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合集下载

ISPS规范

ISPS规范

ISPS
开放分类:法规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y Security,ISPS)2002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

2004年7月1日生效。

该规则规定,1、从事国际航行的客船(包括高速客船)、油船、化学品液货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等船舶应当符合公约的下述要求:(1)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2)所有100总吨以上的客船以及300总吨以上的货船,应在船体和内部舱壁上标记船舶永久识别号;(3)所有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均需配备记录船舶历史的《连续概要记录》。

(4)所有5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均需配备船上保安警报系统。

(5)所有公约适用的国际航行船舶,在船上应备有经批准的《船舶保安计划》。

(6)所有公约透用的国际航行船舶,要求经保安审核并取得《国际船舶保安证书》。

2、按照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将对国际航行船舶是否符合海上保安规定进行检查,对有明确理由相信船舶不符合要求的,将采取检查、延误、滞留、限制船舶操作、拒绝船舶进入港口、将船舶驱逐出港、要求船舶开往指定位置等强制措施。

3、经营国际航线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管理人,应当按照《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和ISPS规则的有关规定,编制国际航行船舶的保安计划,指定并培训公司保安员及船舶保安员,为所属国际航行船舶配备规定的设备、文件和标识,申请船舶保安评估。

中国已接受该公约。

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港口设施保安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11.24•【文号】交水发[2003]500号•【施行日期】2003.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治安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7日实施日期:2008年3月1日)废止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交通部交水发[2003]500号2003年11月2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履行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SOLAS公约)第Ⅺ-2章以及《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以下简称ISPS规则),加强港口设施保安工作,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为航行国际航线的客船(包括高速客船)、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包括高速货船)和移动式海上钻井平台服务的港口设施,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船港界面活动,系指当船舶受到往来于船舶的人员、货物移动或港口服务提供的直接和密切影响时发生的交互活动;(二)港口设施,系指在港口范围内发生船港界面活动的场所,包括港区入口内或过驳过程中进出船舶的可能造成保安事件的人员、物资的通道和场所;(三)保安事件,系指威胁船舶、港口设施、船港界面活动和船到船活动保安的任何可疑行为或情况;(四)保安等级,系指可能发生保安事件的风险级别划分;(五)港口设施保安评估,系指对港口设施进行的风险分析,判别其哪些部分容易和(或)可能成为攻击目标,确定其风险水平,提出应对措施;(六)港口设施保安计划,系指为确保采取旨在保护港口设施和港口设施内的船舶、人员、货物、货物运输单元和船上物料免受保安事件威胁的措施而制订的计划;(七)港口设施保安员,系指被指定负责落实《港口设施保安计划》的制订、实施、修订和维护工作,并与船舶保安员和船公司保安员进行联络的人员;(八)保安声明,系指为了确保发生船港界面活动时协调港口设施与船舶各自保安计划要求的保安措施而签署的书面协议(式样见附件1);(九)经认可的保安组织,系指具备相关的能力,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授权从事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制订《港口设施保安计划》等工作的机构或组织。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Code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Code

5《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ISM Cod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de for Saf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ISM Code
ISM 规则由16条组成,包括: 9. 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1. 总则 10. 事故和险情报告和分析 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11. 船舶和设备维护 3. 公司的职责和权力 12. 文件、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 13. 发证和定期审核 4. 指定人员 14. 核发临时证书 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 15. 审核 6. 资源和人员 16. 证书格式 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8. 应急准备
公约的主要内容
公约
附则
公约的主要内容
公约附则
• • • • • • • • • • •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总则(检验与证书); 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防火、探火和灭火); 救生设备与装置; 无线电通信; 航行安全; 货物装运; 危险货物装运; 核能船舶; 船舶安全营运管理; 高速船的安全措施; 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加强海上保安的特别措施; 散货船安全附加措施。
一. 与海上安全及保安有关的主要公约和规则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1974)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 STCW 1978)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COLREG 1972)
《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和救助公约》(SAR 1979)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ISM Code)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 Code) 其他有关安全的公约和规则

