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
针灸经外奇穴
大量针灸临床试验对经外奇穴的治疗效果进行了验证,为针灸治疗提 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献综述
经外奇穴的起源与发展
对经外奇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针灸学中的地位进 行了全面综述。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
汇总了经外奇穴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医生提 供了宝贵的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神庭穴
位于头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处,主要用于治 疗失眠、头痛、眩晕等。
心俞穴
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等 。
头痛
太阳穴
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约1寸处,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偏 头痛等。
印堂穴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处,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
百会穴
位于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 等。
禁忌症
孕妇
孕妇的腹部和腰部不宜进行针 灸,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凝血功能障碍
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宜进行针 灸,以免引起出血。
皮肤破损
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不宜进行针灸 ,以免加重炎症。
特殊情况处理
要点一
晕针处理
如患者发生晕针现象,应立即停止针灸,平卧休息, 并给予适当处理。
要点二
过敏处理
如患者对针灸材料产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针灸, 并给予抗过敏处理。
按经验取穴
根据临床经验,选取对某些病症有特效的穴 位进行治疗。
04
CATALOGUE
经外奇穴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在进行经外奇穴针灸时, 要严格进行皮肤消毒,以 防止感染。
避免大幅度动作
在针灸过程中,应避免患 者大幅度活动,以免造成 穴位移动。
经外奇穴
• 4、腰奇EX—B8 (癫痫要穴) 【定位】在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 角之间凹陷处。 【功效】豁痰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癫痫。(照海,丰隆) 【操作】向上平刺1~1.5寸;可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 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2个穴位。 【功效】理气止痛,消痔固脱。 【主治】痔疮,脱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 3、阑尾EX—LE7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 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阑尾炎。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经外奇穴
• 一、头颈部穴 • 1、四神聪EX—HN1 【定位】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 个穴位。 【功效】聪耳,明目,安神。 【主治】1.头痛(太冲,风池) 2.眩晕(风池) 3.失眠(神门,三阴交) 4.健忘(悬钟,志室).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 2、印堂EX—HN3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1.头痛、眩晕(太冲,太阳) 2.鼻渊、鼻衄(迎香,合谷, 孔最) 【操作】平刺0.5~1寸;可灸。
• 3、鱼腰EX—HN4 【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效】明目,通络,止痉。 【主治】1.眉棱骨痛。 2.眼睑下垂。 【操作】平刺0.3~0.5寸。
• 4、太阳EX—HN5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 【功效】疏风解表,通络止痉。 【主治】1.头痛、牙痛 2.口眼歪斜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 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 7、安眠EX—HN15 【定位】在项部,当翳明和风池连线的中 点。 【功效】安神 【主治】失眠。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 二、背部穴 • 1、定喘EX—B1 【定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 0.5寸。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哮喘. 【操作】直刺或偏向内侧0.5~1寸;可灸。
【经络大全】47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
【经络大全】47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穴位详细图解1、里内庭穴里内庭穴的位置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取穴方法】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即: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俯卧或仰卧、跷足的姿势取之。
里内庭穴位的作用功效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手法】里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针灸疗法】直刺里内庭穴0.3~0.5寸,可灸。
