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合集下载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总结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入的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色变动时,短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入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入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而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大,反之,当收入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大水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又走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长期:Y C L β=,短期:cY C C s +=0 。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第16章货币需求一、名词解释1.广义货币[浙江大学2004研]答: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相对应,是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将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相加。

但由于历史原因,在不同国家其统计口径及表示方法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美国的经济统计中,常常以M3表示广义货币;而在英国,则以M4表示。

2.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中山大学2007研]答:鲍莫尔-托宾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由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提出,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数,而与利率无关。

鲍莫尔和托宾通过分析,发现即使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同样是利率的函数,而且同样是利率的减函数。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

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进行交易,成本是放弃把货币存在银行里所得到的利息。

它描述了个人对货币资产的需求,正向地取决于支出而反向地取决于利率。

到银行提款的人所承担的总成本是放弃的利息和去银行的成本,即总成本=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成本=iY/(2n)+n×tc,其中,Y是一年中的实际支出,n是去银行的次数,tc是每次去银行的固定成本,i是利率,Y/(2n)表示持有的平均货币量。

通过对n求总成本的最小化,可得到最优的交易次数,即有:iY n *=对应的,2Y n *==平均货币持有量其中,n *是最优交易次数。

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表明,个人持有的实际余额存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但随实际收入水平和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3.货币幻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答:货币幻觉指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只看到经济变量名义值变化,而没有看到经济变量实际值变化的现象。

就消费支出来说,货币幻觉有两种形式。

假设价格水平和名义收入水平同比例增加,第一种货币幻觉指只看到名义收入增加,而没有看到价格水平增加,因而他们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从而实际消费支出增加;第二种货币幻觉指只看到价格上升,而没有看到名义收入增加,因而他们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下降了,则实际消费支出减少了。

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1、定义:在一定时期一国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1)“一定时期”,流量概念,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

例如:新的房屋建筑计算为GDP的一部分,不包括已经存在的房屋的交易。

不过,销售现有房屋的房产经纪人费用作为本期劳务应计算为GDP的一部分。

2)“一国经济中”是指地域范围。

3)“生产的”,以生产而非交易为标准4)“最终产品和劳务”,不包括中间品,避免重复计算。

隐含着GDP本质上指的是一国在一年时间里各种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共同劳作而创造的新增的社会财富价值的总和。

5)“价值”,以市场价格而不是以要素的成本来衡量,包含物价因素。

一般以当期价格计算的为名义GDP,以一个基期价格来衡量的为实际GDP2、核算:支出法——Y=C+I+G+NX收入法——Y=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3、计量GDP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计量不够充分,存在地下交易;2)一些产品定价有问题;3)现有GDP计量中引起资源消耗的成本并没有扣除掉,造成GDP虚夸现象;4)产品异质性难以度量;1、定义:在一定时期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GNP =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 外国人所获净收入2、名义GNP——在一定时期的以该期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NP——以相同的价格(基期价格)来衡量的各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目的是便于各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相互比较。

1、一定的支出增量带来的产出增量与自身之比,一般产出增量大于支出增量2、凯恩斯乘数效应理论旨在说明政府政策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性3、但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

相反,如果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资源已经没有闲置的时候,乘数效应对总产出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味推行,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果出现,如通货膨胀问题。

比较“1929-1933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出台对经济的效果”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在70年代产生的滞胀问题”。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投资支出)【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投资支出)【圣才出品】

第15章投资支出一、名词解释1.存货投资[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复试]答:存货投资指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时发生的存货积累,以及为保持生产连续性而准备的各种原材料等。

存货投资分为合意的存货投资和非合意的存货投资。

为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所持有的最低限度的原材料,为保证产品供应的连续性而持有的合适的产品,都属于合意的存货投资的范畴。

合意的存货水平可以用存货-销售比率来衡量,与产品生产速度、定货到来的快慢成正比,与利率水平成反比,与销售水平和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成正比。

如果实际存货超过了合意存货,超过的部分便被称为非合意存货。

存货投资往往无法预料,它在产量和不确定的销售量之间起缓冲的作用。

存货投资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有关,二战以来的历次经济衰退被认为是公司存货普遍减少的结果。

2.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中山大学2007研]答: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是投资理论中的一种,其基本观点是现有资本存量与合意资本存量之间的差距越大,企业投资速度就越快。

