠江名花小传》清·支机生354《曾文正公年谱》清·曾国藩355《张文襄公事略》(清)佚名著356《啁啾漫记》清·佚名357《浙东纪略》清·徐芳烈358《征乌梁海述略》清·何秋涛359《治安文獻》(清)陸壽名、韓訥輯360《中俄伊犁交涉始末》清·罗惇曧361《中法兵事本末》(清)羅惇曧撰362《中日兵事始末》清·罗惇曧363《杂纂七种》[清]韦光黻撰。
《阅微草堂笔记》部分篇目赏析
《阅微草堂笔记》部分篇目赏析《马语》原文及翻译Lincaomu《阅微草堂笔记》乃清代著名学者纪昀万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
该书主要讲述狐鬼神怪的离奇故事,均是短小精悍的随笔杂记。
《阅微草堂笔记》全书24卷,其中《滦阳消夏录》6卷,《槐西杂志》4卷,《如是我闻》4卷,《姑妄听之》4卷。
原文:《马语》交河老儒及润础,雍正乙卯乡试,晚至石门桥,客舍皆满。
惟一小屋,临窗马枥,无肯居者。
姑解装焉。
群马跳踉,夜不能寐。
人静后忽闻马语。
及爱观杂书,先记宋人说中有堰下牛语事,知非鬼魅,屏息听之。
一马曰:今日方知忍饥饿之苦,生前所欺隐草豆钱,竟在何处。
一马曰:我辈多由圉人转生,死者方知,生者不悟,可为太息。
众马皆呜咽。
一马曰:冥判亦不甚公,王五何以得为犬?一马曰:冥卒曾言之,渠一妻儿女并淫滥,尽盗其钱财与所欢,当罪之半矣。
一马曰:信然,罪有轻重。
姜七堕豕,身受屠割,更我辈不若也。
及忽轻咳,语遂寂。
乃恒举以诫圉人。
译文:交河老儒及润础,雍正乙卯年参加乡试,傍晚到了石门桥。
当时,所有旅馆只有一间小屋,因窗临马槽,没人愿住。
及润础也只好将就进去。
夜间,群马踢跳,闹得人难于入眠。
人静后,忽然听到有马的说话声。
及润础平时爱看杂书,记得宋人有堰下牛语的事,知道不是鬼魅,就屏息倾听。
一马说:“现在才感受到忍饥挨饿的痛苦,前世贪污偷窃的草料钱,如今在哪里呢?”另一马说:“我们马辈都是由喂马的人转生的,死后才明白,生前丝毫不知,太可悲了。
”众马一听,都伤心哭了起来。
一马说:“冥间的判罪也太不公平了,为什么王五就能转生为狗?”冥间鬼卒曾经说过,他的一妻二女都很淫荡,把他的钱全部骗去给意中人,这可以抵他的一半罪。
”一马插话说:“”这是对的,罪有轻重。
姜氏转生了个猪身,要受宰割,比起我们马来说岂不更苦。
”及润础忽然轻声咳嗽了一下,马语就立即停止,寂静无声。
此事以后,及润础经常拿这件事来告诫喂马的人。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阅微草堂笔记写作手法
阅微草堂笔记写作手法《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清代的一部著名笔记小说,由纪昀创作。
这部作品以短篇故事集的形式,广泛地涉及了社会、伦理、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通过讲述各种奇异事件和人物传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天道的独到见解。
一、《阅微草堂笔记》概述《阅微草堂笔记》共有十二卷,每卷都由多个独立的故事组成。
这些故事大多数都以真实事件为背景,或是讲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纪昀在书中明确表示,他并不追求故事的情节离奇和神秘,而是注重展现事件背后的道德寓意。
因此,《阅微草堂笔记》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样。
这些故事中,有的讲述的是鬼神怪异,有的讲述的是民间传说,有的讲述的是社会伦理。
在这些故事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有的善良忠厚,有的奸诈狡猾,有的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特色《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节曲折离奇:《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出人意料,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进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