2、印堂穴印堂穴的准确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印堂穴位的作用功效】1、治疗头痛、头晕、前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等2、治疗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等3、治疗高血压、失眠、精神乏力等【作用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印堂穴位配伍】印堂穴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治疗目痛;印堂穴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治鼻塞;印堂穴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治鼻渊;印堂穴配太阳穴、风池穴治头痛;印堂穴配攒竹穴治头重;印堂穴配丝竹空穴、头维穴治眩晕;印堂穴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治中风不省人事;印堂穴配支沟穴、足三里穴治产后血晕。
角弓反张痧:印堂穴配百会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惊合璧》)。
两眉角痛不已:印堂穴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舌尖生疔:印堂穴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3、俞府穴【俞府穴的准确位置图】【俞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经外奇穴,又称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除经脉外的另外八条通道,分布全身各个部位。
这些经外奇穴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起到调整气血、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
1. 风池(GB20)风池穴位于头部,位于头颈交界处的后方,是治疗头痛、颈项疼痛、眩晕等症状的常用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改善头部不适症状,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
2. 肩井(GB21)肩井穴位于颈背交界处的前方,是治疗肩颈疼痛、肩周炎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摩肩井穴可以舒经活络、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有利于保持颈肩部的灵活性。
3. 欠哺(ST13)欠哺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穴位。
按摩欠哺穴可以调节胃气、促进消化,缓解胃胀、胃痛等症状,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腹结(SP15)腹结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是治疗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摩腹结穴可以调畅脏腑气机、舒筋活络,有利于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肠道功能。
5. 膺窗(LU7)膺窗穴位于前臂部,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穴位。
按摩膺窗穴可以清热解表、疏散肺气,有助于缓解感冒、咳嗽、哮喘等症状,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6. 足三里(ST36)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是治疗脾胃虚弱、精神疲乏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温中健脾、润肠通便,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
7. 中脘(CV12)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穴位。
按摩中脘穴可以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缓解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胃肠功能。
8. 关元(CV4)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是调节生殖系统功能的重要穴位。
按摩关元穴可以益肾壮阳、调和气血,有助于改善男性前列腺炎、女性月经不调等问题,提高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经外奇穴在中医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通过调节气血、通经络、舒筋活络等途径,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经络大全】经外穴(经外奇穴)
【经络⼤全】经外⽳(经外奇⽳) 经外⽳,腧⽳分类名。
过去称经外奇⽳。
简称奇⽳。
1991年1⽉1⽇始,据《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部位》改称经外⽳。
奇,是相对于常⽽⾔,即以⼗四经经⽳为常。
它是指既有定名。
⼜有定位,临床⽤之有效,但尚未纳⼊⼗四经系统的腧⽳。
经外奇⽳,《黄帝内经》中已有零散记载,如《素问.刺症论》、“刺⼗指间”、“刺⾆下两脉”等,后《备急千⾦要⽅》、《外台秘要》等书记载甚多,⾄《奇效良⽅》才列“奇⽳”⼀门。
经外奇⽳分布⽐较分散,但与经络仍有密切联系,如印堂⽳与督脉,太阳⽳与三焦等。
其中少数腧⽳,后来⼜补充到⼗四经⽳,如督脉的阳关⽳、中枢⽳、灵台⽳,膀胱经的眉冲⽳、膏肓俞⽳、厥阴俞⽳等。
随着针灸学术的发展,现代的⼀些新⽳,诸如阑尾⽳、球后⽳等,亦⼊经外奇⽳之列。
头颈部⽳编号⽳名拼⾳位置EX-HN1四神聪siShencong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共四⽳。
EX-HN2当阳Dangyang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
EX-HN3印堂Yintang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EX-HN4鱼腰Yuyao在额部,瞳孔直上,眉⽑中。
EX-HN5太阳Taiyang在颞部,当眉梢与⽬外眦之间,向后约⼀横指的凹陷处。
EX-HN6⽿尖Erjian在⽿廓的上⽅,当折⽿向前,⽿廓上⽅的尖端处。
Ex-HN7球后Qiuhou在⾯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Ex-HN8上迎⾹Shangyingxiang在⾯部,当⿐翼软⾻与⿐甲的交界处,近⿐唇沟上端处。
EX-HN9内迎⾹Neiyingxiang在⿐孔内,当⿐翼软⾻与⿐甲交界的粘膜处。
EX-HN10聚泉Juquan在⼝腔内,当⾆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Ex-HN11海泉Haiquan在⼝腔内,当⾆下系带中点处。
EX-HN12⾦津Jinjin在⼝腔内,当⾆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EX-HNl3⽟液Yuye在⼝腔内,当⾆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经络腧穴学概述 第十七章 常用经外奇穴