根据可变加速模型,企业在每一时期都打算填补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间λ部分的差距,以便使当前时期结束时的实际资本存量K成为K0=K-1+λ(K*-K-1),其中上期结束时的资本存量表示为K-1,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间的差距为(K*-K-1),资本存量调整速度为λ。

根据上述方程,净投资逐渐调整的表达式为:I=K0-K-1=λ(K*-K-1)。

上述净投资公式表明,当前投资支出取决于合意资本存量K*与上期实际资本存量K-1两者之差,二者之间的差额越大,企业投资速度越快。

3.投资的托宾q值[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答:投资的托宾q值是股票市场对企业资产相对于生产这些资产的成本进行的价值估算,q的最简单形式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

当q>1时,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大于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时,企业就有扩张的愿望,企业就应该增加实物资本。

《宏观经济学》word版

《宏观经济学》word版

《宏观经济学》word版绪论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是希腊⽂“Uakpo”的意译,原意是“⼤”。

⼀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法学家,第⼀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之⼀R·弗瑞希(R Frisch)在1933年提出的。

经济学家们给宏观经济学下了多种⼤同⼩异的定义。

例如,R·多恩布什与S·费希尔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为的——⾼潮与衰退,经济中产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产量的增长,通胀与失业率,国际收⽀以及汇率。

为了研究经济的⼀般状况,宏观经济学集中在影响经济状况的经济⾏为与政策上——消费与投资,⼯资与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货币与财政政策,货币存量,联邦预算,利率、公债。

简⾔之,宏观经济学研究当今的主要经济争论与问题。

”T ·德恩伯格(T ·Dernbwrg)给宏观经济学下的定义是:“‘宏观’⼀词的意思是⼤,⽽宏观经济学的意思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诸如总产量、总就业与失业,价格的总⽔平与变动率、经济增长率等总体问题。

宏观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泛的总量——与单个居民户⽀出决策的决定因素相对的所有消费者⽀出的决定;什么是决定了所有⼚商共同的资本⽀出,⽽不是单个⼚商建⽴⼀个新⼚的决定;与某个⼈为什么失业相对,决定经济中总失业⽔平的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衡量整个经济活动;它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所运⽤的这些活动的决定;它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并且⼒图提出旨在使预测与⽣产、就业与价格的⽬标值相⼀致的政策反应。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平、均衡、稳定、运⾏、增长与调控的⼀门经济学科。

国民经济是⼀个统⼀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不同的经济学科分别研究其中的⼀个部分、⼀个环节或⼀个⽅⾯,⽽宏观经济学则⾼层建瓴、总揽全局,描绘国民经济的整体图像,并要对达到社会经济最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重点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采用总量分析法,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

2.最终产量: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最终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数量,他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简称DPI。

6.名义GDP: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而按一个不变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8.绿色GDP:名义GDP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

9.均衡产出:又叫均衡收入,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为1.11.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变动一单位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动。

12.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

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现对地位。

2最近时期的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

13.IS曲线: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

14.LM曲线:LM曲线指货币市场上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

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把握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及规律(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包括个量总和与平均量二大类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P i Q i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当年)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变化原因:实际产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以不变(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变化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排除了不同时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100%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一国国民(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地域原则进行统计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适用于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物品、劳务;GDP指标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适用于计划经济,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价值;核心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完整word)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

用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 GDP = C + I + G + (X—M) ]8.消费(C)(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14。

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

政府购买 (G)(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16。

净出口(X—M):进出口的差额; 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第二章1.GDP:一年内,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衡量。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4.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5.GDP缩减指数:名义GDP被实际GDP除后的结果,是对价格水平的衡量。

6.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7.CPI: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8.NDP:国内生产净值,GDP减去允许的资本折旧量。

9.NI:国民收入,即对生产要素的支付总额。

等于净国民产品减去直接税。

第三章1.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 labor ratio):指每个工人使用的可获得的资本的数量。

资本的供给量被劳动的供给量去除。

2.趋同(convergence):一个经济追上另一个经济的过程叫做趋同3.资本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提供每个时期最大消费量的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当资本存量处在黄金法则水平上时,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折旧率加上人口增长率。

第四章1. 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绝对趋同:不同国家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相互接近,而且其稳态值将达到相同的趋势。