例如,在某个故事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县官因为贪污赈灾款被处决的故事。
这个故事原本已经很吸引人了,但更让人惊讶的是,县官在被处决后,竟然变成了一只乌鸦。
这个情节的安排不仅出人意料,而且富有想象力。
2. 描写细腻入微:《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描写非常细腻入微,让人仿佛能够看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
例如,在某个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女子在家中等待情郎归来的情景。
这个女子一边梳头一边哼着小曲,心情非常愉快。
但当她发现情郎并没有回来时,心情立刻变得沮丧起来。
这个描写非常细腻,让人感受到了女子的复杂情绪和内心变化。
3. 语言简练流畅:《阅微草堂笔记》的语言简练流畅,文字优美自然。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笔记体小说研究发展史
笔记文献整理
20世纪20年代 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1983年 扬州古籍刻印社重新 整理) 1990年 辽沈书社《历代笔记小说汇编》 1994年 中华书局《历代史 料笔记丛刊》 200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笔记小说文体研究
1929年 郑振铎 1933年 姜亮夫《笔记选》 1940年 王季思《中国笔记小说述略》
柳泉居士,自称异史氏。出生 在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 商人家庭,祖上科名不显。幼 有轶才,19岁时一连考取县府 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此后 却屡试不中。一度应聘为知县 幕宾,但因违夙志,转年便辞 幕还乡,后长期在乡绅士家设 帐授徒,70岁撤教归里,翌年 援例成为贡生。 • 一生穷愁潦倒,多才多艺,著 作甚丰。所著有诗词、文赋、 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 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 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笔记体小说的归属感
——子与史的争夺
• 子之将史,本为二说,然如《吕氏》《淮南》《玄》《晏》 《抱朴》,凡此诸子,多以叙事为宗,举而论之,抑亦史 之杂也。 ——刘知几《史通·杂述》 • 小说,子书流也。然谈说理道,或近于经,又有类注疏者; 纪述事迹,或通于史,又有类志传者。他如孟棨《本事》, 卢瑰《抒情》 ,例以诗话文评,附见集类,究其体制, 实小说者流也。至于子类杂家,尤相出入。郑氏谓古今书 家所不能分有九,而不知最易混淆者小说也。 ——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 • 校以胡应麟之所分,实止两类,前一即杂录,后二即志怪, 第析叙事有条贯者为异闻,钞录细碎者为琐语而已。传奇 不著录;丛谈辩订箴规三类则多改隶于杂家,小说范围, 至是乃稍整洁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清代 笔记体小说 探幽
大头猫
正文解读1
曾伯祖光吉公,康熙初官镇番守备。云有李 太学妻,恒虐其妾,怒辄褫下衣鞭之,殆无虚日。 里有老媪,能入冥,所谓走无常者是也。规其妻 曰:“娘子与是妾有夙冤,然应偿二百鞭耳。今 妒心炽盛,鞭之殆过十余倍,又负彼债矣。且良 妇受刑,虽官法不褫衣。娘子必使裸露以示辱, 事太快意,则干鬼神之忌。娘子与我厚,窃见冥 籍,不敢不相闻。”妻哂曰:“死媪谩语,欲我 禳解取钱耶!”