第十七章常用经外奇穴第一节:头颈部穴四神聪【定位】在头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 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癫狂。
【操作】平刺0.5-0.8寸。
可灸。
鱼腰【定位】在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1.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2.目赤肿痛,目翳。
3.口眼歪斜。
【操作】平刺0.3-0.5寸。
太阳【定位】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 指的凹陷中。
【主治】1.头痛。
2.目疾。
3.面瘫,面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耳尖【定位】在耳区,外耳轮的最高点。
【主治】1.目疾。
2.头痛。
3.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0.1-0.2寸。
可灸。
球后【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目疾。
【操作】轻压眼球向上,沿眼眶下缘缓慢直刺0.5- 1.5寸,不提插。
出针时压迫局部1-3min, 以防出血。
上迎香【定位】在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 唇沟上端处。
【主治】鼻疾,鼻部疮疖。
【操作】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
可灸。
金津、玉液【定位】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 津,右为玉液。
【主治】1.口疮,舌强,舌肿,失语。
2.呕吐,消渴。
【操作】点刺出血。
夹承浆【定位】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歪。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可灸。
牵正【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1.口歪,口疮。
2.牙痛。
【操作】向前斜刺0.5-0.8寸。
可灸。
翳明【定位】在颈部,翳风后1寸。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
2.目疾,耳鸣。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安眠【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1.失眠,头痛,眩晕。
2.心悸。
3.癫狂。
【操作】直刺0.8-1.2寸。
可灸。
第二节:胸腹部穴子宫【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主治】1.阴挺。
2.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3.不孕。
常用经外奇穴
常用经外奇穴
腰痛点
【定位】 在手背,第2、3掌骨间 及第 4 、 5 掌骨间,腕背侧远端横 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处,一手2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
常用经外奇穴
外劳宫
【定位】 在手背,第2、3掌骨间, 掌指关节后0.5寸。 【主治】(1)落枕 (2)通络止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是治疗小儿疳积的要穴 (2)止咳平喘(百日咳) 【操作】直刺 0.3-0.5 寸;挤出少 量黄白色透明样粘十指尖端,距 指甲游离缘 0.1 寸(指寸),左右 共10穴。
【主治】(1)醒脑开窍
(2)镇静解痉 (3)解热发汗 (4)通络止痛 【操作】直刺或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
常用经外奇穴
八风
【定位】 在足背,第1-5趾间,趾
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主治】 活络调血,通络止痛【操作】斜 刺或点刺出血。
常用经外奇穴
鹤顶
【定位】 在膝前区,髌底中点的上
方凹陷中。 【主治】 通络止痛:膝痛,腿足无力,鹤膝风 【操作】直刺1 -1.5寸;
常用经外奇穴
膝眼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 处,在内侧的称为内膝眼,在外 侧的称为外膝眼;
【主治】
除湿通络,通利关节
治疗膝关节病变的要穴
【操作】向膝中斜刺 0.5-1 寸,或透
球后*(Qiúhòu, EX-HN7)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 1/4与内
3/4交界处。
【主治】 目疾
【操作】轻压眼球向上,向眶下缘缓 慢直刺0.5 ~ 1.5寸,不提插。
常用经外奇穴
颈百劳
【定位】 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
经外奇穴-精品文档
contents •经外奇穴概述•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作用•经外奇穴的治疗方法与适应症•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经外奇穴的学术研究与展望•经外奇穴的相关书籍与资料推荐目录定义特点定义与特点历史与发展030201分类根据其位置、作用和命名,经外奇穴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头面部奇穴、胸腹部奇穴、背部奇穴等。
命名经外奇穴的命名通常与其位置和作用相关,如“太阳穴”、“印堂穴”、“四缝穴”等。
分类与命名定位方法常见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作用太阳穴位于额部,具有安神、醒脑、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眩晕等病症。
印堂穴人中穴风府穴位于项部,具有祛风散寒、通关利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鼻塞等病症。
哑门穴位于颈部,具有开窍利咽、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语、咽喉肿痛等病症。
命门穴位于腰部,具有补肾壮阳、调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痛经等病症。
特殊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作用在经外奇穴的治疗中,针灸可以针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同时需要严格消毒以避免感染。
针灸是一种使用细针进行穴位刺激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和调和气血等。
的疗法。
肌肉紧张和改善局部疼痛等症状。
过大导致皮肤受损。
按摩治疗按摩是通过手法按压、摩擦和推动人体皮肤、肌肉和筋骨,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在经外奇穴的按摩治疗中,可以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按摩,以缓解疼痛、促进气血流通和改善局部症状。
