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
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极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引言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xx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
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农民工社会实践报告
农民工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他们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心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我参加了一次农民工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前往了北京市郊区的一个农民工集中居住地。
我们首先与当地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情况和需求。
随后,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民工家庭,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工资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下等问题。
许多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他们的子女也无法在城市中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缺乏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生活问题。
三、实践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困境。
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四、实践建议。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向社区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其次,希望企业能够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最后,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大对农民工的关爱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融入城市生活。
总之,这次农民工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关注农民工问题,为他们的权益发声,为他们的生活质量努力。
农村子女进城入学调研报告
农村子女进城入学调研报告农村子女进城入学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发展,城市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到城市接受教育。
然而,农村子女进城入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了解农村子女进城入学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两个县市作为调研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和实地访察的方式,我们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信息。
调研主要的内容包括农村子女进城入学的原因、入学条件、教育质量和存在的问题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农村子女进城入学的原因调研显示,农村子女进城入学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提高升学机会。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农村家庭普遍希望通过进城入学来改变他们孩子的教育环境,提高孩子的学术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2. 入学条件与政策调研表明,农村子女进城入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入学条件和政策限制。
一方面,有些城市对农村子女的入学条件较为苛刻,比如要求户籍、成绩和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符合一定的标准。
另一方面,一些城市政府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为农村子女进城入学提供了帮助。
3. 教育质量和问题调研显示,农村子女进城入学后普遍受益于较好的教育质量。
与农村学校相比,城市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
然而,我们也发现,农村子女进城入学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适应城市生活的困难,与城市同学的差距和性格等方面的问题。
四、调研总结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农村子女进城入学的现状和问题。
虽然农村子女可以通过进城入学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城市教育部门和农村家庭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农村子女能够顺利进城入学并获得良好的教育。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定稿)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定稿)第一篇: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定稿)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大步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的发展,从农村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建设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遇到了种种问题,诸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等急需解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农民工子女如果不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城市和农村孩子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两级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也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为此,我们特别对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农民工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况及上学问题,本次调查采用走访询问、查阅相关资料、文件等形式。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农民工及其子女共占城市总人数的40%,而农民工子女占城市人口的20%,其中有15%的农民工子女可以到学校接受教育,5%的农民工子女目前辍学在家。
二、本次调查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农民工子女目前的基本状况,教育上学现状及农民工子女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农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中以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适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接受教育。
这类农民工家庭或许在城市谋得了生存之地,有了一部分可供全家生存的收入,或许全家居住在破旧、简陋的房屋内艰难度日;当然,在偏远的农村老家,依旧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离开他们去城里打工,目前还没有能力、没有稳定的居住条件和经济收入接他们一起去城里生活。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还正在面临着失学、辍学在家的窘境,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调查报告
各地政府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入学机会,如设立农民工子女学 校、提供教育补贴等。
农民工子女就学存在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教育 资源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地区和
学校出现招生压力。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不同地区和家 庭背景,教育质量存在差异,部分 学校和班级存在教学水平不高、管 理不规范等问题。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01
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得到改善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民工子女就学
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入学率和升学率逐年提高。
02
教育资源分配仍需优化
尽管农民工子女就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儿童相比,他们在教育资
源分配上仍存在不均衡现象,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
农民工子女就学面临的困难与 挑战
经济困难
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 难以承担子女高昂的学费和生活
费用。
农民工家庭往往因为经济原因而 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和条件。
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农民工子女无 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影响他
们的未来发展。
户籍制度限制
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 城市接受教育的机会。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农民工 子女教育质量;如何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质量与城市儿童相比存在一定
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素质。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民工的子女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篇一:一、基本情况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
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里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随父母进入城市,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目前,中国约有亿进城务工农民,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