条件趋同:不同国家产出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但条件是要求稳态时人均指标相同。

2.内生增长理论:由内生变量,如储蓄率所决定的稳定状态的产出增长理论。

3.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增加一倍,产出将增加一倍以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内容简介本章为导论性章节,简单介绍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描述宏观经济的模型——特长期、长期和短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概括为三类模型予以介绍。

对于本章内容,学员作简单了解即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未在本章出过相关考题。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GDP和GNP[中山大学1999研;北京大学2011研]答:(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既定时期中,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包括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等。

其中每种产出都以其市场价格计价,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加在一起就得出GDP。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作为本国生产要素的净报酬。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2名义GDP[中山大学2002研]答:名义GDP指在既定时期中,以该时期的价格计价的,或者有时表示为以现值美元计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即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圣才出品】

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一、名词解释1.菲利普斯曲线[浙江大学2011研]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1所示。

图6-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

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形状,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看法。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奥肯定律[浙江大学2006、2012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数值。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Y-Y*)/Y*=-ω(u-u*)其中,Y为实际产出,Y*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ω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完整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原创)课后题部分的概念题,可以不看,因为能考到的名词解释已经全部总结到笔记上了。

第一章绪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三种情况是重要知识,即长期、短期和正常的三种情况。

课后习题部分可以不看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知识点较为重要,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计算与分析题:3、4第三章增长和积累本章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增长核算方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属于重要考点,曾作为计算题出现过,要求对金圣才笔记上的内容能够很好的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7、第四章增长和政策本章不是重点内容,了解内生增长模型。

黄金率的资本存量是重要的概念,可能会出名字解释。

计算与分析题:4、5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本章的知识非常的重要,是出论述题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求整章内容都要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简答题:2计算和分析题:1、2、补录部分的6、8第六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滞涨、理性预期、粘性工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奥肯定律供给冲击都是重要的概念。

在供给冲击部分很有可能会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出简答或者是论述题。

要求对本章的内容都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附录部分3、6、7、8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本章主要都是概念性的问题,理解记忆即可。

周期性失业、摩擦型失业、自然失业率、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牺牲率、痛苦指数、指数化等都是重要的概念,第6部分的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不是重点内容,因为在中国不存在类似问题。

课后题部分没什么特别好的题目,可以不做。

第八章政策本章的内容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可结合经济政策出相关的论述题和简答题。

在复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要的概念。

内部时滞、外部时滞、自动稳定器、乘数的不确定性、微调、相机抉择、动态不一致都是重要的概念。

课后题部分没有特别重要的题目,看看即可。

第九章收入和支出本章是重要的考点,理解性的知识和记忆性的知识都很多,对重要的概念和图形都要求能够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很容易结合本章知识点出计算题。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9.宏观经济学;是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30。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称GDP。

31。

支出法;是指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GDP的方法。

32。

收入法;是指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

33。

国内生产净值;是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

34.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35。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它等于狭义的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和公司未分配利润,再加上政府和厂商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净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最终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数量,它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支付。

37.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8.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而按一个不变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9.GDP折算指数;等于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40.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为;C=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41。

消费曲线;消费曲线表示家庭消费数量和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42.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所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蓄之间的分配状况43边际消费倾向;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C=△A/△Y,它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4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的增加,这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45线性消费函数;将消费函数表示为C=a+By,其中a。

《宏观经济学》每章(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每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对整体经济运行的研究,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的下降2.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3.衰退:实际GDP的减少不严重的时期4.萧条:实际GDP的减少很严重的时期5.模型: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其目的就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6.内生变量:模型要解释的变量7.外生变量: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8.市场出清: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使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9.有伸缩性和粘性的价格:价格能否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的调整,长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伸缩性,短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粘性10.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第二章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消费物价指数CPI:一个典型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某个基年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3.失业率: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4.国民收入核算: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5.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数量6.增加值:该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7.估算值:对于一些不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没有市场价格,对其使用价值的估算8.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用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9.GDP平减指数:又称为GDP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定义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10.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Y=C+I+G+NX)11.消费: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12.投资:包括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

(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不包括在不同个人之间重新配置的资产购买)a)企业固定投资:企业购买的新工厂和设备b)住房固定投资:家庭和房东购买的新住房c)存货投资:企业产品存货的增加13.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用于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和福利。