按摩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按摩导致肌肉损伤。
经外奇穴的治疗适应症经外奇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经外奇穴的治疗适应症广泛,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经外奇穴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临床应用调整机能治疗疑难杂症缓解病痛定位准确操作规范配穴合理禁忌症注意事项配伍原则配穴方法配穴举例经外奇穴的配伍原则与方法起源与早期发展01古代经外奇穴的命名与分类02古代经外奇穴的治疗范围03现代经外奇穴的研究进展现代经外奇穴的命名与分类现代经外奇穴的治疗范围经外奇穴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经外奇穴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针灸经外奇穴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刺灸: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
黄白色透明粘液。
3、外劳宫(落枕穴)
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
定位:手背,第2、3掌骨
主治:落枕,手指麻木。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4、八邪
后方赤白肉际处。
定位:手背1~5指间指蹼
主治:烦热,目痛,毒蛇 咬伤,手背肿痛。 刺灸:斜刺0.5~0.8寸, 或点刺出血。
3、鱼腰
定位:眉毛的中心。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刺灸:平刺0.3~0.5寸,禁灸
4、太阳
后约1寸处凹陷中。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
痛,目眩。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5、耳尖:刺血要穴
方的尖端处。
刺灸: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8、安眠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 中点处。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癫狂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9、金津、玉液
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定位: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主治:舌强,舌肿,失语,
口疮,喉闭,呕吐,
消渴。
刺灸:点刺出血。
(二)躯干部穴
1、子宫
定位:中极穴旁开3寸。
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
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斜刺0.5~1寸;可灸。
4、腰眼
定位:腰阳关旁开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5、十七椎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 漏,月经不调,遗尿。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是中医中对于一些位于经络以外、经络以外的穴位的称呼。
它不属于经络的一部分,在经脉图上也没有明确的标注。
经外奇穴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和疗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经外奇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外奇穴,如太冲、曲池、外关等,这些穴位虽然位于经络之外,但与某一个特定经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对应经络的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与调理的作用。
另一类是经外奇穴,如百会、长强、丰隆等,这些穴位与经络无直接联系,但位于身体的特定部位,并有特殊的功能和效果。
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全身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具有综合疗效。
经外奇穴的刺激方法多样,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灸热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来选择适合的穴位和刺激方法进行治疗。
经外奇穴
子宫
【功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 灸
子宫
【临床运用】
1、盆腔炎:子宫、八髎、肾俞、中、气海、关元
、三阴交。
2、血崩不止:子宫、中极。
3、不孕症:子宫、中极、归来、三阴交、肾俞。 4、子宫脱垂:维道、气海、百会、三阴交、子宫 、曲泉、太冲、照海。
《审视瑶函》)。
聚泉
【定位】 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 中点处。 【取穴】 正坐位,张口伸舌。在舌背 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
聚泉
【功用】
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主治病症】
1、舌肌麻痹,味觉减退
2、支气管哮喘。 【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血。
聚泉
【临床运用】
1、尿崩症:海泉、涌泉、聚泉、水泉。
【临床运用】
1、视神经萎缩:球后、翳明。
2、近视眼:球后(巨刺法)。 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球后、臂{3}、睛明、 太阳。 4、视网膜色素变性:睛明、球后、太阳、光明、 太溪。 5、视网膜静脉阻塞:球后、肾俞、肝俞;配穴: 睛明、新明、光明。
上迎香(别名:鼻通穴、鼻穿穴、穿鼻穴。)
【定位】
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
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
端处。
【取穴】
仰靠坐位。当鼻翼软骨
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
上端处
上迎香
【功用】
清利鼻窍,通络止痛;宣通鼻窍,疏风清热。
【主治病症】
1、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2、头痛。 【刺灸法】 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通常是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有名称、固定位置、主治作用的腧穴。