其中,近1000万随父母进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探寻宁波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于2013年7月中旬,对宁波市鄞州区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7份,有效问卷130份。
除调研问卷以外,调研队员也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了解情况。
本次调研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情况、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学习感受和课余、假期学习安排等多个方面调研,综合反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二、问卷分析(一)被调研者基本信息图1.影响孩子学习因素比例图农民工子女对于选择是否会一直待在所在城市,58%表示目前来说会留,38%的表示暂时还不知道,剩下的4%正在做离开的准备。
其中,表示会留下来的原因,也主要因为父母还将继续在目前的城市打工而无奈选择会继续留下来。
在调研中,受访者比较矛盾,既表示对环境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担忧,但又对目前的情况无法改变的无奈。
图2.选择会否一直待在这个城市比例图受访时,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基本没有当地的朋友。
当被问及到和当地小朋友交流少的原因,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与他们没有共同话题,语言沟通的不流畅也成为其中一个因素,最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其他的23%中,多数孩子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成为跟当地孩子交往有阻隔的重要原,这一方面体现了受访学生的自卑心理,同时也表现出孩子内心急需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农民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停滞造就了城市中大量的候鸟,由于它们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们正经历着不同的欢乐和悲伤。
农民工子女是城市的第二代移民,由于义务教育制度的存在,他们的就学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家庭使用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1:高昂的学费让农民工的孩子感到害怕。
在北京,虽然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对农民工子女进行教育,但由于成本等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尤其是学费取消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因为没有政府补贴。
大多数城市学校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满额为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而私立学校收费较高,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导致部分农民工子女辍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民政局规定,父母一方必须在北京拥有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在出具《子女关系证明》后,可免费进入本市中小学就读,并被视为在本市拥有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从外地来北京的农民工子女如果想去北京的城市学校上学,就必须支付昂贵的学费。
小张和他的妻子从秦皇岛来到北京工作,他们有一个7岁的学龄女儿。
根据北京小学生的相关政策,这对夫妇既没有北京户口,也没有房产证,不符合北京的入学要求。
他们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应该回到他们的户口去学习。
这对夫妇向熟人寻求帮助,并多次申请进入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以防止他们的孩子被落下,并给他们一个阳光和健康的态度。
最后,我收到了回复,说我可以根据我的暂住地就近入学。
我特别向我临时住所附近的小学或区教育局提出申请。
我必须支付12000元的学费,即每年2000元。
我必须一次支付六年的学费。
小张和他的妻子在北京工作。
他们的丈夫开车去餐馆送货,每月收入5000元。
他们的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家庭的日常食物和家务。
月薪5000元,不包括每月1000元的房租:生活费和其他费用都在2000元以上,所以剩下的很少。
一万两千元对这对夫妇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也是最低的学费。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县关工委联合县教育、县公安、豫宁街办等有关部门,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走访、座谈,我们基本掌握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入学、收费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基本上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大多数农民工家庭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注重家庭教育。
但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也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进城农民工为子女择校,造成县城学校生源失衡。
目前,城市学校布局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由于农民工择校的原因,造成学校生源严重失衡。
有的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就难以满足其要求,像新宁二小、四小这两所小学在校学生20xx人,其中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有906人,占总数的44.4%。
学校“人满为患”。
据了解,一个50平米左右的教室却要容下70多名学生上课,学生的活动空间过少,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学校的班级管理加难,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同时,由于择校造成学生走读困难,家长接送不便虽然学校采用扩大班额(己大大超出国家的规定)的办法,尽最大努力来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但也难满足农民工的要求。
有的学校不得不采用招考的方式抬高“门槛”,来控制“人满为患”的局面。
有的学校虽然敞开招生,但因地偏路远,生源仍然不足,造成教室闲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将涌入县城学校就读,由于农民工为子女择校,将进一步影响县城学校生源的失衡。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子女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并不容易,尤其是他们的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我们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实践背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和亲情缺失,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公平与发展。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调研我们团队首先对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走访学校、社区、家庭,我们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了解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2. 访谈调查我们访谈了部分农民工、教师、教育专家等,从不同角度了解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访谈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分配、家庭教育环境、心理健康状况等。
3. 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工子女案例,深入分析了他们所面临的教育困境,以及这些困境背后的原因。
4. 政策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2)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3)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机制,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4)提高农民工的素质,鼓励他们参与子女教育,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实践成果1. 提高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深刻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一问题,共同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2. 形成调研报告我们整理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调研结果,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等。
3. 推动政策改进我们将调研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希望能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推动相关政策的改进。
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题目__ 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状况调查系(专业金融学院保险1402班级___ __ ___ _ _作者袁政学号20141704260指导老师日期:2016 年9 月 1 日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状况调查调查主题背景: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
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拟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等受教育的问题。
调查安排和方式:在今年暑假,本人有幸在深圳美华雅家具公司实习,在工厂里和工人们交谈学习,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七月一号到七月七号主要为口头交流获得资料为主,中后期七月八号到十号以调查问卷和家庭走访为主。
本人单独完成了本次调查。
问卷设置主要以选择题单选题为主,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在深圳的就学状况。
详情见附件。
调查过程:今年暑假放假比较早,我早早的收拾好行李去公司实习。
一开始非常不习惯实习的生活,每天早早起床,下午必须到五点才可以下班。
但做久后慢慢就习惯了。
在实习过程中,我在调查的需要下时常去到车间和工人们交流。
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 弱,教学设施不完善。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农民工子女在适应城市生活、融入新环境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减轻其学费负担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其 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民工子女 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的权益。