多恩布什宏观教材重点整理

多恩布什宏观教材重点整理

多恩布什的宏观部分主要是考两点:1.选择判断,也就是多恩布什里边的细节部分。

2.简答题,就是那道8分的题目。

其实,多恩布什的书讲的很杂,体系不清晰。

这本书大家只需要看下高鸿业没有的理论,比如工资指数化等等。

我个人复习的时候,没怎么看这本书,而是看到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高鸿业看完后,在看曼昆的,很容易,写的也很好,这本书是国内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教材,也是国外大学本科生的教材。

曼昆的掌握后,应付贸大,没问题的。

计算题就比较好准备了,每年就是那些内容,无非IS-LM模型,以及索罗增长模型,高鸿业宏观的课后题一定好好做,包括高鸿业第一章第二章的课后题,那些小题,极易转为填空题和判断题考察。

比如第一章的很多课后题已经转化成填空判断考过了。

第一章,第二章,只需要准备选择判断,答题没法出题第三章与第四章讲的是增长理论,这部分虽然,贸大还没考到,但是,非常重要的是内容,这部分,建议不要看多恩布什的,改为曼昆的宏观。

第五章,结合高鸿业的经济增长部分看第六章,重点。

菲利普斯曲线,供给冲击。

第七章通货膨胀的代价,以及通货膨胀与指数化。

2012年好像考过了。

第八章只看一个名词:泰勒规则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不看只需要看高鸿业的这部分就可以第十二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很重要第十三章生命周期理论结合高鸿业的看,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消费理论第十四章不看第十五章重要货币理论,改看曼昆的该部分第十六章结合高鸿业高鸿业的更适合应试第十七章掌握动态不一致很重要还没考到第十八章不看第十九章通货膨胀税以及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吗?第二十章结合高鸿业第二十一章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重要。

名词解释:奥肯定律,国内生产总值(GDP)潜在GDP,货币创造乘数、补偿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菜单成本,购买力平价,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鞋底成本、购买力平价、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假说、摩擦性失业、效率工资理论、工资刚性、自动稳定器、货币幻觉、挤出效应、稳定状态、稳定政策、货币传导机制、庇古效应、理性预期、牺牲率、前后不一致性(时间不一致性)、随机游走、托宾q值、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高能货币)、鲍莫尔-托宾模型、节俭悖论、棘轮效应、资本边际效率、实际余额效应、货币政策时滞、经济周期、萨伊定律、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紧缩、资本深化、实际劳动替代、货币中性、流动性陷阱、Solow残余、萨伊定律、拉弗曲线、平衡预算乘数、不可能三角形、滞后性、理性预期、ZF 购买乘数、结构性失业菲利普斯曲线,公开市场业务,资本的黄金律水平,通货膨胀税,以邻为壑效应,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联系)【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联系)【圣才出品】

第13章国际联系一、名词解释1.肮脏浮动[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复试]答:肮脏浮动又称“管理浮动”,与“自由浮动”相对而言,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

目前各主要工业国所实行的是管理浮动,绝对的自由浮动纯粹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

当本国货币汇率不断上升并抑制出口时,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便会出面干预以避免不利局面继续和蔓延;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比较严重时,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便会采取措施稳定汇率。

2.BP曲线[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复试]答:BP曲线指在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为国际收支均衡曲线。

在通常情况下,BP曲线向上倾斜,即斜率为正,这代表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BP曲线上任何一点均代表国际收支平衡;而在BP曲线之下或之上的区域内任何一点,与BP曲线上的均衡点相比,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或顺差状态。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内价格水平和汇率。

在IS-LM 模型的框架下,显然国内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

因此,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就十分重要。

事实上,凡能影响汇率的因素(如利率、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等)都会使BP曲线移动。

3.以邻为壑政策[中山大学2011研]答:以邻为壑的政策指试图以牺牲别国的产出来增加本国产出的政策。

本国货币扩张会引起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产出与就业,但是本国增加净出口对应着国外贸易余额的恶化。

本国货币贬值使需求从国外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上,国外的产出与就业会因此下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由贬值引起的贸易余额的变动被称为以邻为壑的政策。

它是输出失业,或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来创造本国就业的一种方式。

本国福利的提高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因此这一政策很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和贸易战的爆发,最终损害各方的利益。