经外奇穴一般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可推论奇穴是经穴发展的来源,经外奇穴有时并不指某一个部位,而是由多穴位组合成,如四缝、十宣、华佗夹脊穴等。
而且经外奇穴分布较为分散,可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也可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经外奇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治疗上主要针对性也比较强。
经外奇穴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用于治疗所在部位的病变,如四缝穴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百劳穴用于治疗瘰疬、十二井穴用于治疗高热昏迷等。
其次治疗远隔部位的疾患,如大小骨空用于治疗目疾、二白用于治疗痔疮等。
在按摩或针灸经外奇穴的操作过程中,若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
在进行小儿按摩时,还要根据病情、体质来决定力的大小,按摩治疗后应安静休息15~20分钟,避免吹风受凉。
经外奇穴PPT
内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对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如中 风、咳嗽、哮喘、呕吐、呃逆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外奇穴进 行针灸、按摩等治疗,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外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
经验取穴法
总结词
根据经验进行取穴
详细描述
经验取穴法是根据经验来选取穴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基于医生的经 验和实践,选取与疾病或症状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经验取穴法需要医生具 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05
经外奇穴的治疗手法
针灸疗法
针刺
用适当的针具,在选定的穴位上持针刺入,然后运用各种针刺手法进行刺激,以 达到调整经气、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儿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小儿厌食、腹泻 等症状。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可调理脾胃功能,对于儿科疾病引起的厌食、腹泻、咳嗽等症状有 明显的改善作用。如对小儿厌食病症,通过选取相应的经外奇穴进行针灸、 按摩等治疗,可有效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04
经外奇穴的取穴方法
水罐
用水蒸气或水形成的负压,吸附在选定的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以达到舒 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06
经外奇穴的现代研究
神经调节机制
01
神经调节概述
神经调节是一种快速而精确的调节方式,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02
经外奇穴与神经调节
经外奇穴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经外奇穴是指位于经络系统之外,没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但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穴位。
这些穴位通常不在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上,但它们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经外奇穴的特点和作用特点经外奇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不定:经外奇穴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在不同的部位和区域分布,如头面、颈项、胸腹、腰背等。
(2)无固定名称:经外奇穴没有固定的名称,一般只有俗称或俗称的别名,不像正经穴位那样有明确的名称和定位。
(3)治疗作用:经外奇穴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如头痛、失眠、腰痛、颈椎病等。
(4)多发性:经外奇穴在人体上分布较多,有些穴位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如印堂、太阳等。
作用经外奇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气血:经外奇穴通过刺激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2)平衡阴阳:经外奇穴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之气,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疏通经络:经外奇穴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病痛,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4)调和脏腑:经外奇穴可以调和脏腑功能,改善身体内部环境,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脏腑疾病。
常用的经外奇穴及治疗应用以下是常用的经外奇穴及其治疗应用:太阳穴位置:位于头部侧面,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近视、失眠等病症,也可用于预防晕厥和眼部疾病。
印堂穴位置:位于眉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0.5寸处。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眼部疾病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晕厥和焦虑症状。
鱼腰穴位置:位于额部中央,眉梢与目正中线之间,即眉毛成竖立排列的三个点中间的一个点。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结膜炎、近视、失眠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眼部疲劳和舒缓压力。
十宣穴位置:位于双手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距指甲游离缘0.1寸。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手指拘挛、手指麻木、手指红肿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晕厥和手指疼痛。
