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在一定时期一国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1)“一定时期”,流量概念,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例如:新的房屋建筑计算为GDP

的一部分,不包括已经存在的房屋的交易。不过,销售现有房屋的房产经纪人费用作为本期劳务应计算为GDP的一部分。

2)“一国经济中”是指地域范围。

3)“生产的”,以生产而非交易为标准

4)“最终产品和劳务”,不包括中间品,避免重复计算。隐含着GDP本质上指的是一国

在一年时间里各种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共同劳作而创造的新增的社会财富价值的总和。

5)“价值”,以市场价格而不是以要素的成本来衡量,包含物价因素。一般以当期价格计

算的为名义GDP,以一个基期价格来衡量的为实际GDP

2、核算:支出法——Y=C+I+G+NX

收入法——Y=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

3、计量GDP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计量不够充分,存在地下交易;

2)一些产品定价有问题;

3)现有GDP计量中引起资源消耗的成本并没有扣除掉,造成GDP虚夸现象;

4)产品异质性难以度量;

1、定义:在一定时期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GNP =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 外国人所获净收入

2、名义GNP——在一定时期的以该期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NP——以相同的价格(基期价格)来衡量的各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目的是便于各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相互比较。

1、一定的支出增量带来的产出增量与自身之比,一般产出增量大于支出增量

2、凯恩斯乘数效应理论旨在说明政府政策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性

3、但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相反,如果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资源已经没有闲置的时候,乘数效应对总产出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味推行,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果出现,如通货膨胀问题。比较“1929-1933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出台对经济的效果”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在70年代产生的滞胀问题”。

G和增加税收t结合在一起以保持BS不变,将使产出的增加刚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此时,平衡预算乘数为1

1、一般认为节俭更能增加财富,但在宏观经济波动理论中,消费对产出有乘数的放大作用。如果国民越是节俭,则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均衡产出水平就越低,国民越是贫穷(作图说明)。这种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情况就叫做节俭悖论

2、节俭悖论在长期的增长模型中不复存在,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表明,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增长较快,巴罗虽然认为高储蓄对增长的影响倾向于暂时性的,但也承认高储蓄率的国家能

以更高的人均收入达到稳态

1、 定义:指公众准备在给定的利率水平上持有所供给的任何数量货币的情况。

2、 原因: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当一定时期

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货币。于是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3、 后果: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产出,货币政策就处

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相反,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4、 可图解说明,∞→h ,LM 曲线水平(通过图形演示)

5、 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告诉我们,在经济衰退人们的预期悲观时,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要慎

用,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就是教训之一。现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努力走出衰退的同时也应该汲取这一教训

1、 狭义的以邻为壑政策是指当本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当本币贬值时,需求从外国商品转移

到本国商品,进而通过消费乘数和出口乘数带动本国的产出和就业,但是国外的产出与就业却因此下降。

2、 该政策是一种零和博弈,并未增加整个世界的福利,完全以他国出口下降、失业上升来

创造本国就业和产出的增长,因而被看做是“以邻为壑”

3、 但以邻为壑的贬值政策并不一定对邻国有害,当邻国处于过度繁荣(过度就业)时而本

国处于衰退时,本币贬值可能是双赢政策。在转移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他国对充分就业背离的程度。

4、 当各国的经济周期是同步时,汇率调整不能纠正总需求的水平,而是在既定的世界需求

水平在各国之间重新分配。从个别国家来看,汇率贬值可以吸引国外需求,提高本国产出。如果各个国家都试图贬值以吸引世界需求,则是竞争性贬值。

W-N 曲线表达式中的ε(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灵敏度)衡量,

如果ε很大,则工资对就业调整的变动敏感,跨期之间的工资联系(1-ε)越弱,粘性就越小,就业对工资就有较大影响,WN 曲线越陡峭

1) 弗里德曼、卢卡斯等提出的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劳动力市场图解从B 点到B 次点的变化就反映了工资粘性)工资是完全灵活,可伸缩的。只是由于工人预期的短期错误,工资调整缓慢。工人单方面信息不完全。

2) 协调问题:厂商不可能聚在一起协同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能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货币存量变动(问题背景)的效果时,才缓慢提高价格。

3) 曼昆等人的劳动契约-----错开定价理论:并非所有工资都能同时协商,日期是错开的。这导致工资面对需求变动不能马上做出充分调整,只是先后被重新协商,相互超越,逐渐趋向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4) 另有菜单成本等解释

1、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影响利率、汇率和价格而使私人投资减少,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

2、三种情况: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挤出投资;

浮动汇率下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扩张使实际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挤出出口;

财政扩张导致出现超过充分就业产出的超额需求,长期内导致价格上升

(IS-LM 下价格不变),实际货币余额变小,导致LM 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

升,从而加重对投资的挤出

3、影响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也

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函数L=ky-hi 中k 的大小,k 越

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 的大小,h 越小,货币

需求稍有所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 越

大,挤出效应越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

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

1、 定义:指运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后,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内只有价格受影响,

产量和利率以及实际货币余额等实际变量并无变化的现象。在长期内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使价格、名义汇率和名义工资同方向同比例变化,而利率和产量维持不变(勿漏此句)。

2、 图形分析:(IS-LM 和AS-AD 联合分析)

3、 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不同派别有不同的观点:

以庇古、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政策长短期都无效,应完全自由化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派认为长期肯定无效,而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知道货币扩张会导致价格上升,所以货币政策短期也不一定有效,只有出其不意不能被预知的货币政策才会有效

凯恩斯学派认为长短期都有效,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2、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3、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

1、定义: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1861-1957工资行为的研究总结而得的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

之间的一种反向变动关系。

2、可以表示为)(μμε*

--=g W ,其中g W 工资增长率;μ*自然失业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