4.三元悖论[中山大学2010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2018研]答:三元悖论也称三难悖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学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面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4.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5.国民生产净值(NNP) : NNP=GNP-资本折旧6.国民收入(NI) :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

7. 个人收入(PI) :指个人得到的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DPI=PI一个人所得税9.通货膨胀: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10.通货膨胀率: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11.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12.劳动参与率:指劳动力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

13. 就业率:指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14.摩擦性失业: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15.结构性失业: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16.季节性失业: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17.周期性失业: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18.总需求(AD):指整个社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之和。

19.总供给(AS) :指一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之和。

20.平均消费倾向(APC) :以消费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额的比例。

21.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22.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23.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量。

2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你收入增加的快。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旨在揭示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探讨经济总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趋势。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

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工具和框架。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其基础理论体系。

这些名词和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还为我们分析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依据。

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1. 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宏观经济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障就业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核心议题,包括经济周期、失业与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

理解这些议题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对于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议题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比如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繁荣与萧条阶段,失业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等。

这些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整体研究。

与微观经济学聚焦于个体或家庭层面的决策不同,宏观经济学致力于探索整体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与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增长的内在联系。

这一分支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宏观名词解释总结适合科目:815经济学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入的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色变动时,短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入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入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而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大,反之,当收入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大水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又走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长期:Y C L β=,短期:cY C C s +=0 。

7. 棘轮效应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易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如图所示,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短期消费函数为:cY C C s +=0,消费函数曲线的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去难。

8. 示范效应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的消费水准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收入增加了,周围人或自己同一阶层人的收入也同比例增加了,则他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会增加。

但如果别人收入水平和消费增加了,他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因顾及自己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该消费者会打脸充胖子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效应叫示范效应。

9.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一般说来,年轻人的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会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到年老退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其消费函数为:C=aWR+cYL ,WR 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10.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1)1(--+=t t p Y Y Y θθ,式中,Y p 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t Y ,1-t Y 分别为当期收入和上一期收入。

11. 货币幻觉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照理消费情况不会改变,但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了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

12.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β-=∆∆=11I Y K I ,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是:1,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13. 平衡预算乘数(2006年)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G G T G T k G k Y t g ∆=∆--=∆--+∆-=∆+∆=∆βββββ11111,所以无论在是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GY K ∆∆=平均为1。

14. 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最简单表达方式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意思是,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想要的产品。

这样,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社会上一切产品都能卖掉,从而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现象。

15. 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的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

资本边际效率的计算公式为:n n n r J r R r R r R R )1()1()1(1221++++++++=Λ 其中,R 为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R 1,R 2,R n 为各期收益,J 表示在第n 年年未时的报废价值,r 代表资本的边际效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与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

16. 托宾的“q ”说经济学家托宾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这一比率称这“q ”,即新建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q 。

如果q <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要便宜,则不会有投资,相反,若q >1,则会有新投资。

托宾的这种“q ”说,实际是在认为,股票价格上升,投资会增加。

西文经济学家认为,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相反,倒是因为有了好的投资前景才引起股票价格的上升。

17. 流动性陷阱(2008年)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它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的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下跌而遭受损失,都会宁愿持有现金。

这意味着货币需求变得完全有弹性,即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了水平线。

此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18. 流动偏好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支出、意外支出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有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可表示为:)()(21r L Y L L +=。

19.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及转移支付。

从内容上来看,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来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0.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量来提高总需求;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量来降低总需求。

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

21. 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如图,在IS-LM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至IS 1 ,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上升到r 1,国民收入增加到1y ,国民收入增加量为10y y 小于利率不变时的y y '0,两者之差y y '1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22.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来发挥。

23. 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可以是赤字,无须刻意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24.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在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用t 、G 、TR 分别表示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y 表示潜在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可表示为TR G ty BS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消除了经济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使政策制定者重视充分就业问题。

25.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若买进债券,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反之,若卖出债券,则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

公开市场操作很灵活,因而便于中央银行及时用来改变货币供给,是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贷币供给量增加。

改变再贴现率是一项被动的政策,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配合。

3.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规定的为了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存款中所占的比例叫做法定准备率。

通过对法定准备率的调节,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若降低法定准备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则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

26.稳态均衡稳态均衡是指当经济体系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时,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最终还会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的一种均衡状态。

其特点是,当经济体系脱离均衡状态时,经济体系内部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体系中各种变量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