人体经脉之经外奇穴
人体经脉之经外奇穴经外奇穴是未列入十四经脉系统的穴位。
这些穴位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现将常用的经外奇穴介绍如下:(1)太阳【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取穴法】坐位或仰卧位,于眉梢和目外眦角连线的中点,再向后1横指许的凹陷处取之。
【主治】头痛、目疾、感冒、神经衰弱、高血压等。
(2)印堂【位置】两眉头连线中点。
【取穴法】仰靠位,在两眉之间的眉心处,即在鼻尖直上与两眉头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鼻渊、小儿惊风、失眠等。
(3)鱼腰【位置】眉毛正中,眼平视,下对瞳孔处。
【取穴法】正坐位,目直视前方,瞳孔直上,约在眉毛的中点处取穴。
【主治】眉棱胃痛、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目翳。
(4)四神聪【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
【取穴法】正坐或仰卧,先取百会穴,然后距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
(5)桥弓【位置】从翳风穴至缺盆穴成一直线,胸锁乳突肌前缘。
【取穴法】正坐仰靠,耳垂后方,下颌骨后缘与乳突前缘之间,向下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至锁骨上窝处的一条直线即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烦躁、更年期综合征等。
(6)安眠【位置】风池与翳风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法】正坐或仰卧,先取翳风穴,再取风池穴,连线两穴,其中点处即是。
【主治】失眠、健忘、头痛、眩晕、心烦、癫痫等。
(7)百劳【位置】位于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取穴法】正坐,头微前倾,于大椎穴直上,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颈项强痛,瘰疬等。
(8)定喘【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旁开0.5寸。
【取穴法】正坐,头微前倾,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取穴。
【主治】气喘,咳嗽等。
(9)腰眼【位置】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中。
【取穴法】俯卧位,两掌重叠按额,于第4、5腰椎之间两旁的凹陷中取穴。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等。
《经外奇穴》课件
目录
• 经外奇穴概述 • 经外奇穴的分布与作用 •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 • 经外奇穴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经外奇穴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经外奇穴概述
经外奇穴的定义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是指分布于经络系统之外,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是指那些在经络系统之外,具有特殊治疗作 用的腧穴。这些穴位通常不在十四经脉上,而是分布在十四经脉之外 ,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经外奇穴可以调节身体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03
辅助治疗慢性疾病
经外奇穴对于一些慢性疾病, 如失眠、哮喘、慢性胃肠炎等 ,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经外奇穴在推拿按摩中的应用
01
02
03
舒缓疲劳
通过按摩经外奇穴,可以 舒缓肌肉疲劳,缓解身体 紧张和不适感。
促进气血流通
经外奇穴与经络系统密切 相关,按摩这些穴位有助 于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 体内部环境。
经外奇穴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总结词
研究现状与成果
详细描述
近年来,经外奇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学者们对经外奇穴的分布、主治、针 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针灸 学理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外奇穴的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总结词
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详细描述
当前,经外奇穴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经外奇穴的起源、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探讨。其中,如何科学地 确定经外奇穴的定位、如何提高经外奇穴的治疗效果、如何将经外奇穴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等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
针灸经外奇穴
整理课件
25
2、胆囊穴
定位:阳陵泉穴下2寸处。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1~2寸;可灸。
整理课件
26
3、阑尾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
化不良,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1.5~2寸;可灸。
整理课件
27
4、八风
定位:足背第1~5趾蹼缘后方 赤白内际处。
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 足跗肿痛。
刺灸:斜刺0.5~0.8寸。或点 刺出血;可灸。
整理课件
28
5、独阴
定位: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侧 趾间关节的中点。
主治:心绞痛,胸胁痛,呕吐; 胞衣不下、月经不调。
刺灸:直刺0.1~0.2寸;孕妇禁针。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32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 痛,目眩。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整理课件
6
5、耳尖:刺血要穴
定位:当折耳向前,耳廓上
方的尖端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咽