船舶和港口保安规则ISPS介绍

船舶和港口保安规则ISPS介绍

保安措施(保安等级2)
对等级1的附加措施:
1、详细检查所供补给品 2、通告乘客保管好行李; 3、随机炸弹搜索 4、通告船员保持警觉性 5、建立与岸上机构的联系渠道; 6、更频繁检查乘客及其行李、车辆。
保安措施(保安等级2)
7、巡逻 8、使用甲板和船侧照明设施; 9、按船长需要实施炸弹搜索 10、除船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驾驶台和机舱; 11、在港口,对船体进行常规检查; 12、严格控制访问者进入船舶; 13、不遵守船舶保安要求的人员,报告港口当局。
1、传统保安关注:海盗、偷窃、偷渡等
--以经济为动机; --活动隐秘; 2、行动: --不已毁坏为目的; --准备商谈其逃脱.
IMO的行动也只处在建议性层面:
--公布信息,提醒船只注意安全;
--建议各国或地区采取适当措施
现在-恐怖注主义
特征:
--政治动机; --毁灭为目标,伤及无辜; --具有公开性; --自杀性
恐怖主义的目标:
--吸引公众关注,向政府施加压力,改变政策; --引起公众恐惧; --采用爆炸使公众怀疑政府无能保护其公民 --向政府或富裕阶层敲诈 --促进其他非法行动蔓延
打击恐怖主义
► 实施恐怖主义组织,往往涉及:
--民族分离主义; --激进分子; --国际意识形态的矛盾;--国际政治矛盾。
► 当今世界的重要任务
一个良好的船舶保安应是对普遍认同的威胁 有所准备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对策。并应考虑: -- 保安教育; -- 意识; -- 沟通。
船员培训
► 公司人员 ► 船舶保安员 ► 对检查、控制、监视人员
---值班人员 ---搜索人员 ---检查人员
针对不同人员按ISPS/B 要求分别进行培训
4.2 采取保安措施

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际规则

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际规则

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际规则摘要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来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性和保安。

这些规定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船员的培训和资质、港口的设施和管理、以及通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

这些规定旨在促进全球海上交通的健康和繁荣,并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符合国际标准。

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国际规则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了许多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国际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船舶设计和建造船舶的安全性和保安开始于设计和建造阶段。

IMO规定了许多设计和建造方面的规则,以确保船舶能够在各种气象和海洋条件下安全航行。

这些规则包括有关船舶结构和强度、船体稳定性、火灾和爆炸防护、逃生途径和设备、以及反海盗等方面的规定。

船员的培训和资质IMO发布了《国际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人员标准规范》(STCW公约),该公约规定了船员培训和资质方面的国际标准。

根据该公约,船员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了解有关安全和保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技术。

港口设施和管理IMO发布了《国际港口保安规范》(ISPS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港口设施和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

根据该规范,港口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安保措施、总体安全方案、安全通信、培训和测试以及定期评估等,以确保港口设施和管理符合国际标准。

通讯和信息技术安全通讯和信息技术在现代海上交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MO规定了关于通讯和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规定,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通讯设备和系统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数据保护和备份等方面的措施。

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国际规则是确保全球海上交通健康和繁荣的关键因素。

这些规则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船员的培训和资质、港口的设施和管理、以及通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符合国际标准,从而提高全球航运业的安全和保障。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前言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y Security Code,简称ISPS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

它主要是为了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预防海上恐怖袭击等事件的发生,维护海洋安全及环保事业。

ISPS规则的背景1979年,由于以色列在地中海遭恐怖分子袭击的事件,使得国际海事组织开始关注和探讨船舶及港口设施的保安问题。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史上最大的恐怖袭击,使得全球对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问题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此后,IMO在2002年12月1日通过了《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这是国际海事组织继海上防撞规则(COLREG)和海上危险品规则(IMDG)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的国际规则。

ISPS规则适用范围ISPS规则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船舶和港口设施: - 进出载运超过500吨重的国际航行的船舶; - 需要去往与之保持接触的另一批次港口的船舶; - 负责管辖上述船舶的港口。

ISPS规则包括哪些内容?ISPS规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船舶安保计划制定与实施; 2. 港口设施安保计划制定与实施; 3. 船舶与港口设施的安保检查。

其中,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保计划,应当相互协调和通知。

ISPS规则的主要内容船舶安保计划船舶安保计划是指规定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保证船舶安全、如何预防和应对安全问题、船舶保安组建和培训计划、船舶保安组与泊位保证行动的协调等方面的计划。

港口设施安保计划港口设施安保计划是指综合考虑港口的各个方面问题,制定安保计划,以尽可能防止和预测可能发生的恐怖事件并迅速应对。

安保检查安保检查是指船舶和港口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检查,以防止可能的恐怖袭击。