( 轶 事 “拾遗”体 “搜神”体
“世说”体
传 奇 小 说
志 怪 小 说
(琐言体) “杂记”体 (逸事体) “笑林”体 (排调体)
陈文新《中国笔记小说史》
笔记体小说
• 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成熟标志:《搜神记》《世说新语》 • 概念界定:以人物活动为中心,采 取随事而记的形式叙述人事或神怪 故事类篇幅精短的小说。
• • • • • •
•
清代笔记体小说 概览(4) 宣鼎《夜雨秋灯录》 • 陆长春《春饮楼宾谈》
闲斋氏《夜谭随录》 采蘅子《虫鸣漫录》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毛祥麟《墨余录》 梁章钜《南省公余录》 《归田琐记》 《退庵随笔》 叶廷琯《瓯陂余话》 《吹網录》 阮葵生《茶余客话》 张培仁《妙香室丛话》 汪森《粤西丛载》 余怀《三吴游览志》 姚世锡《前徽录》 杨懋建《京麈杂录》 郑澍若《虞初续志》 • • • • • • • • • • • • • • 王澐《漫游纪略》 江日升《台湾外纪》 厉鹗《东城杂记》 王晫《今世说》 田雯《古欢堂记》 陈商祥《蜀都碎事》 佚名《蝶阶外史》 王士祯《香祖笔记》 《池北偶谈》 周亮工《字触》 张尔岐《蒿庵闲话》 刘献庭《广阳杂记》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石涛《苦瓜和尚书语录》 张潮《虞初新志》
清代笔记体小说兴盛的原因
1 异族王朝大兴文字狱以钳制汉族知识 分子意识形态的发展; 2 古典史学发展成熟,体例完备且官方 变相垄断修史; 3 士族阶级崇尚文风由富丽华美转向质 朴冲淡; 4 社会急剧动荡,文人出于表达忧患意 识的时代需要,抨击政府,揭露政治黑 暗与吏治腐败(晚清)。
清代笔记体小说的杰出代表
——子与史的争夺
四部分类法历史初现(奠定四部分类基础)
西晋 荀勖 《晋中经簿》六略 《中经新簿》 四部 甲部 经书(六艺) 丙部 史书 乙部 子书(子 兵 数 技) 丁部 诗赋(别集 文集)
四部体制最终确立
唐 《隋书· 经籍志》 魏征 正式标注 经 史 子 集,再进一步细分为40多个类目
实际上,历代还有七分、九分乃至十二分法,但都不占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四分法可以较好的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此得到普遍认同, 当然,四部之下的类目历代仍有变动。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经:儒家十三经 史:记载历史兴废治乱、人物与沿革的历史书,以官修为主《史记》《汉书》 子: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共十四类 集: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
笔记小说理论建设
1980年 刘知叶《历代笔记概述》周勋初 章群
笔记小说史研究撰写
1993年 吴礼全《中国笔记小说史》1995年 陈文新《中国笔记小说史》 1998年 苗壮《笔记小说史》2003年陶敏、刘再华《“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
“新笔记小说”
小说前形 态,并非 成熟小说
中 国 文 言 小 说
笔 记 小 说
• 纪晓岚(1724~1805)24岁
中应天府乡试解元,因服母丧 闭门在家,专攻考据学,31岁 中进士,多次担任乡试、会试 考官,门生众多。曾发配新疆, 后召回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一度出任兵部尚书,五掌都察 院,三任礼部尚书,授为内阁 协办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 兼国子监事。卒后,以“敏而 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嘉庆帝御赐碑文)归葬故里。 • 精通诗文,博学而无所不通, 活跃在乾隆嘉庆时期的杰出的 诗人、文学家、评论家 、编纂 家。号称“河间才子”。
晋唐金宋宋宋宋宋宋宋明 葛马元陆欧苏洪洪李吴曹 洪总好游阳轼迈迈昉处臣 问 修 厚 《《《《《《《《《《《 西 续入归东容夷太青舌 意 京 夷蜀田坡斋坚平箱华 杂林坚 志随 广杂 记录 记 林笔志记记录 志 》》》》》》》》》》》
• • • • • • • • • • •
清代笔记体小说集 概览(1)
清代笔记体小说 概览(3)