喉肿痛。
刺灸:直刺0.1~0.2寸,或
三棱针点刺放血。
按:清全身之热
整理课件
7
6、球后
定位:眶下缘外1/4与内3/4 交界处。
经外奇穴
The Extraordinary Point
整理课件
1
定义
十四经穴以外,临床逐渐发 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 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 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整理课件
2
奇穴之特点
定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建议收藏)
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建议收藏)太阳穴┊头痛必点太阳穴部位: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1/3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功效: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肘尖穴┊痈疽疔疮按肘尖部位:位于肘后部,屈肘时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目肿痛、目翳、痈疽、疔疮、肠痈、瘰疬。
功效:清热解毒八风穴┊牙痛胃痛点八风部位:针灸经络穴位图提示位于足背侧,第一至第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每侧4穴,左右两侧共8个穴位。
主治:咳嗽,哮喘,肺结核、牙痛、胃痛。
功效: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鱼腰穴┊近视刮刮鱼腰穴部位: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
功效: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百劳穴┊咳嗽哮喘百老止部位:在项部,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咳嗽、哮喘、肺结核。
功效:滋补肺阴,舒筋活络。
球后穴┊眼部疾病有妙招部位:位于面部,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白内障、近视。
功效:清热明目。
胆囊穴┊胆道疾病找胆囊部位:在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2寸。
主治:胆囊炎、胆绞痛、胆道蛔虫症、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斜。
功效:利胆通络。
十宣穴┊十指连心治昏迷部位: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10个穴。
主治:中风、中暑、昏迷。
功效:活血、化瘀、消滞、解痉。
外明穴┊屈光不正外明正部位:位于眼外眦角上三分,眶上缘内方。
主治: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视神经萎缩。
功效:清热明目。
耳尖穴┊清热祛风耳尖穴部位:在耳廓的上方,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功效: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子宫穴┊按此穴呵护子宫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功效: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发际穴┊清神醒脑点发际部位:发际穴位于人体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经外奇穴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四神聪、印堂、鱼腰、耳尖、太阳、
牵正、安眠、颈百劳、定喘、夹脊、腰眼、 十宣、四缝、八邪、腰痛穴、膝眼、胆囊 穴、阑尾穴、八风19个穴位的定位 ➢熟悉以上穴位的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定义
有固定穴名和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 穴系统的腧穴。
特点:
牵正
[定位]面颊部,耳垂 前0.5~1寸。
[主治]口 ,口疮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安眠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 和风池穴边线的中点。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 心悸、癫狂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 灸
颈百劳
[定位]大椎直上2寸, 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1)咳嗽、气 喘,骨蒸潮热(2)颈 项强痛
[主治]小儿疳积
[操作]点刺0.1-0.2寸,挤出 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腰痛点
[定位]在手背指,当第 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 之间,腕横纹与掌指关 节中点处一侧2个穴位。
[主治](1)急性腰扭 伤(2)手背疼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可灸
下肢穴位
膝眼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 凹陷处。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八风
[定位]在足背侧,第一~五趾 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一侧四穴,左右共八个穴位
[主治](1)足跗肿痛,脚软 无力 (2)毒蛇咬伤
[操作]斜刺 0.5-0.8寸,或用 三棱针点出血。
习题
1、临床上小儿疳积常选用下列哪个穴位进行治疗 A.八邪 B.八风 C.四缝 D.十宣 2、夹脊穴,左右共多少个 A.17 B.21 C.34 D.42 3、印堂刺灸法 A.直刺0.3-0.5寸 B.斜刺0.3-0.5寸 C.提捏局部皮肤,向
[针刺]提捏局部皮肤,平刺 0.3~0.5寸。
眼周穴位比较
穴名 定位
归经
瞳子髎 目外眦,眶外缘处 胆经
主治 头痛
睛明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 膀胱经 迎风流泪、夜
陷
盲
丝竹空 眉梢外侧凹陷中 三焦经 癫痫、头痛
攒竹 鱼腰
眉头凹陷中,眶上 切迹处
瞳孔直上,眉毛正 中
膀胱经 奇穴
前额痛、眉棱 骨痛
眉棱骨痛,眼 睑病
[主治]膝关节痛
[操作]向膝中斜刺0.5-1寸; 可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胆囊
[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 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 下1-2寸.