ISPS规则的作用ISPS规则的实行,对于保障海上安全、维护海洋环境和贸易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ISPS《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概述

ISPS《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概述
• 政府应适当测试《保安计划》的有效性
5、保安声明(1)
• 保安声明为明确各自责任的双方协议 • 政府应规定何时要求保安声明 • 船舶要求签署保安声明的具体情况
– 本船保安等级高于港口设施和另一船舶 – 政府之间有关于保安声明的协议 – 该船或该港口设施曾发生过保安事件 – 该船位于不要求保安计划的港口 – 另一艘船舶不要求保安计划
– 确立各方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在保证海上保安方面 的作用和责任
– 确保及早和有效收集并交流保安信息 – 提供一套用于保安评估的方法,确定对保安等级发
生变化作出反应的计划和程序 – 树立对具备海上保安措施的信心
1、目标和功能要求(2)
• 功能要求
– 搜集、评估、交流与保安威胁有关的信息 – 要求保持船舶和港口设施的通信渠道 – 防止擅入船舶、港口设施及其限制区域 – 防止擅自将武器、燃烧装置或爆炸物带入船舶或港
国际海事组织的迅速反应
– 2001年11月 国际海事组织第22届大会
第A.924(22)号大会决议
– 2002年2月 第1次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会议 – 2002年5月 海上安全委员会第75届会议 – 2002年9月 第2次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会议 – 2002年12月 海上安全委员会第76届会议 – 2002年12月 海上保安外交大会
5、保安声明(2)
• 如果收到关于DOS的要求,应予回复 • 保安声明的签署人
– 船舶:船长或船舶保安员 – 港口设施:港口设施保安员或其他岸上机构
• DOS的保存期限
– 港口设施:由缔约国或指定当局规定 – 船舶:由主管机关规定
注意5、保安声明(3)
• 除非有特殊保安原因或ISPS规定,船舶 不应要求签署DOS。当船舶、港口的保 安等级均为1时,通常情况下不应签署 DOS

isps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isps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自2002年被通过以来,已经有很多船舶经历过了该项检查,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了解这些案例对我们更好的掌握该项规则,顺利通过检查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正确理解ISPS规则与公约要求ISPS规则是2002年才获得通过的一个相对比较新的规则,在其之前,PSC检查所依据的各个公约中,也会有一些相关的要求,通常在陈述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内容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ISPS规则的同时,也要对比相关公约规则加以深入了解分析。

1、ISPS保安规则要求,*港期间,救生艇作为船上的限制区域,必须严格上锁,而SOLAS公约要求救生消防设备时刻都应处于可用状态,也就是说公约要求救生艇任何时候都不能锁闭。

保安规则与公约在表面上看,确有相冲突的地方,但究其根本,两者并非不可调和。

对所有受限制的区域加以控制或上锁是ISPS规则中明确规定的,而笔者也认为*港期间对救生艇上锁是合理而且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恐怖分子放置危险物的可能性,同时还可防止救生艇被某些偷渡人员利用。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船上人员从舷梯疏散到地面要比从救生艇逃生的速度快得多,而且前者也比后者要更加合理。

救生艇是在海上求生的工具,在*港期间救生艇不是必要且唯一的求生工具。

2、保安规则要求*港期间生活区各层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只留一个进出,其余通道均应锁闭。

但公约要求所有应急通道均应时刻保持畅通。

细究保安规则,不难看出,虽然规则要求通往外界的通道锁闭,但是保安规则同时还要求所有锁闭的生活区通道,必须从里面不用钥匙就能打开。

也就是说,通道只是不能从外面打开,但是在紧急逃生时,从里往外面逃生,是可以打开的。

由此可见在此问题上保安规则与公约,也是可调和的。

在其他方面,还有一些保安规则与公约要求不相符的地方。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研读,就会发现两者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分歧,都是要将船舶的安全工作做的更好。

接受ISPS检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现在,ISPS检查是PSCO对船舶检查的较为重要的部分,通常会用很多的精力在这方面。

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是为加强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而制定的国际标准。

该规则的要求包括船舶和港口设施的物理保护、人员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准备和反应、以及与港口设施的协调。

对于船舶,ISPS规则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保安计划,包括保安措施、人员培训、应急准备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船舶也需符合一定的物理安全要求,如设置相应的保安设备、监控设备等。

对于港口设施,ISPS规则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物理安全措施,如设置保安围栏、保安门禁系统等,并对进入设施的人员进行控制。

