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意义

1.《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是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2.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社会交往频繁,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各项工作越来越讲求效率。在日常生活中,口语比书面语更常用、更重要。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口语。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诗经》中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意思是说表达能做到言之有礼,言之有情,老百姓就和睦安定。

4.本校实际:我执教六年级语文,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即使回答了老师或者同学提出的问题,表达的也不好。虽然学生们发言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的是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①言之无物。在进行口语交际时,由于缺乏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积蓄,造成思维的狭隘性或单一性,影响语言的流畅性或丰富性,学生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有的人云亦云,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无话可说。②言之无序。学生的表达缺乏条理性,即使有内容想表达,也不知该怎么说。这主要是源于孩子们平时缺少应有的训练,不懂得如何在表达中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说。③言之无胆。有些学生胆子小,一旦走上台,就扭扭捏捏,脸涨得通红,不知所云,这在很大程度主,是由于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没有交流展示的习惯,更没有交际成功的喜悦与满足,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④不善倾听。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可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别的同学在说的时候,欠缺应有的礼仪,往往不注意仔细听,更别说抓住别人表达的中心了。我校地处乡镇,学生都是农村儿

童。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说”的方面,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急需提高。古人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频繁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口语作为生活中基础的交流手段,其重要作用也日益突显。小学阶段,学生的口语表达处于快速成长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新“课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看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是提高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

此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制定下发的纲领性文件,它将1—6年的阅读积累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语言表达作为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旨在为广大的教师留下广泛的训练空间,这就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因而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3.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熟背----解意----作诗文”的人生系列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名贯古今、誉满中西的中国文豪。

4.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的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的结果,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

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

三、关键词界定

语文教学:包括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含课外活动)和语文学习环境。语文学习环境,指为了开拓学语文、用语文的时空领域而加强的与学生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语言:所谓语言,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九四年版)语言表达能力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指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说”和“写”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使学生树立口语训练的意识,提高对口语训练的兴趣,以此促进日常口语表达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口语训练方法,增强自主训练的意识, 以此促进日常口语表达的能力。

3.以评价促进口语表达的训练,全面提高日常口语表达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不同阶段研究的需要,设计相关问卷调查表。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资料。

六、研究内容

(一)语脉训练

让学生把话讲得脉络清楚,有中心,有条理,教师一方面通过范文的讲读,引导学生细心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层次,逐渐领会语言的连贯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吟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的词汇、句式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培养敏锐的语感。

(二)口头训练

1.口头答问训练

口头答问训练,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他鉴于“佳子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