03
免除学杂费、提供补助政策
政策规定对农民工子女免除学杂费,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
。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01
学籍管理更加规范
各地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农民工子 女学籍的管理,确保其享有平等 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02
就学条件得到改善
03
仍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实施以来,农民工子女就学 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得 到了明显的改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教育机会不均等
01
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机会、学校选择等方面受到限制,
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教育资源匮乏
02 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往往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
施缺乏等问题,影响教育质量。
心理健康问题
03
农民工子女可能因家庭背景、身份认同等原因产生自
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
实现自我价值
部分农民工家庭期望子女 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价 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工子弟上学难、教育质量差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到国家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本报告旨在调研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1、了解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
2、分析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
3、探讨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等。
2、实地调研法:走访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社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内容1、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
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
五、研究结果1、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一)入学难部分农民工子弟难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面临入学门槛。
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二)教育质量差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
农民工子弟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学生。
(三)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弟面临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等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一)政策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校资源紧张。
部分地区存在户籍限制,农民工子弟入学困难。
(二)经济因素农民工家庭收入较低,难以承担子女教育费用。
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较高,增加了家庭负担。
(三)社会因素社会对农民工子弟存在歧视,影响其教育环境。
农民工子弟自身适应城市教育环境存在困难。
(一)政策层面完善教育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二)经济层面建立农民工子弟教育基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子弟教育,提供资助。
(三)社会层面加强社会宣传,消除对农民工子弟的歧视。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子弟适应新环境。
(四)学校层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农民工社会实践报告
农民工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
近年来,中国农民工数量持续增加,他们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生产领域的重要劳动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在城市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心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民工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
1. 了解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关心他们的权益和福利;
2. 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三、实践过程。
1. 走访调研,我们深入城市中的农民工聚集区,与农民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诉求和建议。
2. 组织活动,我们组织了一些文体活动和技能培训课程,帮助
农民工丰富业余生活,提升自身技能。
3. 提供帮助,我们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医疗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四、实践成果。
1. 农民工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他们的工作技能得到了提升,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2. 我们的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一股
关心农民工的社会风气;
3. 我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
五、实践感想。
通过这次农民工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农民工群体
的艰辛和不易,也意识到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
希望我们的实践活动能
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让农民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农民工子弟上学调研课题报告
知行团校作业——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调研报告第四期培训班第二组组长:孙睿副组长:张鹏珍成员:杨欢、朱睿智张晓瑞、李长德熊青、王升关于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报告➢调研背景20世纪80年代的“民工潮”造就了中国日益庞大的进城务工的农民群体。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流动人口总数仅为200万人左右,迄今为止已超过1.2亿,短短20余年间,流动人口总数增幅达60倍左右。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人口流动中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流入城市,数量急剧增加,流动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最突出的是在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上,城乡分割旧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越加变得令人不能容忍。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人,他们的适龄子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应运而生。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人,在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
58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是在14周岁以下,有8个城镇儿童当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则是每3个儿童当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
目前,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约为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
在全部流动儿童中,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占74%。
也就是说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从数量上看已将近1500万。
他们不能接受或不能良好地接受义务教育,这不仅仅会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普九”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社会公平体系的建立,以及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必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现状分析(一)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现状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借读,仍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对于广大处于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家庭来说,能够承受的不在多数。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其现状、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以期为这一群体的子女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问题现状(一)入学难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A城市,一位农民工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就读附近的一所小学,不得不提交了包括暂住证、务工证明、租房合同等一系列复杂材料,即便如此,孩子仍然因为户籍问题被拒绝入学。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往往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
以B城市为例,城区的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先进设施,而城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则设施简陋,图书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上就处于劣势。