同时,港口设施也需要建立相应的保安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出入管理、巡查制度等。

此外,ISPS规则还要求船舶和港口设施加强与相关方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护港口和船舶的安全。

总的来说,ISPS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防止恐怖主义等恶意行为对航运和港口造成危害。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序言1. 为了加强海上保安,2002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了《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新规定和本规则*。

这些新要求构成了船舶和港口设施可以合作探察并制止威胁海运业保安行为的国际框架。

2. 在2001年9月11日的灾难事件之后,国际海事组织(本组织)于2001年11月召开的第22届大会一致同意,制订关于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的新措施,由2002年12月召开的《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政府大会(又称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

本组织的海上安全委员会(海安会)受到委托,在成员国、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本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提案的基础上进行外交大会的准备工作。

3。

在2001年11月还召开了海安会第一次特别会议。

为了加速适当保安措施的制订和通过,特别会议成立了一个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

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2月召开,其讨论结果报告给了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

会上成立的一个特设工作组又进一步起草了建议草案。

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了特设工作组的报告,建议应于2002年9月再召集一次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

2002年12月在紧靠外交大会之前召开的海安会第76届会议审议了于2002年9月召开的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的结果和与海安会同期召开的海安会工作组的进一步工作,同意了将被提交给外交大会审议的建议文本的最后一稿.4. 外交大会(2002年12月9至13日)还通过了对《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74年安全公约)现有条款的修正案,加速自动识别系统安装要求的实施,并通过了74年安全公约第XI—1章的新条款,涉及船舶识别号的标记和《连续概要纪录》的携带。

外交大会还通过了若干大会决议,包括关于本规则的实施和修订、技术合作以及与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合作的决议.会议认识到,在这两个组织的工作完成之后,可能需要对某些有关海上保安的新规定进行重新审议和修正.*本规则的全称为《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际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规则是为了确保船舶和港口的安全性,防止恐怖袭击、非法贩运和非法入侵等安全威胁。

1.国际船舶保安规则(ISPS规则):该规则要求船舶所有者和港口设施经营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安全计划、进行安全评估、配备安全设备等,以确保船舶和港口的安全。

2.船舶登记和身份识别:船舶所有者必须向相关当局注册船舶并获取唯一标识码(IMO编号),以确保身份识别和追踪。

3.安全检查和监控:港口设施需要对进入港口的船舶和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配备相应的监控系统和设备,以及安全人员进行巡逻和监视。

4.安全设备和技术:船舶和港口设施需要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如闭路电视监控、防火和泄漏控制系统、报警系统等。

5.保安人员培训和认证: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并获得认证,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安全威胁的能力。

6.信息共享和合作:船舶和港口设施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当局、国际组织和其他港口进行合作,分享和获取安全信息,以提前预防和应对安全威胁。

总之,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规则旨在确保船舶和港口的安全,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这些规则需要船舶所有者和港口设施经营者履行相关义务,确保其运营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7. 港口入口控制:港口应设立有效的入口控制系统,确保只有经过安全检查的人员和车辆才能进入港口区域,并对进出港口的货物进行有效的安全检查。

8. 港口安全计划:港口设施经营者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包括应对恐怖袭击、危险品泄漏、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等的应急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9. 船舶安全巡航和护航:海上巡逻和护航队伍应在国际水域和敏感区域进行巡航,确保船舶的安全,并防范海盗和恐怖袭击等威胁。

10.货物安全:港口应采取措施确保货物的安全,包括货物的安全封条、有效的货物追踪系统、货物安全检查等。

11.船舶和港口紧急通信系统:船舶和港口设施应建立紧急通信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获取帮助和进行协调。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 S P S规则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序言1. 为了加强海上保安,2002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了《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新规定和本规则*。

这些新要求构成了船舶和港口设施可以合作探察并制止威胁海运业保安行为的国际框架。

2. 在2001年9月11日的灾难事件之后,国际海事组织(本组织)于2001年11月召开的第22届大会一致同意,制订关于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的新措施,由2002年12月召开的《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政府大会(又称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

本组织的海上安全委员会(海安会)受到委托,在成员国、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本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提案的基础上进行外交大会的准备工作。

3. 在2001年11月还召开了海安会第一次特别会议。

为了加速适当保安措施的制订和通过,特别会议成立了一个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

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2月召开,其讨论结果报告给了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

会上成立的一个特设工作组又进一步起草了建议草案。

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了特设工作组的报告,建议应于2002年9月再召集一次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