• • • • • • • • • • • • • 程趾祥《此中人语》 • 沈初 《西清笔记》 • 张焘 《津门杂记》 • 阮元 《石渠随笔》 • 瞿昌文《粤行纪事》 • 彭遵泗《蜀碧》 • 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 • 顾铁卿《清嘉录》 • 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 陆以湉《冷庐杂识》 • 黄协埙《淞南梦影录》 •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百一居士《壶天录》 • 黄向坚《黄孝子寻亲纪程》 边大绶《虎口余生记》 汪洪庆《黄山领要录》 恽敬 《大云山方杂记》 邹弢 《三借庐笔谈》 钱泳 《履园丛话》 黄汉 《猫苑》 尹元炜《溪上遗闻集录》 牛应之《雨窗消意录》 凉道人《听雨轩笔记》 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 姚莹 《康輶纪行》 许秋垞《闻见异辞》
正文解读3
然妾不欲其遽死,鞭不甚毒,俾知痛楚 而已。年余,乃以他疾死。计其鞭数,适相 当。此妇真顽钝无耻哉!亦鬼神所忌,阴夺 其魄也。此事韩公不自讳,且举以明果报。 故人知其详。韩公又言:此犹显易其位也。 明季尝游襄、邓间,与术士张鸳湖同舍。鸳 湖稔知居停主人妻虐妾太甚,积不平,私语 曰:“道家有借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 衰,不能还丹者,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 与之互易。
《聊斋志异》的文学思想
• 赞扬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精神
• 抨击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
• 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丑恶嘴脸 • 歌颂社会底层人民善良高贵的美好品质
《阅微草堂笔记》写作主旨
• 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 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纪昀
惟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如《碧云 騢》,不怀挟恩怨如《周秦行记》,不描摹才子佳人如 《会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摈于君子云 尔。 ——纪昀《滦阳续录六》
笔记体小说的归属感
历史上对古籍的第一次大规模分类整理
公元前26年(汉成帝) 《七略》 刘向、刘歆父子主持 搜辑 校勘 分类 编目——六艺 诸子 兵书 数术 方技 诗赋 辑略
清代笔记体小说 概览(2)
• • • • • • • • • • • • • • 俞樾 《茶香室丛抄》 朱克敬 《瞑庵杂识》 梁章钜 《浪迹丛谈》 张大复 《梅花草堂集》 赵遵路 《榆巢杂识》 张和仲 《千百年眼》 郎廷极 《胜饮篇》 郝懿行 《宋琐语》 邱光任等《澳门记略》 大汕厂翁《海外纪事》 俞敦培《酒令丛抄》 佚名 《謏闻续笔》 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 徐士鸾《宋艳》 • • • • • • • • • • • 徐锡麟《熙朝新语》 梁恭辰《北东园笔录》 诸晦香《明齐小识》 陈康琪《燕下乡脞录》 《郎濳纪闻》 王端履《重论文齐笔录》 薛福成《庸庵笔记》 黄钧宰《金壶七墨》 李慈铭《萝庵游赏小志》 王韬《瓮牖余谈》《瀛濡杂志》 沈荀蔚《蜀难叙略》 青城子《志异续编》 俞樾 《春在堂随笔》 《荟蕞编》《耳邮》
• 冯起凤《昔柳摭谈》 • 邹弢之《浇愁集》 • 黍余裔孙《六合内外琐 言 (《璅杂记》)》 • 王韬 《淞滨琐话》 • 贾茗 《女聊斋志异》 • 朱梅叔《埋忧集》 • 王械 《秋灯丛话》 • 曾衍东《小豆棚》 • 吴炽昌《客窗闲话》 • 潘纶恩《道听途说》 • 杨凤辉《南皋笔记》 • 王明德《记缢鬼》 • 昭梿 《啸亭杂录》 • 蒋超伯《南漘楛语》 • • • • • • • • • • • • • 慵讷居士《咫闻录》 许奉恩 《里乘》 钮锈 《觚勝》 沈起凤 《谐铎》 和邦额 《夜谭随录 (《霁园杂记》)》 青城子 《亦复如是》 长白浩歌子(尹似村) 《萤窗异草》 袁枚 《子不语》 许仲元 《三异笔谈》 乐钧 《耳食录》 俞鸿渐 《印雪轩随笔》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管世灏《影谈》
正文解读2
会经略莫洛遘王辅臣之变,乱党蜂起,李 殁于兵,妾为副将韩公所得。喜其明慧,宠 专房。韩公无正室,家政遂操于妾。妻为贼 所掠。贼破被俘,分赏将士,恰归韩公。妾 蓄以为婢,使跪之于堂而语之曰:“尔能受 我指挥,每日晨起,先跪妆台前,自褫下衣, 伏地受五鞭,然后供役,则贷尔命。否则尔 为贼党妻,杀之无禁,当寸寸脔尔,饲犬 豕。”妻惮死失志,叩首愿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