(三)教学质量差距教学质量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方法和内容往往落后于城区学校。
以C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心理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以D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因方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常常遭受同学排斥,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更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一)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键字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键字引言本次社会实践调研主要围绕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展开。
农民工子女教育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他们在城市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中的状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调研背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面临着多种问题,比如学籍落户、入学难、教育资源不足、师资不足等。
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以及城市与农村教育体系的不同,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愈加凸显。
因此,对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中的状况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状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学籍落户情况;2. 了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的具体表现;3. 了解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配置情况;4. 了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师资情况;5. 探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先是设计了一份针对农民工子女家长和学校老师的问卷,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及看法。
接着,我们对一些城市中的学校进行了访谈,了解学校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的具体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中的状况,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四、调研结果1. 学籍落户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因为户口问题而面临学籍落户困难,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入学。
2. 入学难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面临着入学难的问题,很多学校都对他们采取限制条件或者额外的要求。
3. 教育资源不足: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所在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学校都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4. 师资不足:城市中的学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师资也相对不足,很多学校的老师都缺乏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支持。
2024年民工子女生活现状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范文
2024年民工子女生活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对于民工子女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民工子女是指在城市从事建筑、城市清洁、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工人的子女。
他们成长环境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那么,2024年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工子女们的生活现状会是怎样的呢?一、教育的改善我们的政府一直将教育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对于民工子女的教育。
2024年,民工子女的教育将会得到更大的关注,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和帮助这些孩子。
他们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学习资源,学习条件也将更加优越。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育民工子女的方面也会更加有经验和专业,他们将会制定更全面、更科学的教育方案,让民工子女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二、就业环境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工子女的就业机会会越来越多。
政府也将会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来保障他们就业的权益。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将会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企业将会提高对民工子女的使用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
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也将会更加广泛普及,为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
我们相信,2024年的民工子女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就业前景。
三、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民工子女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将会不断得到改善。
城市将加强污染治理、保障水资源、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等,让民工子女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和舒适。
此外,民工子女住房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将增加住房建设权益、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让民工子女们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社会关注的加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民工子女的生活状态也将会得到更多关注。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民工子女的关注也将会更加深入和具体。
各种政策、资金、形象宣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将会变得更加充分和广泛。
社会各界的慈善组织、志愿者也将会积极地参与到民工子女的服务中来。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关注下,民工子女们一定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报告姓名:班级:院系: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实践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
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1X万。
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有学者认为,这1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
二、实践调查内容。
1、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一般指6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学习能力的流动人口。
他们就读的主要途径有四种。
一是借读公立学校。
这是城市农民工最愿意接受的形式,但其家庭得交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目前进人此类学校的人数不是很多。
二是进人正规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学习。
这类学校符合国家的办学标准,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批准,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但进入这类学校需要较高的收人支撑,一般农民工子女只能望而却步。
三是进人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办的学校,这类学校由政府批准建立,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往往高于农民工子女流出地的公立学校。
由于交纳费用比较低,打工子弟学校成为很多流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解决流动少年就学问题的一种主要形式。
但是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第四类也是重要的一类就是非正规农民工子弟学校,这类学校往往被视为“非法” ,它们尽量避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视线而成为“地下学校”。
它们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可是费用较低,就读于这类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的绝对数量是巨大的。
关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升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升学状况的调查报告前言:家现有子女读书的还面临着高昂的学费问题,特别那些没有打工的农民,他们年收入就3000~4000元,而子女的学费往往会花掉所有钱,并且还会使他们欠下一笔债务,幸好党中央下达了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通知,这使得小学、初中孩子的学费问题一下子就减轻了,但居高不下的高中、大学费用以及民工子女在外省读书所谓的“见校费”等不合理费用依然困饶着农民,甚至有些子女考上重点高中、大学,却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被迫外出打工。
在调查中听闻农民工述说这些时我暗自掉泪,我庆幸自己今天能够舒服的坐在教室里学习,这使得我感到更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参加者:xxx主题: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时间:2011/01/19地点:xx村先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绝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探索的结果。