2002年12月在紧靠外交大会之前召开的海安会第76届会议审议了于2002年9月召开的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的结果和与海安会同期召开的海安会工作组的进一步工作,同意了将被提交给外交大会审议的建议文本的最后一稿。

4. 外交大会(2002年12月9至13日)还通过了对《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74年安全公约)现有条款的修正案,加速自动识别系统安装要求的实施,并通过了74年安全公约第XI-1章的新条款,涉及船舶识别号的标记和《连续概要纪录》的携带。

外交大会还通过了若干大会决议,包括关于本规则的实施和修订、技术合作以及与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合作的决议。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Code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Code

(6) 《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 International Cod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of Ships Carrying Liquefied Gases in Bulk, IGC (IGC规则)
(7)《船舶安全运输包装辐射核燃料、钚和高强度放射 性废弃物规则》 International Code for the Safe Carriage of Packaged Irradiated Nuclear Fuel,Plutonium and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s on Board Ships,INF (INF Code)
isps规则的实施对航运业的影响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二国际海事组织有关防污染方面的公约和规则1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thepreventionofmarinepollutionfromships1973asmodifiedbytheprotocolof1978relatingtheretomarpol7378marpol7378公约各附则的生效情况生效时间缔约国数占总吨位数我国加入对我国生效附则i防止油类污染规则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831021489900837183102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9271130950794913941213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039271218075061120722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881231137969888112189221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0551954826506315068232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1990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oilpollutionpreparednessresponseandcooperation1990oprc19903其它防污公约和规则1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intervention19692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lc19723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4国际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msbc5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nternationalcodefortheconstructionandequipmentofshipscarryingdangerouschemicalsinbulkibcibccode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codefortheconstructionandequipmentofshipscarryingdangerouschemicalsinbulkbchbchcode6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nternationalcodefortheconstructionandequipmentofshipscarryingl

ISPS《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概述解读

ISPS《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概述解读

国际海事组织的迅速反应
– 2001年11月 国际海事组织第22届大会
第A.924(22)号大会决议
– – – – –
2002年2月 2002年5月 2002年9月 2002年12月 2002年12月
第1次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会议 海上安全委员会第75届会议 第2次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会议 海上安全委员会第76届会议 海上保安外交大会
10、记录(1)
• 《船舶保安计划》涉及的以下活动应予记录并 留存在船上
– – – – – – – – 培训、演练和演习 保安威胁和保安事件 保安状况受到破坏 保安通信 内审或审查 对保安评估和保安计划的定期审查 保安计划修订内容的实施 保安设备的保养、校准和测试
10、记录(2)
• 使用船上工作语言进行记录,如非英、法、西 文之一,还应包括译文 • 记录可用电子格式,但须加以保护 • 防止擅自接触或泄露
9、船舶保安计划(2)
• 《船舶保安计划》要对三个等级作出规定,并 涉及以下内容
– – – – – – – – 1、防止擅自携带武器、危险物品和装置上船 2、防止擅自进入限制区域 3、防止擅自上船 4、对保安威胁的反应程序,包括维持关键操作 5、对保安等级3指令作出反应的程序 6、发生保安威胁或破坏时的撤离程序 7、有关人员用范围
• 国际航行船舶
– 客船,包括高速客船 – 500总吨以上的货船 – 移动式海上钻井装置
• 为上述船舶服务的港口设施
– 对于偶尔才为国际航行船舶服务的港口,主管机关 需要在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后确定其适用程度。
• 第5-13、19节适用于公司和船舶 • 第5、14-18节适用于港口设施
4、缔约国政府的责任(1) • 规定保安等级时应考虑的因素