[主治](1)下肢痿痹(2) 胆囊病变
[操作]直刺1-1.5寸,可 灸
阑尾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 犊鼻下4-5寸,胫骨前缘 旁开一横指。
[主治](1)下肢痿痹 (2)急、慢性阑尾炎
下平刺0.3-0.5寸 D.提捏局部皮肤,向上平刺0.3-0.5 25
习题
4、腰痛点定位描述正确的是 A.手背,在第2.3和4.5掌骨之间,腕背横纹下一寸 B.手掌,在第2.3和4.5掌骨之间,腕横纹下一寸 C.手背,在第2.3和3.4掌骨之间,腕背横纹下一寸 D.手掌,在第2.3和3.4掌骨之间,腕横纹下一寸 5、阑尾穴定位描述正确的是 A.足三里下1-2寸 B.犊鼻下2寸 C.阳陵泉下1-2寸
28
1、不属于十四经,是十四经的补充 2、有固定的穴名和位置 3、有独特的作用 ,主治单纯
3
腧穴分类比较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有固定的名称 有固定名称 无固定名称
有固定的定位 有固定定位
有经脉归属, 无经脉归属, 明显主治规律 主治单纯
无固定定位
无经脉 无主治规律
4
头颈部穴位
四神聪
[定位]头顶部,百会前后 左右各1寸,共4穴.
26
D.足三里下4-5寸
习题
6、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骨蒸潮热、咳嗽气喘、盗汗的经 外奇穴是
A.安眠 B.颈百劳 C.四缝 D.耳尖 7、四缝穴,左右共多少个 A.10 B.4 C.8 D.6 8、翳风与风池连线的中点是 A.牵正 B.翳明 C.安眠 D.天柱
27
作业
1、经外奇穴的定义与特点 2、常见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 3、四神聪、印堂、四缝、膝眼的刺灸法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背部穴
定喘
[定位]背部,第7颈椎棘突 下,旁开0.5寸
[主治](1)哮喘、咳嗽等 (2)落枕、肩背痛
[操作]直刺或向内侧斜刺 0.5-0.8寸;可灸
夹脊穴
[定位]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 下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 右共34穴。
[主治]上胸部主治心肺和上肢 病证;下胸部主治胃肠病证; 腰部主治腰、腹、下肢病证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 健忘、癫狂等神志病.
[针刺]平刺0.5~0.8寸, 可灸
印堂
[定位]额部,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1)头面五官疾患:
头痛,头晕,鼻渊,目赤肿 痛,失眠(2)呃逆 [针刺]提捏局部皮肤,平刺 0.3~0.5寸。可灸
鱼腰
[定位]额部,瞳孔直上,眉 毛中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目赤 肿痛、眼睑瞤动,口眼歪斜 等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 三棱针点刺出血。
八邪
[定位]在手指背侧,微握 拳,第一~五指间,指蹼 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 共8个穴位。
[主治](1)手背痛,手 指麻木(2)目痛,咽痛
[操作]向上斜刺0.5-0.8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缝
[定位]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 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 右共八个.
太阳
[ 定位 ]颞部,眉梢和目外
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
[ 主治 ](1)偏正头痛 (2)目疾:目赤肿痛,目翳,
雀目等 [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耳尖
[定位]耳廓上方,折耳向前,耳
耳尖
廓最上方尖端处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偏正头痛、 目赤肿痛、麦粒肿等
[针刺]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 血。可灸
[操作]直刺0.5-1寸,或梅花 针叩刺;可灸
腰眼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 开3.5寸处。
[主治](1)腰痛(2)妇 科病: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可 灸
上肢穴位
十宣
[定位]手十指尖端,距指甲
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1)急救:昏迷、 休克、中暑、惊厥等。(2) 急性咽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