短短三十年走过的历程让中国感到振奋,让世界感到震惊。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比较而言,虽然农民手中有了余粮,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钱,可广大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知识构成、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子女接受教育、医疗保健、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处于弱势。
长期以来,他们的状况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为增长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研究能力,学校开展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自己本身的特点,我利于业余实践对农民工孩子教育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作为一个农民工孩子,上大学是他们毕生的梦想,在大学校园里,来自农村的孩子和来自大城市的孩子有很大差别,虽然都考上了大学,但是二者的见解思想,个人修养,思想素质有很大的差别,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二者接受教育的平台不同:大城市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虽然有的东西并没有深入学习,但其影响却是深渊的,这应当算是人生阅历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报告题目__ 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状况调查系(专业金融学院保险1402班级___ __ ___ _ _作者袁政学号***********指导老师日期:2016 年9 月 1 日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状况调查调查主题背景: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
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拟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等受教育的问题。
调查安排和方式:在今年暑假,本人有幸在深圳美华雅家具公司实习,在工厂里和工人们交谈学习,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七月一号到七月七号主要为口头交流获得资料为主,中后期七月八号到十号以调查问卷和家庭走访为主。
本人单独完成了本次调查。
问卷设置主要以选择题单选题为主,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在深圳的就学状况。
详情见附件。
调查过程:今年暑假放假比较早,我早早的收拾好行李去公司实习。
一开始非常不习惯实习的生活,每天早早起床,下午必须到五点才可以下班。
但做久后慢慢就习惯了。
在实习过程中,我在调查的需要下时常去到车间和工人们交流。
尤其在吃饭期间和午休期间,我把握住机会认真调查。
工人们起先并不愿意,但是最后都被我的真诚感动了。
他们在讲述自己孩子情况时,不时感慨城里孩子的条件好,要我们好好读书。
每天我收集到的资料都会记在手机中,晚上录入电脑。
在后期时,我和工人们混的都很熟了,这时我直接发放调查问卷,工人们认真填写,我再通过excel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结构。
调查情款及分析:见附件调查不足:本次调查还有继续改进的地方,因为调查时间准备不足,所以收集到的数据不够多,如果拥有更多时间相信这次调查会更加完美。
调查心得:在我看来,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困难的原因如下:(一)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
甚至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
即使是在今天,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来的。
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里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发生。
(二)深层次原因——体制的制约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负责。
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
2、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
《义务教育法》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
因此,义务教育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三)主观原因——农民工自身的影响1、农民工经济收入低: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
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
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2、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这与乡村社会中频繁的互动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使适龄儿童的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
(四)外部原因——社会的偏见与排斥41.82%的农民工孩子曾担心从农村转到城市后,在学校会受到城市同学的排挤。
而事实的确如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和偏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居民的“一等公民”的心态意识,阻止了广大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认同。
很多城市居民认为他们的到来会给社会秩序、治安和卫生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一些城市居民受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影响,形成对农民工带有偏见的负面刻板印象,把农民工与偷窃、抢劫、扰乱社会治安等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对农民工子女也是另眼相待,城市政府对农民工及其子女采取排斥态度。
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户籍人口作为基数。
如果增加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既要增加财政投人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
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往往采取排斥和封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解决对策: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
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
2、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担各种不公平的费用。
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政府对于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的正常的服务。
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学校设置制度。
3、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发展。
当我们看到农民工的子女大量失学,而在一部分城市却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经现代化的口号,把大量投资用于提高城市教育的硬件设施,使城里人的后代和农民的后代文化素质的差距日益扩大。
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而且会拉大我国的城乡差距,引发长期的社会矛盾。
因此,应允许在城市里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办学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准为借口关闭这些学校,使大量农民工子女失学。
对农民工子女应放宽就学准入,减少甚至取消部分入学就读程序,畅通人员流通,尤其是加强民工子女教育引进的绿色通道,在民工子女的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消除体制障碍,改善地区、城乡关系,进一步放宽农民工子女来校就读的准入条件,切实做好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为民工在城务工减少后顾之忧。
4、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不必担心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
5、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兴办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二是将民工子女纳入教育招生计划,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关爱行动;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四是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基金,施行“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全面救助失学农民工子女入学。
五是提供“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6、协调疏导农民工的流动农民工的流动总的来说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个体来说更多的是盲目性。
任何城市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所以政府还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适当措施适度控制流动人口的规模,如通过实施积极的区域政策,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实现发达地区的企业、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民工家庭三方共赢,这也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
7、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当前,由于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产生“畏难”情绪,送子女入学不积极。
对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8、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李岚清曾说:“中国的教育事业,只靠政府这一个‘轮子’推动,发展速度总是有限的。
如果再加上另一个‘轮子’——民办教育的推动,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五、心理对策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
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
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