根据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根据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
后果可以包括所有或部分不同的影响类型(例 如,死亡/受伤, 对经济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总的后果就是这些影响的总合,
• 可以表示为:
∑C = C死亡/受伤,+ C对经济的影响 + C对环境的影响 ---
(公式2)
CCS上海规范所
保安评估
V—可能性
• 受到威胁事件攻击的成功概率取决于船舶的薄弱 点。
• 为简化保安评价,可假设T为常数。
CCS上海规范所
保安评估
3.2 保安威胁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
1.选择一个 威胁事件
重复至所有威胁 情景均被评价
2.对威胁情景
的潜在后果
评价
3.对威胁情景
的船舶薄弱
点评价/分级 4.确定需要
控制措施
5.实施保安措施, 控制风险
注:是保安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CCS上海规范所
·对经济造成大范围、多方面的破坏
2
重大
·造成众多人员伤亡
·对区域经济造成影响
·对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造成长期破坏
1
中等
·很少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造成轻微经济损失
·造成部分环境破坏
CCS上海规范所
保安评估
STEP 3:事态薄弱点评估
考虑船舶营运者最能控制的2个因素:易接近性和 组织保安 易接近性 ---接近船舶进行攻击的容易程度。这涉
击的能力缺陷。通常包括人员、保安设备/系统
和管理方针和程序的缺陷。 ISPS B8.10指出:
1)安全与保安措施之间的矛盾; 2)船上正常职责与保安任务之间矛盾; 3)船员工作负荷的影响; 4)保安培训缺陷; 5)保安设备和系统,包括通讯系统的问题
CCS上海规范所
定义

船舶和港口保安规则ISPS介绍ppt课件

船舶和港口保安规则ISPS介绍ppt课件
ISPS规则 PART A 未提出具体要求,
留该规则的应用者,基于如下考虑予以设定: ---船舶保安评估 ---政府法律法规的要求 ---考虑ISPS规则PART B 指导 ---公司的保安政策 --- 公司的安全观念:(安全措施类似于买保险)
最新课件
航一 保一 线艘 安艘 所船 措邮 采舶 施轮 取在 可与 的上 能一 措海 存艘 施至 在装 也印 很载 可泥 大一 能和 的般 有上 不货 很海 同物 大至 。的 的与 杂 不日 货 同本 船 。的 的
别是防止核扩散
-- 通过船舶制造自杀性恐怖事件
最新课件
7
2.2船舶被利用为制造恐怖事件的武器
船舶可能成为其选择目标:
--移动性; --高隐蔽性; --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措施普遍较弱;
可能成为恐怖攻击目标的船型
--邮轮:高利润、船旗、船东、定靠/国家港口、乘客人群等因 素 --油轮/LPG/LNG:敏感货物、潜在环境影响、灾害后果等因素 -- 滚装船;对汽车炸弹的脆弱性,导致损坏、沉船和火灾和人员损害 -- 其他特殊货物船舶: 有害物质、核材料等 -- 码头: 处理油、液化气
--促进其他非法行动蔓延 最新课件
6
打击恐怖主义
► 实施恐怖主义组织,往往涉及:
--民族分离主义;
--激进分子;
--国际意识形态的矛盾;--国际政治矛盾。
► 当今世界的重要任务
--中国打击“东突”; --(打击海盗)。
► 遏止恐怖主义从海上攻击
--防止恐怖主义从船舶通道进入某国;
--防止通过船舶向恐怖组织运送武器,特
1、确定现有保安措施、程序和操作; 2、确定并评价应予重点保护的船上关键操作; 3、确定船上关键操作可能受到的威胁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序言1. 为了加强海上保安,2002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了《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新规定和本规则*。

这些新要求构成了船舶和港口设施可以合作探察并制止威胁海运业保安行为的国际框架。

2. 在2001年9月11日的灾难事件之后,国际海事组织(本组织)于2001年11月召开的第22届大会一致同意,制订关于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的新措施,由2002年12月召开的《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政府大会(又称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

本组织的海上安全委员会(海安会)受到委托,在成员国、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本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提案的基础上进行外交大会的准备工作。

3. 在2001年11月还召开了海安会第一次特别会议。

为了加速适当保安措施的制订和通过,特别会议成立了一个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

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2月召开,其讨论结果报告给了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

会上成立的一个特设工作组又进一步起草了建议草案。

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了特设工作组的报告,建议应于2002年9月再召集一次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

2002年12月在紧靠外交大会之前召开的海安会第76届会议审议了于2002年9月召开的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的结果和与海安会同期召开的海安会工作组的进一步工作,同意了将被提交给外交大会审议的建议文本的最后一稿。

4. 外交大会(2002年12月9至13日)还通过了对《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74年安全公约)现有条款的修正案,加速自动识别系统安装要求的实施,并通过了74年安全公约第XI-1章的新条款,涉及船舶识别号的标记和《连续概要纪录》的携带。

外交大会还通过了若干大会决议,包括关于本规则的实施和修订、技术合作以及与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合作的决议。

会议认识到,在这两个组织的工作完成之后,可能需要对某些有关海上保安的新规定进行重新审议和修正。

*本规则的全称为《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际规则》。

经修正的74年安全公约第XI-2/1条将本规则简称为《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ISPS)规则。

本规则还可简称为ISPS规则。

5. 74年安全公约第XI-2章的规定和本规则适用于船舶和港口设施。

同意将74年安全公约的范围扩展到包括港口设施的基础是74年安全公约具备确保必要的保安措施快速生效并发挥作用的最迅捷方式。

但是会议还同意,关于港口设施的规定应只涉及船/港界面。

关于港口区域保安的更广泛的问题将是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之间进一步共同工作的主题。

会议还就这些规定的范围不应扩展至对袭击的实际反应或此种袭击之后的任何必要处理活动达成共识。

6. 在起草规定时,已注意确保与经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国际安全管理(ISM)规则》以及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的规定之间的相容性。

7. 这些规定表明国际海运业对海运领域保安问题的态度有了重大改变。

会议注意到,这些规定可能会给某些缔约国政府带来繁重的额外负担。

因此会议充分认识到通过技术合作来协助缔约国政府实施这些规定的重要性。

8. 有关规定的实施将需要在涉及和使用船舶和港口设施的所有人员之间有持续的有效合作和谅解,包括船上人员、港口人员、乘客、货物方、船舶和港口管理者,以及承担保安职责的国家和地方当局。

必须对现有做法和程序重新审查,如果它们不能提供充分的保安水平,则必须加以改变。

为了加强海上保安,航运业和港口业以及国家和地方当局必须承担额外的职责。

9. 在实施74年安全公约第XI-2章和本规则A部分的海上保安规定时,应考虑到本规则B部分所提供的指导。

但是,大家认识到,对这些指导的适用程度可能会视港口设施的性质和船舶及其航线和/或货物的性质而变化。

10. 对本规则的解释或适用不得有悖于国际文件所规定的对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正当尊重,尤其是包括《国际劳工组织基本原则和工作权利宣言》在内的有关海运工人和难民的国际文件以及关于海运和港口工人的国际标准。

11. 意识到经修订的《1965年便利海上运输国际公约》规定,当船舶抵达港口时,如果船舶抵达港口的手续已经办完,且公共当局在公共健康、公共安全或公共秩序方面无理由拒绝准许上岸,公共当局应允许外籍船员上岸,缔约国政府在批准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计划时应对在船上生活和工作的船舶人员需要登岸假并需要去岸上海员福利设施(包括医疗设施)的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认识。

A部分关于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XI-2章规定的强制性要求1 总则1.1 引言《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本部分包含了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XI-2章所述的强制性规定。

1.2 目标本规则的目标是:.1 建立一个缔约国政府、政府部门、地方行政机关和航运业以及港口业进行合作的国际框架,以探察保安威胁并针对影响到用于国际贸易的船舶或港口设施的保安事件采取防范措施;.2 确立缔约国政府、政府部门、地方行政机关和航运业以及港口业各自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关于确保海上保安的作用和责任;.3 确保及时和有效地收集和交流与保安有关的信息;.4 提供一套用于保安评估的方法,以具备对保安等级的变化作出反应的计划和程序;和.5 确保对具备充分和恰当的海上保安措施抱有信心。

1.3 功能要求为达到其目标,本规则体现了一些功能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1 搜集并评估与保安威胁有关的信息,并与有关缔约国政府交流该信息;.2 要求保持船舶和港口设施的通信协议;.3 防止擅自进入船舶、港口设施及其限制区域;.4 防止擅自将武器、燃烧装置或爆炸物带入船舶或港口设施;.5 提供对保安威胁或保安事件作出反应的报警方式;.6 要求在保安评估的基础上制订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和.7 要求进行培训、演练和演习,以确保熟悉保安计划和程序。

2 定义2.1 除非另有明文规定,就本部分而言:.1 公约系指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2 第…条系指公约的第…条。

.3 第…章系指公约的第…章。

.4 《船舶保安计划》系指为确保在船上采取旨在保护船上人员、货物、货物运输单元、船舶物料或船舶免受保安事件威胁的措施而制订的计划。

.5 《港口设施保安计划》系指为确保采取旨在保护港口设施和港口设施内的船舶、人员、货物、货物运输单元和船上物料免受保安事件危胁的措施而制订的计划。

.6 船舶保安员系指由公司指定的承担船舶保安责任的船上人员,此人对船长负责,其责任包括实施和维护《船舶保安计划》以及与公司保安员和港口设施保安员进行联络。

.7 公司保安员系指由公司所指定的人员,负责确保船舶保安评估得以开展、《船舶保安计划》得以制订、提交批准、而后得以实施和维持,并与港口设施保安员和船舶保安员进行联络。

.8 港口设施保安员系指被指定负责制订、实施、修订和维持《港口设施保安计划》以及与船舶保安员和公司保安员进行联络的人员。

.9 保安等级1系指应始终保持的适当最低保护性保安措施的等级。

.10 保安等级2系指由于保安事件危险性升高而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适当的附加保护性保安措施的等级。

.11 保安等级3系指当保安事件可能或即将发生(尽管可能尚无法确定具体目标)时应在一段有限时间内保持进一步的特殊保护性保安措施的等级。

2.2 本规则所用的“船舶”一词包括第XI-2/1条所定义的移动式海上钻井平台和高速船。

2.3 在第14至18节中,在任何涉及港口设施的情况下使用的“缔约国政府”一词,包括提及“指定当局”。

2.4 本部分未予另行定义的术语,其涵义与第I章和第XI-2章所赋予的含义相同。

3 适用范围3.1 本规则适用于:.1 以下各类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1 客船,包括高速客船;.2 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包括高速货船;和.3 移动式海上钻井平台;和.2 为此类国际航行船舶服务的港口设施。

3.2 尽管有3.1.2节的规定,缔约国政府仍应决定规则本部分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其领土内虽主要用于非国际航行船舶,但在需要时偶尔也为到港或离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服务的港口设施。

3.2.1 缔约国政府应在按规则本部分开展的港口设施保安评估的基础上作出第3.2节的决定。

3.2.2 缔约国政府根据第3.2节所作的任何决定不应降低第XI-2章或规则本部分所拟达到的保安水平。

3.3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舰、海军辅助船或由缔约国政府拥有或经营并且只用于政府非商业服务的其他船舶。

3.4 本部分的第5至13节和第19节适用于第XI-2/4条所规定的船舶和公司。

3.5 本部分的第5节和第14至18节适用于第XI-2/10条所规定的港口设施。

3.6 本章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影响国际法赋予各国的权利和义务。

4 缔约国政府的责任4.1 依照第XI-2/3和XI-2/7条的规定,缔约国政府应规定保安等级并为防止发生保安事件提供指导。

较高的保安等级表明发生保安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在规定适当的保安等级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1 威胁信息的可信程度;.2 威胁信息得以佐证的程度;.3 威胁信息的具体或紧迫程度;和.4 该保安事件的潜在后果。

4.2 缔约国政府在规定保安等级3时,应发出必要的适当指令,并应向可能受到影响的船舶和港口设施提供与保安有关的信息。

4.3 缔约国政府可以将第XI-2章和规则本部分为其规定的某些与保安有关的职责授权给经认可的保安组织,但以下职责除外:.1 规定适用的保安等级;.2 批准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和已批准评估的后续修订;.3 确定须指定港口设施保安员的港口设施;.4 批准《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和已批准计划的后续修订;.5 根据第XI-2/9条采取监督和符合措施;以及.6 规定关于《保安声明》的要求。

4.4 缔约国政府应在其认为合适的限度内,测试其所批准的(或对于船舶而言,代表其批准的)船舶或港口设施保安计划或它们的修订内容的有效性。

5 保安声明5.1 缔约国政府应通过评估船/港界面活动或船到船活动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的危险,确定何时要求《保安声明》。

5.2 船舶在以下情况下可要求填写《保安声明》:.1 该船运营所处的保安等级高于其所从事界面活动的港口设施或另一船舶的保安等级;.2 在缔约国政府之间有涉及某些国际航线或这些航线上的具体船舶的关于《保安声明》的协议;.3 曾经有过涉及该船或涉及该港口设施的保安威胁或保安事件,如果相关;.4 该船位于一个不要求具有和实施经批准的《港口设施保安计划》的港口;或.5 该船与另一艘不要求具有和实施经批准的《船舶保安计划》的船舶进行船到船活动。

5.3 如果收到根据本节提出的填写《保安声明》的请求,有关港口设施或船舶应予以回复。

5.4 《保安声明》应由以下各方来填写:.1 船长或船舶保安员,代表船舶;以及在适当时,.2 港口设施保安员,或如果缔约国政府另行决定,由负责岸上保安的任何其他机构,代表港口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